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与瓦斯共采技术采矿工程论文

2022-04-12

小编精心整理了《煤与瓦斯共采技术采矿工程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本文以贵州某煤矿为工程研究对象,阐述了该矿开拓方式、煤层赋存特征、地质构造等工程概况,在此基础上,根据煤与瓦斯突出“综合作用假说”,分析了地质构造、构造煤、煤层厚度和倾角、顶底板岩性、埋藏深度等主控因素对瓦斯突出的影响。

煤与瓦斯共采技术采矿工程论文 篇1:

煤海“伏虎”

袁亮,中国工程院院士,历时10余年研究和实践,提出了煤与瓦斯共采理论,解决了低透气性煤层煤矿瓦斯治理这一世界性、历史性的难题,杜绝了瓦斯爆炸事故,探索出了一条煤炭科学开采,安全发展的新路。

我国煤炭开采难度大,-1000m以下煤炭资源量占总资源量的53%,全国95%以上的煤矿为井工开采,瓦斯、水、火、地压、地温等自然灾害严重,瓦斯问题尤为突出,国有重点煤矿70%以上是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且大部分为低透气性煤层。随着煤矿开采深度增加,瓦斯灾害升级,此类煤矿瓦斯爆炸和煤与瓦斯突出事故频繁发生。

为解决低透气性高瓦斯煤层瓦斯治理难题,在我国煤矿瓦斯治理领域,有一位专家从基层做起,36岁成为全国千万吨煤矿中最年轻的总工程师,49岁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并成为我国第一个完整地在一个矿区实现煤与瓦斯共采、将瓦斯变害为宝的人。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院长、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袁亮。2002年以来,袁亮先后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6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排名第一共3项),国家发明专利14项。

“我要走安全技术这条路”

煤矿井下瓦斯研究,就是研究煤矿开采过程中采场内的应力场、裂隙场和瓦斯场的变化规律及应采取的防范措施。研究过程中常常伴随着许多不可预知的危险,说穿了就是在与“死神”打交道。

1982年,袁亮从淮南矿业学院地下采矿工程毕业,放弃了分配到原国家煤炭工业部情报研究所和留校的机会,坚决要求到生产一线去工作。1982年,袁亮来到了煤层赋存条件最为复杂的淮南矿务局下属的条件最差的一个矿井工作,从技术员做起,把技术工作做在井下现场,与矿工同上同下,白天下井,晚上趴在图纸上苦思冥想,探寻科学安全开采之路。

“在一线工作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一是淮南的煤炭开采条件很复杂,特别是有较多的低渗透瓦斯煤层,在这里工作使我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袁亮说:“另一个就是当时的国家煤炭工业部有很多大项目都放在了淮南矿务局,参与重大的科研项目研究,培养了我创新研究的能力,其中也得到了很多老师包括像钱鸣高院士、周世宁院士的指导。”

1993年,袁亮还在淮南矿务局谢一矿任副总工程师。当时的局领导决定把他从矿里调到局里时,让他在技术和行政两条路上选择,袁亮当场就给了领导答案:“不用考虑了,我要走安全技术这条路!”

降服瓦斯这只“拦路虎”

淮南矿区资源丰富,探明资源量500亿t,是我国东部和南部最大的一块整装煤田,占我国东部煤炭储量的50%,占安徽省煤炭储量的74%。但淮南矿区也是瓦斯危害最典型的矿区之一,是全国煤矿瓦斯事故的重灾区。

1996年,36岁的袁亮成为全国千万吨煤矿中最年轻的总工程师。工作14年来,他多次下到煤矿井下,曾4次在井下目睹了矿工生命被瓦斯事故吞噬的惨痛场面,并参与和组织、指挥处理了多次瓦斯事故,可以说经常面临生命危险,其感受也是刻骨铭心的。1997年11月,淮南矿区连续发生2起特大瓦斯爆炸事故,牺牲133人。在一次处理井下事故时,很多人都吓跑了,只有袁亮坚持到最后。淮南煤矿近20年来,付出了400多条生命的代价,这个代价太沉重了。看到这些带血的数据,袁亮一直在反思:既然当了这个总工程师,我有什么本事把淮南煤矿的瓦斯问题解决掉?

