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教学法范文

2022-06-22

第一篇:蒙台梭利教学法范文

蒙台梭利教学法

1、以儿童为中心。 视儿童为有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反对以成人为本位的教学观点,

2、“不教的教育”。 蒙台梭利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教学,主张由日常生活训练着手,配合以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丰富的教育内容,让儿童自发的主动学习,自己建构完善的人格。

3、把握儿童的敏感期。0- 6岁的幼儿在特定的时期会出现特定的喜好倾向。若顺着敏感期学习,该特性即可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

4、教师扮演导师的角色。 一般称蒙氏教师为启导员。他必须对孩子的心灵世界有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对于孩子的发展状况了如指掌,才能提供孩子适时、适性地协助与指导。

5、完全人格的培养。蒙氏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协助孩子正常化。透过环境的设计、教具的操作,使孩子一步步建构完善的人格。

6、尊重孩子的成长步调。蒙氏教育要求教师根据儿童发展的进程,对不同特点的儿童进行因材教,不搞一刀切式的教育。

7、混龄教育。让不同年龄的孩子在一起,可使较小的孩子有不同年龄层的模仿对象,而较大的孩子则可以从帮助年幼的儿童中增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8、丰富的教材与教具。蒙台梭利教具非常丰富,但这些教具并非是教师用来教学的工具,而是孩子工作的材料。孩子透过这些工作,从自我重复操作练习中,建构完善的人格。

9、屏除单一奖惩制度。蒙氏教学尊重儿童,培养孩子正在萌芽的尊严感。

10、爆发式的教学成果。蒙氏教育尊重孩子内在需求,让孩子适时、适性的成长,短期内不易察觉成果,但却会在某一时间以爆发的形式,彰显出孩子内在的心智发展水平。

对三四岁的孩子来说,理解“1111”这个数字的确比较难,但是当你把由1000颗珠子穿起来的立方体、由100颗珠子穿起来的正方形、由10颗珠子穿起来的一根小棍和单个1颗珠子放在一起时,孩子就能很容易理解了“11ll”到底代表多少。抽象的数的概念变得形象易懂。比如把10颗珠子一个接一个地摆好,就构成了一根棍,把10个一根根排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正方形,它正好合100颗珠子;把10个正方形叠加起来,组成一个立方体,它一共有1000颗珠子„„如此,孩子就能轻松地明白乘法的内含。还可利用它玩加法、减法、除法等游戏。三角形组合板,是

二、三十块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和钝角三角形,直观地让孩子了解了三角形的种类,并由它们挤出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菱形、六边形.等边形管等种形状;此外,还有体积组、活动字母箱、排音字母板、触觉板„„总之,任何一套教具,玩法都能变化无穷。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们饶有兴趣地接纳了枯燥的概念,活学活用。这当然比机械地教孩子学习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热情,使之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蒙氏教育在重视早期智力开发的同时,也注重生活能力的培养。开设日常生活课程,使孩子在掌握一些生活技能之外,发现自身的能力和增强自信。它在充分尊重孩子的前提下,将秩序与自由完美结合,孩子可以自己决定玩什么,玩多久。可是,这种自由是有条件的,孩子必须遵循一定程序。蒙氏教育的原则是以孩子为中心,尊重其人格尊严和成长过程,从促进儿童身心发育角度去设计教学,为孩子一生奠定智慧与品格的良好基础,培养自主、持续的学习工作习惯。

怎样使用蒙氏教学法从父母做起蒙氏倡导“生活即教育”。家长首先要注意规范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因为言传身教的作用,往往胜过对孩子说一千道一万。

蒙台梭利理论的核心是“发现儿童”。作为家长,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自己的孩子,针对他的个性采取相应的手段,营造轻松、活泼、愉快、有趣的家庭环境,帮助他健康地成长。家长要明白,蒙氏教育是培养孩子全面素质的全程教育计划。蒙氏科学幼教虽有丰富的教具,但目的并不是教会孩子如何使用教具,而是借助教具的操作,协助孩子建构完善的人格。

感性第一

父母应尽量给宝宝提供多元感官刺激,有意识地训练宝宝的视觉、听觉、嗅 觉、味觉、触觉和语言能力。蒙氏教具中有色板、触觉板、重量板、温觉板、味觉瓶、嗅觉筒、音筒等等、音筒等等,在家中我们也能找到与之类似的物品。比如把赤橙黄绿青蓝紫几种不同颜色的纸放在一起教宝宝辨认,进一步找到同一色系几种红、蓝、黄等物品放在一起让宝宝认,帮他把不同的名称和相应的颜色对应起来;给宝宝两个同样的瓶子,一个是空的,一个装少量的水,让他感觉其中细微的差别,懂得轻重的概念;在宝宝面前放冷、温、热三杯水,指导他触摸,感知冷热的不同;酸甜苦辣的东西不妨让宝宝用舌头尖舔一舔„„

用身边的事物教孩子学习分类、配对、排序。比如把几种形状不同的小塑料 瓶混在一起,由宝宝按照相同形状、大小、高矮、粗细、颜色给它们分类;由高及矮、或由粗到细排列;买两套完全相同的卡片,教宝宝学着配对。如果还想简单,可以把水果、蔬菜像苹果、梨、桔子、香蕉、西红柿、扁豆、黄瓜放在一起和宝宝做上述训练,也能收到同样的效果。当然,最好一次只做一种训练,待孩子完全掌握后再做另外一种。

自己动手

蒙台梭利教育强调让孩子动手,满足其好奇心。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一件事听过之后,没过多久就忘了;如果是看到的,便容易记往;如果再亲自做一下,就更容易理解了。对幼儿来说,亲自“做”的效果远远胜过对他说什么、让他听什么。

在孩子对某种东西最感兴趣的时候,给他创造“玩”的条件,并给予正确的指导,收获是巨大的。在日常训练中,父母可以为孩子设计多种活动,比如洗碗、洗手帕、择青菜、刷鞋、擦桌子等等。这些对年幼的孩子来说,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因为它们让孩子有机会模仿大人。再如玩水游戏,可以把没用的小瓶子、罐子、碗、勺等给孩子当工具,由他们自由地倒来倒去,空瓶子浮在水面,装了水的沉到下面,在反反复复中,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得到发展。当小孩聚精会神地从事某种工作,可慢慢增强他的注意力。当孩子井然有序地遵照活动的程序进行时,他能学到对细节的注意力。最后,在他要开始另一个活动之前,父母引导他结束上一个工作,由此,他会养成良好的习惯。

动手的过程锻炼了动脑,同时能发展手眼脑的综合协调能力。市场上的玩具数不胜数,与其一样一样买回家,不如父母和孩子一起动手制作玩具,即经济又能激发孩子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和手的活动能力。前面提到的蒙氏三角形组合板,就可以用硬纸板做成,然后再用彩笔涂上不同的颜色;可以自制实物卡片,父母在不同颜色的纸上画出小汽车、书包、杯子、小房子、袜子、梳子、球等等物品的形状,教孩子小心地剪好,随后在上面写上中文、汉语拼音和英语单词,有形、有文的卡片就做好了;还可和孩子一起做布娃娃、给娃娃缝衣服„„在享受“过程”的乐趣中,加深了孩子的印象。

给宝宝自由

在家里,父母给宝宝营造一个温馨、宽松的环境。玩具尽量放在低处,让孩子随手就能拿到,可随意取舍;图画、挂图等给孩子看的东西,挂在孩子视线所及处。尊重孩子,不轻易打断孩子的话,即使孩子说得慢或出错,也耐心听完,然后用正确的语言复述示范。和宝宝交谈时,最好坐下或蹲下,与孩子的高度相仿,使他感到父母和自己是平等的。孩子学习过程中出错时,家长尽量创造机会让孩子自己纠错,而不是急于指出孩子的错误。尽量少说“你错了”或“你做得不对”。给孩子相对独立的空间,让他们自己投入地玩„„

父母还应引导孩子多交朋友、创造条件请小朋友到家里来或带孩子到人家去,在与人交往中培育孩子的合作精神。这比单纯的智力开发更能使孩子受用终生。

第二篇:《蒙台梭利教学法》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521835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 学分:2学分 学时:36学时 开设学期:第5学期

一、教学目的

1.熟悉蒙氏教育的理论基础,了解蒙氏教育的真正内涵。

2.能使学生依据幼儿自身心智发展的不同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在不断操作.反复尝试的过程中完成自我教育,获得发展。

3.熟练认识并掌握每一项蒙氏教具的操作演示过程,并了解其对幼儿身心发展的独特意义与作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蒙氏教育的五大模块(日常生活教育、数学教育、感观教育、语言教育、科学教育)

2.难点:数学教育的拔高训练课程

三、教学方法建议

讲授法、分组练习法、讨论法、演示法、教具的亲自操作

四、教学内容

第一章 蒙台梭利教育思想(3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蒙台梭利教育体系的创办基本背景,从历史、社会等多方面深入理解蒙氏教育体系。充分理解蒙氏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区别,认识到蒙氏教育的教育初步了解蒙氏教育的五大模块(日常生活教育、数学教育、感观教育、语言教育、科学教育)通过对蒙氏教育的基本原则的学习,让学习者更深的理解蒙氏教育,从而更好地进行课程教学。

一、蒙台梭利生平介绍

二、蒙氏教育的教育特色

三、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及模块设置

四、蒙氏教育的基本原则以及教师守则

第二章 蒙氏日常生活教育(8学时)

教学要求:认识日常教育领域中各个教具的名称、作用并掌握其操作方法,能熟练进行课程展示。

一、 日常教育的初步认识

二、日常生活教育的实践及操作

第三章 蒙氏感观教育 (8学时)

教学要求:认识感官教育领域中各个教具的名称、作用并掌握其操作方法,能熟练进行课程展示。

一、一般的感观教育工作

二、特色感观教育

三、几何图形嵌板橱

四、几何学立体组

五、构成三角形盒

第四章 蒙氏数学教育 (6学时)

教学要求:认识数学教育领域中各个教具的名称、作用并掌握其操作方法,能熟练进行课程展示。

一、蒙氏数学教育的理论基础

二、数学教育的基本工作展示

三、数学教育的特色工作操作

四、数学教育的拔高训练课程

第五章 蒙氏语言教育 (6学时 )

教学要求:认识语言教育领域中各个教具的名称、作用并掌握其操作方法,能熟练进行课程展示。

一、语言教育的理论基础

二、语言教育的实践操作

第六章 蒙氏科学教育 (4学时)

