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法治建设范文

2022-06-09

第一篇:校园法治建设范文

校园法治建设汇报材料

段家河初级中学校园法治建设汇报材料

段家河初级中学副校长

曹廷斌

各位领导:

我校按照依法治教方略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在广大师生员工中深入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法律素质和意识,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进程,将学校管理和事业发展全面纳入法制的轨道,保障和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在“依法治校”工作中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

一、全机构、加强领导

在依法治校工作中,我们建立健全了依法治校工作领导机构,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教导处、政教处及骨干教师为成员的依法治校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制定了详尽实用的工作网络,使得依法治校工作层层有落实,处处有保障。

二、快实施依法治校工作的进程

1、制定章程、规范制度

学校结合实际,依法制定学校章程,依照章程建立学校行政、教育教学、总务、政教、工会、学生会、校园环境卫生、安全保卫等管理制度,使法制建设工作做到有部署、有检查、有总结、有落实,使法制建设工作经常化和制度化,把学校法制教育情况与本学校质量评估等工作联系起来,进一步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我校法制建设工作深入发展。实行校务公开制度,增加学校各项工作的透明度,创设了依法治校的民主环境。 学校将依法治校纳入学校工作计划,使学校法制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开展一系列具体的法制建设活动,把法制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结合起来,促进学校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2、加强教师法制宣传教育

学校采用了主题班会、法制讲座、等方式在全体师生之中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方案》等法律法规。以此来提高师生法律意识,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在学校的规章制度中,我们把普法工作进行了量化规定,使我校的推普工作有章可循。

3、注重普法形式多样化

我校采取主题班会、宣传展板、演讲、征文、测试等形式,进行学习渗透,使全体师生能够初步掌握部分的法律、法规的常识,加深教职工的法律意识,最终使我校师生犯罪率为零。我们充分利用了宣传窗、黑板报、等宣传阵地向广大师生宣传了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各个班级又认认真真地出了一期法制教育黑板报。在每学期的安全教育中,我校都要进行有关安全知识的各种活动。我校少先队还根据自己的实际,开展了以法制教育为主题的中队活动。“法在我们身边”、“守法好少年”、 “法律知识知多少”等活动,充分展示了学生们的智慧,同时也是他们学法、知法的成果的反映。同时,我校还利用多媒体组织学生观看法制教育光盘,对全体学生进行了一次深刻法制教育,也净化了孩子们的心灵。 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广大师生充分认识到了开展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增强了他们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也为我校真正实现依法治校创造了重要条件。

4、落实监督管理

依法建立健全教师评估、考核、检查、聘任、职称评定制度。学校做出统一部署,按要求切实抓好本单位教职员工和学生的普法教育,健全学习、考核制度,结合学校的各种活动使法制教育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提高依法管理、依法施教的能力和水平。认真组织好法制教育的教学活动,注重提高授课教师的水平。建立健全法制教育档案制度。学校采取有效办法,对法制教育的情况进行检查,及时总结经验,进一步大力宣传依法治校的成功经验和先进典型,加强引导,营造氛围,不断提高学校法制教育水平。

认真实施校内申诉制度,成立校内申诉委员会,依法规范申诉程序,切实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对教育行政部门进行申诉的教师不压制,不打击,不报复。严格执行市、县关于招生收费的各项政策规定,收费实行公示制,收费程序规范,无违规收费和乱收费现象。 做好校产管理,定期对校舍、教育教学设施进行安全检查,配合公安、工商、文化等部门加强校园周边地区的综合治理,促进校内外环境文明化、健康化、安全化,消除隐患,确保师生安全。

5、成绩显著

依法治校是教育领域法制建设工作的基本要求,我校以普法工作为基础,以依法治校为重点,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积极推进依法治校的进程,管理到位,依法治校档案齐全,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稳步提升,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学校施教区范围内学生全部接受义务教育,无流失,辍学生,犯罪率为零。校方负主要责任的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师生对校园满意率达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形成了敬业爱岗、勤学上进、文明礼貌、尊师守纪的良好风尚。

三、重从学校转向社会

依法治校,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学校是全社会的责任。学校作为普法教育的重要阵地,我们把中学生作为联系的纽带,开展中学生通过自己学到的法律知识教父母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活动,这一工作已受到了广大村民的一致好评。

