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德育教育传统文化论文

2022-04-21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小学生德育教育传统文化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摘要】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中华儿女不可遗忘的宝贵精神财富,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德育精神应该被充分运用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尤其是在建立德育素养非常关键的小学阶段,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德育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从利用传统文化促进小学生德育的必要性和有效性策略方面着手,总结出了几点方式方法,希望能为小学德育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小学生德育教育传统文化论文 篇1:

利用传统文化促进小学生德育教育

摘要: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利用传统文化的渗透作用,对小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与培养正确的世界观具有重要的作用。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文化内容,由于其历经岁月的考验与提炼,对当代小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深远影响。文章试着从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工作的作用出发,从学校教育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中渗透教育,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传统文化;农村小学;德育教育;渗透作用

学校德育工作是基础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孩子由于受社会、家庭等不良环境的影响,存在着情绪不稳定、学习困难、娇生惯养,往往表现出孤僻、胆小、懒惰、自私、狭隘,甚至惧怕挫折,心理承受能力十分脆弱。这些表现将制约着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为此,作为德育工作者,试着以我国传统文化渗透教育作用来推进学校德育教育。中华传统文化经历了岁月的考验和提炼,具有儒学、礼仪、美德、民族精神、诚信、榜样、和谐观等方面内容,它们是中国传统的道德教育资源。学校德育工作需要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教育资源的创新教育方法,即在不断发展的小学德育工作中渗透传统文化,对小学生的主体意识与道德情感上层面给予激发和升华。

一、当前农村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现状表现

笔者所在的单位位于农村地区,从事农村小学德育工作多年,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与走访调查了解,目前农村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现状如下:

1.重智力教育轻思想德育。一直以来,农村文化教育相对于城市而言已经够落后了,当前一些学校以及教育部门也在强调着提高文化教育,导致了学校主管部门看重学校的文化教育成绩,忽视那些难以见着的德育教育工作。因此,教育主管部门评价一所乡下学校工作主要看文化课中应试成绩与毕业升学率的高低。再有,教师评优与晋级都与文化成绩息息相关,学校、教师只能紧跟文化教育的方向走。另外,乡下学生家长传统观念认为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只要文化成绩好就满意了,不在意学校的德育工作,普遍认为与文化教育无关的各项活动(工作)都是折腾。家长们对学校、老师的期望就是多给学生布置作业,一切以提高文化成绩为宗旨,对其他与文化成绩无关的学校工作一般是消极态度。

2.学校思想德育的缺失与不当方法。受教育不均衡的影响,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缺失与不足影响着学校的发展。一般学校没有专门的德育工作办公机构,缺乏专业的德育专职教师,即使有德育专职教师也是文化科的老师兼职的,可见德育工作存在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这是影响德育工作开展的主要原因。当前的德育工作往往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虽然短期内取得一些不好的效果,然而长远看来是做“无用功”。因为这些教育者往往采取一些“无效”的教育方式:例如,教育者生搬硬套的较多,“润物细无声”的较少;多硬性灌输、空洞说教,较少深入了解学生内心想法;多是为了追求短期效果,少一些长期的跟踪教育……这些“抓典型、树榜样”的说教,反而是不利于开展学生德育工作。由于学校决策者及教师德育理论修养不高,尚无完整的德育工作整体规划和德育工作方法及技能。他们在德育工作中缺少系统的深层次的研究。目前大多数德育研究多注重以调查形式开展,主要以学生思想状况、道德認知等问题的一般性了解为主,调查是一时性的,没有连续、深入、持久地追踪调查,甚至一些德育工作者为了所谓的评职称研究目的,不是从实质意义上去研究,可以说很难掌握道德发展的规律,造成了德育工作实践处于以经验为主的低层次上研究,缺乏深度广泛研究,从而最终还是影响了学校德育实效性的作用。

3.学生的德育工作脱离了德育网络系统。学生的教育需要得到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支持与配合,它们组成“三位一体”的教育系统网络,同样学生的德育在“三位一体”的教育系统网络内。学校德育工作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合力,齐抓共管,然而“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系统是不健全或者不完善的。首先,社会关心和支持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的氛围一直做得不够,如今互联网络、报纸期刊等媒体及各文化娱乐场所含有的色情、暴力、赌博、迷信等思想一直存在,这些不良思想的净化需要全体社会一起努力。其次,学校教育一直注重文化教育忽视德育工作,这与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制度有关。最后,很多农村家长受传统观念影响,在意孩子的文化成绩,忽略子女的思想道德教育,即使孩子思想道德存在问题,在教育方法上存在不当的做法。

