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求真务实探索创新

2023-02-25

第一篇:教育求真务实探索创新

探索创新 求真务实12

坚定信心,解放思想,真抓实干,为实现我校教育教学质量迈上新台阶努力奋斗

教学副校长刘超在课改表彰总结会议上的讲话

2011年12月29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尊敬的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们召开全校课改先进年级部和课改实验先进教师总结表彰大会,目的是总结半年来我校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经验,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树立典型,表彰先进,部署加快推进我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同时,也是建立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激励机制。刚才,表彰了1个先进年级部和11名课改实验先进教师。值此,我代表教务处、校班子成员向受到表彰的先进年级部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我校新模式改革实验工作做出贡献的44位工作者们表示诚挚的问候。向为我校新模式大力支持的其他25名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次课堂评估让我们全方位、立体化、零距离地感受到了我校在课程改革中的进步和发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展示了师生践行课改的明确的方向和坚实的足迹,开放式的课堂教学体现出教师队伍敢于“亮剑”的勇气和渴求意见的谦逊,四位课改引领人精心打造的观摩教学凝聚了课程改革中的智慧结晶;课堂上,我们看到了学生思维的活跃、个性的张扬,操场上,我们看到了学生青春的活力、身心的舒畅。

一、形势逼人,我们别无选择。

(一)课堂改革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大家都知道,传统课堂教学束缚了学校的发展,束缚了教师的提升,束缚了学生潜力的挖掘,所以,课堂沉闷,学生压抑,效率低下,老师累,学生苦。要想走出传统课堂的瓶颈,就必须转变观念,以人为本,解放学校,解放教师,解放学生,推进课堂改革,构建高效课堂。

说到这里,我们先要弄清三个问题:什么是课改?什么是高效课堂?为什么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呢?

1、什么是课改?我认为课改就是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教师教学状态,改变学生学习状态,让教师轻松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

2、什么是高效课堂?用课改专家的话来说,高效课堂就是生命活力与课堂效率和谐共振的课堂,是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高效课堂的特征是主动性、生动性、生成性。

高效课堂的灵魂: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相信学生才是“师德”;解放学生是教育的使命;利用学生是一切教育的智慧源头;发展学生是教育的根本。

3、为什么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呢?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因为它缺少对生命的关照;缺少对智慧的生成;缺少教师精心设计和系统反思;缺少正确的“引导”。只有构建高效课堂才能够突破教育发展的瓶颈,才能够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彻底改变我们教师死教、学生死学、低效甚至 1

负效的局面。正如教育改革家们说:谁抓住了课堂,谁就抓住了教育成败的关键;谁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谁就掌握了教育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所以大气候要求我们改革,大形势要求我们走课堂教学改革之路。

(二)课堂改革是我市教育的重要决策。

1、领导重视,课改目的明确。教育局将课改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多次召开专题会,师校对教师进行指导培训,营造了一种课改氛围,吹响了课改的号角,为我校课堂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2、措施有力,不计成本投入。课改已在我县全面推动,推行决心大,要求高,耗资50万,领导对我校寄托了很大的希望,多次到我校察看实情,亲临我校指导、示范、培训,了解课改状况,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学校部分教师,感受一种前所未有的快乐,思想开始发生了变化。

3、重点突出,课改思路清晰。期初梅校长作了重要讲话,他谈到课改的思路让我记忆犹新:一是先行试点,再整体推进。遇到阻力,破除他。二是牢抓关键环节:(1)改观念;

(2)重建模;(3)建流程(4)强执行。三是加强领导。班子成员要统一思想,首先改变观念,积极参与课改,深入课堂。不愿改的让位;改不好的挪位;唱反调的换位。

面对形势,所以我们别无选择,我们已经没有回头路。即使前面是万丈深渊,我们也得阔步向前。

二、现状堪忧,我们诚惶诚恐。

课改推动以来,在我校实施表现出

大家都有三怕:一怕学生不愿学,不主动;二怕学生学不好,学不到位;三小组合作乱,怕影响进度,任务完不成。归结起来还是不相信学生,还是怕考试成绩这根“指挥棒”。

由于以上的不适应,我们现在是诚惶诚恐。

三、星星点灯,我们乐此不疲。

虽然在课改初始阶段存在很多问题,但在这段时间,我们还是发现了很多耀眼的星星。在这里我没有表扬的意思,只想告诉大家,在课改推行中,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值得大家记忆的人和事:

1、勇于尝试、敢于带头的班主任。

课改之初有下列班主任带头尝试,他们是:马书生、宫中华、石凤龙、刘春早、王丽丽、曹克民、常一明、郑树生、张晓华这些班主任的勇于尝试为课改的推动开了个好头。

2、求知若渴,率先垂范的年级部长。

去年11月17日,我们学校六人去三十家中学听课学习,三个年级部长的求知若渴让我们看到了课改的力量,他们忘记了一路的辛苦,进入校园就到处察看,只要发现有价值的都记下来;进入教室认真听课,认真记录,认真思考;下课之余,了解学生,询问班级管理及小组建设,发现有价值的导学案向学生征要。三个年级组长分别是陈兆星、杨树金、白玉江,他们的观念转变快,回校后立即行动,将学来的东西在自己的班上尝试,白玉江小组积分按照预习、展示、反馈样式列出,在班级管理和年级部、学科组中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以杨晓波书记为首的体音美组的今年体育课也具有了体育课的味道。

3、上课实行典型引路策略

根据教学工作计划,我校于第七周举办校级课改引领人观摩课活动。此次活动的成功归功于四位做课教师,他们是刘春早、郑树生、王丽丽、王东。感谢四位教师在一线教学任务这么繁重的情况下来准备这样一个活动,正是由于你们的付出,才使今天的会议有了意义。你们教学中的闪光点对广大教师的启迪,将会对今后的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你们为推动我校教育教学改革作出了贡献。观摩四位老师的精彩教学,我们既感受到了他们认真思考、不断探索的良苦用心,也看到了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最后阶段的课堂评估有的学科就是这么做的,上的很成功。并且得到了朝阳市院马主任的好评。

4、精诚团结,互帮互助的地理学科、生物学科、政治学科、历史学科。

沈思奇毕业刚半年,个人素质很好,再加上敖浩师精心指导,课上的很活。从工龄上看杨树民、白立伟既是老教师,但从新学科上又是新教师,适应新学科很快,得到了师校教研员首肯。如果课堂都向政史地生这样,那么就是高效课堂。

5、顾全大局,理解支持课改的全体一年级班主任。

因我校一年级班额过大,刚入学,不利于课改的启动,但四位班主任顾全大局,从学校出发,做好了学生思想工作,做好了家长工作,稳定了学生的情绪,使分班工作、围桌而做平稳顺利度过。

6、勇于创新,小组建设卓有成效的八年级部中坚力量。

王东老师的小组积分制、杨德柱老师的小组积分制、课堂教学很有特色(教学环节中有4个环节利用积分激励方法,第一环节是记忆大考验每日晨由指定负责人板书5道复习问题,指定小组x号同学检查。上课时,教师确定串组检查对象,检查时,每人一问,正确者加一分,错误者减一分,并由检查者复述正确答案。随后每组向检查者问任意题,错误者减1分,并记录巩固,完毕后,由指定检查人报告,积分上表。

第二环节是自学展示大讲堂,教师抽号确定主讲人,主讲人以预习笔记为本主讲,按知识点积分,一个知识点积一分,随后 补充知识点的学生,每一个知识点加2分,随时上表

第三环节是能力展示大比拼,课前每组任出合适的一道题,课前教师确定解题对象组,先由各组讨论,随后各组指定合适人选讲解,讲解正确,按组号加分,该组无正确者由其他组讲解,举手选人,正确者加1分、随时积分上表。

第四环节是堂清百分百,每日晨由指定负责人出3道检测题,上课时,教师抽号确定人选,正确者加2分,错误者减2分,对举手更正者加1分,随时积分上表。

其他加分有:对课堂表现优秀者加2分对课堂随机问题正确回答者加1分随时积分上)

陈兆星的学案课前演练五分钟,预习交流我能行;提升展示我最棒;课堂检测百分百。运行半年,效果显著。

7、面对中考压力,敢于课改九年级19位指战员。

8、蒙语教学迈出可喜一步。

四、课堂高效,我们任重道远。

推进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不是否定传统,而是溯本清源、立足长远,立志创新,循序渐进。领导重视是课堂教学改革成功的重要保障;全员参与是课堂教学改革成功的重要因素,任何一场改革最怕有人做,有人看。 因此,学校下一阶段课改的思路是:

1、加强培训,转变观念。学习最重要的不是在形式上模仿,而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上的转变。首先班子成员要学习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充分理解课改的新思想、明确课改的新做法,统一思想,达成共识,积极参与课改。其次培训教师,对全校教师进行新课改理念的全面培训,通过培训使全体教师理解新课改的思想、理念,以及各环节的目标、原理、做法和注意事项等。全体教师要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增强课改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全身心投入到课改中来。

2、建模临帖,营造氛围。

第一步把模子学像。学校首先确定试点年级和试点班,试点教室的布置要符合课改的要求,如撤除讲桌、悬挂黑板、编排座位、张贴标语、设立书柜、小组建设等,通过硬件建设,营造课改氛围。

第二步把课上成样。要求任课教师上课要改变以往“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模式,按照“三模块双向五环”设计课堂教学,设计导学案。学校领导和学科教研组长深入到课堂中听课,帮助学科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组织教师观看各学科高效课堂教学实录,对照自己的实际课堂教学,进行分析和讨论,进一步理解新课改下课堂教学的原理和做法。

3、构建流程,逐步实践。 。

课堂教学改革一定要规范流程,我们重点抓导学案编写流程和小组合作学习流程。 一是导学案编写流程。《导学案》的编写要做到“四个统一”即:统一编写程序、统一基本环节、统一课时容量、统一编写格式。导学案基本流程为:主备人自主备课(主备)——备课组集体备课,并由主备人修改(集备)——学科组长审核签字印刷——上课教师补充(自备)——课后修订。当周备下周的《导学案》,每课一案。

二是小组合作学习流程。

合作学习是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往互动来达成目标的,合作活动时,教师要奏好三步曲:第一步前奏:让学生明确合作的要求即干什么和怎样干。第二步序曲:合作交流前,要留有空白,让学生有一定的时间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发现,那么小组合作时就能充分展示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提高合作的实效,第三步进行曲:交流评价,组内分工,全班汇报。在这里,依然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题作用。

4、典型示范,强力推进。

为强力推动我校课堂教学改革,学校将成立学科课改小组,设立年级课改组长,组长由部长担任,负责年级课改各项工作。同时学校将举行形式多样的听、评课活动,学科组长上课改研讨课,学科教师上临帖课。小组积分制作为重要特色来抓,学校将采取随堂听课的形式对上课教师的临帖课进行分类评价,未采用小组积分制的教师要要上整改课。

5、完善制度,提质提效。

①实行领导“蹲点包班”责任制。

②实行教研津贴制。为了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在课改中的中坚作用,鼓励广大教师积极投身于课改教研活动,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学校将对在课改中取得成效的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发放教研津贴,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③实行课改组评优制。每学期评选优秀课改组,给予一定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 ④建立健全的课改教研活动的保障制度。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课改实验要的不是锦上添花,我们追求的是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课改不是一次活动,或是几节观摩课,课改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决不是一蹴而就的。仍然存在着观念瓶颈、技术瓶颈、知识瓶颈、资源瓶颈、制度瓶颈、培训瓶颈和社会瓶颈等诸多困难。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深化认识,统一思想,进一步增强课程改革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加强领导,通力合作,把课改的各项工作抓紧抓实;要发扬“敢为人先、兼容并蓄”的精神,探索出自己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

领导们、老师们:这次课改表彰会既是对过去课改工作的一个回顾、反思与总结,又是对今后课改工作的一个指引、深入与拓展,更是我们刀中课改工作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前景辉煌,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快马加鞭。

诚挚地祝愿:刀中像一轮朝阳,日益积蓄能量,日益充满无尽的希望!刀中的教育像一艘巨轮,正航向学生幸福、教师幸福、教育和谐的辉煌灿烂的明天!

