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企业经营者论文

2022-05-09

小编精心整理了《微型企业经营者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自2005年开始,W.钱·金在全球商界掀起了一股“蓝色的海洋”,一本名叫《蓝海战略》的书被翻译成25种以上文字,受到全球各行各业的企业经营者的关注。很多人都被这漫天的蓝所击中,纷纷义无反顾地向世人宣告投身蓝海之中,至于其结果如何,也只有等待时间去验证。

微型企业经营者论文 篇1:

合肥市灵活就业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 要: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化和劳动力市场的逐步建立,灵活就业在促进市场就业机制形成、推动城镇化进程、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也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合肥市的现状,调查分析研究灵活就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解决措施。

关键词:灵活就业 社会保障 解决措施

一、靈活就业的概念及分类:

(一)概念: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与劳动科学研究所课题组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对灵活就业做出了以下界定:是指在正规形式就业之外的其他就业形式,主要是指在劳动时间、收入报酬、工作场地、保险福利、劳动关系等方面不同于建立在工业化和现代工厂制度基础上的、传统的主流就业方式的各种就业形式的总称。

(二)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四类:①季节性就业者:劳动者主要集中在某一季节活动,受气候因素影响,如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②自雇就业者:劳动者自主创业,自主营业,如个体工商户、街头小贩、微型企业经营者等;③临时就业者:劳动者主要从事临时性工作,在临时机构工作,如劳务派遣工、劳务承包工等;④独立、远程就业者:劳动者不受雇于任何单位,如翻译、导游、计算机工程师等。

二、灵活就业产生的原因:

(一)失业压力迫使政府因势利导推动灵活就业方式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经济增长放缓,人口老龄化,劳动力市场政策和社会保障政策的刚性等因素的影响,如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失衡在世界各国都不同程度地发生,失业率急剧上升。一些国家的政府开始注意到,传统的固定僵化的就业模式,不利于缓解就业压力,于是采取灵活的就业形式,这将有助于工人分享有限的工作。有相当一部分国家因势利导,从税收,信贷,融资,出台一些特殊的政策,引导和鼓励劳动者灵活就业。

(二)灵活就业是企业应对市场变化作出的必然选择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市场需求日益呈现出小规模和个性化要求。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而采取了灵活的就业形式。在发达国家,在法定工作时间不断减少,一些企业为了避免昂贵精良的设备闲置,主要是聘请兼职员工工作,以解决这些问题。

(三)劳动者日益多样化的就业是灵活就业的需求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文化理念,思想,就业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挣钱养家不再是工作的唯一目的,有些人不希望受到固定的工作或岗位的束缚,渴望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和空间,以便安排一个人的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

(四)产业结构的变化,知识经济的兴起为灵活就业形式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结构性变化,第一,二产业下降,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伴随着第一和第二产业全职员工就业人数下降,第三产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灵活的就业形式,以满足发展的需要。

三、灵活就业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就业现状:

1、有关研究调查表明,安徽省灵活就业人数占从业人员的比例为27.82%,约有16万人。合肥市季节性就业者、自雇就业者、临时就业者、独立及远程就业者及其他灵活就业灵活就业人数占其灵活就业人数的0.12%、34.78%、42.64%、11.01%、11.45%。

2、近年来,安徽妇女发展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妇女人才不断涌现,妇女事业发展成果卓著。2014年,全省从业女性1926.6万人,占全部从业人数的44.7%,住宿餐饮业、卫生社会工作等领域女性就业比例超男性。安徽女性在政治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凸显,但是,她们的收入偏低,社会保障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二)存在问题

1、政府部门的不重视,就业者观念的落后

政府部门对灵活就业的认识不到位,缺乏经验,未出台相关法规、政策加以推动。与此同时,就业者思想落后,过于保守,认为每天朝九晚五、每周工作5天是事业单位才有的,而小时工、家政等工作是“打工”,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就业。以致造成就业者不把灵活就业当做正规的就业方式之一。

2、灵活就业者难以得到政策支持

首先,因担保条件限制严格,很多灵活就业者很难得到贷款的资助,造成灵活就业发展困难。再者,市场上有很多小微企业,从事小规模的经营,但由于其生产经营成本高、手续繁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合法经营受阻,得不到政府的政策优待。最后,缺乏信息服务、咨询体系,使得劳动者不能及时得到相关就业信息,灵活就业人员的就业和经营状况很难得到改善。

