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思想政治论文

2022-05-05

本文一共涵盖3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当代思想政治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以实践为基础,从现实的人出发,揭示的人本质、人的存在及其发展规律,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主题。而思想政治教育是建构在“人”的基础之上的一项实践活动,对人的共同关注这一逻辑关系使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人学紧密联系在一起,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应以马克思主义人学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以此增强其实效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当代思想政治论文 篇1:

山东传统文化及其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

摘 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山东传统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是山东人民在千百年来的奋斗征程中不断创造的灿烂文化,包含了山东人民的淳朴民风和优良传统,蕴含着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借助山东传统文化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果,切实发挥山东传统文化的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山东传统文化

一、山东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山东传统文化是在山东特殊的人文历史环境中形成、积累流传下来的,包含着代代山东人民接续传递的淳风美德和优良传统,如吃苦耐劳、富于创造、乐于奉献的精神,粗犷豪放、侠肝义胆、不畏强暴的品格,以及英勇顽强、热爱祖国、抵御外侮的情怀等。探讨山东传统文化的内涵,将其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其当代教育价值,具有深远的意义,是新时代做好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良好途径。

齐鲁大地宝贵的传统文化资源,为繁荣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厚滋养。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应扎根于传统文化的土壤,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将山东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大力弘扬山东传统文化,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时代与社会的要求,更是理论工作者需要探索研究的重要內容。山东优秀传统文化中跨越历史时空的价值观念,通过转化和发展变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组成部分,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也要将传统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与具体的、个性的问题融在一起,将其变成活生生的价值实体。

二、山东传统文化及其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儒家文化发源地,山东拥有独特丰厚的传统文化资源。山东传统文化是山东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而孕育的伟大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传统文化融入山东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弘扬爱国主义文化,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人类社会不断向前进步,大量的信息充斥在网络空间里,在各种文化观念的冲击下,大学生的思想文化观念变得更加多元,但同时理想信念模糊、价值观念不明确等问题逐渐凸显,这种情况下,结合山东传统文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至关重要。

结合山东传统文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塑造至关重要,山东传统文化受孔孟文化的影响,包含着儒家仁义礼智信等思想,这些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深处的文化精髓对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具有深远的影响。山东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与社会主义价值观有诸多契合之处,将山东传统文化的精华引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内容中,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赋予其新的时代价值尤为重要。

三、山东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既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更是山东传统文化传播教育的主战场,依托山东传统文化的资源优势,将山东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和内涵,同时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山东优秀的红色文化,不断增进对于山东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切实体会老一辈革命家的拼搏奉献精神,敢于斗争精神,使山东传统文化的内涵贯穿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之中,发挥山东传统文化的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将山东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夯实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将山东传统文化和思政活动大讲堂相结合,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活起来,真正实现入耳、入脑、入行。打造山东传统文化云平台,将山东传统文化和互联网有机结合起来,打造网络学习的平台和载体,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

深度挖掘山东传统文化的内涵,发挥山东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价值,就要深层次挖掘山东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追求山东传统文化的“魂”文化作为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其灵魂是思想价值观念,将山东传统文化的民族价值观和民族智慧的结晶充分融入到各个课程的专业教学中,这是山东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增强的学生对于山东传统文化的精神追求和文化追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山东传统文化教育,就要深挖山东传统文化思想价值,需要把握山东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追求山东传统文化的“灵魂”。

参考文献:

[1]张师帅.论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其实现[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08):56-61.

[2]于玲.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研究[D].山东大学,2015.

[3]迟成勇.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融合[J].思想理论教育,2014(12):63-67.

[4]朱淼.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23):37-38.

[5]李国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4(07):65-69.

[6]张国胜. 论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4.

[7]许苏明.论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转换[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6(02):5-9+134.

[8]陈继红,王易.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论域、问题与趋向[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11):89-93.

[9]吴广庆. 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融入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3.

[10]李德万. 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途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

作者简介:

刘佳,性别 女,民族 汉族,籍贯 山东省潍坊市,出生年月 1992年2月,学历 硕士,职称 助教,研究方向 教育管理。

作者:刘佳

当代思想政治论文 篇2:

以马克思主义人学观引领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摘要:以实践为基础,从现实的人出发,揭示的人本质、人的存在及其发展规律,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主题。而思想政治教育是建构在“人”的基础之上的一项实践活动,对人的共同关注这一逻辑关系使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人学紧密联系在一起,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应以马克思主义人学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以此增强其实效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政治教育;人的全面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1]这是我们新时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就思想政治教育而言,人文关怀的核心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特别是要关怀人的生命价值和精神价值,关心和引导受教育者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而这一切都应根植于对人的科学认识之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正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要求一切工作“以人为本”的思想基础、理论源头,对当今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人学观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的人学观

