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品质分析论文

2022-04-28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语文阅读品质分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引导小学生对基本的文章脉络和语句情感进行整体把握外,还应注重学生自身言语品质的提升。言语品质关系到学生未来使用语言工具描述事件的清晰程度,更关系到人与人进行口语交际的情感传递方式。

语文阅读品质分析论文 篇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言语品质的提升策略分析

【摘 要】

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引导小学生对基本的文章脉络和语句情感进行整体把握外,还应注重学生自身言语品质的提升。言语品质关系到学生未来使用语言工具描述事件的清晰程度,更关系到人与人进行口语交际的情感传递方式。因此作为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通过阅读教学渗入更多的言语品质内容,让学生能够在反复的学习过程中把握汉字文化的精髓。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言语品质 提升

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言语品质。所谓言语品质,指的是一篇语言作品(口头的、书面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质量的高低程度,它往往包含三个层次。第一层是指所说话能否让人听明白、看清楚,是否合情理、合逻辑;第二层是能否让人听得(读得)舒服、觉得妥帖;第三层是能否打动他人、启迪他人。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言语品质,教师应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注意以下教学环节。

一、挖掘关键词语领悟作者情感

首先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挖掘课文中的关键性词语,透过关键词语把握文章的前后脉络,通过这种方式加深学生对课文整体结构的认识和理解程度。特别是在学习记叙文的时候,教师一定要让学生通过对关键词的掌握,理解这些词语对整篇文章的具体作用,并通过这种方式领悟作者的情感内容,最终提升学生的言语表达方式。

比如,在讲授课文《郑成功》(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上时,当教师讲到课文的第五段时,给大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阅读这段文字,分析文章是如何通过不同文字色彩描述地方心理转变的,这对大家以后说话、写作有什么帮助?”学生A思考后回答:“用‘坚固’这个词语很好地形容出敌方对于自己军事方面的自信程度,‘企图’这个词也更好地表达出这一特点。前文用两句话就很好地将敌军傲慢、自以为是的情景生动地概括出来。”又有学生B说道:“这篇课文的重点应该是郑成功如何战胜对方的,因此在下面的文章中作者花了很大的时间对郑军的‘英勇奋战’进行描述,使用了‘冒着’‘轰隆’‘瞄准’等动词,将郑军雄壮的军力和英勇的精神很好的表达出来。”师说:“你们俩说得都很好,那么最后怎么样了?”学生C:“作者接连使用惊恐万状、乱作一团、乘势、统统举手等词语,将敌军的溃败和郑军的英明举措很好地概括出来。”教师顺势问道:“看来大家对这一段文字的把握已经很清楚了,那么由这段文字我们能够学到什么呢?”师又接着总结:“在描述事件时应该抓住主客两方去描写,利用关键性词语表述不同情景。”

二、透过具象动作感悟字词差异

中国汉字博大精深,很多词语从表面上看其意思非常相似,但深入分析时会发现其内部存在较大差异。作为教师在讲授阅读课文时应积极引导学生把握这些近似字、词的使用情况。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这些词语的差异性,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动作和行为来直观地体会,更好地提升学生对词语的把握能力。

比如,在讲授课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时,教师给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捧’这个字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它和‘拿’有什么不同之处,深刻领悟一下作者用这个词语的用意,将其要表达出来的情感概括出来。”见很多同学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教师引导道:“谁能给我们演示一下‘捧’和‘拿’?”随后教师拿出一本书,交到一位同学手里,先让他拿起这本書交给同桌。该生用一个手将书‘拿’起交给同桌,随后教师又让学生展示‘捧’,该生改用两手交给同桌。教师询问道:“大家思考下,两个字有什么区别?”由于有了比较清晰直观的展示,大家对这两个词语有更深刻的认识,于是有学生说道:“‘捧’需要用双手,显得更加尊重对方。”也有学生说道:“‘拿’比较随意,‘捧’比较庄重。”老师说:“一个简单的词语,其内部的情感却完全不同,大家以后应更注重自己的言语表达方式。”

三、打开生活通道还原词语本色

在日常表述过程中,很多学生往往出现词语使用不当的情况,比如“大课间响起,大家来到操场,蜂拥而至,站得非常整齐”,在这句话中,很明显学生缺乏对“蜂拥而至”在这一词语的认识。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对词语的使用情况,教师应尝试在讲授课文过程中引入更多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反复思考词语的使用情境,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言语品质。