教学要求:认识科学教育领域中各个教具的名称、作用并掌握其操作方法,能熟练进行课程展示。

一、蒙氏教育科学领域总概况

二、动物学的认知及操作

三、植物类的认知及操作

四、地理学的操作和认知

五、其他教学环节

1.在学习过程始终与实训活动想结合。 2.中期撰写一篇关于蒙氏教学的小论文。 3. 期末在实训操作过程中讲解基本理念与方法。

六、考核要求

分平时考核、中期考核和期末考核三部分,平时考核综合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作业评定成绩;中期考核以学生撰写论文或中期考试形式进行;期末考核以开卷笔试的形式进行。最终成绩采取百分制,平时考核成绩占10%,中期考核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七、选用教材

(意),蒙台梭利 著 霍力岩 译 《蒙台梭利教育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八、参考书目

1.玛利亚.蒙台梭利著《有吸收性的心灵》英文版 2. 《蒙台梭利数学教育》,北京粉红塔教育科技研究中心 3.《蒙台梭利感官教育》,北京粉红塔教育科技研究中心 4.《蒙台梭利日常教育》,北京粉红塔教育科技研究中心 执笔人:张莉萍 审核人:××× 审定人:××× 时

间:2013年7月

第三篇:蒙台梭利理论关于混龄教学的优势

其实混龄教育就是把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混合在一起活动的管理教育方式。目前我国独生子女日趋增多,幼儿中普遍存在着各种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偏差,如: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心别人、怕苦怕难、依赖性强、缺乏自主意识和责任感、缺乏创新和接受挑战的意识、心理脆弱、经不起批评和挫折等。混龄班教育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大带小”的活动方式为幼儿提供了社会角色体验的机会,创设了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由哥哥姐姐来引导弟弟妹妹,避免了单一呆板的说教形式。

在蒙氏混龄教育活动中,孩子们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形成幼儿健全人格,在社会性方面得到较为充分的发展。现在的孩子在与自己年龄相仿的社交圈里,很难懂得什么是谦让,什么是互相照顾。蒙氏混龄班让大大小小的孩子经常有机会一起玩耍,一起生活,很自然就形成了兄弟姐妹的关系。有些父母担心自己的孩子偏大,和小孩子在一起,阻碍了孩子的智力发展;有些父母则认为,自己的孩子偏小,跟大孩子一起什么都跟不上,会吃亏,会产生依赖和自卑感。其实,在蒙氏混龄班中,大孩子会处处以哥哥姐姐的身份要求自己,逐渐忘掉在家里以自我为中心的特殊地位。小的孩子怀有崇拜心理,会用感激的态度服从大哥哥大姐姐的要求。大孩子不会像父母那样全面包办,他们会要求小的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例如一起收玩具等。如果不服从就不让参加活动,这是最伤心的惩罚。为此,小的孩子必须“听话”,不敢像在家那样,以发脾气来要挟大人。让不同龄年龄的孩子的交往能力都可得到锻炼,同时也让孩子的语言得到了发展.

在蒙氏混龄教室中,当小孩子不知如何选择工作时,大孩子会自发地说:“来和我一起工作吧,我教你。”当某项工作有吸引力时,小孩子也会说:“我可以加入吗?”孩子间的心智比成人更接近,他们之间存在着一种精神上自然发生的“渗透作用”。小的孩子能从大孩子的工作中获得灵感和榜样,学会与人相处,经验中知道等待、轮流、不打扰他人,学会许多成人无法用“语言”传授给他的东西。大的孩子在教导过程中受到尊重,并能分析、综合、重组、总结自己的知识,增强自身能力,实现自身价值。他会自发的要求自己为小的孩子做出更积极的、正面的行为示范。大孩子在生活上也会照顾弟弟妹妹,组织和领导才能得以发挥和培养。他们像一家人一样,感受到了同伴间的亲情、友情,生活在温暖的集体中。在蒙氏混龄教室中,孩子们是个体学习,他们都有一份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有多种学习的途径:观看他人工作或征求对方同意后参加他人的工作,互相学习,跟教师学,自学。因而混龄教育有利于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有利于满足个别幼儿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幼儿整体素质的发展。

总之,蒙台梭利教育的混龄形式是为不同年龄层次的幼儿提供了一个充分认识自我,认识他人、增进交往与互动的机会与环境,也就从根本上为幼儿的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发展创造了空间。在蒙氏混龄教育中,无论是个体化的教育还是小组性的活动形式,都是利用幼儿的优势智能带动发展他有待发展的潜能,通过多元智能的教育途径进行合作学习,互补潜能,同时兼顾发展幼儿的自信心、同情心、责任感等美德,是进行德育教育的良好场所。

第四篇:蒙特梭利教学法特色

蒙特梭利教学法特色-走线活动

孩子对于平衡练习的兴致与热爱,似乎是天性使然。我们常可以在乡间小道看到孩子沿着矮土墙上,摇臀扭臂的摆动前进;或者在公园里花圃边的枕木上,如履薄冰般地踏着步;这时,红砖上的一条白线,也能瞧见孩子脚跟接着脚尖的走着。这时,如果有同伴,他们往往会比起赛来,偶尔,他们也会邀请大人参加。当他们好胜、努力地维持平衡,往前迈进时,那份单纯与畅心,正是成人早已失落的童稚欢颜……

我们蒙氏中的走线活动,正是为满足儿童希望走得更好的平衡需求而设计的。而我们成人希望幼儿走得更好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求幼儿双手自然下垂,两眼平视,前脚跟接着后脚尖。

经过近两个月的带班,我认识到走线是蒙氏中一个极为重要的课程,亦是必不可少的课程。

我认为走线除了线上静走的基本练习,训练其平衡感以及协调肢体动作,使走路优雅外,走线也能与教具相结合或是与教师用的下课钟结合,也可以与音乐、舞蹈、文化结合。

走线活动与其它工作一样,需要有计划、有结构的进行。因此,在带班的这段时间,每天我都以配合孩子的需求和身体发展设计走线活动,并抓住他们的兴趣,循序渐进的协助孩子透过有组织的活动,学习控制自己的肢体。

下面我就带班这段时间对于我班XX小朋友的观察与大家做一个分享。

小朋友刚来园,在未真正了解孩子的兴趣之前,我一般是实行线上静走。XX小朋友刚来园时,我亦是实行线上静走,连续了两天,发现他走得不专心,没什么兴趣,于是我就想,是否可以先从其它方式着手,待他对走线已有兴趣,较稳定时再实行线上静走,也许那时才是他内心真正的秩序感。

一、首先采用了线上持物走的方式。其中,头顶书本是他最感兴趣的。当时他很高兴的把书本顶上头顶(因为和以前持物的方式不同),可也许是由于他的头比较圆,书本刚顶上去便滑下来,他马上就失去耐心,说他不想走了。我没有勉强他,那一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四年级的大姐姐(她是来我们幼儿园夏令营的)。我让小朋友和大姐姐比赛,看谁走得最好,XX小朋友很有积极性,也很感兴趣,持续挺久。后来发现,他的挑力很强,他似乎只对与比自已大、能力比自己强的的同学比赛感兴趣,而对于同龄的同伴们,即与自己能力相当或略差的小朋友却不愿意去与其挑战。我还试着让XX小朋友拿着音感钟走,在一分钟内钟响了六七声。据我观察,他并不是平衡感不行,而是没什么兴趣,专注力不够。

二、再接着,我采取线上律动的走线方式。我放的是钢琴曲《快板》,根据音乐,我用比较形象的小动物的动作进行,比如小鸡、小猫、大灰狼、大象等等,同时还用了一些较具民族特色的舞蹈动作,比如新疆舞的点踏步、傣族舞的三道弯、蒙古舞的骑马步等等。孩子们都挺有兴趣,刘简也不例外,而且发现他的节奏感挺强,能持续大约十五分钟。

三、同时,我也尝试了让小朋友们闭着眼睛,凭脚的感觉去感觉线条的位置。我当时想,对于闭眼感觉的游戏,孩子们可能会觉得很新鲜,应该都会喜欢的,刚开始的确收到了这种效果,可由于我的进度太快,孩子们对于走线还未进入真正状态,还不是很熟悉线条的位置及形状,因此,屡次失败,孩子们也就

没兴趣了。

四、到后来,我会经常使用叫停的方式,让他们自己错误订正,以提高孩子们的专注力。这种方式对于XX小朋友来说挺管用的,可我认为这并不是孩子们内心真正的秩序感,因此,我回顾前些天孩子们的兴趣以及爱好,除了大家都比较喜欢的线上律动,同时还针对个人的兴趣及爱好,一一给孩子们循序渐进的选择了相对应的走线方式,发现其效果挺不错。归纳XX小朋友在走线中最感兴趣的应该是头顶书本,于是我采用头顶实物的方式,根据教室内现有的设施及自己制做的教具对XX小朋友进行循序渐进的走线。首先是让他头顶沙袋(自己做的)→接着是头顶书包(书包是一只唐老鸭,比较小也就是那种抱起来感受觉很像布娃娃的书包)→然后是让他头顶空的水杯→还有头顶塑料托盘→再接下来是头顶计数梅花的篮子(先是让他把篮子倒过来顶,然后再立起来顶)→最后是头顶书本。对于这一系列的过程他都挺感兴趣,整个过程也都完成得挺好,虽然有时候东西会掉下来,可他仍然捡起来继续走,可培养孩子的耐力和挑战力,他现在能够头顶书本平稳的走线五分钟,大约一圈多。

以上就是带班过程中,我对XX小朋友走线的观察。

在蒙氏来说,走线一般是从线上静走开始,可是我觉得定理是死的,而人是活的,既然蒙氏的特点是尊重孩子的个别差异、依个人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那么走线亦不例外,当然,能够按其所定的进度进行是最好。在带班的过程中,我发现走线是可以多样化的。以下我就对于走线的一些想法与大家作个分享:

一、线上静走。孩子在缓慢的乐曲中,以逆时钟方向,两脚交互在线上前进——即前脚跟接着后脚尖,眼睛平视前方,双手自然下垂(也可以放在背后,或张开双臂,双手叉腰,双手搭在双肩上,双手轻轻抱头等等),其目的是协助孩子练习肢体的平衡感,使孩子走路有优雅的走姿。走线既重要,但也很难,因此,我认为,当孩子开始练习走线时,不宜苛求完美,经过反复练习后,孩子自然能日渐完美。就如同蒙特梭利所说的:“线的方向使儿童不易保持平衡,但也因此使他从练习中求进步。”同时,在走线的过程中,也可以让孩子学会如何以意志力控制自己的速度,保持适当的距离,避免踩到别人。当孩子能尊重、体贴别人时,正表现了其良善的人际行为。

