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消费文化德育工作论文

2022-04-15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大学生消费文化德育工作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不仅直接决定着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而且从深层次上体现着学生的价值取向和人生态度,进而影响着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和方向。本文从实际出发,以新的视角研究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引导他们走出消费误区,形成科学的消费观,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

大学生消费文化德育工作论文 篇1:

基于“校园贷”问题探究高校德育教育导向

摘要:“校园贷”近年来迅猛发展,同时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隐患,甚至出现了“裸贷”的现象。这些问题和现象的产生多是基于当代大学生一种不良的消费文化,通过这些问题探究高校德育教育导向对避免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校园贷”;消费文化;德育教育

“校园贷”是目前盛行于校园中的一种以大学生为服务对象的贷款模式,因其借贷流程简单,吸引了大量大学生的涌入。而当前大学生消费存在着消费攀比、情感消费过度、奢侈消费严重、超前消费升温等問题[1],也正是因为这种消费文化的存在导致了“校园贷”、大学生违规创业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这些问题又进一步导致了校园悲剧的发生。剖析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探究高校德育教育导向对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

一、“校园贷”与当代大学生消费文化

“校园贷”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隐患。首先,校园借贷平台的贷款程序较为简单,有的平台号称“只需一张身份证或学生证”即可完成借贷。其次,“校园贷”管理机制不健全,恶性竞争严重。校园借贷平台由于不属于金融机构,所以不在银监局的监管范围之内,它没有形成自己的行业组织机构,仅需要取得工商部门的营业执照并在工信部备案即可营业,因此才纵使资质各异的校园借贷平台泛滥而生。此外,“校园贷”利率高,违约代价大。有调查显示,校园贷的借贷成本普遍在15%左右,因而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还款压力,易造成违约的产生。违约一旦产生,“校园贷”平台每天又会收取贷款的0.5%—1%的违约金,从而再次加大还款压力,导致学生向多家借贷平台借贷还款,形成恶性循环。

“校园贷”存在如此多的问题却仍盛行于高校,刨根究底是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文化导致的。学生通过消费使得各种需求得到满足,但由于现代社会的可消费商品和服务的多样化,掺杂了很多并不适合大学生的消费内容,而这些内容又不可能完全屏蔽于学校生活之外,使得学生容易误入歧途,产生不良的消费文化。这种不良的消费文化会进一步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行为习惯以及人格特质等各个方面。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文化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文化也正在变化,这之中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首先,超前消费已被当代大学生当做一种时尚。电子商务的出现刺激着学生消费欲望的不断增长,此时恰又出现了蚂蚁花呗、京东校园白条、校园贷分期付款等新型借贷方式,进一步激发了当代大学生的超前消费行为,通过借贷的方式购买大量物品以满足自己的欲望,最终导致透支的金额越来越大,超越了学生的偿还能力,而又无法向家人解释,只能通过各种借贷方式拆东墙补西墙,从而占用了大量精力,无法专心学习而荒废了学业。对于没有稳定收入的大学生来讲,超前消费并非是一种理性的消费观念,它可能导致大学生的消费欲望不断膨胀,甚至走上非法创业等违法道路。

其次,面子消费和人情消费也在当代大学生消费中占据了重要比例。拜金主义和攀比心理正在侵蚀着当代大学生,使得很多学生购买超越自己消费能力的高档商品以换取别人的羡慕,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礼尚往来”在我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每逢同学、好友遇喜庆或婚丧嫁娶,人们总是以送礼的方式来表示恭喜或慰问。“人情”是我国的一种传统习俗,但当其出现于高校生活中,再加之送礼的档次不断提升,使得这种人情消费已开始成为大学生消费的一种负担。对于妥善的解决这些问题,高校德育负有重要的责任。