二、传统文化在中学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中华民族精神的道德教育思想体系的文化,在21世纪的今天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对当前的中国的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以往学校德育处的口头说教及处罚的教育方法很容易使被当前社会影响的小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萌芽。传统文化给小学德育教育带来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具体如下:

1.能明确学校德育教育指导思想。当前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应当以传统文化教育为核心,学校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优秀精神,以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为基本目标。为此,学校应当明确其“传承经典文化,培养健全人格”的德育教育指导思想,让学生们接受传统文化中“真、善、美”精神粮食。

2.能确立学校德育所需教育内容。中国传统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囊括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等诸多丰富内容。对于小学德育教育工作而言,亟须传统文化为其教育内容注入新鲜的血液。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崇高精神和优良美德。例如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胸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士人风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敬业操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还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坚强意志;更有“君子以厚德载物”的雅量;“无欲则刚”、“见贤思齐”的人生哲理等,对于青少年各方面的素养、精神价值、道德信念、习惯养成、人格熏陶等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能以传统文化作为德育教育内容,通过传统文化来感化学生,让学生体会中华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文化精髓。

三、在教育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不单单是学校德育处的工作,作为学校的教学一线老师更应该做好这项工作。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对学生实行德育教育工作的渗透。由于文化课程都具有连贯性,从传统文化方面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可以达到“一案多感化”的效果。下面两则学校学生的德育问题能让各个学科老师从传统文化方面给予渗透德育教育。

例1:针对学生随意糟蹋粮食、不勤俭节约的不良习惯问题。自古以来,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语文老师应该给学生讲述学生的表现是一种不爱惜粮食,随意糟蹋粮食的不良行为。让学生们温习一下《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小学就学习的诗歌,希望学生能理解粮食的来之不易。语文老师还可以归纳一些关于勤俭节约的名言警句。例如,“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在语文考试题中让学生写一写关于勤俭节约的名言警句、古代诗歌,甚至一些作文题目等。这种以考试题型出现的形式会让学生对勤俭节约的理解更加深刻。在思想品德课上,思想品德老师给学生讲述古代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为了争夺肥沃的城池就是为了能够寻找到一块让百姓安居乐业的地方,不言而喻古代一些战争就是为了粮食而战。例如,为什么湖南湖北平原地区一直是兵家决战的地方,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这里是古代种植粮食的主产区。

四、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由于小学生处于活泼好动、涉世未深的年龄段,往往对是非好坏较难辨清,常常的一些举动令老师感觉不可思议。因此,结合学生实际不断地渗透传统文化也是我们德育工作的做法。

例2:针对学生随意破坏学校公共财物,如在课桌上乱涂乱画、随意雕刻以及学校墙壁门窗随意乱踢的问题。对于这两种破坏公物、随意损坏公物的行为常规的口头劝说或者惩罚效果不佳。教师对学生的这种行为除了应该及时制止外,还应该从传统文化方面對其进行渗透教育。正所谓“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中华民族历来有崇德重德、尚德倡德的传统,道德对于个人修身立业和国家长治久安有重要作用。教师从学生的不良破坏行为入手,让学生知道个人的不良行为会影响到个人的素质。如果社会上大家都有这种不良行为,社会还怎么发展?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是三国刘备教给儿子的做人道理名言:只要是善,即使是小善也要做;只要是恶,即使是小恶也不能做。对于学生用石头砸音箱、随意丢弃饭勺的恶行为,对学生来说只是一件小事情,可是学生一旦养成这种见到公物就想搞破坏的不良习惯,势必会让学生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再者从学校来说,学生今天砸课桌椅,后天损坏学校多媒体设备,以后随意打架斗殴……这样势必影响学校的正常的教学秩序,最终还是会影响到学生的自身的学习。这里通过给学生讲述一些古代关于损坏公物、丢弃公物的行为与个人的道德素养联系起来,进而延伸到国家兴旺本身是很不错的传统文化教学案例,再以个人是行善还是行恶很自然地讲述该如何做人的道理,这些传统名言警句本身具有很好的说服力,为德育教育注入了强有力的文化深厚根基。

五、结语

针对文章选取的典型德育教育问题,从课堂教育教学到学生的生活实际都以传统文化渗透教育的方式。在当前小学德育教育中以传统文化渗透教育的方式尚处于探索实践中,需要我们德育工作者针对不同的德育问题在传统文化中找到合理的教育教学内容,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德育工作。

参考文献:

[1]叶继生.弘扬传统文化 提高道德素养[N].江苏教育报,第A3版:教育科研,2013-09-18.

[2]刘平.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促进学校德育管理[J].课程教育研究,2012,(04).

