医科大学论文范文

2022-05-10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医科大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体育活动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对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对山西医科大学生体育活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以期为进一步深化我校体育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第一篇:医科大学论文范文

《大学语文》与医科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研究

摘要:《大学语文》作为医科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核心课程,在医科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中具有重要意义。为充分发挥《大学语文》的作用,我们积极探讨了其教育途径:以课外阅读解决课时偏少的现状;以作家专题教学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以学生上台演讲训练表达能力;改革传统的考查方法。

关键词:《大学语文》;医科大学生;人文素质;作用

1984年美国医学协会在其“为21世纪培养医生”的报告中指出:缺乏人文科学基础的学生,在医学生涯中往往会丧失智力挑战的能力和应对这种挑战的能力。《大学语文》是医学院校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开设《大学语文》旨在使人类优秀的人文知识及其蕴含的价值观念、审美情感和思维方式等内化为受教育者的品格,并使其在受教育者的一生中产生作用。

目前,医科大学生普遍存在着道德观念淡化、缺乏人际交往经验、综合文化素质水平欠佳、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差等问题。而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医学院校的人文医学课程约占总学时的8%左右,而美国、德国这一比例高达20%-25%,英国、日本也达10%-15%。如何使医学生的人文教育收到较好效果,已经成为一个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

基于上述背景等综合因素的考虑,2006年底,教育部高教司在湖南召开会议,建议高校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大学语文》作为文化素质教育的核心课程,任重而道远,医科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不能被其他课程所取代,探讨《大学语文》与医科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语文》在医科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大学语文》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主干课程。原高教司文科处长徐晖曾指出,在高校,素质教育很大程度要落到大学语文课程上。《大学语文》是一门包含丰富人文思想的课程,通过《大学语文》教学,可以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育他们的人文精神,增强他们的综合素质。其人文素质教育作用是一般政治理论课和人生修养课所无法替代的。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实施对医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将《大学语文》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遗产包括伦理道德、文化艺术等,通过教育学习使之内化为学生的人格情操,已成为高等医学院校语文教育改革的时代要求和必然趋势。在医学院校实施《大学语文》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大学语文》可以培养医科学生健全的人格

《大学语文》教材中“孔孟语录”文字虽然不多,却集中了儒家学说的精华,尤其是有关如何做人的论述,字字珠玑,句句良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是强调诚信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吾日三省吾身”,注重慎独、内省人格修养。“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强调迎难而上、救死扶伤的乐观精神。“仁者,爱人”,号召大家扶危济困,常怀仁慈之心。“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风亮节显示了刚正不阿的人格理想,使人追求一种独立完善的人格。教育学生以这样的境界充实胸怀,就能从容应对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增强心理素质,形成健全人格,树立自尊、自强、达观、进取的精神。名言哲理的警示作用是巨大的,文学作品的潜移默化是不可估量的,在教学中有目的、有步骤、有方法地讲解这些传统文化中的鲜活内容,对培养学生的恒心、毅力、品质、意志和“不断创新”、“勇于进取”的精神是大有裨益的,对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心理”、“健康的个性”、“健全的人格”的作用更是不可低估的。

2 《大学语文》可以开阔视野、陶冶医科大学生的情操

《大学语文》对每个历史时期的文学作品都作了典型而系统的介绍,这些作品承载着优秀的民族精神,具有很强的形象性和艺术性,以其独有的审美感召力、修养涵化力穿越时空深入影响人的心智,具有综合性的功能。众所周知,华夏五千年灿若群星的文明贯穿于优秀文学作品中流传至今,而《大学语文》教材正是精选其中的精华,在内容上兼顾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可读性;选取范围广泛,包括理想、情趣、价值观;礼貌、修养、情操;友谊、仁爱、儒雅之美等等。总之《大学语文》是熔德、智、美于一炉,对于医学专业学生而言,可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符合当今世界文理渗透的发展趋势;可以丰富其生活内容和情趣,提高其文学素养和培养健康的审美能力,激励学生以人类的传统美德铸造自己的灵魂、不断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树立远大的理想。

3 《大学语文》可帮助医科大学生完善知识结构

钱临照先生言:“大学开设文史课程,让学生读点中国文学,很有意义。”勤劳智慧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辉煌灿烂的文学遗产。《大学语文》的魅力,就在于它不仅是一门知识学科,还在于它包罗万象,美不胜收,上至天文地理,下至市井风俗,涉及古今中外。

通过大学语文的学习,可以使医学生持续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在真、善、美的情境中陶冶性情、净化心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诵读古典优秀的诗词,可以使学生的朗读水平、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高。对医学大学生实施文理交相渗透的培养模式,有利于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使之成为知识面宽、综合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

二、实现《大学语文》在医科大学生教育中重要作用的途径

1 以课外阅读来解决《大学语文》课时偏少的现状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阅读则是大量吸收知识的重要途径,阅读的目的不仅在于知识的广度,还在于知识的深度,阅读是学习语文最有效的途径,更是陶冶情操、净化灵魂、丰富思想的良策。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学会分析判断,提出观点和问题,最终用于创新。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籽阅读文学作品安排在课外进行。学期初,要求每位学生选一本中外名著作为阅读文本,并提出具体的阅读要求。学期中,要求每位学生上交中期阅读作业,学期末要求学生写出读书论文,作为学期结束考查内容之一。在此过程中,我们有计划地针对学生阅读中遇到的困难组织讨论,进行专题辅导。实践证明,绝大多数学生对这种教学方法表示欢迎。他们认为,课外阅读名著,不仅丰富了知识,而且还掌握了论文写作的技巧。

