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师教学改革论文

2022-04-20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大学英语教师教学改革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经过对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下不同级别任课教师对改革实施的制度的适应性进行考察,指出教材难度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在教学目标管理上可以采用阶段性和总结性教学目标相结合的方式;在管理机制上,应重视教师的付出和其所实施的有效教学行为而不能仅重视教学成果,而且心理干预对教师的激励也很重要。

大学英语教师教学改革论文 篇1:

浅谈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改革中的专业发展

摘 要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才培养与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面对着我国教育事业良好的改革形势,如何打造属于各阶段各学科专业性的改革方案和措施则成为了教育改革面临首要挑战。对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来说,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更是决定大学生英语能力培养效果的关键性内容,由此,本文基于大学英语教学角度出发,以大学英语教师发展为研究对象,针对大学英语老师在教学改革中的专业发展问题进行了探索,希望能够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工作更好的开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大学 英语教师 教学改革 专业发展

On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in

Teaching Reform

TANG Yonghui

(haoyang University, Shaoyang, Hunan 422000)

大學英语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一直以来都被作为高校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因此,其实施效果也受到大家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在新时期的教育发展形势下,做到大学英语教学的科学性、先进性和专业性则成为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首要前提。只有从英语教师自身专业问题角度出发,不断的进行专业内容、专业能力、专业素质等基本内容的提高和创新,才能更加有助于教育改革发展战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得到更加完美的展现。

1 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必要性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基于国家教育事业改革方针指导下,针对大学英语教学水平、教学质量、教学效率等方面提出的一种发展性理念。大学英语教师作为英语教学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工作的实施效果自然会与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只有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能力、专业素养等基本内容满足教育改革事业的需求,符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才能够有助于大学英语专业进一步的提高和开拓,间接地对大学英语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此外,调查发现,目前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工作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第一,英语教师人才缺少,学历水平相对低下;第二,教学经验匮乏,教学效果不明显;第三,教学任务繁重,教学内容缺乏深度;第四,忽略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缺少晋升机会等。尤其是近些年来,在国家就业政策的指导下,大批的应届毕业生加入到了教师的行列,由于缺乏系统的培训和规划,很多大学英语教师都是匆忙进入到了工作当中,再加上过重的工作压力,致使很多英语老师无暇顾及自我深造、科研开发等项目的钻研中,以至于专业能力始终处于平缓发展状态,这样不但会对我国英语人才队伍建设形成很大的冲击,同时对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工作来说也造成了极大的阻碍。由此可见,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2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要求

教师的专业发展应体现多元化、多样性以及丰富性的发展特点,并且在实施过程中,应该不断地改进、完善和开拓,这样教师的专业发展才能与教育教学需求相适应,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水平提高而服务。基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条件下的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为了确保专业发展的有效性、准确性以及客观性原则,必须要制定一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计划,这样才能有利于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更加适应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步伐。为此,在教育改革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应该符合以下几点要求。

2.1 实现科研能力与教学能力的科学整合

在科技化、信息化气息愈加浓厚的今天,业务能力的掌握程度仅仅是作为大学英语老师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而科研能力才是在新时代下对大学英语老师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大学英语教师的自主开发意识和科研精神既是大学教师基本素养的一种体现形式,更是对教育事业改革条件下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一种全新的阐述。对于大学英语建设来说,教学与科研应该是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的关系,良好的科研成果是教学水平提升的基本保障,反过来,紧张的教学形势又推动科研工作开展,这样才充分体现出在大学英语教学工作开展中应有的作用与效能。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科研与教学之间完全处于一种发展不平衡状态,这样就会对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产生的极大影响。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教师必须注重对科研能力的培养,并加强科研与教学的整合力度,学会对科研与教学的合理调配,达到科研与教学双向发展的良好氛围。

