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设计施工问题分析论文

2022-04-13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建筑物设计施工问题分析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众所周知,供暖系统与我们的生活生产一直是密切相关,而在生活方面,我们普通大众的感受尤为普遍。那么对于生活住宅小区的供暖系统设计,如果规划和设计合理,不仅能实现较好的系统控制和计量功能,同时可以降低能源的浪费,较大地提高供热的社会效益并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我们可以住的舒服和放心。

建筑物设计施工问题分析论文 篇1:

建筑结构设计常见问题的讨论

【摘 要】 本文主要从建筑结构设计的概述入手,针对建筑结构设计常见的问题分析,并提出了提高其设计水平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建筑结构;设计;问题;措施

一、建筑结构设计的概述

1、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作为建筑结构设计的专业人员,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有两个设计元素必须要考虑,即强柱弱梁和强剪弱弯,通常被专业设计人员形象的描述为“抓大放小和分清主次”。这两项元素考虑合理,设计合理,可以有效避免建筑物建筑物受到强大外力时遭到破坏,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特别是能保证其核心构件不被破坏,使其建筑物整体稳固,不会倒塌,防止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遭到威胁。建筑结构在设计过程中即要考虑建筑物的刚性适度,又要使其柔性适中,只有刚柔共济,才可能保证建筑物质量稳定,防止坍塌或内部软体倾覆现象发生。建筑物的刚性如果太强,则其建筑物承受变形的能力就会下降,当外界发生较大波动,破坏力增大时,建筑物自行调节变形的能力弱,自然会导致大面积坍塌,甚至全部破坏,造成人们生命财产的损失。建筑物设计结构如果太柔,建筑物的稳定性就相对较低,当有外力作用时,建筑物自我调节进行变形,由于柔性太强,这个变形会产生过度现象,过大的变形会导致建筑物软体倾覆[1]。所以说,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一定要刚度、柔度同时考虑,做到适中、适宜,确保建筑物既能适当变形,又能保证其稳定性[1]。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要做到多方面考虑,对每一个建筑设计环节都要重视,严格按标准规范要求设计,从建筑物的整体结构出发,设计多道防线,步步设防,从而保证建筑物的整体结构安全。当有外界环境破坏时,建筑物的每一个部位都起到抗击外力的作用,形成一个抗击的整体,使灾难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点。

2、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要性

2.1结构设计能够有效降低总造价

在结构优化设计的过程中,建筑的层数越多,总的建筑面积就会随之增大,而单位建筑面积占用的土地面积则会越来越小,使得用地成本大大降低,然而如果建筑层数不断增加,就会使得建筑总高度也相应增加,楼间距也应该有一定程度的增加,那么此时所占土地的节约力度和建筑层数增加的比例就大不一样了。比如说屋盖部分设计,一栋楼的屋盖只会有一个,无论建筑层数如何增加,屋盖的个数不会发生变化,此时成本就会大大降低。相对于基础部分,即使属于各层共用形式,层数的增加就会大大增加基础荷载,所以应该增大基础,如此一来,就会使得单位面积的造价能够有效降低,然而降低的效果与屋盖相比还不够明显。

2.2进行结构设计优化能够促进建筑结构经济性的进一步提高

建筑的各个部分都是相互联系的,随着建筑层数的不断增加,墙体面积以及柱体积也会有所增加,此时使得结构自重得到增加,同时也加大了基础与柱的承载力,而且会加长水卫与电气的管线;反之,若是降低层高,就能够使得材料得到节约,对于抗震有着重要促进作用,而且,建筑的总高度降低,建筑间的日照距离能够有效减小,间接上实现了节约用地的目的。

二、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

1、建筑选址问题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如此可见,要想做好一件事情,就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开头。这句话运用到建筑结构的设计工作中,也就意味着要做好最基本的结构设计工作。对于任何建筑施工项目而言,倘若选址存在不稳定状况,那么再好的建筑结构也无法为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提供保障。当前,在建筑选址中存在的选址缺乏合理性、科学性等问题,直接影响到了建筑施工项目的安全系数,不利于提高建筑施工项目的质量。

