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复习资料

2023-06-04

第一篇:中国近现代史复习资料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

上编:

1、1840年至1919年80年间的反侵略战争,中国都以失败而告终,简述其原因、教训。

原因: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一是经济技术的落后。但最根本的原因是社会制度的腐败。因为社会制度的腐败,才使得经济技术落后的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变。 教训:落后就要挨打。

2、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随着社会性质的改变,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新的阶级和新的思想。因此,鸦片战争就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3、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它把千百年来农民对拥有土地的渴望在《天朝田亩制度》中比较完整地表达了出来。太平天国起义还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这在一定程度上 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并和19世纪中叶的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4、如何理解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紧密联系的。

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要从根本上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要推翻封建势力的束缚,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地位和状况。前者为后者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者是前者的必然要求,二者共同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主题。

5、简评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是指19世纪60年代—90年代,清朝统治集团中的一部分官僚发动的以拯救清王朝的封建统治为目的、以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活动,是近代中国人探索国家出路的一种尝试。

但是,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依赖性和腐朽性,尤其是“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决定了它必然最终失败的命运。同时,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传播了西方的科学文化,加速了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客观上对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初步发展起了一定的示范和促进作用。

6、简述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

洋务运动时期,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洋务派设翻译馆翻译西书,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使人们打开了眼界。

洋务运动时期,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工商业者的地位上升,西方的技艺成为学习的对象,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风气的改变。 7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是中国“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 。

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这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一战后西方列强卷土重来 ,这是导致“短暂”的主要原因 。 8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

对。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经营的企业由于原始积累不足,大多数规模小,设备落后,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及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压迫、 束缚。同时,民族资产阶级同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仍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也决定了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表现出两面性。他们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既有矛盾、斗争的一面,又有依赖、妥协的一面。他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或者在斗争中保持中立,但是缺乏革命的彻底性,不可能引导中国的民主革命走向胜利。

9、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这个学说有何不足之处?

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教材61—62页)

不足之处:民族主义没有从正面鲜明地提出反对帝国的主张,也没有明确地把汉族军阀、官僚、地主作为革命对象。民权主义忽略了广大劳动群 众在国家中的地位,从而难以使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真正的实施。民生主义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在革命难以成为发动广大工农群众的理论武器。

10、为什么说孙中山“三民主义”纲领是一个不彻底的民主主义革命纲领。

因为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主张民族主义,但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口号;它主张民权主义,但又不敢依靠广大工农群众;它主张民生主义,但又缺乏使农民获得土地的具体内容。所以说,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纲领是一个不彻底的民主主义革命纲领。

11、反帝反封建是近代中国革命的两大基本任务

对。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和本国封建势力相勾结,造成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因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就是近代中国的两个基本矛盾。革命的任务是由社会性质和基本矛盾决定的,所以,近代中国革命的两大基本任务就是反帝、反封建。

12、《临时约法》是在什么情况下颁布的?结合其主要内容,评述它对我国政治制度所产生的影响。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但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临时约法》。

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享有自由;国民有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力;《临时约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不愧为中国第一部现代宪法。 中编:

1、简述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教材第104—105页) (1) 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2)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2、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有哪些相同点?

①社会性质相同。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革命任务相同。都是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 ③革命范畴相同。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3、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有哪些不同点?

①领导力量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是资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是无产阶级。 ②指导思想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的平等、自由思想和民主共和观念,新民主主义革命是马克思主义。 ③革命前途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后,还要进入社会主义社会。④结果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有胜利的一面,但最终果实被窃取,革命任务没有完成,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在这一意义讲是最终遭到了失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为社会主义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结果。⑤所属的革命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属于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4、国民党一大宣言对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作了什么新的发展?

民族主义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民权主义进一步提出了普遍平等的民权的主张;民生主义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内容,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5、新三民主义为什么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以及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与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政治基础: 因为新三民主义和中共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在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因而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主要区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不仅有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的民主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而且还有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领,中国共产党是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

6、1928年有人主张,既然中国革命的领导是无产阶级,那么革命本身就是无产阶级革命。

错。革命性质是由革命任务决定的。当时中国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不是反对资产阶级、消灭私有制的无产阶级革命,因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这种主张混淆了中国革命的性质

7 、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

主要原因在于:

(1)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实践经验也很缺乏,对于中国的历史现状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不了解,不善于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的、正确的结合起来。 (2)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务的错误干预和瞎指挥。

(3)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浓厚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地清理。 8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土地政策是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

错。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但1927年后中共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实行过不同的土地政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实行的是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抗日战争时期,为有利于全民族抗战,改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为减租减息的政策。

9、简述土地革命的阶级路线及意义。

经过实践中的反复摸索,到1931年,中国共产党在总结土地革命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一条比较完整的土地革命阶级路线。即:依靠贫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土地革命,是中国农村真正的社会大变动,它要摧毁延续二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从政治经济上解放广大农民,调动了农民的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使中国共产党获得了雄厚的群众基础。

10、简述延安整风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整风运动的内容: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而以反对主观主义为整风运动最主要任务。

整风运动的意义: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在全党范围内确立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全国革命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11、如何理解毛泽东所说的“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

毛泽东指出中日双方四个矛盾的特点,即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一方面,强弱的对比,决定了抗日战争只能是持久战。另一方面,日本是小国,发动的是退步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失道寡助;中国是大国,进行的是进步的、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得道多助。中国已有了代表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和人民军队。因此,正是由于这些原因,最后胜利必将是属于中国的。

12、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教材P166)

(1)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2)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3)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坚决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万众一心、共赴国难,不畏强暴、百折不挠、开拓创新的伟大精神。(4)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13、从中国各民主党派形成的社会基础看,他们是阶级联盟性质的政党。

对。中国各民主党派形成的社会基础,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以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他们所联系和代表的不是单一阶级,而是这些阶级、阶层的人们在反帝爱国和争取民主的共同要求基础上的联合,因此是阶级联盟性质的政党。

14、《共同纲领》是在什么情况下颁布的?结合其主要内容,简述它对我国政治制度所产生的影响。 (教材P189--190)

1949年国民党政权覆灭,人民革命将在全国胜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了《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的施政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下编:

1、从中国各民主党派形成的社会基础上看,他们是政治联盟性质的政党。

错。中国各民主党派形成的社会基础,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以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他们所联系和代表的不是单一阶级,而是这些阶级、阶层的人们在反帝爱国和争取民主的共同要求基础上的联合,因此是阶级联盟性质的政党。

2、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2年,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错。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中国人民同国民党残余势力,地主阶级,帝国主义的矛盾。人民的主要任务是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的任务,恢复国民经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到1952年底,当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任务,特别是土地改革的完成,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中国人民同三大敌人的矛盾已经解决,而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了解决这个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及时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对生产资料私有制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在什么情况下颁布的?结合其主要内容,简要评述其对我国政治制度产生的影响?

