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现场报道论文

2022-04-28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电视新闻现场报道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随着物质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媒体传播方式越来越多,手机、电脑等移动终端逐渐进入人们日常生活,拓宽了信息传播途径,加快了信息传播速度。在这种背景下,电视新闻现场报道面临着极大挑战,媒体需要适应新时代潮流,找准新闻报道时机,提升电视台综合竞争力,赢得发展先机。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论文 篇1:

做好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思考

【摘 要】电视新闻现场报道以它独有的魅力成为记者在一些报道中的首选方式。随着现场报道这一鲜活形式得到人们的认可和广泛运用,也暴露出有些现场报道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就如何做好电视新闻现场报道进行探讨。

【关键词】电视新闻 现场报道 综合素养

“有新闻发生就有我在场”,CNN的海湾战地记者彼得·阿奈特、伊拉克战争中凤凰卫视的战地记者闾丘露薇、北京“非典”战役报道中的柴静、“5·12”汶川大地震中的张泉灵等一大批中外记者,无不是因为在重大突发事件现场的精彩报道而让同行记住了他们的名字,同时那些新闻报道满足了观众了解事实和求知的渴望。

凭借时效性快、现场感强、信息量大、可信性强的报道优势和传播特点,现场报道已成为电视媒体提高新闻节目竞争力、扩大社会影响力、应对当前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一个重要手段。

随着现场报道这一鲜活形式得到人们的认可和广泛运用,也暴露出存在的问题,需要在实际工作中注意和加以改进。

一、形式简单僵化

在一些现场报道中,常常看到有些记者只是为了形式的需要,在报道的一开头说上一段哪里都能用、甚至可有可无的话,然后就从整个片子当中消失了,这样的出镜完全起不到捕捉新闻“点”、连接事件脉络、引导观众看的效果。现场报道的典型形式是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面向观众在镜头前做简要的介绍,随着记者的报道画面有序地展现事件现场真实情景,然后记者再对事件进行简要归纳或者评述。在这一过程中,常常穿插记者在现场向新闻事件的当事人、目击者以及有关人士的采访,就是说记者必须置身于新闻事件现场,记者的活动要贯穿现场报道的整个过程。同时可以看出,现场报道既可以有介绍、有现场解说,也可以有访谈,有评述,形式是多样化的,要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来灵活运用。

二、内容缺乏深度

电视记者的现场报道,不仅要引导观众去看新闻现场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东西,还要尽可能通过镜头前的采访向观众简要介绍来龙去脉。在一些节目里,做现场报道的记者不知道观众想了解什么,像旅游一般在片子里匆匆走过,所说的话也是画面里明摆着的东西,没有为观众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这样的记者没有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所以现场报道内容苍白而肤浅。作为出镜记者报道一定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要让观众看到什么,我要向观众表达什么”,目的就是要尽力让观众通过屏幕了解事件的全貌和全过程以及背景资料。

三、刻意编辑补拍失真

不论多么优秀的记者和摄像,在新闻现场抓取的报道不可能总是十全十美的。即使有些报道采访回来后,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也不要为了追求所谓的完美而去补拍,因为这样会严重破坏现场报道的现场感。比如,出镜记者的话不是一次完成的口头报道而是后期配音,现场该提问的问题没有提而在制作时加上问话等等,难免会让细心的观众分辨出来不是现场的声音,这些都会给片子带来硬伤。还有的在制作中为了播出效果或者新闻宣传的需要,编辑后的画面偏离事实或者违背客观规律,这些都是不应该的。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以它独有的魅力成为记者在一些报道中的首选方式。那么,记者在报道中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呢?

