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社会学理论测试题

2023-04-24

第一篇:西方社会学理论测试题

西方社会学理论试题

《西方社会学理论》

一、概念题(1*5)

1、社会动力学

2、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3、病态社会

4、后工业社会理论

二、简答题(1*6)

1、杜尔克姆提出的社会学方法论原则。

2、布劳提出了哪些借以获取权力的条件?

3、马尔库塞关于美国社会攻击性趋向及其根源的论述。

4、托夫勒指出超工业社会具有哪些多样性的表现?

5、何为权威?权威有哪些特点?

二论述题(每题25分)

1、达伦多夫认为从准群体产生利益群体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2、试述马林诺斯基的主要社会学思想。

2012年《西方社会学理论》

一、简答题 (每小题10分,共60分)

1、简述帕森斯有关模式变项的观点。

2、简述韦伯关于分层标准的观点。

3、简述霍曼斯关于交换理论的基本命题。

4、简述涂尔干关于社会学方法论的“客观原则”的观点。

5、简述吉登斯关于现代性制度的观点。

6、简述布迪厄有关资本类型的观点。

二、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试述布迪厄的实践、惯习和场域。

2、试用2-3种社会学理论解释中国当前存在的社会问题。

第二篇:西方社会学理论重点总结

社会事实:一种强制力,普遍存在于团体中,不仅有它独立个人固有的存在性,而且做用于个人,使人感受的现象,包括两类,一类是社会比率和集体现象;一类是公众意见、社会心理、社会规范、社会道德和思维模式;解释原则;社会事实只能用社会事实来解释;区分社会事实的功能和原因机械团结:以社会成员的共有的宗教取向和血缘亲情作为社会整合或群体联系的纽带,根本特征是社会成员在情感、意愿和信仰上的高度同质性,存在于分工不发达的传统社会;有机团结:工业社会的社会团结形式,植根于社会高度分化、社会成员充分分工,其联系纽带是基于分工和专业化产生的社会成员之间的不可超越的相互依赖的关系社会分工:基于人口数量增长和社会密度增加导致的生存竞争的结果;人口和社会密度增加导致同质的有机体竞争,引发淘汰,进一步引发职业的分化,劳动分工

方法;提供了实证研究的典范;他的学科贡献:第一个社会学教授;第一个社会学系;第一个社会学讲座教授;创办社会学年鉴杂志;参与创立社会学学会;对他的批评:保守:对冲突和变迁的相对忽视;片面:对现代性的单一的制度性解释:劳动分工以及其所决定的功能关系及其后果;极端:社会事实不是唯一的价值中立:一旦社会科学家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念确定了选题,就必须停止使用自己的或他人的价值观念,而必须以客观和中立的态度从事研究,以确保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此外,研究中必须区分事实领域和价值领域,区分实然和应然。社会行动:行动者以他主观所认为的意义而与他人的行为相关,即以过去的、现在的或将来所期望的他人行为为取向(报复、防御和预防)。四类:目的合理性(以目的、手段和结果作为取向);价值合理性(对纯粹自身行为本身的绝对价值所持的自觉信仰,伦理、美学、宗教);情感或情绪行动;按照约定俗成的习惯所进行的行动。理想类型:韦伯的概念工具和分析手段,作为理智上构造的概念工具,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抽象性,高于经验事实;作为考察现实的概念工具,是繁多经验整理归纳的结果,突出了经验事实的共性和规律性。理想类型提供了一种比较研究的方法。三种:历史性的具体特点;社会现实的抽象;具体行动的合理化假设;形式合理性:形式理性是一种客观的合理性,它涉及不同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判断,主要体现为手段(工具)和程序的可计算性,因此又被称为工具理性; 实质合理性:实质理性是