三、高校德育教育对当代大学生消费文化的形成负有重要责任

大学生所处的阶段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阶段,大学生这个群体是一个具有特殊性质的消费群体,所以大学生消费与中学生时代的消费是不同的。中学时代的消费往往是被动型,消费观念尚未完全形成,消费方式和价值观也多取决于父母。大学时代由于有了对金钱的相对使用权,使得学生的消费具有一定的主动性,相应的消费文化也在逐渐形成。大学生处在这种消费观念的转型期,高校德育工作者给予正确地引导是必须的。开展对大学生消费文化的引导教育,不仅有助于改善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而且通过对消费行为的调控,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消费质量,从而有利于全面培养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大学生的思想是非常活跃的,消费观念正处在逐步形成之中,对不良的消费文化辨别能力欠佳,如果高校德育工作者对大学生的消费文化不予以良性引导,一旦被非理性的消费理念侵蚀,很可能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造成威胁。高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因此高校德育对大学生消费文化的引导负有重要责任。高校德育工作者要从课程设置、校园文化、学校管理、规章完善等各个方面协调合作,引导大学生培养理性的消费文化。

四、高校德育教育对当代大学生消费文化的导向对策

有学者研究认为大学生消费文化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传统因素、环境因素、家庭因素和心理因素四个方面[2]。对于高校的学生工作者而言,很难从这四个方面完善的去解决这些问题,但可以通过德育教育来给学生一个良性引导,尽可能的减少这些问题的产生,避免“校园贷”、非法创业经营等现象的再出现。这对于现今的高校德育工作是一种挑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

1.倡导科学的消费观念。科学的消费观是以现实为基础的富有理智的消费观念,也是中华民族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等优良传统的传承体现。当代大学生应当以自身的现实需求为根本,坚持量入为出,避免过度消费。因此,在高校德育教育过程中德育工作者要引导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力戒享乐主义思想,客观评价自己家庭的经济能力,把握好消费的“度”,自觉抵制奢侈消费、攀比消费,养成务实适度、俭而有度的消费行为,有效的做到消费支出与消费能力平衡。这种科学的消费观念的引导应当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可以通过开设消费教育课程、成立大学生消费者协会等形式来进行,并定期组织消费知识竞赛、消费问题讨论会等实践活动,把科学的消费观念教育落实的实处,充分发挥其作用价值。

2.培育节俭消费的文化环境。在高校德育教育过程中,要通过多元化的方法使学生在高校文化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以共青团、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组织为依托,开展形式多样的消费观教育,积极营造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高校文化环境;将科学的消费观念蕴含于文艺比赛、文化讲座、专题讨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营造出健康向上的消费环境;可以在校园内开展“节俭标兵”评选活动,让那些长期坚持科学、理性、合理消费的大学生,对其他学生能起到影响和带动作用,从而形成“俭,我从众”的正确效应,这将有助于净化校园消费文化,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形成良好的消费文化,提升学生的自觉能动性,从而减少不良消费文化的产生。

3.加强高校德育教育队伍建设。高校德育教育队伍是高校德育工作的基础,在面对当前大学生消费文化问题突出的背景下,要加强建设面向消费文化的高校德育教育团队,对当代大学生给予更多的良性引导。这就要求高校德育工作者要充分发掘大学生消费文化背景下的学生行为及心理等特点,进而发掘出这些特点背后的主导原因,然后通过新浪微博、微信公众号、校园网等各种平台,采用多种形式,从文化、专业、现代教育技能等方面全面提升德育教师的人文素质和综合素质,从多元文化背景下提升德育教师的教育能力,这是改善当代大学生消费问题的根本保障。

4.完善相关制度建设。“无规矩不成方圆”,因此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可有效的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改变不良的消费行为。要把培养大学生勤俭节约的消费品格贯穿于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让节俭的消费行为得到赞赏,奢侈的消费行为受到贬责。

不良的消费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行为习惯以及人格特质产生了重要影响,作为高校德育工作者必须充分发挥其所能,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树立科学的消费理念,从而避免“校园贷”等學生经济问题的产生。高校德育工作者要保持与时俱进的态度,不断去发掘当前社会、校园大环境下的学生特点,有针对性的去解决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这样才能更好的推进高校德育工作的发展,为实现“中国梦”培养专业水平高、思想品德好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陆林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消费行为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24):33-35.

[2]万劲.大学生消费文化现状及高校德育的导向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4.