“低透气性煤层瓦斯治理是世界性难题,传统的治理办法是‘拼刺刀’,即直接在低透气性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煤层进行治理措施和采掘活动,对瓦斯是‘堵’而不是‘疏’。而且这个路子已经证明是行不通的,大量瓦斯仍然存留在煤层之中,治理效果差。要想降伏瓦斯这只‘拦路虎’,消除瓦斯威胁,实现安全生产,就必须走出一条新路子。”袁亮说。

1996年4月,在分析过去技术问题的基础上,根据淮南矿区煤层群开采的实际情况,通过大量试验研究和理论论证,袁亮提出了“卸压开采煤与瓦斯共采”的技术原理,即:打破传统自上而下的开采顺序,首先开采瓦斯含量相对较低的薄煤层,造成上下岩层移动,膨胀卸压,从而增加煤层透气性,使得相邻煤层的瓦斯被解析为游离瓦斯,再通过预先布置的巷道和钻孔“抽采”到地面。这样,既实现了煤与瓦斯共采,煤层得以在低瓦斯状态下安全开采,又能将抽采到地面的瓦斯通过地面永久抽采系统进行综合利用,实现低碳经济。

这一理论提出来后,当时在推广实施的过程中却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因为煤矿技术创新不像其它行业技术创新,如果失败风险很大,不但耗费人力、物力、财力,还极有可能威胁到安全生产。因此,需要大胆设想,小心求证。于是1996年10月,淮南矿业举行了“卸压开采煤与瓦斯共采技术”专家论证会,邀请了煤炭行业的专家。当与会人员听到这个方案后,一片哗然,不约而同地提出了质疑。有的人认为这是异想天开,其中一位专家说:“对于卸压开采,我们在50年代就已经搞过,都没有成功”。另外一位专家担心:“卸压瓦斯不进入钻孔,在巷道里四处乱窜,会给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

淮南煤炭赋存条件差,为低透气性煤层群开采条件,渗透率极低地质条件极为复杂,煤层瓦斯含量高,瓦斯事故多发,矿区煤炭产量一直徘徊在1000万t左右,丰富的煤炭资源和良好的区位优势难以发挥。淮南煤矿已经别无选择,袁亮顶住压力,还是决定开展实验室研究和现场验证试验,并强推该项新技术,在新区的潘一矿和老区的新庄孜矿各选择一个工作面进行试验。

1998年9月,令人惊喜的事情发生了。“卸压开采抽采瓦斯煤与瓦斯共采技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仅潘一矿一条巷道就抽出了1000多万m3的瓦斯,煤层透气性增加了2880倍,低透气性煤层卸压增透后,煤层中60%以上瓦斯被抽采出来,瓦斯威胁得到了解除,实现了高瓦斯煤层在低瓦斯状态下安全开采。

2000年之后,“卸压开采煤与瓦斯共采”技术逐步成熟并在淮南矿区全面铺开,形成了井上下立体的卸压开采抽采瓦斯、煤与瓦斯共采和先抽瓦斯后采煤的工程技术体系。

“卸压开采煤与瓦斯共采”技术推行以来,淮南矿业没有发生一起瓦斯爆炸事故,百万吨煤炭的死亡率降到了0.01。

2008年,在中国(淮南)煤矿瓦斯治理技术国际研讨会上,波兰国家中央研究院院长杜宾斯基说:“袁亮先生提出的卸压开采抽采瓦斯、无煤柱煤与瓦斯共采技术是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技术。”

“通过我的科学研究带动安全学科的发展”

目前,国外煤炭开采的发展水平普遍较高,而我们国家30亿t煤生产中有20亿t达不到先进的技术标准。我国采煤技术的进步之快是世界公认的,特别是近10年,但仍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有很多先进的煤炭企业,也有大量落后的企业。袁亮指出,煤炭行业的院士和专家有责任和义务帮助政府做好这些事情。

2009年12月8日,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不到一周的时间,袁亮辞去了淮南矿业集团常务副总经理和总工程师的职务。袁亮表示,院士是行业的院士、国家的院士,不是某一个单位的院士,他要把自己多年治理瓦斯的经验上升为行业标准,要研究国家能源战略的发展规划,引导政府决策,为国家的煤炭安全生产、为矿工的生命安全提供更多的保障。