3、临时就业者权益得不到保障

如今很多企业越来越喜欢雇佣临时工,临时就业人数也在不断的增长。临时就业机制没能给员工带来很好的归属感,合肥市的多数行业一味的追求利润忽略了临时工的心理及身体因素,迫使临时就业者遵从不平等的劳动合同,合法权益受到了侵犯。

4、社会保障措施不到位

灵活就业人员的收入水平较低,很难保证每个人都能参加社会保险。劳动保障部门缺乏相应制约机制,导致雇用单位受利益驱使不给灵活就业者缴纳社会保险。此外,现行缴费基数与缴费年限不利于刺激灵活就业者参保,他们更多的愿意去选择较低的缴费基数与缩短缴费年限。

四、促进灵活就业发展的建议

(一)转变灵活就业者就业观念

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劳动者对灵活就业的认识,使之意识到灵活就业的重要性。十六大报告中号召“转变就业观念,推动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1]劳动者首先要做到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改变那种只有进单位才算工作的旧思想,应以多种方式就业为选择,积极投入到灵活就业中。

(二)优化产业结构,落实优惠政策

第三产业在我国占有重要地位,具有行业多、范围广、就业容量大的特点。合肥市的就业压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其一,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与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第一、第二产业中的劳动力相对过剩,需要另谋出路;其二,是每年自然成长起来的劳动力,也需要安排就业。而第三产业在劳动力就业方面却独具优势,它可以用较少的资金安排较多的劳动力就业。政府相关部门要制定相关贷款优惠政策,简化贷款过程,解决就业者筹措资金难的问题。政府还应当为灵活就业者制定多种税收减免政策,扩大税收减免范围。为小微企业与个体经营者提供信息服务,充分了解就业信息也是重要举措之一。

(三)完善相关法律,保障就业者合法权益

政府部门应当加紧完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等相关保险的法律,做到有法可依,保护好灵活就业者基本权益。此外,灵活就业者在工作时的安全防护措施必须要做好,保护好劳动者合法利益和妇女儿童权益,促进灵活就业机制的健康发展。当灵活就业者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司法部门要积极为灵活就业者提供法律援助,以确保其合法权益得到法律保障。

(四)保护好临时就业者的权益

企业应当严格按照劳动合同制度执行,明确用工报酬、休息休假、福利待遇、经济补偿等各项条款。进一步加强规范,建立和完善有关政策法规,避免一些中介机构过多,要严格审批中介机构的条件,保证临时就业者的权益。政府部门可以加大宣传力度,让人们能够认可临时就业,积极投入到这个行业之中。针对临时就业者的收入低下,不能完全参保,政府部门可以适当降低缴费金额与缴费年限。

(五)抓住大学生这个强大群体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2014年高校毕业人数达727万,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政府部门可以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今年就业工作的突出位置,发挥市场作用、着力改革创新,优化就业创业环境,让大学生可以更好的就业。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现灵活就业并办理实名登记、缴纳社会保险费的,2年内给予一定数额的社会保险补贴。

(六)促进妇女就业

针对安徽近几年就业状况来看,妇女就业的越来越多。女性由于身体条件、社会角色等因素的影响,在灵活就业的劳动力市场中处于弱势地位。可以开展多种培训课程,提高妇女的技能及素质,使其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推动经济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就业就会。为社会女性灵活就业者提供多种帮助,让她们能不受各种客观因素更好地工作。

五、总结

灵活就业在未来的就业环境中还处于一个发展时期,针对合肥市灵活就业的各种问题,政府部门应当积极采取措施,促进灵活就业的发展。保障灵活就业者的各项权益,正真做到为民着想。■

参考文献

[1]城镇灵活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2]王洪春.安徽省灵活就业影响因素定量分析[J].市场周刊,2010(5):3-4

作者:谈邵梅

微型企业经营者论文 篇2:

爱普生:蓝海中的百年传奇

自2005年开始,W.钱·金在全球商界掀起了一股“蓝色的海洋”,一本名叫《蓝海战略》的书被翻译成25种以上文字,受到全球各行各业的企业经营者的关注。很多人都被这漫天的蓝所击中,纷纷义无反顾地向世人宣告投身蓝海之中,至于其结果如何,也只有等待时间去验证。就在人们将目光集中在这场由W.钱·金发起的“蓝海革命”上的时候,可能并没有人意识到有一家企业早在100年前就已经在不断开拓属于自己的蓝海了,并且这家企业在这100年的时间里不断获得成功,最终成长为今天备受瞩目的世界500强企业中的一员。这并非痴人说梦,这家以自身成长过程验证了蓝海传奇的企业就是自创立之日起就秉承“挑战与创新”经营理念的精工爱普生集团。

