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国有资产管理论文

2022-05-04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行政国有资产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近年来,各级政府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逐步进行规范,对国有资产管理力度也不断加大,它对于加强国家政权建设,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促进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我国资产管理现状谈起,分析了当前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的建议,供同行参考。

行政国有资产管理论文 篇1:

浅析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自2006年国务院颁布了《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以来,我国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进入了崭新的阶段。然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仍然存在弊端,本文对此进行了剖析并作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政策建议

1 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历史

“国有资产”这一概念滥觞于我国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大潮之中,广义上讲,其含义为在法律上由国家代表全民拥有所有权的各类资产。在《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解读》(财政部,2006)中,明确指出国有资产是指属于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和财产权利,即国家以各种形式进行的投资及其收益、拨款、接收的馈赠、凭借国家权力取得或者依据法律认定的各种类型的财产和财产权利。国有资产分为三大类:经营性国有资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和资源性国有资产。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健全国有金融资产、非经营性资产和自然资产等的监管制度”的政策主张,基于这种政策背景,2006年国务院颁布了《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健全完善了国有资产管理的机制,明晰了国有资产处置过程中各部门的权责范围和职能——例如财政部的职能为“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规章制度,按规定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的职能为“负责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制定相关具体制度和办法,承担产权界定、清查登记、资产处置工作”等。

中央机构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为各省市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做出了良好表率,就各地方政府的实践经验来看,在遵循国务院相关规定的基础上,都基于各地的实际情况予以不同程度的创新,其中尤以广西南宁市为翘楚,其“威宁模式”通过授权威宁公司对该市所有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进行接收,并利用专业化管理团队进行经营管理,引入市场化竞争机制,从而使得该市的资产管理模式突破了传统思维的桎梏,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与时俱进,有效地完成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此外,广东、湖南、天津等省市也积极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改革,并纷纷获得了显著的成果和社会的认同。

2 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2.1 管理观念陈旧、思想认知落后

由于资产管理意识的欠缺,很多领导干部存在“重视采购,轻视管理”的误区,即着重于新资产的采购,缺少对已置办资产的维护、保养、更新等。此外,长期的“分块管理”使得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的现象依然广泛存在,影响国有资产的有效管理。最后,片面地将国有资产管理理解为国有固定资产管理,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容易让国有资产出现流失现象。

2.2 账实不符严重、产权问题突出

由于管理意识的淡薄,管理能力薄弱,容易导致国有资产暗地流失,从而形成账实不符的严重后果。此外,由于产权意识的模糊,在固定资产的购置方面往往产生由于相关凭证无法获得,使得资金已在财政部门列支,而采购部门却无相应凭证入账的情况,从而造成账实不符,也埋下了产权纠纷的隐患。

2.3 资产配置混乱、使用效率低下

由于各行政单位之间的职能不同,权责划分差异,以及国有资产的种类繁杂,使得各个行政单位在横向和纵向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尤其在办公用房和办公用车等固定资产方面存在着明显的部门、级别和地域差异。某些单位不切实际的追求高标准、高性能,超标超额配置资产,或重复购置资产造成相当的资源浪费,并催生权力寻租的灰色地带。此外,由于欠缺管理,对相关资源的使用也存在着效率低下、违规使用等问题,如办公用房的闲置或出租出借、公车私用、办公设备的过早更新或超标采购、专业设备的闲置等。

2.4 资产界限模糊、规范管理欠缺

很多行政单位还存在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界限模糊的情况,主要是指行政单位用于出租出借的资产、后勤服务单位资产及未脱钩经济实体资产与单位自身非经营性资产混合管理,由于沿用同一套管理方式,往往使得经营性资产管理松散懈怠,效益低下,容易导致偷税漏税、资产随意处置、国有资产流失、公款挪用、贪污腐败等违法违纪现象。

3 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改进探讨

3.1 理顺行政单位管理职责关系,划定权责范围

“资产管理”的核心要义即“管理”,因此理顺行政单位的资产管理体系,必然先从管理者的层面入手,以“明晰产权,自用自理”为宗旨,参照“谁投资、谁拥有、谁受益”的资本产权制度,使得国有资产的产权明晰到各单位,同时也将管理职责落实到各单位负责人之上,减少了互相争抢或互相推诿的状况,也有效防止了国有资产在产权盲区中流失的现象。

