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声乐教育中非技巧因素的作用

2022-09-14

在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背景下, 声乐教育也在不断的发展。在声乐教育中, 不少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嗓音条件, 演唱技巧水平也熟练掌握, 但是在歌曲的表演上往往缺乏一定的情感表达, 使得整体表演的艺术感不够强。深究其中的原因, 发现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与学生都过于重视技巧性因素的学习, 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非技巧因素学习的重要性, 使得自身的艺术表现能力不到。为此, 在学生声乐教育学习过程中, 需要重视技巧性因素与非技巧性因素的重要性, 发挥出非技巧性因素的作用, 来提高学生对作品的感悟能力与表达能力, 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声乐水平。

一、培养与训练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提高艺术表现力

声乐艺术是一门复杂的艺术, 在声乐表演中, 不仅仅是简单的将歌词与音符组合起来, 更为重要的是需要表现出作品中的思想感情, 提高艺术渲染力。在声乐教育中, 加强对学生的非技巧因素的培养与训练, 就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变现力, 进而提升声乐作品的表演水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需要运用自身丰富的情绪, 结合有效的教学手段, 来调动学生的思维与感情之旋, 使之与作品之间产生共鸣, 再运用自身的演唱技巧, 有感情的展现整首曲目的音乐美、艺术美。比如, 在学习《白发亲娘》这首曲目的时候, 教师首先要向同学们介绍这首歌曲的来源, 白发亲娘是一首具有北方民歌特色的歌曲, 表现的是歌唱者对于母亲的感恩之情。[1]整首歌只有五声音阶与十一度的音域。像是歌曲中的“回去吧, 我的娘”、“娘啊, 娘啊, 白发亲娘”等句子, 更需要一种说唱的演奏技巧。从演唱技巧的角度上来说, 整首歌是很容易控制的。但是, 如果要将歌曲表现得具有艺术性, 展现出歌曲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 还需要教师善于启发学生, 来丰富自身的情感, 掌握歌曲中对娘情的感恩与爱, 唱出对娘亲的眷恋。同时, 教师不仅要重视培养学生对歌曲的情感体会能力, 还要掌握其中的节奏与音高, 对于歌曲中节奏的急促、流畅, 音高的激昂与低沉之处, 都需要能够与演唱者的心理状态与其感情变化相互结合起来, 从而来更深入、更丰富的展现整首歌曲。

二、选择合适的练习曲目, 提高对作品文化内涵的分析能力

在学生声乐学习的过程中, 每个阶段学习的重点都不同, 教师要重视对学生非技巧因素的训练, 就需要根据每个阶段的学习特征, 寻找适合的曲目, 重视引导学生, 能够深入的挖掘出声乐作品所具有的文化内涵, 能够提高对作品的理解力, 进而更加深情的演奏出整首曲目, 提高艺术表现力。对于初期接触声乐的学生来说, 就需要训练学生正确的呼吸方式与发声方式。[2]在这个时期, 教师在声乐曲目的选择上, 难度选择应该比较简单, 美声歌曲可以选择《我亲爱的》、《多么幸福能赞美你》、《虽然你冷酷无情》等类型的曲目, 民族乐曲则可以选择《红水河有三十三道弯》、《我的祖国妈妈》、《高高太子山》等类型的曲目, 流行歌曲的演唱则可以选择《祝你平安》、《但愿人长久》、《中国人》等, 训练学生基础的声乐技巧, 并在作品演唱过程中, 引导学生的情感抒发, 从而发挥出非技巧因素的作用。在经过一阶段的学习后, 学生的声乐基础较为扎实, 就需要重视对学生歌曲分析能力以及处理能力的培养, 提高学生的音乐作品表现力度。在声乐教学过程中, 教师选择声乐作品, 就要强调具有情感处理以及技巧处理的曲目, 美声歌曲可以选择《春天来到了人间》、《我亲爱的爸爸》等, 而在民族曲目选择上则由《九里里山屹塔十里里沟》、《海风阵阵愁煞人》等, 流行歌曲中《一路上有你》、《心中的故事》等曲目都非常适合。注重对学生非技巧性因素的训练, 训练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进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作品表达能力。[3]

三、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声乐教育是一项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 结合了艺术性与技术性一体的教学活动。在声乐课堂上, 要提高教学的效率, 就需要能够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情绪, 使学生的思维处在积极状态, 来激发学生声乐学习的兴趣。[4]重视学生非技巧性因素的培养, 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讲究语言艺术, 能够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 把传统教学中命令式的语言转变为平等交流式, 提高语言的感情色彩, 进而来提高教学的效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需要认真的帮同学分析歌词中展现出来的内涵与情感, 通过创设有关的情境, 来启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使得学生能够正确的表现作品中的音乐情感, 进而来提高非技巧因素的应用, 不断促进学生声乐水平的提高。

四、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看出, 声乐学习与音乐学科中其他学科的学习有所不同。在声乐学习过程中, 师生之间往往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与精力, 需要大量的时间, 不仅是要学习歌唱的技巧, 还需要学习非技巧因素。而学习的最终是要使学生具备熟练的歌唱技巧, 能够灵活运用歌唱技巧, 并能将其运用到非技巧的艺术中去, 来提升声乐作品的表现力。所以, 在声乐教学课堂上, 教师需要重视非技巧因素的培养, 并引导学生加深对作品的感悟能力、感受能力, 进而来提高声乐的艺术水平。

摘要:声乐是表演者在舞台上通过展示个人的嗓音、演唱的技巧以及自身技艺的一种艺术。声乐艺术表演水平的高低,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演唱者自身的条件, 其中, 演唱者的声音是基础因素, 对歌曲作品的再创造力是关键因素。开展声乐教育, 就是要发挥出教师的引导作用, 不断提高学生对作品的感悟能力、情感表达能力, 加深学生的感受, 提高表达能力。在声乐教学中, 就需要重视非技巧因素的作用, 培养学生饱满的情绪,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训练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从而提升学生表演的艺术水平。本文从声乐教育中的非技巧因素角度切入, 分析非技巧性因素具有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声乐教育,非技巧性因素,训练,作用

参考文献

[1] 程瑞雪.声乐教育中非技巧因素的作用研究[J].黄河之声, 2016 (5) :34-34.

[2] 陈利.浅谈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声乐演唱的“非技巧”性因素——以歌曲《龙船调》为例[J].职业, 2015 (9) :165-165.

[3] 罗剑.浅论声乐教学中非技术因素的把握和运用[J].北方音乐, 2015 (4) :79-79.

[4] 高波.声乐教育中非技巧因素的作用探究[J].华章, 2011 (35) :20-20.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矿区水工环地质工作方法与技术要求研究下一篇:投球分层注水工艺模拟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