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音乐教学论文

2022-05-05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钢琴音乐教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本文以爵士钢琴音乐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究其在历史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并通过不同类型的爵士钢琴音乐风格,探究其在钢琴音乐教学中的不同特点,归纳总结其在钢琴演奏教学中的意义。

钢琴音乐教学论文 篇1:

钢琴音乐教学中蒙古族钢琴复调技法的应用

【摘要】新课程教育改革对钢琴音乐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这也是对音乐教师的一种挑战。在钢琴音乐教学中蒙古族钢琴复调技法应用具有一定的意义。但是,当前人们忽视了蒙古族钢琴复调技法的应用。蒙古族钢琴复调技法演奏出的作品是值得人们称赞的,其带给人们的享受是不言而喻的。另外,蒙古族钢琴复调技法教学还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本文重点阐释了钢琴音乐教学中蒙古族钢琴复调技法的应用。

【关键词】钢琴音乐教学;蒙古族钢琴复调;应用

蒙古族钢琴复调技法在钢琴音乐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同时,蒙古族在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了比较悠久的历史,在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在音乐教育教学中,很多民族都展现了独特的韵味。在中国钢琴音乐教学的影响下,蒙古族钢琴音乐呈现出了包容性和继承性,很多人更加喜欢蒙古族钢琴音乐。

一、蒙古族风格钢琴复调技法教学原则

第一,全面性原则。不管进行哪一个学科的教学,教师都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每一个学生均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因此,教师在蒙古族钢琴复调技法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面向每一个学生,保证学生的钢琴演奏水平能够逐步提升。

第二,循序渐进原则。该教学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教学大纲为基础和前提。在这样的情况下,还应该让钢琴教学由难到易转变。这样,才利于学生接受,提升演奏水平。[1]。

第三,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教学原则是指教师在钢琴音乐教学过程中应该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基本情况出发,为学生制定出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这样才利于学生学习,让学生感受到钢琴音乐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还应该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

第四,互动性原则。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效互动是构建高效教学课堂的关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提高学生效率。

二、钢琴音乐教学中蒙古族钢琴复调技法的应用

(一)和声的运用

和声是指在钢琴演奏过程中展现出乐音的横向和纵向。在对和声进行分析和研究的过程中,调试功能就能够把乐音的纵向和横向进行有效的融合,以此更加全面地表达和诠释乐音,其在发展过程中展示了传统音乐的优势。

第一,四五度技法的运用。该技法展现了比较良好的音响效果,突破了传统音乐的结构,但并不像西方的和声效果那么明显,有着中国民歌的独特风格。比如《春歌》中一共有36个小节,该作品比较明显地展示了四五度技法的有效运用。作曲家在演奏过程中能够把三度音的效果进行削弱。这样,就会使和弦乐没有较强的感觉,能够提升声部中的层次感。该技法成为了一种十分独特的作曲手段。[2]

第二,二度技法的合理运用。在蒙古族钢琴曲目演奏中,二度技法的运用主要是用来展示萨满人在跳舞过程中所蕴含的灵感。在《春歌》的36小结中,其中展现的大二度关系是由中声部和次中声部两者有效的结合。在这样的情况下,便逐渐提升了和声的层次感。蒙古族钢琴复调技法具有很大的冲击性,形成了比较活跃的演奏氛围。

(二)复调技法的运用

第一,对比复调。该技法主要是指由兩个不同的旋律组成的音乐形式。在该技法使用的过程中,声部之间会形成比较鲜明的对比。比如,蒙古族钢琴曲《雪橇》中,在第9个小节中明显看到了方向的节奏感。这样,左手便运用二连音的形式进行演奏,重拍是通过四分音符展现。与右手弹奏的形式进行比较,两者存在很大的不同,。

第二,模仿复调。该演奏技法主要是指同一旋律中展现出的不同声部。该演奏方式主要是以模仿手法为基础,从西方的复调音乐角度出发,一个比较独特的形式便是卡农。在蒙古族小曲中便呈现出了比较鲜明的模仿复调写法,比如,在《序曲与赋格2》中,e音、a音、g音等都是运用第四度的模仿形式。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可以把这段曲目断定为四度卡农的模仿方式。又如《两匹调皮的小马驹》中,黑马是用右手旋律代表,白马则是运用左手来展现。因此,该作品便运用了倒影的形式进行演奏。

三、结论

综上所述,钢琴音乐教学中运用蒙古族钢琴复调技法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让音乐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才能够有信心学习,感受到钢琴音乐教学的魅力。相信在教师的努力下,蒙古族钢琴复调技法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张硕洋.蒙古族钢琴复调技法在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大众文艺,2014(03):207-208.