潜心研读W.钱·金观点的人会发现,这片看似浩瀚无边的蓝色海洋,其核心只有两个字,那就是创新!无论是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还是研发领域的技术创新,企业投身蓝海势必经历创新的路程。回顾爱普生近百年的创业史,你会发现创新的理念已经融入这家企业的骨髓之中。从世界第一台微型打印机EP101,到具有革命意义的世界上第一块石英手表,再到堪称改变我们今天生活方式的世界第一台达到720dpi的彩色喷墨打印机,以及世界第一块液晶显示手表……随着时间的推移,无数个“世界第一”在爱普生不断诞生。正如人们所看到的那样,爱普生凭借自身在研发领域的非凡实力,不断地给人们带来惊喜,不断地为客户提供使之感动并超越其需求的产品与服务,持“挑战与创新”之剑不断开拓自己的蓝海。正是这一理念帮助爱普生从一家销售手表为生的小店,发展成为今天以信息类产品、电子元器件、精密仪器三大业务为核心的精工爱普生集团,同时成为全球备受尊敬的IT企业之一。

纵观爱普生的创新之路,有一点非常值得关注,那就是对用户潜在需求孜孜不倦的关注。无数企业失败的案例告诉我们,创新不能盲目,只有与用户需求相契合的创新才能为企业注入无限的活力。以在爱普生公司发展历程中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EP-101为例,在其诞生之前,打印机还处于只有字母和数字的阶段,重达30千克,而且非常昂贵,是许多人可望不可及的奢侈品。爱普生发现了普通人对打印机的潜在需求,开发出世界第一台小型打印机EP-101,受到了全世界的好评,一时间产品供不应求,以至于公司不得不租用了一架飞机天天空运,最后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144万台的销量。EP-101的成功不仅使爱普生掘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也造就了EPSON;打印机之子(Electronic Printer,电子打印机;SON,儿子)这一家喻户晓的品牌。

与许多企业灵光一闪的“创新”不同的是,爱普生的一切战略决策总是表现出长远之计的特点。1969年,爱普生给人们带来了具有革命意义的世界上第一块石英手表,改写了手表业只有机械表的历史。但是人们不会想到,爱普生早在5年前就在为这一惊喜做准备,经历了历时5年的艰难开发,最终将爱普生发明于1964年的3千克重的石英计时器变成了随身佩戴的手表。而爱普生另一项对人们生活方式有着巨大影响的技术——微压电技术,更是经历了近20年的研发过程,才最终成功地将其应用于打印机领域,实现了产品化。但是,对于爱普生而言,应用微压电打印技术打印出美轮美奂的画面远不是终点,勇于挑战的爱普生研发人员在此基础之上展开了更为先进的超精微液体处理技术的研发,并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W.钱·金在其《蓝海战略》一书中为人们描绘出一幅看起来无限美好的未来蓝图,但是很多企业不顾一切地进入新的领域,盲目进行品牌延伸,最终由于缺乏相应的技术与管理实力而败走麦城。对于爱普生而言,积极进行相关多元化拓展,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的方式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破解问题的关键。在EP-101的成功之后,爱普生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研发领域,给研发人员以充分的支持,并将这一传统保持到现在。今天,精工爱普生集团依然将每年营业额的6%投入到技术与产品的研发工作之中,正是100年来对研发的重视,造就了今天爱普生强大的内在技术实力。在这一基础之上,爱普生品牌从早期的手表制造到今天的数码影像,其延伸之路既出人意料又显得顺理成章,既具有创新性、突破性,又具有稳妥性与延续性。

作为世界500强企业一员的爱普生集团并没有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而是为自己提出了以“数字影像革新”为目标的远景规划。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之下,2003年爱普生率先提出未来数码影像的发展方向,制定了新的“3i”战略,提出了融合的理念,将其在i1(imaging on paper,以打印机为核心的影像产品领域)、i2(imaging on screen,以投影机为核心的映像产品领域)和i3(imaging on glass,显示器等成像元器件)三大业务领域所拥有的核心技术进行资源的集中与整合,在构筑强有力的企业素质的同时,为用户提供高附加值的解决方案。事实上,爱普生3i战略中“跨领域融合与创新”的理念已经在逐步实践并收获成果。从应用超精微液体控制技术制造的世界最大的OLED显示器,到全新的家庭影院组合——内置DVD播放机和扬声器的家庭影院投影一体机,以及可以放在手掌上的世界上最小的LED光源迷你投影机,爱普生不断刷新人们的思维与观念,在给用户带来更多愉悦享受的同时,也为自己开拓出一片拥有无限未来的“蓝海”!