2、图纸设计不当

建筑工程的施工步骤都是按照事先设计的施工图纸展开的,所以对于整个施工环节来说,建筑施工设计图纸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图纸设计工作的成效,会对整个直接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产生重大影响。然而,从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现状来看,很多施工团队都忽视了设计图纸工作的重要性,采取了不认真的态度对待施工图纸设计工作,使得施工图纸不够严谨,缺乏学科、合理性。例如,在设计各层结构的具体施工图的时候,使用了不标准的图集,也没有弄清楚各层梁、柱、墙的详细构造[2]。

3、消防结构设计不够规范合理

建筑结构设计是非常复杂的,因为其功能的多样化,就要求其内部结构设计的多样化。不同的结构设计又会需要不同性质的材料,这也给建筑的设计带来了障碍。换言之,材料的可燃性会加大火灾的风险,特别是在风力较大的高层建筑中,一旦发生了火灾,就会迅速扩张火势,对高层建筑的安全性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此外,高层建筑的层数越多,越应该充分考虑到高层建筑材料的特性。

4、地下室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建筑结构设计单位在设计建筑结构的时候,必须要加强对地基稳固度的重视程度。地基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地下室设计状况的影响,所以说做好地下室的设计工作时非常重要的。从我国很多建筑结构设计企业的发展现状来看,其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例如,没有严格要求地下室设计成效;在未详细了解建筑物墙体厚度、混凝土强度、建筑材料性能的基础上,就盲目地开展地下室设计工作,这直接影响到了建筑结构设计工作的可靠性,对将来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而言,埋下了安全隐患。

三、提高建筑结构设计水平的具体措施

1、结构平面图上的设计

如果建筑的地域的防震烈度为六度区的时候,按照我国的防震设计要求,可以不必采用截面抗震验算,但结构的设计也一定要达到抗震的标准。所以对于砌体结构的建筑,软件建模可以省略,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只要注意受压和局部受压的问题,就可以直接设计。比如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采用双向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该结构横向高宽比为4.27,小于5,该结构能够基本满足抗震、抗风、承受重力荷载的要求。

2、屋面结构图的设计

如果建筑的屋面是坡面式的,可以采用梁板式和折板式两种的结构处理方式。其中,梁板式可以用在建筑平面不整齐,板的跨度比较大,而且,一般屋面坡度和屋脊线转折比较复杂的坡屋面也都采用这种结构。而折板式则和梁板式的适用条件相反。比如,某工程屋面采用梁板式屋面结构,该屋面面板为4.2m跨度的多跨连续板,该结构有利于提高结构横向刚度。

3、梁的扭矩问题

空间受力状态下梁承受扭矩,梁的抗扭刚度会因扭转裂缝而降低,进而缩小扭矩。但通常正常使用状态下,梁处于弹性状态。因此,本身抗扭刚度不会折减。当进行截面作受扭承载力验算的时候,因梁只考虑到矩形部分,没有将板的作用考虑在内,进而梁承受的扭矩仅仅是一部分。当前,现浇板楼面较多。所以,设计现浇楼面梁时,可将扭矩折减0.4~1.0系数。具体设计时,应将梁的周边无板的梁的抗扭作为重点注意对象;同时不应折减装配式楼盖或独立梁的扭矩。

2、提高消防结构设计水平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建筑在城市中的应用越发普遍。除去自然灾害引发的地震以外,还要充分考虑人为因素引起的灾害,比如火灾。高层建筑结构越复杂越高,那么一旦引起了火灾,使用者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就会受到极大的威胁。因此,在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中注意防火是很关键的。首先,防火间距要合理,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时,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操作,精确地测出建筑物之间的实际距离。然后,对于设计要因地制宜,防火结构一定要符合实际的地形情况。除此之外还有安全疏散通道的设计也很重要。一般而言,安全疏散通道应该进行垂直结构设计,而且尽量多设计几条,利于慌乱人群的疏散。安全疏散通道中一定要设计防烟区,避免烟雾将疏散的人群呛晕。设计人员可以使用分隔式的设计,可以更好地控制火势和烟雾的蔓延。另外,防火门、防火墙以及其他防火设备等也需要设计人员注意。