一是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现场报道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记者的新闻敏感和观察力,取决于记者对观众关注重点的把握和了解。很多突发事件瞬息万变,现场情况纷繁复杂,该把什么人和事作为报道重点,该抢拍什么画面、该怎么结构新闻片子,这些都需要记者通过对现场的敏锐观察当机立断。在现场,记者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去发现、去捕捉。现场报道是对记者综合素养的一次考验,敏锐的新闻观察能力是首要的。新闻调查主持人王志说:“在现场你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伪装,也没有任何捷径可行,只有通过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用自己的神情去把握,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否则就是失败的开始。”

二是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现场报道是记者在屏幕上向观众报道现场新闻事态,所以要求记者具有流利的口才和机智的谈吐,能够做到跟随现场情景变化边观察、边思考、边表达。

记者的现场报道语言要口语化,要精练。语言要简短而言之有物,不用书面语言而又要准确得体。通过通俗易懂的口语,向观众提供新鲜、准确、富有感染力的信息,增强报道的现场感,让观众感同身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现场报道中记者的语气、神情、形体动作都在向观众传达着大量辅助性信息。

记者的语言要平实。不要用过分夸张的词句,避免使用掺杂强烈个人好恶倾向的话语,点评要做到客观适当、以理服人,要用事实向观众传达信息。

现场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是记者知识累积、提高对事物认识思想深度的结果,是勤学苦练、内化于心的结果,并非纸上得来,也非朝夕之功。

三是要有较好的现场应变能力。现场报道反映的是正在发生或发展的新闻事件,这种报道大多没有事先准备好的完整稿件。即使是对预知性事件的报道,也要求记者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随机变化和及时调整报道预案。因此,记者在报道重大新闻事件时,应该具有良好的应变能力和把握新闻事件脉搏变化的节奏,让观众通过报道更迅速、更全面、更真实的理解新闻的整个发展过程。

四是要有运用各种工具设备的能力。面对电视传播的日益高科技化,一名电视记者必须熟练地掌握电脑、汽车、外语、图像编辑制作传输等多项技能和设备的运用。现在新闻业务的分工可能越来越精细化、专业化,而现场报道往往需要的是记者综合素质的高度全面。如果出镜记者不懂摄像机的使用和画面的编辑,就不会和摄像记者有默契和配合,就不会把画面的运用发挥到极致,甚至在新闻现场还有可能因此贻误战机。不要忘记,新闻采访是一个团队在战斗,需要报道组各个环节的密切合作。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要注意把握好哪些关键环节呢?

一、整合出最重要的新闻

现场报道的环境、情节、人物动作、表情等要素纷繁复杂、稍纵即逝,报道角度也各有不同。因此要求出镜记者必须从眼前不断变化的事件中选取最有新闻价值和典型意义的事实,快速整合新闻信息,并且确定最佳的报道角度,把新闻有效地传递给观众。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央视记者张泉灵从珠峰立即赶赴地震灾区采访,她发回的现场报道给不少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奔向震中的途中,张泉灵和全国很多观众一样急切地想知道一个问题:灾区的路到底怎么了?通向震中汶川的路为什么还不能打通?她意识到,这个时候,必须把镜头对准这条路。于是,电视机前的观众看到了这样的画面:几乎半座山塌下来,路不见了。随着张泉灵的解说,观众了解到,这条路原本只有七八米宽,一边在塌方,一边临着岷江的悬崖。工作人员上得去,但是疏通工作无法展开。这条报道虽然并不那么惊心动魄,但是把观众的疑问解开了,不解的责难不见了。在这里,路是生命线,也是抢险救灾的关键。当时救人的新闻到处都是,很多记者在做,而且记录不断被刷新。但是213国道却牵动全局,而且只有一处,当然,也就成了含金量最高的新闻价值所在。张泉灵14日在213国道上报道,向公众介绍了生命线抢险的现场情况,也解开了社会上对213国道迟迟不能打通的疑问,并且帮助抗灾的决策层转变了打通生命线的方案,起到了重大的社会效果。

二、选择好最恰当的出镜环境

出镜记者的报道最明显的标志就是新闻的现场环境。在什么环境直接影响到记者的报道内容、报道方向和报道会对观众产生直接的影响。央视记者水均益,在报道美国空袭巴格达时,他站在离轰炸现场不远的楼顶上,背景火光冲天,耳边隆隆轰炸声,给人以强烈的视角和听角的冲击力。所以说,出镜记者要能够准确地选择典型的、特定的环境、气氛作为现场报道的背景。在向观众讲述事件经过时,要恰当地抓住各种细节,使新闻事件的发展变化展现在观众眼前,要尽可能利用环境中的物品来丰富报道内容,比如道路的指示牌、现场的重要景观、标记等,这都是出镜环境中的要素。