2010年2月2日,袁亮受聘担任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院长。很多人都不解他为什么要放弃企业优厚的待遇,转身进入学校做学问。面对大家的疑惑,袁亮解释道:“身为院士,我是属于国家的,我想通过自己的科学研究带动行业院校安全学科的发展。在大学做学问和在企业搞科研都是为煤炭的安全生产服务,我自身有着非常好的优势,因为我是从生产一线成长起来的,煤矿企业存在的问题我都明白;我长期从事科研工作,大学的学术研究我也清楚。纯粹的大学研究和企业研究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必须把二者结合起来,这是与国际接轨的科研体制,这样会鼓励大家深入到实践中搞科学研究。”

在袁亮的带领下,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和淮南矿业集团合作成立了“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该中心主要围绕瓦斯重(特)大灾害的控制与防治,建设瓦斯地质保障技术、煤与瓦斯共采及利用技术、瓦斯灾害预警技术、煤矿安全监测监控技术、煤矿救援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开发设施,对控制瓦斯灾害的重大科研成果进行完整的工程化和集成化研究开发,消化、吸收和集成创新引进的先进技术,为煤矿瓦斯灾害防治提供成套成熟的先进工艺、技术和装备;推动国际合作与交流,培养高水平的煤矿安全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为煤炭行业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面对变化多端的瓦斯,袁亮依然选择坚定地斗下去。“好多人说,有两大行业最难做,天上的航天和地下的煤矿。的确,天上的事无法预测,地下的事更是难上加难,不变应付不了煤矿的万变。我们的科研之路会愈发艰难,彻底制伏瓦斯这个‘老虎’,还有漫漫长路要走。”对未来,袁亮有清晰的认识。

编辑 吕楠俊

作者:吕楠俊

煤与瓦斯共采技术采矿工程论文 篇2:

贵州某煤矿掘进工作面瓦斯突出主控因素分析

摘 要:本文以贵州某煤矿为工程研究对象,阐述了该矿开拓方式、煤层赋存特征、地质构造等工程概况,在此基础上,根据煤与瓦斯突出“综合作用假说”,分析了地质构造、构造煤、煤层厚度和倾角、顶底板岩性、埋藏深度等主控因素对瓦斯突出的影响。

关键词:综合作用假说;瓦斯突出;主控因素

1、引言

贵州省煤矿煤层条件复杂,基本为高瓦斯矿井,每年发生的煤与瓦斯突出、瓦斯爆炸等事故的数量及伤亡人数在全国瓦斯事故中均处于前列,是我国煤矿瓦斯灾害防治的重点区域。国家安监总局领导在六盘水市煤矿视察时指出,要立足煤层赋存情况和生产技术条件,探究瓦斯事故根源,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目前,关于煤与瓦斯突出的机理研究很多,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多个假说,虽然均由一定的理论支撑,能够解释部分煤与瓦斯突出发生的过程,但均不能解释已发生的全部事故动力现象。多个假说中,国内外学者支持较多的是“综合作用假说”。由于煤与瓦斯突出的根本原因不明晰,因此很难找到事故发生的根源,也就难以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2、工程概况

贵州某煤矿地处高原山地,矿区内地表起伏大,最大海拔相差300m左右。矿井可采储量约2600万吨,设计生产能力60万t/a。井田开拓方式为斜井开拓,单水平上下山开采,中央并列抽出式通风,划分为两个采区,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法开采,工作面斜长150~200m,全部垮落法处理采空区。

矿区内含煤地层为龙潭煤组,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共6层,主采11#煤层,各煤层特征如表1所示。

井田范围内断层较多,落差较大的断层有18条,对生产影响较大的是F89和F89-1,但未发现较大的褶皱、陷落柱等构造,因此总体而言,井田地质构造中等。

3、某矿煤与瓦斯突出主控因素分析

煤矿生产条件复杂,诸多因素对煤与瓦斯突出产生影响,但诱发煤与瓦斯突出的关键因素究竟是什么?目前学术界仍没有统一见解。根据“综合作用假说”,煤与瓦斯突出是瓦斯压力、矿山压力、煤和围岩自重综合作用于采掘工作面,导致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发生。下面,笔者将针对该矿主采的11号煤层,分析其埋藏深度、地质构造、断层发育、煤层厚度和倾角、地板岩性、构造煤等对瓦斯赋存及煤与瓦斯突出的影响。