4、注重概念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概念设计不单是建筑结构设计中的一种理念,还属于建筑设计中的一部分,隶属于建筑结构方案设计阶段,主要原因是计算机不能用来进行建筑结构的初步设计,要想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并且比较经济的建筑结构方案需要建筑结构工程师综合运用建筑结构知识和全面把握建筑结构设计的概念才能实现。要实现这样的要求,建筑结构设计工程师除了要了解各类建筑结构的基本性能来增加自身的知识理论水平外,还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丰富自己的结构概念以便可以灵活地设计建筑结构方案。建筑结构设计的工程师运用自身专业的理论知识而不是依赖计算机这种现代科学技术,所以在平时工作中建筑结构设计工程师就要加强知识的积累,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灵活运用[3]。

5、进一步加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

由于地区地质条件的影响,板块的运动,导致地震的发生,为了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不受到威胁,进行建筑物结构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抗震要求,尤其对于抗震烈度要求高的区域,一定要合理设计,防止地震使建筑物造成坍塌。对于普通的多层建筑物,设计过程中,要使得横墙承重,或采用纵横墙一起承重,特别注意的是,要使得纵横墙承重受力均衡,上下要连接好,平面内要对整齐,避免受力不均造成破坏。对于楼梯的设计也有特别的要求,楼梯尽量不要设计到房屋的拐角处和近端,不利于防震。对于建筑物的整体框架也要注意对其抗震墙的长宽高度比进行控制,对其抗震墙的刚度进行控制,保证连接可靠,结构坚固,对于建筑结构空间复杂的建筑物,还可以采用防震缝的设计方法[3]。

6、剪力墙的设计

剪力墙的设计根据要求的不同也有很多种区别,主要是因为一般的剪力墙和柱、短肢剪力墙所能够承载的性质和力量等特性是不一样的。因构造标准的提高导致截面厚度的增大,使构件定义改变,这种情况下构件截面增大是整体性的,增大的幅度也是有限的,因而其受力特性就不会有大的改变,也就不会造成局部构件新的损害,所以在原则上不需要加强对原确定的结构抗震等级;增大截面后的墙肢应比原构件的承载能力提高;当因建筑功能需要而改变局部墙肢的截面尺寸,使其受力性能发生变化时,应给予加强。

四、结束语

总之,建筑结构是整个工程的核心所在,建筑结构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是整个工程质量得以保证的关键,上文针对建筑结构设计问题及提高其设计水平的具体措施进行了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桂霞.浅谈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J].科技与企业,2013,06:183.

[2]赵朝辉.关于建筑结构设计常见问题分析[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5:99.

[3]于洪生.浅谈建筑结构设计及其常见问题[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7:177.

[4]张磊.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常见问题探讨[J].中国城市经济,2011,24:211.

作者:张英芳

建筑物设计施工问题分析论文 篇2:

简要分析供暖系统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摘要】众所周知,供暖系统与我们的生活生产一直是密切相关,而在生活方面,我们普通大众的感受尤为普遍。那么对于生活住宅小区的供暖系统设计,如果规划和设计合理,不仅能实现较好的系统控制和计量功能,同时可以降低能源的浪费,较大地提高供热的社会效益并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我们可以住的舒服和放心。

【关键词】供暖 室内采暖 系统控制 节能

引言

供暖系统对我们日常生活很重要,然而近些年来,不论是现实生活中的供暖系统形式,还是在供暖系统本身的设计中,都有一些不合理或不规范的地方。对此,本文通过对某几个比较突出的方面进行简单地原理或问题分析,以期提出合理的设计方案或避免不合理的举措。

一、分户计量的采暖系统问题分析

近些年来,能源危机问题在全世界已是不争的热点和焦点之一,节约能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已是很普遍的话题,而在供暖系统设计中,节能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有必要在生活住宅中采用更合适的供暖系统形式来满足热费按户计量的需要。在节能问题上,尤其要特别重视能源利用过程前的处理。在进行住宅室内采暖系统设计时,设计人员应考虑热用户分户及分室控制温度的需要。据初步测算,采取供暖分户计量,可以实现采暖节能20%以上。以下就对几种适宜分户计量的采暖系统进行浅析。

1、旧式采暖系统的优缺点

随着我国这些年来的的发展,传统落后的按建筑面积结算热费的方法,已经变得既不科学又不合理。如今,热用户在供热收费上是向供热企业缴纳热费,因而用户对供热系统节能越来越关注。另一方面,旧式采暖系统中较常用的单管垂直采暖系统的弊病却越来越明显。

