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思想论文

2022-05-14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陶行知教育思想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本文主要研究陶行知关于科学教育的主要观点及其特点,同时也对陶行知科学教育对当时及现代我国科学教育的意义进行了分析。关键词:陶行知;科学教育;意义;现代价值20世纪30年代,陶行知顺应了时代的要求,他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度,大力推行科学教育,创立了一套较完整的科学教育理论和方法体系。

第一篇:陶行知教育思想论文

陶行知教育思想与《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

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一生有许多精辟的教育思想,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中具有伟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其中“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的确,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产生力量成为真正的教育。思想政治课是一门与社会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课程,学科本身就要求它的教学活动充满生活趣味。那么如何才能让思想政治课充满生活趣味呢?现笔者就教学中实践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一些粗浅的体会。

一、创造性使用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一种主要资源。思想品德课课程的内容,从学生适应社会公共生活及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实际出发,以成长中的我与他人,我与社会、国家的关系为主线,指导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其最终目的是发展学生的生活和生活中的学生。但是,“德育工作者决不能机械被动地执行上级的指示和决定,而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觉、积极、主动地去理解和把握德育的方针、目标和内容,针对受教育者的实际,选择最能奏效的方法和途径来加以贯彻和实施,以实现德育目标和内容。”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正确、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活化教材,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源于教材,高于教材,为学生的自身发展拓宽道路,提供帮助。例如:讲到爱国,我把课堂中列举名人的爱国事例与学生周围发生的事件,尤其是本班学生的典型事例结合起来,使学生认识到伟大的人格、高尚的道德品质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每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都可以实践高尚的道德精神原则,使学生从日常生活的小事中身心得到锻炼,精神得到升华。

二、拓宽教学内容

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是一个循环反复的过程。因此,思想品德教学内容不应囿于教材提供的内容,而应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教育资源,以教科书内容为点,扩展到所有对学生有意义的生活题材,从而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感染力。比如,在教学“认识自我”这一单元时,我帮助学生总结和回顾自己的生活,体会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以及其间的快乐,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感受自己的点滴进步,在获得成就感和青春时期成长的动力基础上,制作青春成长的档案袋。让学生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素材,包括实物、图片、大人讲述的故事等,不拘形式,自己或以小组为单位制作关于青春成长的档案袋。学生之间交流传看,引导学生更加关注自己的成长轨迹,体会父母的养育和呵护,体会年轻的喜悦,学会悦纳自己。

三、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知、体验和感悟,而课堂中的学生已经积累了许多生活经验,这些经验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方式、态度及行为,也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土壤。因此,我在教学时,注意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识和感悟,将他们的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联系在一起。在备课活动中,我仔细思考学生对有关章节课的知识点已积累了哪些生活经验,现实生活中哪些经验可以作为本次教学的铺垫,让学生从事哪些实践活动可以强化对这些知识的记忆。这样设计的课堂教学,学生就会感受到所面临的问题是熟悉的、常见的、富有挑战性的。学生就会跃跃欲试,一旦有了完整的回答,就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四、联系时政要闻

思想品德课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利用鲜活的时事引发学生的兴趣是学习政治课的最佳途径之一。政治课教师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在讲解课本内容时,恰当地插一些热点时事,学生会兴致勃勃,聚精会神。如提起2008年北京奥运会,他们能够娓娓道来;提起“神舟七号”载人飞船上天,让学生真切体会到祖国的强盛;通过“台海局势”的分析,激发学生维护祖国统一,保卫国家安全的爱国热情;日益严重的“恐怖活动”,使学生真正了解“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题;家电、汽车下乡补贴,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践“三个代表”、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五、创设平等互换的对话语境