出镜环境的选择上一定要从画面效果、报道内容、活动空间等多方面进行考虑,要利用现场最有利的地形来展现现场。出镜记者还要注意在动态报道中的走位,在哪里开始走和应该在哪里停下要做到心中有数,并和摄像记者配合好。

三、记者要贯穿其中

在一些现场报道中,出镜记者有时候由持人或播音员来客串,仅仅在片子的前一段出镜说上几句话,导致了很多现场报道成了“导语式出镜报道”。主持人和播音员的业务技巧侧重于吐字发声、语言运用及播讲时仪表的掌握上,出镜记者则要求能在事发现场挖掘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和对新闻事态进行评述的口头表达能力等采访技巧。我们承认,有不少主持人和播音员在新闻报道中做得很好,他们往往是在新闻中起到了记者的作用,已经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主持和播音了。

在现场报道中,出镜记者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是以采访者、目击者和参与者的身份向观众描述新闻现场、叙述新闻事实、点评新闻事件,是电视观众眼睛和耳朵的延伸。出镜记者不要脱离现场和事件本身,要突出“我”的位置和视角,强调“我”在现场,贯穿报道始终,体现新闻报道的现场感。

“哥伦比亚号”升空后瞬间爆炸的新闻,“汶川大地震”的全天的现场报道,“北京奥运会”的直播报道等,带给观众的是震撼的视觉冲击力。这些电视节目通过出镜记者现场报道形式,把新闻以最快的速度、最精彩的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第一现场!第一时间!越来越先进的传输技术、越来越多的信息传播渠道,让电视新闻对现场报道要求的标准更高,让记者肩上的担子更重。然而,一个优秀的记者将会更勤奋敬业、勤于思考,努力在探索中进步,把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①柴静新浪博客:http://blog.sina.

com.cn/chjguancha

②CCTV新闻频道官方网站:http://cctv.cntv.cn/cctvxinwen/

③王阳:《电视新闻节目中的创新思维》,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

④张宁,《电视新闻采访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120-125

⑤于淑霞,《新闻出镜记者应具备的素质》,中国蓬莱广电网

⑥严锋,《谈电视出镜记者的角色定位》,《当代电视》,2012(6)

(作者单位:内蒙古兴安广播电视台)

责编:周蕾

作者:于波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论文 篇2:

如何做好电视新闻现场报道

摘 要 随着物质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媒体传播方式越来越多,手机、电脑等移动终端逐渐进入人们日常生活,拓宽了信息传播途径,加快了信息传播速度。在这种背景下,电视新闻现场报道面临着极大挑战,媒体需要适应新时代潮流,找准新闻报道时机,提升电视台综合竞争力,赢得发展先机。媒体只有坚持公平公正的发展方向,为人们传播及时、准确的新闻信息,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文章结合目前新闻现场报道实例,重点分析了做好新闻现场报道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现场优势;影响力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凭借贴近生活、真实性等优点,在人们日常信息交流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是指记者置身于新闻发生现场,以采访者的身份直接向观众讲述、评论事件的一种传统媒体报道形式,以摄像机等设备为基础,集合图像、声音于一体,能较快地传播新闻事件[1]。但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闻现场报道遇到了发展瓶颈,需要引起电视台和广大记者的高度重视。

1 端正工作态度,充分做好新闻现场报道准备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具有信息量大、现场感强、参与人群广等特点[2],其中记者是报道过程中重要角色,做好现场报道,要求记者等工作人员端正态度,全身心投入工作中,传播有影响力的新闻事件。

1.1 整理仪容仪表,端正工作形象

新闻现场报道需要记者出现在镜头之中,对工作人员的形象、气质具有相应要求。在出境之前,工作人员应整理仪容仪表和着装,如果遇到比较重要或正式的新闻报道,应穿着正装。如果是采访人们日常新闻事件或者娱乐事件,则可以适当转变穿着风格,但总体仍需遵循简单大方、平易近人等原则。同时,在报道过程中,无论是半身或者全身出境,记者站姿都要挺拔,彰显精气神。在镜头面前,记者应根据事件本身性质,控制好面部表情,如遇到国庆等重大节日,须面带微笑,表达对这一新闻事件的喜爱程度,更加生动地展现新闻现场情况,感染广大受众。