此外,行政单位的资产不同于一般商业单位的资产,其特殊性质决定在明晰产权之后,还应划定各级相关单位的权责范围和授权制度,如设立“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资产使用单位”三层次构成,即财政部门作为产权的最终所有者,享受国有资产的各项增值权利,同时将国有资产的管理权限授予相关的主管部门,主管部门在资产使用的过程中,将资产的使用权细化至各实际资产使用单位,在整个授权过程中,财政部门都实现严密的垂直监督,跟踪相关部门的使用状况。

3.2 制定完善管理法规法案,以法定形式完善资产管理

参照美国、日本等先进国家公共资产管理的经验,尽快出台《国有资产管理法》、《行政单位预算法》等管理法案,使得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有法可依,依法执行。同时在完善法律的条件下,首先建立科学合理的资产形成机制,使得资产在预算、配置、调剂使用方面严格遵照法律法规实行,杜绝超额超量、违规违纪的配置和支出行为;其次,建立高效节约的资产使用机制,通过建立一系列专业集中化管理制度、规范化的资产台账制度,完善合理的资产报废制度,公开透明的闲置资产租赁平台等,使得资产管理专业化、制度化;最后,建立公正客观的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考评制度与持续的资产管理人员学习制度,以内外相结合的方式,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主观积极性和客观的业务水平能力,从而提高资产管理的效率,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3.3 建立健全严格透明的监督管理机制,保证资产管理廉洁公开运行严格透明的监督机制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重要环节,也是有效运行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机制的前提保证。因此,首先要建立有效廉政的外部监督机制,由上级部门牵头,联合相关的纪委、检察院、审计局等单位,从外至内的监督各级单位对国有资产管理的情况,并将其纳入单位领导人的考核内容当中,对违法违规现象坚决查处,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其次强化内部监管机制,以行政单位首长和总会计师为主,对下属各级单位资产管理状况进行长期的持续性地审查,并完善内控机制,将违法犯纪的现象扼杀在源头;最后引入社会监督力量,通过独立的会计事务所等社会外部机构实行专业化的监督,并向社会公开不涉及国家机密的相关资料,使行政单位的资产管理在阳光下运行。

参考文献:

[1]财政部行政政法司,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国有资产管理的原则、体制、配置[J].预算管理与会计,2006

[2]李林池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路和任务[J].中国财政,2006

[3]廖晓军全面推进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J].中国财政,2006

作者:余辉荣

行政国有资产管理论文 篇2:

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初探

【摘 要】近年来,各级政府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逐步进行规范,对国有资产管理力度也不断加大,它对于加强国家政权建设,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促进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我国资产管理现状谈起,分析了当前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的建议,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一、引言

我国行政单位国有资产一直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比重,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但随着国有经济的快速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长期滞后于总体经济改革,使其在整体经济体制中处于相对薄弱的环节,已经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因此,改革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构建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已成为当前一项重要任务。

二、我国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的特征

1.资产配置的非生产性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不能直接从事物质活动,是通过使用和占用这些资产为社会公共服务的。

2.资产补偿的间接性

即利用公共预算手段,通过公共支出方式形成行政事业国有资产。

3.资产使用的无偿性

因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是以公共支出方式形成的,这就决定了这部分资产在占有和使用方式上的无偿性。

三、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现状

1.缺乏一个标准来对国有资产进行合理分配

我国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如办公用房、职工宿舍、公务车等资产的配备分配不公的现象普遍存在,里面存在着许多问题。资产配备的不公影响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加重了政府的财务负担,导致有的部门资产剩余,有的部门资产紧张,也直接影响到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2.资产使用效率低

由于我国行政单位在国有资产的占用上具有免费性,需要单位不考虑资产的使用效率,普遍存在“重钱轻物”的思想,各部门之间经常存在封闭式运行,缺乏明确的规则来促进必要的流动,缺乏规范的处置程序和途径,使用单位自行随意处置,造成资产的浪费和流失,甚至滋生腐败。比如,现阶段,一些单位对外出租的房屋,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资产所有单位收不到租金,使得单位的财务负担日益加重。此外,国有资产的损坏赔偿制度不完善,加重了资产的隐性流失和浪费。

四、我国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存在问题的原因

1.对国有资产管理意识淡薄

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认识上的误区,是目前我国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思想根源,这是导致我国行政单位国有资产低效运营的一个重要原因,对行政单位资产的地位、作用和使用目的认识不足,导致管理混乱,资产流失。由于没有统一的管理体制,监管的多头造成管理的越位与缺位并存。以致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不仅严重滞后于整体经济改革,也滞后于国有企业改革。一些行政单位对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缺乏认识,对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缺乏重视,放松或忽视了资产的管理。