作者:王玲

大学生消费文化德育工作论文 篇2:

当代大学生消费特点及其引导

[摘 要] 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不仅直接决定着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而且从深层次上体现着学生的价值取向和人生态度,进而影响着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和方向。本文从实际出发,以新的视角研究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引导他们走出消费误区,形成科学的消费观,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

[关键词] 大学生 消费 引导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生消费结构也日益多元化,消费结构由原来以生存消费、学习消费、发展消费为构成要素发展成为现在以生活消费、学习消费、发展消费、旅游娱乐消费、信息消费、社交消费、恋爱消费、体育消费等为构成要素的多元结构。

由于大学生所受教育的经历和所处的校园环境,使得他们成为社会上一个比较特殊的消费群体。大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来自于家庭,家庭经济收入状况决定了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大学生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之间的矛盾使得其消费状况存在不少问题,不仅加重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增加了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难度,也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

一、当前大学生消费存在的误区

1.超前消费,不思节俭。由于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处在不成熟阶段,其旺盛的消费欲望和超前的消费观念与非经济独立之间存在着矛盾,盲目追逐潮流,使大学生中高消费群体呈现出增多之势,催生了一批大学生“负翁”。超前型消费的学生大抵有以下几类:

(1)享乐型。由于大部分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从小娇生惯养,而且这类学生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个人主义严重,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自身现状和家庭负担,贪图享受,与此相伴的往往是学业上不思进取,违反校规校纪。

(2)被迫型。这类学生缺乏生活的主动性,随波逐流,不能正确对待校园的不良风气,面对同学生日、迎新送旧、同学聚会等活动,虽然囊中羞涩,也只能硬着头皮硬撑,增加了消费支出。

(3)发泄型。这类学生的特点是随意性强,缺乏独立性生活应有的理性和冷静,生活毫无计划性,结果是有钱时狂花滥用,没钱时苦不堪言。

2.盲目消费日重,浪费现象严重。由于所处的年龄特点,大学生自尊心、好胜心强,任何事情不甘人后,但又经验不足,因此体现在消费行为上盲目消费、互相攀比,“别人有的,我一定要有”,而且要更好,他们“购买”的目的,只是为了让自己保持与周围同学的所谓一致性,并不是实际需要,这样就会造成极大的浪费,同时也会带来许多危害,更多的是心理发生畸形。这种现象不仅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顺利完成学业,甚至会使学生误人歧途。

3.追求个性与时尚消费。大学生正处于追求个性发展、自我意识增强、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年龄阶段,面对五彩缤纷的消费市场,他们追求个性独立、乐于表现自我,而且崇尚自由。他们的消费日益关注的是如何展现自我价值,展示青春的活力,他们的口号是“引领时尚,超越时尚”。大学生把自己当作社会的前卫群体,在消费过程中,追求品牌、新颖、时尚和潮流。许多商家趁机抓住大学生的这种心理,各式各样的品牌充斥着校园的每个角落,把大学生卷入了梦幻消费。

4.经济独立意识较差,理财观念淡薄。绝大多数学生是在父母的庇护下成长,没有经历过社会的锻炼,进入大学,他们第一次离开父母,开始独立生活。大部分学生对一个学期的花费没有具体预算,生活上的开支比较随意。对社会上流行的时尚诱惑,在消费时“跟着感觉走”,看见什么好看或好玩的就买,毫无计划性,经常是前松后紧,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

5.诚信意识淡薄。在国家实行助学贷款之后,部分受益学生信用意识淡薄,毕业后不主动还贷,还与学校、银行切断联系,社会影响极坏,致使银行放贷更加谨慎,并有意缩小贷款规模,不利于贫困大学生人学。

大学生不良的消费行为正在严重阻碍着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正常发展,造成大学生的人生理想失落和人格缺失。

二、影响大学生消费的因素

1.家庭因素的影响。家庭的经济状况决定了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家庭收入水平决定了大学生的消费能力,大学生在其社会化过程中,自身的家庭环境、文化背景对其成年以后的行为方式有一定影响。同时,大学生从家庭主要成员(主要是父母)那里学到了消费行为,因此,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也会影响到他们以后的消费行为。