人学,就是以人这一特殊社会存在物为研究对象,探讨其生存和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2]马克思主义人学是在唯物史观基础上创立的关于人的科学学说,以人为本是其人学底蕴和根本原则,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其根本价值取向,也是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的最高体现。把实践当作人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通过劳动及其发展史来理解人的生存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本质特征。其核心内容可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

(一)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高度概括,它表明:

1.人具有实践性的本质。人的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劳动创造了人的本身,人只有通过实践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在实践发展中获得自身的发展。

2.人具有主体性的本质。人的存在是一种有意识、有思想的社会存在,人在创造自己历史的实践活动中具有创造性和自主能动性,此即一种人格特征的体现。

3.人的本质具有历史性。马克思强调人的本质与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紧密相联,社会关系不是固定不变的,因而人的本质也不是永恒的,而是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变动性。

(二)关于人的价值问题。

马克思主义人学认为,人的价值包括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两个方面,即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它们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

(三)关于人的发展问题。

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主线,实现每一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价值目标。因为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所以人的全面发展是多方面的,包括人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关系、社会性需要和精神需要、社会素质和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社会的发展也就要求和体现着人的全面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人学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

马克思主义人学以实践为基础,从现实的人出发并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归向,对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问题作了科学解答,揭示了人的发展规律,是哲学发展史上一个质的飞跃。思想政治教育是建构在“人”的基础之上的一项实践活动,提高受教育者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是其根本目标,[4]这和马克思主义人学观的发展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一致的,因此“人”是马克思主义人学观和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点,对人的共同关注这一逻辑关系使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人学紧密联系在一起。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而人学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马克思的人学理论以人这一特殊社会存在物为研究对象,科学地揭示了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最一般规律,这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

三、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应以马克思主义人学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理念把现实的人作为人类发展的主体和中心,体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及其价值取向。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教育者应对现实的具体的人加以认识、理解和把握,总体工作才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中要以马克思主义人学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具体来说,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认识和把握。

(一)正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

应将现实的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人是在生存活动中显现和展开自身的一种历史性的特殊存在者。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实践性活动,我们应当立足于人的本质,从现实的人的需要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和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二)深刻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实质为主体的人。应当认识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都具有各自不同的主体性,要注重培养受教育者主体意识,促使他们自觉地进行自我教育,自觉塑造自己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

(三)科学地认识和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定位。

思想政治教育首先是一种培育人的活动,其本质功能应当首先指向人本身的发展,应当将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的相互促进作为其价值评判标准。而社会归根到底是由人所组成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定位要从根本上体现人的价值。

(四)以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标。

人是社会的最高目标,[5]思想政治教育要培养的是具有良好个性的能够担当服务社会、改造环境重任的建设者。这就要求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注重独立人格的培育,努力实现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的统一,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四、结语

以马克思主义人学学观为依据,坚持以人为本是我们新时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明确的方向。在实践中应以受教育者为核心,积极创造条件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造就具有完美人格和良好素质的社会主义劳动者,从根本上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步伐。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1.

[2]袁贵仁.马克思的人学思想[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6.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张耀灿,郑勇廷,吴潜涛等著.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1.

[5]朴泰洙,金哲华主编.教育学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2

作者简介:

潘凡,男,侗族,广西融水人,硕士研究生,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研究方向:法制思想教育研究。

作者:潘凡

当代思想政治论文 篇3:

墨子教育思想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影响

摘 要:墨子是中国古代先秦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创立了墨家学派,著有《墨子》一书传世。墨子思想是中国古代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春秋战国时期同儒家并称当世“显学”。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已然成为当代社会教育的主要教育手段之一,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的重要思想源泉,墨子思想中的教育思想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积极借鉴作用。本文着重从墨子教育思想出发,同当代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横向对比研究,继而发掘出墨子教育思想对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意义,从而更好的促进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更好的促进社会和人民的共同进步。

关键词:墨子;当代思想;影响

一、墨子生平

墨子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教育家,其主要思想集中在《墨子》一书,创立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能与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分庭抗礼的墨家学派。战国后期韩非子称之为“世之显学”。

可以了解墨子基本概况:墨子,姓墨名翟,大概生于大概生于周敬王二十年与三十年间(公元前500至前490年),卒于周威烈王元年与十年之间(公元前425至前416年),春秋时宋国人(亦有学者坚持其为鲁国人或是楚国人),从事手工行业,身份地位低微。

二、墨子教育思想的渊源

墨子教育思想的产生,并非凭空臆造的,是有着深厚的思想渊源的。墨子教育思想有着较为复杂的多种来源,墨子自幼聪慧,一生苦读,即使是在各诸侯国游说是也不忘记读书,墨子自称读遍百国春秋。庄子说墨子“好学而博”,故而,墨子教育思想来源具有多重性。