(1)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对煤层的赋存状态和围岩透气性影响显著,同时影响煤体的结构。断层可分为张性、张扭性、压性及压扭性断层几类,对于张性和张扭性断层,由于宏观表现为开放性,对瓦斯的排放起到促进作用;而压性、压扭性断层宏观表现为封闭性断层,对瓦斯排放起到抑制作用。因此,在开放性断层附近瓦斯含量较小,而封闭性断层附近瓦斯含量较大。

该矿11号煤层在采掘过程中发现3个较大的正断层,在断层面上附着一层细腻柔软构造膜泥,厚度不均,在其余小断层带发现构造软泥填满岩石孔隙。同时,在断盘附近发育有小断裂或节理、裂隙,对瓦斯的赋存和逸散起到两个相反的作用,一方面有利于瓦斯赋存,同时也有助于瓦斯逸散。

(2)构造煤

构造煤的显著特征是内表面积较大,对瓦斯的集聚显然是有力的,容易形成弱面区域。

在该矿掘进迎头所取煤样发现,主采煤层颜色呈黑色,半暗光泽,有部分条带分布,强度较软,普氏硬度系数f仅为0.15,用手轻捻就会成为粉末,属于强烈破坏煤。以往的实践表明,煤体破坏程度越大,煤与瓦斯突出的危险性也就越大。

(3)煤层厚度和倾角

该矿11号煤煤层厚度变化大,最薄处仅有0.93m,而最厚处达到6.23m。煤厚变化会引起地应力变化,如图1所示。当厚度由大到小变化时,地应力水平分量逐渐增大,而瓦斯含量和瓦斯压力则随之减小,此时突出类型以压出型为主;反之,当煤层厚度由小变大时,地应力在水平方向的分力指向巷道里端,从力的作用角度来看,这个水平分力对瓦斯突出具有抑制作用,但同时也有利于瓦斯含量的积聚,增大瓦斯含量,进而更容易导致瓦斯突出。

此外,该矿11号煤层倾角为7~29°,平均21°,但整体变化比较平缓,对瓦斯压力和瓦斯含量的影响不大。

(4)顶底板岩性

受地质构造活动的挤压、拉伸等作用影响,煤层顶底板岩层中存在大量空隙、裂隙,作为顶底板岩层中瓦斯赋存和流动的通道,若岩体中孔隙率较大,即岩层中空隙结构广泛发育,则煤层瓦斯会通过这些孔隙流动到其他连通区域,甚至释放到地表,不利于瓦斯的集聚。

(5)埋藏深度

该矿在煤与瓦斯突出防治中采用埋深作为主要研究参数。根据“综合假说”煤与瓦斯突出机理,煤层内大量积聚弹性势能和瓦斯内能以及煤层瓦斯吸附能力的增加,增大了煤与瓦斯突出的危險性。

4、结语

本文简要介绍了贵州某矿的煤系地层及煤质、矿区地质构造情况,分析研究了11号煤层瓦斯赋存规律,指出瓦斯含量、压力分布的受埋藏深度,围岩岩性,地质构造和构造煤等因素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刘彦伟. 煤粒瓦斯放散规律机理与动力学模型研究[D]. 焦作: 河南理工大学, 2011.

[2] 杜泽生, 罗海珠, 孙波. 基于四率法的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敏感指标的确定[J]. 煤炭科学技术, 2010,7(7): 44-47.

[3] 赵孟军, 宋岩, 苏现波. 沁水盆地煤层气藏演化的关键时期分析[J]. 科学通报, 2011, 27(7): 110-114.

[4] 张雷林, 秦波涛, 陶文枝, 等. 新集二矿突出预测敏感性指标及其临界值确定[J]. 煤矿安全, 2012, 43(11): 163-167.