1.2 准确把握新闻事件核心

新闻事件的覆盖面较广,能够从多个角度切入报道,记者应灵活根据市场变化、人们实际需求,找准现场报道的核心,提升新闻现场报道的真实性。目前,媒体现场报道主要分为一般性事件报道和突发性事件报道,针对一般性事件报道,工作人员应熟知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内容,提前架设好摄像机等设备,选择良好现场报道的视角,准确把握事件核心,提升现场报道的效率。针对突发性事件报道,需要工作人员创新报道视角,不随波逐流,如突发性地震事件,可以报道某一医院所需物资,而不是报道地震现场损失多少,发挥现场报道的及

时性。

2 渲染现场气氛,提升报道影响力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强调事件气氛,记者需要通过营造良好氛围,适当夸张语气,以自身情绪感染观众,提升报道影响力,本文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分析。

2.1 引进先进媒体设备,发挥报道时效性

做好电视新闻现场报道,需要媒体不断引进先进传播设备,保障报道时效性和及时性。在直播过程中,媒体可以利用ENG设备,将新闻事件转换为电信号直接发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媒体传播设备往多元化方向发展,现场报道实现了新闻事件全过程传播,能够让人们及时了解事件发生的原因、进展。

电视台需要积极应对新闻现场报道的挑战,积极搭建新闻信息和受众之间的桥梁,引进媒体同步传播技术。观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量较大,这对电视台现场报道提出了更高要求,从传播方式的角度分析,电视台可以购进新型媒体设备,利用互联网等终端,实现电视和网络同步直播,让人们随时随地都能了解新闻事件。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传播逐渐覆盖青年人群,如何提升新闻现场报道的市场占有份额,是每一个媒体工作者都必须思考的问题。只有不断提升现场报道质量和效率,发挥现场报道的独特优势,才能提升电视台新闻传播的影响力。

2.2 提升语言表述能力,增加可信度

在电视台新闻现场报道中,记者必须具备良好口头表达能力,现场直播对工作人员个人素质要求较高,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

1)要求记者能短时间理顺报道思路,准确讲解新闻事件,一般的新闻报道现场,都会有众多媒体记者,现场环境嘈杂,干扰因素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工作人员应迅速调整工作状态,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述新闻事件始末,增加报道的可信度。

2)要求记者表述语言具备逻辑性和严谨性,作为媒体人员,应对自己传播的新闻事件负责,现场报道分为播报、评论和采访三环节,记者应立足于客观角度,特别是在现场评论时,不应带有浓重的个人色彩,如评论某一国局势时,应该实事求是,坚持新闻事件真实性。

3)要求记者尊重当地语言风俗或礼仪,在现场报道过程中,记者应尊重事件当事人意愿,保护其个人隐私。特别是在做少数民族或者国外新闻事件报道时,应了解当地语言习惯。

2.3 营造良好传播氛围,提升报道可视性

可视性是新闻现场报道的独特优势,它能及时向受众传播新闻事件的发展过程,吸引受众的注意,激发受众好奇心和继续关注事件发生的欲望,提升现场报道的影响力。媒体要合理利用这一特点,营造良好现场播报氛围,提高新闻报道的收视率和市场占有额。

在目前的新闻现场报道过程中,记者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新闻事件可视性,使得现场报道失去了感染力,缺乏忠实观众。加强新闻事件现场报道可视性:首先,工作人员需要选择良好播报背景,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视觉享受;其次,在播报过程中,应最大限度集合图像、视频等可视因素,赋予新闻事件新的内涵,拉近报道与人们之间的距离,培养大批稳定受众,挖掘潜在客户,拓宽新闻现场报道市场。

3 坚持新闻报道真实性,发挥媒体现场优势

真实性、客观性是新闻现场报道最基础的原则,做好相关报道,必须坚持媒体自身发展方向,充分发挥现场优势,对于社会中某些正能量事件,应大力弘扬,但对于一些危害社会的新闻,也应站在客观角度进行批判。