新的思想品德课教材的使用价值在于改变传统的以课堂为主、教师授课为主和灌输式为主的教学方式的状况,而代之以问题、情境或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式,从而搭建一个师生互动的平台,为思想品德课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改革提供了条件。因此,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要以合作者、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与学生展开直接的面对面、心对心的对话,不仅要向学生展示自己的知识,还要向学生展示自己的思想、情感、心灵,袒露自己的精神面貌,让学生把学习当作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如:在教学“练就一双慧眼”时,我把自己一次买手表惹来麻烦的经历告诉学生,让他们从我的亲身经历中吸取间接经验,提高对商品的辨别能力和判断能力。之后,我还让学生说说自己在消费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和事例。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掌握了相关知识,还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六、创设生活化情境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认为“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通过模拟现实生活中的情境,比单纯的言语教育更重要,它可以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激发思维。我在创设情境中,注意选用既贴近生活实际又与教学内容有密切联系的材料,而且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音乐、漫画、小品等。如:在“世界因生命而精彩”主题教学中,我让学生讲一讲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问题、经历过的印象深刻的事情,一起来探讨生命之间应如何协调相处,讨论“关爱”在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使学生情感得以升华。

七、开展生活化的活动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核心教育思想,即从生活中学习,在做事中学习。他认为“给学生一些事情去做,不是给他们一些东西去学”。把有关教学内容活动化,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教学方式。我在教学中注意采用一些生活化的活动方式,如就学生关注的一些问题,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参加社会实践的形式,拓宽活动的空间,实现从教室到社会的转移,让学生有意识地将课本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如在谈到“珍爱生命,善待生命”的课题,我结合教材内容,设置“关爱生命”的社会调查活动,通过活动体会人与生命的关系,体会生命的可贵,从而珍爱生命。实践证明,教育活动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本人在生活世界中实践活动的广度和深度,取决于他对其的感悟和理解。

总之,教育的目标是“教人求真”、“学做真人”,是让人成就自我,超越自我。教学生活化,是一种永不过时的教学方法,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实施教学生活化的策略,将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方面拓展了学习的时空,另一方面把学习置身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下,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与社会和大自然相融合,使他们在与生活的沟通中真正感受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进而获得个体的自由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解读,2003.

[2]陶行知全集.第2卷、第4卷.

[3]胡厚福.德育原理.辽宁大学出版社.

[4](美)杜威.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

(责任编辑 袁 妮)

作者:颜忠玲

第二篇:陶行知科学教育思想述评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陶行知关于科学教育的主要观点及其特点,同时也对陶行知科学教育对当时及现代我国科学教育的意义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陶行知;科学教育;意义;现代价值

20世纪30年代,陶行知顺应了时代的要求,他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度,大力推行科学教育,创立了一套较完整的科学教育理论和方法体系。对我国近现代科学教育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陶行知科学教育思想日益受到教育专家的重视,人们开始研究其精华。陶行知科学教育思想对我国现今的教育改革和实践有着重要启迪意义。

一、陶行知科学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杰出的人民教育家,他的科学教育思想的形成是经过萌芽、形成、发展、成熟四个阶段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他在留美期间,对西方的科学思想有了深刻的认识,同时通过与日本的对比,认识到了中国的科学落后。他说,在20世纪科学昌明的时代,应该有一个科学的中国,强调了科学的重要性,形成了科学教育思想的萌芽。回国后,陶行知进行各种教育实践,开始形成了科学教育思想。在他看来,科学教育是国家民族图发展谋生存、进行新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30年代陶行知科学教育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之后,他展开一切科学实践活动。将科学与教育结合起来、坚持理论与实际并重,强调科学教育对富强国家的重要意义,其科学教育思想日益趋于成熟。陶行知的科学教育思想的四个阶段是与时俱进的。他将科学理论不断运用于实践中,同时也在实践中使理论不断发展、深化。

二、陶行知科学教育的主要观点

(一)科学教育的目标

陶行知认为科学是富国兴邦的重要手段。他提出:“要救中华民族,必须民族具备科学的本领,成为科学的民族,才能适应现代生活,而生存于现代世界”。要建立一个科学的中国,就要对人进行科学教育。因而,陶行知强调通过科学教育培养人的科学素养、提高人的科学意识、使人人掌握科学技术,通过科学化来促进现代化,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在陶先生看来,坚持实现科学的大众化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他指出,要建设科学的中国,第一步是要使得中国人个个都知道科学,也就是说要通过科学教育来实现科学的大众化,促进科学的现代化。陶行知十分强调进行科学教育要注意科学道德的养成。他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一个人的根本坏了,即使他有再大的本领也是没有什么用处的;相反的,本领越大,他对社会的危害就越大。因此,他认为进行科学教育首先要先向学生们讲清楚科学道德,使他们懂得科学是为全社会服务的、是为了追求真理的。而不是单个人的、不是用来危害社会的。陶行知高度赞扬那些为人类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和发明家,他说:“真正的科学家是追求科学的真理。拿着科学的火把救人。”由上我们可以得出:陶行知提出了较为全面的科学教育目标,为当时的科学教育指明了方向,培养了许许多多的科学人才,同时也与当前的科学教育改革是相通的。