作者:张秀丽

钢琴音乐教学论文 篇2:

爵士钢琴音乐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摘要】本文以爵士钢琴音乐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究其在历史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并通过不同类型的爵士钢琴音乐风格,探究其在钢琴音乐教学中的不同特点,归纳总结其在钢琴演奏教学中的意义。

【关键词】爵士钢琴音乐拉格泰姆切分音

十九世纪末,西方音乐在发展上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各种不同思维、创作技术的作品层出不穷,逐渐成为现代音乐的主流,而爵士音乐便是在这种环境下创作产生的。时至今日,由爵士音乐所衍生的爵士钢琴音乐早已成为钢琴音乐领域中与古典音乐比肩的音乐形式,许多大专院校也都先后开设了流行爵士音乐相关课程,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

爵士钢琴音乐的发展

1.1949年以前

十九世纪末,晚清政府的腐败统治进一步恶化,上海沦为英、法、美等国的租界,随着大量外国机构和商铺的进入,上海开始成为当时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城市,各种不同文化开始融合。此时,在音乐文化领域,随着美国好莱坞影片的热映,各种不同爵士音乐开始传入,深受当时人们的喜爱,成为当时各大舞台最为流行的乐曲。这也影响了当时大多数作曲家,开始尝试运用爵士音乐与中国民间曲调结合的方式进行创作,这就为当时的中国音乐界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很快成为当时各大舞台的主流音乐,如《玫瑰玫瑰我爱你》《夜上海》等。因此,1949年以前,爵士音乐主要在当时的上海租界地区流传,以西方音乐与中国民族音乐结合为主,以爵士钢琴音乐为表现手段,成为当时音乐演奏的主要表现形式。

2.1949—1986年的香港和台湾

(1)香港

20世纪50年代以后,因内地大量作曲家、音乐人南下,香港电视、电影、舞厅等行业繁荣发展了起来,此时,带有爵士风格的流行音乐成为当时音乐市场的主流。其中,最著名的歌曲如《我要为你歌唱》《桃花江》等,这类歌曲以鲜明的爵士风格为主,采用较为淳朴的民族旋律,较为符合当时的音乐潮流,深受广大群众的喜愛。

60年代随着摇滚音乐——节奏布鲁斯的传入,其独特的节奏动感,很快成为当时流行音乐市场的另一个宠儿,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爵士音乐的另一种发展形式。这一时期的音乐往往采用依曲填词进行创作,采用外来流行音乐旋律配以粤语歌词进行传唱,成为当时风靡香港音乐界的主流形式,曲中配以简单的爵士钢琴音乐和弦标记,适合不同能力的人员演奏,利于音乐的传播。

(2)台湾

50年代以后,很多英文歌曲的传唱影响了当时台湾的音乐界,当时盛行的乐队组合也一直保留至今,尤其是键盘乐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钢琴教育的发展。

60年代以后,台湾出版了许多爵士钢琴音乐的谱集和爵士音乐教材,如赖顺龙编写的《现代爵士钢琴》、林兆华编译的《流行音乐大教本》等,都推动了当时爵士钢琴音乐的发展。之后,随着校园民谣和商业化流行音乐的兴起,台湾音乐开始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其中爵士音乐以独有的特点仍占据着较为重要的地位,并呈现出专业化的发展趋势。如《一样的月光》《把握》等。

3.1986年以后的内地

1986年以后,内地音乐迎来了繁荣时期,在当时的流行音乐创作领域,一大批音乐人如崔健、郭峰、王建、毛阿敏、刘欢等,使得内地音乐发展呈现出多样化趋势,爵士音乐就是发展较为广泛的一类。与此同时,在音乐资料、音像制品的传播上,许多关于爵士音乐、爵士钢琴教材乐谱等资料也开始风靡起来,难能可贵的是许多教材都以中国民族音乐为主要创作素材,大大推动了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这与爵士音乐的发展普及有着密切联系。

20世纪以后,为迎合市场的需求,许多国内专业音乐院校也相继开设了爵士音乐课程,出版了关于流行音乐、爵士音乐方面的教材、文献等,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投入到了爵士音乐的学习、推广当中,推动了当代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