微型企业经营者论文 篇3:

关于解决当前小微经营者融资难问题的政策建议

【摘要】小微经营者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吸收了大量就业。与小微企业相比,小微经营者资产规模更小,且收入更不稳定。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小微经营者成为最脆弱的群体之一。本文使用蚂蚁金服提供的小微经营者融资调查问卷,研究发现现金流断裂和融资能力差是小微经营者面临最主要的困难之一。近八成小微经营者面临融资缺口,获得融资支持是小微经营者当前最需要的政策救助措施之一。在已有的救助措施中,免息低息贷款和延期还本付息最为有效。互联网银行成为小微经营者的重要融资渠道,扶植了受疫情冲击的小微经营者快速复产复工。以互联网银行为代表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将通过低成本和高效率的手段长效服务小微经营者发展。

【关键词】小微经营者  融资困境  互联网银行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0.30.011

引言

小微经营者是指经营规模较小的个体工商户、个人经营者,包括小店、摊位和流动经营的商贩等,还有少量小微企业。为防控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不少经济体不得不通过封城、严格的出行控制和社交隔離让经济活动进入停滞状态。由于全球物流、人流受到严格限制,经济出现系统性停滞,导致不少微观经济主体陷入经营和财务危机。本次疫情对企业的冲击明显不均衡,小微经营者受到的负面影响更大。小微经营者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恢复,以及就业和社会稳定。与历史上数次经济危机不同,本次疫情对经济各个部门均带来巨大冲击,特别是迫使经济从“线下”转向到“线上”,“接触经济”转向“距离经济”。这对小微经营者冲击更大,一方面,大部分小微经营者从事的“触达型”服务业,在生产运营中难以保持社交距离;另一方面,小微经营者现金流薄弱,经济陷入停滞后,小微经营者现金流立即断裂。小微经营者主体为个体工商户,处于家庭和企业之间,在疫情冲击下,财务脆弱性风险更为明显,更需要金融支持,但往往也更难获得金融支持。

中小微企业及经营者融资难及融资贵问题一直存在(林毅夫、李永军,2001;Berger et al.,2005),这主要源于小微企业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Berlin and Mester, 1998)。为了化解中小微企业及经营者的金融服务可得性问题,决策层积极推动发展城商行及村镇银行,鼓励小贷公司和担保机构为小微企业及经营者提供服务。值得注意的是,中小银行、小贷公司及担保机构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小微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问题(郭娜,2013;吕劲松,2015;刘畅等,2017),但并没有覆盖以个体商户为主体的小微经营者。这主要因为不少小微经营者在银行根本没有账户、也有不少与银行基本没有信贷业务往来(巴曙松,2020)。依赖传统金融服务来解决融资难和融资贵问题面临较多障碍。未来需要借助新技术和新手段建立长效机制,不仅在疫情期间为小微经营者纾困,而且能长期支持小微经营者健康发展(朱武祥等,2020;李明等,2020)。

2019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印发的《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指出,要秉持“守正创新、安全可控、普惠民生、开放共赢”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金融科技赋能作用。特别是在普惠金融领域,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最新技术的运用为解决小微客户“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提出了新的可能方案。在金融科技助力下,头部小微企业融资难获得一定程度缓减,但长尾小微经营者融资难现象依然突出。目前来看,中国的银行业市场上,似乎已经初步形成了大型商业银行服务头部小微企业,中小型银行和地方城商行服务部分中部小微企业,互联网银行和部分合规小贷公司主要服务微型企业的分层次发展局面。而在本次疫情中,互联网银行在支持小微经营者快速复工复产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本文基于蚂蚁金服关于小微经营者疫情期间经营及融资调查问卷,从描述性统计角度展示了小微经营者复产复工情况与面临的主要困难,融资渠道与缺口问题,以及对政策的响应与诉求。本文主要关注两方面问题,一方面是疫情冲击下小微经营者的融资困境;另一方面是互联网银行在缓解小微经营者融资贵和融资难过程中的作用。