二、线上持物。线上持物适合年龄较大的孩子,因为除了必须平稳走路,也必须控制手的动作,所以孩子要更用心、更专注,有更高的自我控制力才能完成,其目的是培养孩子的专注力。这项活动可以由双手持物开始,并选择容易拿,不易掉落、碎裂的物品,再循序渐进的增加难度,比如说可以改为单手拿,并选择容易掉落及碎裂的,甚至可以头顶书籍、花篮等,选择的物品应多样化、有趣,经常变化以吸引孩子。这些在成人看似困难的持物走线,多数孩子却很有兴趣、很有信心的参与,就如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

三、线上律动。蒙特梭利表示,线上律动是韵律教育的基础,其目的是培养孩子强烈的节奏感及律动的创编能力。让孩子配合不同节奏的乐曲做走线活动,比如可以踮脚走、转圈、把手举高等等。还可以让孩子带上头饰或面具,扮演各种角色,并根据各种角色,按音乐节奏做律动(

比如扮演各种小动物,或者不同形象的人物,如魔鬼、巫婆、小仙女和各种卡通人物等等)。

四、线上舞蹈。舞蹈比律动更难,因此,只有当孩子线上律动做得很完美的时候,才可进行线上舞蹈。其目的是让幼儿在半舞蹈半游戏中培养其对舞蹈的兴趣和爱好,同时感受旋律的美,感受舞蹈的美,并让幼儿能够在舞蹈中抒发自己的情感。可以在律动的基础上进行,比如,当孩子已经会按节奏做简单的小鸟飞,那么就可以在小鸟飞的动作上增加其难度,如转、踢腿等等,亦可以参入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基本舞蹈动作,学会舞蹈的基本步,为学习舞蹈、排练舞蹈打下基础。

五、线上游戏。我认为线上游戏又可分娱乐游戏和智力游戏。

娱乐游戏亦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就是可以在线上分段放置图卡,图卡上画着各种不同的示意图,如小朋友在跳舞、在哭、在笑、在做操、在唱歌、在朗读,还有其它等等,当孩子走到图卡面前时,要做出与示意图一样的动作;图卡上还可以显示学过的英文——小动物的图画,比如说小鸟是BIRD,老虎是TIGER,当孩子走到图卡面前时,要说出图画的英文名称。孩子都做对了或说对了才可通过,否则就站在一旁休息观看表演,或者表演一个自己拿手的节目,才可通过。这样不仅能够在游戏中寻找乐趣,亦可让孩子在游戏中复习所学过的知识,并会懂得以后该认真的听老师上课,要不在玩游戏时就不会了,可培养孩子的积极进取心。娱乐游戏的第二种,就是在线上分段放置各种不同的障碍物,如圆圈、小板凳、半圆、等等,当小朋友遇到圆圈时,就应该钻进去,遇到小板凳时,就应该跳过去,而遇到半圆时,就应该爬过去等等。

接下来是线上游戏中的智力游戏。智力游戏可以是走迷宫的方式。走迷宫可以改变线的形状,像那种弯弯曲曲的,就如S形的。刚开始玩的时候可以在迷宫内设提示卡,比如说一个进口处进去后有好几条分叉道,那么我们在每条叉道口都标着

1、

2、

3、4…当幼儿走进一条道时,如果它是死胡同,胡同上就会有数字卡显示你该走哪条道才能走出去,限制孩子只能走三次,也就是走三条道,如果走了三次仍走不出来,那么就弃权。当孩子对于走迷宫已经摸出一定的头绪时,便可以不用提示卡进行。这种游戏的目的就是开发幼儿的智力,培养其思维能力及探索精神。

六、线上表演。线上表演可分为语言表演和音乐表演。

我认为语言表演在走线活动中是个较好的走线方式,在语言表演中我们可让幼儿通过故事表演和诗歌、儿歌的朗诵体现,最好能配上肢体语言进行训练。比如说大班故事《七色花》中的某些故事情节,就可以让孩子在熟悉故事的基础上扮演不同的角色,并配合动作,进行情境表演。

而音乐表演则可以根据音乐节奏的快慢,一边打节奏一边走,进行有创意的延伸,比如说小班的音乐表演《找朋友》,让幼儿边走边找朋友,不但可以感受和巩固不同音乐的表现(比如音乐中的2/4拍、3/4拍、4/4拍、6/8拍等等)。还可以让幼儿感知团结就是力量,培养幼儿团结友爱、互助的精神。

在蒙氏中,认为走线活动一般安排在一天工作的开始前,做为小朋友工作前的准备,而我认为走线亦可以安排在一天工作的结束,作为小朋友一天工作的巩固。并抓住其兴趣与爱好,针对其性格特点进行走线,才是最有利的。走线的音乐也不一定是要轻音乐,可以选择一些较活泼的音乐。

以上这些走线形式是我在带班过程中的总结及延伸,大家如果有更好的想法和创新可以提出来一起分享,对于我所阐述的观点,请大家点评。

第五篇:蒙特梭利小班教学教案

小班上学期课程 第一课时:

活动名称:工作毯的使用 活动准备:工作毯

教育目的: 直接:会使用工作毯。

间接:培养专注力。

活动过程:

1走线

(1) 配班教师控制音乐,主班老师带领小朋友们走线。 (2) 如果是初次接触蒙氏线的小朋友,教师要介绍其名称,并简单展示。方法:五指并拢指向蒙氏线,“这是蒙氏线。”并站在线上,开始慢慢地走,走得时候前脚跟挨着后脚尖,注意不要掉到线下面。 (3) 站在线上双手叉腰,用温和的语气介绍工作规则:听到音乐的时候开始走,不能掉到线下,掉到线下的小朋友要从原地站到线上重新开始走。

(4) 配班教师辅导,随着音乐慢慢减弱停止,走线也停止,老师请幼儿取自己的小垫子坐在线上。

2教师展示

(1) 问好,并互相认识,进行自我介绍。

(2) “今天老师带小朋友们做一个工作。”教师引领小朋友们走到工作毯架前介绍:这是工作毯。我们从这里拿工作毯,还要放回到这里。

(3) 示范工作毯的拿法:双手的四指并拢,和拇指分开,左手在下,右手在上抓握工作毯的中间部分,竖着拿起,与身体隔一拳的距离。将毯竖直拿出,垂直放入地毯架,不要使地毯散开。

(4) 请小朋友们坐到蒙氏线上,教师轻轻地取一块工作毯,走到蒙氏线前停下,跪姿,将毯放倒,一只手压住工作毯的一边,另一只手灵活的将毯打开。介绍说“我们很多工作要在工作毯上进行。”

(5) 指出地板上的红色标记,把工作毯的一角与之对齐。从上到下将工作毯抚平。

(6) 卷工作毯。将工作毯顺时针转过来,使短边对着自己,慢慢把工作毯卷好。邀请小朋友把工作毯放回毯架。

(7) 请小朋友们尝试。

错误订正:工作毯不散开。

自由工作

请小朋友们轻轻地取一块工作毯,找个小标记,对齐放好工作毯。 请小朋友们在教具架前自由选择喜欢的教具,轻轻放到工作毯上。 小朋友们自由工作,教师做个性化指导,并做好观察记录。主要观察小朋友的专注情况及原因。

请小朋友把教具归位,并收好工作毯。

第二课时

活动名称:与别人打招呼

活动准备:工作毯、小兔、小鸭、小猫的手偶

教育目的:直接:学习礼貌用语,会和别人打招呼“你好!”、“再见!”、“你早,你到哪里去?”。 间接:体会上幼儿园的快乐。

活动过程:

1走线

(1)配班教师控制音乐,主班老师带领小朋友们走线。 (2)请小朋友们站在线上。随固定音乐走线。

(3)主班老师可根据小朋友的进步变换姿势,如,手位变换。 (4)走线结束后,请小朋友们取小垫子坐在线上。 2

教师展示

(1) 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三个新朋友,小朋友来猜一猜谁来了。”

教师用双手挡住嘴,发出“喵喵喵”的声音,请小朋友猜,同时出示猫的手偶。“你们喜欢小花猫吗?见到它高兴吗?高兴的话就和小猫打招呼。”“小花猫也很喜欢你们,很高兴成为你们的朋友,看,它和我们打招呼呢”

教师拿手偶点点头:“你好!”

小猫要走了,说“再见!”

(2)同样方法,通过小鸭、小兔,练习“你好!”,“再见!”

(3)小结:两个拇指相对,微屈手指,“你早,你到哪里去?”,另一只拇指微屈拇指,"点头"回应。

自由工作

(1)请小朋友们轻轻地取一块工作毯,找个小标记,对齐放好. (2)请小朋友在教具架前自由选择喜欢的教具,轻轻放到工作毯上。 (3)小朋友们自由工作,教师做个性化指导,并做好观察记录。在上次课程的基础上,着重指导教具的名称与归位对应。 (4)请小朋友把教具归位,并收好工作毯。

第三课时:

]活动名称:插座圆柱体粗细组的嵌入

活动准备:工作毯(教师用)、插座圆柱体粗细组、椅子(数量和人数相等) 教育目的:直接:初步完成插座圆柱体的嵌入工作。

间接:培养专注力和观察能力。

活动过程:

走线

(1)配班教师控制音乐,主班老师带领小朋友们走线。 (2)请小朋友们站在线上。随固定音乐走线。

(3)主班老师可根据小朋友的进步变换姿势,如,手位变换(要和上个课时保持一致)。

(4)走线结束后,请小朋友们坐在线上。 2

教师展示 (1)导入:

“今天老师带小朋友们做一个新工作。”

教师请一位小朋友帮助老师取一块工作毯。(配班老师适当指导) 教师接过来,要说“谢谢。” (2)展示流程及要点;

把准备好的插座圆柱体放在工作毯上,介绍:“这是插座圆柱体。” 示范拿法:双手五指并拢,扶座体两端的凹槽处。轻轻放下。 抽出圆柱体: 手势展示

方法:教师伸出惯用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不用的手指要藏起来),伸直胳膊,从左到右,缓慢移动,使每个小朋友都能看到。

缓慢合手指,捏住圆柄,垂直向上抽出圆柱体。放在与圆穴对应的位置。 从左到右,依次全部抽出。抽到两或三个的时候,邀请小朋友来试一试。 嵌入圆柱体:

触摸圆穴,触摸圆柱体的底,点点头,再通过视觉的对比,即把圆柱体底面和圆穴放在一起,然后再垂直放入。双手的食指和中指并拢缓慢触摸圆柱体和对应圆穴的边缘。

请小朋友来尝试。全部放入的时候,按照嵌入的顺序,依次触摸圆柱体和对应圆穴的边缘。

归位:请小朋友观察插座圆柱体在教具架上的位置。它一共有四组。

自由工作

请小朋友们每人取一块工作毯,铺好。

到教具架前自由选择工作材料。

教师指导。重点是嵌入练习。教师注意做好观察记录。 归位。

注意:在指导的过程中适时进行工作礼仪教育,如需要教师帮助的时候,不要大声喊,先举手等。也可引导小朋友们合作,方法:想和小朋友操作同一件教具,可以说:“我可以和你一起工作吗?”那位小朋友最好能站起来,拉伙伴的手,一起坐下,欢迎他(她)的加入。 第四课时