随着三大改造的进行,一五计划的实施,经济建设迅速发展,为了加紧民主政治建设,1954年一届人大制定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代表了人民的意志,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

4、简述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条件。

①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

②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而且,它对国家和国营经济有很大的依赖性,不可避免地要向国家资本主义的方向发展。

③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

④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后,长期受到西方国家在经济、外交和军事上的封锁和遏制。当时只有社会主义国家同情中国,只有苏联能够援助中国。这种国际环境,也是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基本因素之一。

5、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

错。1949年新中国成立,此时,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留任务尚未完成,所以中国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从1953年起,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全面确立,标志着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

6、为什么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①社会主义改造是在生产关系方面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一场伟大的变革,它对生产力的发展直接起到了促进作用。

②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为中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开辟了道路。农业和手工业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这就使社会生产力从旧的生产关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为在社会主义条件先取得比资本主义更快更好的现代化发展速度铺平了道路。

7、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对。《正处》指出,社会主义社会有两类社会矛盾: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前者是对抗性的,后者是非对抗性的。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虽然阶级斗争还没有完全结束,但是敌我矛盾已非社会主要矛盾,而这时人民内部矛盾突出起来,因此,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此时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8 、社会主义社会建成后,社会基本矛盾就消失了。 错。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在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充满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但是这些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不断得到解决。

9、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意义何在?

1978年开始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场讨论,是继延安整风之后又一场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为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纠正长期以来的“左”倾错误,实现历史性的转折,做了思想理论准备。

10、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

对。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就难以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附录:

以下所有内容在书本目录部分勾划即可,部分内容直接在书上相关处勾划。 综述

二、西方列强的入侵与中国半殖半封的社会性质(P.10) 第一章 第三节:

一、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P.35)

第二章 第一节: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P.44,总结五点即可);第二节:

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P.48);第三节:维新派与守旧派论战(P.51)

第三章 第一节:

三、“三民主义学说”内容(P.60),第二节: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P.67)

第四章 第一节: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P.104);第二节:

三、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意义(P.114);第三节:

二、大革命高潮中的“新三民主义”内容(P.118)(注意与旧三民主义区别)。

第六章 第三节: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P.149,了解一下,个人觉得是选择题);第五节:

三、抗战胜利的“意义”和“基本经验”,不要“原因”(P.166)

第七章 第三节:

三、第三条道路的幻灭(P.183,仅做了解);第四节:

三、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P.192,总结三点)

下编综述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面临的考验及解决措施,注意“三反”,“五反”(P.198,考验四点,解决措施四个方面,P.201:三反、五反内容)。

第八章 第一节:

二、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相关内容(P.210);第二节: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及“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国内外条件”(P.213到P.215)

第九章 第一节:

二、中共八大路线(P.232最后一段+P233第二段中“经济建设上的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第十章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的历史意义。(P.260最后一句+P.261第一段话)

第二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考试题 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1、 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答: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发生变化,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中国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新的阶级和新的思想。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答:(1)两大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一个是主要矛盾。

(2)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转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一下一些基本特征:

①、资本----帝国主义势力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控制了中国的政治

②、中国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压迫奴役中国人民。

③、中国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但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阻碍着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

④、所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存在,但势力很弱。

⑤、政治势力不统一,各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平衡。

⑥、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过着饥寒交迫,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3、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答: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解放这两个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生产力发展,阻碍经济技术进步,必须先改变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因为不经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它们控制中国经济财政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压迫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了沉重的灾难,它们发动侵列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勒索赔款,抢掠财富;它们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它们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它们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2、 近代中国所进行的反侵略斗争具有什么意义?

1 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以及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奋起。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了,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中国的仁人志士正是怀着强烈的危机感和民族意识,去探索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道路。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原因:一是腐朽的社会制度,二是经济制度的落后

教训:落后就要挨打,从根本上说,不推翻腐朽的中国半殖半封社会制度,要想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去进行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是不可能的。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2、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1)农民阶级局限性.提不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

(2)拜上帝教教义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给农民战争带来危害. (3)太平天国未能正确认识儒学. (4)战略上的失误

3、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原因: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对外国具有依赖性.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教训:(1)新的生产力是同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不相溶的,是不可能在封建主义的桎梏下充分地发展起来.故要发展近代企业,要维护民族资本;要想培养洋务人才,要改变封建科举制度.

(2)西方国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故不可一切仰赖外国,需自己独立自主

(3)新式企业,需要新的管理体制.给予商人一定的发言权,委派技术人员,以营管理.

4、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是什么?

意义:(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2)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3)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失败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资产阶级革命派关于中国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和进步性的认识有哪些?

必要性:资产阶级革命派指出,清政府是帝国主义的“鹰犬”,因此爱国必须革命,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免“瓜分之祸”,获得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人们在革命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乃至作出的牺牲,是以换取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的。

2 正义性:对于改良派所提出的“中国国民恶劣”说,革命派针锋相对地指出,不是“国民恶劣”,而是“政府恶劣”,民主共和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拯救中国与建设中国都必须取法乎上,直接推行民主制度。只有“兴民权改民主”才是中国的唯一出路。

进步性:革命派强调,当时的中国存在着严重的“地主强权”和“地权失平”的现象,只有通过通过平均地权一实现土地国有,在进行政治革命的同时实现社会革命,才能避免贫富不均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

2、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变? (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2)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郡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3)一次思想的解放

(4)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了新的积极变化 (5)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气势,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3、 辛亥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2)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郡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3)一次思想的解放

(4)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了新的积极变化 (5)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气势,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失败原因: (1)没有提出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的革命纲领 (2)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3)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教训: (1)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2)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 (3)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 (4)要有强大的武装力量。

中篇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的成立 综述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1、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什么时代条件下和国际环境中发生和发展的? 国际环境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影响是什么? 答:

3 (1)资本主义列强间激烈争夺引发了一战,战后欧洲衰落,美日崛起,日本对华资本输出增加;1917,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建立了新的反帝的革命战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一部分;1919共产国际成立,帮助中国建立了共产党,亚非拉人民逐步觉醒,开始进行反帝的民族解放运动。

(2)资本主义列强的争夺,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17年俄国爆发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成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1919年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宣告成立,它积极帮助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进行民族解放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开始和发展。1929年到1933年,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开始互相配合,结成反法西斯联盟,抵抗日本的侵略,取得了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战后国际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美国开始想全世界扩张,在中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正确制定应对策略,用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最终赢得了胜利。

