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经济学论文范文

2022-05-13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网络经济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网络经济学是因网络经济的产生和发展而出现的一门新兴学科,它以网络经济作为其研究对象。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有自己的理论体系、研究框架以及研究方法和学科特色,并非是其他经济学科的延伸或扩展。网络经济学的构建应以“网络”范畴为逻辑出发点,由经济的内涵和网络所蕴含的网络经济特性来界定其研究范围和研究内容。

第一篇:网络经济学论文范文

网络婚恋经济学

随着网络交友业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互联网上寻觅真爱。然而,多数情况下,决定两个人是否匹配,是否可以擦出爱情火花的并非两颗孤寂的心,而是现实而不受情感左右的经济学原理。

约会是一桩有风险的交易!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邋遢鬼,自恋狂,与前任藕断丝连者,还有唐纳德·特朗普的粉丝。约会网站,包括数量不断增加的各种交友App,对此有所帮助。它们的设计更多地源于经济学原理,而非对人内心的窥探。

从某种意义上讲,寻找意中人与求职没什么两样。一份工作如同意中人,优缺点都有,因而找到适合的那个需要一个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不同于其他,双方必须对即将发生的匹配充满激情。相对而言,超市是不会特别在意自己正在赚取谁的钱,电力公司也不会为客户是否够格使用自己发的电而烦恼。

凭借对市场设计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阿尔文·罗斯,就对此类“配对市场”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在配对市场中,供需的平衡并不取决于价格。相反,人们是基于信息进行交易的。一名苹果商贩可能会降低卖价,直至整车苹果全部卖完。可如果苹果公司要雇佣两名员工,它就不会设置一种少到只有两人前来应聘的薪水。通常而言,新员工的素质至少与他们的薪水同等重要。

曾在2012年与劳埃德·沙普利分享诺贝尔奖的罗斯发现,配对市场的结构会在决定谁与谁配对方面产生明显差异。比如,为探究人们的真正喜好而设计出来的系统,曾在医院和医生之间产生了较好的匹配。但是,整个医疗行业的兴趣在于改进匹配,以便搭建起一个全国性的平台来做这件事情。失恋者则必须依赖一系列线上配对工具。

好的匹配取决于好的信息。即使没有线上配对工具的帮助,人们通常也会对双方的共同点有个大概的了解。比如说,人们之所以去纽约这样的大都市打拼,而不是去那些冷清的城市,部分原因就在于他们能在大城市里遇到志同道合者。在纽约,人们选择去消磨时间的地方——不管是洋基体育场还是瑜伽馆——决定了他们会遇到何种类型的人。由于在纽约生活、在瑜伽馆挥汗如雨或在看台上肆意发泄的开销很高,因此,在这种环境中,人们自然相信周围的人都是志同道合者。

但是,一个关键的信息被遗漏了:是不是有共同的爱好。当面询问太过唐突。现实世界中,试图接近一个潜在的伴侣,有可能遭遇尴尬或羞辱。线上配对极大地降低了这方面的风险。打个比方,Tinder和Happn等App表明,两个用户只有感同身受时,才会彼此喜欢。

最好的配对市场是那种有着大量参与者的“密集”市场。在网上寻求配对的人越多,找到一个好伴侣的几率就越大。茫茫人海中,若另一个人也喜欢瓦格纳歌剧、泰国菜或讨论配对市场经济学,成功的概率会大幅提升。

许多约会网站要求会员填写详细信息,这可能有助于促成完美配对。不过,倘若要求填写的信息多到足以把潜在交友对象吓跑的话,就得不偿失了。Tinder最初上线时,有鼓励用户滥交之嫌,用户之间只是基于脸蛋、年龄和性别来评价彼此。简单创造奇迹:Tinder用户每天达成的配对有2600万对之多。

但若变得过于“拥挤”,“密集”市场就会优势不再,因为用户会被参与者的数量吓跑,并且无法在众多参与者中找到中意的伴侣。要应对这种情况,一种策略就是专业化。比如,单身犹太人可用JSwipe交友,这是为他们量身订制的;如果是女权人士,则可以使用女性必须主动发起联系的Bumble来寻找伴侣。