2 以作家专题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所谓作家专题教学,即以作家为中心的专题教学模式,是在规定的授课时数内,以有教育价值的作家为主线,内容涉及作家生平事迹、人生信仰、思想品格、主要著述及成就、评价等。意在让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作家,体味他们的痛苦、欢乐、失意和思索,感悟他们的人格魅力,进而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的深远内涵,在学习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作家们人格魅力的熏陶,培养健全的人格。

当然,作家专题教学模式不同于政治理论课所进行的教育。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配以多媒体课件,

10次课选讲4-5个专题,以重点作家为核心,对作家的生平和思想做详细介绍,其中穿插一些表现作者伟大人格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通过作家作品的学习,使学生对作家由陌生到熟悉,让学生在欣赏中受到良好的人文精神的熏陶,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

3 以学生上台演讲强化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口头表达能力的高低,对一个人的成长、成才、成功至关重要。因此,培养学生敏捷的口头表达能力,是新时期语文教学应突出的重点之一。

我们在实践中,把口语训练与作家专题教学模式结合起来,在每个专题开讲之前,我们都让全班学生搜集该专题的材料,每次课给3-5分钟,让1-3名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介绍该专题作家的思想、逸事、作品、评价、背景材料等,自愿上台,登记成绩。课堂教学中,巧妙设置最佳“语境”、提出问题,创设一种学生敢于说话,乐于发言的气氛,同时由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在训练过程中我们注意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在学生说话后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增强他们当众说话的勇气和信心。训练中还不断变换形式,以竞争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点名说、自愿说、小组选代表说、自由争议等,增强他们的表达欲和争辩意识。这样使学生把长期的、严格的口头表达能力训练,转化为自觉自愿的、富有情趣的情景对话活动,在“寓教于乐”中获得口语水平的提高。

4 改革传统的考查方式,保证人文素质教育的进行

《大学语文》的教学以提高综合人文素质为宗旨,以培养语文听说读写能力为核心。在实践中,我们结合名著阅读,着重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写作能力:在读名著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交一份不少于2000字的论文,要求对所读名著进行分析,尤其要提出自己的观点。

口头表达能力:在写出读书论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写出300-500字的摘要,在全班进行演讲,介绍自己的心得。每位学生演讲不允许超过3分钟,教师当场评分、评点。这项考查效果良好,几乎所有学生都经过了认真的准备。由于当场评分,不少学生显得紧张,也让他们的心理经受了一次考验和锻炼,这对他们走上社会,参加面试,是难得的磨练。

当然,在教学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比如,《大学语文》课时较少,不少学生想发言,但由于时间关系没法满足所有学生的要求,降低了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又比如,期末考核内容之一的3分钟演讲,深受学生欢迎,但占时较多。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将不断地摸索改进,以期培养出有着深厚人文底蕴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严运桂,龙厚雄,《大学语文》与大学生素质教育[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2,(3)。

[2]范建华,大学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方法初探[J],http://www,daxueyuwen,cn/kflt/5/504,html。

作者:贾婀娜 贾潇潇 袁小洪

第二篇:山西医科大学体育活动现状调查与分析

摘 要 体育活动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对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对山西医科大学生体育活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以期为进一步深化我校体育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 体育活动 山西医科大学 体育课 现状 决策

科学研究已经证明,合理的体育锻炼可以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发展身体机能,增强人的免疫能力,促进身体健康。医学院校的学生将来大都是医疗卫生工作者,他们对体育锻炼的态度不仅对他们的工作产生影响,而且对广大社会群体产生示范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加强医学院校体育课程建设,促进体育课程的发展,逐步培养终生体育的锻炼意识。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山西医科大学2009级、2010级、2011级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分层随机抽样,涉及专业有临床、护理、预防、影像、法医、口腔、麻醉、英语、信息管理等。随机抽取的3个院系中共发放问卷1010份,回收问卷890份,有效问卷87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7.03﹪。其中男生195份占22.18﹪,女生684份占77.82﹪,09级374份占43﹪,10级263份占30﹪,11级242份占27﹪。

(二)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等研究方法。查阅了大量有关大学生体育活动方面的文献资料。

二、研究结果和分析

(一)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

1.大学生体育锻炼的频率

从我校大学生分配的锻炼频率看,一周1-2次者为主要人群,不锻炼者达到14.45%,而能够做到每天锻炼者仅占5.73%。此外,从男女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频率而言,男生1周3-4次、1天1次频率明显高于女生,且女生的不确定因素更高,?(女生)更易受到干扰。 另外,当学业繁重时,仅有21.36%能够挤时间进行锻炼,剩余近80%的学生是依心情而定或减少、甚至取消运动。可以看出,我校大学生锻炼的频率明显偏低。

2.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

从锻炼时长来看,学生每次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主要为0.5-1h,距离每天活动1次,每次1h以上的锻炼标准还有相当大的差距。锻炼时间大于1小时的男生多于女生,女生的锻炼时间明显偏少。

3.运动安全意识

体育活动有着自身的规律,对运动负担较大或易损伤的部位,要特别注意做好准备活动。结果显示53.60%的同学是依情况而定或不热身,同时,自己备有跌打损伤类药品的同学仅占12.00%,(运动)服装穿戴不合运动要求,特别是穿着皮鞋、凉鞋等不适合运动的鞋参加运动的现象普遍存在,反映了大学生较为缺乏运动损伤意识。