作者:施建平

小学生德育教育传统文化论文 篇2:

利用传统文化促进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分析

【摘要】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中华儿女不可遗忘的宝贵精神财富,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德育精神应该被充分运用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尤其是在建立德育素养非常关键的小学阶段,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德育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从利用传统文化促进小学生德育的必要性和有效性策略方面着手,总结出了几点方式方法,希望能为小学德育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生德育;有效性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阶段的教学目标也有了新的要求,要求学校在做好知识教育的同时,也要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小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将德育划为重点教学目标。中华五千年文明孕育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宝贵的财富,蕴含着丰富的德育精神,如果能将传统文化与小学德育工作相结合,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融入到德育教学中,不仅能将传统文化更好地发扬光大,还能有效推进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

一、利用传统文化促进小学生德育的重要意义

首先,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教学素材,比如家国情怀、道德规范等。通过这些传统文化的渗透,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学生品德修养的提升。教师利用传统文化中的礼仪规范,如孔融让梨,引导学生懂得礼仪、遵守礼仪,规范学生言行举止,形成正确的礼仪观念,在这种观念充分落实到生活学习中,提高自身修养。其次,传统文化能够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观,传承至今的古人智慧,对学生来说更具说服力。在传统文化的学习中,学生能够吸收到古人的智慧和优秀美德,将其融入自己的思想观念中,给心灵带来洗涤,才能及时纠正自身存在的不足,做到知行合一,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同时树立民族认同感,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利用传统文化促进小学生德育的方法策略

第一,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经典素材。中华文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德育素材,在进行小学德育培养过程中,教师要学会深挖传统文化素材,利用经典素材案例开展教学工作,将这些素材与德育相结合,将古人优良传统美德进行更好的传承。教师在挖掘传统文化素材时,首先要明確德育目标,使传统文化素材与德育教学工作完美衔接,恰如其分,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完成德育。例如,在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18课《慈母情深》的教学时,教师首先明确本节课的重点是母亲对孩子的无私奉献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教师可以先引入学生大多早已熟悉的“孟母三迁”的典故,古人孟珂的母亲为了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煞费苦心,多次迁居,体现了母亲的良苦用心,通过这则经典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到本节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认识到从古至今,母亲对孩子的爱始终都是无私的,教导学生要怀感恩之心,尊敬自己的父母,爱自己的父母。通过这些传统文化的熏陶,对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德育观。

第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小学教师在德育中如果只是依靠课本进行讲授是没有有效的说服力的。小学生对很多事物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还有所欠缺,过于枯燥的理论教学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日积月累,势必会挫败学生学习主动性,对德育产生抗拒心理。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德育时,要充分考虑各个阶段学生的兴趣关注点及发展需求,改进传统教学手段,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开展德育教学,如多媒体教学、情境教学等,通过教学方式的变换,让学生获得新鲜感,更有兴致进入到德育教学中。例如,在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第26课《开国大典》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开国大典经典片段,直观感受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时刻,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努力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第三,组织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践行德育精神。要想让德育之花结出德育之果,就要将德育落实到生活实践中,只有让德育精神贯穿到学生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利用德育知识指导学生的言行,才算是实现德育的终极目标。例如,在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2课《为人民服务》的学习时,让学生行动起来去完成一件为人民服务的小事,比如在公交车为老人或者孕妇阿姨让座,过马路时遵守红绿灯为行动不便的人让路等,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为人民服务不一定是做什么了不起的大事,而是可以从身边一件件小事做起,以身作则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让德育理论得以在生活中践行,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综上,利用传统文化促进小学德育工作对小学生德育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德育中使德育更具说服力,教师应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中的德育,促使小学德育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参考文献:

[1]卢玺.小学德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73):111-112.

[2]曾美容.小学德育中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与渗透探析[J].语文课内外,2020(24):257.

作者:刘晓珊

小学生德育教育传统文化论文 篇3:

传统文化的德育精髓及小学德育教育创新

摘要:如今很多家庭在教育小学生时,会倾向于从物质方面满足的小学生的要求,对小学生的溺爱程度较高,导致学生容易出现娇生惯养、情绪不稳定、学习困难等情况。而且小学生在家庭的呵护下,心理承受能力较弱,不利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针对这一情况,学校需要加强德育教育,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德育教育中,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德育精髓,从而提高德育教育效果。

关键词:传统文化;德育精髓;小学

中国传统文化历经几千年的演变和洗礼,不仅包含艺术、学识、技能等,还具有德育教育作用。很多学校为了提高德育教育质量而不懈努力,以期通过创建特色的德育教育,提高德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小学德育教育结合起来,可以充分发挥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学、礼仪、美德、诚信等德育作用,使小学生在提高道德修养的同时,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伟大之处。