一种主观的合理性,它涉及不同价值之间的逻辑关系判断,主要体现为目的和后果的价值,因此又被称为价值理性。三种统治类型:克里斯玛charisma:领袖人物的人格魅力,它能够激发特定的大众对某个公众人物的忠城或情感。传统权威:建立在对古老传统即实施权威者和发行的坚固信仰之上的权威。法理权威:建立在“对所实施的规则的合法性,以及被椎全权威位置上的人根据这些规则去发号施令购权力的深信无疑”基础上的权威类型。齐美尔:文化的冲突和悲剧:客观文化飞速增长和人们文化制造吸收和控制文化的能力却相对逐渐衰弱。客观文化:人们制造出来的文化产品;主观文化:个人制造、吸收和控制文化元素的能力;表现:客观文化绝对范围增加;组成成分增加;摆脱了主体的控制;根本原因:分工的细化使人们丧失了对整体文化的把控能力货币哲学:在现代都市里,货币经济和金钱的优势,影响并见改造广人际关系的本质,导致了社会生活中的计算性和理性,以及非人格化的冷漠、傲慢、玩世不恭等所谓都市性格。加之分工导致的专业化,更是加速了个人文化的衰退。帕森斯的单元行动理论:行动决策是某些包括规范和情境在内的制约的结果。因此,意志性行动包括了下列因素:行动者。在帕森斯的体系内,1.行动者是个人。2.行动者的行动被看作是为寻求目标的实现。3.行动者具备实现目标的多种手段。4.行动者面临的各种情境条件都会影响目标和手段的选择。5.行动者被各种价值观、规范和其他理念所支配。这些价值观、规范和理念

影响着建立日标和实现目标的手段。6.行动涉及到行动者为选择实现目标的手段而做出的主观决定,所有这些都受到理念和情境条件的限制。“AGIL框架”及其理论功能:行动系统的基本制度化结构是由这一系统必须满足的功能要求决定的。帕森斯提出四个基本范畴来概括这些功能要求。这四项要求是任何行动系统都必须满足的。1适应,系统必须具有通过操纵某些手段来控制环境状态的能力2目标达成,系统必须有能力确定自己的目标次序和调动系统内部的能量以集中实现系统目标3整合,系统将各个部分联系在一起,使各个部分之间协调一致 4维模,完整的保存原有的运行模式下来,保证系统照常运行。每个系统都可以相应的划分为四个子系统,1行为有机体系统 2人格系统 3社会系统 ④文化系统一般行动系统的各个独立的子系统本身也可以看作一个独立系统,因而也面临着同样四项必须满足的的功能要求。而且,当这一子系统达到一定规模时,其内部也会分化出相互区别和相对独立的更低层次的子系统。AGIL却可以作为适用于各个层次行动系统的功能分析框架。冲突的基本类型1.现实冲突与非现实冲突1现实冲突:指追求没有得到满足目标的冲突,现实冲突是为了达到特定目标而指向冲突对象,因而达到这个目标就会消除冲突的根源。2非现实冲突:指冲突一方或多方为释放敌对情绪而发起的冲突。即使各方都实现了具体目标,也难以消除冲突的潜在原因。2初级关系中的冲突与次级关系中的冲突1 初级关系中冲突不易爆发,但一

经爆发就会异常强烈,(2)次级关系中的冲突虽易爆发,但强烈程度一般较低,3.内部冲突与外部冲突1内部冲突是发生在群体内部的冲突2外部冲突是发生在群体之间的冲突4.党派冲突与个人冲突1党派冲突是指作为集体的代表参与、以集体目标为参与动机的社会冲突。2个人冲突是指个人自身参与、以个体目标为参与动机的社会冲突。冲突的功能:1.整合功能:冲突有利于社会或群体的身份和边界的建立和维持, 增强群体内部的团结,2.稳定与平衡功能:制度化的冲突能够使社会结构得到调整,拥有一种适应环境变化的稳定机制,进而形成有利于社会延续的力量平衡的社会环境。3.社会冲突能够创造出新的组织:制度与价值不同群体对抗共同的对立面时,一方面将促成新群体的形成,另一方面可能带来暂时的工具性联合。发展各方之间的社会联系从而创造新的制度与价值,进而形成新的制度结构与价值结构。4.“社会安全阀”理论:社会安全阀制度是一种社会安全机制,也是科塞用以证明冲突具有正功能的有力例证。它就像不断推泄过量蒸汽的安全阀,使社会中的敌对情绪不断排解,而维护整个社会结构。科塞主张将这种社会安全机制制度化为安全阀制度,认为它能够通过释放敌对情绪,维护冲突各方之间的关系;能够通过组织或减轻其他方面的冲突,而维持整个社会结构;5.社会冲突的反功能:冲突是具有正功能还是反功能,既取决于冲突的性质,也取决于社会群体或系统的内部结构。柯林斯的情景社会分层理论柯林斯把发展一种新的社会分层理论