(二)学生体育活动现状的影响因素

1.大学生对参加体育活动重要性的认识

调查结果显示:喜欢锻炼的同学占调查总数的48.79%,不喜欢的为9.21%,能够经常锻炼的仅占13.21%,由此可见我校大学生锻炼意识较为匮乏。从学生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上看,大部分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有良好的认识,仅有0.44%的学生认为体育活动不重要,不同年级和性别对体育活动认识基本相同,无显著差异。说明大部分学生意识到了参加体育活动的重要性。

2.学生体育锻炼的动机

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课外锻炼的一种潜在的力量。男女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多集中在强身健体、兴趣爱好、消遣娱乐方面,男女生差异主要在于健美减肥和应付体育考试选项中,体现出现代女性更注重形体和外在形象,而缺乏对体育目的的深刻认识。

3.体育设施

从对体育设施的调查看(表5),建造体育馆的需求最大,其次则是游泳馆和大型健身房。另外绝大多数学生虽喜欢上体育课,但仅有32.95%对学校场地满意,不满意和极不满意的分别占56.34%和10.71%。以上反映了学校场地的不足严重制约着我校学生的体育活动。

三、结论

(一)通过调查得出医科大大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是正确的,态度是积极的。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也有较好的认识,强身健体、消遣娱乐和兴趣爱好是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动机;(二)调查结果显示,我校男女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频率为每周1-2次(34—40%),明显低于其他医学院校(40-60%)。从锻炼时间上看,男生为1-1、5h占大多数,女生为0、5-1、0h,男女生存在显著差异,与男、女生生理特点有关,结果与其他高校研究结果一致。

四、建议

(一)加强体育锻炼的宣传度

学校通过讲座、板报和广播等方式对学生加强“体育健身”的宣传工作,不断增强学生的锻炼意识,激励他们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课外体育活动对其身心发展的积极作用。

(二)丰富体育课运动项目和改善选课形式

1.学校应根据学生兴趣爱好,自由选择内容进行相对稳定的活动形式;2.对普遍受学生喜爱的娱乐性运动,学校体育部应会同学生会方面,组织多种娱乐性活动;3.改善组织方式及鼓励创办体育协会。加强体育活动的组织工作,学生辅导员、班主任,特别是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中加强组织及辅导工作。要完成增加学生体质的任务,并给与相应帮助和指导,以期丰富课外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终生体育意识。

参考文献:

[1] 斜辉.普通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情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西部科技.2007(12).

[2]何远航.对高职高专学生体育态度与行为的调查[J].安徽体育科技.2006.27.15:66-69.

作者:刘璐

第三篇:“满洲医科大学”在中国东北侵略罪行研究

摘要:医疗卫生作为殖民统治重要手段和策略,备受日本殖民当局重视。日本殖民者于1911年在奉天设立了南满医学堂,1922年升格为”满洲医科大学”。该校是为日本殖民侵略和殖民统治政策服务的。不仅采取活体解剖、赴死刑场解剖、去墓地收集、接受奉天监狱死尸等残忍手段收集人体标本,而且竭尽全力支持731细菌部队,大量盗藏中国医学典籍,为日本殖民统治培养活跃医师,根据时局变化确立研究课题,长期对内蒙古地域进行宣抚医疗。

关键词:“满洲医科大学”;东北;侵略

中国分类号:K304 文献标识码:A

日俄战后,日本殖民者开始踏进中国东北。作为文化侵略手段之一,满铁在东北设立了诸多医疗卫生设施,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满洲医科大学”,殖民者欲将该校打造成殖民医疗政策的根据地。然而由于诸多原因国内学者对此问题研究甚少,只有孙玉玲著《“满洲医科大学”与日军细菌战》和伊力娜著《满洲医科大学内蒙古地域巡回诊疗》,这两篇文章分别从不同侧面论述了“满洲医科大学”在东北的侵略罪行。日本学者对此问题研究较多。日本于1978年出版了《满洲医科大学史》一书,该书在客观介绍该校发展历程的同时,对其侵略罪行有所涉猎。末永慧子著《戦時医学の実態——旧満洲医科大学の研究》﹙樹花舎,2005年﹚,文章较客观地概述了“满洲医科大学”的研究意义、医学研究的特征及人体标本的收集方法等。本多胜一著、鹤钟祥译《活体解剖的魔窟——满洲医科大学旧地寻踪》一文是利用采访、口述形式写成的,第一手资料欠缺。真柳诚著《満洲医科大学旧蔵古医籍の行方》,对“满洲医科大学”盗藏中国医学典籍情况有所涉猎。文章拟对“满洲医科大学”在东北侵略活动作一全面阐述,以期深入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

一、“满洲医科大学”的设立及其实质

明治维新后,日本迅速增强军备,向朝鲜、中国等国和中国台湾地区扩大势力,进行对外侵略。日本新殖民政策的先驱后藤新平是医学者出身,特别强调卫生事业在殖民统治中的作用,将其视为殖民统治重要手段和策略。台湾沦为日本殖民地后,作为“台湾卫生局局长”的后藤新平将日本国内的医疗卫生制度全盘移入了台湾。其后,又将殖民医疗卫生事业的魔爪伸向了中国东北。日本殖民当局如此重视医疗卫生,其原因有四:一是受日本国内卫生事业影响;二是在日本殖民地支配政策中,有强调“国家卫生”的倾向;三是作为对抗欧美各国挑战的方针;四是“满洲”居民过去饱受传染病、地方病之痛,传染病蔓延对该地是极大威胁[1]。1906年满铁设立之初,即在地方部设置了卫生课。1907年夏,大连、辽阳、安东霍乱流行,1910年鼠疫大流行,东北的患者达5万之多[2]。为控制疫情蔓延,更好地进行殖民地经营,日本政府投入巨资进行了疫情的防治,同时决定在东北设立专门用于开展教学与调查、研究的专门机构。然而就学堂选址问题,满铁高层们意见分歧。有的主张在医院规模较大、设施较好、医务人员较多的大连办学,有的主张在辽宁省省会奉天办学,最终从日本侵略的长远利益考虑,设在了东北的中心——奉天。1911年8月24日,日本以敕令第230号《关于南满医学堂须遵循专门学校令之件》公布正式设置。当时由满铁地方部卫生课管理,1918年改由地方部管理。医学堂设堂长、教授、助教授、助手、技术员、舍监、学监、干事、事务员等职。历任名誉总裁为:赵尔巽、张锡銮、段芝贵、张作霖。这是中国东北最早、最大、设施最齐全的高等医学校。南满医学堂招生对象为初中毕业生,医学科学制4年,药学科学制3年,研究科学制1年,预科学制2年。第一届招收了28名学生,其中日籍学生20名,中国籍学生8名。