1.1系统个体调节能力低

单管垂直采暖系统局部调节差,无法改善和满足热用户的热舒适性要求。而且该系统是将热水先供到住宅顶层,然后依次向下分至各用户处,就造成各不同楼层的热用户散热器的传热系数K值不相等,而造成顶层过热,底层过冷,冷热不均的现象。

1.2系统维修时浪费能源

因为该系统是一个整体的热水循环系统,如果它有一处设施漏水或堵塞,整个系统将会受到影响,维修时也会浪费大量热水,而在寒冷地区可能会出现供水管冻裂等严重问题。

2、适宜分户计量的采暖系统

所谓分户计量采暖系统,即每户独立采用一个供回水系统,一户一表制,可以单独对用户进行调节、关断和计量,不会影响其他用户。它的控制原理是在每户供水入口处设置热表及散热器上安设调节阀,通过调节散热器使采暖房间的室温满足人体热舒适性的要求。

2.1单管制采暖系统

2.1.1单管水平串联系统

单管水平串联系统是在每个住宅单元设置一个总的供回水大系统,每层用户为一个独立的小系统。总供回水立管管井设在靠楼梯的橱卫处,每层供回水接在大系统上(每层只装一户),在小系统出入口管道上加调节关断阀门及热计量表,以便分户计量热费。

2.1.2单管水平跨越系统

该系统与单管水平串联式系统基本相同,不过须增设与散热器组数相对应数量的三通调节阀,控制进入散热器的最大流量为循环流量的30%。该方案可实现分室控制温度,且竖向无立管,不影响墙面装修,不过须增加管路中的附属设备(三通调节阀),管线过门、阳台须处理,而且每组散热器须设冷风阀。

2.2双管制采暖系统

2.2.1双立管并联式系统

对于该系统,任何一层的用户只需在散热器支管上加调节阀,就可以调节介质流量,满足自己对热舒适性的要求,并实现节能。但此系统在楼层数过多时易出现严重的垂直失调现象,而且穿越楼层的立管数较多,仅适用于安装热量分配表的系统。

2.2.2水平双管系统

该系统可以避免双立管并联式系统的垂直失调问题,而且可以实现每户一个独立系统,有利于热量表的安装,能实现散热器个体调节。但该系统须增设与散热器组数相对应数量的三通调节阀。

3、分户式计量在供暖系统设计中的问题

分户式计量在推行过程中在采暖系统设计、建筑物设计、仪表选用和管理等方面或多或少存在的一些问题。

3.1建材传热性能要求

采暖建筑的耗热量主要是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耗热量构成,约占73%-77%,其次为通过门窗缝隙的空气渗透热量,约占23%-27%,在传热耗热量中外墙占23%-34%,由此可见,提高建筑物的保温性能将会达到很好的节能效果。另外,计算表明,对于一间不采暖的房间,从周围房间获取传热量可维持12-14℃室温,其他用户有近1/4-1/5的热量传给了该房间,其他用户将多支付这部分热费,因此有必要增强户间建筑结构的隔热性能。

3.2热表参数修正及表计校核问题

由于住户所处楼层、围护结构不同,保持相同室温的耗热量存在差异,所以应该选择合理的热表参数并且组织专门人员定期对计量表计进行校核。

3.3供热系统变流量问题及管理

分户计量系统的热负荷变化很频繁,所以供热系统必须能自动调节供热量,来跟踪所需热负荷的变化,为此须在换热站设置有压差控制的装置。另外,住宅小区设置分户计量装置后,要加强节能宣传,提高节能意识。

二、 在设计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分析

1、忽略标注塑料管的使用条件级别

塑料管的使用条件级别对塑料管在不同作用温度下的作用频率作了规定,供工程设计时选用。按我国国家标准GB/T18991《冷热水系统用热塑性塑料管材和管件》的规定,热水地暖工程中塑料管的使用条件级别为4级,即在总寿命周期中,40℃热作用共历时20年,60℃热作用共历时25年,70℃热作用共历时2.5年,各种不同温度热作用周期的总和为50年,还允许意外运行条件下100℃热作用不超过100小时。因此设计人员在“说明”中应标注塑料管的使用条件级别。