但是,大部分受欢迎的App都在设法运用巧妙的技术来帮助用户筛选潜在的伴侣。就拿Tinder来说,它只向用户提供附近用户的资料,从而便于双方见面。它还引入了一个每天只能使用一次的“超喜欢”选项,允许坠入情网的用户向某人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此外,从去年开始,它还允许人们贴出自己的工作和学历,以帮助用户在茫茫人海中搜寻伴侣。使用了这款App,用户既可以收获许多潜在伴侣,还拥有各种各样筛选伴侣的工具,可谓事半功倍。

针对寻找真爱、门票或是打算拼车之人的配对App的出现,的确让之前耗时费力的事情简单多了。它们或许还会促成更加深远的经济变革。约会App可能会强化婚姻向“选择性婚配”发展的趋势,让人们可以选择与有着相似收入和技能的人结为夫妻。据估算,1960年至2005年间,在美国收入水平悬殊较大的婚姻中,这种趋势所占比例上升了18%。韩国的一项最新研究则发现,网上约会刺激了根据学历寻找伴侣的行为。

更好的匹配或许还意味着更大的城市。大都市向来都是一个大熔炉,在那里,刚刚步入成年人之列的人们,通过工作、朋友与伴侣联系在一起。不管浪漫与否,配对App都能让人们更容易地穿行于都市的各个角落,更容易地从其提供的各种机遇中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反过来,城市越大,对于年轻人的吸引力也越强。

不过,App不可能减少分手的痛苦。而且爱情依然充满神秘,纵然是经过无数次完善的计算程序,也不可能精确预测出两人之间的吸引力。但从众多用户来判断,它们肯定是有作用的。毕竟,和意中人卿卿我我,怎么都要比当一只单身狗好。

[译自英国《经济学人》]

作者:张文智

第二篇:网络经济学的架构

[摘要]网络经济学是因网络经济的产生和发展而出现的一门新兴学科,它以网络经济作为其研究对象。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有自己的理论体系、研究框架以及研究方法和学科特色,并非是其他经济学科的延伸或扩展。网络经济学的构建应以“网络”范畴为逻辑出发点,由经济的内涵和网络所蕴含的网络经济特性来界定其研究范围和研究内容。

[关键词]学科定位;逻辑起点;经济内涵;网络特性

[文献标识码]A

网络经济是21世纪兴起的一种新经济形态,以之为研究对象的网络经济学亦成为一门新兴学科。事实上,从20世纪60年代起,“网络”就被作为一种分析方法引入经济学领域;到20世纪90年代,瑞典学派以经济网络为研究对象开创了“网络经济学”,几乎与此同时又形成了网络产业经济学、Interter经济学和电子商务经济学。至此,网络经济学的发展也有几十年的历史了,但是对于网络经济学这门学科的构建上,依然存在很大分歧。尤其在国内,对网络经济学到底应该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的问题,依然没有统一的认识。

一、网络经济学的学科定位与逻辑起点

(一)网络经济学的学科定位

在国外,大多数西方经济学者是把网络经济学作为西方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产业组织理论来研究的,而且偏重微观经济方面的研究。这些研究基本上是遵循西方经济学的思维范式和研究框架,所有分析并没有脱离西方经济学的研究范式,网络产业经济学研究尤为典型。

在国内,众多学者基于不同的学科背景和理论基础纷纷对网络经济学进行了探索,阐发不同的观点,得出具有差异性的结论。一些学者对网络经济学的研究沿袭了西方的研究范式,以厦门大学张铭洪教授为代表(2005,2008)。我国著名的信息经济、知识经济权威专家乌家培教授则认为,网络经济或网络经济学就其内容而言,实际上是互联网经济(Internet Economy)或互联网经济学(Internet Economics),这也是一种特定的信息网络经济或信息网络经济学。同时指出,网络经济可以从经济的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进行定位。

随着企业网络研究的兴起,有经济学者认为,网络经济学是企业经济学的一种延伸;也是交易费用理论的一种延伸和拓展。如“目前,交易费用理论还进一步扩展到多企业之间关系的研究,从而形成了一个前沿性的研究领域——‘网络经济学”’(杨瑞龙,2008)…。有学者认为网络经济学是新产业组织学的理论;还有学者认为,网络经济学就是网络产业经济学;计算机方面研究网络经济的一些专家则认为网络经济学就是电子商务经济学。除上述观点之外,对网络经济的研究还有着另一种研究视角,即基于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从经济形态和社会结构变迁的研究视角,大尺度、大跨度、前瞻性地看待网络经济的兴起和网络社会的崛起。