2.文化因素的影响。文化既是一种社会历史,又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不可避免地会对大学生的消费产生影响,成为改变大学生消费行为的重要因素。(1)传统消费。传统消费是人们在长期的消费生活中逐渐形成的行为,是社会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的特殊产物。受传统消费习惯的影响,大学生在某些方面抑制自身的消费行为,在另一方面,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可能会趋于活跃。(2)流行消费。流行消费是社会生活水平常规行为模式的流行现象。由于它具有新潮、现代等特点,能让大学生产生对流行消费趋势的追求。(3)媒体舆论。媒体舆论的宣传效应无疑是影响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又一文化因素,它无可否认地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起着一定的导向作用,媒体舆论将大学生的注意力不断指向新商品和新服务。

3.校园及周边环境因素的影响。环境对人是一座强大的磁场,其影响无所不在。校园周边环境主要指大学校园周边的风气以及各类设施、场所等,这些因素对大学生群体都有着强烈的社会化影响。

4.个性的影响。气质反映着大学生的活动方式,每个大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气质,并在其购买行为中充分表现出来,这就使得大学生的购买行为丰富多彩,各具特色。

三、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的对策

1.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的引导,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在现阶段,要把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放在首位,让大学生分清什么是合理消费,什么是盲目攀比,要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觉悟,从理性的高度解开学生心头的困惑,促进深层次思想问题的解决,自觉抵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的不良倾向。要建立一套适应现代化生活节奏、体现文明生活的消费行为规范,特别是要把提高文化素质与增强体质、陶冶情操作为消费重点,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实现可持续消费。要结合实际情况,教育学生在消费过程中形成以下消费原则:

(1)有度。大学生应实事求是地根据生活、学习和文化娱乐的实际情况明确消费标准,关键要把握一个“度”,量力而行,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不脱离自己的经济实际。(2)有计划。大学生应根据自己的经济实际,将消费额度细分化,生活上用多少,学习上用多少,文化娱乐上用多少,大概确定一个限度,不要无原则地赶时髦,追新潮。(3)有目标。在花钱上根据不同年级、不同时期成长发展的需要安排合适的消费构成,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有自信、自强,具有社会能力,有责任心的人,养成优良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

2.普及信用知识,加强诚信教育。而今,负债消费已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所接受,负债消费从另一个角度讲也是信用消费,它不仅引导人们树立一种新的消费观念,帮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而且也可以使非贫困生的经济独立,减轻家庭负担。然而,整个社会不断增长的信用期望与现实中的大学生信用不佳形成明显反差。因此,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尤为重要。要普及信用知识,使大学生认识到诚信不仅是一种美德、一种素质、也是最根本的社会关系,是整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更是一种个人和企业可以用来融资、理财和资源配置的无形资产。因此,要确立若干行为规范和准则,从消费行为和观念上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意识。

3.充分发挥高校各社团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消费教育活动。学校社团和大学生的爱好、兴趣、生活更加贴近,利用这些社团对学生的影响教育功能,开展多种有益的消费教育活动。学生会以及学术团体对大学生消费有明显的引导作用,应鼓励他们组织各种各样的消费教育活动,如开展消费问题讨论会、消费知识竞赛或有奖问答、消费品鉴别与鉴赏、消费投诉等实践活动,在校园形成良好的消费舆论,把大学生消费行为引向正确的方向。学校也可广开勤工助学渠道,提供更多的助教助研、助工岗位,让大学生通过勤工助学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

4.提高大学生的理财能力。大学时代是理财的起步阶段,也是学习理财的黄金时期。理财主要有两方而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高校可以在合适的课程中加入一些理财的内容,以指导大学生合理消费,使在校大学生懂得遵守一定的生活消费原则,引导学生花钱要从自身实际出发,不要一味追求档次讲究攀比,更多地应考虑所购物品的性价比和自己的承受能力,教会学生学会记账和编制预算等。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形成良好的消费风气。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部分。因此,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以校院为依托,以形成全体师生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为根本,以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为条件,以传播科学知识、开发智力资源、提高全体师生的素质为内容,以培养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宗旨的一种群体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建构以“朴实、严谨、勤奋、和谐、团结”为内涵的校园精神,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氛围和人际关系,营造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并持之以恒,以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进而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