2、设计中未明示对不同塑料管的连接要求

塑料管是低温热水地暖系统的热水输送通道,施工过程中必然出现管材的连接问题,不同管材的连接要求是不同的。不少设计人员没有在设计说明中明示对管材连接的要求,成为设计中的一个盲点。

3、未指出地面散热量计算的前提和计算条件

由于确定地埋塑料管的布置间距、环路长度时,必须求出单位地面面积的散热量,再借助JGJ142-2004附录A的资料进行计算,而引用资料时又必须事先知道地面面层材料及热阻,才具备唯一确定性,因此设计时应注明计算的前提和条件。但设计图中发现很少有设计人员能做到这一点。

4、管道排列密集处未采取隔热措施

对于一梯两户的住宅,从管道井通往用户的水管只有两组,距离较短,此时管道在分集水器附近地面排列较密集,一般为6-8根(3-4个环路)。而某些设计人员未按JGJ142-20045.3.8条的要求做,于管间距小于100mm的加热管设置柔性套管,降低地面温度以防止地面过热。

5、遗漏地面构造中的隔离层(防潮层)

为了保持地面构造中绝热层材料的性能规范规定,卫生间应做两层隔离层,与土壤相邻的地面绝热层下部、其他潮湿房间的地面填充层上部均应做隔离层。然而在许多设计图中不少项目未遵循相关的规定,遗漏地面构造中的隔离层,这势必影响地暖的使用寿命。

小结

综上所述,不论是对于住宅小区常用的分户计量式供暖系统设计,还是设计图本身或設计师设计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只有规划和设计合理,解决或杜绝这些问题,才能够实现较好的系统控制和计量功能,降低能源的浪费,提高供热的社会效益并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作者:盛敏

建筑物设计施工问题分析论文 篇3:

高层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

摘要:当前,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日益完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需求对新时期的建筑给排水安装工程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高层建筑给排水安装工程作为高层建筑物给排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高层建筑物设计、施工过程中所占据的地位日益重要。文章根据这一实际情况,以高层建筑给排水安装工程实例为对象,从给水设备的安装、给水管道的安装、排水管道的安装这三个方面入手,对高层建筑给排水安装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与论述,并据此论证了规范化这一施工技术在确保整个高层建筑给排水系统安全、高效、稳定运行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的作用及意义。

关键词:高层建筑;给排水系统;安装;施工;技术分析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剧与城市化建设规模持续扩大的推动作用下,建筑工程尤其是高层建筑工程的给排水系统与人们正常生活作业之间的关系越来越为紧密。优质的高层建筑给排水安装施工质量与科学化、現代化的给排水系统管理工作均是确保整个管网系统高效、稳定运行的必要条件,给排水系统在设计与施工过程中的一些不足与缺陷也能够通过这种施工质量与管理作业进行弥补。据此,如何在确保高层建筑给排水系统给排水质量一定的基础之上,优化整合整个给排水工程的安装施工技术已成为当前相关工作人员最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笔者现结合实践工作经验,以高层建筑给排水系统安装工程实例为对象,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与体会。

1 高层建筑给排水系统安装工程实例概况分析

某工程项目为高级商住楼给排水系统的安装工程,该高级商用楼整体建筑面积为 140000m3,共 24 层,其中地下室为 1 层结构。整个商用楼在设计过程中将地下 1 楼设计为车库,地上1~5楼设计为商用楼层(其中,第5层用作转换管道层),5 楼以上至 31 楼均设计为办公用楼层。整个高级商用楼在给排水系统设计安装作业中最大的特点为 :敷设管道类型多、线路覆盖复杂、给排水管道安装操作的技术难度比较大。因而对该高级商用楼的给排水安装施工技术进行研究与分析有着极为深刻的现实意义。

2 给水设备的安装施工技术分析

高层建筑设备给水系统是由引入管、供水设备、水表节点、水平主干管、分支管、立管以及阀门器件这几个方面共同构成的。在整个给水设备系统构成中,我们需要对给水系统的供水设备与阀门器件的安装工作加以特别关注。这正是由供水设备及阀门器件在整个给水设备中的中心枢纽地位所决定的。一般来说,给水设备中供水设备与阀门器件安装施工质量,不仅关系到高层建筑给排水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同时也同各个给水设备的使用寿命之间存在极为紧密的联系。良好的供水设备与阀门器件安装施工技术不仅能够确保整个给水设备在给排水系统中的可靠运行,同时也能将各项给水设备的使用寿命有效延长到最大限度。因此,这也是我们在对给水设备安装施工技术进行规范化处理工作中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之一。具体而言,这种安装施工技术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给水设备在进行安装作业之间需要以相关说明文件及资料为依据对给水设备的质量性能进行核对与检查。各个需要应用在给水设备安装施工作业中的部件不应存在任何形式的损坏与锈蚀,连接部件的转动轴也不应存在卡槽与阻滞现象。