阿络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兴起,它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色何在?面对当代的新经济现象,是否需要一门新的学科体系的构建?从理论发展角度看,网络经济作为新兴经济形态,出现了不同于以往经济形态的诸多特点和规律,这些新现象、新规律的出现要求从网络经济理论方面做出合理的解释。而网络经济学的构建也并非与传统经济学绝缘,恰恰相反,它是根据经济发展的实践与变化,从基本假设和分析前提方面对传统经济学进行修正和拓展,并对其重新分析和论证,从本质上与传统经济学存在一定的内在逻辑。从经济发展的实践层面看,网络经济的发展还不成熟,这必然会带来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也需要用网络经济学理论来解释和回答。

目前,网络经济并没有渗透到整个社会经济中,而仅仅存在于带有网络经济特征的部分产业中,如信息产业、传统的自然垄断网络产业以及互联网产业等,网络经济活动带有不成熟性,是未完成形态。在这种背景下,网络经济在具体运行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同样也呼唤着网络经济学的理论解释和政策性指导。鉴于理论与实践的双重需要,构建网络经济学的任务也势在必行。

笔者在他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深入研究认为,网络经济既非企业所能承载的复杂系统,也非产业所能阐明的经济形态,它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代表着新的经济形态,是架构从当代经济走向未来经济的桥梁。而以网络经济为研究对象的网络经济学是承载了各种复杂经济现象与复杂系统的复杂性科学。网络经济学作为当代市场经济的新形态,有着自己独特的规律和内容。

(二)构建网络经济学的逻辑出发点——“网络”

构建网络经济学的目的,就是要分析和说明网络经济中出现的一些新的经济现象和问题,发现和证明网络经济中的一些与传统经济所不同的新的经济法则和规律,并为人们的网络经济实践提供理论的指导。而任何一门科学都有它的研究视角和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那么,对于网络经济学而言,逻辑起点是什么?如同商品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起点一样,作为网络经济学核心范畴的“网络”是研究网络经济、构建网络经济学的逻辑起点。

自20世纪初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在其著作中使用了“网络”一词后,开启了后人对“网络”一词的使用和研究。英国学者相继提出社会网的概念并进行了系统化研究,网络分析方法尤其是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成为社会学的重要分析方法。20世纪60年代,国外的一些学者还从网络的视角出发研究了许多经济问题,从而兴起了新经济社会学。几乎与此同时,“网络”这一概念也成为空间经济学和经济地理学以及后来的新经济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分析工具。此后,网络方法被迅速扩大到对物理基础设施网络的分析中,形成了网络产业经济学。20世纪90年代初,形成了专门以经济网络为研究对象的网络经济学理论雏形,它把网络理解为经济代理人之间合作和共担风险的交易结构。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和普及又出现了互联网经济学、电子商务经济学等等。

网络概念成为现代社会中的定义性范式之一,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已经被运用到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传播学、语言学、物理学、生物学、流行病传播和精神疗法等领域,网络成为各个学科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视角和分析工具并显现出其优势。“通过运用网络分析方法,研究者可以解释任何个体和单位在其所属的更大的活动空间中的互动。”网络的动态性可以建立微观与宏观的连接,还可以将定性与定量、图标数据整合起来进行深入分析。尤其是在社会网络中,还形成了一系列核心性范畴和考量网络性质的具体指标。前者如结构性(结构洞)、嵌入性、网络中心性等,后者如密度、集中度、可达性和

平衡、连接强度、联结的多重性等。

然而,对于网络经济的研究和网络经济学的构架,仅仅把网络当作一种研究视角或者研究方法,而从具体指标的层面来研究网络,显然不能区分和挖掘网络经济不同于其他经济形态的全部特性。网络经济活动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零碎的而是全球化的。网络经济理论作为对网络经济的活动理论抽象,是以研究网络经济活动中最具有普遍意义的范畴和最具有普遍意义的具体问题作为研究对象。显然,按照这样的理论确定网络经济理论研究的核心范畴,那么非“网络”范畴及其相关问题莫属。因此,要准确理解和把握网络经济、构建网络经济学,就必须以其核心范畴——“网络”为逻辑出发点。