作者简介:

文精贵(2000.08),男,贵州龙里人,本科在读,主要从事采矿工程方面的学习和研究工作

项目基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910977003)

(六盘水师范学院矿业与土木工程学院   贵州  六盘水  553004)

作者:文精贵 潘福东 邓成海 韦恩光

煤与瓦斯共采技术采矿工程论文 篇3:

综放工作面瓦斯治理技术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沈阳焦煤股份有限公司蒲河煤矿随着生产强度的提高和開采深度的加大,矿井瓦斯涌出量大,采空区瓦斯涌出量增加,容易造成工作面瓦斯超限,安全没有保障。同时也限制了产量的提高,不能发挥综机采煤的效能。减少采空区瓦斯涌出的治本措施是加强采空区深埋管瓦斯抽采,试验证明,采空区深埋管抽采工艺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厚煤层综放面;瓦斯抽采;深埋管技术

一、综放工作面概况

位置:西一采区13#综放工作面 (简称:13#综放面) 位于西一采区12# 综放工作面的西部。四邻:13#综放面东以停采线为界,北以回顺为界,南以运顺为界,西以开切眼为界。运顺、回顺切眼周围为原始煤层。地表高程在 +61.6~+62.2米之间。面积:3#综放面有效推进走向长度平均761m,开切眼长140m,走向长度为495m。煤尘爆炸指数44.92%,煤的自然发火期1~3个月。煤的自燃倾向性为Ⅰ类容易自燃。13#综放面地质构造复杂,该处可采煤层属于单斜构造,局部有小折曲。煤层是东高西低。断层为阶梯状断层。工作面采用U型通风方式,供风量1000~13003/min.工作面瓦斯呈增长趋势,回风瓦斯浓度一般为0.7%左右,上隅角和回风瓦斯很容易超限,严重影响工作面正常回采。

二、采空区瓦斯分布情况

西一采区13#综放工作面瓦斯涌出规律测定结果表明,工作面回风流的瓦斯大部分来自采空区,在工作面正常开采时,采空区瓦斯涌出量占工作面瓦斯涌出量的60%。工作面检修时,采空区瓦斯涌出量占工作面瓦斯涌出量的68%。

三、采空区瓦斯抽采方法

采空区深埋管的具体方法是,在工作面回顺巷道内敷设大直径铁管,管路每隔一定距离串接一个具有组合阀门的三通管件作为抽采采空区瓦斯的吸气口。随着工作面的推进,管路上的吸气口进入采空区内最佳位置,吸气口的组合阀门打开,通过此口抽采采空区瓦斯。当该吸气口进入采空区更深处时,可打开下一个三通管件的阀门,以此类推,使吸气口保持最佳位置,从而防止采空区瓦斯向工作面涌出,并可消除工作面上隅角瓦斯超限和积聚。抽采方式如图所示:

四、抽采系统的建立

(一)管路敷设:

抽采管路系统:地面抽放泵站—立孔—西翼总回—西翼回风下山—西一北集中回风巷—西一采区13#面回风固定道—西一采区13#面回顺—西一采区13#面采空区。

使用管径分别为:主干管直径∮325mm、支管∮219mm。

(二)泵站设置

瓦斯抽采泵站管路系统配置压力、温度、激光甲烷、流量、一氧化碳传感器,对管道抽出的气体参数进行监测,瓦斯抽采泵设有轴承温度传感器,泵站室内空间设有甲烷传感器等对环境连续进行监测,以确保设施、设备的可靠运行。

抽采泵站进、出管道设置了放水器及防爆、防回火、防回气装置,设置排空管及压力、流量、浓度测量装置,并设置采样孔、阀门等附属装置。

五、抽采采空区瓦斯时防漏风技术

抽采采空区瓦斯对工作面的安全生产存在双重性,一是减少采空区的瓦斯涌出,减轻工作面通风负担,二是采空区漏风量增大,易引起火灾所以在进行采空区瓦斯抽采前,首先开展采空区防漏风技术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一)设挡风帘

在工作面上下尾巷设挡风帘,尽量减少采空区散热带的漏风量。

(二)下尾巷注氮气

在工作面下尾巷预埋设注氮气管路(∮108mm),当管路进入10~25米时,开始向采空区内注入氮气,使采空区氧化带范围气体惰性化,降低氧气浓度,消除氧化条件。有效控制采空区氧化煤进一步氧化,防止采空区自然发火。

