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数控铣床及加工中心操作》教材的研发与编制

2022-09-10

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 课程教材的研发和编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地位。长期以来, 教材研究与开发落后于职教理论研究, 尤其是当今新的课程体系的理念逐步成熟后迟迟不能见效,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教师手中还没有一套完善的与课程改革理念相衔接的教材, 从而使改革成效不能显现。在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的课程体系下, 《数控铣床及加工中心操作》作为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一门重要的课程, 必须有正确的理念和思路, 以数控铣床及加工中心操作的工作过程为基本线索, 有效地衔接数控铣床及加工中心操作中、高级国家职业标准, 组织项目课程教材的内容, 利用正确的方法和程序编制符合项目课程的教材。

1 新模式下《数控铣床及加工中心操作》教材开发的理念和思路

在项目课程定位中, 我们必须考虑到专业课程体系符合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 (群) 的任职要求;对《数控铣床及加工中心操作》, 主要针对各企业数控铣床及加工中心操作工岗位, 进行课程定位, 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 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 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通过岗位调研, 基于数控铣床及加工中心操作工的工作过程, 由读懂零件图→会对加工零件进行工艺分析→工件、刀具的定位装夹→数控编程→零件加工→数控铣床及加工中心的维护这样的主要工作过程选择课程的项目、模块和任务。

对《数控铣床及加工中心操作》课程内容的组织, 要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选取教学内容, 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数控铣床及加工中心操作岗位上, 所需要的知识包括基础理论知识, 如机械制图、工程材料及金属热处理知识、机电控制知识、计算机基础知识、专业英语基础;机械加工基础知识, 如机械原理、常用设备知识 (分类、用途、基本结构及维护保养方法) 、常用金属切削刀具知识、典型零件加工工艺、设备润滑和冷却液的使用方法、工具、夹具、量具的使用与维护知识、普通铣床、钳工基本操作知识;安全文明生产与环境保护知识;质量管理知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在能力上, 数控铣床及加工中心操作必须会看图, 会分析工艺, 会编程, 会安全加工操作, 会安全维护保养机床。在教材中, 不仅是体现职业通用能力的培养, 还需将职业核心能力融合到每一个具体任务完成的过程中。

2《数控铣床及加工中心操作》项目课程教材开发的内容组织

在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教材开发的内容组织必须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 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 整合、序化教学内容, 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 教、学、做结合,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设计合理。对教学模式的设计既要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又能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

在组织教材内容时还必须解决的三个问题:一是课程内容与职业工作的匹配程度;二是课程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的梯度;三是课程理论与实践的整合程度。

2.1《数控铣床及加工中心操作》项目课程教材内容的组织模式

在组织《数控铣床及加工中心操作》教材内容时, 必须以能力为本位, 参照原有教材重新进行课程整体设计和教学单元设计, 在设计中注意把握其核心要素:教学目标 (能力、知识、素质) 项目 (贴近职业岗位, 最好真实, 也可模拟仿真) ;活动方案设计。在学科体系的课程中解构课程内容, 结合工作过程, 重构任务式的工作模块课程。《数控铣床及加工中心操作》教材内容可设计为翻转类零件加工、典型曲面类零件加工、复杂零件加工三个项目, 后一个项目可不作为中职教材内容。每一项目下通过几个典型的零件加工作为模块将机床加工的零件识图、相关指令、编程操作、机床操作几个方面的知识通过零件的加工链接起来, 形成较为系统的知识链。在每一模块下均有具体的工作任务。

2.2 工作任务模式的特点

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工作任务结构决定课程结构;对课程内容的标准有严格的要求;工作任务转换课程内容需要有项目来完成。根据项目课程教材的结构, 在《数控铣床及加工中心操作》教材中以项目一为例, 模块1:凸台的加工。任务1:方形零件的外轮廓加工 (编程指令初步) 。任务2:圆台零件的加工 (圆弧插补指令) 。模块2:内圆槽零件的加工 (刀具补偿功能) 。模块3:盖板加工 (孔加工) 每一模块下可按工作过程设置具体任务。任务1:识图。任务2:刀具刃磨。任务3:编程。任务4:机床操作。模块四:安全生产与机床的维护、保养。任务1:领会安全生产知识。任务2:机床的维护、保养。任务3:常见故障及排除。

对每一项目的相同模块的内容组织可以采取集合的方式, 项目一至四的模块四可在第一项目下组织即可。

3《数控铣床及加工中心操作》项目课程教材开发的方法与程序

3.1 教材编写考虑的因素

在编制教材中必须考虑的因素有: (1) 时间:编写教材需要的时间, 包括试用、修改、印刷。 (2) 技术支持:专家、编辑、媒体配套等。需要大量参阅以往教材和专家对项目课程教材的理论研究成果。 (3) 可用资金。 (4) 使用对象。 (5) 教材的推广。

3.2 编制方法

可通过个人编制、小组编制 (企业) 。首先以项目课程设置理论为基础, 熟悉教材内容组织的结构, 有效地分配编著人员资源, 结合企业工作岗位典型产品、国家职业考核标准进行编制。

3.3 编写程序

按课程整体设计 (重点设计项目) 、根据项目组织相关内容;设计体例, 确定提纲, 收集资料、专家指导、编写, 统稿, 校对, 交付出版社程序进行教材的编制。

总之, 只要有科学的理念、成熟的理论支撑, 用正确的方法和程序对《数控铣床及加工中心操作》项目课程全面细致地教材内容组织, 就可以开发和编制出优秀的教材, 从而使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付诸实施见实效。

摘要: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下, 项目课程教材的开发对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至关重要, 是反映课程改革成败与否的关键。本文在充分认识项目教材开发的理念和思路的前提下, 研发《数控铣床及加工中心操作》项目课程教材的内容组织模式、特点, 提出编制符合《数控铣床及加工中心操作》项目课程的教材的正确方法和程序。

关键词:数控铣床及加工中心操作,项目课程,教材研发

参考文献

[1] 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

[2] 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6.

[3] 吴建设.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教材编写[Z].2008.

[4] 马成荣.职业教育项目课程设计、实施及生态构建[Z].2008, 7.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下一篇:图式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