二、从“经济”的内涵界定网络经济学研究范围

“经济”一词的现代含义大致有如下几点:一是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在内的社会再生产活动;二是一国国民经济总称或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简称;三是经济关系或经济制度;四是节约,精打细算。根据经济的含义,“经济”一词本身就包含了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的经济活动,它既是宏观的整体经济活动的总称,也是社会制度的总称,这里隐含了一种“运动”和“变迁”;同时,它也是经济活动的具体运作部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总称,属于中观层面的经济活动:亦是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准确把握,节约成本、追求收益。这三个层面可以说囊括了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无论经济以何种形式和形态出现,它无非是以上几方面内容的一种外化和延续,但其本质和规律性是不会变的。

今天,社会经济变迁到网络经济形态,“网络”的出现至少说明了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社会经济活动的宏观背景发生了变化,“网络化”已经成为经济活动必须面对和依赖的外部环境;二是网络已经成为经济活动的一种方式和经济关系的链接方式,即“网络”已经成为全球化背景下的新质生产方式;三是说明了在网络经济形态中出现了新的规律和内容,使之成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四是说明了对当代经济的研究视角发生了改变。

因此,网络经济依然界定在“经济”的范畴之内,网络经济是以计算机信息技术网络为物质基础、以依托计算机信息技术网络形成的经济网络为社会基础的一种经济形态和经济运行方式,它承载了技术和经济二重属性。因此,网络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经济活动和新经济形态。网络经济是市场经济的一部分,但又是高于市场经济的新质生产方式和新经济形态。它不是一个企业,企业只是网络中的一个节点,企业网是经济网中的子网;网络经济也不仅仅是产业网络,它是由企业子网互联成产业子网、产业子网再互联集合而成的全球经济阿络,是具有一定空间布局的有层级的“网络的网络”。

以网络经济为研究对象的网络经济学也应该从“经济”这个基本范畴出发,来构建它的体系,应该包括:宏观经济理论,对网络经济学基础理论的概括和把握,它是研究网络经济本质和规律的抽象理论;中观层面的网络产业理论,研究一些具体的网络产业运行的理论,包括传统的自然垄断产业,如电信产业、电力产业、铁路民航等运输产业、公共事业行业以及新兴的互联网产业;微观层面的就是企业网络理论,研究网络企业的治理、网络企业与外部环境的关系、网络企业的运行等等。对于网络产业的研究还涉及到了自然垄断规制的问题,所以政府规制理论也是网络经济学中网络产业理论必须研究的一部分内容。对于新兴的互联网产业也涉及到了网络规制等内容。网络经济学研究的范围综合起来如32页图表所示:

三、网络的特性蕴涵网络经济学的规律与内容

笔者在另一篇文章《网络经济学视域中的“网络”》一文中已经详细提出,网络的特性在于网络的整体性与空间虚拟特性;网络具有层级性与互动性;网络系统的开放性与网络的融合性;网络的自增长性、先到者优势与后到者适应的特征;以及网络的随机性、复杂性与非线性特征。而网络的本质就在于它是“一个具有整体性、交互性、自主性特点并有规律地进行相互作用的复杂集合或动态系统。……是一个具有整体性与交互自主性的复杂集合。”网络的这些特性决定了网络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和规律。

由网络的互动性与自主性决定了网络经济学的最基本的特性:网络外部性。正是由于网络自身具有稳定性和自增长特性以及开放性特征,决定了网络外部性、正反馈、锁定、需求方规模经济、边际收益递增、临界容量、用户安装基础、路径依赖、产业融合等等内容的产生;由此也引发了网络经济中组织之间竞争战略的变革,由技术之争到标准之争;由供给方的价格战到吸引消费者的个性化产品设计之战等等,这些都构成了网络经济的特性,从而也构成了网络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网络外部性是网络经济学的核心特性。网络外部性根源于网络的结构与虚拟空间性,网络外部性的大小取决于网络的虚拟空间大小,具体而言取决于网络内要素的多少、要素的组合分布以及要素间互动的速度与限度。网络外部性更强调经济主体之间积极作用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一个经济主体的决策可能会影响或引导其他经济主体的决策,最终对网络内所有主体的收益产生积极的影响。这种外部性表现为现实经济中的技术与经济外溢、需求方的规模经济,进而会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路径依赖、正反馈和锁定。