尽管在实施过程中做出了种种努力,我们的工作还距上级要求有一定的距离,还需要我们再上新台阶。为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全体师生定会以创新、务实的作风不断推进这一工作顺利开展下去。

第二篇:XX法治校园建设方案

法治小院建设实施方案

区司法局、大庄乡准备在大庄乡孙家大院以“三治融合”体系为基础,聚焦法治乡村建设,积极打造集法治宣传、法律服务、人民调解等功能于一身的“法治小院”,构建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供给的“新渠道”。法治小院的建立不仅能为村民提供精准、优质、普惠的法治文化阵地,也能为积极探索市域社会治理提供有效路径,从而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化“三治融合”建设,坚持自治为基础、法治为保障、德治为引领,推动基层治理和社会调节、村民自治良性互动,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时代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格局,为全乡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的基础。注重延伸“法律进村居”工作的触角,拓展农村法治文化阵地,全力打通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供给的末梢关节。

(二)目标任务。

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充分利用农村中闲置的房舍、红白理事会、老年活动室等场地资源,进行合理化改造,植入法治元素,建成具备法治宣传、人民调解、法律服务等功能的法治小院。

(三)基本原则

--坚持党建引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优势在党建,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增强感召力、影响力,使其成为服务群众、凝聚人心、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

--坚持严守初心。推动法治乡村建设的本质是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真心实意倾听群众的心声、呼声和批评声,要坚持严守初心,依靠群众,真正把人民群众所思、所盼、所愿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继承创新。顺应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不断推动理念创新、方法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形成新的实践成果、制度成果和理论成果。

--坚持问题导向。以新时代人民群众新需求为导向,善于在加强与群众的沟通联系中增进与群众的感情,善于在真心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中赢得群众的信任,打牢社会治理的民心根基。

--坚持因地制宜。从本地实际出发,开拓创新,大胆实践,创造本地的经验,丰富法治乡村建设内涵,加快形成既有共性又有特色的农村基层治理模式。

二、工作举措

(一)村民自治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

夯实基层自治基础,健全全民参与机制,拓宽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渠道,深化村民自治实践,提升村自治效能,进一步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民安民创。

1.健全“一约三会”机构。一是制定村规民约,建立制度体系。坚持“群众认可、务实管用、富有特色”的原则,组织引导群众广泛讨论、凝聚共识,进一步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并做到与村训、政协协商在基层的有机结合,增强村规民约的参与性、合法性、针对性和权威性,引导村民自我教育、管理,推动形成良好的村风民俗。二是成立群众议事会,建立决策机制。建立群众议事会机制,组织群众和村民代表,参与村内重大事项讨论决策,深化村级民主政治建设,建立完善农村基层治理机制,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形成村自治合力。三是成立乡贤参事会,建立协商机制。成立由本村的老党员、老干部、复退军人、经济文化能人、出生地成长地或姻亲关系在本村的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技能人才组成的乡贤参事会,参与公共事务的民主协商和决策,献计献策,反馈村情民意,为社区“三委”提供决策咨询;积极引才引资,出智出力,助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四是成立代表监事会,建立监督机制。成立由监委会成员、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人大代表和有较高威信的村民组成的监事会,对“四议两公开”的落实,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内容开展全面监督。

2.推行民主议事形式。一是创新协商议事形式和活动载体,大力推广村级群众议事会、民主恳谈会、民情沟通日、村民票决制、村民说事、妇女议事、“党群夜校+”等民主自治形式。常态化入村入户召开火塘会、院坝会、群众会,构建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评、事事有人管的自治格局。二是强化民主管理,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优化民主监督运作方式,将党务、村务、财务分项目分类别列入监督内容,设置橱窗式村务公开栏,每3个月公开一次村级财务状况,打造阳光财务、透明平台。三是完善民主选举制度,改进民主协商方式,增强民主决策参与,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和民主集中制原则实行决策,凡涉及烤烟合同分配、集体资产处置、村庄规划、征地补偿费的使用和分配、贫困户或低保户确定建房审批、救灾救济款物发放等重大事项决策,以及重大工程项目建设、集体资产资源处置、大额资金使用等村(居)民小组“三重一大”事项,须由村(居)民小组党支部会议或党员大会研究讨论同意后,提请村(居)民会议、村(居)民代表会议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作出决定,做到村(居)民小组事务党员先知、党员先议、党员先行。四是建立村民激励约束机制,通过集体讨论,以村规民约等形式建立激励制度,对本村群众在子女高(中)考中成绩突出、工作中立功受奖或在其他领域中贡献重大等情形进行表彰奖励,同时将违反村规民约、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与参军政审、评优树模、文明评比相挂钩,激发村民主人翁意识,树立文明博爱、开拓进取、健康向上新风尚。

