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保机械预防减少环境污染论文

2022-04-12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植保机械预防减少环境污染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农药的使用虽然保证了粮食产量,但也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影响人畜的个体健康。本文旨在梳理当前农药减量控害工作推进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解决措施。关键词:农药;减量控害;主要问题;解决措施农药是必不可少的农业生产资料之一,对防治病虫草害、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植保机械预防减少环境污染论文 篇1:

我国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

农药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对防病治虫、促进粮食和农业稳产高产至关重要。在生产中经常由于农药用量大、使用方法不科学造成生产成本增加、残留超标、环境污染等。为有效控制农药用量,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农业部制定《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

1 实施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的必要性

喷施农药是防病治虫的重要措施。多年来,因作物播种面积逐年扩大、病虫防治难度加大,农药使用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据统计,2012~2014年我国年均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农药使用量31.1万吨(折百,下同),比2009~2011年增长9.2%。农药的过量使用,不仅造成生产成本增加,也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实现农药减量控害,十分必要。

1.1 实现病虫可持续治理的需要

由于自然气候变化和新栽培方式的改变,农作物病虫害呈多发、频发、重发态势。据统计,2013年全国农作物病虫草鼠发生面积73亿亩次,比2003年增加12.8亿亩次,增长21%。目前防病治虫多依赖化学农药,极易造成病虫抗药性增强、防治效果下降,出现农药越打越多、病虫越防越难的问题,需要保护天敌、实施生物防治等措施遏制病虫加重发生的态势,实现可持续治理。

1.2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需要

目前,病虫防治最有效的手段还是喷施农药,但因防治不科学、使用方法等不合理,容易造成部分产品农药残留超标。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需要强化“产”的过程用药控制,也需要强化“管”的制度保障。“产”的过程用药控制,关键是控制农药残留,需要从源头治理、标本兼治,实现农药减量使用、科学使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1.3 促进农业节本增收的需要

粮食生产和农业效益仍然偏低,重要的原因是生产成本增加较快。既有劳动力成本的增加,也有物化成本的增加。农药是重要的投入品,过量使用必然增加成本。据调查分析,2012年,各地防治蔬菜、苹果病虫的农药使用成本均比2002年提高90%左右。这需要配套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大力推进统防统治提高防治效果,降低生产成本,实现提质增效。

1.4 保护生态环境安全的需要

目前,生产上农药利用率仅为35%。农药利用率偏低原因主要是跑冒滴漏,部分农药通过农田地表径流和渗漏污染土壤、水环境,影响农田生态环境安全。实施农药减量控害,改进施药方式,提高防治效果,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可以保护农田生态环境,促进生产与生态协调发展。

2 思路原则和目标任务

2.1 总体思路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建立“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依靠科技进步,依托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集中连片整体防控。大力推广新型农药,提升装备水平,加快病虫害防控方式转变,推进绿色防控、统防统治,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病虫可持续治理技术体系,即可实现农药减量控害,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安全。

2.2 基本原则

2.2.1 坚持减量与保产并举 在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的同时,建立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在病虫害防治效果不降低同时促进农产品生产稳定发展,保障有效供给。

2.2.2 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 在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的同时,注重农产品质量的提升,推进绿色防控技术和科学用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2.2.3 坚持生产与生态统筹 在保障粮食和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的同时,统筹考虑生态环境安全,减少农药面源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良性建设。

2.2.4 坚持节本与增效兼顾 在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的同时,大力推广新药剂、新药械、新技术,做到保产增效、提质增效,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2.3 目标任务

全国到2020年,初步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病虫害可持续治理技术体系,科学用药水平显著提升,单位防治面积农药使用量控制在近3年平均水平以下,力争实现农药使用总量零增长。

2.3.1 绿色防控 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在30%以上,比2014年提高10个百分点,粮棉油糖等作物高产创建示范片、园艺作物标准园达到全覆盖。

2.3.2 统防统治 主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在40%以上,比2014年提高10个百分点,粮棉油糖等作物高产创建示范片、园艺作物标准园达到全覆盖。

