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险局工作总结

2022-10-17

工作总结是我们在工作过程中,获得的工作经验,通过工作总结的方式,我们可以更加了解自己的工作水平,了解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明确自身的成长方向,一步步向着更好的目标前进。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社会保险局工作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社会保险局工作总结

社会保险局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总结

提高认识 齐抓共管 开创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新局面 近几年,随着人口老龄化高峰的到来,宁城县离退休人员及遗属已由原来的不足3000人猛增到近5000人,已占参统人员总数的27.5%。针对这一新情况,我局在努力巩固养老、工伤、生育保险实现全覆盖成果的基础上,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本着“诚挚关怀,热情服务”的宗旨,积极与老干部局、老年体协、文体局天义镇政府、民政局等单位密切合作,共同开辟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和服务的新领域,努力健全以社会保险机构管理为主、社区管理为辅的养老保险社会化管理服务体制,基本解决了离退休人员“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教、老有所学”的问题,从而为建立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迈出了可喜的步伐。

一、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是做好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前提宁城县的离退休人员较多,过去,由于责任不明确,保障体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工作处于无序状态,服务不到位。特别是产业结构调整以来,多年沉积的问题就突出地显现出来,出现了“小企业管不了,大企业没人管”的局面,许多离退休人员不能及时足额领到养老金,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基本生活,也直接影响了在职职工的工作情绪和社会的稳定。针对这些情况,近年以来,我们在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的基础上,把工作重点及时转移到社会化管理服务上来,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统一认识。一是认识到广大离退休人员曾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让他们安度晚年,不仅关系到党和政府对离退休人员政策的落实,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它不仅是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二是认识到做好离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是解除职工后顾之忧,保障离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以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三是认识到做好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是我们社会保险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基于这种认识,我们主动与县老干部局、老年体协协调研究,经请示县政府,确定了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基本思路,即在管理形式上,以社会保险局直接管理为主,社区管理为辅;在组织方法上,实行专群结合,条块结合,分级管理的办法;在服务内容上,通过办理各种社会保险业务手续,加强社会保险关系和政治组织生活管理,及时发放各种社会保险待遇,兴建“活动中心”等公共福利设施,组织开展政治文化学习、文体娱乐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提供全面优质服务,丰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从而使全县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工作逐步向实体化、规范化和社会化的方向迈进。

二、领导重视、齐抓共管是做好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保证 实施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是“十五”期间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这项工作涉及面广,任务重。要把离退休人员的“养、医、乐、学、教、为”等服务工作真正落到实处,领导重视、齐抓共管是保证。宁城县委、县政府始终把离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当做一件大事来抓,建立了由主管县长为组长,组织部、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卫生局、老干部局、总工会、文体局、民政局及企业主管部门等单位领导参加的宁城县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社会保险局,具体负责全县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领导小组经常听取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方面的汇报,不定期的召开各种层次的会议,请离退休老同志座谈,了解离退休人员生活待遇的落实情况,帮助解决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中的实际困难,部署新的工作任务。县委把离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纳入了目标化管理,列入考核企业法人代表及其主管部门领导任期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不认真管理服务的单位不予评选先进,不予审批文明单位。总之,凡涉及落实离退休人员生活待遇等方面的问题,县委、县政府都非常重视,并责成有关部门及时提出具体处理意见。为加强对老年体育工作的领导,社会保险局主要领导担任县体协副主席。凡涉及社会保险工作的问题,县委组织部、老干部局、文体局等单位都积极协调,密切配合,并给予大力的支持。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社会保险局和赤峰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社会保险局对我县的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把我县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分别列入了自治区、赤峰市试点县,对“宁城县离退休人员活动中心”的建设给予了政策上的倾斜,并多次亲临现场检查指导,为“宁城县离退休人员活动中心”的顺利建成提供了保证。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原厅长王维山同志在2001年6月28日视察宁城县社会保险工作时对宁城的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给予了“做的比说的好”的高度评价。

三、搞好硬件建设是做好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基础 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离退休人员逐步脱离企业事业单位,实现以社区为主要依托的社会化管理和服务,让他们乐有场所,动有去处,从根本上减轻企业事业单位负担。根据这一目标,我们提出了“抓住机遇求发展,筹措资金搞建设”的工作思路,根据原有活动场所较小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筹建“宁城县离退休人员活动中心”的方案。在原有800平方米活动场所的基础上,新建一处独立、宽敞、高档次的2560多平方米的离退休人员活动中心。此项工作得到了县委、县政府以及自治区、赤峰市业务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县委、县政府积极协调,让“中心”建设享受我县旧城改造的优惠政策,并多次亲临现场检查指导。在该项工程建设过程中,我们抓好两条线的工作,一是抓好本职业务工作,各项业务工作紧张地进行;二是多方筹措资金,精打细算,节约开支,使“中心”建设得以顺利进行。9月1日,该“中心”已经正式揭牌启用。该“中心”内设健身活动大厅、球类活动大厅、娱乐活动大厅、文化活动大厅、退休党支部党员活动室、老年学校、舞厅、门球场、离退休人员档案室等,可同时供600人娱乐、健身、学习,是集娱乐、健身、学习为一体的离退休职工之家。