(二)法治队伍强化法治乡村建设。

推进法治阵地建设,强化法治宣传,倡树法治理念,提升法治素养,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营造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良好法治环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1.建设基层法律服务工作站。

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建设集普法宣传、法律服务为一体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站,建立就地便民的法律服务平台。基层法律服务站下设“红袖标巡逻队”、“夕阳红调解队”、“青少年法治宣传队”、“法治扶贫服务队”共同推进乡村治理工作。红袖标巡逻队:由村小组中有时间、知识、技能、体力的村民自愿加入红色巡逻队,派出所统一指挥协调培训,配发红袖标。定期不定期在村中巡逻,提醒辖区群众防火防盗,有效提升了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夕阳红调解队:由村中有威望、有能力且愿意为法治小院服务的群众组成夕阳红调解队,及时有效的开展本村群众之间的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形成矛盾纠纷化解网格化机制,真正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青少年法治宣传队:由在校学生担任,开展“小手拉大手,法宣齐步走”活动,将自己学到的法律知识传递给家长、邻居、村民。带动全体村民开展学法、用法、守法的良好法律氛围。法治扶贫服务队:由司法所、街道各站所有执法相关资格的工作人员担任,定期开展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相关业务,助力脱贫攻坚活动的开展。

2.涵养法治精神。一是开展“法治人才工程”,培育一批以村(社区)干部为重点的“法治带头人”,挖掘一批具有法律知识背景的党员、村(居)民代表以及居住在村(社区)的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等“法律明白人”,命名表彰一批“遵法学法守法用法示范户”,强化法治宣传,倡树法治理念,提升法治素养。二是引导群众学法用法守法,发挥法律在保障居民权益、规范市场运行、环境治理、化解矛盾等方面的作用。在“一居民小组一法律顾问”全覆盖基础上,各社区充分发挥法律顾问的作用,定期进行矛盾纠纷排查,及时报告重大矛盾纠纷隐患信息,及时调处一般矛盾纠纷,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3.强化法治宣传。大力开展“七五”普法活动,全面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一是制定普法责任清单,定期开展“法律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站所”、“宪法入户”活动,邀请法律工作者适时开展服务进农家活动,最大限度满足群众法律服务需求。三是探索市域社会治理建设新模式,打造“夕阳红调解队”队伍建设,鼓励并支持调解队员经常深入社区,结合各时期的热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参与重大复杂矛盾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参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

(三)德治互助促和谐邻里情。

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大力宣传和倡导3个层面24字要求,在全社会形成普遍认同的理想信念、道德标准、价值尺度,做到引导有方向、评判有标准、学习有榜样。突出公民道德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努力形成崇德向善、诚实守信、互助友爱的良好社会风尚。(牵头单位:街道创文办、文化站)

1.

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文化活动室、法治书屋、科普宣传栏、乡村大喇叭等村级文化阵地建设。二是按照“突出文化内涵,吸引群众参与”的原则,开展系列文体活动,丰富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等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丰富多采、贴近生活、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2.

加强传统“引潮流”。一是定期举办道德讲堂,法治讲座向群众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内容,探索建立基层道德评价体系,鼓励群众通过道德评判参与邻里调解、敦风化俗等事务。在每季度一次的道德评议前,深入院落、农户走访了解、座谈会商,提出辖区内在移风易俗、助人为乐、孝老爱亲、诚实守信等方面涌现出的好人好事;摆出本村本组不友善、不诚信、无孝道等不道德的突出问题;指出需要解决的不良人情、盲目攀比、低俗恶搞、打牌赌博等歪风邪气。二是加强“家风家训”建设,开展家风家训征集活动和“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3.推行榜样“树先锋”。广泛开展“农村五好”、“身边好人”、“十星级文明户”和“文明家庭”的评选推荐工作。“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典型示范蔚然成风,充分发挥,以德育人、移风易俗的作用。做到评选对象户户挂牌,动态管理,争星晋位。设立“红黑榜”,褒扬正面先进,曝光反面典型,引导形成正确价值取向。