作为分析社会冲突的基础。将他的分层冲突方法,与现象学和常人方法学结合。提出了两点假设:⑴人人具有社会的天性,但在其社会关系中都有冲突的倾向,冲突很可能在社会关系中发生,因为在互动的场景中,人们会经常运用“暴力性压制”。⑵人们往往力求“主体地位”的最大值,他们依靠他们的资源和那些与他们有交往的人的资源。他对社会分层研究的冲突思路可以归纳为三个:第一,他相信人们是生活在自我构建的主观世界中。第二,一些人有力量去影响、甚至控制别人的主观经历。第三,一些人总是力图去控制别人,这样就会遇到反抗,结果就会发生人际间的冲突。基于人们具体的工作和消费生活,他从经济方面划分出了七类阶级:金融巨头,投资阶级,企业家阶级,明星,中产阶级或工人阶级,非法获利者,下层或贫困阶级。符号互动论的基本假定是:1人对事物所采取的行动是以这些事物对人的意义为基础的;2这些事物的意义来源于个体与其同伴的互动,而不存在于这些事物本身之中;(3)当个体在应付他所遇到的事物时,他通过自己的解释去运用和修改这些意义。概化他人:个体一普遍化的他人行动,能体味进而理解社会中一般他人的角色或明确的共有态度,个体看来似乎能够对社区或一般信仰、价值观和规范作整体性的透视设定。这意味着人们能同时提高对那些他们必须与之交往之人的反应的恰当性,并将他们可评价的自我形象从特定他人的期望,扩展到更为广阔的社会共同体的标准和观点。这样,随着他人总量的不断扩大,角色

领会的能力也不断提高。戈夫曼的拟剧论:社会就像一个舞台,成员是舞台上扮演各种角色的演员,他用剧场语言来描述日常生活中的运用。要点1 印象管理:制造情境定义的过程。 2 为实现印象管理,需要运用手段、工具来装点门面。 3 表演有前台后台之分。 ④ 成功的印象管理需要整个剧组配合。 ⑤ 根据表演者目的不同,误解的表演和神秘的表演。 ⑥ 自我概念分为:表现出来的自我和强加的自我。 ⑦ 自我如不能让人信服,互动过程可能被破坏。 ⑧ 互动双方对维持相互身份共同承担责任。 破坏试验法:故意干扰和打破人们通常的行为方式,以观察人们的反应。通过这些方法来揭示社会互动中隐含的行为规则,对社会成员的日常生活做出描述与阐释。布迪厄实践与实践逻辑:布迪厄所说的“实践”,显然不是指马克思常用的“实践”,而是人的“实际活动”,指的是人类一般的日常性活动,包括生产劳动、经济交换、政治文化生活和日常生活活动等,具有复杂性紧迫性总体性模糊性。实践是具有逻辑的,但实践逻辑远远不是关于行动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是隐藏在实践活动中的深层次的生产原则,而不是规范行动的规则。惯习,就是知觉、评价和行动的分类图式构成的系统,它具有一定得稳定性,又可以置换,它来自于社会制度,又寄居在身体(或者说生物性的个体)之中。场域:一个场域可以被定义为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或一个构型。场域的基本观点1.场域对影响社会行动者及其实践的外在力量有自主的形塑机制。2.场域