四、及时足额发放离退休养老金是做好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关键为了保证离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我们严格按照中央“两个确保”的指示精神,及时足额把离退休养老金发放到离退休人员手中,并不断扩大离退休养老金社会化发放范围,目前已全部实行了社会化发放。自1998年以来,由于中小企业改制的进一步深化,许多企业被兼并、转制、拍卖或破产,一些离退休人员已经没有了依托单位。为了保证企业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使这些离退休人员的生活得到保障,我们提出了“企业改革到哪里,社会保险就跟踪服务到哪里”的口号,对一些特别困难企业、破产企业采取了“特事特办”的措施,优先将这部分离退休人员纳入社会化发放范围。首先做好离退休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的基础工作,建立和完善养老金数据库,提高统计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其次制定目标,落实责任,完善计算机管理个人帐户。一方面,充分利用离退休养老金发放中心的有利条件,由我局直接发放,我们建立了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工作制度和操作程序,印制了《离退休养老金领取证》,离退休人员凭证按规定时段领取,保证了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安全、准确、一步到位,真正做到了不欠一分,不少一人,不拖一天。同时在发放大厅设置了茶座,配备了签字笔和不同度数的花镜,为离退休人员提供了方便。另一方面,针对许多离退休人员居住地较远,直接到离退休养老金发放中心领取养老金很方便这一实际问题,我们积极和金融、邮政部门协调,委托银行和邮局代为发放。本着“就近、安全、方便、快捷”的原则,按居住地划分区域,在离退休人员居住较为集中的乡镇营业所和邮政支局设立了49个养老金代发点,并全部悬挂了“宁城县社会保险局离退休养老金代发处”的牌子。其中,邮政局代发点26个,发放1597人,中行代发点6个,发放1325人,工行代发点6个,发放767人,农行代发点11个,发放297人,社会保险局发放中心直接发放658人。每个离退休人员一个存折,他们可以随时凭折存兑,为广大离退休人员提供了方便。对72名孤寡病残等领取养老金不便的离退休人员及遗属,局领导和环节负责人分别把责任落实到人头,按月及时把2.2万元养老金及生活费送到他们炕头、床前。每逢重大节日,我们都将两个月的离退休养老金提前合并发放。自我县开展社会保险工作以来,始终全额发放离退休养老金,共发放养老金1.4亿元,保障了离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对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五、完善体制、组织活动是做好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有效途径 宁城县4644名离退休人员分布在全县26个乡镇,必须采取分级管理与社区管理相结合的办法,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建设多渠道、多层次的服务体系,才能做好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第

一、在政治上关心离退休人员,完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体制。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离退休人员服务的宗旨,不但在生活上关心他们,而且在政治上、组织上关心他们。2001年8月份,县委批准成立宁城县社会保险系统党委,党委本着“规范属地、就地就近、便于管理、逐步纳入”的原则,在摸清底数的前提下,将188名党员划分为12个党支部,建立了党校和党员活动室,健全了组织机构,完善了党委12项制度和党支部7项制度,购置了图书,订购了党报党刊,供离退休党员职工们阅览。党委还认真进行党建规划,及时组织各支部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进行党日活动,真正使离退休职工党员的组织生活达到了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在具体活动中,我们力求活动的有效性、趣味性和多样化。如:组织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党的十六大精神,观看党的十六大及“两会”召开实况,参观我县“五大亮点工程”和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听取戴成钧先进事迹报告会和县委、县政府组织的形势报告会、座谈会,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同时,积极开展了“送温暖、献爱心、办实事、增感情”活动,实行了三个到位,即:一是国家为离退休人员提高待遇时,调标工作及时到位;二是企业改革时,社会保险积极配合,跟踪服务到位;三是为离退休人员发放待遇、组织活动,实行一条龙服务到位。第

二、建立健全管理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以县城为中心,辐射社区的管理服务网络。我县四龙煤矿是一个老企业,有离退休人员500多人。为了便于对他们的管理和服务,我们采取就近就地管理服务的办法,协助四龙煤矿改建了离退休人员活动室,得到了离退休人员和广大矿工们的好评。在离退休人员居住较为集中的铁西街道建立了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站,主要组织工作由街道居委会负责。同时,他们还成立了秧歌队,社会保险局为他们购置了服装,每逢重大节日或社会保险局有重要活动,他们都积极主动走上街头,扭起秧歌。我们还与电信局合作,在铁东邮电住宅小区设立了600多平方米的离退休人员活动室,解决了附近离退休人员的活动场所,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赞扬。同时,积极探索把部分职能逐步交给街道、社区管理的新途径、新方法,在全县范围内逐步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的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第