2、 为什么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答: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三者被称为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和协定,在中国享有各种特权,在经济上垄断中国的重工业,交通运输业,控制中国的财政金融。他们肆意的蹂躏我们的人民。

而封建主义通过地租,商业投机,高利贷资本,苛捐杂税等对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

官僚资产阶级利用政治特权,从事金融,商业投机,发行法币等,扩大自己的官僚资本,造成经济混乱,又对工业实行垄断性掠夺,使人民无法生存下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因此推翻这三座大山的压迫,使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首要任务。

3、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能够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1)三种建国方案

《1》地主阶级与大资产阶级的方案

与广大人民处于对立地位,主张实行地主阶级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使中国继续走半殖半封的社会道路 《2》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中国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 《3》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

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逐步达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2)两国中国之命运

继续半殖半封的旧中国,或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地主阶级与大资产阶级的方案违背人民的根本利益被人民所唾弃,其反动统治也根本上被推翻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立人民共和国的方案逐步得到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认可成为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选择!

4

(3)地主阶级与买办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违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遭到了广大中国人民的唾弃,他们的反动统治也在根本上被推翻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脱离中国实际,也没有得到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连提出此种方案的多数人最终也承认这个方案是行不通的。只有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关于建立人民共和国的方案逐步获得了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乃至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治代表的拥护,由此成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选择。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1917年俄国爆发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把自己的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 (1).十月革命给予中国一个启示: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道路. (2).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态度对待中国.有力的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的传播. (3).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 中国的先进分子经过反复的比较,推求,才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蓬勃兴起,在李大钊等的影响和当时形势的推动下,一批爱国的进步青年,尤其是那些初步公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经过各自的摸索,走上了马克思主义的道路.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明确地同第二国际的社会主义民主划清界限.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想结合的思想.

2、为什么说共产党成立是中国“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它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中国人民从来就勤劳勇敢,富于斗争传统。他们的斗争之所以屡遭挫折和失败,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没有一个先进的坚强的政党作为凝聚自己力量的领导核心。而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这种局面就根本改变了。

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为什么? 第一,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原因:分清敌友,团结真正的朋友,攻击真正的敌人 第二,走群众路线的方法

原因:依靠群众,相信群众,充分发动群众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以农村为革命重点,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立根据地,这些是应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所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的开辟依靠了党和人民集体奋斗凝聚了集体的智慧。

2、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会连续出现 “左”倾错误?

5 原因:(1)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清理,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物的错误干预和瞎指挥;(2)(主要原因)共产党不善于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地,正确地结合起来。

3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 遵义会议表明革命的政党要经过正反两方面的教育才能逐渐成熟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 全国各界民众以不同形势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投入全民族抗战中!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使中华民族避免奴役的厄运,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1)中国共产党实行的是全民族抗战的路线,采取的是持久战的战略方针。 (2)为了贯彻执行全面抗战路线,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开辟敌后战场的战略决策,并坚持在敌后广泛开展游击战。

(3)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反对妥协,分裂和倒退。;

(4)中国共产党积极建设抗日民主根据地。在抗日民主根据地实行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建设,减租减息,大力发展生产,积极进行全化建设和干部教育。 (5)在大后方开展抗日民主运动和抗战文化工作,对于激发大后方人民的爱国意识,坚持国共合作团结抗战,支援抗战前线,积蓄革命力量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6)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溶入中国国情,创立出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从思想上武装了中国共产党人,使他们极大的增强了参加和领导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自觉性。

3、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和正面战场的地位和作用?

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是片面的抗战路线,这种抗战路线在敌强我弱情况下是不可能取得抗战的胜利的。这是国军在正面战场屡战屡败的原因之一。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国民党的正面抗战功不可没!尤其是在抗战初期有效地遏止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它牵制了大部分日军,为共产党敌后开辟战场提供了便利条件。总的来说,国民党的抗战是中华民族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4、 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其基本经验是什么? 基本经验:第一,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

第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为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第三,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 第四,中国人们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决补惧怕战争 第五,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1、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2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作用:使中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

49年发表《对时局的意见》,表明中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自愿接受共产党的领导,走人民革命的道路

3、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1)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能够制定出适合中国情况的,符合中国人民利益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为中国人民斗争指明正确的方向;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英勇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

(2)第一,建立统一战线; 第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第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下篇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综述 辉煌的历史征程

1、 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第一,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华民族一洗近百年来的耻辱,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二,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长期以来受尽压迫和欺凌的广大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 第三,军阀割据,战乱频繁,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稳定,各族人民开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人民可以集中力量从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建设的时期开始到来了. 第四,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第五,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他可以运用国家政权凝聚和调集全国力量,巩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成果,解放并发展生产力,以造福于各族人民,造福于整个中华民族.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 2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哪些历史性成就?说明什么? 第一,从争取经济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第二,从赢得政治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三,从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四,从打破封锁到全方位对外开放

第五,从“小米加步枪”到逐步实现国防现代化 说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核心力量,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7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2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不适合中国国情,不符合中国人民的意志,不为中国人民所欢迎.也是是中国国内封建势力所不允许的。总之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从根本上决定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政策及其领导的中国革命的不断胜利,促使民族资产阶级放弃了“第三条道路”。资产阶级的共和国让位于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3 为什么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和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社会主义改造是在生产关系方面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一场伟大的变革,它对生产力的发展直接起到了促进作用。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为中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开辟了道路。农业和手工业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这就使社会生产力从旧的生产关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为在社会主义条件先取得比资本主义更快更好的现代化发展速度铺平了道路.

第九章 社会主义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l、中国共产党人在1956年至1957年的早期探索中对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理论建树? (1)《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经济方面(这是主要的)和政治方面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为中共八大的召开做了理论准备" (2)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中共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它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中共八大后,中国共产党往探索中又提出一些重要的新思想,如"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等。

(3)《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它创造性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发展,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4)进行整风和提出建设"六又"政治局面等思想是中共八大路线的继续和发展,是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新成果。

2怎样认识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重大意义? 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是了不起的巨大成就,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英勇奋斗的伟大成果,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生动体现,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它为我们继续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开拓了可以依靠的阵地,为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奠定了初步的物质基础。

随着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的形成,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门益明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工业部门不仅为改善人民生活提供了大量的日用消费品,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和国防建设提供了大批燃料、动力、原材料和技

8 术装备,而且还为出口提供了相当数量的产品,它使中国在赢得政治上的独立之后赢得了经济上的独立。

集中统一的经济管理体制,在当时物质缺乏、经济基础薄弱的条件下,起到了积极作用。它有利于把有限的资金、物力和技术力量集中起来,保证重点建设项目的完成,为中国以后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物质技术基础。

3为什么说毛泽东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创者?怎样正确认识和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他领导全党全国人民顶住来自外部的各种影响和压力,坚持不懈的进行探索。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但也是犯了严重错误而不自觉其为错误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他在犯错误的时候还多次要求全党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的著作,还始终认为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就其一生来说其功绩是第一位的。

第十章

1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历史转折?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重新了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工作重点转移的决策,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取得了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的最重要成果;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提出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重要任务;审查和解决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开始了系统清理重大历史是非的拨乱反正。这次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标志着中国从此迸人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因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2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历史进程中,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关系是什么?举例说明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那些主要成就?为什么会取得这些成就?