第三篇:创建法治校园总结

城关镇高堎小学2012—2013学年 创建“法治校园”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校坚持"依法治教,以德立校"的办学思想,不断推进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学校民主管理和制度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教育资源的整合和校长负责制的落实,提高了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

一、提高认识,树立法治理念。

教育法治工作是一项全面性、长期性、综合性的战略任务。我们结合 "六五"普法规划和教育法治工作计划,结合自身实际,研究制定本校的依法治校工作计划,在学校年度工作计划中,我们始终把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内容纳入全局和学校工作总体规划内,明确工作目标,健全工作网络,落实工作措施。

首先是从转变观念做起,紧紧依靠党组织,在教职工中大力开展教育法规、教育规程的学习,并通过开展"依法执教,做新时期合格教师"大讨论,撰写心得体会等形式,转变思想,牢固树立全体教职工的依法治教观念。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现代法治理念,在学习和实践中努力提高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治教、依法行政的能力与水平。

其次是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学校重视抓好学校领导、教职工的教育法律法规的学习。,教师的继续教育安排一定学时用于普法,新教师上岗前培训加大普法的分量。把深入普及法律常识,增强法制观念,减少犯罪作为小学生法制教育的重点。尤其抓好学校管理人员、教职

1 工对《事故处理办法》的学习,重点学习《宪法》、《刑法》、《未成年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义务教育法》、《国防教育法》以及学生伤害事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把做好学生的法制宣传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素质,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切实做到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通过开设法制讲座、举行法制知识竞赛、设立法制宣传月等多种形式,向小学生宣传有关法律常识,从小培训学生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意识。

再次是开展警校共建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聘请法制辅导员、警官到学校进行专题讲座,充分发挥法制辅导员在学生的法制教育中的作用。通过晨会课、班队会、广播板报、知识竞赛,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以及社会公德教育、法制教育、纪律教育、品德修养教育,抓好日行为规范的养成,坚持贯彻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端正校风校纪建设。加大《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宣传力度,进行法制和国防教育。

二、依法管理,规范办学行为

1、落实制度,管理有章可循。将校内常规管理已形成的行之有效的经验上升为配套制度,并使之完善。使学校各方面的工作纳入规范化管理轨道,逐步纳入法治轨道,不断提高依章管校的水平。重视教师队伍教育和管理,使教师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依法办事等各个方面都能为人师表。通过制定《文明班级管理办法》《教师文明宿舍管理办法》等,落实责任,保证学校有一个正常的教学、科研和生活秩序。在实际工作中,不断进行学校章程的细化工作,使

2 相应的规章制度更具有可操作性。把学校管理工作纳入法制轨道。加强学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切实保证学生有一个安静、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

2、校务公开,深化民主管理。校务公开是依法治校的重要部分,我们对校务公开工作做到:规范操作,严格管理,形成制度。学校成立了校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监督小组,少队部齐抓共管,定期研究校务公开工作。首先,在范围上,实现由学校面向各部门、各年级组公开;其次,在程序上,实现由单纯办事结果公开向办事过程公开;第三,在公开内容上由一般内容扩展到群众关心的所有热点问题,敏感问题,以及影响到本校发展的深层次问题;第四,校务公开做到重大事项、职称评定、竞争上岗、收费情况等及时公开,公示增加工作的透明度,体现学校班子的民主工作作风。我们充分发挥教代会在校务公开中的基本载体作用,学校重大决策以及关系到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我们坚持通过教代会进行公开。学校教代会制度规范,审议建议权、审议同意权或否决权、评议监督权、选举权等一一落到实处,同时,建立了齐全科学的教代会资料档案。

3、我们将校务公开和学校的各项制度相结合,逐渐成为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行校务公开,提高了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学校领导自我约束,学校重大事情科学民主进行决策,工作过程严格程序进行操作。促进了学校的发展。学校领导清清白白做人,亮亮堂堂办事,促进了廉政风气的形成,并有力的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校长管好了自己,也带动了全体教职工,工作起来腰杆子硬