2.3.3 科学用药 农药利用率在40%以上,比2013年提高5个百分点。

3 技术路径

根据病虫害发生危害的特点和预防控制的实际,坚持综合治理、标本兼治,重点在“控、替、精、统”上下工夫。

3.1 控

控制病虫的发生危害。应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创建有利于作物、天敌生长而不利于病虫发生的环境条件,实现不发生或少发生病虫灾害,从而达到少用药的目的。

3.2 替

用低毒低残留农药替代高毒高残留农药,用高效大中型药械替代低效小型药械。大力推广生物农药、高效低毒农药替代高毒高残留农药。开发应用现代植保机械,提升雾化和沉降度,防止跑冒滴漏,提高农药利用率。

3.3 精

推行精准施药。重点是精准对靶施药、对症适时适量施药。在准确诊断病虫害的基础上对症用药,避免乱用药。根据病虫监测预报坚持达标防治,在最佳时期用药。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要求的剂量和次数施药,避免盲目加大施药剂量和增加施药次数。

3.4 统

推行病虫统防统治。扶持专业化防治组织、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大规模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提高防治效率、效果和效益,解决一家一户打药难、乱打药等问题。

4 区域重点

突出抓好玉米、水稻、小麦、蔬菜、水果、茶叶等主要作物,实施分类指导、分区推进。

4.1 东北地区

辽宁、吉林、黑龙江3省及内蒙古东4盟(市),主要为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一季种植区。该区域是玉米螟常年重发、稻瘟病和玉米大斑病高风险流行、粘虫和草地螟间歇暴发危害区,重点推广绿色防控、精准施药和高效施药机械。同时,加强飞机航化作业和地面大型施药机械设施设备建设,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着力提高防控效果、效率,有效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

4.2 黄淮海地区

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及安徽与江苏淮北地区、山西与陕西中南部地区,主要为小麦、夏玉米轮作区。该区域是小麦穗期蚜虫、玉米螟常年重发区,东亚飞蝗、黏虫常年发生区,小麦条锈病春季流行区,以及玉米二点委夜蛾突发危害区。重点推行绿色防控与化学防治相结合、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群防群治相结合、飞机航化作业与地面大型机械相结合措施,着力推行蝗区生态改造、蝗虫生物防治,推行秸秆粉碎还田,尽可能降低防治次数和农药使用量。

4.3 长江中下游地区

上海、浙江、江西及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大部,主要为稻麦、稻油轮作区,也是柑橘、茶、蔬菜等优势种植区。该区域水稻“两迁”害虫、小麦赤霉病、柑橘黄龙病等病虫多发重发区,重点推行专业化统防统治,促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发展,实施综合治理,实现农药减量控害。柑橘、茶叶、蔬菜推行灯诱、性诱、色诱、食诱等四诱措施,优先选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用量。

4.4 华南地区

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4省(区),主要为双季稻种植区,也是水果、茶叶等优势种植区和重要的冬季蔬菜生产基地。该区域是常年境外“两迁”害虫迁入我国的主降区,也是稻瘟病、柑橘黄龙病、小菜蛾、豆荚螟等多种病虫易发重发区。重点推行绿色防控,促进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发展。茶叶、冬季蔬菜生产基地重点推广灯诱、色诱、性诱、生态调控和生物防治,减少化学农药用量。

4.5 西南地区

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及湖北、湖南西部,主要为麦稻(油)两熟区、春播马铃薯主产区,也是果树、蔬菜、茶叶重点产区。该区域是小麦条锈病冬繁区、南部是稻飞虱境外虫源初始迁入主降区,丘陵山区气候条件非常适宜稻瘟病等多种病虫发生流行。重点培育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提高防控组织化程度,推行精准施药和绿色防控。果树、蔬菜、茶叶等重点推广“四诱”和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实现农药减量控害。