第一, 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现代化建设事业稳步推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第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并不断完善,各项改革事业取得重大进展

第三, 全方位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第四,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第五,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第六, 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得到全面贯彻 第七, 祖国统一大业取得重大进展 第八, 国防和军队建设迈出新步伐

9 第九, 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

第十, 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取得这些成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取得的,是中国共产党在妥善处理国内外一系列重大问题中,经历各种困难风险的考验,不断总结治党治国治军新经验,不断增强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建设取得的。

第三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

义和团运动的教训:

中国人民必须把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斗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阶级斗争统一起来,才能完成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

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

社会制度的腐败—反侵略战争失败最根本的原因

经济技术的落后——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武器装备落后,军队素质和战斗力差)

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 教训:中国人民必须把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斗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阶级斗争统一起来,才能完成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兴起的原因

主要原因:民族矛盾激化、阶级矛盾尖锐 直接原因:两广地区严重的自然灾害

太平天国运动的特点及意义:

1.在反封建的同时承担了反帝国主义的任务,这是以往农民战争所不具备的。由于其反帝又反封,所以它遭到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灭。

2.把西方基督教与中国传统的儒家大同思想、农民平均主义相结合,创立拜上帝教。用宗教形式

3.颁布的土地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明确地提出几千年来农民阶级梦寐以求的愿望——平均分配土地。

4.颁布了《资政新篇》,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因此说,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宣扬反封建思想。

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客观原因

太平天国发生在中国已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时代,它所要对付的敌人,不但有掌握全国政权、作为封建势力中心的清朝统治者,而且还有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因此,其所遇到的敌人相对来说比较强大。是中外反动势力共同绞杀了太平天国。 主观原因:

由于农民革命的阶级局限性和历史局限性所决定的。

农民阶级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他们是劳动者,受剥削受压迫,具有反对剥削,反对压迫,要求平等自由的愿望,因此,具有革命性;另一方面,他们又是小生产者和小私有者,具有落后性、保守性、自私性和狭隘性,无法克服自身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弱点。这种两重性就决定了太平天国虽是反帝反封建的主力军,但因为它不是新的生产力和新的生产关系的代表,因此它不可能彻底摧毁封建制度,建立一个完全崭新的社会制度。 具体分析失败的主观原因:

第一,思想上,没有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理论作指导,无法摆脱宗教迷信和封建思想的束缚。

第二,在政治上,提不出正确的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太平天国虽然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但前者是不能实现的空想,后者则根本没有实施。

第三,组织上,无法克服宗派主义倾向,不能长期保持内部团结。

第四,军事上也犯了一系列错误。

2.经验教训:

农民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积极方面

1、引进西方先进科技和工具

2、培养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

3、刺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4、一定程度抵制外国经济扩张

5、在改革封建教育制度上打开了缺口

消极方面

1、官办,维护反动统治

2、军事工业主要为镇压革命

3、民用工业是为解决军事工业

的困难

4、很大程度上受控于洋人

5、经营管理腐败

洋务运动的失败

内因:阶级局限性(反动性,落后性,保守性,无序性)

根本原因:单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而没有彻底变革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 外因:西方列强的阻挠,封建顽固派的破坏

启示:地主阶级不能担负起中国近代化的历史重任。

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1. 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2. 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3. 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失败的原因

1.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2.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3.害怕人民群众。 历史教训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暴露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一)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二)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清末“新政”的实质:

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它没有能挽救清王朝,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重了危机。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失败原因

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历史教训:

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国民党政权与人民的利益是根本对立的。国民党政权代表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红军长征胜利及伟大意义(1934.10—1936.10)

第一,伟大的红军长征,翻开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新篇章。长征途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正确解决了关乎党和红军前途命运的三个全局性问题,即:引领红军向哪里去的战略方向问题,使党和红军摆脱被动局面的军事指挥问题,结束“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问题,从思想上确保了红军长征胜利。

第二,伟大的红军长征,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第三,伟大的红军长征,培育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革命精神。

第四,伟大的红军长征,具有更深远意义的是,形成了中国革命成熟的坚强领导核心。

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第一,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八七会议到遵义会议的八年间,是革命斗争的实践把毛泽东推上了中国革命领导的舞台,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地、正确地结合起来的结果。更是中国共产党成熟的重要标志。

第二,遵义会议彻底改变了中共中央错误领导的行军路线,从而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第三,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问题的会议,会议开的非常成功,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国共两党从对抗到合作—全民族抗战的实现

决定因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推动因素: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的推动 主导作用:中国共产党倡议、主导和促成 转

折 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实现标志: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七七事变和中共抗日通电 7.17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

八一三事变和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 改编八路军、新四军 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正面战场失利的主要原因

在双方力量对比上,敌强我弱。

国民党在政治战略指导方针上实行了片面抗战的路线。 国民党在军事战略战术的方针上采取了单纯的阵地防御战。

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

原则:在坚持统一战线的前提下,保持共产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 方针:在 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既统一,又独立。

目的:保持和发展人民武装和抗日根据地 ,以动员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实质:坚持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

新民主主义理论

代表作:《<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

主要内容:

揭示了中国社会的性质、特征和主要矛盾; 阐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任务和性质; 阐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动力和前途; 阐明了革命的步骤和新民主主义阶段的基本纲领;

阐明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战胜敌人的法宝。

意义: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使中国共产党人极大地增强了参加和领导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自觉性。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1,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 2,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3,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 4,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5,中国抗日战争是近现代历史上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6.它使中国收回了由于不平等条约而失去的一部分主权,使被日本侵占半个世纪的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1. 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2. 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3. 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

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

1. 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

2.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3. 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