一种说法是墨子思想源起于孔子思想。前文介绍墨家时曾说,墨子早年求学于孔子,“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后来因为孔子所主张的繁文缛节,使得墨子极为不满,“以为其礼烦扰而不悦,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从而另立学说,走上了与儒家针锋相对的道路,并创立了新的学派——墨家。韦政通先生曾在其《中国思想史》中写道:“墨子的思想,是存心与儒家立异而发展出来的,而且立异的程度,似乎是完全走向另外一个极端。”此话虽有些绝对,但亦可见儒墨两家之间关系之复杂。墨家思想与儒家思想有很多相同之处,如孔子提倡“节用而爱人”,墨子提倡“节用”、“兼爱”;孔子提倡“举贤才”,墨子提倡“尚贤”等等诸如此类很多,可见,墨家思想与孔子思想并非完全对立的,有很多的相同之处。

另一种说法是墨子思想源于尧舜、夏禹。《韩非子·显学》篇中说:“孔子、墨子俱道尧、舜,而取舍不同,皆谓真尧、舜;尧、舜不复生,将谁使定儒、墨之诚乎?”《论六家要旨》亦道:“墨者亦尚尧、舜道,其言德行。”接任尧舜地位的夏禹更是成为了墨子榜样,夏禹为治水曾“亲操橐耜而九杂天下之川;腓无胈,胫无毛,沐甚雨,栉疾风,置万国。”故后世之墨者“多以裘褐为衣,以跂蹻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还说如果不这样,就不是真正的墨家弟子。墨子将夏禹当成自己实践的理想对象,秉承夏禹的精神。

综上所述,墨子自由聪慧,好学而慧,重视诗、书,兼采各家思想之大成,加之墨子兼有独创精神,所以,墨子独创墨家学说。

三、墨子教育思想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2001年时,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曾指出,当代社会要“加强有说服力的思想政治工作”。2005年11月时,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我国人民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孕育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精神力量。在这方面,我国经济史、政治史、科学史、哲学史、思想史、文学史、艺术史等都积累了丰富的思想材料。要按照古为今用、去粗存精的要求,充分运用它们来熏陶和教育大学生。”

墨子教育思想是中国古代传统思想文化的瑰宝,其中蕴含许多具有重大价值、重大教育意义的内容。墨子教育思想中的教育目标、教学态度等许多观点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大关联。

1.墨子教育的目标与当代思政的教育目的

教育目标是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人的问题,教育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使学生变得聪明;一是使学生变得有道德。如果教育使得学生变得聪明而没有道德,那么这种教育是失败的,不成功的,也就是说为社会创造了危害。云南马加爵杀人案、复旦大学投毒案等等,这些教育使得学生变得聪明了,但是却是没有道德的,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了危害。墨子认为“万事莫贵义”,“天下有义则治,无义则乱”,“有义,天下则治、则生、则富;无义,则乱、则死、则贫。”墨子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这种有义之士,也就是墨子所说的“兼士”,墨子所培养的“兼士”具有“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的能力,希望这些“兼士”心怀天下苍生,以治乱救世为己任,并最终达到天下大治之目的。在墨子的这种教育之下,其弟子皆为德才兼备、义利并重、忧国忧民、艰苦奋斗之人。

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和理论武器来进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理想教育的,但是又不能仅仅依靠简单的灌输,要让受教育者体验、感悟、践行,使得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化成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从而培养出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达成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目标。

2.墨子教育的态度与当代思政的教学态度

教育是继承和传播人类文化知识、生产技能等的必要手段。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两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共同体。墨子的教学态度是要求老师和学生“强教强学”,“强教强学”是墨子对教师和学生的基本要求,墨子主张教师要“强说人”,积极的从事教学工作。墨子主张的“虽不叩必鸣者也”教学态度与以公孟子为代表的儒家主张的“譬如钟然,叩则鸣,不叩则不鸣”的教学态度完全不同。墨子要求教师对于主动来学习的学生去教育,对于不主动来学习的学生也应该主动的去教育。墨子说:“行说人者,其功善亦多,何故不行说人也”,也就是说主动去“说人”的,是行大功德、善良的,为什么不做一个主动“说人”的人呢!强教思想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重大作用,庄子曾极力赞扬过墨子的这种强教精神,“以此周行天下,上说下教,虽天下不取,强聒而不舍者也。”墨子十分重视强学的重要性,认为“必强为之使之学”,《墨子·公孟》篇载:“有游于子墨子之门者,子墨子曰:“盍学乎?”对曰:“吾族人无学者。”子墨子曰:“不然,夫好美者,岂曰吾族人莫之好,故不好哉。夫欲富贵者,岂曰吾族人莫之欲,故不欲哉。好美欲富贵者,不视人犹强为之。夫义,天下之大器也,何以视人必强为之!”