一、中国传统文化德育精髓

1、自我修养。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很多道德修养的内容,即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培养学生自我修养的作用。传统文化中“吾日三省吾身”、“立志乐道、改过迁善”等均说明了做人的道理和原则,即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要时刻自我监督、深刻反省,从而促进学生提高思想境界,形成健全的人格。

2、正确价值取向。中国传统文化中认为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这也是小学德育教育的重点,因此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德育教育中,能够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促使学生正确处理诚信与利益之间的关系。

3、正确人伦原理。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视孝敬父母和尊老爱幼,如“为人父必慈、为人子必孝、为人兄必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小学德育中,可以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伦原理,促使学生养成宽容厚道、谦恭礼让的优秀品质,并使学生掌握正确处理与他人关系的方式。

4、爱国主义精神。中国传统文化包含浓厚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精神,可以促使学生形成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凝聚力。

二、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渗透

1、统一全校思想认识。小学生被喻为祖国的花朵,是祖国未来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目前很多小学生在家庭温室的培育下,很容易形成骄纵、胆怯、自以为是等不良思想,因此学校为了培育出合格的接班人,需要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学校领导需要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和中国传统文化,组织教职工学习德育教育相关内容。学校还可以通过成立德育教育领导小组,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制定合理的德育教育措施,将小学德育教育落到实处,从而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2、加强教师教育与管理。教师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其是直接向学生传输知识和思想的主要教育工作者。教师的行为、话语等,都会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规范等产生影响,因此为了提高德育教育的作用,学校需要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思想对教师记性教育,如通过相关法规文件,加强对教师的管理,规范教师的行为,整顿教师的不良作风。教师还需要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学习传统文化中人文精神和文化,如孔子的“仁”学,“恭、宽、信、敏、惠”中含有的自重、宽厚、信用、勤恳、关怀他人等精神。教师需要通过言传身教,使学生感受到教师高尚的师德、无怨无悔奉献教育的精神。

另外学校还需要加强对教师的严格管理,对体罚、收费等作出硬性规定,保证师生关系融洽。

3、加强学生教育与管理。虽然小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整个学校教育需要以学生为本,但由于学生年龄还小,心智不够成熟,如果任由其自主发展将可能会带难以想象的危害,因此学校需要注重对学生的严格教育和管理。在常规教育中,班主任及教师需要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礼仪、美德、勤恳等良好行为的学习,如教师向学生讲述“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等故事,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思想意识和道德水平。另外班主任还需要通过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动向,制定合适的教育方案,促使学生想正确的方向发展。

三、小学德育教育创新

1、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学校要注重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如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各学科教学中,使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得以体现。在音乐课程中,教师可以结合优美且具有正面意义的古典诗词和曲乐进行教学,使学生受到古典诗词和古典音乐的熏陶,在培养学生音乐修养的同时,借助古诗词进行德育教育。学校还可以通过举行朗读比赛,让学生朗读《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名贤集》等,使学生浸润在优秀传统文化中。另外书法教学、美术教学和体育教学等,均可以良好的融入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神韵。

2、加强学校德育教育氛围建设。学校及教师可以将中国传统文化以寓言故事的形式表现出来,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教师可以将《大学》、《论语》、《中庸》中优秀的句子和篇章改编或创作成学生可以理解的内容,同时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阅读这些优秀的句子和篇章,使传统文化的德育教育作用得以充分的展现。学校还可以结合传统文化开展德育教育活动,如尊老爱幼活动,使学生继承传统文化中尊敬老人、爱护幼小的美德。

3、增加传统文化德育内容。虽然目前很多学校都注重德育教育,但所取得的效果并不明显,主要是由于这些学校的德育教育没有重点和主题,导致学生难以明白和接受。而将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结合起来,可以以教学传统文化的方式,明确德育主题和内容,使学生更容易接受,从而提高德育教育效果。学校可以将传统文化作为学校必修课程,从而传统文化中提取德育内容,通过课程教育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

四、结语

当前我国教育理念中,除了需要培养学生的智力,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品行,因此学校需要加强德育教育工作。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含大量的德育内容,将其融入到学校德育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德育效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闫闯,郑航.小学德育教科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嬗变——以四套人教版小学德育教科书为文本[J].课程.教材.教法,2015,10:72-78.

[2] 赵玉香.弘扬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德育价值创新党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2,02:66-68.

作者:邓向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新工艺及新技术冶金工业论文下一篇:绿色建筑及绿色建筑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