第二篇:立足岗位 务实创新--集中教育活动演讲稿

立足岗位 务实创新 共创濮阳美好明天

“一创双优”开展一年多了,经过不断学习和思考,我收益匪浅。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公务员,在平凡的岗位上过着平凡的生活,梦想中的成功似乎离我很远。一度我也曾昏昏度日,对工作也有所懈怠,心中总想反正努力也好,懒惰也罢,工作还不就是那样?但这次活动的深入开展使我重新思考,什么是成功?螺丝虽小,安全事大;岗位平凡,责任不凡。往小的方面说,做好工作,是一种责任,是应尽职责;往大的方面说,做好工作,就是一种成功,是为濮阳添砖加瓦,为300多万人民负责。所以,成功不一定要轰轰烈烈,立足岗位,尽好本职也是一种成功。

如何做好本职工作?我想,首先要做到不说空话、多干实事。 “天下之事,行之贵力”,只有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戒骄戒躁、真抓实干,才能出成绩有实效!求真务实重干,不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做人之本、兴国之道。这种精神对于今天的濮阳,尤其重要。近年来,濮阳发展慢了,落后了,于是出现这样那样的怨言,自我矮化、怨天尤人。可牢骚终究解决不了问题,空话说一百遍还是空话。只有我们每一个人都从自身做起,打破消极依赖的思想枷锁,树立事在人为的观念、树立自强自立的观念、树立爱拼会赢的观念、树立合力兴濮的观念,那么濮阳的发展才能更快,濮阳的未来才能大有希望!是的,我们每个人力量很小,但汇聚在一起不就是一股推动濮阳跨越式发展的强劲

1洪流?

要做好本职工作,第二要创新观念、拓展思路。“尊新必兴、守旧必衰”,干工作光有冲劲是不够的,更要有正确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工作方式要么效率低下,要么毫无成绩,甚至会成为阻碍发展的绊脚石。在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谁能先行一步,谁就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所以,发展就要敢创新,要敢破敢立,破就要破除思想上的框框,破除不敢为懒于为的“心中之贼”;立就要树立勇于担当的观念、树立敢为人先的观念、树立开放合作的观念、树立精于运作的观念。在工作中要善于变通,从条条框框中解放出来,只要利于濮阳发展的,我们都要努力的去争取,变通的去落实;要勇于探索,始终保持“敢闯、敢冒、敢为人先”的创新勇气,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方式和方法,提高工作效率;要勤于学习,创新的本质在于“新”,新从那里来?“新”来源于我们的知识和视野。只有不断的学习,更新知识结构,拓展战略视野,才能跟上社会进步的步伐,为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源泉。

要做好本职工作,第三要科学计划,节点推进。“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日常工作千头万绪,如何保证每项工作都顺利开展?那就要提前谋划,树立超前谋划的观念,给自己的工作建立台帐,定下节点,不但可以使工作井然有序,更能自我加压,不断鞭策自己努力工作。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中原经济区建设起步之年,濮阳的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做为发改战线

的一员,我深知发改委做为综合性经济管理部门,在跑项目、争资金、谋政策等方面任务艰巨。因此,未雨绸缪,科学计划,将重点工作建立台帐,按节点推进,才能变被动为主动,才能抓住一切可能的机遇,助力濮阳跨越发展。

新的五年,新的征程,也必将是濮阳大发展的五年。中原经济区建设已经拉开帷幕,历史性的机遇已摆在濮阳的面前。如何抓住机遇,实现濮阳跨越式发展,是我们每一个濮阳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我想,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立足岗位,务实创新,按照“一创双优”活动的要求,切实做到“十破十立、八弃八扬”,从思想上改造自己,从行动是落实自己,就一定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不平凡的成绩,能切实的为我们濮阳创造更多的机遇、争取更多的资源,建设富裕和谐美丽新濮阳!