表现为不同类型或不同形式,各种场域都是在特定的社会结构或阶层结构中存在的,都具有某种特殊的利益要求。3.场域都是关系系统,而这些关系系统又独立于这些关系所确定的人群。从场域角度研究社会问题和解释社会现象的方法原则:根据场域概念进行思考就是从关系的角度进行思考。场域的概念形象地概括了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资本的主要类型经济资本:由不同的生产要素、经济财产、各种收入以及各种经济利益组成。文化资本:指借助于各种教育行动传递的文化物品。具有具体化客观化制度化三种形态。社会资本:指当一个人拥有某种持久性的社会关系网络时,这种社会关系便成为他实际或潜在拥有的资源。符号资本: 现实社会中,人们通过各种感知范畴,认可上述各种资本的占有和存在逻辑,我们就说上述资本就有着符号资本的形式。即上述资本的被认可形式称之为符号资本。符号暴力:它是一种成功的赋予意义的权力,并通过隐藏权力关系而成功地将这种意义赋予合法化,而这种权力关系正是其力量的基础。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转换:1.资本具有基础地位,其他类型的资本都可以从中转化而来。同时,其他类型的资本通过努力也可以转换为经济资本。2.经济资本转换为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具有直接性和透明性,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转化为经济资本则表现为间接性和模糊性。3.各类型的资本之间的转换是一种策略性行为。布迪厄资本理论的总结其一,在布迪厄的理论中,资本已经不具有榨取剩

余价值含义。资本变成一种超历史的资源,与特定的历史条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没有关联。其二,资本不再是单纯经济意义上的资本,而是名目繁多的各种形式的资本。其三,布迪厄将资本与权力联系在一起。吉登斯双重解释:对日常世界已经解说过的现象进行第二个层次上的解说,解释常理世界的解释。及社会学不可避免和作为研究主题的主体之间的关系发生关联,参与到世界建构中去,从而使得社会科学话语自身具有了“实践内涵”,这是区别于自然科学的本质。结构化理论(a)建构结构化理论的目的:试图克服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整体论与个体论、决定论与唯意志论的二元对立,用结构的二重性来说明个人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b)结构化理论的立场: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领域既不是个体行动者的经验,也不是任何形式的社会总体,而是在时空维度中得到有序安排的各种社会实践(c)结构化理论的中心议题:结构是外在于时间和空间的,它是以主体的不在场为其特征的。 现代性 是指17世纪以来在欧洲出现的社会生活或社会组织的方式,随之蔓延到世界各地,基本特征是断裂、非连续性。时空分离:前现代社会人类活动受到场所支配,现代性的出现改变了人类时空距离的关系,缺场也变得习以为常时空分离造成了社会制度的抽离化,有两种抽离机制:1,象征符号:一套抽象的中介系统,典型是货币。2,专家系统:技术职能或专业性的专家评价体系。

第三篇: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课教案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课程

课 程 性 质 专业课

教研室(实验室) 社会工作教研室 授 课 班 级 10社会工作1-2班 姓名职称

杨书胜

讲师

使 用 教 材 《西方社会学理论》(下)

青岛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二○一○ 年 八月

章节题目:第三章 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 课时:4课时 课型:讲授课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的教学,旨在使学生掌握批判理论的主要观点、哈贝马斯的理论视角,并能运用该视角来解释现代社会性问题。

教学重点:沟通理性

日常生活世界

教学难点:沟通理性 教学过程:

第三章 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

第一节

批判理论简介

(一)背景简介

(二)早期批判理论家:马克思

韦伯

(三)法兰克福学派:卢卡奇

霍克海默

阿多诺

第二节 哈贝马斯的主要思想

(一)生平简介

(二)对“公共领域”的分析:含义及其转变(孕育、发展、转变)

(三)对科学的批判:功能需要---旨趣---知识---媒介

(四)社会中的合法向危机

1 公共领域的衰退

2 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3 服务于国家控制的、不断占统治地位的科学

(五)早期对语言和互动的分析

(六)哈贝马斯对社会进化的再度建构

(七)交往行动理论

1 整体方案

2 重构行动和理性

3 日常生活世界和社会的系统过程

4 进化动力学和社会危机 课后作业与思考题:

参考书目:1.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7版,p196-212

2.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310-329

3. 刘悦笛,论哈贝马斯“生活世界”的意蕴,河北社会科学,2005(12)