2.缺乏完善的法制建设

从当前情况来看,我国在国有资产管理领域的相关法律相对缺乏,至今没有一套完整的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法规,新情况、新问题时有发生,使得地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随意性就比较大,法律法规在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致使管理上混乱无序,有些地方上虽然出台了一些法律与规章制度,但部分法规和制度互有矛盾,制度缺乏执行力,法规空泛缺乏可操作性,使执法部门无所适从。

3.管理制度缺失

由于长时间没有解决怎么管理、由谁管理和按什么标准来管理的问题,导致我国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不顺,行政单位国有资产收益也没有专门的管理法规,有些法规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有些则不系统、不适用,缺乏公正合理、有约束力的财产配置标准。

4.缺乏监督机制

行政单位内部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对和自己无关的事漠不关心,尽管有《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及资产配置和处置的一些规定,但缺乏完善的配套措施,导致国有资产监管不力,处置手段不强。

五、对加强我国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的建议

1.完善法律框架,实现国有资产管理机制的职能到位

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原则、管理体制、主管部门和管理办法等,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体系,根据单位自身特征制定详细的执法细则,科学严密规范法规,让国有资产在管理上有章可循、权责统一及有法可依,只有不断加强权威机构的立法工作,提高立法的权威性、统一性,才能不断改善我国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局面,促进和谐发展。

2.加强管理意识

无论是从财政管理改革的角度,还是从资产进程监管的制约手段来看,都需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的管理。注重行之有效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思想认识,使各部门员工都从思想上认识到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自觉规范国有资产配置。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各单位应该严格遵守《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对资产管理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以提高思想认识、政策水平、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加强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和知识更新,加强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的培养。统一管理可以增强使用人和管理者的行政,提高资产管理和配置效率。

3.节约使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保证行政事业单位顺利而高效地履行职能

国家投资或以国家投资为主兴办的公益性项目,不得对外出租,其必要的运转、管理、维护费用必须在建设的同时一并落实。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对外投资及担保的风险控制,严格审批约束制度,并实行专项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已经用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举办经济实体和对外投资的,在半年内进行清理报备。

4.加强监管检查

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就是要完成对内部会计控制的检查与评价,除依靠外部审计机构外,还要加强内部审计力度。要充分发挥审计、纪检监察部门的作用,把好资产监督关。建立科学的考评指标体系和奖罚制度,监督小组要指定出科学、统一、合理的预算制度与采购制度,将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对固定资产购置要审核是否符合国家采购及购置,国有资产的增减是不是相匹配。另外,要定期抽查国有资产,一旦出现问题及时处理。如果出现了损害国有资产权益问题,要区分责任并进行相应处罚。做好本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查、统计汇总和监督检查工作;加强对本部门所属经济实体资产、财务的监督管理;接受同级财政部门的监督、指导,并报告有关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六、结语

综上所述,国有资产管理上必须要进行整体完善和改革,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即是制度创新的过程,又是技术创新的过程,使资产管理做到“产权清晰、配置科学、实用有效、处置规范、监督公正”,是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责任和奋斗目标。这就需要借鉴先进的经验,在摸索和探求中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洪峡.论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14.

[2]彭步升.谈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J].财会月刊,2006,15.

[3]张治栋;樊继达.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层思考[J].中国工业经济,2005,01.

[4]刘国跟.当前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财政与发展,2006,04.

作者:黄彩霞

行政国有资产管理论文 篇3:

我国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研究

[摘要]基于行政单位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强化国有资产管理,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是我国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以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绩效评价的重要意义作为切入点,阐述在深化改革背景下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绩效评价所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国有资产 绩效评价

国有资产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任务,目前我国正处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时期,强化国有资产绩效评价是实现国有资产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因此结合相关理论研究对国有资产绩效评价体系进行详细分析,以此为促进我国国有资产管理效率而提供建议与对策。

一、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绩效评价的重要性

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绩效评价就是通过系列的配置、处置等资产管理手段而达到的效果。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绩效评价不仅要考虑资产的配置问题,而且还要考虑到国有资产提供的公共产品或者服务质量。当前我国行政单位正处于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尤其是经济新常态的发展,突显出绩效评价的重要性:首先强化国有资产绩效评价有助于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价值,提高综合效益。通过绩效评价可以从系统层面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应用进行评价,便于梳理国有资产管理的各项工作;其次强化国有资产绩效评价也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就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而绩效评价可以通过有效的制度建设促进国有资产的优化配置。例如我国针对国有企业境外投资的资产必须要进行绩效评价,以此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最后羌胡国有资产绩效评价也是杜绝腐败、促进国企改革的重要手段。强化绩效评价可以形成强有力的约束力,进而有效的杜绝了贪污腐败现象。