(二)科学教育的内容

陶行知说“科学不发达,不能造福,所以应该有科学的生产、科学的劳动。”这里所指的科学既包括自然科学,也包括社会科学。不过在两者之中。陶行知更加强调自然科学对社会的作用。但是他并不因此忽视社会科学。他指出:“科学的意义,应该包括社会科学,还要社会组负责任,引导全校以科学的眼光观察世界,观察人生。探讨它,分析它,以求得正确之了解,合理之处理。”陶行知明确指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都是科学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此外,他的科学教育思想是在其生活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在他看来,将科学技能运用于实际操作中是进行科学教育的一部分重要内容,他从生活教育出发,提出科学教育的内容要贴近人们的生活实际。同样的,在陶先生看来,进行科学教育也要注意道德教育,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道德。但是,科学只是一种工具,本身没有好坏之份,而我们要把科学当做追求真理的“救人”工具,用来维护全人类的利益。

(三)科学教育的方式方法

陶行知把其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迁移到科学教育上,强烈批判传统教育手脑分离,教育脱离实际的方式,认为科学教育必须鼓励孩子们自己动手,手脑并用,进行科学实验。他倡导“自然是吾师、宇宙即学校”的理念,认为进行科学教育应当把学校的范围扩大,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寻找“真知识”。因此,他将育才学校建在风景秀丽,自然生态良好的重庆凤凰山上,充分地利用这里的资源,广泛地开展各种科学研究活动。陶行知指出,进行科学教育重要的是对不同的教育对象进行不同形式的教育,要根据教育对象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对科学教育的不同需求进行教育。此外,他说,教师是科学教育的引领者,因此科学教育的成功关键是看教师的素质、能力,等等。陶行知进行科学教育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生动活泼的。

三、陶行知科学教育的历史意义及现代价值

(一)陶行知科学教育的历史意义

陶先生的科学教育思想与实践,对我国近现代教育史有着积极的贡献。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局面,各国列强开始瓜分中国,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是科技的落后导致社会的落后。因此,他们积极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开展科学研究活动,促进中国近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陶行知先生弘扬“五四”精神,在基础教育范围内大力推广科学教育,开展“科学下嫁”活动,广泛开展科学教育实践。他说,科学教育是为了大众的解放、为了民族的解放、为创造富的社会的。这鼓舞了广大人民的斗志,促其积极参与科学活动。陶行知的科学教育思想是与当时毛泽东提出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科学教育方针是相通的。

陶行知科学教育思想是在中国近现代社会历史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具有完整的教育内容。同时也包括了一套完整的幼儿科学教育理论体系,大力培养“科学幼苗”和科学人才,这在中国算是第一次,具有开创意义。五四以前,陶行知继续前人的道路,进行科学教育除了提倡科学精神之外,还主张改革教学法,大力引入外国先进科学教学法,同时根据我国的具体实情进行科学教育,体现了教育的科学化,推动了中国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二)陶行知科学教育的现代价值

1.重视科学精神的培养

陶行知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培育了大批优秀人才,在其办学的过程中无不体现着实证创造、勇于批判、自由探索和追求真理等科学精神。他把实证精神贯彻于实际教学过程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当代科学教育中,我们也要坚持实证的科学精神,在教学中坚持自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己动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落实科学素质教育。同时,陶行知的批判精神也指引着我们要敢于对已有的教育观念、内容进行批判学习,敢于创造。陶行知坚持实事求是,坚持追求真理,科学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谋求大众的利益,而不是为了个人的利益。因此,我们学习科学要坚持真理,不要因为小小的利益而牺牲人类的利益。陶先生的教育思想将中西方的思想熔为一炉,其体现的科学精神不仅超越了前人也超越了时代,对现代教育仍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2.重视科学技能和科学道德的养成,提高科学教育地位