比如,在讲授课文《爱之链》(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时,老师说:“哭是人们常用的表情之一,人们伤心的时候会哭,高兴的时候会哭。不仅如此,不同人哭的方式也不一样,有的人哭会发出声音,有的人会悄悄地抹眼泪。在我们这篇课文中,作者用了一个成语来表述‘哭’这个动作,大家看看是哪一个成语。”学生说:“潸然泪下。”老师说:“很好,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同样是哭,它与其它的哭有什么本质区别呢?”学生说:“情不自禁地哭。”教师接着问:“生活中你有过这种形式的哭吗?具体是什么情况?”学生B:“跟我玩了5年的小伙伴搬家走了,走的那天我送她离开,潸然泪下。”学生C:“最近妈妈总是爱看倪萍主持的《等着你》节目,每次看到一个走失多年的家庭找到自己丢失的孩子的场景时,妈妈总是潸然泪下。”教师赞叹道:“非常好,大家都能联系生活找到关于这一词语的真实解释,一定理解的更清晰了透彻了。请大家以后写作文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语表达方式。”

总之,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对学生言语品质的培养。学生只有具有良好的言语品质能力,才能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更好地利用文字与别人进行交流,更好地通过语言提升表述质量。为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挖掘关键词语、展示真实动作、打开生活通道等方面来提升学生的言语品质,使学生的言语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实现语文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王晓奕.言语品质:语文教学的价值指向【J】.江苏教育研究,2016(29)

【2】冯洁.论学生言语品质提升的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5(28)

作者:戴飞

语文阅读品质分析论文 篇2: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言语品质的提升策略分析

【摘 要】

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引导小学生对基本的文章脉络和语句情感进行整体把握外,还应注重学生自身言语品质的提升。言语品质关系到学生未来使用语言工具描述事件的清晰程度,更关系到人与人进行口语交际的情感传递方式。因此作为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通过阅读教学渗入更多的言语品质内容,让学生能够在反复的学习过程中把握汉字文化的精髓。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言语品质 提升

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言语品质。所谓言语品质,指的是一篇语言作品(口头的、书面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质量的高低程度,它往往包含三个层次。第一层是指所说话能否让人听明白、看清楚,是否合情理、合逻辑;第二层是能否让人听得(读得)舒服、觉得妥帖;第三层是能否打动他人、启迪他人。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言语品质,教师应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注意以下教学环节。

一、挖掘关键词语领悟作者情感

首先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挖掘课文中的关键性词语,透过关键词语把握文章的前后脉络,通过这种方式加深学生对课文整体结构的认识和理解程度。特别是在学习记叙文的时候,教师一定要让学生通过对关键词的掌握,理解这些词语对整篇文章的具体作用,并通过这种方式领悟作者的情感内容,最终提升学生的言语表达方式。

比如,在讲授课文《郑成功》(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上时,当教师讲到课文的第五段时,给大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阅读这段文字,分析文章是如何通过不同文字色彩描述地方心理转变的,这对大家以后说话、写作有什么帮助?”学生A思考后回答:“用‘坚固’这个词语很好地形容出敌方对于自己军事方面的自信程度,‘企图’这个词也更好地表达出这一特点。前文用两句话就很好地将敌军傲慢、自以为是的情景生动地概括出来。”又有学生B说道:“这篇课文的重点应该是郑成功如何战胜对方的,因此在下面的文章中作者花了很大的时间对郑军的‘英勇奋战’进行描述,使用了‘冒着’‘轰隆’‘瞄准’等动词,将郑军雄壮的军力和英勇的精神很好的表达出来。”师说:“你们俩说得都很好,那么最后怎么样了?”学生C:“作者接连使用惊恐万状、乱作一团、乘势、统统举手等词语,将敌军的溃败和郑军的英明举措很好地概括出来。”教师顺势问道:“看来大家对这一段文字的把握已经很清楚了,那么由这段文字我们能够学到什么呢?”师又接著总结:“在描述事件时应该抓住主客两方去描写,利用关键性词语表述不同情景。”

二、透过具象动作感悟字词差异

中国汉字博大精深,很多词语从表面上看其意思非常相似,但深入分析时会发现其内部存在较大差异。作为教师在讲授阅读课文时应积极引导学生把握这些近似字、词的使用情况。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这些词语的差异性,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动作和行为来直观地体会,更好地提升学生对词语的把握能力。