2.2 注重思想理念的发展与提升

通过观察,现阶段大学英语教师所呈现出来的工作景象是:教学任务量大,工作内容繁重,应试教学思想固化的教学工作模式。在这种氛围下,英语教师往往忽略了对自身教学思想和教学态度的完善,只是为了达到职业目标而不断拼命工作,久而久之,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就严重倾斜,转变成了以完成工作要求为目的物质导向,由此,大学英语教学的各个方面也就会受到极大的干扰。所以,合理的专业发展一定要以良好的政治思想为首要前提,只有从思想上认清英语教学的价值和意义,才能更好地塑造自己在工作中的形象和修养。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大学英语教师应该以教书育人为基本原则,以学生发展为基本思路,以思想建设为基本出发点,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学生更方面能力的开发与培养,尽可能实现教学内容、教学形势与学生需求同步发展的教学理念,进而为国家更加优秀的国际化交流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坚实的保障。

3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通过上面的叙述,可以得知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对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提出的目标要求,为了更好地使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针对性,下面将从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两方面出发,对英语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专业发展提出以下优化措施,希望能够给予大家参考。

3.1 大学英语教师在外部环境下的专业发展建议

外部环境一般会对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通常要以实际情况为基准,站在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立场,通过各种方式方法进而达到加强大学英语老师专业发展的目的。经过分析,制定科学的进修制度是解决当前英语教师专业水平不足最有效直接的方法,通過进修制度可以将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到日程上来,无论是国外进行还是国内进修,尽管在进修效果上存在一定的差别,但都对英语教师能力和水平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通过各种各样的进修形式,不及能够让英语教师在专业上存在的不足,更会对大学英语教师队伍建设营造出一种优质环境,从而给大学英语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与生机。

3.2 大学英语教师在内部环境下的专业发展建议

外部环境的给予只是一种有利条件,但不能实现英语教师在专业发展上的改变。作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专业发展的主体,大学英语教师应该主动置身于实践当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自身的学习意识、科研意识、合作意识、反思意识以及进取意识,通过自己在英语教学中的不断探索、分析、对比、研究与反思,解决自身在专业发展中存在问题与不足,加强实践教学,因为只有实践才能让自己在专业能力、专业潜能和专业素养上不断地完善和提高,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成果一并得到了发展和提升。另外,一定要注重交流、合作学习,交流合作学习既是衡量自己专业发展的重要依据,也是助力他人的先决条件,利用取长补短的方法,进行多视角、多层次、多角度观察后,可以充分显现出自己专业发展中存在优势与劣势,进而通过互补的原则,进而实现双赢的发展效果。

4 结束语

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教师。只有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才能促进和实现教育改革的目标。因此,学校应加强对在职大学英语教师的培训和培养工作,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英语教学模式,合理安排教师进修和鼓励教师进行学术研究,促进他们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杨丽.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改革中的专业发展问题探究[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08(1).

[2] 高四霞.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概述[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3] 张卫红,孙成贵.大学英语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探析[J].外语学刊,2010(4).

[4] 杨丽.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改革中的专业发展问题探究[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08(1).

[5] 骆爱凤,叶张煌.高校在职外语教师职业发展情况调查与研究[J].外语界,2007(4).

作者:唐永辉

大学英语教师教学改革论文 篇2: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下授课教师适应性研究

摘要:经过对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下不同级别任课教师对改革实施的制度的适应性进行考察,指出教材难度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在教学目标管理上可以采用阶段性和总结性教学目标相结合的方式;在管理机制上,应重视教师的付出和其所实施的有效教学行为而不能仅重视教学成果,而且心理干预对教师的激励也很重要。

关键词: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因材施教;机制激励;心理关切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自推行以来,广受追捧,高校教育似乎找到了教育改革的新思路、新方向。基于此,笔者选取了实施AB层次分级的华中两所农业院校的任课教师进行了考察,发现分级改革在某些方面并不尽如人意,这也提醒业界在一项改革实施和推行的过程中,还有很多细节需要更多地加以考虑和关注。本文基于对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一次考察结果,试图从任课教师的角度对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以期更好地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发展服务。