4.6 西北地区

陕西、甘肃、宁夏、新疆和山西中北部及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主要为马铃薯、春玉米、小麦、棉花等作物1季种植区,也是苹果、葡萄等经济作物优势区。该区域是小麦条锈病主要越夏源头区,棉铃虫、草地螟和马铃薯晚疫病等重大病虫常发重发区。重点推行绿色防控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化学农药使用。其中,小麦条锈病源头区推行退麦改种、药剂拌种等措施,减少大面积防治次数和外传菌源。

4.7 青藏地区

西藏、青海及四川西北部,以牧业为主,种植业占比较小,病虫发生种类较少,危害程度较轻。该区域重点推行以生物防治、生态调控为主的绿色防控,尽可能减少化学农药防治措施使用。

5 重点任务

围绕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病虫害可持续治理技术体系,实现农药使用量零增长。重点任务是“一构建,三推进”。

5.1 构建病虫监测预警体系

按照先进、实用的原则,重点建设一批自动化、智能化田间监测网点,配备自动虫情测报灯、自动计数性诱捕器、病害智能监测仪等现代监测工具,实现数字化监测、网络化传输、可视化预报,提高监测预警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5.2 推进科学用药

重点是“药、械、人”三要素协调提升。一是推广低毒低残留农药。扩大低毒生物农药补贴项目实施范围,加速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应用,逐步淘汰高毒农药。二是推广高效大中型植保机械。推广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固定翼飞机、直升机、植保无人机等高效植保机械,防止跑冒滴漏、降低漂移损失,提高农药利用率。三是普及科学用药知识。以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及专业化防治组织为重点,培养一批科学用药技术骨干,辐射带动农民正确选购农药、科学使用农药。

5.3 推进绿色防控

在加大政府扶持的同时,充分调动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加快绿色防控推广步伐。一是集成推广一批技术模式。因地制宜集成推广适合不同作物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解决技术不配套、不规范的问题,加快绿色防控技术措施应用。二是建设一批绿色防控示范区。选择“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一批绿色防控示范区,帮助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提升农产品质量创响品牌,实现优质优价,带动大面积推广应用。三是培养一批技术骨干。以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基层植保机构为重点培养技术骨干,带动农民科学应用绿色防控技术。此外,要大力推进清洁化生产,推行农药包装废弃物统一回收、集中无害化处理,减轻农药面源污染、净化乡村环境。

5.4 推进统防统治

以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为重点,扶持统防组织提升服务水平使之有力有序展开。一是提升装备水平。发挥农作物重大病虫统防统治补助、农机购置补贴及植保工程建设投资的引导作用,装备现代植保机械,扶持发展一批快速高效的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二是提升技术水平。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把统防统治的组织方式与绿色防控的技术措施集成融合为综合配套的技术服务模式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有效提升病虫害防治组织化程度和科学化水平。三是提升服务水平。组织各级植保机构及时提供病虫测报与防治信息,开展技术和管理培训,做好绿色防控措施、高效低毒农药和新型植保机械推介,提高统防组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6 保障措施

6.1 强化组织领导

农业部成立由部领导任组长的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协调指导组,部内有关司局和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种植业管理司负责具体工作。各省成立由农业厅(委、局)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推进落实领导小组,加强协调指导,搞好技术服务,推进各项措施落实。

6.2 上下联动推进

结合实施绩效考核,建立上下联动、多方协作的工作机制,强化责任、加强督查。在重点实施区域建立协作机制,相互交流、共同促进。充分发挥教学科研机构和行业协会技术和信息优势,鼓励开展技术推广、政策宣传、技术培训、服务指导等工作。

6.3 强化政策扶持

加强与财政、发改等部门的沟通协调,落实植物保护工程建设项目,建设覆盖重点区域、重点作物的病虫监测网络。将航空植保机械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提高大中型植保机械购置补贴标准。加大重大病虫统防统治、低毒生物农药使用的补贴力度,启动实施绿色防控示范项目。

6.4 发挥专家作用

成立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专家指导组,提出具体的技术方案,开展技术指导服务,把各项关键技术落实到位。结合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素质提升计划,重点培养种粮大户、植保专业服务组织技术骨干,提高科学用药水平。落实好农药化肥减施综合技术研发重大专项。