4. 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决不惧怕战争。

5.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抗日战争给给我们的启示

抗日战争的历史告诉我们,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弘扬爱国主义、凝聚民族精神,是不可或缺的强大动力;和平发展始终是硬道理;要始终保持忧患意识与自信气概;代表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领导核心。

第二条战线的历史作用

第一,在政治上揭露了国民党政府假和平、真内战的面目,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动摇了国民党统治的根基。 第二,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影响,逐步使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战略思想深入人心,扩大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有力地配合了解放区的武装斗争。

第三,在军事上牵制了国民党部分军队的兵力,使之不能全部投入前线作战,直接配合了军事战线的作战,加速了国民党政权的灭亡(一方面使国民党军队要分出兵力来警戒后方,加强对国民党统治区的守备;另一方面,则需要抽调前线兵力对付国民党统治区的农村武装斗争)。

第四,为输送干部支援解放战争,配合人民军队接管城市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残酷压迫是中国革命发生和发展的社会根源。 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雄厚的群众基础。

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各少数民族、爱国的知识分子和华侨等,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力量。

中国共产党正确的领导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根本原因。

国际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支持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原因。

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基本经验

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第四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

一选择题

1. C 2.D

3B

4 . B

5. C 6. D

7.

8.

9.

10. C

11.A

12. A 13.A 14.A

15. B 16.

17. A 18. B 19. A 20. D 21.B

二、选择题(不定选项)

1.ABCD

2. ABC

3 ABC

4 .ABC

5. 6. BCD

7. ACD

8. BD

9. ABC

三、简答题

1. 简述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者的类型及代表人物。

第一,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代表人物有李大钊、陈独秀。 第二,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代表人物有毛泽东、蔡和森、周恩来。 第三,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代表人物有董必武、吴玉章、林伯渠。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中李钊、陈独秀属于先驱者和擎旗人,毛泽东等五四动动的左翼骨干则是其主体部分。

2.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

(1)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 (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3)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一个国家只有首先自强,才能在世界上自立。

(4)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决不惧怕战争。

(5)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权利,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3、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命题,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对这一命题做出新的表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全面、系统、深刻地理解和坚定不移地坚持这一理论体系,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四辨析题

这种说法正确,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存在着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彼此割裂、相互对立起来的两种错误观点。一种观点以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另一种观点则以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总书记1月5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这一论断对于我们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之间的关系,澄清错误观点,正本清源、凝聚共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如果没有改革开放以来的探索实践,社会主义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大好局面

二、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改革开放积累了重要的思想、物质、制度基础,没有这些基础和正反两方面经验,改革开放也很难顺利推进

三、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绝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两者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

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的历史经验给予我们的根本启示

五、论述题

1、(1)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充分性,导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组织涣散,缺乏一个统一的政党、纲领与政策,没有建立自己的武装。

(2)阶级局限性,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既缺乏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又不敢发动和依靠广大农民群众。

(3)帝国主义的侵略与干涉,不希望中国出现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4)国内顽固派、保守派的阻扰与破坏,北洋政府等专制独裁政权的压制。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不能担当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重任。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阶级局限性),决定了他们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由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诞生时就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经济控制之下,对于外国资本主义在经济上有强烈的依赖性,并且与国内的封建势力也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也是他们革命性和妥协性的双面性原因之一,因此,自始至终,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经济上依赖西方列强,规模也非常弱小。并且,民族资产阶级对于帝国主义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幻想帝国主义会帮助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忽略了帝国主义弱肉强食的本质。

从1905年开始,晚清政府为谋求继续生存所采取的改革进入第二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戊戌维新中由维新派提出但遭到反对的改革呼声重新受到重视,由政府官员再次向中央提出。从此开始,到辛亥革命结束的这几年里的社会变革被历史学家们称为“宪政改革”。宪政改革不同于以往的改革之处在于,这次的改革明确了立宪的近期目的,并许诺给人们相当于现代国家的权利,它不仅超过了洋务派们所提出的方案,也超出了当权的保守派的预料。但是由于资产阶级的局限性,改良派和革命派都没能成功。

维新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只采取改良的办法,并对封建反动势力和列强寄于幻想,远离了民众,又害怕民众,因而也就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归于失败。 辛亥革命的失败则是由于资产阶级自身的局限性和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帝纲领,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武装力量,且自身的政党也是松散的。没有一个坚强的革命政党,就不能使革命者紧密地团结起来形成坚强的战斗力。袁世凯能够窃取辛亥革命果实,也与同盟会的涣散、领导成员政见不一有关。

所以由此可以看出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受阶级局限性的影响,不能担当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重任,这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

由于资产阶级不能领导民主革命,那么,民主革命的重任必须由更为先进的阶级领导,这也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原因。 无产阶级是阶级社会最先进的阶级,他们有着先进的理论和完整的、彻底的革命要求和革命精神,五四运动是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处在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从阶级阵容看,随着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使中国革命开始有了新的领导力量。这表明中国的民主革命开始进入以无产阶级为领导的新阶段,革命的领导权是属于无产阶级还是属于资产阶级,这是区别新旧民主革命的根本标志。从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来看,五四运动之后,中国已有大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觉悟的知识分子,他们不但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而且还促进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这种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不但是彻底地反帝反封建,而且将把这一革命引向社会主义的前途。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为现实。从此,中国出现了一个完全新式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从此,中国共产党担负起领导中国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重任,真正地实现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转变。

总的来说。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持续发展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起源。国际革命运动、政治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是中国新民主主义兴起的指向标,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不断壮大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的驱动力,中国人民群众的思想解放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的催化剂。中国社会也只有经过这样的革命才能进一步发展到社会主义的社会去,否则是不可能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也证明了他是满足历史的要求,是历史正确的选择。

2、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毛泽东思想 ,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党的十七大报告作出的这一精辟论断,是符合我国历史实际,经得起历史、人民、实践检验的科学论断。对此,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加深理解。

第一,从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来看。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这就是说,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同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毛泽东思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之间,既有历史递进性,更有内在统一性;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所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所创立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所取得的宝贵经验,孕育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为实现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提供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正是在这样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上进行的。这两次革命,前者是属于制度选择,后者是属于政策选择。弄清这个问题,对于指导我们正确总结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及其宝贵经验,是至关紧要的。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进而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把一百多年来备受侵略欺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了独立的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新中国。这场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革命,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我们党领导人民,在完成了对社会主义这样一种“基本制度选择”之后,之所以还要进行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用邓小平同志的话来说,就是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选择好的政策,使社会生产力得到比较快的发展”。而所谓“好的政策选择”,最根本的就是对改革开放总方针总政策的选择,以及对与之相配套的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政策的选择。显然,我们党和国家在新时期的这样一种“好的政策选择”,坚持和深化了“基本制度选择”,并且使我们所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