6.调动家庭、学校及社会方方面面,形成合力,促进大学生健康消费。大学生消费观念的成熟是其成人和成才的重要一环。造成大学生消费误区的因素主要有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家庭收入状况、个人的价值取向、学校教育环境和社会风俗等,因此社会、学校、家庭要形成合力,加强对大学生的消费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科学的消费观,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使他们形成“俭而有度、合理消费”的观念和艰苦朴素、可持续性消费的作风。对于父母而言,一方面应当对子女的正常消费提供资金,另一方面又必须对子女的消费情况有所掌握,及时纠正那些不应有的消费。同时,对子女在每一个学期的花费数量,家长也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在费用方而进行一下“预算”,来点“总量控制”。学校教育部门要把消费教育列为日常性的一项重要工作,努力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念,让大学生分清什么是正常消费,什么是盲目攀比。同时,可以根据情况设立各种消费咨询与指导部门,对学生的日常消费提供咨询和指导,培养他们的科学理财能力,引导学生健康消费。而对于大学生来说更应该自立自强,勇于承担起自身所肩负的社会责任与家庭责任,养成节约的良好生活习惯。

大学生是社会消费的重要群体,他们的消费行为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其消费观念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因此,关注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帮助大学生树立起适度、合理、科学的消费观念,规范他们的消费行为,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不仅可以使大学生在校期间合理使用有限的经济收入,更为重要的是对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十分显著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闫福远:浅谈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9月第3期(总第51期)

[2]叶 蓓:大学生消费现状分析与思考.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3]张玉奇:论大学生消费与消费观的培养.西南科技大学搞教研究,2006年第1期(总第78期)

[4]许彩萍 邓尔平:新时期应加强对大学生的消费观教育: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5卷

[5]黄 胜: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研究及对策分析.商场现代化,2006年8月(中旬刊)总第476期

作者:梁 敏

大学生消费文化德育工作论文 篇3:

大学生校园贷供需调研与改进建议

摘 要: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短期贷款占比剧增,与此同时,新时期大学生消费欲望旺盛,但经济条件无法满足消费需求。就此,校园贷应运而生,在两年时间里蓬勃发展,与此同时问题层出不穷,信贷欺诈、申请程序及审核程序不严格、催收方式暴力等问题突出,造成了诸如学生无力还款而面临困境,甚至出现跳楼自杀的悲剧。将从供需对比分析的层面,发现校园贷出现问题的原因,并从供需角度即平台和大学生自身两方面提出改进意见。

关键词:大学生 校园贷 供需对比 对策建议

一、引言

1.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短期贷款占比剧增。近几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兴起,融资渠道更加快捷便利,刺激了人们的消费欲望。更多的购物意味着消费的增加,消费贷款的增加对拉动经济增长的促进日益明显,消费金融市场增长日趋明显。2009~2015年消费贷款余额增长三倍多,远高于同期贷款余额增速。消费贷款余额总量增长的同时,消费贷款组成占比也发生了显著变化,短期消费贷款占比呈现出迅速增长的势头。

2.大学生消费欲望旺盛,但其自身经济条件无法满足消费需要。新时代培养出的大学生面对新鲜事物具有较快的接受能力,有相对旺盛的消费欲望,他们的消费观也从以前的保守转到超前消费,普遍愿意并渴望去消费。在数码电子产品日新月异的今天,在校大学生总是希望拥有最前沿的产品,当然除了此类产品,在旅游、服饰、培训等多方面领域同样吸引着在校大学生。然而,从经济层面来说,大学生是一个经济尚未独立的群体,其经济来源大多来自于父母,然而父母所提供的生活费在很多情况下并不能满足大学生旺盛的消费欲望。校园贷可以帮助大学生获取消费资金,极大程度上满足了在校大学生在生活娱乐、学习等方面的资金需求。在以上两个大的背景下,校园贷应运而生。

二、数据来源

1.需求方:对需求方的调研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选取保定市河北大学(17%)、河北金融学院(17%)、河北农业大学(19.3%)、河北农业大学现代科技学院(14%)、保定学院(14.2%)、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18.5%)六所院校,发放问卷600份,其中网络问卷100份,纸质问卷500份,有效回收率为93.3%。调研对象学生占85%,学生工作者占15%。