爵士钢琴音乐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1.节奏

(1)分析

在爵士钢琴音乐当中,体现其特点最重要的是节奏因素,即通过连线、休止等方式,采用各种不同形式的切分节奏形态而形成的韵律,这种独有的切分形态几乎贯穿于所有爵士钢琴音乐当中。

(2)教学提示

在传统音乐中,节奏节拍都是相对规整的一种韵律体现。但爵士钢琴音乐因其独特的节奏韵律特点,音乐中的重音位置发生了变化,淡化了传统的重音节奏韵律,与传统音乐形成鲜明对比。因此,首先要引导学生理解、认识爵士钢琴音乐中所存在的节奏特点,通过聆听、分析来掌握爵士钢琴音乐的节奏变化。其次,在教学时,将钢琴乐谱中的重点节奏型、特有的节奏韵律着重标注,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在练习时,可通过三步进行。第一步采用模拟触键,可以在桌子上、腿上采用不同速度进行练习,力求能够演奏出准确、均匀、力度统一的节奏。第二步则是在第一步的基础上,加入重音的演奏,强拍通过手掌来敲击,弱拍则采用手指来敲击,达到轻、重音的区分。第三步通过双手同时配合敲击各声部的节奏型,达到节奏熟练,准确区分轻、重音的要求。虽然这些练习看似复杂,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一定能够收到较好的效果。

2.拉格泰姆

(1)分析

在19世纪末不断发展的爵士钢琴音乐当中,拉格泰姆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其主要特点是节奏性的切分方式,左手演奏类似进行曲的伴奏音型,结合右手旋律中的切分形态,通过灵巧、生动的切分节奏形态展现出多变的音乐语言特点,这种节奏上的延伸则是拉格泰姆最为重要的趣味所在。

(2)教学提示

在拉格泰姆中,节奏灵活多变,大部分采用了2/4、4/4拍。因此,在演奏之前,可以让学生通过双手敲击熟悉此种音型的节奏特点,同时要注意演奏速度的均匀。拉格泰姆中对手指的要求练习主要集中在八度、双音、和弦方面,演奏时要特别注意。

3.布吉乌吉

(1)分析

这种风格的音乐以低音音型的连奏特点为主,主要分为双音反复和八度低音分解两种形式,通常将两个拍子分为四份,形成每小节八分音符均分的低音节奏形式,在和弦框架使用上,基本采用传统和弦序进进行反复。因此,布吉乌吉这种爵士钢琴音乐以体现左手持续的固定音型演奏为主要特色,通过右手的不断变化,体现不同的音乐内涵特点。

(2)教学提示

通过演奏此类音乐的主要伴奏音型来熟悉音乐特点,左手在伴奏时要体现律动特点,要坚实有力,右手在演奏时要突出节奏对比和音区的转换。

4.波普

(1)分析

这种类型的音乐主要衍生于传统爵士音乐风格,是现代爵士音乐风格的体现,以较小的乐队编制、乐器间的竞奏、即兴独奏为主要表现手段。

(2)教学提示

首先,此类钢琴音乐以右手的高密度演奏为主,虽然基本节奏较为规整,但由于节奏型的变化繁杂,导致音乐速度比实际速度要快,在演奏时要严格把控速度,切忌速度不均而导致音乐韵律的缺失。

其次,在右手旋律的演奏上,要保持力量的統一、连贯,尤其是在长乐句的演奏当中,必须将力量保持在乐句的连线结束,体现乐句中的歌唱性,在乐句转换部分要准确,保持乐句的整体性。

最后,在旋律快速跑动时,要注意手指的配合准确、清晰。

爵士钢琴音乐在钢琴教学中的意义

第一,爵士钢琴教学可以丰富教材资源,体现钢琴教学的多样化发展。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作为当代优秀音乐文化中的一种,爵士钢琴音乐有着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不仅可以让学生接触不同音乐,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更能结合市场需求,培养出适应社会的人才,将知识运用于工作当中,使学生能够学有所用,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水平。

第二,在当代音乐多样化发展的形势下,学习爵士钢琴音乐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演奏当代音乐,其不仅是美国音乐文化的优秀产物,更是世界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体现了当代音乐的主要特点,也预示着当代音乐今后的发展方向。因此,对于爵士钢琴音乐的学习,不仅要学会掌握爵士钢琴音乐的演奏技巧、音乐特点,更要从中领悟钢琴演奏和发展的规律,从而更好地运用到学习与研究当中,为今后的研究、演奏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陶辛:《爵士钢琴艺术》,《钢琴艺术》2003年系列连载。