3.1 坚持公平公正,客观评价新闻事件

记者应不断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坚持公平公正的工作原则,客观评价新闻事件,提升现场报道真实性。传统的播报过程,记者着重介绍新闻事件本身,阐述事件发生原因、人物等,缺乏相应的事件评价。随着人们文化素质的提升,对新闻事件具备自身判断力,现场新闻报道可以在保障事件真实性和准确性的前提下,适当加入客观评价,从多角度分析和思考新闻本身隐含的意义,发挥新闻的影响力。

3.2 沉着应对现场突发情况,提升整体素质

做好新闻现场报道,需要记者具备良好的应变能力和判断能力,沉重处理现场突发情况。电视台应不断加强记者等现场报道人员整体素质,定期举办现场报道等培训,聘请有经验的记者进行讲座,学习先进现场报道方式。建立良好竞争机制,选择最合适的出境记者,能力优胜者担任,提高现场报道的质量和效率。

突发性新闻事件出现的状况比一般性事件要多,面对复杂现场情况,记者需提升自身修养,找准现场报道的方向和视角,注意现场细节,探究新闻事件发生的背景和影响范围,创新报道角度,提升对新闻事件的敏锐度和洞察能力。如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记者应马上奔赴现场,为人们取得灾害第一手资料,同时深入挖掘事件对人们的影响,不断跟踪报道事件发生情况。

3.3 选择合适采访对象,提升新闻艺术性

现场采访也是新闻报道中重要组成部分,记者通过访问与新闻事件相关的人物,能够提升现场报道的关注度。选择合适采访对象,增加新闻报道的艺术性,需要记者在现场仔细观察人物神态,灵活调整问题,深入探究新闻背后隐藏的信息。在采访过程中,记者提问需开门见山、清晰易懂,围绕新闻事件核心采访。另外,记者采访应比较全面,不仅需要采访新闻当事人,也应走访当地群众,提升现场采访的真实可靠性。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做好电视新闻现场报道,需要从记者、媒体、传播方式等方面加强。记者是连接现场新闻事件和观众的重要桥梁,要求其口头表述能力较强,能沉着冷静的面对现场突发状况,在报道过程中,记者要具备基本职业素养,坚持真实性原则,通过播报、评论等方式,传播新闻事件,扩大事件影响力。同时,记者要充分利用现场报道的优势,注重与镜头的交流感,将事件有效地传达给观众。媒体需要引进先进现场报道传播方式,保障新闻事件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加入现场画面、图片,增加报道的可信度和艺术性,适应新媒体发展潮流,不断更新现场新闻事件报道理念,提升电视台市场占有份额。

参考文献

[1]张爱萍.新媒体时代如何做好电视新闻的现场报道[J].新媒体研究,2015(8):117-118.

[2]邵智.电视新闻出镜记者如何做好现场报道[J].西部广播电视,2014(2):93,103.

作者:李玉萍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论文 篇3:

出镜记者视角下的电视新闻现场报道

摘要:近年来,现场报道已经成为电视新闻报道的重要形式,其时效性和参与性受到了大众的一致好评。出镜记者作为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主要参与者,必须要确保新闻事件报道的真实性,从而为观众提供真实的新闻现场报道,因此要不断提升出境记者的综合素质能力。本文将针对电视新闻现场报道中出镜记者的作用展开分析,并探讨提升出境记者综合素质能力的措施。

关键词:出镜记者;电视新闻;现场报道

出境記者是完成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工作的重要参与者,其职责是为大众呈现出真实的新闻事件。出镜记者作为传播新闻、记录新闻、叙述新闻的人员,需要具备较强的现场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这样才能保证新闻事件的时效性和参与性,使观众可以与新闻事件实现双向的沟通。因此,出境记者要加强自身对新闻的敏感性,不断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要加强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进而为观众提供最真实的电视新闻现场报道。

一、电视新闻现场报道中出境记者的作用

(一)出境记者是传播新闻的主要途径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工作需要出境记者来完成,因此出境记者是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工作的灵魂,同时也是电视新闻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出境记者作为新闻现场报道的记录者、叙述者和传播者,不仅能够拉近新闻现场与观众之间的距离,还可以增强电视新闻的时效性,这对发挥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战略优势有着重要作用。出境记者只有走到电视新闻现场中将新闻人物化和细节化,才能使观众更好地接受新闻事件的本质,因此出镜记者在电视新闻现场报道中的作用至关重要[1]。