三、积极组织离退休人员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丰富他们的晚年生活。多年来,我们坚持离退休人员自我管理、互助服务的原则,先后举办了30多次大型的户内外文体竞赛活动和郊游活动,共接待离退休人员16万多人次。我县的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在2002年被自治区人民政府评为“先进集体”。我们服务的宗旨是:对离退休人员有爱心,接待有耐心,办事要热心,解决问题要细心,工作要有责任心。为了方便离退休人员的娱乐活动,我们想离退休人员之所想,急离退休人员之所急,备离退休人员之所需,将参加活动的离退休人员的居住地址、电话号码、患病史等一些基本情况建立起数据库,以便在活动时一旦出现意外情况时及时通知其家属;考虑到离退休人员年老多病这一实际问题,为防止突发病症,对管理人员进行了简易技能培训,准备了急救药品和简易器械;准备了各种雨具。经常组织他们开展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1998年成立了“银球俱乐部”,并已举办四次“社会保险杯”乒乓球赛;1999年成立了“夕阳红文艺队”,在重大节日多次进行以“社会保险好”为主题的演唱会。1999年在50年国庆期间,我们投资近2万元,与老年体协共同组织了500多人的大型秧歌队,几年来多次与老年体协共同举办了门球、乒乓球、台球、扑克、象棋、太极拳、健身操等比赛活动。实践证明,这些活动既丰富了离退休人员的文化生活,又宣传了社会保险事业。 回顾多年来的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但社会化管理服务是一项全新的事业,也是全社会的事业,今后还要认真总结,大胆探索,继续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社会保险工作的总体要求,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努力闯出一条适合我县实际的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新路子

第二篇:社会保险局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总结

提高认识齐抓共管开创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新局面sO100

近几年,随着人口老龄化高峰的到来,宁城县离退休人员及遗属已由原来的不足3000人猛增到近5000人,已占参统人员总数的27.5%。针对这一新情况,我局在努力巩固养老、工伤、生育保险实现全覆盖成果的基础上,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本着“诚挚关怀,热情服务”的宗旨,积极与老干部局、老年体协、文体局天义镇政府、民政局等单位密切合作,共同开辟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和服务的新领域,努力健全以社会保险机构管理为主、社区管理为辅的养老保险社会化管理服务体制,基本解决了离退休人员“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教、老有所学”的问题,从而为建立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迈出了可喜的步伐。

一、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是做好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前提宁城县的离退休人员较多,过去,由于责任不明确,保障体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工作处于无序状态,服务不到位。特别是产业结构调整以来,多年沉积的问题就突出地显现出来,出现了“小企业管不了,大企业没人管”的局面,许多离退休人员不能及时足额领到养老金,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基本生活,也直接影响了在职职工的工作情绪和社会的稳定。针对这些情况,近年以来,我们在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的基础上,把工作重点及时转移到社会化管理服务上来,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统一认识。一是认识到广大离退休人员曾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让他们安度晚年,不仅关系到党和政府对离退休人员政策的落实,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它不仅是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二是认识到做好离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是解除职工后顾之忧,保障离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以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三是认识到做好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是我们社会保险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基于这种认识,我们主动与县老干部局、老年体协协调研究,经请示县政府,确定了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基本思路,即在管理形式上,以社会保险局直接管理为主,社区管理为辅;在组织方法上,实行专群结合,条块结合,分级管理的办法;在服务内容上,通过办理各种社会保险业务手续,加强社会保险关系和政治组织生活管理,及时发放各种社会保险待遇,兴建“活动中心”等公共福利设施,组织开展政治文化学习、文体娱乐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提供全面优质服务,丰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从而使全县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工作逐步向实体化、规范化和社会化的方向迈进。