正因为这样,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决不是要改变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其目的,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所指出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回顾改革开放29年来的伟大历程,我们党领导的这场新的伟大革命,之所以目的与效果是如此统一;之所以当一些国家的“改革”导致了社会主义制度的解体和共产党执政地位的丢失,而中国29年来的改革开放,却使“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给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一个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正是依据新的伟大革命同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相统一的原则来进行的。

第二,从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实践来看。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在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深刻社会变革以后,毛泽东同志在带领人民转入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1956年,毛泽东同志发表《论十大关系》,强调我们的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1957年,毛泽东同志又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我们的根本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提出了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发展我们的经济、发展我们的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战略思想。在艰辛的探索实践中,毛泽东同志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观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国防、外交等各个方面。一个基本的事实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下,把一个原来饱受帝国主义掠夺和奴役的国家,变成了一个享有主权的独立的国家;一个原来四分五裂的国家,变成了一个除台湾等岛屿外实现统一的国家;一个原来人民备受欺凌和压迫的国家,变成了一个人民当家作主、享有民主权利的国家。

人们从这样的客观事实中,特别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国际比较中,深刻体会到,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坚持独立自主、不倦地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道路,既上承我们党从建党以来就具有的光荣传统,又下启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创新实践。所谓上承光荣传统,就是继承了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独立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战略道路的大智大勇;所谓下启创新实践,就是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独立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着重要指导作用,对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继续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也有着重要指导作用。

第五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世界历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的标志性事件是( A )。 A.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1680年俄国彼得一世改革

C.1789年法国大革命 D.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2.中国近代史上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 B )。 A.虎门销烟 B.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

3.造成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本原因是( C )。A.中国落后的经济制度 B.中国落后的政治制度 C.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D.统治集团的腐败

4.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 )。 A、中英《南京条约》 B、中英《虎门条约》C、中美《望厦条约》 D、中法《黄埔条约》 5.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逐渐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其对中国的影响不包括( D )。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B、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逐步传入中国。 C、英国对华输出商品激增。D、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瓦解。 6.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 C )。

A、半殖民地社会 B、半封建社会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不完全的殖民地社会 7.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是( B )

A.《资政新篇》 B.《天朝田亩制度》C.《万大洪告示》 D.《原道醒世训》 8.1859年,洪仁玕从香港来到天京,被封为( A )A.干王 B.英王 C.翼王 D.忠王

9.最早喊出“振兴中华”这个时代最强音的是( D )。A.林则徐 B.魏源 C.康有为 D.孙中山 10.冯桂芬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做出比较完整表述的著作是( C ) A.《仁学》 B.《劝学篇》 C.《校邠庐抗议》 D.《盛世危言》

11.戊戌维新时期,康有为主持的重要学堂是( D )A.京师大学堂 B.广方言馆 C.时务学堂 D.广州万木草堂

12.戊戌政变后,新政措施大都被废除,被保留下来的是( A )A.京师大学堂 B.准许旗人自谋生计 C.改革财政 D.改革行政机构

13.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C )

A.强学会 B.兴中会C.同盟会 D.国民党 14.武昌起义前同盟会领导的影响最大的武装起义是( B )

A.广州起义 B.萍浏醴起义 C.镇南关起义 D.黄花岗起义

15.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 B )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A.北京 B.南京 C.广州 D.上海 16.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 B )

A.《钦定宪法大纲》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中华民国约法》 D.《试训政纲领》 17.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C )

A.蔡元培“兼容并包”办学方针的采用 B.民主与科学口号的提出

1 C.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

18.1920年8月,陈独秀、李汉俊、李达等人在( B )成立了中国工人阶政党最早的组织。 A.北京 B.上海 C.武汉 D.广州

19.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是( B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辛亥革命

20.新文化运动对中国革命产生的最深刻的影响是( D )

A.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B.弘扬了民主和科学,推动了自然科学发展

C.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作用D.后期传播社会主义思想,成为知识分子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21.标志着整个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的是( C )

A.二次革命的失败 B.护国运动的失败C.护法运动的失败 D.保路风潮的失败 22.确立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这个根本原则是在( B )

A.古田会议 B.三湾改编C.《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D.《战争和战略问题》 23.中国革命历史上制定的第一个土地法是( B )

A.兴国土地法 B.井冈山土地法C.中国土地法大纲 D.土地问题 24.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A )

A.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B.国民党改组 C.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D.中共“三大”的召开 25.1927年南昌起义的最大意义在于( A )

A.开始与国民党反动派武装对抗B.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C.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权D.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26.较之南昌起义,1927年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最明显的特征是( A )

A.不再用国民革命军的名义,而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B.不以攻打中心城市为目标,而以建立农村根据地为目标 C.不仅是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而且揭开了土地革命战争的序幕D.不再由国共两党合作领导,而是由共产党独立领导 27.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标志十年内战基本结束的事变是( C )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C.西安事变 D.卢沟桥事变

28.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与巩固( A )

A.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B.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C.是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端 D.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开始标志

29.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纪念日是( B )

A.8月15日 B.9月3日C.7月7日 D.8月12日 30.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主要由于它( B)

A.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B.在军事上确定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C.在生死关头妥协地处理了党内当时最主要的问题D.保证了长征转移的胜利 31.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发表( B ),呼吁一致抗日。

2 A.《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B.《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 C.《停战议和一致抗日》 D.《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 32.全国抗战初期,国共合作最典型的战役是 ( B )。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33.1946年6月底,国民党军以进攻( A )为起点,挑起全国性的内战。

A.中原解放区 B.华北解放区C.华中解放区 D.东北解放区

34.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在中国( A )市郊柳条湖爆破铁路,制造借口向中国军队进攻。“九·一八”事变后,日军迅即侵占我国东北三省。A.沈阳 B.长春 C.大连 D.旅顺 35.解放战争时期制定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 A )

A.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 B.调整减租减息政策C.按贫雇农人口分配土地 D.没收地主、富农的土地

36.在惨绝人寰、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中,日军共杀害了约( B )中国军民。 A.10万以上 B.30万以上 C.5万 D.50万以上 37.毛泽东指出,新民主主义国家内部的主要矛盾是( C ) A.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 B.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

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D.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38.1946年10月10日,国共两党经过谈判,签订《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确定( B )。

A.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B.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C.实行宪政、结束训政 D.保护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39.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D ) A.中美民族矛盾 B.中日民族矛盾

C.资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D.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 40.1945年8月25日中国共产党在对时局的宣言中明确提出( C )的口号。