调研问卷基本情况介绍

本次调研采用线上调研方式,投放渠道为支付宝首页、网商银行APP和网商银行官网,投放对象为线上和线下的小微经营者。投放时间为2020年3月,共回收有效问卷25205份。33.2%的被调研小微经营者2019年营业收入在10万元以下,62.9%在30万元以下,84.9%在100万元以下,仅有15.1%营业收入超过100万元。88.2%雇佣员工数在10人以下,76.0%雇佣员工数在5人以下,33.4%没有雇佣员工。由此可见,本次调研样本中绝大部分是经营规模较小的个体工商户、个人经营者,包括小店、摊位和流动经营的商贩等,还有少量小微企业。

被调研小微经营者中,租赁店铺/房屋的占比69.4%,租赁摊位的占比4.7%,自有店铺/房屋的占比14.9%流动经营的3.9%,纯线上电商占比2.6%,其他经营场所占比4.6%。小微经营者所使用的的经营场所主要来源于租赁,没有可用于抵押的固定资产,因此从传统银行信贷机构获取工商经营性贷款的可能性较小。

从年龄来看,被调研小微经营者年龄主要集中在26~45岁(76.5%),近半数(47.1%)在26~35岁之间,这说明青壮年为小微经营者的主力军。从性别来看,77.5%的小微经营者户主为男性,小微经营者主要基于家庭性质的经营模式。从行业分布来看,服务业占比最高达83.7%,加工制造业和建筑业占比12.1%,农林牧渔业占比4.1%。在服务业中占比最高的细分领域分别为批发零售业(35.3%)、住宿餐饮业(20.5%)和民生服务业(10.4%)。

从经营情况来看,51.6%的小微经营者已经开工,17.6%已部分开工,仍有30.8%未开工。在未开工的小微经营者中,40.7%计划3月底前复工,27.0%计划4月底前复工,4.1%计划5月底前复工,3.0%计划5月后复工,还有25.2%表示受疫情影响严重,可能无法复工。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小微经营者经营逐渐恢复,需要注意的是约有四分之一的小微经营者受冲击影响较大,未来可能退出市场。

总体来看,小微经营者的收入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且主要分布在消费服务领域。受疫情影响,消费服务行业从“线下”转向“线上”,对仅服务于“线下”的小微经营者产生很大冲击。小微经营者往往采取家庭性质的经营模式,经营收入为家庭收入主要来源,经济停滞也会对相关家庭储蓄消费决策产生一定冲击。

小微经营者经营困境的形成

经营困境和财务困境是小微经营者面临的两大主要困境。经营困境主要指小微经营者无法完全复工复产导致的营业收入不及预期,财务困境主要指小微经营者由于资金链断裂且无法从外部获取融资导致的复工复产不及预期。

小微经营者复工障碍主要有五类,分别是市场需求不足、供应链制约、融资困境、物流障碍及防疫要求。第一,市场需求不足表现为受新冠疫情影响收入不及往年同期。第二,供应链制约表现为工资和原材料价格上升。上游企业未复工,生产原料供应不足导致原材料价格上升。雇员或所在地严格管控,雇员无法正常返崗,用工紧缺。第三,融资需求表现为小微经营者雇佣工人数少、营业收入低,抵押品不足,从银行等传统信贷机构获取融资较为困难。第四,交通管制导致物流受阻。第五,缺失防疫物资、防疫成本高和复工审批繁琐等也影响了小微经营者正常复工(未复工小微经营者担心复工后病毒在员工之间传播面临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的风险)。

图1展示了目前小微经营者面临的经营困境。小微经营者当前面临的主要困难排名前三的为:市场需求疲软导致的订单量、客流量减少(47.6%);未开工,但仍需支付各项固定支出,如房租、员工工资等(34.5%);以及现金流断裂,难以获得融资,已无法维持日常运营需求(20.5%)。选择没有困难的小微经营者仅为4.2%,不足5%。

表1显示新冠肺炎疫情对小微经营者的影响并不均衡。从行业来看,文教娱乐业无法复工的比例最高(68.7%),第二为建筑装修业(44.2%),第三为交运物流业(24.2%)。服务行业无法复工复产的比例高于制造业,这可能因为服务业直接面对客户,属于“接触式”经济。从雇佣规模来看,雇佣规模越小的经营者无法复工比例越高。没有雇佣的小微经营者中有30.0%受疫情影响严重,可能无法复工;雇佣人数在5人以下的小微经营者中有24.4%可能无法复工。雇佣规模相对较小的小微经营者往往为以属于服务业的个体工商户,以小店和摊位为主。雇佣规模相对较大的小微经营者往往为小型加工制造企业。服务业无法复工比例较高导致了雇佣规模较小的小微经营者无法复工比例较高。值得注意的是,未开工的固定支出主要影响从事服务业的小微经营者,其中房租占比较高。