(二)出境记者是沟通观众与新闻现场之间的渠道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基本特征就是记者出境,作为新闻报道中距离现场最近的人,可以起到为观众传递信息的作用,拉近了观众与新闻现场的距离,并且使得电视新闻报道的传递方式更加方便,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实效性。同时,出境记者是沟通观众与新闻现场之间的信息渠道,不仅可以直接与新闻要素进行有效的互动,还能够与新闻现场的人物进行心灵上的互动,例如在面对突发情况时,出镜记者要掌控好新闻现场,安抚好采访对象,从而为观众提供真实的新闻报道。

二、提升出境记者综合素质能力的措施

(一)加强出境记者对电视新闻的敏感性

新闻敏感性是完成新闻报道的关键。在一些可以预知到的新闻事件中,出境记者只要掌握好新闻报道的选题内容和线索,就能够充分组织出新闻报道的整体结构,进而对新闻事件作出准确的判断。出境记者在到达新闻现场后,需要根据现场情况作出相应的应对策略,选取最具价值的新闻要素,从而保证新闻事件的报道价值和典型。在这一过程中,出境记者需要具备较强的新闻敏感性,在选择新闻事件问题时能够抓住核心,以此来挖掘新闻现场的重要线索,同时出镜记者要具备一定的现场调查能力,使得现场调查采访可以增强新闻的吸引力。

(二)加强出境记者的现场判断能力

出境记者在现场采访工作中,要学会运用眼睛和摄像机来寻找新闻素材,做到敏锐地观察现场,及时抓住电视新闻中精彩的部分,进而展现出电视新闻报道的价值和细节。只有具备充足的细节,才能确保现场报道的吸引力,使得观众可以更好地参与到电视新闻的现场报道中。一方面,出境记者要具备良好的新闻事实判断力,凭借自身对新闻现场的判断力来找寻新闻事件的价值,然后引导观众参与到新闻事件中来。另一方面,出境记者要具备良好的新闻价值判断力,确保选取新闻事件的报道角度,及时挖掘新闻事件中最有价值的问题,进而提升新闻报道的传播效果,使得新闻报道可以在最快的时间内传播出去[2]。

(三)加强出镜记者随机应变的能力

一般来说,出镜记者要具有掌控新闻现场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要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选择好新闻报道的主题内容,并及时组织新闻报道的构思结构。二是在设计新闻报道时,要注重新闻报道的开头和结尾,确保新闻报道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三是要选择适合的采访对象,增加新闻报道的现场感和真实性,从而提升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工作的质量。但由于新闻现场报道具有一定的突发性,出境记者必须要具备良好的随机应变能力,在面对突发情况时要冷静沉着的处理好新闻事件,根据新闻现场的情况来进行采访内容的选择,从而保证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效果,为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工作的稳步进行提供有效的帮助[3]。

(四)加强出境记者的语言表达能力

出境记者的基本素质之一就是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只有出镜记者使用流畅的语言进行新闻采访,才能保证新闻现场报道工作的整体效果。一般情况下,电视新闻报道工作要求出境记者在有限时间内将复杂的事件简明扼要的讲述清楚,因此出镜记者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出境记者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时抓住新闻事件的本质,然后运用恰当的词语进行传播,尽量确保词语运用的准确性,从而提升新闻事件报道的效果。另外,出镜记者要避免使用过于专业化的词语,因为观众对专业词语不够熟悉,无法有效解读新闻事件的每个细节,所以出镜记者在报道新闻时要尽量使用生活化的词语。

结语:随着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提升,电视新闻现场报道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节目形式。为了确保现场报道的整体效果,出境记者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从而发挥出电视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和直观性,为媒体行业的进一步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李超.出镜记者视角下的电视新闻现场报道[J].新闻研究导刊,2015,6(22)

[2]吕中杰.技术视角下我国电视新闻业务演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3]杨璐.框架理论视域下CCTV-4《中国新闻》栏目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8.

作者:谢振华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语文课堂小学语文论文下一篇:卫生法学法律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