第三篇:创新工作思路 积极探索远程教育

(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经验交流发言稿)

创新工作思路 积极探索远程教育

为基层党的建设与经济建设服务的新路子

铜官山街道党工委

(2008年11月4日)

铜官山街道党工委现有社区党委9个、党支部71个(其中直属党支部7个,党员2431名)。目前已建立党员电教播放点10个,形成了涵盖街道社区的两级电化教育的播放网络,实现了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全覆盖。

近年来,铜官山街道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坚持为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服务,为提高党员素质和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服务,突出党员教育培训这个重点,使远程教育成为提高党员干部素质,服务基层党建与经济建设的重要阵地与平台。

一、主要做法

1、强化责任意识,突出服务功能。工作实践中我们强化责任意识,突出电化教育的服务功能。为此,街道社区电教站点都安排专人负责,层层落实。每月的学习教育计划中,党员电教内容、时间都被安排进去按时组织播放。街道还结合创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社区活动,利用“学习日”、“学习周”等活动,组织党员干部收看电视远教节目,大力开展“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及岗位业务知识的专题学习培训教育。街道领导还经常深入各社区检查督促指导电教工作,通过电教平台,文化资源共享,极大地提升了党员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1

2、重视阵地建设,夯实工作基础。街道结合实际,先后制定完善《远程教育站点管理人员工作职责》、《远程教育播放收看制度》、《先锋在线工作站工作人员职责》等多项管理制度。街道工作站及下辖9个社区分别建立《党员电化教育播放登记簿》、《党员电化教育讨论记录簿》、《党员电化教育信息反馈簿》及《党员电化教育点名册》“三簿一册“,加强基础台帐管理。基层各站点均做到人员精干,制度上墙,设备优良。街道还投入经费,因地制宜地在条件许可的社区建立整洁明亮的党员电化教育播放室。通过一系列措施,有力地改善了街道党员电化教育播放点的硬软件环境,确保了电化教育工作的高效进行。

3、创新工作思路 强化教育引导作用。做好党员远程教育工作,必须在思想观念上与时俱进,勇于开拓创新。在播放电教片中,我们既注重播放党员教育、党建知识、先进人物事迹及反腐倡廉警示录电教片,围绕中心工作组织街道社区党员集中收看市委书记姚玉舟主讲的电视直播党课等节目,也围绕服务经济建设这个大局,围绕全市开展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招商引资、精神文明创建等活动,精心组织安排播放了一系列贴近党员、贴近基层、贴近实际,人们喜闻乐见的电视远教节目,优秀节目,丰富了基层党员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长江社区党委还结合每月党员学习日,组织老党员集中收看远程教育节目。

街道还按组织部要求在9个社区建成“先锋在线”各社区独立网页,推进了多媒体网络系统向基层社区的延伸,与党员

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电视上网工程形成了优势互补,对宣传社区三个文明建设成果,推介社区,传播信息、学习交流、推广经验、促进基层招商引资等工作的开展,都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1、继续发挥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阵地平台功能。我街道将围绕当前开展的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突出教育培训这个重点,强化电化教育的教育引导功能,结合“学习日”、“学习周”等活动,组织基层党员干部集中收听收看中央、省市远程教育台上的丰富多彩的远教节目,大力开展党员远程教育活动,进一步提升基层党员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

2、继续增强创新意识,紧密结合实际拓宽思路。虽然街道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但我们还要紧密结合基层实际,拓宽思路,继续增强电教工作的务实创新意识,努力在结合实际上打造出有基层特色的电化教育品牌亮点。

3、继续改进教育形式,实现播放内容的多样化。在电化教育播放内容形式上,我们将继续因地制宜,根据基层党建特点,结合党员的需求,灵活地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多播放一些如下岗失业党员及流动党员需要,对促进再就业有所帮助的实用性的岗位技能培训的电教片。

4、继续加强街道“先锋在线”工作站和各社区网页建设。做好街道网站与各社区网页的日常更新、充实与维护工作,及时宣传社区党建、社区服务、招商引资、文明创建、综合治理

等相关信息,为基层党的建设和经济建设服务。

各位领导、同志们,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还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我们的创新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增强,电教播放点的环境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与完善,电教片播放形式还需要多样化,更能贴近基层实际、工作实际和百姓生活等。我们坚信在上级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在广大党员干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团结拼搏,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一定能使我街道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再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我的发言结束,谢谢大家。)

第四篇:校长先进事迹材料:全心全意系教育,务实创新求发展

郭x,男,51岁,中共党员,中师学历。xx区xx镇xx中心小学校长,他以“教学思想是办学的灵魂,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教学管理是办学的关键”为办学理念。两年来,学校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多次受到上级领导嘉奖和表彰!