其次,给水设备机组的安装布置作业需要始终秉持敷设管线长度最短、弯曲最小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尽量避免敷设管线存在过多的链接。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给水设备各个敷设管道之间需要预留一定的空间与走道,以此确保整个高层建筑给排水系统给水设备在遭遇突发状况时,能够有足够的空间进行维修、管理与操作作业。

最后,给水设备引入高层建筑设备的引入管道需要与建筑物室内敷设的其他管道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室内污水排出管道为例,给水设备的引入管道最好与污水排出管道之间呈平行敷设关系,并将其水平间距控制在 1.0m 以上。再以通信电缆敷设管道为例,给水设备引入管道与通信电缆之间的平行敷设水平距离同样需要控制在 0.75m 及以上。

3 给水管道的安装施工技术分析

大量的实践研究结果表明,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给水管道的安装施工作业之前,需要对管道地沟参数指标进行反复测量,对支架与给水管道安装标高、坡向、坡度等方面的契合度进行充分考量。与此同时,给水管道法兰焊缝与其他管道设备连接件的安装施工作业需要充分考虑到给水管道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定期的复检作业,安装布置时不应紧贴墙壁、楼板或管架,而应为给水管道的复检预留一定的操作空间。最后,在整个高层建筑给水管道安装施工无论是在施工作业过程中还是项目完工投入运行中,相关工作人员都需要及时填写各种施工技术资料表格并经签证记录。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对那部分埋地铺设的管道来说,给水管道在安装施工完成后应当及时办理隐蔽工程验收作业,准确填写隐蔽工程记录并整理存档,为给水管道后续养护与维修作业提供资料与数据支持。

4 排水管道的安装施工技术分析

首先,塑料形式排水管道需要按照高层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设计方案要求装设伸缩节部件,如设计方案中对这种伸缩节部件没有特殊要求的话,我们需要以 4m 为界点对排水塑料管的伸缩节间距进行安装施工技术处理;其次,我们在对排水主干管与水平干管管道进行安装施工之前,需要对这部分排水管道进行通球实验。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个排水管道的通球实验中,通球球径需要始终保持下排水管道管径的 2/3 以上,与此同时整个排水管道通球实验的通球率也需要始终控制在 100%,据此确保通球实验作用下的排水管道能够肩负起整个给排水系统运行安全性与稳定性的任务;最后,排水管道立管需要在立管最底层与含有卫生器具最高层之间每隔一层设置一个相应的检查口,这种检查口的朝向需要以满足排水管道检修作业为设计依据,中心高度与操作地面之间的距离应控制在 1m 左右。

5 结 语

总之,高层建筑给排水系统工程是城市化建设工程中的最核心设施,是事关整个经济社会工业化建设生产与人民大众正常生活的基础工程。我们需要认识到,在高端科学技术与应用系统蓬勃发展的推动作用下,高层建筑的给排水工程也正向着大规模、高参数、集成化方向发展与进步,整个高层建筑给排水系统工程的安装施工技术也成为了我们在优化高层建筑给排水系统性能中最直接与最关键的途径之一。本文对高层建筑给排水系统在给水设备安装、给水管道安装以及排水管道安装中的施工技术要点进行了简要分析与说明,希望为今后相关研究与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意见与建议。

参考文献

[1] 郭尚鸣.马林海.建筑给排水中易被疏忽的一些问题[J].给水排水,2008(2).

[2] 罗洪波.浅谈建筑给排水技术概况和设计、施工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J].科技资讯,2008(5).

[3] 王贵粉,赵玉平.建筑给排水图纸审查要点[J].科技资讯,2008(2)

沈阳晶鑫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辽宁沈阳 110031

作者:白晟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云技术高校人事档案管理论文下一篇:信息系统教学中旅游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