6.5 加强法制保障

制定修订《农药管理条例》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推进依法植保。强化农药市场监管,打击假冒伪劣行为,维护农民利益。

6.6 强化宣传引导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大力宣传科学用药,营造良好氛围。

作者:张贵锋

植保机械预防减少环境污染论文 篇2:

农药减量控害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措施

摘要:农药的使用虽然保证了粮食产量,但也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影响人畜的个体健康。本文旨在梳理当前农药减量控害工作推进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解决措施。

关键词:农药;减量控害;主要问题;解决措施

农药是必不可少的农业生产资料之一,对防治病虫草害、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农药的过量超量使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周边水、土壤、空气,造成了一定的环境污染,农药残留超标更是影响食品安全,直接威胁人畜的健康。农药用量偏高,有效率偏低,已经成为目前我国农业病虫害防治的突出问题,影响农业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因此,如何加快推进农药减量控害工作迫在眉睫。

1 面临的主要问题

1.1 农民科学用药意识淡薄、方法不当

当前,种植户片面追求产量和经济效益,为了追求防治效果和经济效益,导致滥用药、随意加大施药剂量、增加施药次数,甚至为了追求防治的速效性,施用违禁的高毒高残留农药,加重了农药的污染危害。

1.2 专业化统防统治发展滞后

目前,农业病虫害的防控仍以一家一户的分散防治为主,多使用简单的施药方式,造成农药的浪费,影响其利用率。而从事专业化病虫害统防统治的社会化服务组织数量严重不足,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少,服务能力不强,导致绿色防控技术难以大面积推广应用。

1.3 高效环保植保机械明显不足

目前,航化作业直升飞机、农用植保无人机、自走式静电喷雾机等高效植保机械数量少、作业面积小,手动背负式、大剂量、粗放式、高劳动强度的落后植保机械,仍是农民施药作业的主要装备,“跑、冒、滴、漏”严重,防治效果较差,造成了农药的流失和浪费,既增加了农民施药成本,又加重了环境污染。

2防控建议

针对农药减量控害工作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大力开展到2020年农药零增长的行动,突出抓好农药减量控害措施落实。重点落实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生物农药技术的应用,加大生物防螟、航化作业等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力度,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推广高效植保机械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加强绿色防控技术宣传培训,推行科学精准施药。

2.1重点推广绿色防控技术

集成推广适合不同作物的全程农药减量控害绿色增产增效技术模式,大力实施农药施用“零”增长行动,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针对玉米螟、玉米大斑病、水稻二化螟、稻瘟病等主要病虫害,突出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绿色综合防治技术。通过农药减量增效、转变病虫害防治方式、实施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手段,提高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率和覆盖率,增加绿色防控推广,有效防控病虫害。

2.2 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

要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大力扶持和培育一批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队伍建设,强化农企合作模式,开展规模化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服务,解决一家一户“打药难”“乱打药”等问题,提高统防统治效率、效果和效益。用无人机实现专业化的统防统治,改变一家一户分散防治病虫的作业方式,在減少防治次数的同时,还提高了防治效果,降低了防治成本。

2.3推广高效植保机械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通过政府购买社会化服务等方式,扩大航化作业和高效植保机械的作业应用面积,推广自走式高秆喷雾机、植保无人机等大中型施药机械,替代小型低效“跑、冒、滴、漏”的落后药械,减少农药流失和浪费。加大新型高效低毒农药、生物农药、病虫绿色防控产品研发力度,加快推广应用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严禁使用违禁农药,淘汰高毒高残留农药,提高农药的防治效果和利用率。积极引进和示范推广先进、高效、实用植保机械,因地制宜推广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等现代植保机械,提升防控作业工效。大力推广植保无人机,采用低容量喷雾技术替代粗放的大容量喷雾技术,通过精准施药系统与GPS导航系统,实现喷洒精确对接、定点定量施药、高效自主作业。