陶行知进行科学教育最为重视的是科学道德的培养和科学技能的运用。今天的科学教育改革,应把对学生的科学应用能力的培养,作为科学教育的首要任务,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知识关键是为了实践。此外,学生在获得科学技能的同时也要具备良好的科学道德,学习科学是为了全人类的利益而不是为了个人的私利。陶行知的科学教育思想对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决策及培养科技人才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我们必须提高科学教育的地位。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发展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中国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世界中实现新世纪的腾飞,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必须通过科学教育的改革,坚持不懈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3.提高科学教师的素质

陶行知说,造就科学的中国,教师负有非常重要的责任。他认为在教学中。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学生刚进入学校时什么都不懂,对什么都有好奇心,需要教师的培养。因此陶行知强调教师的素质关系到学生的素质,也关系的国家民族的整体素质。今天我们也应认识到这个问题:教师队伍的科学化对于科学教育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我国政府要注重教师科学素质的培养。为此,教师要加强对科学教育的研究,努力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不断地发现和总结经验教训,以便更好地进行科学教育。

陶行知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认为现在的世界是科学的世界,在科学的世界里,要有科学的中国,只有发展科学,中国才能立于世界之林。他的思想是与我国当前的“科教兴国”战略思想一脉相连的,对于推行新一轮的科学教育改革有着重大的意义。

责任编辑 星 瞳

作者:杨婉蓉

第三篇:探讨运用陶行知教育思想来指导高职教育

【摘 要】陶行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其教育思想是建立在符合中国国情的创新性实践教育基础上,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实践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利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来指导高等职业教育,对于当前教育改革攻坚和教育事业稳定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陶行知;创新性教育;生活教育理论;教育改革。

教学发展的根本方式是改革,改革创新是教育改革的根本动力。高等职业院校需要结合当前国内外环境的新变化和新特点,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认清形势,开拓思维,积极推进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职业教育的伟大导师陶行知在上个世纪初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1],该理论对当前职业教育的改革实践依然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探讨如何结合生活教育理论来实现高职学生文化知识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的统一,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核心是生活教育理论,其内容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在陶行知看来,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包含于生活,教育必须和生活相互融合,才能推动教育的发展和进步。陶行知的“教育”可以理解为终生教育,它以“生活”为前提,不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育就不是真正的教育。他反对脱离生活的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反对死书本、死学校、死教育。高职教育同样如此,脱离生活的高职教育会使教育走向死胡同,如何吸收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华,运用到当前的高职教育中,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2]。

一、如何处理生活与教育的关系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生活即教育”的核心内容是“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陶行知认为,人们在社会上生活不同,因而所受的教育也不同,而且“生活主义包含万状,凡人生一切所需皆属之”。“生活”包含了我们的社会生活实践的全部,同样也包含了大学的学习实践生活的全部。“生活即教育”就其本质而言,是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生活决定教育,有什么样的生活便有与之相应的教育,教育是为了改进生活而需要的,只有在生活中求得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高职院校的根本目的是教书育人,教书是教育的前提,文字、书本只是生活的工具,不是生活的本身,学习的知识要通过生活转化为生产力服务于社会才能培育出人才,这才被称为真正的教育;对于唯物主义的思维,教育应当适应于生活的变化,并随生活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当前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要求准确把握改革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结合当前的市场环境,根据职业岗位需求灵活调整专业配置[3],来进行相对应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设置要迎合当前经济建设的热点和发展趋势。一、要围绕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的国家政策和国家战略计划,为大学生未来就业和创业设置符合当前政策形势的热点专业;二、要关注环境保护,当前已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了全新的高度,也就意味着将会有更多的政策来扶持相关产业,专业设置既要符合市场的需要也要服务于国家建设;三、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给学生创业创新提供良好的平台,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同时要着眼于学生关切,了解他们的现实生活和思想实际,当前高职院校教育的重中之重在于培养人才,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也是培养能够适应于社会发展、融入社会生活的人才。

二、如何处理社会与学校的关系

陶行知认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校里的东西太少,不如反过来主张“社会即学校”,这样,教育的资源、教育的方法、教育的环境,将不仅仅局限于学校这个范围。这正符合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要求教学与实践的统一,教学将不局限于课堂,可以延伸到课外,甚至是校外;实践也将不局限于校内实训,可以延伸到校外和企业中。