一、研究背景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各高校应参照《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从教学性质和目标、教学要求、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评估、教学管理等方面实行改革。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系统的、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导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1]普通高校的生源差异及各地对英语学习的不同要求,客观上需要有配套的教学体制的实施来适应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而“因材施教,分类指导”理念的倡导,现代社会对多层次人才的需求,以及实习“教育公平”的客观要求促使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应运而生。目前,大部分的关注点都集中在A、B级层次的学生的心理焦虑度如何,对他们的学习效果有何影响,能否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动机等等。然而,实施分级教学改革后,教师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上的重大变革,对教师心理上的冲击可谓前所未有,不少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出现了心理上的消极反应,有些对授课过程中的变化感觉到无所适从,有些对实施既定的教学目标感到非常吃力,对分级教学制度能否贯彻到位表示很茫然,这些心理压力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教师对课程改革的热情和投入[2]。由于教师群体在整个教学改革中至关重要,教师应对改革的心态积极与否直接关乎到改革的实施效果。然而,真正实施的过程中,站在一个传道解惑的教师角度,改革在实施的过程中,面对教、管、学、研这些体制的变化,教师都能适应并接纳吗?

本研究试图通过问卷及访谈的方式,对实施AB层次分级的华中两所农业院校的任课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课后随访,从教师的角度来揭示如下问题:一是不同级别的任课教师对分级教学实施制度的适应性如何?二是分级教学改革在哪些方面仍有改善的空间?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及工具

研究对象是来自已经实施了AB层次分级的华中两所农业院校的任课教师,共46名。其中分级教学任课教师基本情况见下表。

分级教学任课教师的基本情况

人数百分比性别男510.9%女4189.1%职称副教授919.6%讲师3780.4%考察对象均属农林院校的任课教师,其职称水平基本一致,均为硕士学历,基本代表了华中地区农业院校大学英语任课教师的水平,具备可比性。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了解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任课教师对分级教学的适应情况,采集他们对分级教学改革的基本诉求,从而进一步促进分级教学改革。

2.数据收集与分析

教师对分级教学适应程度考察的调查问卷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教师的基本信息;第二部分为选择题,受试者按非常赞同、比较赞同、一般、不太赞同、完全不赞同的分类方式对问卷的内容进行选择;第三部分为问答题,受试者需作出正面回答,并说明理由。笔者在分级教学改革进行了两个学期后,在第二学期期末开始发放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6份,并采用SPSS17.0完成数据分析。

3.研究结果与讨论

通过教师对分级教学适应程度考察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数据分析,教师对分级教学适应程度的结果按百分比来呈现,由下图可知,A级B级任课教师对分级教学改革的适应度差异明显。其中,A级任课教师的适应度较好(回答比较适应者达到52.4%),而B级的任课教师的适应度较A级任课教师低,并且表达适应程度一般甚至不太适应的教师超过一半以上(达到71.7%)。从问卷的选择题和问答题中可寻找出造成这种显著差异的原因。

在问卷调查中,AB级任课教师对分级教学改革操作制度的看法有几个方面出现的明显不同意见。下面重点谈谈分歧较大的或反映较强烈的方面:

首先,关于教材难度选择方面,79%的A级教师选择赞同,表面该教材难度对A级教学相对有助益,而并不适应于B级教学。而有64%的B级任课教师选择了不太赞同和一般。经访谈得知,B级的任课教师认为教材难度的一致导致教学任务的调整变得棘手。然而,教学任务的微调无法从根本上照顾层次较差的B级学生,基础相对较差的同学面对与A级同样的难度要求觉得有些失去信心而变得消极。

其次,关于教学目标的安排方面,有71%的A级任课教师表示非常赞同和比较赞同;而66%的B级任课教师觉得一般和不太赞同教学目标的安排。适用于教材的教学目标的高要求使B级任课教师无所适从,教学策略的调整变得非常棘手,如果教得不深入则无法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而往深度上教去适应教学目标的话,学生又跟不上,课堂效果差。深入了解下来,有78%的A级教师非常乐意与同伴交流心得,分享经验,还会相互之间进行听课来提高自己;而B级任课教师虽然不愿意相互听课的比率达45%,但是89%的B级任课教师愿意交流心得体会。通过深入交流,B级任课教师都觉得有很多地方需要与同伴沟通,以期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但是由于课堂活跃度较低,与A班授课气氛形成较大的反差,无法体现或发挥出自身的高水准,因此,很多B级任课教师并不愿意将这一面呈现给同伴。