二、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构建国有资产绩效评价体系是解决国有资产流失、效率不高等问题的有效手段,但是结合相关实践工作经验,国有资产绩效评价工作存在以下问题:

(一)行政单位绩效评价意识淡薄

行政单位基于传统的理念影响,导致在具体的国有资产管理中缺乏绩效评价意识:一方面单位管理者认为国有资产虽然属于国家所有,但是具体的支配按照相关规定实施的,因此管理者将精力放在资金的使用方向上,而忽视对资产的使用价值上。以扶贫专项资金为例,单位往往偏重对资金的使用管理上,而忽视对资金效率的考核,导致扶贫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另一方面单位会计人员的绩效评价意识不高。部分财务人员认为绩效评价是对单位管理者的考核,因此与自己无关。

(二)绩效评价基础工作有待完善

构建完善的国有资产绩效评价必须要具备相应的基础工作,但是目前看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行政单位国有资产会计核算不规范。目前对于行政单位会计核算主要是根据账面价值,没有不计提折旧。这样不能对固定资产进行科学的核算,准确反映出其价值;二是对实物管理不到位。固定资产包括实物形态和价值形态,其中实物管理是固定资产管理的重点,但是实践中行政单位对于实物的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单位设备重复购置、浪费严重等等;三是国有资产绩效评价指标设置不合理。近些年国家加强了对国有资产绩效评价体系的建设,但是具体的部门中存在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关键性的指标设置不合理。

(三)績效评价体系缺乏监督机制

完善的绩效评价监督机制是保证国有资产绩效评价顺利实施的关键,但是长期以来基于种种原因,我国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绩效评价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一方面是缺乏对绩效评价结果的监督,这样导致监督与实行不同步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因为预算审批与绩效相脱节造成的;另一方面国有资产绩效评价监督主体缺失。一般对于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绩效评价的主体主要是单位内部审计部门,这样基于利益考虑很难做到客观公正。

三、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绩效评价的具体对策

(一)提高行政单位财务人员的绩效评价意识

首先提升行政单位管理者的国有资产绩效考核意识。行政单位管理者是国有资产管理的主体,因此作为管理者必须要重视对国有资产的绩效考核,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其次提高财务工作人员及相关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意识。国有资产管理必须要依赖于所有的工作人员,因此基于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行政单位工作人员必须要将绩效考核理念融入到工作中,以此提高国有资产的管理效率。

(二)创新国有资产绩效考核模式

传统的绩效评价方式中,许多部门都是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绩效评价的过程粗糙化、随意化,评价过程不够公开等等,有的管理不善的地方行政单位甚至缺乏绩效评价机制。所以相关信息部门可以开发和应用绩效评价信息系统,使用先进的计算机科技,使绩效评价的准备到结果的公布,严格按照流程进行,对绩效考评采取完全的客观公正的方法。对绩效评价较好的行政单位要给予肯定,同时也要促进绩效评价效果不好的单位加快自我完善的步伐。

(三)构建多层次的国有资产考核评价监督机制

基于实践中所存在的监督机制缺陷问题,针对行政单位体制改革的要求需要不断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机制:首先建立内外相结合的监督体系。在从严治党、反腐倡廉的背景下,行政单位内部形成高强度的内部监督制度,发挥审计部门、纪律监督部门的职能优势,严格按照财务管理制度对国有资产的使用等进行监督。以扶贫专项资金为例,基于精准扶贫战略的要求,行政单位内部审计部门不仅要重点监督扶贫专项资金的使用方向,而且还要强化其使用效果。另外还要强化外部监督,依托财务审计部门的经济责任审计等强化对国有资产的绩效评价;其次建立问责制度,将国有资产效率与行政单位个人利益等挂钩,对于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或者效率低下的要追求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处罚法律的要给予刑事责任处罚。

(四)科学设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权重

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绩效评价各指标对于固定资产管理绩效的影响是不同的,因此行政单位必须要根据具体的情况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以此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结合行政单位的性质,国有资产的绩效评价需要从资产占有水平、资产管理能力、资产使用效益以及资产运行效果等四个方面进行评价,因此需要单位在具体的资产管理中要根据不同的单位性质而制定相应的评价体系。

总之,在深化行政单位体制改革,强化国有资产管理的环境下,构建科学的国有资产绩效评价体系是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率、增强公共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在实践中要不断完善与优化国有资产绩效评价体系。

作者:李清双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农村留守儿童研究论文下一篇:留守儿童感恩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