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课程实施活动计划

2023-01-05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总是在不断的征程之中,一项工作的结束意味着新的工作的开始,而只有好的计划才能让我们在新的工作中找准方向,那么什么才算一份好的计划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地方课程实施活动计划》,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地方课程实施活动计划

地方课程实施计划

华山中心小学

一、指导思想

1、为贯彻落实辽宁省《关于严格执行课程方案落实课程计划的通知》的各项要求,促进我校对基础教育的开发。

2、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的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教育要尊重学生人格,发掘学生潜力,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使学生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主动发展。

4、以创造性的落实国家课程方案为根本,强化地方课程,丰富学校课程。

二、地方课程研究内容

根据实际,我校现阶段开设的内容如下:我校地方课程以《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小学生现代道德教育读本》为主要实施内容。各年级又有具体内容:

1、

2、

4、

5、6年级——《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3年级——《生命教育》、《小学生现代道德教育读本》

三、课时安排:

一到六年级,每班每周开设两节地方课程,在本学期,要求任地方课程教师完成上面的具体课程内容。

四、实施要求:

1、要遵循课程建设的内在规律,防止开发中的盲目性、随意性、简单化倾向。

2、根据课程的不同类别,建立以书籍、实物、网络、影像等为载体

的地方课程资源体系。

3、在地方课程实施中,要更多的组织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同时,要始终渗透安全教育。

4、要处理好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学校课程的关;课程内容与地方资源的关系;课程学习活动中接收与探究的关系以及学生与社会活动的关系等。优化课程结构,切实发挥地方课程的育人功能。

5、地方课程的实施,要强调学生对地方现实问题的研究与思考,将课程以主题的形式加以设计,组织学生通过调查研究探讨问题,并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活动能力。

第二篇:******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方案

一、课程设置的目标

把“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作为地方课程实施的基本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建设具有华丰镇中心小学特色的地方课程新体系。

(1)着眼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增进学生对自然、社会、自我的认识和理解,发展对地方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

(2)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4)加强对学生进行国际理解和国际交往教育。

(5)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根据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整体设置地方课程,根据学生的成长需要和认知规律,依据时代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由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渐增加课程门类和教学内容。

(2)发展性原则:与时俱进,随着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地更新课程门类和内容。

(3)实践性原则:课程内容的设置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探索,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独立性原则:国家、地方、学校三类课程都有各自相应的地位和独特的功能和作用,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它们都承担着对青少年完成培养目标的任务,不能用国家课程代替地方课程,同样也不能用地方课程代替学

校课程。

(5)地方性原则:课程门类的设置突出辽宁的地方特色。

三、地方课程的内容

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领域:

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法制教育,指导学生关注生命与安全的关系,培养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态度和安全健康,快乐成长的生命意识,学习并掌握必要的保护与生存技能,提高生命质量,完善健康人格,树立科学和生命观和积极的人生观。

传统文化教育——通过诵读和研习精萃的诗词、散文、汲取中华民族农厚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祖国伟业的责任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环境教育——了解自然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明确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与生活的联系,形成初步的科学精神,形杨环保意识,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人生指导——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身心特点进行正确健康的指导,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活观念、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校课程延伸到艺术、体育领域。

四、课程实施的办法

地方课程可以通过专题讲座、报告、录音和录像、课堂教学等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按照国家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理念,地方课程的实施必须以活动课程、综合课程为主,以实践活动为主,避免“学科化”倾向。可采取探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交往性学习、实践性学习等多种方式,鼓励学生进行研究、讨论、调查、考察、参观、测量、设计、制作、服务等具体活动,

发展学生的反思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妥善处理教学过程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关系。

五、课程实施的评价

学校评价: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学校实施地方课程的督导与评价,督促学校落实地方课程计划,切实开好地方课程,并把地方课程的实施纳入到学校办学质量的综合评估指标之中。

教师评价:侧重于对教师在地方课程中的组织、规划、管理、指导等方面的能力和实效。

学生评价:应该重视其发展性评价,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在评价标准上,注重以学生“自我参照标准”为主,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在评价内容上,注重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综合评价。在评价方式上,可以采取考试、考查、汇报、表演、观察、演示、考察、竞赛、参观、成果展示、反思、总结等多种多样的评价方式。

六、课程管理

1.体制管理:镇教研室负责地方课程的统一规划、开发和管理工作。

2.教材管理: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学校的具体情况,学校统一选择课程内容或学校实际开发部分课程内容。