路径依赖强调了网络经济中初始选择的重要性。网络经济中,偶然性因素的作用增大,初始选择很可能被锁定,并在循环累积的作用下出现正反馈。在网络外部性和路径依赖的作用下,在网络经济的很多领域都出现了“过大冲力或过大惰性”的现象。劣等产品占领市场、后来者居上、赢家通吃等成为并不罕见的经济现象。

需求方规模经济源于网络外部性,它并没有否定供给方规模经济,而是从另一个视角凸显了消费者的作用和地位,消费者在信息传递与互动中实现自己的效用和利益。在产品丰饶的网络经济中,消费者可以根据需要参与到生产过程中去,以实现对顾客需求的量身打造。利用信息化和网络化条件,产品定制成为一种生产模式。互联网正在使“传统的商家与用户的关系颠倒,……开放的、互相配合的系统,以用户为中心的、用户设计的产品和自己销售的约定等将会决定商家的生存与成功。”“用户作为设计师”的理念也越来越被人们接受和提倡,甚至成为一种新的商业运作模式。

在当代经济中产业间的融合性源自网络间的互联与融合,尤其是基础网络在高层业务上的融合会导致经济实践中产业之间的融合,产业间、产业内部行业间的界限日益模糊化。这对以往的产业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产业集群、产业集聚成为经济发展的一种模式。

网络经济中的竞争与合作有了新

内涵,竞争的方式转变为网络之间的竞争。要想在网络经济中取胜,竞争主体所拥有的市场容量必须超过一定点,即临界容量,才能在正反馈的作用下把这种优势放大,因此必须通过广泛的合作来达到临界容量,拥有必要的用户安装基础。这样形成了平台网络,平台网络成为利益共同体,网络内的主体更多的是合作。而不同平台之间的竞争成为竞争的主战场。

网络催生了新的收益模式。网络不仅创造了新的商业运作模式,同时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兴起和互联网产业链的形成,对传统企业和产业构成了巨大的冲击,传统企业因此而不断地寻找新的盈利模式和收益模式。以音乐产业为例,“由于网络音乐的免费下载对传统的音乐产业的盈利空间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威胁,在这种背景下,传统产业必须利用当前的网络经济条件来创新盈利模式和收益模式,与互联网的IsP达成某种契约,通过广告等方式进行收益分成。

最后,网络冲击着传统经济学的核心假设,证实了马克思社会人假设的合理性。网络系统形成的动力在于利益流的实现和分配。网络系统内要素或主体之间有着共同的生存环境和共同的命运,他们所处的商业生态网络已经成为与其他网络竞争的平台,在这个利益共同体内,各个网络节点之间或者微观主体可以保留个人的自由意志,但这种意志要受到它存在的网络环境的约制,任何一个主体的决策都要受到其他人的影响,其价值的实现也受到网络外部性的影响和制约。因此,网络内主体为了在网络经济的竞争中生存下来,必须考虑利他因素,采取共赢战略,这就衍生出了网络经济的核心假设,利他性与共赢性。

四、网络经济学——21世纪的复杂性科学

(一)网络经济学的复杂性表现

对网络特性的挖掘在实践与理论两个层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实践层面,网络对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乃至整个社会生活产生了革命性影响,促进了网络社会的崛起;在理论层面,网络的特性对传统的主流经济学造成了冲击,主流经济学是建立在均衡论、还原论、可预测性等假设基础之上的,而网络的复杂性、开放性、非线性以及网络的系统性特征决定了建立在其上的网络经济学必然是复杂性的科学,是动态非均衡、非线性、偶然性起作用的新经济学。

研究对象的复杂性。网络经济学以现实经济为研究对象,现实经济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有序与无序的统一,经济的有序性具有稳定均衡线性的特征,而无序性则具有动态性和非均衡的特征。主流西方经济学用数学模型将经济中的有序部分模型化,形成了线性、可以预测和均衡的理论与模型。在主流经济学建立这个体系时,是遵循物理学的“拆零”方法,把每个细部从其环境中孤立出来,设其他情况都相同,从而建立起还原论,把孤立出来的细部与其他部分之间的复杂的相互作用与关系忽略掉了。