比如,在讲授课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时,教师给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捧’这个字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它和‘拿’有什么不同之处,深刻领悟一下作者用这个词语的用意,将其要表达出来的情感概括出来。”见很多同学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教师引导道:“谁能给我们演示一下‘捧’和‘拿’?”随后教师拿出一本书,交到一位同学手里,先让他拿起这本书交给同桌。该生用一个手将书‘拿’起交给同桌,随后教师又让学生展示‘捧’,该生改用两手交给同桌。教师询问道:“大家思考下,两个字有什么区别?”由于有了比较清晰直观的展示,大家对这两个词语有更深刻的认识,于是有学生说道:“‘捧’需要用双手,显得更加尊重对方。”也有学生说道:“‘拿’比较随意,‘捧’比较庄重。”老师说:“一个简单的词语,其内部的情感却完全不同,大家以后应更注重自己的言语表达方式。”

三、打开生活通道还原词语本色

在日常表述过程中,很多学生往往出现词语使用不当的情况,比如“大课间响起,大家来到操场,蜂拥而至,站得非常整齐”,在这句话中,很明显学生缺乏对“蜂拥而至”在这一词语的认识。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对词语的使用情况,教师应尝试在讲授课文过程中引入更多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反复思考词语的使用情境,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言语品质。

比如,在讲授课文《爱之链》(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时,老师说:“哭是人们常用的表情之一,人们伤心的时候会哭,高兴的时候会哭。不仅如此,不同人哭的方式也不一样,有的人哭会发出声音,有的人会悄悄地抹眼泪。在我们这篇课文中,作者用了一个成语来表述‘哭’这个动作,大家看看是哪一个成语。”学生说:“潸然泪下。”老师说:“很好,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同样是哭,它与其它的哭有什么本质区别呢?”学生说:“情不自禁地哭。”教师接着问:“生活中你有过这种形式的哭吗?具体是什么情况?”学生B:“跟我玩了5年的小伙伴搬家走了,走的那天我送她离开,潸然泪下。”学生C:“最近妈妈总是爱看倪萍主持的《等着你》节目,每次看到一个走失多年的家庭找到自己丢失的孩子的场景时,妈妈总是潸然泪下。”教师赞叹道:“非常好,大家都能联系生活找到关于这一词语的真实解释,一定理解的更清晰了透彻了。请大家以后写作文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语表达方式。”

总之,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对学生言语品质的培养。学生只有具有良好的言语品质能力,才能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更好地利用文字与别人进行交流,更好地通过语言提升表述质量。为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挖掘关键词语、展示真实动作、打开生活通道等方面来提升学生的言语品质,使学生的言语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实现语文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王晓奕.言语品质:语文教学的价值指向【J】.江苏教育研究,2016(29)

【2】冯洁.论学生言语品质提升的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5(28)

作者:戴飞

语文阅读品质分析论文 篇3:

农村中学生阅读品质的培养及阅读方法的指导

【摘 要】阅读品质对一个中学生特别是来自农村的中学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学语文教学可以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关注学生的阅读价值观、树立正确的阅读导向以及关注阅读过程中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和体验几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优秀的阅读品质,让学生在持之以恒的阅读实践过程中不断地积极尝试,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阅读品质;阅读方法;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价值观;阅读导向;阅读感受和体验;持之以恒;阅读实践;奠定基础

我们知道,好的阅读能给人乐趣、文雅和能力。阅读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来自农村的大多数中学生阅读的品质培养和方法指导由于受地域条件、家长文化素养、应试教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长期不被重视。学校语文课程过分强调教师对教材的理解,轻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阅读品质的培养。因此,我们应从阅读兴趣的激发、阅读习惯的培养、阅读价值观的形成等方面培养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重视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个性体验,积极促使学生阅读品质的养成。

一、激发阅读兴趣是培养阅读品质的基础

农村学生由于受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可接触的有益的阅读素材并不多,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这一阅读范本,以课堂教学为平台,努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广泛的阅读兴趣是学生持续阅读的基本条件。学生能够积极地去阅读,并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扩大自己的阅读面,增加自己的阅读量,多阅读,好阅读,通过阅读兴趣促使阅读能力的形成和阅读水平的提升,这一切都离不开学生内在持久的阅读兴趣。