活动名称:洗手

活动准备:清水一盆,肥皂,指甲刷,干毛巾,清水桶,脏水桶

活动目的:

1、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知道在饭前、点心前及大小便后要洗手。

2、形成有秩序的生活习惯。 活动过程: 1. 走线

(1)配班教师控制音乐,主班老师带领小朋友们走线。 (2)请小朋友们站在线上。随固定音乐走线。

(3)主班老师可根据小朋友的进步变换姿势,如,手位变换(要和上个课时保持一致)。

(4)走线结束后,请小朋友们坐在小椅子上,围坐在老师周围。 2.教师展示

(1) 选择在矮桌上进行此项工作。

(2) 介绍工作名称,请幼儿观察老师是怎么做的。

(3) 双手手背朝上放进清水盆中,翻转手心手背,使两面都沾湿,将手上的多余的水甩下。取肥皂从左手开始两面打肥皂,将肥皂放回。

(4) 两手相互摩擦,将肥皂打开成泡沫,然后从左手开始一根一根的清洗手指。最后用指甲刷清理指甲。

(5) 将指甲刷放在水中洗干净,然后放回。将手上泡沫清洗干净,将手上的水甩掉。将脏水倒入脏水桶。 (6) 将清水桶中的水倒入盆中,用清水将手涮干净,水倒入脏水桶。用毛巾将手擦干。将毛巾放回。

3.自由工作

请小朋友们每人取一个小盆,在小桌子上或洗手间的地板上或楼道上进行练习。结束后将小盆归位。 第5课时

活动名称:大把抓玻璃珠

活动准备:托盘内装两个同样的素色碗,其中一个碗内装玻璃珠 活动目的: 直接:练习五指的灵活性,发展手眼协调能力。

间接:培养专注力和独立性。

活动过程: 1. 走线

(1)配班教师控制音乐,主班老师带领小朋友们走线。 (2)请小朋友们站在线上。随固定音乐走线。

(3)主班老师可根据小朋友的进步变换姿势,如,手位变换(要和上个课时保持一致),本次课程要注意小朋友的形体气质练习。

(4)走线结束后,请小朋友们坐在线上。 2.

教师展示

(1) 教师跪姿,手自然放在腿上。请一位小朋友去帮老师取工作毯。

介绍“今天老师展示的新工作是大把抓。”

(2)先拿出左边的盛珠子的碗,放在工作毯上,再拿出右边的空碗,放在刚才碗的右边,把托盘放在工作毯的右下方。恢复跪姿。

(3)左手扶碗,伸开右手五指,向幼儿展示五指抓的动作,在空中抓握后慢慢移向左碗中,五指合拢,将手中的珠子抓起,平移到右碗上方,手指张开,将珠子放入碗中,请幼儿观察手指张开的状态。

(4)几次后邀请幼儿尝试。教师进行再示范,直到将左碗中豆子全部移到右碗中,再换手从右碗抓到左碗中。

(5)练习完毕后,请幼儿协助整理将教具归位。并在教具架前再次强调教具的位置。

3. 自由工作

(1)请小朋友们每人取一块工作毯,铺好。

(2)到教具架前自由选择工作材料。 (3)教师指导并做观察记录。过程中可交换工作材料也可更换工作材料。 这个时期的小朋友喜欢重复操作,不要阻止小朋友选择以前的材料。对于选择不同材料的大把抓的小朋友进行鼓励指导,激发幼儿完成工作的兴趣。但是要注意给幼儿安静的工作环境。 第6课时

活动名称:倒豆子

活动准备:托盘内装两个同样的素色不透明杯子,其中一个内装豆子

活动目的: 直接:练习倒的动作,发展手眼协调能力,促进运动的调整,积累动作经验。

间接:更好的集中注意力,增强学习和做事能力。

活动过程: 1. 走线 (1)配班教师控制音乐,主班老师带领小朋友们走线。 (2)请小朋友们站在线上。随固定音乐走线。

(3)主班老师可根据小朋友的进步变换姿势,如,手位变换(要和上个课时保持一致),本次课程要注意小朋友的形体气质练习。

(4)走线结束后,请小朋友们坐在线上。 2. 教师展示

请小朋友去取工作毯。

教师跪姿,把倒固体的工作放在工作毯上,还原跪姿,亲切地介绍:“今天展示的工作是倒固体。”

握住装固体的把手,轻轻地拿起来,暂时停住不动。 靠近左侧的杯子,把杯沿对着另一杯口中央,在距离5-8cm的上方开始倒。杯身慢慢倾斜到能倒下最后一粒。

把空杯子放回托盘中,左手拿起装满豆子的杯子,按前面的方法再倒回空杯子中。

邀请小朋友来尝试。

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再示范。 请小朋友把教具和工作毯归位。 3. 自由工作

(1)请小朋友们每人取一块工作毯,铺好。 (2)到教具架前自由选择工作材料。

(3)教师指导并做观察记录。过程中可交换工作材料也可更换工作材料。用完后归位。

这个时期的小朋友喜欢重复操作,不要阻止小朋友选择以前的材料。但是要注意给幼儿安静的工作环境。 第7课时

活动名称:插座圆柱体粗细组名称练习 活动准备:插座圆柱体粗细组、工作毯 活动目的: 直接:认识高矮。

间接:锻炼幼儿三指捏的能力,感知物体粗细的序列顺序。

活动过程: 1. 走线

(1)配班教师控制音乐,主班老师带领小朋友们走线。 (2)请小朋友们站在线上。随固定音乐走线。

(3)可根据小朋友的进步变换姿势,走线结束后,请小朋友们坐在线上。 2. 教师展示

(1) 请小朋友去取工作毯。

(2) 教师跪姿,把插座圆柱体放在工作毯上,还原跪姿,亲切地介绍:“今天的工作是插座圆柱体粗细组。”

(3)复习:按原来的展示方法,先强调插座圆柱体的拿法,然后把圆柱体依次抽取出来,摆放在对应的圆穴后。 (4) 取其中最高的和最矮的放在最前面。左手捏住圆柄把圆柱体横放在胸前,右手的食指和中指并拢对圆柱体的粗细和截面2个维度进行触摸感知。放下的时候命名:“粗的”、“细的”,。请幼儿传着摸一遍。 (5)用三阶段教学法巩固名称。

(6) 把其他的圆柱体都散放在工作毯上,老师示范选择任意两个圆柱体比较粗细。请幼儿说出差距较小的两个圆柱体的粗细。 (7)教师按以前的操作方法重现圆柱体的嵌入。

请小朋友用正确的拿法把教具归位,然后再把工作毯整理、归位。 注意:尽量使每个小朋友都有实践的机会,可以把归位等环节安排给更多的小朋友去完成。 3. 自由工作

(1)请小朋友们每人取一块工作毯,铺好。 (2)到教具架前自由选择工作材料。

(3)教师指导并做观察记录。过程中可交换工作材料也可更换工作材料。注意给幼儿安静的工作环境。

(4)归位。 第8课时

课程名称:色板I

活动准备:色板I、托盘、工作毯、颜色宝宝的家(贴红色、黄色、蓝色标记的小筐各一个内装写有红、黄、蓝的三色卡片若干)

活动目的: 直接:认识红、黄、蓝三种颜色。

间接:增强视觉辨别能力。

活动过程: 1. 走线

(1)配班教师控制音乐,主班老师带领小朋友们走线。 (2)请小朋友们站在线上。随固定音乐走线。

(3)主班老师可根据小朋友的进步变换姿势,如双手放肩上、背手等。 (4)走线结束后,请小朋友们坐在线上。 2. 教师展示

(1)请小朋友去取工作毯。

(2)教师跪姿,把色板Ⅰ从托盘中拿出来放在工作毯上,还原跪姿,亲切地介绍:“今天我们的工作是色板Ⅰ。”

打开盒盖,把盒盖正面朝上,放在盒子的左边。

把色板拿出红黄蓝三块,散放在工作毯上,把盒子盖好,放于工作毯右下角。

(3)示范色板的拿法,同时用三阶段教学法进行名称教学:

惯用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色板木质两端(避免碰触色板的胶片)

展示:教师伸平手臂,缓慢从左到右移动色板,(照顾每个幼儿)同时说本块色板的颜色。

“谁想来试一试?”请宝宝来到教师的左侧。“请你指一指红色的色板”,“请把黄色的色板拿起来请大家看一看”。

“谁还想来试一试?” “请你把×色的色板拿起来。”(巩固拿法)

教师拿起色板,请大家一起说出它的颜色。

(4)教师拿出其余三块色板,散放在工作毯上,拿起红色的色板进行配对,教师示范一个,邀请小朋友实践。 (5)归位。教师把盒子拿到工作毯的中间,打开盖子,正面朝上放在盒子左侧,教师拿色板,说名称,左手扶住盒内已有色板的木质端,右手放进色板。盖好盖子。双手拿起,“学具不用了,要归位。”放进教具柜。 指标签和教具,说“色板”。

提示幼儿以后可以自己来取放色板。

观察记录:教师要注意多观察宝宝行为背后的原因,进行三阶段教学时第二阶段反复进行,第三阶段要观察宝宝是不是真的已经掌握,创造一对一的教学机会。 3.自由工作

(1)请小朋友们每人取一块工作毯,铺好。 (2)到教具架前自由选择工作材料。

(3)教师指导并做观察记录。过程中可交换工作材料也可更换工作材料。注意给幼儿安静的工作环境。 (4)归位。 第9课时

课程名称:穿珠

活动目的:直接:掌握二指捏、穿珠的技巧;

间接:增强手指灵活度,培养耐心和认真做事的态度。

活动过程: 1. 走线

(1)配班教师控制音乐,主班老师带领小朋友们走线。 (2)请小朋友们站在线上。随固定音乐走线。

(3)根据小朋友的进步添加材料,如,背手走、持物(小沙袋等)走。 (4)走线结束后,请小朋友们坐在线上。 2. 教师展示

请小朋友帮老师取工作毯,并铺工作毯。

教师拿穿珠的工作放在工作毯上。介绍:“今天我们的工作是穿珠。”