再次,在教师评价体系方面,A级任课教师的不赞成率达到43%,而B级任课教师的不赞成率更高达67%,另有23%的B级任课教师也是选择一般,由此可见任课教师均认为现行的评教体系缺乏公允性。笔者通过访谈得知,目前学校实行的评估均将学生的四级考试成绩考虑在内,以此来衡量教师的教学效果,而由于将A、B级任课教师所分别任教的班级归为一个行政班来整合, A、B级教师的教学效果被捆绑在一起,而学生在教务系统中对教师的评价也被捆绑。也就是说,实质是对一个行政班教学效果的评价而非对任课教师教学的评价,这种做法极大地抹杀了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和独特性。此外,一些学生学业上的奖项也被纳入指导教师教学效果考核范围,而A级的学生在学习获奖上拥有绝对优势,这对B级任课教师有失公允。

最后,在教学教务管理体制方面,A、B级任课教师觉得一般和不赞成的比例各达到41%和56%,如此高的比例表明现行的管理体制并不适应于分级教学。通过访谈,笔者得知现行的管理并未针对分级教学做出更细致的调整,诸如:班级的划分、教师的编排、教务管理责任的划分、教学教务间的沟通交流、级别间流动性测试的时间和测试内容的安排等等,并未能与教、学形成一个整体去设置,造成左右不及,顾此失彼的尴尬现象。

三、结语

本研究基本反映了华中农业本科院校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中各个级别任课教师对分级教学改革适应度的情况,以及他们对于分级改革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对以上四个方面的总结和分析,分级改革中仍有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为此下面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1.因“材”施教

要使分级教学目标更清晰,任务更适用,做到难易有度,区别对待,才能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所以教材难度的选择很重要,难度要么分开选择,要么就要适中,要考虑各个级别的实际需求。美国普通教育教学专家黛安·荷克丝(Diane Heacox)提出“Differentiating Instruction”的目标是:(1)有挑战性的、吸引人的学习任务是为每个学生设计的;(2)制定合适的教学活动;(3)教学内容、过程和结果以弹性的教学方式来呈现;(4)学生的学习准备、教学需要、兴趣和学习偏好能回应;(5)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教学环境中学习;(6)让每位学生都达到课程标准和要求;(7)构建使学生积极学习、使教师轻松教学的班级[3]。教学目标可以分开来设立,由阶段目标到总体目标来逐步实现,这样既考虑到高级别求知若渴的学习需求,也能缓解低级别追赶进度,一味灌输的窘状。只有这样,才能在程度平等、机会平等下真正做到教育公平。

2.机制激励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教学评估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有效的激励机制才能发挥任课教师的最大效能,因此,建立有效的分级教学评教机制不仅对教学目标和教学效能的实现至关重要,对分级教学改革的成败也具有重要作用。评教不仅要有终结性评估也要有形成性评估。形成性评估指“根据教学目标,采用多种评估手段和形式,跟踪教学进程,反馈教学信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过程性的、发展性的评估。形成性评估包括教师自评与互评;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之间的评估;学生对教师授课的评估等等,可以综合运用多种评估方式,达到有效公允评估的目的。此外,配套的奖惩也应从A、B级任课教师的教学实施策略、教学策略运用或科研成果取得等方面去进行奖励,而不能简单地以学生成绩论英雄。

3.心理关切

不能否认,每位任课教师在工作上都是兢兢业业、甘于奉献,在教学上刻苦专研、孜孜不倦的。因此,面对较低层次学生时,要淡化学生对于层级的偏见,帮助学生树立“人人都是人才,人人都可以成材”的意识,从而达到取长补短、求同存异的目的。然而要做到这一点,任课教师自身必须用欣赏和乐观的态度去预见学生的点滴成长。此外,管理者和教师之间也应充分给予关怀,既能感受A级任课教师备课量大、难度大、授课内容复杂、学生竞争意识强要时刻缓解其焦虑心理等等难处;也能了解B级任课教师课堂沉闷、纪律涣散、学生不能积极配合等等苦楚。在分级教师安排上,应该照顾到教师的情绪,实施跨级别授课将更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热情地投入到分级教学中,发扬其所长。教师自身也应积极调整思路,加强同事之间的沟通与协商,相互听课以取长补短,同时促进交流合作与实践创新,从而达到教师整体质素的共同提高,更好地适应分级教学的新发展。

总而言之,分级改革不能“一刀切”,不是用一次考试将学生的级别区分出来就结束。改革一定要从学校的自身特点出发,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2]黄向真.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心理不适及其解决[J].教育评论,2002,(6):43-45.