2.4推行科学精准施药

不断完善病虫监测网络,建立实施测报任务专人负责、重大病虫趋势预报集体会商等制度,加强病虫害调查监测与预报,建立病虫害田间监测点,根据监测预报结果,结合作物布局、长势和气候趋势等情况,组织专家会商、分析研判病虫害发生趋势,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多渠道发布预报信息,指导农民实施科学防控,引导农民配方选药,对症用药,适期适量用药。要关注当地病虫草害的发生动态,特别要关注新发生病虫、抗药性的变化,关注施药时期,抓住关键环节,实行精准施药,减少农药过量使用,关注综合效益,既要粮食作物提质增收,又要使农药减量增效。同时,做好新农药的试验示范,加快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品种的筛选和推广应用,扩大生物农药的使用范围,大力推广一批科技含量高、防治效果好的高效低风险农药。

2.5 加大宣传培训力度

积极利用网络、电视、手机等现代媒介,通过媒体宣传、设立宣传点、张贴标语、出动宣传车、入户宣传、业务培训等方式,广泛开展病虫害发生信息及防治技术宣传,提高技术宣传到位率。同时采用室内培训与室外培训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对新型经营主体开展技术培训,提升科学防控技术水平。积极组织召开植保技干培训班、种植大户、新型经营主体、合作社负责人培训班,加强相关业务培训和农药减量控害工作的宣传。

3 结语

减少农药使用量,提高农药使用效率,实施农药减量控害是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是稳定粮食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也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基本前提,更是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绿色防控技术、统防统治模式、舆论宣传引导、农民技能培训等各个方面的强化保障,农药控量减害工作必将会扎实开展、全面推进。

作者简介:王立华,本科学历,农艺师,研究方向:基层农业技术推广。

作者:王立华 王春红 吴东柏 韩叶

植保机械预防减少环境污染论文 篇3: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药使用量零增长

农药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对防病治虫、促进粮食和农业稳产高产至关重要。但由于我国农药使用量较大,加之施药方法不够科学,带来了生产成本增加、农产品残留超标、作物药害、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农药使用量零增长主要是为了满足以下几个需要:促进病虫可持续治理的需要、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需要、促进农业节本增收的需要、保护生态环境安全的需要。所以,为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有效控制农药使用量,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部制定了《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

一、我国的农药施用的问题分析

(一)品种多,结构不合理

当前,我国的农药品种数量达到千余种,但各类农药品种的比例并不合理。对农药的使用主要以果树、蔬菜和粮食作物为主。同时,我国目前仍主要以使用高毒害的化学农药为主,其中又以杀虫剂居多。现阶段我国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逐渐被广大消费者所推崇,但一些高毒剧毒农药因价格低廉仍在大量使用,在使用方法不当时会对植物造成明显的药害,甚至是市场上商品名混淆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农产品中农药残留严重超标,品质下降,易造成食物中毒。

(二)技术落后,使用不当

从农药的生产方面来看,生产水平低、产品质量差仍然是普遍存在的现状。与此同时,因为资金和技术上的欠缺,致使我国的许多农药生产厂家存在“高成本,低药效”的问题,从而进一步加重“三废”污染。同时,农民见虫就打药已成习惯,错过了害虫防治的最佳时机,只好加大用药量,增加防治次数。有的甚至不管有虫无虫,隔几天便打药。其次,一般早晨露水未干或上午10时至下午16时之间不宜用药,尤其在炎热的夏季更是这样。但有些农民为了省时间而突击喷药,结果高温加药害导致人、畜窒息事件时有发生。最后,病虫害发生部位不同,用药方法不同。部分农民不管何种病虫,用药方法都一样。病虫主要在叶片正面时,要从上往下喷;在叶片背面时,要从下往上喷。两面都有时,要从侧面斜喷或“上翻下扣”,全面用药;根部有病时,要用灌根等施药方法,很多农民不能掌握。

而与我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农药的研发技术上始终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不仅努力提高农药的药力效果,更在此基础上尽量降低农药的毒害性,同时将技术培训和农药的销售配套,对产品的购买者进行免费的技术培训和讲解,从而使农药的安全性以及使用效率大幅提高。