左手捏起一颗的珠子,右手捏住绳子的一端,留出约2厘米,从珠子的孔中穿过去,在珠子另一端露出大于1厘米绳子的时候,把线拉过去,整理珠子到线的底端。

同样方法,进行再次示范。

邀请小朋友来选喜欢的珠子,并穿上去。尽量让小朋友都尝试一下。 展示穿在一起的珠子。

把珠子一粒粒取下来,放在盘中,把线平整地放入托盘。 工作材料归位。 3. 自由工作

(1)请小朋友们每人取一块工作毯,铺好。 (2)到教具架前自由选择工作材料。

(3)教师指导并做观察记录。过程中可交换工作材料也可更换工作材料。注意给幼儿安静的工作环境。多准备些穿珠类型的材料。 (4)归位。 第10课时

课程名称:颜色分类

活动准备:圆圆板,底部贴有颜色控制圆片的透明容器(玻璃杯等) 活动目的:直接:分辨颜色,掌握简单的颜色分类。

间接:增强辨别能力,为数学分类打基础。

活动过程: 1. 走线

(1)配班教师控制音乐,主班老师带领小朋友们走线。 (2)请小朋友们站在线上。随固定音乐走线。

(3)根据小朋友的进步添加材料,如,背手走、持物(小沙袋等)走等。 (4)走线结束后,请小朋友们坐在线上。 2. 教师展示

请小朋友取工作毯,并铺好。

教师展示圆圆板,介绍名称。请幼儿观察杯子底部的颜色控制部分,示范将不同颜色的圆圆板放入相应的杯子里。 邀请小朋友进行工作。 3. 自由工作

(1)请小朋友们每人取一块工作毯,铺好。 (2)到教具架前自由选择工作材料。

(3)教师指导并做观察记录。过程中可交换工作材料也可更换工作材料。注意给幼儿安静的工作环境。 (4)归位。 注意多多复习,观察小朋友对工作材料的操作情况和提高程度,进行个性化指导。 第11课时:

课程名称:插座圆柱体大小组名称练习 活动准备:插座圆柱体大小组、工作毯 活动目的:直接:拓展思维,增强动手能力,增加幼儿对事物特征的感知觉体验。

间接:培养耐心,能够克服困难,增强自信心和责任感。

活动过程: 1. 走线

(1)配班教师控制音乐,主班老师带领小朋友们走线。 (2)请小朋友们站在线上。换另外一首曲子走线。

(3)根据小朋友的进步添加材料,如,背手走、持物(小沙袋等)走等。 (4)走线结束后,请小朋友们坐在线上。 2. 教师展示

(1) 请小朋友去取工作毯。

(2) 教师跪姿,把插座圆柱体放在工作毯上,还原跪姿,亲切地介绍:“今天的工作是插座圆柱体大小组。”

(3) 复习:按原来的展示方法,先强调插座圆柱体的拿法,然后把圆柱体依次抽取出来,摆放在对应的圆穴后。 (4) 取其中最高的和最矮的放在最前面。左手捏住圆柄把圆柱体横放在胸前,右手的食指和中指并拢对圆柱体的高度进行触摸感知。放下的时候介绍:“高的”、“矮的”。

(5) 用三阶段名称教学进行巩固练习。

“哪个是高的?”请小朋友们指一指。“哪个是矮的呢?”邀请小朋友来挑选高的或者矮的展示给大家。

“这个是?”教师拿起其中一个圆柱体,请小朋友们一起回答。

“请小朋友们闭上小眼睛。”教师把另外一个圆柱体藏起来后请小朋友们睁开,“看一看哪个不见了?”

(6) 把其他的圆柱体都散放在工作毯上,老师示范选择任意两个圆柱体比较大小。请幼儿说出差距较小的两个圆柱体的大小。 (7)教师按以前的操作方法重现圆柱体的嵌入。

(8)请小朋友用正确的拿法把教具归位,然后再把工作毯整理归位。

注意:尽量使每个小朋友都有实践的机会可以把归位等环节安排给更多的小朋友去完成 3. 自由工作

(1)请小朋友们每人取一块工作毯,铺好。 (2)到教具架前自由选择工作材料。

(3)教师指导并做观察记录。过程中可交换工作材料也可更换工作材料。 (4)归位。

注意多多练习,重点为观察,激励,保障孩子自由工作时间可以自己多多动手。 可以给程度好的幼儿建议插座圆柱体某几组首尾相接,围成正方形,请幼儿把圆柱体抽出来放在正方形内,请小朋友把圆柱体归位。 第12课时

课程名称:舀珠子 活动准备:托盘内装两个同样的素色碗,其中一个为空碗,另外一个内装玻璃珠、小勺一个)、工作毯

活动目的:直接:学习舀的动作,培养小手肌肉的控制力,增强手眼协调能力; 间接:感知动作的顺序性,感受物体的正确移倒法。 活动过程: 1 走线

(1)配班教师控制音乐,主班老师带领小朋友们走线。 (2)请小朋友们站在线上。适应新曲子走线。

(3)根据小朋友的进步添加材料,如,背手走、持物(小沙袋等)走等。 (4)走线结束后,请小朋友们坐在线上。 2. 教师展示

请小朋友拿取、铺放工作毯。

请一位小朋友去取今天展示的工作。配班老师指导配合。

教师请小朋友像平时老师做的一样,端托盘走,控制托盘内物体不晃动,到工作毯前,先蹲下,再调整为跪姿,把托盘轻轻放在工作毯上,并说:“请用。”教师带领大家致谢。(注意,这对本阶段的小朋友有难度,但教师要多给小朋友实践操作的机会。最初,可降低难度,教师接过小朋友手中的工作材料,先致谢,再带领小朋友们致谢。) 教师介绍展示工作的名称:舀珠子

示范方法:左手捏勺柄的根部,轻轻拿起,右手的拇指、食指、中指慢慢张开准备好,左手将勺柄放在右手三指上,右手握住勺柄的中间偏上部分。左手控制(轻扶)碗,右手用勺将珠子舀起,保持角度不变,轻轻地提起来,在空碗的中央上方时,再把匙里的珠子倾倒下去。

舀到后面会越来越难,这时用左手托住容器,把容器稍微倾斜比较好舀。 邀请小朋友体验。暂不工作的时候,要把勺子放下。 请小朋友把教具归位,并认识教具在活动室的位置。 3. 自由工作

(1)请小朋友们每人取一块工作毯,铺好。 (2)到教具架前自由选择工作材料。

(3)教师指导并做观察记录。过程中可交换工作材料也可更换工作材料。注意给幼儿安静的工作环境。可指导小朋友们合作。 (4)归位。

注意多多练习,重点为观察,激励,保障孩子自由工作时间可以自己多多动手。根据小朋友的实际情况调整课程计划和程度 第13课时:

活动名称:插座圆柱体高矮组名称练习 活动准备:插座圆柱体高矮组、工作毯 活动目的: 直接:认识高矮。

间接:感知顺序。

活动过程: 1. 走线

(1)配班教师控制音乐,主班老师带领小朋友们走线。 (2)请小朋友们站在线上。随固定音乐走线。

(3)可根据小朋友的进步变换姿势,走线结束后,请小朋友们坐在线上。 2. 教师展示

(1) 请小朋友去取工作毯。

(2) 教师跪姿,把插座圆柱体放在工作毯上,还原跪姿,亲切地介绍:“今天的工作是插座圆柱体高矮组。”

(3)复习:按原来的展示方法,先强调插座圆柱体的拿法,然后把圆柱体依次抽取出来,摆放在对应的圆穴后。 (4) 取其中最高的和最矮的放在最前面。左手捏住圆柄把圆柱体横放在胸前,右手的食指和中指并拢对圆柱体的高度进行触摸感知。放下的时候介绍:“高的”、“矮的”。

(5) 用三阶段名称教学进行巩固练习。

“哪个是高的?”请小朋友们指一指。“哪个是矮的呢?”邀请小朋友来挑选高的或者矮的展示给大家。

“这个是?”教师拿起其中一个圆柱体,请小朋友们一起回答。

“请小朋友们闭上小眼睛。”教师把另外一个圆柱体藏起来后请小朋友们睁开,“看一看哪个不见了?”

(6) 把其他的圆柱体都散放在工作毯上,老师示范选择任意两个圆柱体比较大小。请幼儿说出差距较小的两个圆柱体的大小。 (7)教师按以前的操作方法重现圆柱体的嵌入。

请小朋友用正确的拿法把教具归位,然后再把工作毯整理、归位。 注意:尽量使每个小朋友都有实践的机会,可以把归位等环节安排给更多的小朋友去完成。 3. 自由工作

(1)请小朋友们每人取一块工作毯,铺好。 (2)到教具架前自由选择工作材料。

(3)教师指导并做观察记录。过程中可交换工作材料也可更换工作材料。注意给幼儿安静的工作环境。 (4)归位。 第14课时

课程名称:二指捏木钮

活动准备:二指捏木钮,立体四子棋

活动目的:直接:训练手指活动,增强其灵活度和精确性。 间接:为握笔做准备。 活动过程: 1. 走线

(1)配班教师控制音乐,主班老师带领小朋友们走线。 (2)请小朋友们站在线上。适应新曲子走线。

(3)根据小朋友的进步添加材料,如,背手走、持物(小沙袋等)走等。 (4)走线结束后,和小朋友们一起坐在线上。 2. 教师展示

请一位小朋友拿工作毯,并铺放。

取教具,放在工作毯中间,介绍教具名称。伸出惯用手的拇指、食指,伸平手臂,从左到右慢慢平移,并和小朋友目光交流。

用这两个手指慢慢张开、合上两次,做捏的动作,用这样的方法捏起木纽,放在教具的右边,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把木纽全部捏取完毕。 邀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按顺序把圆柄归位,一一对应。可由教师示范两次,然后请小朋友和老师轮流。 归位。

小结:小朋友们可以用这些方法去拿较小的物体。整理归位。 3. 自由工作

(1)请小朋友们每人取一块工作毯,铺好。 (2)到教具架前自由选择工作材料。

(3)教师指导并做观察记录。过程中可交换工作材料也可更换工作材料。注意给幼儿安静的工作环境。可指导小朋友们合作。

(4)归位。

注意小朋友的动手练习,教师的重点任务为观察,激励,保障孩子这时可以自己动手,小朋友们询问的时候可提供指导帮助。根据小朋友的实际情况调整课程计划和程度。 第15课时

课程名称:倒水

活动准备:透明、带嘴带把的杯子两个、海绵、托盘、桌、 活动目的:直接:提高倒水动作的精确性;

间接:练习双手配合,提高手眼协调能力。

活动过程: 1. 走线 (1)配班老师控制音乐,主班老师站在线上,邀请小朋友站在线上进行走线。 (2)在走线过程中一直要按前脚跟挨后脚尖的方法进行,教师可缓慢变化上肢动作:手放肩上、手叉腰等。