线性稳定有序的关系也使得在主流经济学那里总是小的输入产生小的结果,根据研究问题的重要程度,一些小的初始条件也被忽略不计。而网络经济中的非线性是小的输入产生大的影响,并且更加关注网络元素的链接关系与互动的影响。在网络经济条件下,初始条件的重要性使得偶然因素的作用在增大,经济过程伴随着更多的不可预测性。由于网络链接,各个市场主体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这已经被“六度分离”理论和“小世界实验”证明。世界经济构成了一个整体,网络中的某一个环节或者要素发生变化,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产生蝴蝶效应。

对这些经济中的无序现象的解释需要由网络经济学这门复杂学科来完成。“从基于能量、资本和劳力的巨大输入的工业社会,过渡到以信息和发明作为关键资源的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毫不奇怪,应当出现新的科学的世界模型。”这门科学注定要将偶然性与必然性、线性与非线性、均衡与非均衡、可逆与不可逆等综合和整装,这也注定了网络经济学的复杂性。

研究方法的多学科性。网络的特性决定了对网络经济与网络经济学的研究必然涉及到多学科的内容与方法。网络研究方法所具有的特征,包括结构性思想、系统的关系数据、图形、数学或计算机模型,使网络分析更具一般性,正是这种一般性使网络“跨越了传统学科的界限。它把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数学家、经济学家、政治学家、心理学家、传播学家、统计学家、生态学家、流行病学家、计算机科学家、商学院里的组织行为学和市场学学者,以及最近加入的物理学家集合在一起。”而网络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近50年来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各个学科兴起的复杂系统研究方法有很大的共通之处。因此,对于网络经济学的研究同样也需要计算机网络科学、信息技术、演化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系统科学、社会学、拓扑学、产业组织理论等多学科的知识作为或指导性或方法性研究。

(二)构建网络经济学内容的设想

网络经济在当代以突飞猛进的势态向前发展,以之为研究对象的网络经济学作为当代新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目前也正在探索、创建的阶段。对网络经济学的构建将影响着未来网络经济的深入发展。

可以明确的是,单纯研究网络产业或者企业网络都不能说明网络经济学的实质,它是一门涉及面很广、跨学科的复杂性科学。面对这样一门复杂科学,绝不是短期之内可以建成的。到底应该如何构建呢?这里引用布赖恩·阿瑟(Brian Arthur)通过对报酬递增率、不可预测性以及造成巨大历史结局的一件件小事的研究后,于1979年11月5日写下的“新旧经济学”对比分析,对今天研究和构建网络经济学很有启示意义。

上表是阿瑟对一种全新的经济学的宣言。在阿瑟的新经济学中,“经济是人类世界的一部分。它总是雷同的,但又永远不可能是一模一样的。它是流动的、永恒变化的、富有生命的。”阿瑟的这种新经济学构想恰恰与网络系统的内在本质和网络经济的基本特征契合一致。

阿瑟的新经济学实际上概括了当代经济发展的主要背景和根本特征。随着网络经济的兴起,大量边际报酬递增案例急剧增加,需求方规模经济现象日益凸显;网络经济中那种自主性、自发性和偶然性所带来的影响远非传统均衡经济学所能阐释清楚的。事实上,通过对网络的分析可知,网络是一个复杂系统,建立在网络基础之上的网络经济必然是一种不断延伸、动态的系统。研究网络经济的网络经济学也一定是一门复杂性科学,它超越了传统的西方经济学包括产业组织理论在内的思维范式;同样,它也不是仅仅通过对企业理论的研究所能得出的一种结论;对网络经济的研究,也绝非单纯依靠经济学理论就能阐释清楚的。网络经济的兴起和网络社会的崛起绝非一个企业、一个产业所能承载的内容。

责任编辑 荀福文

作者:赵秀丽 谢 军

第三篇:网络经济中信息活动的性质及对网络经济发展的影响

摘 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各行各业,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与生活方式。对网络经济中信息活动的性质进行简要的分析,同时探讨其对网络经济发展的影响。同时,简要阐述企业对网络信息活动的需求,提出要想进一步发展网络经济,就需要加强信息活动的规范管理。