二、领导重视、齐抓共管是做好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保证

实施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是“十五”期间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这项工作涉及面广,任务重。要把离退休人员的“养、医、乐、学、教、为”等服务工作真正落到实处,领导重视、齐抓共管是保证。宁城县委、县政府始终把离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当做一件大事来抓,建立了由主管县长为组长,组织部、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卫生局、老干部局、总工会、文体局、民政局及企业主管部门等单位领导参加的宁城县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社会保险局,具体负责全县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领导小组经常听取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方面的汇报,不定期的召开各种层次的会议,请离退休老同志座谈,了解离退休人员生活待遇的落实情况,帮助解决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中的实际困难,部署新的工作任务。县委把离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纳入了目标化管理,列入考核企业法人代表及其主管部门领导任期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不认真管理服务的单位不予评选先进,不予审批文明单位。总之,凡涉及落实离退休人员生活待遇等方面的问题,县委、县政府都非常重视,并责成有关部门及时提出具体处理意见。为加强对老年体育工作的领导,社会保险局主要领导担任县体协副主席。凡涉及社会保险工作的问题,县委组织部、老干部局、文体局等单位都积极协调,密切配合,并给予大力的支持。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社会保险局和赤峰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社会保险局对我县的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把我县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分别列入了自治区、赤峰市试点县,对“宁城县离退休人员活动中心”的建设给予了政策上的倾斜,并多次亲临现场检查指导,为“宁城县离退休人员活动中心”的顺利建成提供了保证。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原厅长王维山同志在2001年6月28日视察宁城县社会保险工作时对宁城的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给予了“做的比说的好”的高度评价。

三、搞好硬件建设是做好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基础

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离退休人员逐步脱离企业事业单位,实现以社区为主要依托的社会化管理和服务,让他们乐有场所,动有去处,从根本上减轻企业事业单位负担。根据这一目标,我们提出了“抓住机遇求发展,筹措资金搞建设”的工作思路,根据原有活动场所较小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筹建“宁城县离退休人员活动中心”的方案。在原有800平方米活动场所的基础上,新建一处独立、宽敞、高档次的2560多平方米的离退休人员活动中心。此项工作得到了县委、县政府以及自治区、赤峰市业务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县委、县政府积极协调,让“中心”建设享受我县旧城改造的优惠政策,并多次亲临现场检查指导。在该项工程建设过程中,我们抓好

第三篇:社会保险局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总

提高认识齐抓共管开创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新局面

近几年,随着人口老龄化高峰的到来,宁城县离退休人员及遗属已由原来的不足3000人猛增到近5000人,已占参统人员总数的。针对这一新情况,我局在努力巩固养老、工伤、生育保险实现全覆盖成果的基础上,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本着“诚挚关怀,热情服务”的宗旨,积极与老干部局、老年体协、文体局天义镇政府、民政局等单位密切合作,共同开辟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和服务的新领域,努力健全以社会保险机构管理为主、社区管理为辅的养老保险社会化管理服务体制,基本解决了离退休人员“老

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教、老有所学”的问题,从而为建立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迈出了可喜的步伐。

一、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是做好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前提宁城县的离退休人员较多,过去,由于责任不明确,保障体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工作处于无序状态,服务不到位。特别是产业结构调整以来,多年沉积的问题就突出地显现出来,出现了“小企业管不了,大企业没人管”的局面,许多离退休人员不能及时足额领到养老金,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基本生活,也直接影响了在职职工的工作情绪和社会的稳定。针对这些情况,近年以来,我们在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的基础上,把工作重点及时转移到社会化管理服务上来,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统一认识。一是认识到广大离退休人员曾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

献,让他们安度晚年,不仅关系到党和政府对离退休人员政策的落实,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它不仅是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二是认识到做好离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是解除职工后顾之忧,保障离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以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三是认识到做好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是我们社会保险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基于这种认识,我们主动与县老干部局、老年体协协调研究,经请示县政府,确定了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基本思路,即在管理形式上,以社会保险局直接管理为主,社区管理为辅;在组织方法上,实行专群结合,条块结合,分级管理的办法;在服务内容上,通过办理各种社会保险业务手续,加强社会保险关系和政治组织生活管理,及时发放各种社会保险待遇,兴建“活动中心”等公共福利设施,组织开展政治文化学习、

文体娱乐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提供全面优质服务,丰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从而使全县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工作逐步向实体化、规范化和社会化的方向迈进。

二、领导重视、齐抓共管是做好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保证

实施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是“十五”期间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这项工作涉及面广,任务重。要把离退休人员的“养、医、乐、学、教、为”等服务工作真正落到实处,领导重视、齐抓共管是保证。宁城县委、县政府始终把离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当做一件大事来抓,建立了由主管县长为组长,组织部、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卫生局、老干部局、总工会、文体局、民政局及企业主管部门等单位领导参加的宁城县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社会保险局,具体负责全县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领导小组

经常听取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方面的汇报,不定期的召开各种层次的会议,请离退休老同志座谈,了解离退休人员生活待遇的落实情况,帮助解决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中的实际困难,部署新的工作任务。县委把离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纳入了目标化管理,列入考核企业法人代表及其主管部门领导任期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不认真管理服务的单位不予评选先进,不予审批文明单位。总之,凡涉及落实离退休人员生活待遇等方面的问题,县委、县政府都非常重视,并责成有关部门及时提出具体处理意见。为加强对老年体育工作的领导,社会保险局主要领导担任县体协副主席。凡涉及社会保险工作的问题,县委组织部、老干部局、文体局等单位都积极协调,密切配合,并给予大力的支持。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社会保险局和赤峰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社会保险局对我县的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