一、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做廉洁自律的表率。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所出色的学校总是跟一个出色的校长联系在一起。郭校长不吸烟、不饮酒,平时和大家吃在一起,来得早,走得晚,“学校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自己的事再大也是小事”这是郭校长经常说的一句话,郭校长无私奉献、勤政廉政、开拓创新的精神和品质,在全体师生中产生出很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二、科学管理,注重实效,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在学校管理上,郭校长有一整套经验。他结合现代教育理念,对教师的教学工作采取了一听(听课堂教学);二看(看备课笔记、作业批改);三总结(总结教师教学的成功与失败)的教师管理模式。对学生的日常管理采取了全员管理(即班主任、任课教师人人参与)、全方位管理(即学生的学习、生活、纪律、卫生等)、全程管理(即制定计划、组织实施、总结评价)的操作化学生管理模式,并对学生进行自知(学会自主学习、掌握道德行为方式)、自练(自己主动求学、自觉训练规范行为)、自评(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三自”教育活动,使学校的教与学形成了特有的日常管理模式。

三、全心全意,务实创新,学校旧貌换新颜。

学校教学楼建成于1998年,由于历史原因,教学楼的外墙一直没有粉刷,十几年来,由于风雨侵蚀,一些地方已经出现了墙体的膨胀和变形,郭校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通过不断的努力,终于为学校争取来了校建资金,使整个教学楼加固粉刷,焕然一新!

四、关心他人,严于律己,做一名优秀的校长。

郭校长身为一校之长,不摆架子,宽厚仁和,公正民主,关心教师,情系师生,乐于助人,对学生也倾注了无尽的爱。哪个学生家庭有困难,他总会热心帮助;哪个学生在纪律上有不良表现,他总会耐心教育。

创新对工作,忠心对教育,贴心对教师,爱心对学生,虚心对荣誉,这就是他一名普通校长工作的出发点。郭校长以他的才能和公正廉洁的言行,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以他的奉献和实干,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赞扬。

第五篇:创新教育带动学风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论文关键词]:创新教育“三个课堂”学风建设[论文摘要]: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当前高校内的学风状况不容乐观。本文在分析创新教育与学风建设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创新教育带动学风建设的尝试性观点,并对本校“三个课堂”创新教育活动带动学风建设的情况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当前高校内的教风、学风状况不容乐观,部分教师职业意识淡薄、教学方法陈旧,在如何处理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关系中徘徊不定,这就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何扭转这种现象已经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很多高校通过建立健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教学纪律来规范教师、学生的行为,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教师、学生成为了学校管理监督的对象,从而影响了他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对教风和学风状况的改善不能起到持久的促进作用。本文结合本校在“三个课堂”开展创新教育活动的一些思路和做法,探索学风建设的新途径。

创新教育是创新教育内容、创新实践教学、创新实践活动以及创新培养模式等创新教育实践活动的总称,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创新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工程,而学风建设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如何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利用创新教育来带动学风建设是一项新的尝试。

一、创新教育与学风建设的关系

创新教育是综合性、全面性的教育,它是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构建具有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形式,通过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有意识地将潜存于个体身上无意识的或潜意识的创新潜能引发出来,以自己的实践活动实现创新的思想。当前社会越来越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而在高校的教育实践中,学风建设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创新人才的培养既需要聪明才智、学习能力等智力因素,更需要正确而适度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饱满的学习热情、坚强的学习毅力以及完美的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所以,在培养品德高尚、意志坚定、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高素质人才方面,非智力因素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创新教育离不开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而众所周知,学风建设的重点正是在于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因此,创新教育与学风建设是紧密结合的,前者促进后者的建设效果,而后者影响前者的实施效果,通过创新教育来带动学风建设是一条既可行又易操作的有效途径。同时,通过创新教育改善的“学风”,将是持久的和稳固的。

二、“第一课堂”创新教育

“第一课堂”创新教育主要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当前,高等教育的主渠道依然是课堂教学,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因此,教师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以及教育方法的更新决定了教育内容的更新,也就决定了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墨守成规、循规蹈矩、教条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会束缚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我校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研讨活动,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支持,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本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以及国家、省级的各类师资培训活动,选派优秀教师到国内外著名高校去短期进修,参加国家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支持创新方法领域的重点任务项目——“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在高等学校教学创新中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等,开阔教师的视野,更新其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同时,在校内组织开展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以及不同主题的教学研讨与教学观摩活动,增加教师间的学习交流,深化教学改革、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教师将各种先进知识、先进文化、先进思想全面、细致、生动地传授给学生,用优良的教风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