(三)用量大、施用强度高

每种农药都有规定的使用剂量,一方面绝大部分农民片面认为规定剂量太低,达不到防治效果而任意加大使用量;另一方面由于长期不规范用药,加快了病虫抗药性的产生和土壤环境污染,导致防效下降而再次提高用药量。近年来,广泛推广的阿维菌素、锐劲特等高效低毒杀虫剂,用量也被提高了2~3倍,这样,不仅作物药害时有发生,人畜中毒事件也屡见不鲜。

有些农民为防止自家农作物遭受病虫危害,不按规定的间隔时间用药,而是不管有无病虫,每隔3~5天打一次“保险药”甚至病虫高发期每隔一天就打药一次,人为地增加了防治成本。

(四)污染面积大,危害程度高

现阶段我国农药使用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仍然是用量大及其所带来的污染面积大,并且使用种类主要集中于化学农药上。农药的过多使用,不仅带来了对土壤、水体、空气等多方面的生态环境破坏以及污染的直接后果,致使农业的面源污染成为我国最主要的污染源之一,而且提高了害虫的抗药性,从而使农药的药效减小,人们进一步加量,最终导致的是一种无法遏制的恶性循环。

二、病虫害治理的重点

根据病虫害发生危害的特点和预防控制的实际,坚持综合治理、标本兼治,重点在“控、替、精、统”四个字上下功夫。

(一)“控”:即是控制病虫发生危害

应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创建有利于作物生长、天敌保护而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预防控制病虫发生,从而达到少用药的目的。

(二)“替”:即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替代高毒高残留农药,大中型高效药械替代小型低效药械

大力推广应用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替代高毒高残留农药。开发应用现代植保机械,替代跑冒滴漏落后机械,减少农药流失和浪费。

(三)“精”:即是推行精准科学施药

重点是对症适时适量施药。在准确诊断病虫害并明确其抗药性水平的基础上,配方选药,对症用药,避免乱用药。根据病虫监测预报,坚持达标防治,适期用药。按照农药使用说明要求的剂量和次数施药,避免盲目加大施用剂量、增加使用次数。

(四)“统”:即是推行病虫害统防统治

扶持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规模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推行植保机械与农艺配套,提高防治效率、效果和效益,解决一家一户“打药难”“乱打药”等问题。

三、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基本原则

(一)坚持减量与保产并举

在减少农药使用量的同时,提高病虫害综合防治水平,做到病虫害防治效果不降低,促进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稳定发展,保障有效供给。

(二)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

在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的同时,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的提升,推进绿色防控和科学用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三)坚持生产与生态统筹

在保障粮食和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的同时,统筹考虑生态环境安全,减少农药面源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四)坚持节本与增效兼顾

在减少农药使用量的同时,大力推广新药剂、新药械、新技术,做到保产增效、提质增效,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四、重点任务:“一构建,三改进三推进”

(一)构建病虫监测预警体系

按照先进、实用的原则,重点建设一批自动化、智能化田间监测网点,健全病虫监测体系;配备自动虫情测报灯、自动计数性诱捕器、病害智能监测仪等现代监测工具,提升装备水平;完善测报技术标准、数学模型和会商机制,实现数字化监测、网络化传输、模型化预测、可视化预报,提高监测预警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二)改进施药技术,推进科学用药

重点是“药、械、人”三要素协调提升。一是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扩大低毒生物农药补贴项目实施范围,加快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的筛选、登记和推广应用,推进小宗作物用药试验、登记,逐步淘汰高毒农药。科学采用种子、土壤、秧苗处理等预防措施,减少中后期农药施用次数。对症选药,合理添加喷雾助剂,促进农药减量增效,提高防治效果。二是推广新型高效植保机械。因地制宜推广自走式喷杆喷雾机、高效常温烟雾机、固定翼飞机、直升机、植保无人机等现代植保机械,采用低容量喷雾、静电喷雾等先进施药技术,提高喷雾对靶性,降低飘移损失,提高农药利用率。三是普及科学用药知识。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为重点,培养一批科学用药技术骨干,辐射带动农民正确选购农药、科学使用农药。