持,把我县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分别列入了自治区、赤峰市试点县,对“宁城县离退休人员活动中心”的建设给予了政策上的倾斜,并多次亲临现场检查指导,为“宁城县离退休人员活动中心”的顺利建成提供了保证。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原厅长王维山同志在2001年6月28日视察宁城县社会保险工作时对宁城的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给予了“做的比说的好”的高度评价。

三、搞好硬件建设是做好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基础

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离退休人员逐步脱离企业事业单位,实现以社区为

社会保险局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总结

第四篇:初级社会工作实务 第9章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第9章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第一节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概述

一、社会救助概念与内容

(一)概念

1、社会救助以家计调查为基础;因个人、自然、社会原因导致;由政府和社会提供基本物质保障的救助制度

(二)社会救助体系

1、基本生活救助

(1)是社会救助的核心

(2)有两个救助项目: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 (3)老年、残疾、未满16周岁的村民

(4)通过建立农村敬老院、社会福利院、发放供养经费来使其生活达到当地平均水平

2、专项社会救助 具有重叠性

(1)教育救助:现金、实物救助 (2)医疗救助

(3)住房救助:租金减免或补贴、廉租住房实物配租、危旧房改造补助 (4)司法救助

3、灾害救助:突发性、紧急性、临时性

4、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先救治,后救助原则

二、社会救助基本程序

(一)测算和公布社会救助标准

需考虑的因素: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村收入、当地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当地城镇职工最低工资、维持当地最低生活水平的必需消费支出

(二)救助材料的申请

向所在街道或乡镇人民政府提出书面申请

(三)审查申请人家庭收入及财产状况 家庭经济情况调查

(四)救助审批

(五)救助款物发放

(六)动态管理和日常服务

救助对象有进有出,救助资金有高有低

(七)申诉:向当地民政、纪检监督部门反映和申诉

三、社会救助的基本特征

1、权利与义务关系的不对等性:区别于社会保险

2、救助对象的有限性

3、救助水平的低层次性

4、救助手段的多样性:

形式:现金、物质、服务性救助 时间:临时、长期的固定的救助 类别:常规性、特殊性救助

5、救助资格审查的严肃性:由社会救助的无偿性决定

四、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特点

1、服务对象及救助类型的复杂性

2、工作过程的持续性

3、工作模式的融合性

4、工作方法的政策性

五、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作用

1、协助服务对象申请合适的救助项目

2、协助服务对象制订最有利的反贫困策略

3、促进服务对象的社会融合

4、发现和解决服务对象的心理困扰

六、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贫困救助是其核心

1、增能理论

2、优势视角(能力是其核心概念)

第二节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以基本生活救助为主的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城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农村:农村低保制度、农村“五保”供养制度

(一)参与社会救助政策的制定、实施与评估

1、社会救助政策的制定

2、政策的实施与评估

(1)现金给付、政府救助、慈善捐赠、企业减免 (2)政策正朝着综合性、制度化方向发展

(二)以社区为基础推动生活救助各项政策的实施

1、物质救助与能力发展并重 社区是社会救助的主要平台

(1)提供物质帮助(2)提供就业机会

2、整合社会资源,动员社会力量

社会救助除了政府,还有各类社会组织 (1)建立邻里支持网络 (2)整合驻区单位的资源 (3)注意发挥社会组织的力量

二、专项救助社会工作的内容

(一)教育救助

1、参与政策制定,促进政府加大对教育救助的投入 (1)义务教育阶段:减免学费、教科书费;补助困难学生住宿费和午餐费

(2)高、中等阶段:去学习报到的路费,发放国家助学金、励志奖学金

2、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教育救助,整合社会资源

3、针对学生个人需求开展分层分类救助:奖贷助补减

4、提高救助效果,健全救助网络

(二)医疗救助

1、寻找社会工作与医疗救助的结合点

2、参与救助政策的制定,改进医疗救助程序

(三)住房救助

1、帮助困难家庭申请住房救助

2、参与住房救助的管理和监督,帮助建立有效的退出机制:社工要协助住房管理部门和低收入家庭认定部门建立动态跟踪制度

三、灾害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灾害紧急救援

1、紧急救援,减少财产损失

2、为受灾群众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

3、安抚灾民情绪,进行心理辅导

(二)灾后重建

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地方分级管理的方式; 民政系统主要负责灾后民房的恢复重建

1、在现有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管理机制下,社工应当采用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在地方政府统一领导下,具体负责协调社区人居环境的恢复重建,参与监督管理社区重建工程建设进展,加快恢复社区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帮助受灾群众恢复生产能力

2、恢复社区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

3、恢复社区正常的经济秩序

四、流浪乞讨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参与救助政策的修订 自愿受助、无偿救助的原则