表2为已开工的小微经营者盈利和营业收入恢复状况。已开工的小微经营者中,48.3%处于亏本经营状态,27.5%处于保本经营状态,20.6%略微盈利,仅有3.6%盈利可观。已开工的小微经营者中,88.7%的日均营收未恢复至正常水平的八成,67.6%未恢复至正常水平的五成,41.9%未恢复至正常水平的三成。多数由于营业收入尚未完全恢复,已开工的小微经营者盈利状况堪忧。更细微的数据显示已开工小微经营者中,文教娱乐业、建筑装修业、民生服务业和住宿餐饮业日均营收未恢复至正常水平一半的比例最高,受影响最为严重。

小微经营者政策诉求与救助政策运行情况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中小微企业面临极大的生存困境,为了拯救中小微企业,保障经济社会稳定运行,从中央到地方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救助政策,力度不断加大。政策施行后,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微企业经营压力。与中小微企业相比,以个体工商户为主的小微经营者由于多以家庭模式运营,规模更小,营业收入更低,数量更多,救助政策可能无法全面覆盖。由于政府承担的功能比较多,疫情期间增加了更多的工作,资源有限,难以在短期内快速满足如此量大面的小微经营者的应急需求。

表3显示了小微经营者享受抗疫优惠政策的情况。超七成小微经营者没有享受到任何抗疫优惠政策。由于本文所使用的样本调查时间为2020年3月份,考虑到优惠政策的颁布和落地有滞后性,随着各项措施不断落地,预计小微经营者享受优惠政策的范围较之前已有较大改善。从表3可知,71.1%的小微经营者尚未享受到任何抗疫优惠政策,9.6%获得了低息或免息贷款,5.3%获得了减免社保费用,5.3%获得了房租减免,4.9%获得了税收减免,4.8%获得了贷款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1.9%获得了阶段性水电气价格优惠。分营收规模来看,2019年营收规模越小的小微经营者,享受不到任何优惠的比例越高。社保减免和税收减免政策主要由营收在100万元以上的小微经营者享受。

表4为各项救助政策的效率,仅调查了享受救助政策的小微经营者。表4第一列为小微经营者对各项救助政策的判断,第二列为小微经营者认为最有效的政策。从政策有效性角度来看,69.3%获得免息或低息贷款优惠的小微经营者认为该政策对降低成本和促进经营有效,59.9%获得延期还本付息优惠的小微经营者认为该政策有效,52.1%获得房租减免优惠的小微经营者认为该政策有效。已享受优惠政策的小微经营者中,29.7%认为低息或免息贷款最有效,15.3%认为房租减免最有效,仅有3.4%认为阶段性水电气价格优惠最有效。

表5为小微经营者最希望得到的政策支持。从调查结果来看,小微经营者最希望落实优惠贷款政策,获得流动性支持。当前,小微经营者最希望获得的支持是落实贷款优惠政策(39.2%)、降低贷款门槛(38.7%)和落实政策补贴、纾困资金等(25.0%)。

在常规状态下政府主要通过商业银行来落地信贷优惠政策,服务实体经济企业。传统商业银行对小微经营者的了解都非常有限,缺乏低成本触达和服务小微经营者的网络和能力,不少业务需要线下办理,贷前要求现场调查,贷中需要现场检查,对中小微企业尽职调查成本高、收益低。因此,传统商业银行能够覆盖到的中小企业数量非常有限。部分大中型银行不仅为商业机构,还是上市公司。如果传统商业银行在现有技术、渠道和信息条件下,放松信贷标准,会增加坏账,对银行的声誉和股票市场估值等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银行承担贷款损失的数额很有限。多数传统商业银行近期对贷款企业的本息展期不超过3个月,无还本续贷也有限,而且主要针对与防疫产品有关的重点企业。银保监会要求银行要甄别企业是否受疫情影响,不能借机放松标准。因此,不能完全依赖商业银行来触达和服务的中小微企业。