关键词:网络经济;信息活动;电子商务

一、网络经济在中国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互联网的发展,网络经济首先在美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且波及到全世界。在全球网络革命的影响下,我国的网络业为了适应时代潮流的发展,做出了相应的改变。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政府便实施了一系列的金字工程,如“金桥”“金卡”等等。随着西方发达国家开始了“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我国的信息技术专家以此为背景,针对我国的国情,提出了适应我国国情的“高速信息网计划”。在1993年10月,纵贯我国南北的京汉广通信“大动脉”全线开通,在当时属于世界之最,是最长的通信光缆。

在1994年4月,我国与国际互联网正式连通,随着以下四大网络的相继建成[1]:第一,公用网;第二,教育网;第三、科研网;第四,金桥网。在经济信息化的影响之下,我国的网络经济开始起步。在1994年,我国企业就开始涉足电子商务,并且取得了较大的成绩。1998年,是世界电子商务年,我国的电子商务受此影响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在1998年7月1日,我国的“中国商品市场”正式进入Internet。

在2000年3月和4月,美国网络股出现了大幅度的下跌。在一年的时间内,网络股的指数发生了急剧的下跌,仅是最高点的1/4,更为惨烈的是,当时在美国非常火热的网络公司纷纷倒闭。但是,在2003年以来,我国的网络经济逐渐呈现出复苏迹象,预示着我国的网络经济度过了艰难的时刻,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二、网络经济在我国的现状

1.互联网的数量稳步增长。根据我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截至2003年12月,我国的互联网上网用户数量有了较大程度的上升,从半年前的6 900万上升到了8 100万,与2002年相比,保持了32%的高增长率,上升为世界第二。我国上网计算机的数量也有了较大程度的增长,从半年前的2 600万上升到3 200万,与2002年相比,增长了52%。www站点数达到了623 320个,半年内增长了132 530个,增长率达到了23.5%。在CN下注册的域名达到了350 020个。

2.政府与企业共同推动我国网络经济的发展。首先,我国政府部门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2]。随着各级政府实行了改革,逐渐向服务型政府推进,政府的电子政府也进入了规划实施。依据CNNIC的统计,我国政府网站有了极大的提升,在网络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电子政务的发展能够为其提供有力支持,为网络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其次,在互联网的应用中,企业界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依据CNNIC的相关统计,在整个网站总数中,企业网站所占的比例最大,高达70.8%。再次,我国网民形态有了较大的改变。依据CNNIC的调查研究表明,我国网民的结构特征逐渐向合理方向发展,我国网民的上网方式也更加多元化,专线上网以及宽带上网等用户人数呈现出较快的上升趋势。

3.互联网产业逐渐朝多元化方向发展。根据相关调查研究表明,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以下几种网络形式成为推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关键:第一,网络广告;第二,网络短信;第三,网络游戏。另外,搜索引擎、网上购物等正在崛起,这说明了我国的网络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三、信息活动的主要特征

1.数字化特征。在网络中,所有的信息以及资料都是需要经过数字化的处理,这些信息与资料不仅是以数字化的形式储存到网上,并且是以数字化的形式在网络中进行传输。此时,所有的信息与资料都会进行转变,转变为二进制代码,形成统一的信息表现形式。与自然界中的各种信息形式相比,这种形式有着更多的优点,有助于信息的储存以及传输,此外,使得信息的处理也更加的方便。信息的数字化特征,极大地方便了电子商务中的信息活动。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快捷与高效无疑会令企业在竞争中取得一个优势地位。

2.一体化特征。在网络环境背景下,信息活動的各方面都能够在网上去进行,继而构成网络经济中,信息活动的一体化特征。只要网络社会逐渐发展成熟,那么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有用信息都会转换成网络信息,形成一个巨大的网络信息资源。电子商务可以充分地利用这种资源,在网络中完成信息活动。