- 1

(六)哈贝马斯对社会进化的再度建构

复杂系统的整合导致适应性的增加,并提高了社会应付环境的能力。也就是说,复杂系统比简单系统更能适应环境。

哈贝马斯对系统整合的分析认为:个体行动者的世界观或知识储备中包含着各种学习技能和信息储备,它影响着社会整体的学习水平。反过来,这种社会的学习水平又形成了社会应付环境问题的能力。例如,一个仅有神化的社会和与一个有着较大技术储备和能决定其组织原则规范程序的较为复杂的社会相比,前者不如后者复杂,也较后者缺乏应付环境挑战的能力。然而社会是能够学习的,当社会面临的问题超越了党前社会组织的能力和驾驭机制时,社会就可以启用个体世界观和知识库里的“认知潜能”(cognitive potential) 。学习的结果是创造出某种新的信息水平,允许新的组织发展,因为其目的是在社会分化和复杂性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依然寻求一种整合状态。

(七)交往行动理论

两卷本的《交往行动理论》把哈贝马斯的各种等思想柔和进一个合理的、连贯的框架之中。一方面对各位思想家的作品的精华部分进行批判,另一方面又在使用他们的关键思想。但是尽管对上述思想进行了层层筛选,其最后结果是将各中观念非常富有创造性地融合进了批判理论之中。

第一卷,把焦点集中在行动及其理性上,力图从重点强调个体的主观性和意识和转向重点强调符号互动过程来对这两个过程重新予以概念化。

第二卷,哈贝马斯引进了系统的概念,并试图通过对现象学方面的日常生活世界概念的再概念化来将其系统概念同行动与互动的微观过程连接起来。

1 整体方案

社会中存在四种类型的行动:(1)目的性行动,(2)循规性行动(3)拟剧性行动(4)交往行动。只有交往行动才包含了行动者实现相互主观理解的诸要素。

交往行动————也就是实际上的互动——必须先有一套背景假设和知识库,用哈贝马斯的术语来说就是日常生活世界。

另一方面,任何社会的运行都是“系统”过程,该过程是围绕着人种的物质资料维持及其存活而运动的。对于系统过程和日常生活世界过程来说,进化的趋势是不断地发生内部分化以及彼此间的分离。社会的整合则依靠系统和日常生活世界之间的平衡。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分化,当围绕着经济与国家而运动的系统过程已经“奴役”或被统治者关注彼此间共享的意义、理解和主体间性的日常生活过程时,这种平衡就被打破了。因此,现代社会的整合性极差。

2 重构行动和理性

他想用各种方式把合理的行动看作是一种潜在的解放力而不是一种禁锢力。进而试图重构理性化和行动概念。

- 3判定效度要求的参照点,各种效度要求包容了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客观的、社会的以及主观的方面。因此在哈贝马斯看来,比起手段/目的或目的论的行动来看,真正的交往互动过程更具内在的理性。

3 日常生活世界和社会的系统过程。

日常生活世界是一种“由文化传播和语言组织起来的解释性范式的知识库”。“解释性范式”(interpretative patterns)是从类型学的角度来阐释的:关于文化和符号系统的解释范式;关于社会或者社会制度的解释范式;还有关于个性取向或自我及其存在的解释范式。

也就是说:(1)行动者拥有某种内隐的、共享的知识库,而这种知识库是有关文化传统、价值信仰以及语言结构方面的,不仅如此,行动者还在互动中使用这种知识库;(2)行动者同样也知道该如何组织各种社会关系,知道那些协调性互动的类型和范式是恰当的;(3)行动者知道人们是什么样子,他们应该如何行动,以及什么是合乎规范的,什么又是越轨的。

三种解释范式对应于下列日常生活世界再生产的功能需要(日常生活世界也隐含着正在整合的社会):(1)通过交往行动对文化知识的传播、保存和更新达成理解;(2)协调互动的交往行动满足社会整合和群体团结的需要;(3)使行动者社会化的交往行动满足形成个体身份的需要。

日常生活世界的三个组成部分:即文化、社会、人格,满足了相应的社会文化产品的需要、社会整合的需要和人格性成的需要,而上述过程是通过交往行动的三个维度大成的:达成理解、协调互动以及有效的社会化。

这些日常生活世界过程是与社会系统过程内在地联系在一起的。在经济、政治、家庭和其他制度中,行动生产和再生产出日常生活世界中文化的、社会的和人格的维度。但是,进化的趋势是一方面使系统过程分化出各种截然不同、彼此分割的制度从、例如经济、国家、家庭和法律。这种分化在日常生活世界和系统之间产生了整合问题以及均衡问题。于是,在这一点上可以说,现代社会存在着两难境地和多种危机。