小微经营者融资困境的形成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市场需求疲软问题逐步缓解。随着各地复工复产进度不断加快,营业收入逐渐恢复,未开工的固定支出被营业收入覆盖,小微经营者的复工复产逐步进入良性循环。新冠病毒的特点是潜伏时间长和传染性强,疫情持续时间充满变数,从目前看“抗疫”呈现出长期化的态势。疫情防控措施对供应链和员工返岗造成约束,导致小微经营者复工复产难度大。小微经营者在疫情期间维持和恢复经营的现金流压力更大,不少小微经营者遇到资金周转难题。图1显示现金流断流和缺乏融资是小微经营者面临的重要困难之一。

表6显示了小微经营者的融资渠道分布。调查结果显示,小微经营者主要融资渠道为互联网银行(40.5%)和信用卡(36.0%)。有融资缺口和融资已满足的小微经营者中,超四成(40.5%)已通过互联网银行获得融资;36.0%已通过传统银行个人信用贷或信用卡获得资金;25.8%已向亲朋好友借款;仅有13.9%获得了传统银行发放给企业或个体工商户的经营性贷款;另外,还有13.0%没有任何融资渠道。从营业收入规模来看,有融资缺口和融资已满足的小微经营者中,营收规模越小,获得传统银行经营性贷款的比例越低,使用亲朋好友借款的比例越高。2019年营业收入在30万到1000万元的小微经营者中,使用互联网银行信用贷的比例最高。从融资缺口规模来看,融资已满足的小微经营者中,大部分通过互联网银行信用贷款(32.1%)、传统银行个人信用贷/信用卡(28.0%)和传统银行经营性贷款(19.3%)获得了融资。面临缺口的小微经营者中,融资缺口越小,获得传统银行经营性贷款的比例越小;融资缺口在1万以内的小微经营者中,有22.5%没有融资渠道。

目前,对小微经营者的金融救助,主要是通过不断加大信贷投放规模和优惠力度,并且依赖银行来落地信贷优惠政策。但受疫情等多因素影响,不少企业尤其是小企业遇到资金周转难题。中国小微企业或经营者在金融服务可获得性方面存在“二八现象”,头部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已获一定程度缓减,但仍有数千万长尾小微经营者处于金融服务空白区。近年来,随着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出现了主要服务小微企业和经营者的互联网银行,例如,网商银行和微众银行。互联网银行与传统商业银行的定位有所不同,主要通过大数据风控和互联网贷款等创新性金融科技手段来实现,强调借助线上渠道,通过“无接触贷款”等便捷方式,把资金精准输送到现有银行体系无法触达的小店、小摊贩等实体经济的毛细血管中。

图2展示了小微经营者融资缺口分布情况。被调研小微经营者中,19.5%没有融资缺口,2.4%已获得融资满足了资金需求,其余78.1%面临融资缺口。其中,48.4%的融资缺口在10万元以下,72.0%的融资缺口在50万元以下,仅有2.0%的融资缺口在100万元以上。疫情期间,部分银行积极响应中国银保监会号召加快了线上审贷力度,但对小微经营者的触达网络与信息获取仍然有限,一些业务和审贷内容仍需线下尽调核查。疫情期间,由于人员隔离,即使是地方中小银行,由于技术条件限制,也难以对新的中小微企业客户进行现场尽职调查。可见,受疫情冲击,小微经营者存在大量的融资缺口。

当前,中国抗疫贷款政策落实的一大障碍是,线下银行对个体户和微型经济的触达渠道和风控能力有限。在中国的分层次金融供给体系中,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以服务大型企业、国有企业为主,贷款审核通常采用线下、人工的方式进行,单笔放贷成本较高,难以满足小微经营者几万元、几十万元的贷款需求。城商行、农商行等区域性银行虽然具有服务当地中小企业的优势,但对于缺乏规范财务数据、信贷记录和抵押品的微型企业、个体工商户,甚至路边摊、农户等,触达渠道和风控能力有限。另外,疫情期间,银行网点服务受限,中小银行的数字化服务能力普遍不高,难以独立满足广大小微经营者“无接触、无抵押”“短频快”的贷款需求。许多个体工商户在中国政府网留言表示,目前最大的难处不是“融资难、融资贵”,而是根本无法获得融资。

表7显示了小微经营者融资需求状况,第一列显示了有融资缺口的小微经营者最希望得到的融资帮助。有融资缺口的小微经营者中,近一半最希望获得的融资帮助是提高贷款额度(42.9%),24.4%的小微经营者希望降低贷款利率,14.4%的小微经营者希望延长还款期限,12.1%的小微经营者希望采取灵活还款的方式,例如,随借随还和先息后本等。有融资缺口的小微经营者中,超七成(71.2%)需要使用贷款资金的时长为一年以内,用于中短期流动性周轉。目前,越来越多的小微经营者加入电商生态平台,采取“线上+线下”的经营模式。这些平台企业拥有触达小微经营者的网络,掌握了小微经营者经营活动及交易数据。银行可与电商平台合作,结合小微经营者的纳税记录自动智能评估经营能力,通过提高授信额度、降低融资利率、延长还款期限和创新还款方式等选择合格的小微经营者开展业务。