A.避免内战,和平建国 B.建立民主联合政府C.和平、民主、团结 D.打到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4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体是( D )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42.中共七届二中全会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是( C )

A.如何夺取全国革命胜利 B.如何解决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的问题C.党的工作重心转移问题 D.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问题

43.中共八大提出的我国经济建设方针是( D )

A.大干快上,超英赶美 B.慢一点、稳一点C.力争高速度压倒一切 D.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3 44.新民主主义经济中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 A )

A、国营经济 B、个体经济C、合作社会经济 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45.新中国建立初期,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要来源是( B )

A、解放区的公营经济 B、没收的官僚资本C、征收、代管的外国资本 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46.新中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是指( C )

A.1952-1956年 B.1949-1954年 C.1953-1957年 D.1950-1955年 47.1958年9月,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的基本特点是( B )

A.政社合一 B.一大二公C.一平二调 D.平均分配 48.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的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 D ) A.计划订货 B.统购包销 C.委托加工 D.公私合营

49.1956年毛泽东作的《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理论成果。《论十大关系》围绕的基本方针是( C )

A.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B.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50.1978年开始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强调的是( A )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拨乱反正C.改革开放 D.“两个凡是” 51.1956年4月召开的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 B )的任务。

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一次结合 B.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C.向现代科学进军 D.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

52.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是( A )

A.《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B.五·一六通知C.《炮打司令部——我的第一张大字报》D.《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53.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 B )

A.联合国 B.世界贸易组织 C.世界卫生组织 D.世界银行 54.实际上成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是( D )

A.《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华国锋在中共十一大上的讲话

C.邓小平关于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讲话D.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作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

55.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伟大转折的会议是( B )

A.中共十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D.中共十二大 56.香港、澳门的回归,使“一国两制”( C )

A.开始酝酿 B.正式提出 C.从科学构想变成现实 D.完成历史使命

二、多项选择题

4 1.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其核心是宗族家长制,突出( ABC )。

A.父权 B.夫权 C.君权 D.族长权 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需要的前提是( BC )。

A、思想上的启蒙运动B、少数人积累大量货币财富C、大批劳动者成为自由出卖劳动力的无产者D、世界市场的广泛开拓 3.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的方式有( ABCD )。

A.开设工厂 B.设立银行 C.向清政府进行政治贷款 D.争夺中国铁路的投资权,投资中国矿山 4.金田起义后,太平军从广西一直打到江苏,其间经过的省份有( ABCD )。 A.湖南 B.湖北 C.江西 D.安徽 E.四川 5.天京事变中发生的历史事件包括( BC )

A.陈玉成、李秀成等青年将领被提拔 B.杨秀清、韦昌辉被杀C.石达开出走D.洪仁玕开始总领朝政E.洪秀全病故 6.洋务运动时期,康有为向光绪皇帝进呈的介绍外国变法经验教训的书籍(ABC)

A.《日本变政考》 B.《俄彼得变政记》 C.《波兰分灭记》 D.《欧游心影录》 E.《新学伪经考》 7.1905年至1907年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主要议题是( ABC )。

A.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B.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C.要不要社会革命 D.要不要废科举和兴西学

8.20世纪初,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主要人物有( BCD )

A.康有为 B.章炳麟C.邹容 D.陈天华 9.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 ABC )

A.皖系 B.直系 C.奉系 D.桂系 10.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包括( ABD )。

A.打倒军阀 B.推翻帝国主义压迫C.实现共产主义 D.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11.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活动有( ABC )

A.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B.到工人中去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 C.进行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际组织工作 D.组织军队和进行议会斗争

12.陈独秀被毛泽东称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主要因为他( CD ) A.最早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B.出任北大文科学长并直接领导了五四运动C.领导了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作了思想准备D.联系进步青年和社团,指导和推动运动发展

13.毛泽东从1928年到1930年提出并阐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主要文章是( ABCD )。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井冈山的斗争》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反对本本主义》

14.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在“工农武装割据”中各自的地位是( ABD ) A.武装斗争是主要形式,土地革命是基本内容

5 B.根据地是开展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的战略依托C.以建立和扩大根据地为中心工作D.土地革命是中心工作 15.国民党新军阀连年混战对中国政局的影响包括( ABC )

A.给帝国主义侵略造成可乘之机B.使蒋介石的地位日益提高C.为红军的壮大创造了有利条件D.导致了国民党内部的分化

16.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是( ABC )。

A.发展进步势力 B.争取中间势力C.孤立顽固势力 D.反对投降势力 E.联合所有势力

17.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在东北设立的两大垄断企业是( BC ) A.东亚银行B.南满铁路株式会社C.满洲重工业股份公司D.东北开发股份公司E.三井重工业股份公司 18.毛泽东科学预测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包括( ABE )三个阶段。

A.战略防御

B.战略相持 C.战略进攻 D.战略撤退 E.战略反攻 19.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法宝是( ACD )。

A.统一战线 B.群众路线 C.武装斗争 D.党的建设 20.毛泽东提出的“两个务必”是( AB )

A.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B.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C.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 D.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团结协作的作风

21.第二条战线形成的主要原因有( ABCD )

A.国民党政府的专制独裁B.国民党政府官员的贪污腐化C.国民党执行内战政策D.国统区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人民生活陷入困境

2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三种主要经济成分是( ADE )

A.社会主义经济 B.合作社经济C.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D.个体经济E.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23.我国在对个体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ABCE )

A.要求过急 B.工作过粗 C.改变过快 D.侵犯了中农的利益 E、形式过于简单划一

24.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是( AD )。

A.敌我矛盾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C.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 D.人民内部矛盾

25.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改造的主要依据有 ( ABCD ) A、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存在着两面性

B、中国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长期保持着统一战线的关系 C、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D、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实施了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

6 E、马克思、列宁关于“革命转变”与过渡时期的理论

26.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表述是( ABC )

A.鼓足干劲 B.力争上游 C.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D.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27.2000年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要始终做到( ABC )。

A.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C.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代表中国革命的胜利

28.1957年4月,中共中央下发《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指出要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一场反对( )的运动 A.官僚主义 B.宗派主义C.党八股 D.主观主义 29.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 ABC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C.坚持改革开放 D.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30.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改革开放的起步主要表现在( ABCD )

A.拨乱反正的推进 B.国民经济的调整C.农场改革的突破性进展 D.对外政策的调整

三、简答题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历史灾难。

第一,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了索赔款,抢掠财富,使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第二,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反抗,使中国在政治上不再拥有完整的主权。

第三,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使中国在经济上形成了对它们的依附而丧失了自己的独立性,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体系,成了西方大国的经济附庸。