[3]Diane Heacox.差异教学——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M].杨希洁,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Research on Teachers Adaption in the Course of

[JZ]Implementing the Graded Teaching of College English

DENG Kangka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128, China)

Key words:the Graded Teaching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 stud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aptitude;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psychological concern

作者:邓康康

大学英语教师教学改革论文 篇3:

教学改革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

摘要:教学改革给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与新时代教学法格格不入,根据建构主义等理论,就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教学改革;教师角色;定位

2004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指出:“大学英语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为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主动学习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最新颁布的《课程要求》既重视打好语言基础,又强调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学习方法以及文化素质,这种新型教学指导思想更加符合第二语言习得规律,更加符合外语的工具性特点,更加符合外语教学规律和学习规律,这昭示着我国外语教学思想发生了重大变革。

一、大学英语教师角色转换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是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和突破。建构主义理论最早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 Piaaet 1966)在研究儿童认知发展的基础上提出的,他提出的“发生认知论”在国际心理学研究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3]。他认为儿童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逐步建构起了有关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到了发展。后来以维果斯基(Vygtosky L S)等为代表的学者又对建构卞义的理论作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建构主义理论语言学家强调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语言学习就是学习者对日标语建构自己对之理解能力的过程,学生是教学实践的主体。20世纪70年代,许多新的教学理论及方法应运而生并得到不断深化,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强调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和尊重学生的个人情感,尊重学生的不同需求,不同的特质和学习风格,人本主义提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认知、情感、兴趣、动机以及潜能的发挥,提倡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全人教育的理念,教学中药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建构主义理论,认知理论的重要分支,认为语言学习是一个基于学习者个人的经验,信仰心理和观点之上的自我探索,知识建构和意义协商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具有的三个特点: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是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构建过程,不是对知识的被动接受或吸收。2)认知是学生用来组织经验世界的,不是用来发现本体现实的。3)知识是学生与他人经验交流的过程,是经由磋商和解的一种社会建构。

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4]。有关教师的角色定位方面,建构主义认为教师不能主宰课堂,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加者、帮助者和促进者。

2.输入假设理论

大量的语言输入时语言习得机制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如Krashen所说,只有为语言学习者提供大量可疑理解的语言输入,即略高于学生现有语言水平(i+1)的语言输入,且输入应该做到既有趣又有关联,才能对学习者语言发展产生积极作用[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也认为,语言学习的立体输入强于单一的视觉或听觉得输入。多媒体叫教学通过采用图、文、声、像立体语言输入方式,给语言学习者提供大量丰富有趣的信息,逼真的语言学习环境,对学习者构成强烈的、多方位的刺激,促进学习者在轻松环境中习得语言。因此,英语教师应该懂得如何利用并选取多媒体为英语教学提供的各种大量的信息,为学生提供更多适合的可理解言输入。

3.中介作用理论

弗厄斯坦的中介作用理论认为,教师并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着,还是学生认知发展过程的中介者,发挥中介作用影响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介的最终目的是使学习者将这种中介过程内化成其自身认知结构的一部分,即不需要中介者的帮助就可以“自主学习”。教师的中介作用主要体现在帮助学生获得学习能力,学会独立处理问题,具备适应各种文化情景和社会变化的知识技能和策略:师生共同参与学习活动,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并保持有效地信息反馈。在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不必采用面面俱到的指导式教学方法,而应在学生与教学目标间架起一座“桥梁”,让学生独立“过桥”,仅在适当的时候予以引导。这样学生的自主性才能调动起来,学生对语言知识运用的体会才会更深刻。

二、教师的新角色定位

现代外语教学提倡交际法教学。Breen和Candlin认为,在交际法教学中教师有三个角色,即为交际过程的促进者,作为交际过程的参加者及作为一个研究者和学习者[1]。