1918年12月,日本颁布了《大学令》,日本的医学专门学校都升格为大学。为保证在留日本人从小学到大学完整的教育体系,同时加强与欧美列强在东北创办的高等教育进行竞争,南满医学堂也迫切升格为大学。1922年5月,满铁社长早川千吉郎向关东厅提出升格申请,得到批准。这样,南满医学堂升格为“满洲医科大学”。设有卫生学、微生物学、病理学和营养学等学科,并将“开拓卫生”作为研究重点,以确保日本移民定居“满洲”。该校当时校长是松井太郎,有教授20名,助教16名,讲师11名,干事1名,书记19名,助手及技工员46名[3]15。该校学制7年,1926年增设4年制医学专门部,专招中国学生,并允许中国女生入学。1937年日本撤销“治外法权”,满铁附属地行政权转让给伪满洲国,但该校仍归满铁管理。从1942年开始,由于微生物学教授北野政次带领一批人去了731部队,同时战争将更多的日本青年带往战场,学校中教学力量不足,便逐渐开始吸收中国学生留校。1945年,由八路军接收管理。1946年4月,更名为沈阳医学院。

设立“满洲医科大学”的目的和指导原则完全来自满铁首任总裁后藤新平殖民政策的核心思想——“文装武备论”,即“以文事设施以备他人之侵略,一旦有缓急之事俾便帮助武断之行动”[4]9。“文装武备论”是和“举王道之旗行霸道之术”紧密相联的,关于后者,后藤新平称之为高等殖民政策。他认为,“帝国的殖民政策就是霸道”,必须是以强硬的手段来加以推行和实施,但同时又应不失时宜地推行“王道”。所谓“王道”,就是要通过“发展经济、学术、教育、卫生等”,以此使殖民地之人心“归依帝国”,达到“建设一个广义的文明社会”[5]52之目的,如若不然,只靠武力而不知致力于文化统治,一旦发生战争,则得不到民众的支持,无潜在的军备,必然要立即崩溃。后藤提出在东北创设南满医学堂时曾说,“在协助台湾统治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样在东北也会产生非常效果”,“是文装意义上的好武器,一旦发动战争时,对殖民地政策非常必要,对永久占领该土地奠定基础”[6]10。可见,与赤裸裸的武力侵略相比,“文装的武备”更具隐蔽性和欺骗性,为殖民统治披上了合理合法的外衣。《满铁十年史》陈述了南满医学堂的成立目的,“在‘南满洲’普及医道是满铁的文明使命,也是安抚中国人的要诀,所以应尽早成立医学校”[7]866。由此可见,“满洲医科大学”的设立是为日本殖民侵略和殖民统治政策服务的,其最终根本目的是要从精神上消除中国民众对日本的对立情绪,达到麻痹中国民众和奴化教育的目的。正如后藤新平所讲,“殖民地医疗卫生事业不仅成为殖民者改良风土的工具,也是摧折被殖民者传统与自信心的重要手段”[8]4。满铁在东北兴建学校医院等,使其文化侵略东北的功能日趋完善。满铁通过这些医疗卫生设施和科研教育机构,进一步掩盖了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进行殖民侵略的实质,同时也加强了其文化侵略的力度。满铁的卫生医疗设施、科研教育机构与其控制的其他文化手段一起,在东北地区共同构筑了日本文化侵略的堡垒。

二、“满洲医科大学”收集人体标本黑幕

为出色地完成“培养大陆活跃的医师”使命,“满洲医科大学”致力于人体标本的收集,然而其收集手段令人发指。

第一,活体解剖。“满洲医科大学”极有可能进行活体解剖。首先,有证人证言,该校解剖学教室实验勤杂工张丕卿证言,“我叫张丕卿,现任沈阳中国医科大学技师。1932年在满洲医大任实验手,直至1945年祖国光复。最先为日本人打扫卫生,运送日本人上课时使用的标本,实验结束后进行收拾。那以后直到祖国光复,除打扫卫生外,还从事固定死尸(向尸体里注射某种药品,防止尸体腐烂)和制作骨骼标本工作。这期间从1942年秋到1943年春,日本人先后进行五次活体解剖”[9]19-22。“满洲医科大学”毕业生有如下证言。“学生时代,从离家很近的皮革制造者那听到满洲医大活体解剖事情。据说皮革制造者从交往很深的解剖学教室男孩(名字不明)那里知晓了活体解剖情况(男孩将解剖学教室所藏药品私卖给皮革制造者)。而且,关于活体解剖一事,中国学生间谣言四起,从朋友那也间接听说过”[6]29。其次,有实物证明。日本福岛县立医科大学教授末永惠子在其《战时医学实态》一文中列举了11篇表明解剖学教室关系者可能进行活体解剖的论文题目[6]30。值得一提的是大野宪司《支那人大脑皮质尤其后颈部细胞构成学研究》一文使用了“没有精神疾病既往史健全的新鲜的北支那人成人脑”[10]。竹中义一论文《北支那人大脑皮质尤其侧头叶的细胞构成学研究》写着“我屡次使用极其新鲜且健康,尤其没有精神病学病例的北支那人脑”[11],毫不夸张地写着把材料弄到手的事情。五十岚《北支那人大脑皮质——尤其带转的皮质构成》中有这样表述,“使用材料是死后不到几小时,最新鲜的健康的北支那人男性脑”[12]。