4 进化动力学和社会危机

批判理论的任务就是记录系统过程是如何控制了日常生活世界,并由此抑制了内在于交往行为的言说行动之中的本来更为优越的理性。

系统过程是如何限制了包含在交往行动中的潜在理性呢?由于组织日常生活世界的声声传统已经解体并由沿文化、社会和人格三条轴线分化的日常生活世界而展开的语言互动所代替,所以在系统过程的分化中,存在着一种相反的趋势。系统进化涉及到物质生产的扩大,而这种扩大是通过更多地使用技术、科学和诸如金钱以及权利这样的“非语言驾驭机制”达成的。这些媒介并不依赖于交往行动的效度要求。当他们成为日常生活更广阔领域里的互动媒介时(各种领域包括:

- 5

第四篇:国外社会学理论阶段测试题

第一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国外社会学理论》绪论至第三章(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学习中心(教学点) 批次: 层次: 专业: 学号: 身份证号: 姓名: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在《政治篇》中指出:“每个国家中都存在着两个国家:一个是穷国,一个是富国。”

A、柏拉图 B、亚里斯多德 C、马基雅弗利 D、伊本·哈尔顿

2、博丹认为,社会起源于( )。 A、氏族 B、部落 C、宗族 D、家庭

3、把“自然状态”描述为和谐美好景象的思想家是( )。 A、洛克 B、卢梭 C、霍布斯 D、维科

4、孔德科学分类中处于最高等级的学科是( )。 A、天文学 B、生物学 C、社会学 D、物理学

5、孔德所说的“西方革命”时期是指( )。

A、神学阶段 B、形而上学阶段 C、实证阶段 D、基督教时期

6、斯宾塞出版的第一部社会学专著是( )。

A、《社会静力学》 B、《社会学原理》 C、《第一原理》 D、《人与国家》

7、斯宾塞主张( )国家的活动范围。 A、增强 B、扩大 C、限制 D、缩小

8、( )说:“人步入社会就像步入某种陌生地”。 A、孔德 B、斯宾塞 C、滕尼斯 D、马基雅弗利

9、下面不属于社会生活范围的是( )。 A、都市 B、乡村 C、国家 D、世界

10、社会集合体的理想类型是( )。 A、联盟 B、联合体 C、党派 D、兄弟会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哈尔顿认为,各个社会和民族的不同是由于( )所造成。 A、生物因素 B、地理因素 C、生活方式 D、生产方式

2、博丹认为,社会就本质而言是由为了从事( )等类似活动而组织起来的众多小群体合作而成。

A、手工业 B、商业 C、礼仪 D、战争

3、( )构成孟德斯鸠政体分类的基本原则。 A、道德 B、荣誉 C、自由 D、恐怖

4、孔德的科学分类告诉人们,随着科学阶梯的升高,知识内容的( )。 A、复杂性增加 B、一般性程度下降 C、简明性程度下降 D、一般性程度上升

5、社会有机体的联结纽带是( )。 A、语言 B、宗教 C、仪式 D、社会分工

6、孔德认为,破坏社会“和谐或演替自然规律”的原因包括( )。 A、一般原因 B、特殊原因 C、临时原因 D、意外原因

7、社会与生物有机体间的相似之处在于:( )。 A、生长过程 B、结构进化 C、功能分化 D、相互依赖

8、斯宾塞指出,社会进化不是直线前进,而是以( )的方式进行。 A、分散 B、曲折反复 C、波浪式 D、再分散

9、公社以( )为纽带。

A、血缘 B、感情 C、伦理团结 D、习惯

10、社会的政治生活的特点是( )。

A、国家生活 B、民主政治 C、革命立法 D、集权制

三、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你认为对的打“√”,错的“×”,不需要改错。)

1、亚里斯多德说:人是社会动物,个人不能离开社会独存。( )

2、黑格尔对社会学学科形成的重大贡献在于:国家与社会的概念。( )

3、社会静力学是关于人类社会自发秩序的一般理论。( )

4、孔德指出,通过对病态社会现象的观察,可以了解社会现象正常的规律。( )