(二)救助机构的建立与管理

(三)流浪乞讨人员的个别化服务

1、主动救助:街头救助、全天候救助

2、机构救助:基本生活安置、行为思想引导与矫正

(四)流浪儿童

18岁以下,脱离家庭或其他监护人,在外游荡超过24小时且无可靠生存保障并最终陷入困境的人

1、动员社会力量,预防流浪儿童的出现

2、根据儿童身心特点,建立全方位的救助体系 (1)物质救助到教育救助

(2)从机构救助到回归家庭与社会:类家庭、家庭寄养 (3)安置与跟踪服务

对刚回归家庭的儿童要展开安置服务;

对如暴力、歧视造成的流浪儿童要坚持跟踪服务

第三节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基本生活救助的跟踪方法

(一)针对个人开展的个案工作

1、结案——接触服务对象,了解问题和需求 (1)要准备服务对象的有关资料 (2)要准备并善于与服务对象会谈

2、预估——确定需要,研究提供服务的方式 (1)是否有合适的工作人员

(2)是否能够解决服务对象提出的问题 (3)服务对象是否期望过高,与自身现实条件是否相符,是不是超过了社工的处理范围

3、规划——考虑工作方法,制订工作方案

(1)在选择介入角度时,社工要根据“最容易接触、最容易改变、最容易产生影响”的原则选取 (2)需要选择适当的工作方法

(3)制定并实施规划:便利性、重要性、效率和效果、可行性

4、评估——分析工作过程和效果

(1)直接收集所需信息:服务对象的口头报告、观察服务对象的行为、专业量表

(2)间接收集所需信息:家庭访问、社区走访

5、结案——总结并结束工作 (1)情绪与反应的处理

(2)巩固工作成果:对所做的工作进行回顾;对服务对象的收获和能力进行总结;要表达开放性意愿;为了使服务对象有一个持续的发展前景,可以帮助服务对象确定自己的、家庭的发展目标,鼓励服务对象有勇气、有信心面对即将展开的新生活

(二)针对困难群体的小组工作

1、小组工作的原则 (1)个别化原则

(2)接纳原则 (3)鼓励合作原则 (4)参与解决问题原则 (5)适时评估原则

2、小组工作的过程

(1)小组初期:小组还没形成,只是个设想

(2)小组聚集期:第一次会谈后进入小组聚集期;社工要掌握的技巧是在小组内部建立成员间共同遵守的规范,如保密规范小组、按时参加小组活动等、积极参加讨论和分享、注意倾听别人的表达

(3)小组形成期:成员开始互动、沟通,逐渐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角色出现分化,小组规范也开始形成;社工要善于把小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焦点变成问题 (4)小组冲突期:小组成员之间会有竞争,与社工之间产生抵触,并且开始出现试探或挑战等行为

(5)小组维持期:相对稳定时期,因为组员之间彼此了解,对于小组形成的规范比较认同,小组的归属感和凝聚力也在增强 (6)小组结束期

(三)社区工作

1、基本原则

(1)注重救助对象个人的发展

(2)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制订救助和发展的目标 (3)注重救助对象的参与和互助

2、主要模式

(1)地区发展模式

(2)社会策划模式:强调解决社区内部的实质性问题

3、主要任务

(1)改善社区环境(2)发展社区网络(3)促进能力建设

二、专项社会救助的工作方法

1、工作前,首先进行调查,了解救助对象的问题和需求

2、根据“奖贷助补减”等救助政策,开启绿色通道,为符合条件的贫困生提供救助

3、心理咨询与个案辅导

4、开展不同形式的小组活动

三、灾害救助的工作方法

(一)灾害预防

1、普及自然灾害的知识

2、灾害风险分析

(二)灾害救助

1、积极介入、紧急转移、保护生命

2、寻找资源、安置灾民、维持秩序

3、安抚精神、调适心理、重建网络

(三)灾后重建

1、开展社区人居环境重建

2、恢复社会生活秩序

3、复苏社区的经济秩序

四、流浪乞讨救助的工作方法

(一)外展服务

1、外展社会工作是一套系统的服务模式

2、针对流浪儿童的外展服务注意儿童心理和行为特征

(二)机构服务

1、思想转化

2、行为矫治

3、继续教育

4、技能培训

第五篇:社会工作导论——《社会工作导论》第二章总结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1、社会工作的目的与“环境中的人”

目的是“提高各年龄层人们的社会功能”。 通过怎么的努力达到上述目的呢?通过三方面的努力达到上述目的:(1)帮助案主解决具体问题,提高他们应对环境和发展自己的能力;(2)与各类组织、机构打交道,并改革这些系统使之更有效地满足案主的需要;(3)把人和环境联系起来,帮助案主获得资源、服务和机会。