第二,赴死刑场解剖。“满洲医科大学”的标本收集并不局限于学校内部,经该校疏通各方面关系后,还可到死刑场解剖。病理学教授久保久雄就曾到死刑场解剖过“匪贼”。“我听说1933年11月中旬,对在农安北部农田讨伐时逮捕的27名匪贼处以死刑。如何搞到教室的病理解剖材料,使其不断增加,并将其与今年夏天热河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地解剖的材料进行比较,此外在研究上也是难得的资料,所以立即向有关当局提出对死刑者进行病理解剖,满洲国方面和当事者都充分了解我的意图,同意解剖。(中略)。十二月二十八日,将农安西门外两支里荒漠的原野中的某块墓地作为临时刑场,执行死刑。可是,因为我们有急事,所以到达刑场稍稍晚了一步。黑山般群众,我们一边听到连续枪响,一般推开群众,然而赶到时,13人已经不在人世。(中略)允许我们对除头目外的12人进行病理解剖。(中略)(将遗体运到邻近寺庙院里)焚烧事先准备好的高粱秆,并在上边添加煤,将火烧旺,之后我和吉田敬助君分工解剖。(中略)这种场所的解剖尽量早些完成。所以我们简直是在拼命。因为严寒,解剖完两俱尸体时,感觉手指已经不能充分活动,无法做细微工作。于是,暖暖手提起精神,一气呵成解剖完12俱尸体。中午开始,午后两点左右结束,正好用了两小时。(中略)那天在宿舍,为包装提取的材料,忙到很晚。第二天早晨也就是二十九日早十点告别了记忆尤深的农安,驱车急驰在冻土上,赶赴新京。途中荒漠的原野,环视四周白雪皑皑,气温骤降到零下30度,这是北满真正的严寒,连在汽车中都感到寒气刺骨。可是,达到了目的,着急回去的我们的心里和意图还是明朗的。(中略)最后向在这次工作中给予我们莫大援助和关照的吉林警备骑兵第一旅长刘玉混少将、吉林省骑兵第一旅团军事指导官骑兵大尉山崎保光和骑兵少尉石桥考一及农安日本领事馆分室的各位致以忠心感谢”[13]。

第三,去墓地收集人体标本。据南满医学堂第一届学生崛江宪治回忆,“在用于1904、1905年鼠疫大流行搭建的临时板房里,武田先生教授解剖学,因为没有骨学教材,四名日本学生和一名中国学生分成组,夜里冒着零下五六十度的严寒和危险,挖掘北陵墓穴,中国人学生和日本人学生都用功学习,竭尽忠诚”[14]654。另外,很多当地人坟墓经长时间风吹日晒,偶尔可以看到部分人骨露出,一些学生就挖掘这些人骨,之后进行加工,做成漂亮标本。满铁职员经常冒着零下四五十度的严寒,将穷乡僻壤冻死的尸体运到死尸室,作为解剖材料。然而,不光医学院校容易弄到人骨,日本的殖民学校都存放很多。据少年时代就来到东北的野村章回忆,“在奉天第一中学读三年级时,开设了生理卫生课。最先是从骨格系开始学习的,可是第一次就被集中在阶梯教室学习,刚一开门就大吃一惊,每个座位上都摆放着一个头盖骨和脊椎骨,其实物就是人骨。由于日本侵略满洲,中国人民土地被抢夺,丢弃了祖坟,饿死的农民也很多。到荒郊野外收集人骨不是难事。该校每个班级人骨都放进很大的木箱里”[15]25-26。

第四,接受奉天监狱死尸。为筹集更多解剖材料,该校加强与奉天监狱联系,经常从奉天监狱接受死尸。中井久二从1943年5月到1945年8月15日一直担任司法矫正总局局长,任局长两年多时间内,将“数百名收容者尸体”寄送了“满洲医科大学”。以下是中井久二证言,“1943年5月到1945年8月15日,我在司法部参事官及司法矫正总局工作,奉天第一监狱应伪满洲奉天医科大学要求,在监狱内病死、无人收尸的几百名犯人尸体提供给该大学作为解剖学的研究材料,在此名义下,押送到该大学,实施解剖。该监狱的行为,对中国人民来说,是违反人道的罪行。我作为监狱指导监督者,我负有责任,我认罪。”末尾写着,“1954年8月14日于抚顺”[6]33。此外,每个死刑犯尸体解剖前都下病理解剖通知书,从中国医科大学档案馆所藏郝振山和戴春臣解剖通知书照片看,上面写着“从奉天监狱寄送”。清晰的文字如实记录了“满洲医科大学”与奉天监狱的不法勾当。从1936年7月27日到9月10日,在约一个半月时间内有25俱尸体下发了病理通知书,照此推算,一年解剖尸体至少达300俱。然而,这些死刑犯究竟犯了什么罪?他们真的是无人认领吗?死刑犯之一佟报功的妻子吴素珍在战后做了如下证言。“佟报功是农民,当时是车夫。1935年某一天,便衣特务逮捕了佟,关进小南门监狱。逮捕原因一直不明。我探望丈夫两次。最初一次丈夫因被拷问殴打,全身是伤。1936年第二次探望,丈夫大腿骨骨折了。而且那以后,听说丈夫被杀害了。我去监狱收拾尸体,监狱竟称,不知此事,最后事情不了了之,尸体没