“高尚的师德就是一本好的教科书,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青少年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往往是巨大的、深远的,甚至是终身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是创造和传播知识,更要以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质去影响学生。我校传承老工科院校“严谨治学”、“求真务实”的优良教风,建立了行之有效的师德教育机制,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使每位教师都做到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从科学知识、思想情感、行为方式等多方面对学生加以引导和培育。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努力以其自身的高尚品德和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做到教书育人。因此,“第一课堂”创新教育活动的开展,不仅使教师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教风,同时也促进了学风建设,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第二课堂”创新教育

“第二课堂”创新教育即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该活动与良好的专业基础和实验技能密不可分。因此,我校充分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大学科技园以及各实验教学中心、开放实验室等资源条件,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创新教育活动,如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课外科研立项、专家讲座、科技论文报告会及科技节等这类大众性、普及性的创新实践活动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科技创新、探索性学习的机会,促进学生整体化知识的消化吸收,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我校还建立健全大学生创新教育活动的保障机制,在资金、设备、场地和指导教师等方面为学生创新活动提供有力保障,制定了教师及学生的奖励政策和激励措施,积极鼓励、引导和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电子设计大赛、数学建模、动漫设计、外语演讲等国家和省级学生竞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开发学习和研究的兴趣与潜能,增加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此外,我校还利用“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实施高校的有力条件,组织开展了不同层次的“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立项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利地促进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人格情操、诚信意识、互助合作等精神文明教育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推动了良好学风的养成。

四、“第三课堂”创新教育

“第三课堂”创新教育即社会实践,它是“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创新教育的进一步拓展,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社会实践更具有直观性、综合性、创新性的特点,它与理论教学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社会实践使学生真正置身于社会生活中,而社会生活正是非智力因素培养的良好环境,对磨练学生意志、修炼其品行、锻炼其能力、提高其素质,促使学风的转变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我校精心安排“思政课”的社会实践活动,建立了稳定的实践基地,通过学习、讨论、调查和实践等形式,理论联系实际,实现课外教学与课内教学的有机融合,达到心理素质与意志力的共生相长,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共同提升。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社会,锤炼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作风。同时,社会实践活动还有助于学生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培养与人相处的合作精神,对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五、培养模式的创新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必须满足国家发展战略转变的需要,当前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目标,对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我国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中,普遍存在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重复、教学内容单

一、教材陈旧等问题,这就直接造成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能动性下降,从而影响到学风建设。考虑到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我校根据行业需求、地区经济发展情况以及我校的总体定位与办学指导思想,经过认真探索和反复论证,按照“社会需求调研—培养目标论证—资源条件分析—国内同类专业比较—专家论证评审”等程序重新修订培养计划,创新培养模式,推出了体现“一心”(以教学质量为中心)、“二优”(优化课程体系和优化教学内容)、“三强”(强化工程教育、强化专业教育和强化个性培养)和“四结合”(理论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共性要求与尊重个性相结合、工程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以及继承传统与开拓创新相结合)等现代教育理念、特色鲜明、科学实用的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一个完整、有效的创新知识体系,灵活务实地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有机结合起来,在强化工程教育、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的基础上,着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包括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协调能力、组织能力等)。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和育人观念的创新,为学风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使我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得到了提高。

六、结束语

学风是高等学校育人的文化环境,是校风的重要方面。学风建设涉及到教师、学生、教学管理以及学生管理等多个方面,需要学校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和协调。将创新教育与学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学及管理过程中系统考虑,统筹规划,采取灵活、务实、积极有效的措施去不断探索与实践,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是不断改善学风建设的一条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于化东。地方高校如何开展创新教育的思考。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7,(S1)。

[2]李明良,曾方。创新教育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中国成人教育,2002,(12)。

[3]李岚清同志在1997年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4]谷雨。在推进教学改革过程中实现教风与学风的转变。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6):106。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教育学与教学法练习题下一篇:就业培训中心工作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