2.供给方:对供给方的调研主要采取访谈方式。对部分平台的代理人员进行面对面访问,对投投贷、名校贷等20个平台客服进行电话访问,对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等30个平台进行线上访问,共计100余次。

三、供需对比分析

校园贷供需双方脱节是造成目前校园贷发展问题层出不穷的最主要的原因。将选取其中较为典型的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利率供需均衡分析。项目组调研显示,校园贷在前期宣传阶段,供给方为了高市场占有率,利用“零”利率或者超低利率来吸引顾客的眼球,而在后期运营时将手续费等各种费用分摊在实际利率中,从而使大学生无法辨别其真正的贷款利率,导致利率远远超过大学生的可接受范围。从大学生自身来说,他们更希望利率明晰化。综上,在利率方面,供需未达到均衡。

2.借贷程序供需均衡分析。项目组调研发现,许多借贷平台在提供借贷服务时,仅需大学生提交一些简单的个人基本信息,不考虑其信用以及还款能力等方面,对于一些可能影响客户还款等方面的注意事项不详细告知,借贷程序过于简便,使学生缺乏安全感。而大学生更希望有关平台的借贷程序规范化。综上可知,在借贷程序方面,供给与需求方未达到平衡。

3.催款方式供需均衡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借贷平台在款项催收过程中,催款方式分别有电话催收、上门催收、诉讼催收。除此之外,一些小型借贷平台还存在利用恶劣手段进行款项催收的行为。比如利用学生以及家长的私密信息进行人身威胁等。校园贷需求方基本为在校大学生,属于弱势群体。其可接受的催收方式仅限于前三种。由此可见,校园贷催款方式在发展的过程中,供需未达到平衡。

综合以上三个方面可知,校园贷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供需失衡现象严重,这是造成一系列严重后果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此,针对供需双方即借贷平台和大学生自身,提出如下建议。

四、结语

1.对借贷平台的改进建议。

1.1初审告知事项无保留。合同签订前,将各项事项事无巨细告知大学生。包括如何申请借款,如何使用借款,借款后对于借款资金流向的监管,如何还款,逾期还款的罚息等。

1.2复审严格把关。复审阶段,严格把关,规范审批流程,必须学生本人亲笔签名,而且要求具备償还能力的人共同签署贷款文件。

1.3进行资金动态跟踪。后期管理阶段,平台应该继续追踪调查。对于已经放贷的款项进行详细地资金动态跟踪,比如研发APP,观测资金是否按照初始借贷动机活动,避免非法运用资金;加强网站运营建设,相关技术人员应该及时准确地分析贷款的回收度,掌握对金融风险的预测和规避能力。

1.4建立平台间信息共享机制。据报道,国内一些主要借贷机制已经开始着手建立平台间信息共享机制,比如分期乐、爱学贷、优分期等将公布成立校园信用联盟,并向校园同行发起自律公约倡议书。加强用户信息共享,避免一头多贷现象发生;加强行业自律,保护大学生的消费利益和个人信息安全,避免发生骗贷情况。

2.对大学生自身的建议。

2.1加强知识储备。在校期间修读一些选修课程,对财商方面的知识进行系统规范的学习,了解并确立正确的理财理念。

2.2合理规划借贷方案,做到“用多少,借多少”。

2.3谨防泄露个人信息。保护好个人信息,例如身份证,银行卡,监护人身份信息等,避免发生骗贷情况。个人信息一旦泄露,就给不法分子钻空子的机会和空间,而一旦发生骗贷,大学生本身的信用和钱财甚至人生安全都将难以保障。

参考文献:

[1]石志红.大学生P2P网络借贷风险及其管理对策研究[J].电子商务,2016(23).

[2]李刚,黎俊宏.大学生网贷风险警示[J].对外经贸,2016(7).

[3]王颖.大学校园网络借贷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企业导报,2016(20).

[4]吴朝辉.消费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德育工作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18).

作者:李艳梅 杨芳明 张微 靳博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毕业设计优化的环境工程论文下一篇:影响中国元素的电影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