给我”[16]82。

值得一提的是,“满洲医科大学”通过残忍手段收集到的人体标本除用于本校教学外,还大量运往日本,战后日本仍继续沿用这些标本。“满洲医科大学”解剖学教室教授,战后历任横滨医大、广岛大学医学部教授的铃木直吉战后利用该校组织标本出版了《器官组织额实习提要》一书,该书1952年由日本丸善出版社出版。另外,西成甫、藤田恒太郎、胜又正共著的《人体显微解剖图说》一书(南江堂,1955年),与消化器官有关的附图,全部使用“满洲医科大学”收集的标本[17]24。

三、“满洲医科大学”为日本殖民侵略和殖民统治服务的特性

“满洲医科大学”是日本为完成国策使命在殖民地设立的殖民医科大学,这就决定了其自始至终都为日本殖民侵略和殖民统治服务的特性。

1. 对731细菌部队的支持。“满洲医科大学”为731部队培养了大批为其“开发满蒙”和侵略战争服务的医务人员。据《政府公报》和《医学杂志》记载,731部队本部较有名望的专家、学者,有相当多的人,都毕业于伪满洲医科大学。如从事肠道传染病研究的仓内嘉久雄,就毕业于伪满洲医科大学,1937年就职大连卫生研究所;731部队著名专家中黑秀外之也是伪满洲医科大学毕业的[18]121。731部队第二代部队长北野政次、731部队支队——大连卫生研究所所长安东洪次等曾先后担任过“满洲医科大学”教授。任教期间,“满洲医科大学”成为他们进行细菌试验和活体解剖的魔窟,该校地下室有北野用来进行细菌实验的动物饲养室。北野在该大学的研究如果成功,100细菌部队的附属单位“满洲卫生技术厂”将根据其研究成果生产细菌。北野政次很多学生都与731部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1942年北野政次任731部队长后,“满洲医科大学”和军队来往频繁,曾多次接受关东军的委托研究,该校病理系研究生冈部一敏和满铁卫生研究所研究生冈田良夫在731部队长北野政次指导下完成《关于发疹的研究》一文,实验就在731本部。生理学专家、从事耐寒研究的731部队员正路伦之助坦言,“满洲医科大学的生理学教室也协助我们做了很多这方面研究”[14]33。731部队著名的吉村耐寒研究,该校给予很多协助。此外,731部队没有脑外科,据说与脑有关的试验“都运到满洲医科大学进行”[6]57。

2. 盗藏中国医学典籍。为进行中国书志学的研究,“满洲医科大学”特设东亚医学研究所,专门盗藏满铁抢夺的中国医学典籍。1929年,满铁副总裁松冈洋右投入20万日元,命令大连满铁图书馆从北京各书店强购了3万册古书。其中古代医书1 414种,约6 000册,赠送给“满洲医科大学”。书目分为“中国医学书目﹙1931﹚”和“续中国医学书目﹙1941﹚”。该校盗藏的典籍主要包括“元印《圣济总录》残卷、《解体新书》完本,明·赵开美版《仲景全书》等等,还有诸家、史书、类书、目录等”[19]。目前,存放在沈阳市中国医科大学(前身是“满洲医科大学”)和呼和浩特市内蒙古图书馆的古典籍,很多都印有满铁、满洲医大旧藏印。为研究这些书籍,讲师冈西为人翻译了《宋以前医籍考》15册,第1~4册是沈阳医学院出版,第5册以后是冈西氏油笔校本。此外,该所还出版发行了《日本和汉药文献》、《本藏经集注》、《中国医书本草考》等书籍[14]140。总之,该校盗藏中国医学典籍的目的,正如关东厅所言,“投入巨资经营图书馆或学校,是对东三省文化侵略的一个方法,同时提高了日本人进行各种侵略所需要的能力”[20]。由于满铁的抢夺和该校的盗藏,使中国很多珍贵的典籍甚至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典籍都落入了日本强盗之手,最终造成中国大量典籍的丢失和流散。

3. 为日本殖民统治培养医师。医师是侵略者进行殖民医疗的重要保证,日本侵略者历来重视对医师的“培养”和“管理”。“满洲医科大学”从创设到关闭共计34年时间里,共培养中日医师2 680多名,药剂师300多名。其中中国医师1 000名,药剂师70多名[21]164-165。可见日籍医师远远超过中国医师。日本学者饭岛涉曾评价:“与其说满洲医科大学是殖民地大学,不如将其看作是设在满洲的日本医科大学”[22]128。该校毕业生分配是根据日本军方需要,毕业生散步在东北各地以及南方。为了保证医疗人员可以派到殖民者所需的重要部门或偏远地方,该校实行了有条件奖学金制度,只要毕业后在规定时间内、在指定场所进行工作,即给予丰厚的奖学金。分配到东北的毕业生大多就职于满铁。满铁在“满洲”经营的医院有16所[2]514,毕业生大多在这些医院工作。以1928年至1935年间575名毕业生为例,其中430人就职于满铁各医务部门,占毕业生总数的75%[23]。也有的学生成为满铁青少年义勇队开拓团常驻医生[21]160,还有的学生被派遣到伪满洲国军医学校。七七事变后,由于强化对医师的统制,开业行医很难,所以自有开业者大大减少。这反映出殖民地医疗向战时殖民地医疗转变。据“满洲医科大学”《会员名簿》相关记录显示,1939年以后,标注“应召中”、“出征中”、“入营中”人数明显增多。“满洲医科大学”毕业生曾回忆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年轻的教员逐渐减少。1943年以后,高年级的日本人学生也逐渐被招募进入军队,还未毕业就提前成为军医了”[24]257。为防止泄漏机密,学校很少招收中国学生留校工作,能留校的中国人需要填写留学生登记表,作为留学生留校,留在这里工作需要加入日本国籍。