手捧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如果没有求知的渴望,不深信有学习它们的价值,那必然是“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样子像在读,其实什么也学不到。我们常见一些学生阅读水平低,根本原因就是由于缺乏主动阅读的品质。阅读过程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悉心地看待每位学生,充分肯定每个学生的进步,让每个学生都品尝到获得阅读成功的乐趣,进而使每位学生都逐渐养成阅读的兴趣。

只有让学生养成了浓厚的阅读兴趣,形成了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才能使学生进入阅读的境界,在广泛的阅读过程中获得知识和能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培养阅读品质提供保证

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有利于学生高效地学习,有利于学生阅读品质的养成,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阅读习惯一旦养成,就能够影响学生一生。 正如培根所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种好的习惯。”如果养成了不良甚至消极有害的阅读习惯,就会严重干扰学生按照有效的方式进行学习,就会随时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意想不到的损失,就会影响到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首先是在阅读教学中启发、指导。如我在教《荷塘月色》一文时,由于文章行文优美,学生往往愿意朗读,但在朗读的基础上,深入品味文章的意境,学生又显得不够积极了,毕竟要真正欣赏领悟到文章深层的美感与不尽的意蕴不是读一两遍就能解决的。于是,在学生朗读文章的基础上,我设计了系列问题:

“月下荷塘”“塘上月色”各有着怎样的风致?“荷塘美”和“月色美”可以独立开来欣赏吗,为什么?作者笔下的“荷塘月色”为什么有令人神往的美?作者在“荷塘月色”中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

这样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问题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培养了学生在阅读中思考的习惯,有效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品质。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思维品质的提升、阅读方法的掌握便都在这样的阅读中潜移默化地熏染、慢慢地形成了。

其次,把学生的阅读活动长期化、时效化。为了推动学生的阅读活动,我每日布置的家庭作业便是半小时读书。在“名著导读”的基础上,我还向学生推荐并要求他们每人一学期至少选读一本书,并由语文课外兴趣小组收集选编《读书园地》,双休日的作业则只要求学生出一期“周刊”。其中的“美文推介”和“书海徜徉”是一定要做的栏目。“美文推介”不但要介绍一篇课外阅读的好文章,还要对此文作些许点评;“书海徜徉”则是畅谈自己一周的读书感受,可以是单篇的读后感,也可以是多篇的比较体会。

三、关注学生阅读价值观,树立正确的阅读导向

关注学生阅读过程中的价值观导向,让价值观要求渗透到阅读的内容和方法中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阅读的价值观包括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正确的认识等方面,它不是阅读学习的附加任务,而是阅读学习的重要内容,贯穿于阅读学习的整个过程之中。新课标从欣赏文学作品的角度,要求中学生“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等,这些都体现了阅读中正确的价值观导向。阅读价值观的培养和形成,不能靠教师的讲解和灌输,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根据语文课程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使阅读的价值观成为完成阅读目标的正确导向。

四、关注阅读过程中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和体验

长期以来,我们的阅读教学存在着重认知轻情感、重理性轻感性、重分析轻综合的倾向,刻意追求“标准答案”,强调理解的一致性,实际上反映了以学科知识为本位而非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课程观。新课标强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阅读目标上强化感受性、体验性,就是为了纠正这种理性化阅读分析的偏差。

注重阅读的独特感受,注重阅读的情感体验,是新课标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它遵循了语文学习的规律。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自己富有个性的反应和感受,重视学生阅读的亲身经验和独特体验,引导学生对文本中自己喜爱的内容作出个性反应,对自己认为特别重要的问题作出富有想象力的理解,对文本的内容和表达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能有自己的评价,能有自己的阅读心得,能说出自己的阅读体验,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作者的意图进行比较,能为文本的内容和表达另作设计等等。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学生在阅读中,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意义,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我们提倡学生进行多角度、有创意的探究性阅读,更离不开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个性体验,这是完成阅读目标的基本规律。

阅读是一种心灵的享受,它能教人思考、使人明智。凡此种种,都告诉我们阅读对于一个孩子特别是精神食粮相对匮乏的农村孩子的重要意义。故而阅读品质和阅读方法是阅读学习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学生阅读品质的培养和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在科学合理的阅读方法的指导下让学生持之以恒地在反复的阅读实践过程中不断地积极尝试,有意识地培养品质、传授方法,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循序渐进,逐步形成并保持一种优秀的阅读品质,养成正确的阅读方法,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高品质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邵娜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德育个性发展管理论文下一篇:跨国保险公司营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