1.教师应是课程的设计者和教学任务实施的策划者

英语教师可以按照大纲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指定出各学期听、说、读、写等技能总的学习任务,比如词汇量的掌握、阅读的速度,必读必听教材的选择等等,让学生明白那些任务要求在课堂进行,那些任务是和学生课后或通过网络自主学习,让学生明确自己努力的目标和方向;教师还应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需求,设计切合实际的学习任务方案,并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目前语言知识水平差异,对每位学生进行各阶段的学习设计,使其能够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2.教师是学生学习外语的帮助者和促进者

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要求教师了解并研究学习者个人差异以及外语学习的过程,并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敏感地捕捉到学习者各个学习阶段困难,帮助他们度过难关。比如在外语教学的课堂中,教师首先帮助学生适应计算机网络课堂,引导学生转变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观念,帮助他们建立适应新模式的学习理念和最佳学习方法。教师将学习内容尽可能多的编入多媒体教学课件中,由于过大文件,无法编入的,可上传至本学校网站上,供学生们随时学习。教师作为外语学习的帮助者,在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应给予及时帮助。帮助的方式可以是实时的,比如课上或课后的提问。非实时的,通过Email等形式跟教师进行网络上的交流。

3.教师应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评估者和教学过程中的反思者

在外语教学中,学生期待着教师能及时对他们的表现给予反馈,因此外语教师还必须扮演评估者的角色。在实际的交流活动中,学生对他们所用的语言是否正确、得体,希望教师予以客观、公正地评估。因为教师的评判对学生的心理及今后的语言表现有很大的影响作用,能使学生清楚在今后的学习中应该注意什么,应该朝什么方向努力。正因为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较敏感,教师在做评估时要注意多给些正面的评价,并给予学生更多的理解和关爱。

在伴随着整个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评价。这其中包括对教学设计的反思,对教学过程的反思、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课堂教学群体行为的反思、教学评估的反思等等。教师反思的过程步进式教学经验的总结,更是分析教学中的不足,改进教学的重要过程。

4.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学习者和研究者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论要求教师自身素质的转变,教师不再只是教书匠,而还应是研究者,教学实践的反思者,终生学习者。我们曾经认可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须要有一桶水的观点。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来到,知识的渠道呈现多元化,教师不再是知识信息的唯一来源。教师原来的一桶水可能已经过时,教师需要不断地更新知识结构,具备汲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成为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的终生学习者。

三、需要解决的问题

现代信息多媒体技术正在改变着外语教学的各个方面,为了适应这些变化,外语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及教学方法,尽快适应新角色。然而,外语教师要成功适应新角色仅靠个人的努力还是远远不够,还需要学校有关部门共同努力。

1.外语教师的培养工作亟待加强

首先,要帮助外语教师掌握相关信息技术,帮助教师学会使用常用多媒体工具和今本的网页编辑技能。其次,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是的学生可以在第一时间接触到“活”的外语,这对教师的外语语言水平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学校应当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帮助教师更新语言知识和教学理论。

2.为外语教师更新角色提供宽松的环境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外语教学不仅是对教学手段的改进,更是对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挑战。然而,学生及多数教师已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因此使他们适应并接受新教学模式需要一个过程。另外,学校对外语教师的评估体系不能再将外语教师在课堂知识的多少、作业布置批改的次数或板书的好坏作为评价教师优劣的主要标准。

结语

在新课程要求下,教师个人的知识将被激活,师生互动的知识比重将大大增加。这种知识的变化,必然会改变教师单纯传授知识的角色,使其成为英语学习者的促进者、指导者与反思者。因此,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倡导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大学英语教师只有不断探索、调整,才能实现新要求下的教师角色定位。

参考文献:

[1]Breen M. and Candlin, C. The essentials of a communicative curriculum in language teaching[J]. Applied Linguistics 1980, (2) : 89-112.

[2]Krashen S D.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Oxford: Pergamon Press, 1982.

[3]Piaget J. Biology and Knowledge[M]. Paris: Gallimard, 1967.

[4]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5]张红玲.现代外语教学的发展趋势和机辅外语教学[J].外语电化教学,2000,(3):30-33

[6]张尧学.关于大学本科公共英语教学的再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3,(12).

作者:史睿,芮燕萍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审计监督服务经济社会论文下一篇:电站导流隧洞施工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