4. 贡献于日本国策的医学研究。日本人曾讲,“疾病是日本殖民统治最大的威胁”。因此,“满洲医科大学”非常注重与满蒙开拓相关的保健卫生研究。然而,该校研究课题是随着时局变化逐渐推进的。“九一八”事变前,该校教授从卫生学、微生物学、病理学、营养学等领域研究日本移民如何定居“满洲”问题。“九一八”事变后,由于日本侵占范围逐渐扩大,大量日本农业移民纷至沓来,该校便开始调查研究整个东北的风土气候,同时将流行传染病、地方病的研究列为重要课题。1933年6月,根据厅令第21号,关东厅警务局卫生课内设置了“移民卫生调查委员会”[25]330,该会是负责开拓移民卫生审议的满洲国驻扎特命全权大使的咨询机关,其研究成果刊登在《满洲开拓卫生的基础》上。截至1937年,该委员会26名委员中,“满洲医科大学”在职教授、助教授7名,返聘2名,占绝大多数。委员干事小坂隆熊也是该校生理学教室助手出身,也是委员久野宁的弟子。可见“满洲医科大学”掌控着研究的主导权。同时,满铁卫生课也刊发了《满洲风土卫生研究概要》报告。殖民当局得出结论,日本移民健康状况不良是由于东北气温偏低所致。于是该校便在校内建造暖房、通风等实验房屋,研究日本移民适应东北气候的对策。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该校越发认识到开拓卫生的重要性,便在校内设置开拓医学研究所,旨在动员校长、教授及所有医务人员加强开拓保健的研究及实际生活的指导,并且随时刊发《所报》。该校选择性研究最终目标是“保护日人在‘异地’活动,即医学主要在研究异地风土气候,提供日人增强抵抗力的方法。”所以该校和“在满各卫生机构一样,医学研究的目的是贡献于国策”[26]362。

5. 以利用蒙古族人为根本目的的巡回诊疗。自日本取得长春到旅顺间的铁道权益后,毗邻俄罗斯的内蒙古备受日本关注。当时,内蒙古地区经济还很落后,没有近代医疗制度,人们卫生意识也很低下,如果患病,只能接受喇嘛医的祈祷和治疗。1922年,日本国策会社满铁在奉天创建了“满洲医科大学”。自1923年到1938年共计16年间,“满洲医科大学”先后向内蒙古地域派遣十五次巡回诊疗班,被施疗患者超过三万多人[27]211。每次实施巡回诊疗后,“满洲医科大学”都要刊发报告书。巡回诊疗班在各地实施宣抚医疗的同时,还帮助当地伪政府做卫生工作。如第九次诊疗班在齐齐哈尔施疗时,正值齐齐哈尔霍乱流行,施疗班访问当地野战医院,帮助警务厅长等伪满洲国700名官吏注射了疫苗。“满洲医科大学”的巡回诊疗也曾遭到很多爱国人士反对。1929年到洮昂方向进行第六次巡回诊疗,遭到当地政府拒绝。虽然满铁直接出面交涉,但最终施疗班未能成功。“满洲医科大学”的频繁施疗给班员造成了严重灾难。班员“不习惯乘坐大车,摇晃,晕车、呕吐、食欲不振,或者由于酷热和臭虫影响无法入眠,或者不习惯吃当地东西。因此平均每天20人患眼病,还有很多人患其他疾病”[28]4。然而,“满洲医科大学”施疗自有其深远目的。一是怀柔、安抚蒙古族人,减少对日本人的反抗斗争;二是协助满铁的调查研究;三是挑拨蒙汉民族矛盾,拉拢蒙古族人;四是改善蒙古族人体质以供其驱使。

