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冰凡膏外敷治疗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致静脉炎的疗效探讨

2022-09-11

经外周静脉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指经肘部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或贵要静脉)穿刺置管,使其尖端到达上腔静脉的导管[1]。适用于中期或长期持续型或间歇型治疗,特别是适用于输注发泡性、刺激性、高渗性药物。PICC具有穿刺点在外周静脉、比较直观、易固定、易护理,导管插入长、不易脱落,穿刺风险小、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提高病人舒适度和满意度等优点,目前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尤其是肿瘤病人更是受益匪浅。但是,在临床应用中也存在一些并发症,如:导管堵塞、静脉炎、穿刺点感染、渗血、水肿等。其中,静脉炎的发生是最常见的和最早的并发症之一[2]。一旦形成静脉炎,不仅给患者带来身心痛苦,而且影响患者治疗的顺利进行。因此,我们在工作中不断探索治疗PICC所致静脉炎的显著方法。为探讨枯冰凡膏外敷治疗PICC所致静脉炎的效果,从2010年3月—2013年3月间该院在肿瘤科应用枯冰凡膏外敷治疗PICC所致的静脉炎,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入住肿瘤科病人,预计生存期超过3个月,血常规、肝、肾功能无化疗禁忌证;无PICC禁忌证。PICC置管病人,均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3年来肿瘤科PICC置管后发生静脉炎有29例,均输入化疗药物,病例分类:乳腺癌12例,肺癌7例,胃癌4例,大肠癌4例,淋巴瘤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5例,男5例、女10例,年龄25~68岁,平均52.3岁;右上肢置管10例,左上肢置管5例,静脉炎发生于置管后2~6 d,Ⅰ级静脉炎4例,Ⅱ级静脉炎7例,Ⅲ级静脉炎4例;对照组14例,男5例、女9例,年龄24~78岁,平均51岁;右上肢置管9例,左上肢置管5例,静脉炎发生于置管后2~5 d,Ⅰ级静脉炎4例,Ⅱ级静脉炎7例,Ⅲ级静脉炎3例。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自制的“枯冰凡膏”,均匀涂于发生静脉炎的部位,范围大于患处2 cm左右,药物厚度约2 mm,外覆盖无菌干纱布,胶布固定,2次/d,保持局部敷料清洁干燥。枯冰凡膏的药物组成:枯矾60 g、冰片15 g研制成粉末,凡士林适量熔化后调入研制好的药粉和匀成膏,5 d为1个疗程;对照组将硫酸镁粉倒入开水中,配置成50%的硫酸镁溶液,再将药液倒入容器内,保持适宜的温度,纱布在药液中浸湿后,敷于患处,20~30 min/次,敷药过程中要经常更换纱布,以保持湿润及温度,3次/d,5 d/疗程。两组病人均治疗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3 静脉炎的诊断及分级

该研究按照美国的静脉输液护理学会对静脉炎的判断标准[3]进行分级。Ⅰ级:穿刺点上端沿静脉走向出现轻微的红肿、疼痛;Ⅱ级:穿刺点上端沿静脉走向出现明显的红肿、疼痛,有灼热感、有条索状静脉改变,但未触摸到硬结;Ⅲ级:穿刺点上端沿静脉走向出现红肿、疼痛、有灼热感、有条索状静脉改变,并可触摸到硬结。

1.4 疗效评定

痊愈:穿刺点上端沿静脉走向红、肿、疼痛、灼热感、条索状静脉改变、硬结均消失,静脉功能恢复佳、弹性好,血流通畅;显效:局部皮肤疼痛及灼热感消失,红肿面积消退≥80%,血管弹性良好,基本摸不到硬结;有效:局部皮肤疼痛及灼热感减轻,红肿面积消退<80%,血管弹性稍有恢复,硬结有所变软;无效:通过治疗后局部症状无明显改变或恶化[4]。

1.5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观察组痊愈11例(73.3%),显效3例(20.0%),有效1例(6.7%),无效0例(0.0%),总有效率100.0%;对照组痊愈4例(28.6%),显效2例(14.3%),有效3例(21.4%),无效5例(35.7%),总有效率64.3%,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注:χ2=6.473,P<0.05。