3 了,劲头也就更足了。

4、狠抓安全,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学校安全工作重于泰山,学校应该把安全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不可麻痹大意,心存侥幸。我们认真组织学习《学校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坚决落实学校安全保卫工作领导责任制、责任追究制、考核奖励制;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把安全教育、安全管理的各项制度、措施落到实处;积极依靠教育体育局、城关镇教育组、城关镇派出所等单位和相关部门,做好校园及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工作,确保学校稳定和师生生命财产的安全。

5、在内部安全管理中,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一是制定了严格的安全管理网络,从校长到每名教师,层层签定安全责任书,做到层层抓落实,处处责任到人,全体教职工人人参与抓安全。二是定期进行安全隐患大排查,定期检查食堂卫生和安全工作,教学设施设备安全,及时排除隐患。对因教师工作失职造成学生意外伤害,食品卫生不合格的,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并在考核评优中实行一票否决制,从而为学生营造安全的学习环境。

6、树教育行风正气。我们以行风评议为契机,认真制订符合校情 “行风评议实施方案”,依据“以评促纠、以评促建,以建互促,优化行风”的宗旨,确定了四个工作主题,(1)办学行为(包括领导干部勤政廉政、收费行为等);(2)教师职业道德建设;(3)政务校务公开;(4)社会宣传。

7、针对学校目前仍存在部分教师责任心不强的现象,学校畅通

4 了监督渠道,将服务意识贯彻到办学过程中,学校一是公开评议工作电话,制订投件箱,及时反馈家长建议。收费是家长最关心的问题,为此,我校能认真贯彻省教育厅关于中小学收费"十不准",严格执行县教育体育局、县物价局文件规定,各项收费坚持做到收费依据公开、项目公开、标准公开,按标收费、遵章收费。无强行收取捐资助学费、择校费、保险等费用,得到了学生家长的一致肯定。二是有重点走访学生家庭,深入调查了解特困生,特殊生家庭情况,并通过赠送学习用品,给予学生生活上的帮助,受到了社会、家长的好评;三是舍得投入,改善学生学习安全环境,确保每位学生在校的人生安全,

总之,我校通过走依法办学、依法治校之路,促进了学校教育改革的发展,推动了学校课程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真正使教育成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培养人才的一项规范化的、公益的事业。使学校成为人民满意的学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不段努力,在推进和谐校园建设活动中不断取得新的辉煌成绩。

2013.9.26.

第四篇:法治文化进校园

为了切实提高我校广大师生法律意识和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加强校园法治文化建设,推进依法治校进程,治保处决定在学校开展“法治文化进校园”活动。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和谐平安校园为目标,以“弘扬法治理念”为主题,根据广大师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坚持育人为本,以集中宣传教育为途径,着力营造浓厚的法制宣传氛围,着力提高师生学法、知法、守法的自觉性,着力增强师生法律意识和依法办事水平,着力推进依法治校工作水平。 宣传内容

突出宪法宣传教育。大力宣传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和国家活动基本原则等内容,牢固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的权威。加强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理论的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法律文化建设。

突出加强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禁毒法等相关法律宣传,引导学生远离社会陋习,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同时,加强对未成年人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教育广大师生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高广大师生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 突出治安管理和刑事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围绕维护校园和谐稳定和平安校园建设,加强治安管理法、刑法宣传,加强学生防盗窃、防人身伤害、防诈骗抢劫教育,确保学校不发生任何治安刑事责任事件。