3、地主课程每周一节,校本课程每周一节。

地 方 课 程 和 学 校 课 程

实施方案

******

**年**月

第三篇:开设地方课程实施方案

下团城小学开设地方课程实施方案

2015-2016第一学年

一、指导思想

继续以课程改革为核心工作,围绕省市教研工作思路,开拓创新,扎实教研,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深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在品质;增强服务意识,坚持为深化课改服务,为师生共同发展服务;全面落实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关于推进地方课程开发与实施意见,促进学校和教师进一步形成课程意识,大力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以校本教研为基础,以教师成长为根本,着力研究课程实施的有效性,课程开发的多样化,综合实践活动的个性化和多元化;着眼学生的发展与需求,优化课程结构,规范课程开发,充分发挥地方课程独特的育人功能。

二、主要工作

(一)坚持地方课程认真开设,着力研究解决学校发展在开设地方梨程中的不足问题

1、继续加强对中小学地方课程实施、校本课程开发现状的调研与分析,在对话和研讨的过程中推动课程发展。

2、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研讨活动,通过交流、研讨就共性的问题进行充分探讨与沟通,帮助课程实施相对薄弱的年级找到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

3、充分发挥样本学校和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加强合作与交流,促进共同进步。

4、发挥教研组长的作用,正常开展教研活动,以降低教研重心,丰富教研形式,为推动地方课程的开展服务。

5、在原有课程开展的基础上,开展好课题研究与项目设计活动。使学校课程开展找到实实在在的项目,另一方面以课程的理念规范地方课程的开展。

(二)坚持理论学习和研究,增强教师课程理解能力,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1、以理论学习为先导,以案例研究为抓手,结合实践,与教师一起就地方课程实施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进行研讨、交流,并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稳扎稳打,不断提升对校本课程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解水平和实践能力。

2、以"小课题"研究形式推进地方课程的开展,围绕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关键性问题,缩小研究切口,加大研究深度,以实践中生成的问题为课题,重视研究过程和成果的应用价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按计划推进地方课程的开展和实施、关注中小学地方课程实施情况,引导和组织学校、教师就地方课程教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的有关问题进行专题性研讨和学习。

4、适时举办不同层次的专题研讨沙龙,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为地方课程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提供交流和研讨的平台。

5、加强学习与地方课程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获得最新信息,并注重对有效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理论的学习和钻研,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努力使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三)搭建平台,以评促研,落实各级各类评比活动,充分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1、做好学校地方课新秀评比工作。

2、做好中小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评比工作。

3、通过地方课程优质课评比活动,进一步推动学校地方课程的实施,并探索地方课程有效性实施的策略。

4、以优秀地方课程开设为契机,进一步规范和促进我校本课程开发,扩大优秀校本课程的影响力,促使课程开发向多样化发展;紧密结合学校办学理念,发挥教师课程开发的热情和能力,为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提供条件。

三、具体活动安排

日期工作安排

9月

制定学期工作计划,地方课程实施计划

10月

地方课程教坛新秀准备、评比工作

11月

地方课程教材分析、优质课评比

12月

地方课程优秀案例评比

1月

学期工作总结

下团城小学2015.09

第四篇:地方课程和德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贵阳市世纪园小学

2009年地方课程和德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为了切实推进课程改革,贯彻落实《贵州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设置指导意见》和《贵州省教育厅关于印发贵州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纲要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建立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特制订本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一、课程目标:

1、充分利用当地课程资源,加强课程与地方经济、社会、学生生活的联系。

2、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审美情趣。

3、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对地方和社会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

4、促进教师队伍建设,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

5、提高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能力,打造系统的校园文化,进而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二、组织保障:

1、成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对高中新课程实验作出正确决策和部署,在经费投入、政策支持、办学条件、制度建设、师资培训、舆论宣传等方面提供保障,对实验过程予以指导和调控。

2、成立校本课程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开发与实施具有地域特色、适应学校特点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促进学校办学特色。

3、成立课程指导委员会,负责对各年级的课程计划形成建议并组织反馈;优化整合现有资源,开发建设新型课程资源。

4、学校有完善的教研组、备课组制度,定期交流研讨,全面落实学校各级教学任务。

三、课程设置•校本课程:

(一)开发原则:

1、实效性原则。严格执行国家的课程政策,遵循课程开发的规律。

2、互补性原则。要充分体现出对国家课程的补充作用,发挥其自身优势,使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能相互协调地发挥整体育人功能。

3、针对性原则。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从我校的实际和学生的需要出发,强调有利于形成学校的特色,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和需要。

(二)开发目标:

1、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互整合与补充,以加强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与多样性。