(3)走线快结束时,主班教师请幼儿取自己的小椅子坐下,准备下个环节。 2. 教师展示

(1) 教师摆放小桌子,并介绍今天的工作是倒水; (2) 杯子不拿出来,直接在托盘中进行操作。教师示范拿杯子的方法:左手托底,右手握柄;

(3) 教师用正确的方法拿起有水的杯子,把杯子嘴对准空杯子,倾斜杯子,使水流出,落在空杯子中;

(4) 用海绵把洒落在桌子和托盘里的水擦干,请幼儿尝试操作,教师进行有针对性地再示范;

(5) 收回工作. 教师寄语:这个阶段的幼儿手的控制能力不强,把洒落的水擦干即可,教师要有耐心。 3. 自由工作

(1)请幼儿按顺序拿工作毯,并铺放整齐。 (2)邀请幼儿来到教具架前自由选择工作。 (3)工作期间教师做观察记录。

(4)幼儿询问的时候进行指导,指导幼儿更换工作等工作礼仪。 (5)指导幼儿对工作材料进行归位。 第16课时

课程名称:擦桌子

活动准备:清水一盆,抹布一块,脏水桶

活动目的:

1、学习擦桌子的方法,培养按秩序做事的良好行为。。

2、形成讲卫生的生活习惯。 活动过程: 1. 走线

(1) 配班教师控制音乐,主班老师带领小朋友们走线。 (2) 请小朋友们站在线上。随固定音乐走线。

(3) 主班老师可根据小朋友的进步变换姿势,如,手位变换(要和上个课时保持一致)。

(4) 走线结束后,请小朋友们坐在小椅子上,围坐在老师周围。 2.教师展示

(1) 教师选择在地上进行此项工作。将需要擦的桌子搬到自己面前,将清水盆,脏水桶放在桌子一侧,抹布放在桌子上。

(2) 介绍工作名称。请幼儿观察老师是怎么做的。

(3) 将抹布放进清水盆中浸湿,将多余的水拧出来。将抹布放在桌面上打开,折成方块,放在桌子的左上角。提示“我们要把桌子擦干净。”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将桌面擦一遍。将抹布放进清水盆中涮洗一下,再重复擦桌子一遍。将抹布放在右下角。

(4) 将水倒入脏水桶。

(5) 宣布工作结束。收起各种用具。 3.自由工作

请小朋友们每人取一块抹布,擦自己的小椅子,或共同擦桌子。 结束后将用具归位。 第17课时:

课程名称:粉红塔(名称练习与垂直积高) 活动准备:粉红塔、工作毯、相关作业纸 活动目的:直接:分辨大小,培养专注力。 间接:发展幼儿动作、视觉、触觉的协调。 活动过程: 1 走线

(1)配班教师控制音乐,主班老师带领小朋友们走线。 (2)请小朋友们站在线上。适应新曲子走线。

(3)根据小朋友的进步添加材料,如,背手走、持物(小沙袋等)走等。 (4)走线结束后,和小朋友们一起站在线上排队。 2. 教师展示

(1) 请一位小朋友取工作毯,并铺放。

(2) 介绍今天的工作是粉红塔。并引领小朋友们到教具柜前,教师用手势指粉红塔再次强调名称和位置。

(3) 示范拿法,最小的用二指捏,然后用三指抓,大的先用左手托底,右手扶上面。一块一块地拿,请小朋友参与一起拿粉红塔,放到工作毯上。

(4) 从散放的粉红塔中拿最大最小的差异较明显的放于工作毯中间。教师拿起其中大的一块,右手轻轻触摸表面,放回,手势指并介绍:“大的”,同样指小的介绍:“小的”,接着用“请指一指大的”、“请拿起小的”、“老师手中的是?”、“工作毯上剩下的是?”等方式进行辨别、发音练习,达到巩固。

(5) 教师请小朋友来选择最大的一块给老师,请另外的小朋友选剩下的粉红塔中最大的一块给老师,老师用粉红塔小心地垂直造塔,中心对齐,垂直叠高。

(6) 教师双手从下到上再从上到下轻轻抚过塔身来做订正,鼓励小朋友们尝试。

(7) 将教具归位。

教师寄语:注意最初展示给孩子介绍粉红塔要是垂直塔状的。 3. 自由工作

(1)请小朋友们每人取一块工作毯,铺好。 (2)到教具架前自由选择工作材料。

(3)教师指导并做观察记录。过程中可交换工作材料也可更换工作材料。注意给幼儿安静的工作环境。可指导小朋友们合作。 (4)归位。

注意小朋友的动手练习,教师的重点任务为观察,激励,小朋友们询问的时候再提供指导帮助。并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调整课程计划和程度。 第18课时

课程名称:树嵌板

活动准备:树嵌板、树叶嵌板、工作毯、三步卡

活动目标:直接:认识树的构成,练习镶嵌动作,初步理解其中关系。

间接:培养对植物的热爱,获取粗浅的科学经验。

活动过程: 1 走线

(1)配班教师控制音乐,主班老师带领小朋友们走线。 (2)请小朋友们站在线上。适应新曲子走线。

(3)根据小朋友的进步添加材料,如,背手走、持物(小沙袋等)走等。 (4)走线结束后,和小朋友们一起坐在线上。 2. 教师展示

请小朋友取工作毯并铺好。

教师双手拿树嵌板,平放在工作毯上,介绍今天的工作。

从嵌板上取出树冠,放在嵌板左边,并介绍“这是树冠”。用三步卡与之对应。逐一取出树叶、树枝、树干、树根。从上而下排列。 注意:树叶和树枝不只一个,要并排放,对应的三步卡放在相应板块的左边,并一边对齐。

三阶段学习和练习树的各部分名称。

可参考的提示语:“这是…”、“请指出哪个是…”、“老师拿起的是…?”等。 注意反复练习。

归位。按照从上而下的顺序。同名称的多个板块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 3. 自由工作

(1)请小朋友们每人取一块工作毯,铺好。 (2)到教具架前自由选择工作材料。

(3)教师指导并做观察记录。过程中可交换工作材料也可更换工作材料。注意给幼儿安静的工作环境。可指导小朋友们合作。 (4)归位。

教师根据小朋友的兴趣组织集体活动:在作业纸上装饰汉字。发放工作材料。指导用笔和绘画。完成后帮助小朋友写上自己的名字。鼓励小朋友们以后尝试主题绘画工作,描画可爱的大自然。 第19课时

课程名称:长棒(名称) 活动准备:长棒

活动目的:直接:培养幼儿视觉的分辨力,通过触觉比较、感知长度的差异。

间接:发展手眼与肌肉的协调性,为数学教育做准备。

活动过程: 1 走线

(1)配班教师控制音乐,主班老师带领小朋友们走线。 (2)请小朋友们站在线上。适应新曲子走线。

(3)副班老师添加材料,在小朋友们路过的时候递上添加的材料如,小沙袋,主班老师在前示范,增加小朋友的专注程度。 (4)走线结束后,带领小朋友们坐在线上。 2 教师展示

(1) 请一位幼儿取来工作毯,铺好。

(2) 教师介绍新工作,取长棒,方法:两手握住棒的两端,轻放在毯上,请幼儿来尝试下一根,教师示范长过肩宽的长棒竖着拿,请幼儿尝试。每次拿一根。散放在工作毯上。

(3) 教师从中拿出最长的和最短的两根,一端对齐,借助视觉用三阶段教学法进行长短认识教学:指相应的长棒,进行“长的”、“短的”的名称教学。

(4) 邀请幼儿辨别、挑选,邀请幼儿触摸感知,进行比较,说出感受:“长的、短的”。缩小长短的差异,进行细微的长短感知。 (5) 教师示范比对方法:左手控制,右手二指从左到右触摸棒体,通过触觉感知长度,一端对齐,同法感知。

(6) 反复练习后将教具一根一根的从长到短放回。 2 自由工作

(1)请小朋友们排队逐次取自己的工作毯并铺放整齐。回到教具架前,自由选择工作材料,轻轻放到工作毯上。

(2)教师指导并做观察记录。过程中可交换工作材料也可更换工作材料。注意给幼儿安静的工作环境。可指导小朋友们合作。

(3)归位。 第20课时

课程名称:拿托盘

活动准备:托盘内放一杯水

活动目的:

1、学习拿取物品的方法,培养按秩序做事的良好行为。。

2、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感。 1. 走线

(1) 配班教师控制音乐,主班老师带领小朋友们走线。 (2) 请小朋友们站在线上。随固定音乐走线。

(3) 主班老师可根据小朋友的进步变换姿势,如,手位变换(要和上个课时保持一致)。

(4) 走线结束后,请小朋友们坐在小椅子上,围坐在线上。 2.教师展示

(1) 教师选择在地上进行此项工作。介绍工作名称是“拿托盘”。

(2) 教师展示:从教具柜上将托盘轻轻取出,双臂平衡,眼睛看着托盘内的物品,用眼角的余光注意周围的事物。将托盘放在教室另一侧的一张桌子上。水杯没有晃动,也没有水溢出。

(3) 请幼儿尝试将托盘拿回来或传给其他幼儿,练习取放托盘的技巧。 (4) 宣布工作结束。收起各种用具。 3.自由工作

请小朋友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教师做观察指导。 结束后将用具归位。

小班下学期课程 第1课时:

课程名称:蓝色圆柱体的序列 活动准备:蓝色圆柱体

活动目的:直接:培养视觉辨别能力,观察顺序。 间接:培养观察力,为数学学习做准备。 活动过程: 1. 走线

(1) 配班老师控制音乐,邀请小朋友站在线上进行走线。

(2) 在走线过程中一直要按前脚跟挨后脚尖的方法进行,教师可缓慢变化上肢动作:手放肩上、手叉腰等。

(3)走线快结束时,主班教师慢慢坐下,手轻轻放腿上。准备下个环节。

2 教师展示

(1) 请小朋友取放工作毯,教师带领大家致谢。

(2) 教师介绍新工作,展示教具。把蓝色盒子拿到毯中间,打开盖子,把盖子放在盒子的左边,把圆柱一一取出,散放在工作毯上,盒子盖好,放在右下角。

(3) “比一比哪个是最高的?”把最高的摆出来,再找剩下的圆柱中最高的,依次从左到右摆好。

(4) 与幼儿一起进行巩固练习,打乱序列重新排列,或者拿走其中一个进行归位练习。

(5) 观察幼儿操作,如有不当之处,教师应有针对性的再示范。 (6) 归位。

3. 自由工作

(1)请幼儿按顺序拿工作毯,并铺放整齐。 (2)邀请幼儿来到教具架前自由选择工作。 (3)工作期间教师做观察记录。

(4)幼儿询问的时候进行指导,指导幼儿更换工作等工作礼仪。 (5)指导幼儿对工作材料进行归位 第2课时

课程名称:拼插方块

活动准备:立体方块或一公分方块组、托盘、工作毯

活动目的:直接:练习拼插的动作,增强动作协调和控制能力;