当代社会,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显著,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使得各种文化思潮与价值观念如潮水般涌入中国,不断冲刷着当代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思想,尤其是某些落后的文化思潮、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不断侵蚀,并且此时大学生的思想、理想、观念正处在成型期,思想活跃,自尊意识突出,成才愿望强烈,这个时期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影响,这个时期更要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教师更要做到“强教强学”,做到“叩则鸣,不叩亦鸣”,如果做不到这些的话,“人莫知之也。”加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就应该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灌输,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理想信念。

3.墨子教育的方法与当代思政的教育方法

中国古代传统的道德教育中,教师无不是以自身为师范,以身教来感化学生,故而中国古代传统道德教育大师无不是道德高尚之人。身教胜于言传,这样不仅提高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而且使得学生更能接受潜移默化的道德教育。墨子教育的方法一直遵循“以身载行,以行为本”的教育方法,因为他深知践行的重大作用,“务言而缓行,虽辩必不听;多力而伐功,虽劳必不图。慧者心辩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墨子不仅是这样说的,更是在现实中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教育自己的学生。墨子的教学目标是要培养心系天下的兼士,这样的兼士应当具备“言必信,行必果,使言行之合,犹合符节也,无言而不行也”的实际行动态度,而不是那种泛泛而谈的空谈之士。

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学习墨子的“以身载行,以行为本”的身教教育方法。邓小平同志指出:思想战线上的战士,都应当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大学生正处在成长发展中,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正确形成的关键时期,但由于大学生身心发展尚不成熟,认知水平有限,并且普遍具有“向师性”、“模仿性”,所以,教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样,就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各方面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具有扎实的思想、政治、道德修养,较强的业务能力和健全的心理素质。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才能以其自身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受教者,成为一个真正的“灵魂工程师”。

4.墨子教育的环境论与当代思政的教育环境论

环境是围绕在个体周围并对个体产生影响的外部世界。墨子提出“人性素丝论”,既不肯定儒家所提出的性善论,也不否定荀子提出的性恶论,认为人性是可以透过环境的变化来改变的,“染于苍而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而已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矣”,“非独国有染也,士亦有染。其友皆好仁义,淳谨畏令,则家日益、身日安、名日荣,处官得其理矣,则段干木、禽子、传说之徒也。其友皆好矜奋,创作比周,则家日损、身日危、名日辱,处官失其理矣,则子西、易牙、竖刀之徒是也。”墨子所提出的“人性素丝论”对后代教育具有重大意义,承认人是可以教育的,认为教育可以改变人的品性,肯定环境对于人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墨子教育思想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内容,以及墨子教育思想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对比联系研究。透过研究发现,墨子教育思想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具有较多的实际联系,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以重要启示,这也为下一章我们讨论墨子教育思想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影响提供了基本内容和研究方向。

四、墨子教育思想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影响

墨子在教育中特别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实践在墨子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现在的学校往往只是以理论课的形式传授内容,真正实践环节较少,即使有实践环节的规定,多数学校也只是糊弄了事,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欠佳。因此,借鉴墨子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方法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最终应该要通过大学生的行为体现出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一定要经过“内化”、“外化”两个层次,“内化”主要是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为核心,提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培育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道德素质和爱国意识;“外化”主要是把受当代大学生内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转变为合理的道德行为,使之成为符合社会发展的道德行为。

首先,思想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思并重。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主动设法帮助学生理解理论,最好是带动学生组织模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模拟的场景中。其次,教师要言传身教,鼓励学生们主动参加社会实践。因为社会实践不仅是培养青年思想政治素养的重要载体,并且这一过程也能拓宽大学生的认知视野。这些活动常见的有读书集报、植绿护绿、义务家教、科技创新等志愿服务。这些活动可以增强大学生与社会的联系。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水平不仅与其自身息息相关,还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的成败。墨子在教育过程中所积淀下来的丰富的思想,是社会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的重要资源。墨子教育思想不仅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理论上的启示,更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墨翟.墨子[M].北京:中华书局,2007.

[2]高秀昌.墨子[M].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

[3]徐希燕.墨学研究:墨子学说的现代诠释[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4]王炳照.中国教育思想史通史[M](第一卷).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6.

[5]王凌皓.墨子教学论初探[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93,(1):49-53.

[6]韩义缘.漫谈墨子的教育思想[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版),1993,(4):9-12.

[7]王凌皓,刘淑兰.墨子科技教育思想简论[J].东北师大学报,1994,(5):90-93.

[8]余文军.墨子思想研究述评[J]杭州大学学报,1994,24(3):14-21.

作者:李函冰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集团财务风险论文下一篇:商业包装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