[2]杨成刚:《爵士钢琴改编曲——音乐会曲目和教材的新选择》,《音乐探索》2003年第2期。

[3]周展:《爵士乐探源》,《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7期。

作者单位:西安音乐学院陕西西安

作者:宋雨

钢琴音乐教学论文 篇3:

浅析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

摘 要:在我国钢琴教学中常常忽视和冷落本国钢琴音乐作品,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把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科学、系统地引入到钢琴教学中去,加强中国钢琴作品的教学和演出,使之得以推广和普及,从而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钢琴教学体系,是中国钢琴音乐发展的必由之路。

钢琴音乐自传入中国到现在,已经历了一百多年风风雨雨的发展,尽管和外国几百年的发展历程相比还存在很多不足和薄弱环节,但在众多钢琴家不懈努力下,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所取得的成绩是值得肯定的。老一辈音乐家们创作出了众多的钢琴作品,为我们学习和了解中国钢琴音乐提供了必要的参考资料和丰富的教材。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些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并没有得到老师和学生的足够重视,尽管大家一直都在提倡和呼吁要大力加强中国钢琴音乐教学,但总有雷声大雨点小的感觉,迟迟未见其付之于行动[1]。

1中国钢琴音乐在钢琴教学中不受重视的原因分析

中国钢琴音乐在教学中之所以出现被忽视和冷落的尴尬局面,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从教学的角度来看,大多数的钢琴老师对于传承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的意识比较淡薄,存在“崇洋”的教学理念;对钢琴音乐的民族性理解不深甚至出现误解,教师的素质和修养直接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知识文化的传播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有明确的目标和正确的指导方针。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授业之师在教学中对民族音乐都不能给予足够的重视,作为学生就更可想而知了。其次,从客观条件上看,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在教学中之所以得不到重视和普及,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的钢琴作品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还比较缺乏,创作性的作品比较少,基本上都是由中国传统古曲和民间音乐改编而成的,缺乏创新,这是中国钢琴音乐一直未能站上国际舞台得到世界认可的主要原因。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发展,我们不能总是走老路,吃“老本”,应该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放宽视野,勇于创新,这样才能在原有的水平上有所突破。中国的钢琴音乐的前景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品的创作水平,这不仅仅是作曲家自身面临的问题,也是所有从事钢琴艺术工作者和广大钢琴爱好者所需要思考的问题。

另外,固定僵硬的教学模式也是造成中国钢琴音乐在教学中得不到重视的重要原因之一。长期以来我们的钢琴音乐教学几乎都是全盘西化,包括练习作品、弹奏手法、钢琴文化等,从一开始学习钢琴所接触的都是外国的东西。我们不否认,钢琴在国外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无论在演奏技巧、作品创作、教学体制等各方面都比较成熟,我们应该去学习和借鉴他们成功的经验,但不是拿来主义,一成不变。当今是一个融合与创新并存的时代,钢琴音乐也已进入了多元化发展的轨道,单一的发展模式已经不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人们都在为音乐艺术寻找新的发展方向,而民族性则是其赖以生存的根本所在。我们在吸收外来钢琴文化的时候不能过度崇洋,而应该结合自身的条件,有选择的舍取[2]。

2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评析

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在钢琴教学中的地位应是不容置疑的,钢琴音乐不只存在于西方,实践证明,钢琴作为西洋乐器不但能弹奏西方音乐,同时还能更好的演绎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音乐以及其他民族的音乐。加强和重视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在教学中的运用,对于促进我国钢琴文化的发展,加快建立科学、完善的钢琴教学体系,以及传承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首先,从教学的角度来看,选用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作为教材,更容易让学生把握作品的内容精髓和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现在的钢琴教科书从入门开始几乎都是清一色外国的,这些教材让刚接触钢琴的学生会觉得枯燥难懂,毫无兴趣可言。试想一下,让一个对自己祖国文化尚未了解的小孩去读懂和学习外国文化可能吗?这与没有学会走路就学跑步的道理是一样的。虽然说是音乐无国界,但这需要站在一个很高的境界才能去体会和感受到的,音乐首先是民族的,然后才是世界的。而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大都具有民族性、标题性这一特点,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提高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会激发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作力,从而很好的达到教学中“教”与“学”充分融合。如钢琴曲《牧童短笛》,让学生很自然的联想到一幅美丽的田野风光画面:乡间小路上,一脸童真的小孩骑在老牛背上,沾满泥巴的裤腿,黝黑的小脸,略带单调的笛声悠扬飘荡,配合着树上咝咝的蝉声;还有那一望无际绿油油的稻田,青青的小草和那潺潺的流水声。又如钢琴改编曲《十面埋伏》,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战场上的千军万马,刀光剑影,干戈铁蹄,战鼓声呐喊声的血腥场面。这些标题性很强的民族作品对学生具有极大的亲和力,让人产生想去了解和学习的欲望,而不是像学习外国作品那样“不知其所言”,只是机械的弹奏和背诵,这样的学习苦了家长也苦了小孩。对于初学钢琴的儿童,教材的选用很重要,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我们应该多选择一些儿歌和通俗的民歌作为教材,由于这些都是他们耳熟能详的旋律,学起来会让他们倍感亲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自然会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3]。