三、实施内容

(一)开展以“法治文化进校园”为主题的学科教学

1、法制教育在常规课程中的渗透。⑴《思想品德》:结合学生的品德修养,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将法制教育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法律是具有强制性的行为规范,了解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维护合法权益;了解我国法律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规定,增强自我防范意识;了解宪法和法律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规定,能够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了解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方略,增强依法办事意识,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 ⑵《思想政治》:结合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等必修课程的教学,了解法律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运用,感受法律的作用和权威,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理解依法治国的紧迫性和重要性。⑶《历史与社会》: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境和内容,体会现实社会生活中相关法律规则和制度的意义;从历史角度了解我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依法行使公民的权利,自觉履行公民的义务,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⑷《地理》:结合中国的自然资源的教学,了解保护自然环境和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应遵循的公约、法律和法规,渗透法治观念,培养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和环境观;了解相关国际公约和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认识法律在解决当前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增强法治观念。⑸语文、生物、体育等学科蕴涵着丰富的与法制教育相联系的内容。挖掘法制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法治文明、公平正义、恪守规则等方面的教育。例如,语文课通过文学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渗透崇尚公平正义、违法要承担责任、履行义务光荣等教育;生物课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热爱生命、尊重人权的教育;体育课对学生进行遵守规则、崇尚公正的教育等等。各相关学科对学生渗透法制教育,要充分运用与学生密切相关的事例,学科史上的有趣材料作为教学资源,利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开展法制教育活动。

2、法制教育在校本课程中的渗透。⑴视频课:利用学生每星期日的视频课,定期播放相关法律、法规、案例视频,提高学生法律知识,加强学生法制观念。⑵心理健康课:及时了解学生心态,打开学生心灵的窗口,加强学生相关法律、法规教育。⑶晨训、班会和夕会:利用晨训、班会和夕会,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认真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

行为规范》、《学校有关管理手册》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基础法律知识。

(二)开辟“法治文化进校园”教育宣传主阵地。

1、校园广播:利用校园广播,专设一块“法制前沿”板块,按时开播。

2、校园宣传栏:由校法制宣传组负责,定期张贴法律、法规、案例资料及相关活动照片等,在校阅览室、图书馆内增加法律刊物。

3、班级:每班开设一块“法制园地”、黑板报登载相关法制知识、警言、活动资料等;设立法制图书角,增订一份法制报或相关法制刊物等。

(三)开展“法治文化进校园”专题教育

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兴趣、思想认识、行为表现和社会实际出发,开展灵活多样、富有成效的专题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提高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开展“法制教育”主题班会。

2、举办法制教育专题报告会、座谈会。

3、举办法制教育宣传图片、案例展。

4、利用每学期各年级分别召开家长会之机,向家长发送法制宣传教育材料或邀请法制教育工作者做专题报告,并建立家校联系制度。以动态管理形式监控学生的校外活动。

5、举办“法律伴我成长”征文比赛。

6、举办“法律在我心中”演讲比赛。

7、举办法制教育书画比赛。

8、举办法制教育知识竞赛。

9、举办法制教育手抄报评比活动。

(四)开展“法治文化进校园”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学生学习法律、践行法律的重要途径。充分利用班团队活动、学生社团活动、节日纪念日活动、仪式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载体,开展生动活泼的法制教育活动,增强学生依法律己、依法办事的自觉性。

1、利用好班团队活动,举行相关法制辩论会或模拟法庭

2、举行“珍爱生命、热爱生活”体育活动。

3、开展传统节日、纪念日的法制教育宣传活动,如:清明节祭扫烈士园陵,“3.15”消费者权益日、“6·5”世界环境日、“6.26”国际禁毒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

4、举办开学典礼、入团仪式,培养学生爱国、爱法的情感,增强守法、用法的能力。

第五篇:“法治进校园”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来自新丰县人民检察院,我是新丰县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办公室(简称未检办)的一名干警,接下来由我和大家一起学习“远离违法犯罪,学会自我保护”这节课程。大家看下了ppt上面的这个图标,有没有哪个同学知道这是个什么机构?或者说大家有没有听说过检察院这个名字?知不知道检察院主要与什么打交道呢?

同学们,不要搞错了,检察院可不是检查身体的。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我们打交道的主要一个是法律,一个是违法犯罪的人。现在,大家只要知道检察院要做的一件重要的事就是让违法犯罪的人得到法律的严惩,让好人的权利得到法律保护。

而检察院内负责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未检办,我们做的工作主要是教育挽救和感化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保护未成年人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同时还负责这次的法治进校园工作。而今天检察姐姐过来也是和同学们一起学习跟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希望大家能够在这节特殊的课程中有所收获。

在正式开始课程之前,我们准备了一些和法律知识相关的题目,先考考大家。知道答案的同学可以举手,谁先举手我就请谁回答并有奖品送出。【问答和未成年人有关的法律知识】第二道题,我们这次不请举手的同学回答,而是请和今天日期一样的座位号的同学回答。