间接:锻炼双手协调力。

活动过程: 1. 走线

(1)配班老师控制音乐,主班老师站在线上,邀请小朋友站在线上进行走线。 (2)在走线过程中一直要按前脚跟挨后脚尖的方法进行,教师可缓慢变化上肢动作:手放肩上、手叉腰等。

(3)走线快结束时,主班教师慢慢坐下,手轻轻放腿上。准备下个环节。 2. 教师展示

(1)请幼儿拿取工作毯,铺放在教师面前,大家致谢;

(7) 教师介绍今天的工作,并出示教具,介绍教具名称,“这是一公分方块组(立体方块)”; (8) 把方块平放在胸前,用惯用手的食指触摸指出凹槽处,放在工作毯中间;取另外一块平放在胸前,用惯用手的食指触摸指出突起处,放在刚才的方块旁边;

(9) 教师双手同时拿起两块,把突起处对准凹槽处,双手同时向中间用力,把两块方块拼插在一起;

(10)教师请幼儿从托盘中找出不同的两块方块进行拼插,教师观察指导; (11)教师进行再示范,和幼儿一起拼插一个长长的串; (12)请幼儿自由讲述,这像什么;

(13)收回工作:逐个把方块拉出来放在托盘内,并把托盘放在教具架上。 3. 自由工作

(1)请幼儿按顺序拿工作毯,并铺放整齐。 (2)邀请幼儿来到教具架前自由选择工作。 (3)工作期间教师做观察记录。

(4)幼儿询问的时候进行指导,指导幼儿更换工作等工作礼仪。 (5)指导幼儿对工作材料进行归位。 第3课时

课程名称:安静游戏 活动准备:计时器或钟表

活动目的:直接:安静倾听周围的声音;

间接:培养听觉专注力

活动过程: 1. 走线 (1)配班老师控制音乐,主班老师站在线上,邀请小朋友站在线上进行走线。(2)在走线过程中一直要按前脚跟挨后脚尖的方法进行,教师可缓慢变化上

肢动作:手放肩上、手叉腰等。

(3)走线快结束时,主班教师慢慢坐下,手轻轻放腿上。准备下个环节。 2. 教师展示

(1) 教师带领小朋友轻轻(没有声音)地站起来,双手叉腰闭上眼睛; (2) 教师带领幼儿做深呼吸,让身体渐渐放松;

(3) 教师出示并介绍计时器,说明规则:一会儿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不发出声音,当听到计时器的声音时把眼睛睁开;

(4) 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并给定时器设定时间,一般为2-3分钟; (5) 铃声响起后,小朋友睁开眼睛,教师提问:刚才闭上眼睛后,都听到什么声音了?

(6) 请幼儿表达听到的声音; (7) 重复一两次。

教师寄语:开始如果有小朋友睁眼,提示不破坏安静环境即可。 3. 自由工作

(1)请幼儿按顺序拿工作毯,并铺放整齐。 (2)邀请幼儿来到教具架前自由选择工作。 (3)工作期间教师做观察记录。

(4)幼儿询问的时候进行指导,指导幼儿更换工作等工作礼仪。 (5)指导幼儿对工作材料进行归位。 第4课时 课程名称:系粘扣

活动准备:系粘扣的衣饰框

活动目的:直接:使幼儿学会系粘扣,锻炼小手指肌肉的灵活性。

间接: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活动过程: 1. 走线 (1)配班老师控制音乐,主班老师站在线上,邀请小朋友站在线上进行走线。 (2)幼儿可按照自己舒服的步幅走线。

(3)走线快结束时,教师请幼儿取自己的小垫子坐下,老师准备下个环节。 2. 教师展示

(1) 教师铺好工作毯,从衣饰架上取来系粘扣的教具,介绍今天的工作。 (2) 教师师范:将衣饰框放在工作毯的中部,请幼儿注意老师的操作方法。左手固定衣饰框的上杠中部,右手两指从上到下从粘扣上抚过,表示完全闭合。然后左手两指压住下襟,右手大拇指和食指用力将粘扣分开,两手同时下移,直到将粘扣全部打开。依次将两襟向外打开。两手轻抚木框四周,表示完全打开。再依次合起来放好。左手固定,右手用力将按扣压紧。重复开始时的操作,从上到下抚摩粘扣处,表示系好了。

(3) 将教具归位。 3. 自由工作

(1)请幼儿按顺序拿工作毯,并铺放整齐。 (2)邀请幼儿来到教具架前自由选择工作。 (3)工作期间教师做观察记录。

(4)幼儿询问的时候进行指导,指导幼儿更换工作等工作礼仪。 (5)指导幼儿对工作材料进行归位。 第5课时

课程名称:按长短排序

活动准备:吸管、排序板、作业纸、书写工具、铅笔、毛线、布条、纸条、塑料管

活动目的:直接:认识和区分长短,并能按一定规则排序; 间接:形成初步的空间概念,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活动过程: 1.

走线 (1)配班老师控制音乐,主班老师站在线上,邀请小朋友站在线上进行走线。 (2)在走线过程中一直要按前脚跟挨后脚尖的方法进行,教师可缓慢变化上肢动作:手放肩上、手叉腰等。

(3)走线快结束时,主班教师慢慢坐下,手轻轻放腿上。准备下个环节。 2.

教师展示

(1) 幼儿拿取工作毯,大家致谢;

(2) 教师介绍今天的工作是区分长短,并展示介绍今天的工作材料; (3) 教师把吸管按从长到短的顺序排列摆放在排序板上,并请幼儿观察,教师语言提示长和短;

(4) 教师任意拿出两根吸管,请幼儿比较长短,及时归位; (5) 教师增加一根吸管,请幼儿添加到合适的位置;

(6) 教师小结:教师出示物品,如笔和毛线,请幼儿观察比较长短; (7) 收回工作。 3. 自由工作

(1)请幼儿按顺序拿工作毯,并铺放整齐。 (2)邀请幼儿来到教具架前自由选择工作。 (3)工作期间教师做观察记录。

(4)幼儿询问的时候进行指导,指导幼儿更换工作等工作礼仪。 (5)指导幼儿对工作材料进行归位。

自由工作之后,教师可根据幼儿兴趣组织集体活动《比较线段》.教师展示作业纸,请幼儿观察辨别长和短的线;或者请幼儿在作业纸上添加一条最长、最短和比较长的线条;

教师寄语:教师可在本集体活动中分组,一部分幼儿进行作业纸练习;另一部分幼儿进行操作练习,注意为进行操作练习的幼儿准备充足的材料,如:铅笔、毛线、布条、纸条、塑料管等实际材料,请幼儿操作排序。 第6课时

课程名称:敲门

活动准备:学开锁板、房子的图片、工作毯 活动目的:直接:学习敲门的行为规范; 间接:认识各种各样的门。 活动过程: 1. 走线 (1)配班老师控制音乐,主班老师站在线上,邀请小朋友站在线上进行走线。 (2)在走线过程中一直要按前脚跟挨后脚尖的方法进行,教师可缓慢变化上肢动作:手放肩上、手叉腰等。

(3)走线快结束时,主班教师慢慢坐下,手轻轻放腿上。准备下个环节。 2. 教师展示

(1) 幼儿拿取工作毯,大家致谢;

(2) 出示图片,请幼儿说出那是什么;

(3) “怎么进入这么漂亮的房子呢?”(开门)“进入别人的房间应该怎么办?”(敲门)。主班教师请幼儿观看怎么敲门:请配班教师双手交叉,手心对外,扮演“门”,主班教师惯用手握拳,突出中指,轻轻有节奏地敲,没人回答的时候再敲下一次;

(4) 教师请幼儿两两尝试,教师做观察指导。 3. 自由工作

(1)请幼儿按顺序拿工作毯,并铺放整齐。 (2)邀请幼儿来到教具架前自由选择工作。 (3)工作期间教师做观察记录。

(4)幼儿询问的时候进行指导,指导幼儿更换工作等工作礼仪。 (5)指导幼儿对工作材料进行归位。 第7课时

课程名称:绿色圆柱体(序列) 活动准备:绿色圆柱体

活动目的:直接:培养视觉辨别能力,观察顺序。 间接:培养观察力,为数学学习做准备。 活动过程: 1. 走线

(1) 配班老师控制音乐,邀请小朋友站在线上进行走线。

(2) 在走线过程中一直要按前脚跟挨后脚尖的方法进行,教师可缓慢变化上肢动作:手放肩上、手叉腰等。

(3)走线快结束时,主班教师慢慢坐下,手轻轻放腿上。准备下个环节。

2 教师展示

(1)请小朋友取放工作毯,教师带领大家致谢。

(2)教师介绍新工作,展示教具。把绿色盒子拿到毯中间,打开盖子,把盖子放在盒子的左边,把圆柱一一取出,散放在工作毯上,盒子盖好,放在右下角。

(3)“比一比哪个是最粗的?”把最粗的摆出来,再找剩下的圆柱中最粗的,依次从左到右摆好。

(4)与幼儿一起进行巩固练习,打乱序列重新排列,或者拿走其中一个进行归位练习。

(5)再按照高矮进行一边排序,邀请幼儿操作,如有不当之处,教师应有针对性的再示范。 (6)归位。

3. 自由工作

(1)请幼儿按顺序拿工作毯,并铺放整齐。 (2)邀请幼儿来到教具架前自由选择工作。 (3)工作期间教师做观察记录。

(4)幼儿询问的时候进行指导,指导幼儿更换工作等工作礼仪。 (5)指导幼儿对工作材料进行归位 第8课时

课程名称:按数取物(1-3)

活动准备:数字卡1---

3、神秘袋内装有玻璃珠若干、工作毯、

活动目的:直接:能手口一致地点数3以内物体的数量并说出总数;学习按数取物,根据3以内的指定数量取出相等数量的物体。

间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活动过程: 1. 走线 (1)配班老师控制音乐,主班老师站在线上,邀请小朋友站在线上进行走线。 (2)在走线过程中一直要按前脚跟挨后脚尖的方法进行,教师可缓慢变化上肢动作:手放肩上、手叉腰等。

(3)走线快结束时,主班教师慢慢坐下,手轻轻放腿上。准备下个环节。 2. 教师展示

(1) 教师请幼儿铺放工作毯,大家致谢;

(2) 教师出示神秘袋,数字卡;将数字卡放在工作毯的右下部。

(3) 取任意数字卡,读出数名,按照数名在神秘袋中取出相应的珠子。重复示范,请幼儿尝试按数取物。

3. 自由工作

(1)请幼儿按顺序拿工作毯,并铺放整齐。 (2)邀请幼儿来到教具架前自由选择工作。 (3)工作期间教师做观察记录。 (4)幼儿询问的时候进行指导,指导幼儿更换工作等工作礼仪。 (5)指导幼儿对工作材料进行归位。 第9课时