可见,社会工作不仅关注个人行为,也关注环境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

2、社会工作的过程与“环境中的人”

社会工作的基本步骤? 在社会工作过程中,正确理解人、问题或情境至关重要。总之,社会工作者首先必须透彻地理解人类行为的内、外影响因素,理解社会生活适应能力缺乏和社会功能失调的原因和行为表现,然后,才能恰到好处地应用社会工作的技能和方法。 学习目标

本章要求了解人类行为的一般特征,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掌握人在不同生命阶段中的行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基本理论,熟练掌握人在环境中分析视角在理解人的行为与社会环境动态关系中的应用。

本章重点与难点

领会和掌握人类行为、社会环境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儿童、青少年、成人、老年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第一节

人类行为、社会环境及其关系

一、人类行为

(一)人类行为的涵义

社会工作通常界定:人类行为是由生理、价值、态度、感受、行动等内外因素合成的整体,以适应环境和满足需求。

(二)人类行为的基本特点

1、适应性。

2、复合性。

3、变化性。

4、多样性。

5、累积性。

(三)人类行为的种类

依先天或后天,分为「本能的或天赋的才能」、「适应行为」。

依行为的功能,分为「生理行为」、「精神行为」、「情绪行为」、「社会行为」。

依是否符合常模、社会规范,分为「正常行为」、「偏差行为」。

在社会工作中,最常见的划分是正常行为和非正常行为。

正常行为通常是指同时符合以下标准的行为:

第一,符合社会普遍认可的价值规范,或与社会中绝大多数人的行为相似或一致;第二,符合人类行为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的一般发展规律,而且发展良好;第三,行为在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发展是平衡的、和谐的。反之,如果不符合以上标准中的任何一条都算是非正常行为。

二、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指的是人类个体生息于其中的,由生物(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的等多种因素交织而成的社会系统。

社会工作学者还将社会环境划分为微观系统、中介系统、外生系统和宏观系统等四个层次:

微观系统是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与之有长期的和直接的接触的个人、群体、组织或机构,比如家庭、学校、朋友、邻居等等。微观系统是个人生活中最核心、最重要的环境,对个人行为及其发展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影响。 中介系统是在个人所处的微观系统之间发挥联结和中介作用的系统。 (家长会)

外生系统是个人与之没有或很少有直接的接触的和互动,但却可以直接影响个人生活的群体、组织或机构等。(教育部)

宏观系统是指能够对外生系统造成直接影响的制度、文化、意识形态或社会结构等。 (减员增效、下岗分流)

三、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查尔斯·扎斯特罗的社会生态系统理论:

人的生存环境的微观、中观、宏观系统总是处于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情境中。

首先,在社会生态环境中,微观系统与中观系统相互作用。

其次,个人微观系统也会受到社会环境中与之互动的宏观系统的重大的影响。

微观系统内部的生物、心理、社会系统间的相互作用。

(二)个人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基本关系

1、个人必须适应环境,处于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人有能力改变自己的行为和学习社会环境所赞许的行为。

2、社会环境影响个人行为。 (例:孟母三迁)

3、个人会对社会环境有一定影响。 (例:选举、革命)

4、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相互影响的力度并不对等,相对而言,在许多情况下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要大得多。

(三)社会工作者要科学地分析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1、结构的角度----主要考察个人与环境之间的契合程度 。 人类不断对个人和环境进行调整的根本目的,是使个体和环境之间达到最佳的契合。

2、发展的角度----主要考察个体的生长和发展过程及其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 从发展的角度衡量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好坏,关键是看它在多大程度上培养了个体的自我规划能力。所谓自我规划能力,是指在尊重他人的权利和需要的同时,能够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明智的决定,并采取有效行动付诸实施的能力。

3、运行的角度----个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可以划分为两个过程即压力----应对/防卫、挑战----奋斗。 杰美因和布鲁姆认为,个人与环境往往是以生活事件为中介而相互作用的。所谓生活事件,就是对个体和环境造成扰动的某种刺激。 第二节

生命不同阶段行为与社会环境

一、儿童行为与社会环境

(一)儿童发展理论

1、皮亚杰的认知理论

2、弗洛伊德的理论

3、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二)儿童阶段的特性

1、儿童的生物特性

2、儿童的心理和人格

(三)儿童问题及对策

1、儿童问题

当今,我国少年儿童在成长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性格和气质上的缺陷。

2、原因

家庭对儿童的影响表现在家庭形态变化和家庭教育不当等方面。

学校是向儿童提供学习知识、技术并且训练其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多元化是儿童所在社会环境的重要特征。

3、对策:儿童面临的不少问题和困境是其与社会环境互动的结果。

微观机制

宏观原因

二、青少年行为与社会环境

(一)青少年发展理论

1、皮亚杰的认知理论

2、埃里克森的生命周期理论

3、科尔伯格关于青少年发展的理论

(二)青少年阶段的特性

1、生长迅速,生理机能逐步加强;