四、结 语

在“以科学研究开发、利用满洲国资源”“于大东亚战争下展开科学战”[29]方针指引下,为培养殖民医师,调查东北历史地理情况,操纵控制东北地区医学教育大权,日本殖民当局在东北设立了“满洲医科大学”。在该大学存在的34年时间里,以其目标的明确、齐全的专业吸引了许多对开发“满洲”怀有狂热梦想的日本学者和资深的科学家来到中国。不仅采取活体解剖、赴死刑场解剖、去墓地收集、接受奉天监狱死尸等残忍手段收集人体标本,而且竭尽全力支持731细菌部队,大量盗藏中国医学典籍,为日本殖民统治培养活跃医师,根据时局变化确立研究课题,长期对内蒙古地域进行宣抚医疗。在他们的“奋斗”下,“满洲医科大学”在当时具有世界一流的水准,而且培养出来的中国医务人员,其中有不少人后来投身于革命,为中国的医学事业作出了贡献。但在客观效果上,他们起到了日本军国主义邪恶帮凶的作用。对于日本医学家们在中国东北的侵略罪行,日本学者莇昭三列举了“人脉、国家总动员体制、军学共同、医局讲座制——非民主的师徒关系,将医学犯罪动机置于战争状态、军事秘密背景下,因此不受伦理制约,从事‘先端性研究’等这一功利主义,确认自身社会地位等”[30]。诚然,在日本侵华期间,很多医学家衷心效命于日本政府。然而,这种违反伦理、人道的行为,也被一些有良知的医学家所拒绝。如生理学者横山正松。横山是新泻医科大学毕业的生理学者。1944年被召集到北京北支那军防疫给水部即甲1855部队。接受上级命令,专门做小肠研究,“即使子弹穿过,肠子也不漏,做这样的药。为此必须做人体实验。”横山拒绝了上级命令,结果被送往前线,九死一生,最终回到了日本。遗憾的是,大多数日本医学研究者和军医都参与了国家组织犯罪。究其根本原因是一种民族歧视,是对中国人的蔑视,其中隐藏的是日本人的民族优越感。日本人也毫不隐讳地概括殖民地医疗卫生特点是“日本人本位”的、“利己的”[26]362。前文提到该校学生采取掘墓手段收集人体标本,假如在日本,学生们会去掘墓吗?周围人会允许吗?而这些医学家们犯罪没有罪恶感,相反却认为是出色的行为。时至今日,日本医学界仍然隐瞒过去医学犯罪的证据,对过去的医学犯罪始终没有彻底反省,更得不到历史教训,因此重复相同错误的危险性很难明显减少。照此下去,日本在亚洲只能陷入孤立。日本的正确做法是,正视历史事实,对加害的历史进行谢罪,进行赔偿,这样日本才能同亚洲各国融洽相处。

[参考文献]

[1] 沈洁. “满洲国”社会事业的展开――以卫生事业为中心[J]. 社会事业史研究, 2003(31): 83.

[2] 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总裁室地方部残务部整理委员会. 满铁附属地经营沿革全史(上卷)[M]. 大连: 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 1939: 831.

[3] 小胎今朝治郎. 全满试验研究机构辑览[M]. 长春: 满洲帝国国务院大陆科学院, 康德五年.

[4] 中村哲. 后藤新平“日本殖民政策”一斑和日本膨胀论[M]. 日本: 东京评论社, 1944.

[5] 草柳大藏. 满铁调查部内幕(上)[M]. 东京: 朝日新闻社, 1979.

[6] 末永惠子. 战时医学的实态[M]. 东京: 树花舍, 2005.

[7] 满铁. 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十年史[M]. 大连: 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 1919.

[8] 后藤民政长官演说笔记. 台湾总督府医学校一览[C]. 台北: 台湾总督府医学校, 1900.

[9] 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吉林省社科院. 证言活体解剖[M]. 北京: 同文馆, 1991.

[10] 大野宪司. 支那人大脑皮质尤其后颈部细胞构成学研究[J]. 解剖学杂志, 1942(6): 19.

[11] 竹中义一. 北支那人大脑皮质尤其侧头叶的细胞构成学研究[J]. 解剖学杂志, 1943(1): 21.

[12] 五十岚. 北支那人大脑皮质——尤其带转的皮质构成[J]. 解剖学杂志, 1944(5): 22.

[13] 久保久雄. 两小时解剖十二人——匪贼的末路[J]. 东京医事新志, 1934(2900): 35-36.

[14] 辅仁会·满洲医科大学史编辑委员会. 柳絮飞舞——满洲医科大学史[M]. 东京: 辅仁会·满洲医科大学史编纂委员会发行, 1978.

[15] 野村章. 殖民地成长的青少年[M]. 东京: 岩波书店, 1991.

[16] 本多胜一. 中国之旅[M]. 东京: 朝日文库, 1981.

[17] 铃木直吉. 因缘话[M]. 东京: 辅仁会·满洲医科大学史编辑委员会发行, 1978.

[18] 佟振宇. 日本侵华与细菌战罪行录[M]. 哈尔滨: 哈尔滨出版社, 1998.

[19] 真柳诚. 满洲医科大学旧藏古医籍的去向[J]. 日本医学史杂志, 2004, 50(1): 152.

[20] 满铁图书馆的情况调查及印刷品的发放[R]// 关东厅. 本邦图书馆关系杂件, 1929-10-18. 亚洲历史资料中心, B04012256600.

[21] 满史会. 满洲开发四十年史(补卷)[M]. 东京: 满洲开发四十年史刊行会发行, 1964.

[22] 饭岛涉. 疟疾と帝国――植民地医学与东亚的广域秩序[M]. 东京: 东京大学出版社, 2005.

[23] 孙玉玲. “满洲医科大学”与日军细菌战[J]. 东北沦陷史研究, 1997(3): 19.

[24] 齐红深. 见证日军侵华殖民教育[M]. 沈阳: 辽海出版社, 2005.

[25] 满洲开拓年鉴[M]. 昭和十七年. 藏于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满铁资料馆.

[26] 松村高夫. 满铁的调查与研究[M]. 东京: 青木书店发行, 2008.

[27] 伊力娜. 满洲医科大学内蒙古地域巡回诊疗[A]//国际文化论集. 东京: 桃山学院大学, 2009.

[28] 满洲医科大学诊疗团. 第一次蒙古巡回诊疗报告[M]. 大连: 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 大正十二年.

[29] 王德歧. 科技侵略 铁证如山[J]. 科技史志, 1999(1): 32.

[30] 西山胜夫. 日本医学医疗对“15年战争”的支持[J]. 社会医学研究, 2009, 26(2): 21-22.

[ 责任编辑孙丽 ]

作者:王玉芹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社会政策论文范文下一篇:体育项目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