结论与政策建议

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冲击有目共睹,市场预期这一次冲击带来的经济衰退程度或会超过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事实上,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运行的冲击存在差异性。小微经营者受到的负面影响更大,而且面临更严峻的融资困境。

目前,小微经营者呈现出复工复产弱的现象,营业收入和盈利均不及预期。与加工制造业相比,服务业中的小微经营者受到的冲击更大。现金流断裂和融资能力差成为小微企业渡过难关的重要障碍。从现有政策效率和政策訴求来看,超七成小微经营者没有享受到任何抗疫优惠政策。在已有的救助措施中,免息低息贷款和延期还本付息最为有效。从融资困境来看,近八成小微经营者面临融资缺口问题,获得融资支持是它们最需要的政策救助措施,提高贷款额度和降低贷款利率是它们对融资纾困的最大诉求。互联网银行成为受疫情冲击的小微经营者快速复产复工的重要融资渠道。以互联网银行为代表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将通过低成本和高效率的手段长效服务小微经营者发展。

支持小微经营者融资不应只是疫情期间的权宜之计,更重要的是充分运用数字技术的力量,为撑起就业“半壁江山”的微型企业和个体经济搭建长效的融资体系。这不但有助于改善长期以来的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还有可能成为稳定就业、建设市场化的普惠融资体系的一个切入点。

首先,以此次疫情为契机,以数字技术为抓手,以互联网银行为主要业务平台,搭建小微融资长效供给体系。一是疫情期间开展的远程开户、个人二类账户升级等业务创新取得了较好效果,建议监管部门允许相关政策长期保持稳定,使之成为常态化的小微金融服务方式。二是放宽互联网银行的相关限制,鼓励股东持续投入资源,增强互联网银行服务小微的实力;在当前金融开放的大背景下,放宽互联网银行股东属性限制,允许外资、国资等不同属性资本入股互联网银行。

其次,充分发挥优势互补的协同效应,鼓励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银行联合放贷。大中型银行资金实力雄厚,同时拥有专业人才储备,互联网银行线上场景丰富,触达小微经营者的渠道畅通,双方通过联合经营,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的毛细血管,帮扶疫情冲击下遭遇困难的小微经营者。

最后,设立多层次小微经营者纾困基金,充分利用产业链龙头企业和生态群电商平台资源能力,管理中小微企业纾困基金。纾困基金不列入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考核指标,可以设置相对高于银行的不良率,选择审计机构对执行状况和效果进行审计,纾困效果考核以受益企业总体就业、税收、“五险一金”缴纳等作为主要指标。

(感谢蚂蚁集团研究院提供相关数据支持;招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白海峰博士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博士研究生李羽翔对本文亦有贡献)

参考文献

林毅夫、李永军,2001年,《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经济研究》,第1期,第10~18页。

Berger, A. N. et al., 2005, "Does function follow organizational form? Evidence from the lending practices of large and small bank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76(2), pp. 237-269.

Berlin, M. and Mester, L. J., 1998, "On the profitability and cost of relationship lending",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22(6-8), pp. 873-897.

郭娜,2013,《政府?市场?谁更有效——中小企业融资难解决机制有效性研究》,《金融研究》,第3期,第194~206页。

吕劲松,2015,《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思考》,《金融研究》,第11期,第115~123页。

刘畅、刘冲、马光荣,2017,《中小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贷款》,《经济研究》,第8期,第65~77页。

巴曙松,2020,《数字技术在“战疫”中广泛应用,未来需直面三大挑战》,《21世纪经济报道》,4月22日,第4版。

朱武祥、张平、李鹏飞、王子阳,2020,《疫情冲击下中小微企业困境与政策效率提升——基于两次全国问卷调查的分析》,《管理世界》,第4期,第13~26页。

李明、张璿璿、赵剑治,2020,《疫情后中国积极财政政策的走向和财税体制改革任务》,《管理世界》,第4期,第26~34页。

责 编/张 晓

作者:巴曙松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法制化行政程序论文下一篇:我国电视剧探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