一、违法犯罪离我们并不遥远

在网络发达的今天,我相信大家都已经有自己的微信,玩起自己的微信群聊和微信朋友圈。

下面大家看看这个案例:李某和小颖是同班同学,李某平时觉得小颖和她不合,很不喜欢小颖。同学们刚开始组建微信群,李某就一直不愿意小颖进群,不让她参加班里的聊天群,后来小颖还是进入了班上的微信群,李某又多次在微信群上对小颖进行辱骂,最后甚至发一些有损小颖形象的照片。后来,李某觉得做的这些小事没能满足自己,越发过分完全不够后果地将有损小颖的4张照片P上一些辱骂的文字发到自己的“朋友圈”里,即使小颖多次要求其删除,但李某一直不听。后小颖忍无可忍便告诉其目前并报了警。

上述这种行为就是典型的网络校园暴力行为,骂人就是侮辱他人,是不道德行为。在微信聊天群或者在自己公开的朋友圈内辱骂他人都可能触犯法律,应当受到治安处罚,情节严重的则构成犯罪。我国刑法也规定了,侮辱罪,是指使用暴力或者以其他方法,公然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根据《刑法》第246条规定,犯侮辱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我们平时听到的“打群架”,也是典型的校园暴力行为,对于“打群架”如果造成了严重后果的很可能会涉及法律上什么罪名呢?

法律规定一个罪名叫做聚众斗殴,是指出于私仇、争霸或者其他不正当目的而纠集众人成帮结伙地互相进行殴斗,破坏公共秩序的行为,多表现为流氓团伙之间互相殴斗,少则几人、十几人,多则几十人,上百人,约定时间、地点,拿刀动棒,大打出手,往往造成伤亡和社会秩序的混乱,是一种严重影响社会公共秩序的恶劣犯罪行为。

聚众斗殴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二条规定,聚众斗殴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一)多次聚众斗殴的;

(二)聚众斗殴人数多,规模大,社会影响恶劣的;

(三)在公共场所或者交通要道聚众斗殴,造成社会秩序严重混乱的;

(四)持械聚众斗殴的。

检察机关在办案过程中发现,未成年人常见的犯罪类型有故意伤害、聚众斗殴、寻衅滋事、盗窃、抢劫。

二、法律知识【解释的过程中附上案例】 下面,我要和大家分享几个法律小知识:

(一)谁是未成年人?什么是刑事责任年龄?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在这里的同学都是不够18岁的,而且有些是不满14周岁的人,那是不是有些同学会不以为然,犯罪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同学们,如果这样想那就错了,因为你们很快就会达到承担刑事责任的法定年龄,并且在我们身旁,我们办过的案件中,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只增不减。

(二)不良行为有哪些?《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四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

(一)旷课、夜不归宿;

(二)携带管制刀具;

(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五)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六)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

(七)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八)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九)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三)严重不良行为有哪些?《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四条规定,本法所称“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下列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

(一)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二)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

(三)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四)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

(五)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

(六)多次偷窃;

(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八)吸食、注射毒品;

(九)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请各位同学自我检查自己是否有上述所说的不良行为,甚至是严重不良行为。如有,则要尽快改正。我们检察机关在办理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中发现,未成年人走上犯罪的一般规律是:不良习惯-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犯罪。

(四)什么是犯罪?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简单的说,犯罪就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比如偷东西、打架、抢劫等就是一种犯罪行为,会受判刑、抓进监狱的严重处罚。

(五)什么是共同犯罪?

我们国家法律还有一个概念叫共同犯罪。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条件:①二人以上;②共同故意;③均构成犯罪。 未成年人参与共同犯罪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拉帮结派,和“哥们”讲义气。如果你知道别人要去打人或者实施其他犯罪(偷/抢/贩毒……),你参与其中,加油助威,提供犯罪工具,那么对别人造成的危害后果,你也是要负责任的。也就是法律不单单惩罚那些真正拳打脚踢的人,也惩罚在一旁助威帮助的人。

(六)什么是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是法律规定的惩罚,重则判刑关进监狱,或关进入拘留所受到行政拘留,轻则也要对你自己做过的事进行赔偿、恢复原状。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校园英文演讲范文下一篇:雪中遐想散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