2、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凸现学校办学特色。

3、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

4、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5、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环境。

(三)开发的内容类别:

1、古诗经典诵读。选编部分优秀古诗词和近代优秀诗文,利用小学阶段学生记忆的黄金时期,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强化记忆,以增厚学生的文化底蕴。

2、普法礼仪读本。目前国家凸显依法治国的理念,让学生从小就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无论是对学生的自我保护,还是培养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后自觉守法、用法的意识都非常

第五篇: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实施情况报告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独立生存能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为其健康成长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新课程的教学要求要完善新课程体系,而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是新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开好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一、课程开设内容

我校目前开设的地方课程有:安全教育、传统文化教育、人生观教育、法制教育等。我校自主开发的校本教材有:学校编印的《站人文化》《标识》《文明礼仪》等。

二、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实施办法

1.加强领导、健全制度。

为了切实把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教学工作落到实处,促进我校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学校专门成立了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教育教学领导小组,由校长亲自挂帅担任组长,建立了一把手主抓的运行机制。组织在教学中具有一定课程开发能力和丰富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对校本课程进行开发和实施,并定期对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调研,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抓好教师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由于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涵盖的知识面比较广、内容也比较繁杂。我们缺少该方面的专业教师,于是我们以教师培训作为工作的切入点。组织教师加强学习,大力开展“校本培训”,为将学习落到实处,我校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为教师学习、教学创造条件,不断开阔教师视野。我们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级教研部门组织的学科培训活动,积极培养骨干教师,发挥辐射作用。我们通过集体备课、相互听课、参与式评课、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3.加强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教学与研究。

(1)成立教研组织。明确责任,各负专责。严格教学常规管理、形成良好的校本教研氛围。我校按照新课程要求,进一步规范了备、讲、评三位一体的教研模式。在备课上,要求教师必须做到:钻研教材时联系新课标;研究教材时琢磨新课标;编写教案时体现新课标;每节教案要达到环节全、层次清。突出实践性、实用性、实效性。在讲课方面,要求教师围绕新课标,体现新课标,渗透新课标。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以能力为目标;力争实现由重教向重学的转变;由重知识向重能力的转变。在评课方面力争做领导评、教师评、自我评、学生评,相结合的方式。让教师在评课中取长补短、认识自己、发展自己。初步形成人人参与教研的良好格局。

(2)教师小课题研究。根据地方教材与校本教材的地域性窄、实用性强、知识性广等特性。要求每一位教师在自己所担任的学科中有针对性的进行课题研究,不断积累研究成果,形成良好的以教研带科研,以科研促教研,向教研要质量,向科研要改革,求得教研与科研的共同发展。

三、我校在开设相关课程中遇到的问题

1、 长期以来,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讲授别人编写的甚至连教学参考书也齐备的教科书,教师的专业能力发挥受到很大的限制,学校课程的开发要求教师不仅会 “教”书,还要会“编”书。因此,学校和教师课程意识与开发能力的欠缺,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最大困难。

富裕县第一中学

2、地方课程只有教科书,没有教师教学指导用书,老师们在备课上课时有点困难,不好把握教材。

3、课程的评价没有硬性的指标,学生无法引起足够的重视,实际效果有待提高;家长更多关心的是文化课的学习,由于其它文化课存在课时不足的实际情况,课程的设置面临一定的社会压力。

四、建议

1、建立有效评价制度

对学生的评价主要看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对学生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掌握情况,还需要制定具体的评价工具.落实对学生具体能力发展的评价。如在调查访问中问卷设计能力、交往表达能力,在撰写报告、资料整理中数据分析、统计的能力。其次,在综合素质测评中,实验区已经探索了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办法。但如何真正发挥它的作用,发挥评价的正确导向。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也需要作进一步摸索。学校还要对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建立正常的评价制度.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

2、加强师资培训,建立由不同学科教师参与的指导小组

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是全新的课程,新颖的课程理念落实到教师的具体教学行为上有一定的难度,有些教师往往将这类课程定格在课堂中“教学”,但这类课程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需要教师有广泛的知识和综合的能力。一方面学校要为教师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开展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探讨和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另一方面,要成立由不同学科教师参与的指导小组,共同对学生研究的课题进行指导,为学生小组提供不同方面的帮助。弥补专任教师单一的学科背景,发挥了各学科教师的专业特长,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

虽然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我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遇到不少困难,在今后的课程实施中,我们将通过不断建设、不断发展、不断丰富的过程,使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从不太成熟,走向多样化,走向高质量。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信息下一篇:地方两会一号提案议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