课程名称:叠餐巾

活动准备:带控制线的餐巾2块、托盘、工作毯、手绢 活动目的:直接:学习叠餐巾; 间接:培养文明用餐的习惯。 活动过程: 1. 走线 (1)配班老师控制音乐,主班老师站在线上,邀请小朋友站在线上进行走线。 (2)在走线过程中一直要按前脚跟挨后脚尖的方法进行,教师可缓慢变化上肢动作:手放肩上、手叉腰等。

(3)走线快结束时,主班教师慢慢坐下,手轻轻放腿上。准备下个环节。 2. 教师展示

(1) 教师请幼儿拿取工作毯,致谢;

(2) 教师出示餐巾,请幼儿观察,并介绍,今天的展示工作是叠餐巾; (3) 教师把餐巾打开平放在工作毯上,用食指轻轻描画控制线,并把餐巾沿提示的控制线对折,抚平;

(4) 同样方法对折; (5) 展示叠好的餐巾; (6) 请幼儿叠另外一块;

(7) 收回工作:把叠好的餐巾依次放在托盘内,放回教具架。 3. 自由工作

(1)请幼儿按顺序拿工作毯,并铺放整齐。 (2)邀请幼儿来到教具架前自由选择工作。 (3)工作期间教师做观察记录。

(4)幼儿询问的时候进行指导,指导幼儿更换工作等工作礼仪。 (5)指导幼儿对工作材料进行归位。 第10课时

课程名称:绕口令:山羊上山 活动准备:山羊、水牛、猪的图片 活动目的:直接:练习清晰的发音; 间接:锻炼记忆能力。 活动过程: 1. 走线

(1)配班老师控制音乐,主班老师站在线上,邀请小朋友站在线上进行走线。 (2)在走线过程中一直要按前脚跟挨后脚尖的方法进行,教师可缓慢变化上肢动作:手放肩上、手叉腰等。

(3)走线快结束时,主班教师慢慢坐下,手轻轻放腿上。准备下个环节。 2. 教师展示

(1) 教师请幼儿铺放工作毯,致谢;

(2) 教师出示图片,请幼儿说出小动物的名称;

(3) 教师肯定幼儿,再介绍,如:“这是山羊,能爬很高的山……”,以及它的角和别的羊的不同。依次介绍水牛、猪,如:“水牛喜欢呆在水里……”。 (4) 教说绕口令:

山羊上山, 山碰山羊角。 水牛下河, 水没水牛腰。 猪仔进圈, 猪拱大猪槽

(5) 教师一次举一张图片,带领幼儿看图说相应的两句绕口令。 3. 自由工作

(1) 请幼儿按顺序拿工作毯,并铺放整齐。 (2) 邀请幼儿来到教具架前自由选择工作。 (3) 工作期间教师做观察记录。

(4) 幼儿询问的时候进行指导,指导幼儿更换工作等工作礼仪。 (5) 指导幼儿对工作材料进行归位。

自由活动之后,根据幼儿兴趣可组织集体活动《看图说绕口令》。 第12课时

课程名称:贴的工作

活动准备:作业纸(上画小鱼)、彩色即时贴(剪成圆形和其他形状的小块)、托盘、工作毯

活动目的:直接:练习贴的动作;

间接:锻炼小手肌肉,增强双手配合能力。 活动过程: 1. 走线 (1)配班老师控制音乐,主班老师站在线上,邀请小朋友站在线上进行走线。 (2)在走线过程中一直要按前脚跟挨后脚尖的方法进行,教师可缓慢变化上肢动作:手放肩上、手叉腰等。

(3)走线快结束时,主班教师慢慢坐下,手轻轻放腿上。准备下个环节。 2. 教师展示

(1)教师请幼儿拿取工作毯,并致谢. (2)出示作业纸,请幼儿说出作业纸上的小鱼。

(3)教师提示要装饰小鱼,示范:把圆形彩色即时贴当作小泡泡,从边缘剥 离,把有黏性的一面贴在鱼嘴上方,抚平;把其他形状的小块贴在鱼的身 上;

(4)幼儿尝试。收教具。 3. 自由工作

(1)请幼儿按顺序拿工作毯,并铺放整齐。 (2)邀请幼儿来到教具架前自由选择工作。 (3)工作期间教师做观察记录。

(4)幼儿询问的时候进行指导,指导幼儿更换工作等工作礼仪。 (5)指导幼儿对工作材料进行归位。 第13课时

课程名称:5以内的数 活动准备:数棒12345 活动目的:

直接:复习辨认数

1、

2、

3、

4、5,并了解

1、

2、

3、

4、5所代表的实际意义。

间接:增强对数字的敏感性,乐于参与集体游戏,分组游戏。

活动过程: 1.走线 (1)配班老师控制音乐,主班老师站在线上,邀请小朋友站在线上进行走线。 (2)在走线过程中一直要按前脚跟挨后脚尖的方法进行,教师可缓慢变化上肢动作:手放肩上、手叉腰等。

(3)走线快结束时,主班教师慢慢坐下,手轻轻放腿上。准备下个环节。 2.教师展示

(1) 请值日生铺地毯,大家致谢;

(2) 取数棒12345,散放在工作毯上。介绍今天的工作。

(3) 取数棒1,右手食指和中指并拢从左到右抚摩数棒,说:“这是数棒1” (4) 请幼儿抚摩一遍。

(5) 取数棒2345,分别抚摩过,命名。 (6) 运用三阶段教学法巩固名称。 (7) 收教具。 3.自由工作

(1)请幼儿按顺序拿工作毯,并铺放整齐。 (2)邀请幼儿来到教具架前自由选择工作。 (3)工作期间教师做观察记录。

(4)幼儿询问的时候进行指导,指导幼儿更换工作等工作礼仪。 (5)指导幼儿对工作材料进行归位。 第14课时

课程名称:红色圆柱体(变换方式的序列) 活动准备:彩色圆柱体、工作毯

活动目的:直接:培养视觉上对大小识别概念的再确认。

间接:提高手眼动作的协调,手臂肌肉控制力,敏锐的观察及注意力。活动过程:

1.走线 (1)配班老师控制音乐,主班老师站在线上,邀请小朋友站在线上进行走线。 (2)在走线过程中一直要按前脚跟挨后脚尖的方法进行,教师可缓慢变化上肢动作:手放肩上、手叉腰等。

(3)走线快结束时,主班教师慢慢坐下,手轻轻放腿上。准备下个环节。 2.教师展示

(1) 请幼儿值日生铺工作毯,大家致谢;

(2) 教师出示红色圆柱体,复习水平、垂直的序列练习,请一位小朋友双手平稳搬运红色圆柱体盒并放在工作毯上;

(3) 询问:“这个盖子是什么颜色?”(红色)打开盖子再问里面的圆柱是什么颜色。然后说:“箱子里放的颜色和盖子的颜色是一样的。”

(4) 将10个圆柱一一取出,散放,盖子盖上后将盒子放在桌子左上角。 (5) 邀请幼儿操作,教师语言提示:“请把里面最粗的圆柱拿出来放在这里。” (6) 请小朋友自己试试排列的方式。也许会像圆柱体一样水平的排列,或是像粉红塔一样垂直排列,也让他们试试还没有遇到过的排列方法。

(7) 等全部排好后,问幼儿:“还要不要试试看?” (8) 收回工作:将圆柱体一个个慢慢地整理好放回木箱中,收回教具台上。 3.自由工作

(1)请幼儿按顺序拿工作毯,并铺放整齐。 (2)邀请幼儿来到教具架前自由选择工作。 (3)工作期间教师做观察记录。

(4)幼儿询问的时候进行指导,指导幼儿更换工作等工作礼仪。 (5)指导幼儿对工作材料进行归位。 第15课时

课程名称:给故事排序

活动准备: 参考图片、纸张、绘画材料

活动目的: 直接:根据故事清洁给故事排序;理解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

间接:激发幼儿编故事的兴趣,增强自信心,获得成就感;

活动过程:

1.走线 (1)配班老师控制音乐,主班老师站在线上,邀请小朋友站在线上进行走线。 (2)在走线过程中一直要按前脚跟挨后脚尖的方法进行,教师可缓慢变化上肢动作:手放肩上、手叉腰等。

(3)走线快结束时,主班教师慢慢坐下,手轻轻放腿上。准备下个环节。 2.教师展示

(1) 请值日班长铺放工作毯,致谢; (2) 教师出示图片并介绍今天的工作;

(3) 教师展示图片,请幼儿回答,图片上都有谁?每张图画是什么意思? (4) 教师示范将图片按照一定的故事情节进行排序。 (5) 让孩子将图片排序,按顺序讲故事; (6) 引导幼儿为今天的故事起名字。 3.自由工作

(1)请幼儿按顺序拿工作毯,并铺放整齐。 (2)邀请幼儿来到教具架前自由选择工作。 (3)工作期间教师做观察记录。

(4)幼儿询问的时候进行指导,指导幼儿更换工作等工作礼仪。 (5)指导幼儿对工作材料进行归位。

在自由工作之后,教师可根据幼儿兴趣组织集体活动。请幼儿描画自己的故事。 第16课时

课程名称:分类

活动准备:3种颜色(红黄蓝)的三角形,圆形,正方形若干,红黄蓝色板。 活动目的:直接:进一步练习,理解分类概念;

间接: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活动过程: 1.走线

(1)配班老师控制音乐,主班老师站在线上,邀请小朋友站在线上进行走线。 (2)在走线过程中一直要按前脚跟挨后脚尖的方法进行,教师可缓慢变化上肢动作:手放肩上、手叉腰等。

(3)走线快结束时,主班教师慢慢坐下,手轻轻放腿上。准备下个环节。 2.教师展示

(1) 请值日班长铺放工作毯,大家致谢; (2) 教师介绍工作,将教具放在工作毯上。

(3) 将红黄蓝的色板放在工作毯的上方,请幼儿指认颜色。

(4) 出示各种图形,依颜色示范分类。示范3个以上请幼儿练习。 (5) 收回材料。

(根据幼儿兴趣及能力可再进行依形状分类) 3.自由工作

(1)请幼儿按顺序拿工作毯,并铺放整齐。 (2)邀请幼儿来到教具架前自由选择工作。 (3)工作期间教师做观察记录。

(4)幼儿询问的时候进行指导,指导幼儿更换工作等工作礼仪。 (5)指导幼儿对工作材料进行归位。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民事诉讼授权书范文下一篇:母亲的心读后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