从表1可见,观察组静脉炎治疗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静脉炎治疗总有效率为64.3%,两组静脉炎治疗总有效率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73,P<0.05)。说明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PICC所致的静脉炎常发生于置管后2~3 d,局部出现穿刺点上端沿静脉走行红、肿、热、痛伴硬结,发生原因是穿刺、置管过程中穿刺鞘和导管对静脉内膜、静脉瓣摩擦刺激引发变态反应,从而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局部红、肿、热、痛、硬结。PICC患者发生静脉炎后,如果处理措施不力,将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严重者,导致拔管[5]。PICC为一次性材料,价格高,这样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而且使病人在经济上承受不必要的浪费,因此,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治疗PICC所致的静脉炎非常重要。中医认为,静脉炎的发生是静脉输液过程中穿刺伤,致局部脉络血行瘀阻,不通则痛;气滞血瘀,水湿停聚,则局部发为肿胀;气血淤滞,蕴久化热,则局部灼热;由于脉络受损,血溢于肌肤,故局部发红[6]。

祖国医学研究表明枯矾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收敛、消疮之功效;冰片具有清热解毒、止痛、防腐生肌之功效。根据中药配伍原则,两者可合用。取凡士林适量熔化后调入研制好的枯矾与冰片4:1粉末和匀成膏,外敷于患处,共凑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活血化瘀、收敛燥湿之作用。另外枯矾还可以减轻水肿、软化硬结;冰片能缓解患处红肿、疼痛,两者结合使用在改善局部红肿、疼痛,软化硬结方面相得益彰。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枯矾主要成分为硫酸铝钾,能与血清蛋白结合成为难溶于水的蛋白化合物而沉淀,对局部有收敛止血的作用[7]。同时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从而使毛细血管血浆蛋白流量减少,局部组织的水肿、炎症和渗出减轻。枯矾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较强的抑菌作用[8];冰片主要含右旋龙脑、挥发油,具有抗炎、抗菌作用[9]。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等有抑制作用[10]。枯冰凡膏外敷后渗入皮下,使血管平滑肌松弛,消除导管对静脉内膜、静脉瓣摩擦刺激引发的变态反应和高渗性药物引起的血管痉挛,从而减轻血管炎性反应,有效地减轻了长期输液对血管的刺激,使静脉损伤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痊愈率为73.3%,总有效率为100%,无一例拔管,在治疗过程中无1例有心理不适感,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且枯冰凡膏制作简单,方便储存,外敷患处药力持久,更换简单,耗时很少,明显减少护理工作量。而对照组痊愈率为28.6%,总有效率为64.3%,对照组中5例无效,其中有1例非正常拔管,其余病例改为观察组方法治疗,对照组因治疗过程中每次湿热敷需20~30min,3次/d,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不适感,而且存在着烫伤的安全隐患,硫酸镁湿热敷过程中,为了保持纱布的温度及湿度,需经常更换纱布,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综上,枯冰凡膏外敷治疗PICC所致的静脉炎疗效显著,药物配置简单、使用方便,价格低廉,无毒副作用,病人无痛苦、易于接受,较对照组的治疗方法减少了护理工作量,为静脉炎的治疗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探讨枯冰凡膏外敷治疗PICC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将PICC所致的静脉炎患者29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5例,采用枯冰凡膏外敷患处;对照组14例,采用50%硫酸镁湿热敷患处。两组均治疗5 d后评价效果。结果 观察组静脉炎治疗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静脉炎治疗总有效率为64.3%。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枯冰凡膏外敷治疗PICC所致的静脉炎,疗效显著、使用方便、方法简单、费用低、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PICC,静脉炎,枯冰凡膏,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王莉.自制弹力绷带用于PICC置管后止血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176-177.

[2] 付春华,于莹,赵淑燕.PICC管的临床应用和护理进展[J].现代护理,2006,12(7):606.

[3] Miller AB,Hoogstraten MB,Staquet M,et al.Reportingresultsof cancertreatment[J].Cancer,1981,47:207.

[4] 高杰萍.鲜芦荟治疗小儿机械性静脉炎疗效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8):3966-3967.

[5] 宋艳茹,贾雄杰,杨小红,等.紫草膏外敷联合硫酸镁湿敷治疗PICC所致静脉炎[J].护理学杂志,2011,26(1):34.

[6] 符美芳.食盐热敷治疗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J].护理学杂志,2009,24(3):51-52.

[7] 颜正华.中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97-198.

[8] 李万泽.冰枯鸡子油治疗乳头皲裂100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0,32(10):21.

[9] 黄卫东,吕武清.冰片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业,2008,17(4):64-66.

[10] 崔红云,刘美.复方儿茶酊治疗褥疮的护理体会[J].黑龙江护理杂志,2000,6(1):7.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BIM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分析下一篇:浅谈初中科学实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