“社会即学校”的根本思想是反对脱离生活、脱离人民大众的“小众教育”,主张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打通学校和社会的关系,创办人民所需要的学校,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真正把学校放到社会里去办,使学校与社会息息相关,使学校成为社会生活所必须。学生不做温室的花朵,要做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也能茁壮成长的参天大树。

如何处理社会与学校的关系,我们以本校的通信技术专业的建设为例。目前专业建设已经形成了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相互结合、相互补充的良性发展格局。专业建有校内实习实训基地2个,能够很好地满足专业各科目的实践教学需要。实习实训大楼设备完善,为学生进行各种基础性、专业性、综合性实习实训提供了良好的设施与环境。同时,作为校内实习实训基地不可或缺的延伸与补充,学校依托校企合作平台,与江苏新科数字技术有限公司、南宁中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广西金盾保安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另外,学校经常组织、指导学生参加校外各级职业技能竞赛,在竞赛中与其他院校师生进行职业技术交流,在日常教学中坚持技能竞赛与教学相互渗透,以竞赛带动教学,通过教学为竞赛输送人才,使二者相互融通、相互促进,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这些举措使得学校的设施和社会的资源获得最优化的配置[4]。

因此,人民需要什么生活就办什么教育,学生适宜什么形式的教育就办什么形式的学校。“社会即学校”不是学校消亡论,而是学校改造论,改造学校的教学模式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如何处理教学和学习的关系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是生活现象的说明(即教育现象的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以通信技术专业为例,教学首先是在课堂中学习通信原理、程控交换原理、无线通信原理等基础课程,然后在校内通过实习实训平台将理论应用到数据通信网络的搭建和调试、程控交换网络的搭建和调试、无线网络规划和优化等实训项目中,最后到企业实习,接触实际工作,感受工作氛围。所以教、学、做需要合为一体,才能培养出社会真正所需的人才。

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现阶段的高等职业教育在“做”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按照教育部对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教育的改革将会走向崭新的阶段,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区别于其它教育形式的最重要特点,也是高职院校走特色兴校之路的必然选择。教育不再局限于在课本教学和校内的实习实训,高等职业院校需要提高高校实践教育水平,增强学生综合竞争力,搭建教育、科研、产业“桥梁”作为学校的核心价值体现;在校企合作领域,开展涵盖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研发合作、人才就业、社会服务五个核心部分的校企合作,在高校与企业之间、高校与高校之间建立完善的人才交流综合平台,为专业人才机构、企业单位输送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5]。所以说,“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需要把教育同生产劳动、同经济建设结合起来。

对于现阶段而言,“教学合一”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国家迫切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其实陶行知早在上世纪初就强调了创新的重要性 [6],他在《三代》一首诗中写道:“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这是说要从行动中获得知识,再用知识去指导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社会一直向前发展。当前新形势下对于高职院校的发展要求是:需要完善机制,为创新型科技人才的成长营造良好环境;需要立足市情,搭建创新型科技人才创业平台;需要畅通渠道,促进创新型科技人才的柔性流动;需要多措并举,加强对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7]。

正如陶行知所说,“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的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生活教育理论强调如何处理生活与教育的关系、社会与学校的关系、教学与学习的关系。在当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我们需要借鉴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积极推动高等职业教育优质化发展,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机制,提高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游青明. “知行合一”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J]. 改革与开放. 2012(24)

[2] 姜富全,王艳娟.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 文教资料. 2010(09)

[3] 徐朔,郭扬. 战略调整 规范化 企业参与: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的三大特点[J]. 教育发展研究. 2002(02)

[4] 张鉴. 产业升级背景下高职教育专业结构优化的路径[J]. 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13(06)

[5] 钟金明,李苑玲. 基于CDIO理念的工程教育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09(06)

[6] 周洪宇. 陶行知研究的现状与前景[J]. 生活教育. 2013(05)

[7] 康春艳. 高职教育改革视阈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研究[J]. 时代教育. 2015(07)

作者:黄胜 朱敦忠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建筑施工工程师论文下一篇:非营利组织会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