2、身份与角色的混淆;

3、活动范围扩大,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扩大

(三)青少年问题及对策

1、青少年问题

表现形式很多:逃学、早恋、婚前性行为、适应不良等。

2、原因(1)社会控制理论(2)社会学习理论(3)拉力理论(4)认知发展理论

3、对策:(1)针对个人原因,一般可以采用微观的社会工作手法。

(2)针对社会环境方面的原因,社会工作需要根据具体原因分析采用相应对策。

三、成人行为与社会环境

(一)成人发展理论对策

1、成人问题

1、斯通和邱尔奇的健全成人特性理论

2、荣格的分析理论等对成人行为的说明

(二)成人阶段的特性

1、成人期的生理状态曲线

2、成人的情感与事业成败

3、更年期综合症出现

(三)成人问题及对策 1.成人问题:(1)婚姻问题和就业问题 (2)社会竞争与更年期问题

2、原因

3、对策:(1)要对成年人士面临的问题和需要的原因机制进行深入剖析。 (2)提出若干备选工作方案。

(3)综合考虑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诸多因素,在备选方案中选择最合适的方案。

三、老人行为与社会环境

(一)老人发展理论

1、伯克莱的成长研究

2、卡明和亨利的老年撤退理论

(二)老人阶段的特性

1、生理特征

2、心理特性

3、老年人的角色改变

(三)老人问题及对策 :

1、老人问题 老龄化是当代的普遍社会现象。经济的、情感的、生理的。

2、老人社会服务与社会政策 第六章 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与知识体系的建构 学习目标:

1、了解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

2、掌握社会工作的基础理论,包括社会工作领域内的社会科学理论和实务理论。 第一节

理论的含义及在社会工作中的意义

一、理论的含义

(一)理论的界定

理论是由一系列逻辑上相互联系的概念和判断组成的知识体系,它从一个一般性水平较高的层次上来描述和解释某类现象的存在与变化,是对经验知识的抽象概括。

包含几层含义:

1、理论是一种经得起时间、空间考验的、合乎逻辑的概念;

2、理论是由一群在逻辑上相互关联的概念所组成,用以解释一种或一系列的社会现象;

3、理论是一组可被验证,或已经被验证事实间关系的逻辑解释。

(二)理论的类型和功能

1、类型:一般分为描述性的理论、解释性的理论、预测性的理论和提供解决方案的理论;

就社会工作专业而言,理论的主要类型则通常分为外借理论(或主体理论)和实务理论(或助人模式)。

2、功能: 争论:(1)过分夸大了社会工作所处理对象的个性、特殊性、变异性,而忽略了更多的共性。(2)错误地认为“理论”必须是绝对正确的,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从而某些人、在传统社会工作中忽视甚至否认理论的指导作用。

二、理论与社会工作的关系

(一)社会工作需要理论:社会工作专业实践中的理论及其应用是帮助社会工作者解决助人问题过程中出现的困难的必然要素,它能有效地帮助工作者澄清社会问题和受助者个人的困境,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发展出解决问题的相关技巧和策略。

(二)理论对社会工作实践的意义: 建立和发展社会工作的理论的目的在于:第一,发展出社会工作领域独有的概念,从而使它们能更精准地描述和分析助人实践中的“问题域”;第二,有助于弥补其他外借理论解释和分析功能的不足。

理论对社会工作者的主要贡献: 第一,理论可以帮助专业人员认识不同的情境并分析经验的异同之处; 第二,理论可用来解释专业活动,从而使社会工作的知识和技术被验证和评估; 第三,理论本身可以反映出社会工作者在特定情况下的知识状况; 第四,理论的储备使专业人员对实践更具信心,并对其他的理论有自己的判断。

总而言之,社会工作是集知识、价值观和技巧三个要素为一体的专业,它们彼此之间是互相影响的,而三者都需要理论的支持。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工作者掌握必要的理论基础是十分有益的

社会工作行政

社会工作行政,是指政府的社会工作机构、社会的福利保障组织对社会福利工作进行行政管理,实施社会政策,满足人民各类福利需求的活动。中心含义为制定、执行、实施社会政策、提高服务机构的工作效率及服务品质。

社会工作行政特征:社会工作行政服务范围的有限性。

2.社会工作行政服务职能的非赢利性。 3.社会工作行政服务手段的专业性。 4.社会工作行政服务实施的层次性。

社会工作行政运作程序的环节

组织,计划,执行,评估。 社会工作行政应遵循的原则 :

1) 社会工作价值原则 。 2)整体性原则。 3)专业责任的原则 。 4)法制原则。 5)协调的原则 。

6)行政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上海公交线路及站点下一篇:上海城市商业综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