四、信息活动的主要性质

1.主导性。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社会的经济互动主要由以下几方面所组成[3]:第一,资源、第二,资源配置。传统的经济学认为,资源是由以下几方面所组成:(1)土地;(2)劳动;(3)资本。这些社会资源都会被一双“看不见的手”所調控,对其进行优化配置。在传统的经济学中,所谓的市场,指的是“完全市场”,也就是完全信息市场。然而,因为市场信息具有分散性,另外也因为人的判断力的有限性,使得完全信息假设不够现实。在信息经济时代,信息也是一种资源,而这也是其本身的性质所导致的。首先,在经济活动中,信息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要素。其次,信息是稀缺的,虽然我们周边有许多的信息,然而,在做决策时,我们会发现信息却是如此之少。另外,收集信息是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所以,在现代经济体系中,开发与利用信息资源是其中的关键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之时,物质经济必然会逐渐走向衰落,那么在社会当中,信息经济必然会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经济活动中,信息活动也势必会逐渐占据着主导地位。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促使信息活动所需要花费的成本有了极大的降低,与此同时,也使企业的经营模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4]。网络经济有着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信息经济同电子信息网络的结合。基于此,形成了企业电子商务这个新兴的商业形态。为了更好地讨论信息活动,讨论起在网络经济中的地位,我们将电子商务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商流,也就是商品所有权的转移过程;第二,物流,也就是实际物质发生转移的过程;第三,资金流,就是资金发生转移的过程;第四,信息流,就是信息发生转移的过程。如果我们对这四种商品交换进行仔细的分析,可以发现这些商品交换的基础在于信息流。

2.虚拟性。与数字化特征相对应,在网络社会中,虚拟性是其中的一个典型的特征,当然,它不是说不真实,而是说与真实的物理世界相比,網络的行为方式是不一样的。在真实的物理世界中,具有以下两种特性:一个是实体性,另一个是可感知性,而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没有这种可触摸的形态。所以说,网络具有虚拟性。在网络经济中,信息活动也具有虚拟性,因为在网络社会中,网络经济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所有的信息都是数字化的。在这种环境背景下,信息活动与实物分开,但是在功能上却能够实现其目的。不管是进行市场调查,还是下订单买东西,或者是缴纳税款,只需要在网络上就可以完成。

3.开放性。自互联网构建开始,开放性就得到了体现。而这开放性主要体现为以下两方面:第一,互联网作为一个信息交流平台,有着开放性的特征。第二,指的是信息服务的开放性。在一个开放的网络信息交流平台种种,不同的企业、操作系统不同的计算机,都能够在一个网络之中共同存在,不同的网络也能够共享网上资源,只需要通过网络协议来对信息与数据进行传输。与此同时,在网络中,可以进行不同类型的信息服务,可以对许多的用户提供各种类型的网络服务。在网络经济中,信息活动注定是一种开放性的网络互动。

五、对网络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

1.在网络经济发展过程中,企业对网络信息活动的迫切需求是其发展的基础。在传统的企业信息活动中,其信息的获取是以人工为基础的[4],例如市场调查与分析、购销合同等等,都消耗了大量的人力与财力以及物力。在市场竞争中,科学决策日益重要,企业对信息活动也有着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快速、便利,还需要达到低成本和高效益的目的。网络的发展,使我们对信息活动的迫切需求得到了满足。通过接入互联网,企业就能够得到高效的信息服务,为企业的科学决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进而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对信息活动加强管理,是促使网络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的保障。因为网络社会具有以下两种特性:第一,虚拟性;第二,开放性。這就使得有许多网络信息活动是不需要填写自己的真实姓名,只需要匿名购买即可,这从某种程度上保护了人们的隐私,但是有可能会导致虚假信息的产生。为了杜绝这类虚假信息,那么就需要对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使网络信息活动的真实性得到保障。这样一来,我们今后都将生活在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当中。

六、结语

在网络经济中,信息活动是其中的主体。一方面,这也表明了信息的重要价值;另一方面,也表明了信息活动的主导地位。只有企业认识到信息的重要机制,并且通过网络来实现信息活动的重要价值,那么网络经济才能够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吕红.网络经济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2):104.

[2] 王鹏飞.网络经济对我国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14.

[3] 金裔婕.网络经济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影响的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1.

[4] 李枫林.网络经济中信息活动的性质及对网络经济发展的影响[J].情报科学,2001,(7):770-775.

[责任编辑 李晓群]

作者:孙莎莎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描写教育学论文范文下一篇:合作式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