(三)改进防控理念,推进绿色防控

加大政府扶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快绿色防控推进步伐。一是集成推广一批技术模式。因地制宜集成推广适合不同作物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解决技术不配套、不规范的问题,加快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二是建设一批绿色防控示范区。重点选择大中城市蔬菜基地、南菜北运蔬菜基地、北方设施蔬菜基地、园艺作物标准园、“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一批绿色防控示范区,帮助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提升农产品质量、创响品牌,实现优质优价,带动大面积推广应用。三是培养一批技术骨干。以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基层植保机构为重点,培养一批技术骨干,带动农民科学应用绿色防控技术。此外,大力开展清洁化生产,推进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减轻农药面源污染、净化乡村环境。

(四)改进组织方式,推进统防统治

以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为重点,大力推进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一是提升装备水平。发挥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补助、农机购置补贴及植保工程建设投资的引导作用,装备现代植保机械,扶持发展一批装备精良、服务高效、规模适度的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二是提升技术水平。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集成示范综合配套的技术服务模式,逐步实现农作物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的规模化实施、规范化作业。三是提升服务水平。加强对防治组织的指导服务,及时提供病虫测报信息与防治技术。引导防治组织加强内部管理,规范服务行为。

五、措施——多方发力

(一)政府

政府始终是各项政策的推动者,农药零增长行动必须要由政府来主导。

1. 加强宣传。政府要将实行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的重要意义、基本要求、目标任务、具体措施、机制保障等,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政策送到基层,到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手中。

2. 强力推进。实事求是地解决政策落实当中的困难和问题,通过项目建设、政策性扶持、补贴等办法,鼓励新产品应用,调动生产者生产积极性,解决推进行动当中出现的风险和问题;树立典型,扶持品牌,用具体的事例激发农产品生产者的参与热情,共同维护农药零增长行动的有序推进;强化农药的执法检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曝光处理。

(二)生产厂家

生产厂家是落实农药零增长的第一道关卡,是政策落实的前提和保障,也是确保政策落实产生实效的责任主体,同时还是与政策红利攸关的利害关系方。

1. 深刻理解。农药等农资生产厂家首先要理解农药零增长行动这一政策推行的重要意义,强化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为农药零增长行动落实当好排头兵。

2. 创新发展。农药零增长行动,是农药等农资生产的一场革命,必将推动农药向新的方向发展。要扩展思维,在产品开发上做文章,在技术创新上求突破,在转型升级上谋发展,加强新型农药的研发力度,提高农药利用率。

(三)农药经销商

农资经销环节是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落实的重要环节,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农资经销商要延伸服务链条,将农资经销重点由植保环节延伸到农产品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为这些环节提供技术服务;将农药化肥等农资营销与农产品生产对接起来,通过联营、入股、承包等方式,解决农药化肥等农资的市场问题,推进农资新产品新技术的应用。

(四)农产品生产者

农产品生产者,是使农药零增长政策得以落实的基础。

1. 自觉应用。农药零增长行动要落实,首先需要农产品生产者接受这项政策,并主动执行这项政策。其次是在技术上,要自觉接受新农药新技术并应用到农业生产当中来。要做到这一点,农产品生产者应该具有接受新事物、新观念的理念,将落实农药零增长行动作为生产者应尽之责来理解。

2. 保证安全。农产品生产者要积极落实政策,认真执行政策,严格依照政策要求来组织生产,接受监督;要主动推广和应用新农药新技术,主动配合做好农产品溯源和农药溯源等制度,确保农药应用安全;要加强学习,提高素质,提高科学用药用肥能力,杜绝农药化肥应用过程中的滥用、乱用、过度使用等行为,为市场提供安全优质的农产品。

作者:朱俊峰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德育生活化中的班主任工作论文下一篇:预防神经外科术后感染护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