第四,在传教的名义下,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摧毁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2.三民主义学说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民族主义: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

民权主义: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民生主义: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也就是社会革命,它主张核定全国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革命后的地价,则归国家,为民共享。国家还可以按原定地价收买地主的土地。 3.简述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紧密联系的。

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要改变民族受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是要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 7 解决生产关系的问题,是要通过革命才能实现的。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地位和状况,是要通过现代化、发展生产力才能实现的。前者为后者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者是前者的延续和追求的目标,二者共同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主题。

4.简述土地革命的阶级路线、土地分配方法及意义。

1931年,中国共产党在总结土地革命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一条比较完整的土地革命阶级路线和正确进行土地分配的方法,即:依靠贫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在原耕地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土地革命,是中国农村真正的社会大变动,它要摧毁延续二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从政治经济上解放广大农民,调动了农民的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使中国共产党获得了雄厚的群众基础。 5.简述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者的类型及代表人物。

第一,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代表人物有李大钊、陈独秀。 第二,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代表人物有毛泽东、蔡和森、周恩来。

第三,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代表人物有董必武、吴玉章、林伯渠。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中李钊、陈独秀属于先驱者和擎旗人,毛泽东等五四动动的左翼骨干则是其主体部分。 6.简述科学发展观的地位和作用。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7.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8.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

第一,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各种救国斗争和方案都失败了。说明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不能完成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这一任务。

第二,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实行反共反人民政策,使中国继续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被人民所抛弃。

第三,部分中间阶层幻想使中国走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在国民党的一党专制下,也根本无法实现。

第四,中国共产党坚持反帝反封建的彻底革命立场,经过三年的解放战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这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9.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第一,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 第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8 第三,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 第四,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实现我国发展目标的正确道路。

第五,只有坚持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未来。

四、辨析题

1.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主要围绕是否以暴力推翻满清王朝。

参考答案:错。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主要围绕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兴西学等问题展开。

2.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因批判孔学而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参考答案:错。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并没有因为批判孔学就否定中国的全部传统文化。

第一,他们指出,孔学并不等于全部国学。“非孔学之小,实国学范围之大也”。第二,他们并没有否定孔学的历史作用。 第三,他们也没有把孔学说得一无是处。

3.帝国主义列强并没有能够实现瓜分中国的图谋,这缘于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

参考答案:错误。

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是列强并没能实现瓜分中国图谋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列强之间的矛盾和妥协,并不是瓜分中国的阴谋破产的根本原因。因为帝国主义列强在世界各地争夺殖民地时,都存在着利害冲突,它们在瓜分非洲和东南亚时,都是如此。它们或者通过协商,或者直接采取战争的手段,还是把非洲、东南亚地区等瓜分了。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4.辛亥革命胜利了又失败了。 参考答案:对

辛亥革命胜利了是指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辛亥革命失败是指由于资产阶级革命派软弱妥协,使袁世凯篡夺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权力,中华民国名存实亡,中国的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5.抗日战争中游击战争并不具有战略地位。

参考答案:错。

在抗日战争的初期和中期,游击战被提到战略的地位,具有全局性的意义。

第一,在战略防御阶段,对停止日军的进攻、减轻正面战场压力、使战争转入相持阶段起了关键性的作用。第二,在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游击战争成为主要的抗日作战方式。

第三,游击战还为人民军队进行战略反攻准备了条件。

6.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的绝大多数来自农民,因而它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

参考答案:错。

第一,决定党的性质的主要是它的理论和纲领。民主革命时期,农民党员占绝大多数,大量非无产阶级思想侵入党内,给党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带来严峻的挑战。

第二,党的理论和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党高度重视在思想上建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 9 理论教育和武装全体党员,不仅要求党员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求党员首先在思想上入党。 7.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只有当民族资产阶级拥护革命时,才要保护民族资本主义。

参考答案:错

第一,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民族资本主义的政策,基于对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的正确认识,并不取决于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态度及其变化。

第二,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是以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为基本内容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民族资本主义的存在与发展具有历史进步性。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对民族资本主义必须始终采取保护政策。

第三,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动摇性。但是,无论民族资产阶级拥护革命,还是脱离革命阵营,中国共产党都不应改变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保护政策。 8.国家资本主义就是实现和平赎买政策的适当的经济形式。

参考答案:对。

和平赎买是国家对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政策,而国家资本主义就是实现和平赎买政策的适当的经济形式,国家资本主义在实质上就是通过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的经济政策,把资本主义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国家资本主义是形式,和平赎买政策是内容。两者是一致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9.解放区内的土地改革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参考答案:对。

第一,它使工农联盟进一步巩固,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全国的胜利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

第二,它使亿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普遍高涨,使农村生产力得到极大的解放,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第三,它使亿万农民的政治觉悟和组织程度空前提高,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开通取之不尽的人力资源。 10.社会主义社会建成后,社会基本矛盾就消失了。

参考答案:错。

矛盾时普遍存在的,在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充满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但是这些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不断得到解决。 11.毛泽东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参考答案:这个论断是正确的。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顺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

五、论述题

1.试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 10 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它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加上中国地域广大,以及在地方性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后来,帝国主义国家还分别支持不同的政治势力以分裂中国,使中国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后来还加上官僚资本主义),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地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2.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第一,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斗争

1927年8月,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八七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方针。

八七会议以后,举行了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中国革命由此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第二,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以农村为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这是1927年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要求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依靠了党和人民的集体奋斗,凝聚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而毛泽东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第三,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革命进攻的方向指向了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

1928年至1930年,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社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等文章,明确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还科学阐明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于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第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是对1927年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括。它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当时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做坚决斗争基础上形成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3.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太平天国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

一、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第

二、太平天国革命达到了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第三、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11 第

四、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第五、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4.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答: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民主革命。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的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

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取得这些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主要成就: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现代化建设事业稳步推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并不断完善,各项改革事业取得重大进展;全方位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得到全面贯彻;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祖国统一大业取得重大进展;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二)根本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6.为什么说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必然?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现实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要求改变国家落后面貌,实现国家富强的强烈愿望,反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客观规律。

(1)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客观要求和必要条件。

(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迅速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必要的条件。

(3)对农业、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 (4)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 7.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是什么?

12 第一,中国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人民的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是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抗日战争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的抗日战争挫败了日、德法西斯的全球战略。

第二,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及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第三,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民主进步力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获得空前的发展和壮大。以中国民主同盟为代表的中间党派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一百多年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的全胜利,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加快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国奠定了重要基础,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伟大历史转折点。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职工观看电影活动方案下一篇: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