(三)注白泥封堵上下尾巷

每班对上、下尾巷放下的煤及时清净运走,并原班注白泥,将煤炭包裹,防止氧化。每10天对上、下尾巷进行封堵1次,主要是先用瑞米充填后注白泥,防止向采空区漏风(附图)

六、采空区瓦斯抽采参数

(一)采空区瓦斯抽采最佳位置

采空区抽采期间,随着工作面的推进,抽采位置将远离工作面,采空区内瓦斯浓度逐渐增高,采空区瓦斯抽采量亦随之增大,故采空区瓦斯涌出量减少,回风瓦斯浓度降低。所谓采空区瓦斯最佳抽采位置,是指实施抽采时能有效地减少工作面的瓦斯涌出量,以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试验表明,采空区瓦斯最佳抽采位置是在距工作面30~60米的范围内。

(二)抽采量的合理确定

当采空区瓦斯抽采量过大时,由于工作面漏风量大,不仅导致抽采瓦斯浓度过低,而且还会引起自然发火。如采空区瓦斯抽采量过小,又不能有效地防治采空区涌出的瓦斯,达不到治理瓦斯的目的。因此采空区瓦斯抽采应当确定一个合理的抽采量。

七、深埋管瓦斯抽采效果分析

(一)浅距离范围采空区瓦斯抽采

在距工作面5~20米范围的采空区抽采瓦斯时,不仅浓度低(8%~15%)而且不稳定。主要是受顶板岩石垮落对开采空间的充填程度和漏风量大小的严重影响,其效果不好。

(二)中距离范围采空区瓦斯抽采

在20~30米范围的采空区抽采瓦斯时,抽采效果欠佳。浓度偏低,多为(15%~40%)因为该区域内为氧化带范围,在该区域进行瓦斯抽采会导致一氧化碳浓度急剧升高(0.01%~0.03%),如大流量抽采瓦斯,自然发火隐患极大。

(三) 深距离范围采空区瓦斯抽采

在30~60米范围的采空区抽采瓦斯时,抽采浓度可达到(40%~70%)对防止工作面瓦斯超限显著,主要是由于采空区该范围为窒息带,瓦斯涌出量大,瓦斯浓度高,一氧化碳浓度呈平稳趋势(0.015%~0.02%)。这时对该区域范围的瓦斯进行抽放,可以有效截断采空区瓦斯向工作面涌出,减少采空区瓦斯涌出量,对治理工作面上隅角瓦斯超限和积聚具有显著的效果。而且能够平衡好采空区瓦斯抽采与防灭火之间的重要关系。

八、技术经济效益

(一)工作面安全状况

从图中可以直观看出西一采区13#综放面采空区瓦斯抽采效果,当采用深埋管技术后,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回风瓦斯浓度有较明显下降,回风流瓦斯浓度在0.5%以下。基本保证了瓦斯不超限。保证了工作面安全生产。

(二)技术经济效益分析

采空区深埋管瓦斯抽采技术的研究,在方向上是正确的,技术上是可行的,经济上是合理的。以西一采区13#综放面进行的深埋管抽采采空区瓦斯为例,该综放面于2019年3月生产,历时10个月的时间。利用地面永久抽采系统共抽采瓦斯365万米3,利用瓦斯发电量1020万度。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提高了瓦斯抽采率和利用率,减少了瓦斯因排空浪费而造成对空气的污染。

九、结束语

采空区深埋管技术进行瓦斯抽采,可防止采空区瓦斯的积聚,减少采空区瓦斯涌出量,消除瓦斯对工作面安全生产的威胁。实现瓦斯抽采自动控制,平衡好采空区瓦斯抽采与防治自然发火的关系,对保证煤矿安全生产有重要意义。由于消除了瓦斯和煤炭自然发火对工作面安全生产的威胁,因而极大地促进了煤炭生产,同时也为广大矿工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不仅经济效益可观,而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作者简介:

赵俊峰,本科学历,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采矿工程专业,采矿高级工程师,注册安全工程师,现任沈阳焦煤股份有限公司蒲河煤矿安监处长,从事矿山生产技术、安全管理、采矿工程、一通三防等工作。

作者:赵俊峰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会计电算化顺利进行研究论文下一篇:混凝土空心楼盖技术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