其次,从单纯的钢琴弹奏方式和技巧来看,通过学习中国钢琴音乐作品,能够更好的表现出钢琴作为“乐器之王”多变的音色和音质,对传统的西方弹奏技术和表现手法有所突破。中国钢琴音乐作品民族性色彩比较强的原因是绝大部分作品都是根据中国传统民乐改编而成的。为了更好的表现出原作品的神韵,决定了它的表现手法和弹奏技巧必须是丰富和多样化。无论是在《十面埋伏》中要表现琵琶轮指长音,还是在《牧童短笛》里模仿笛声,或是在《夕阳箫鼓》中对各种民族乐器的模仿等,都给钢琴音乐注入了新的内容和形式,需要将民族乐器的演奏手法与传统的钢琴弹奏技法更好的结合起来,这使中国钢琴音乐在弹奏技术和音乐表现手法上比西方国家更为丰富和灵活。因此,我们既要学习西方钢琴音乐传统技法和弹奏技术,又要赋予中国钢琴音乐其民族特点的新内涵,让两者充分的融合,力图在钢琴弹奏技术和表现手法上有所突破,走出一片广阔的新天地。

再次,让学生接受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教育,有助于培养民族主义情怀和爱国主义精神,从而更好的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民族文化,这是我们从事文化教育事业的方向和宗旨。中国钢琴音乐教育不只是音乐理论和弹奏技巧手法的教学,更重要的是对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如果一直沿用外国的教材,必然会影响我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取向,最终失去了民族最根本的东西。由于钢琴是外来乐器,这让很多人长期陷入了一个误区,认为钢琴只能演绎外国音乐,把外国的音乐作品练好了,就是把钢琴学好了。其实,很多走上国际舞台被世人所接受的经典之作,它的创作源泉都取材于其民族背后的历史,折射出自己祖国的民族文化,带有明显的民族烙印和爱国情怀。如贝多芬的5部钢琴协奏曲,体现的是德意志精神风貌和日尔曼民族意志;肖邦的《玛祖卡》、《波罗乃兹》,是以波兰民族歌舞曲为音乐素材,表现出他对祖国波兰的深爱之情与对沙俄入侵者的痛恨之情;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反映的是祖国匈牙利的民族风情等,这些都是民族性非常强的作品,为何它们能影响着世界而我们的却不能?“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或许只有我们真正的领悟和体会其中的含义,才能在今后的发展中不会一味的舍近求远,舍本逐末。我国钢琴音乐作品的经典之作大部分都是通过对传统民族音乐改编而成的,反应出我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体现各族人民的生活劳动、风俗习惯、以及祖国的壮丽山河,而且相当大一部分是革命战争歌曲。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学习,既了解了我国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又能在演奏时更准确地把握作品的“神”韵,从而向世人展示中国钢琴文化的内涵,培养国人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优越感,这是我们教学的宗旨和最终目的[4]。

中国钢琴音乐是世界钢琴音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钢琴作品应当在我国乃至世界的钢琴教学中发挥重大的作用。只有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本民族的钢琴教学体系,我国的钢琴音乐才能不断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卞萌.中国钢琴文化之形成与发展[M].北京:北京华乐出版社,1999.

[2]周薇.西方钢琴艺术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3]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修订版)[M].北京:北京华乐出版社,2005.

[4]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社,1999.

作者:杨瑾 程晗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教育改革研究论文下一篇:民政思想政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