5、孔德断定,社会进步有两种形式:一是自发进步,二是人们通过合理行动加速的进步。( )

6、斯宾塞相信,社会进化是必然的,是不可能倒退的。( )

7、根据斯宾塞的观点,国家是政治上组织起来的社会。( )

8、斯宾塞主张限制国家活动的思想基础是政治不干涉主义。( )

9、在滕尼斯看来,社会导源于本质意志。( )

10、人类的总趋势是由“公社”走向“社会”。( )

四、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以 为代表。

2、重农业学派认为 和 是一切财富的源泉。

1、主张“自然状态”下人人相互为战的观点的,古希腊时期有 ,而近代则

3、孔德把社会学定义为研究 和 的科学。

4、 和 是贯穿斯宾塞社会学理论的两条主线。

5、滕尼斯将人们的共同意志分为 和 两种。

五、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柏拉图“理想国”中有哪些社会等级?

2、社会契约论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3、孔德的社会学研究方法有哪些?

4、斯宾塞是如何理解生物有机体与社会有机体间的不同的?

5、简述滕尼斯关于社会本质的思想。

六、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20分。)

1、试述孔德关于社会改造的思想。

附: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A

2、 D

3、 B

4、 C

5、B

6、A

7、C

8、 C

9、 B

10、C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ABCD

2、ABC

3、ABD

4、ABC

5、ABD

6、ABCD

7、ABCD

8、AD

9、ABC

10、ABCD

三、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1、智者派、霍布斯

2、土地、农业

3、社会秩序、社会进步

4、社会有机论、社会进化论

5、本质意志、选择意志

五、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答:首先说明“理想国”在柏拉图思想中的地位,然后再简单回答。 “理想国”是柏拉图用以质量关社会现实的政治理想主义主张。“理想国”中的社会阶层有:(1)哲学王;(2)武士;(3)劳动者。此外还有等外之人:奴隶。

2、答:以概括性方式回答。

人之秉性是天生自由的;人人皆应享有平等权利;用社会契约的形式来解释社会的产生和国家权力的本质。

3、答:先按次序列出要点,然后稍作解释。

(1)观察法;(2)实验法;(3)比较法;(4)历史法。

4、答:首先列出要点,然后再解释其含义。 生物有机体与社会有机体的区别:

(1) 生物有机体是一个具体的整体,它的各个部分结合紧密;社会有机体则是一个松散的整体,组成它的个体或多或少是自由和分散的,彼此结合程度不牢固;

(2) 生物有机体中,意识集中于一定部位;社会中,意识遍布于每个分子身上,每一个成员都有相当的感受能力;

(3)生物有机体中部分与整体关系是:部分为整体而存在;社会有机体中,整体为部分即成员的幸福服务。

5、答:首先简单说明概念的含义,然后回答基本内容。 滕尼斯的社会本质事实上是指构成社会的本质要素。 这些要素主要有:①社会关系;②社会集合体;③社会集团。

六、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20分。)

1、答:首先说明孔德社会改建的宏观思想,然后具体介绍其社会改建思路。 具体答案为:

孔德认为,社会的重建和改造需要激发三种力量:以许多人和财富为基础的物质力量;以思维形成概念为基础的理性力量;以爱为基础的道德力量。具体而言,要以下面六个原则为重建秩序的指南:

a) 崇尚科学与自然法则。一旦社会制度符合自然法则和科学精神,就会出现一个新社会; b) 扩大博爱倾向。生命中真正的动力是情感,而非智力,人性的特点是,情感胜于理智,最私人的倾向胜过高尚倾向,但人类拥有博爱倾向,扩大这一倾向能把社会引向秩序与和谐; c) 增加信仰与道德的一致性。通过建立人道教来把人的情感与人本主义宗教化,以之建立社会秩序;

d) 扩大社会分工与合作。分工是先进社会的本质要素,社会秩序的维护离不开它; e) 增强政府的权威与调节作用。 f) 以保护私有制为基础进行社会改造。

第二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国外社会学理论》第四至第七章(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学习中心(教学点) 批次: 层次: 专业: 学号: 身份证号: 姓名: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齐美尔社会学知识体系中的第一级是( )。

A.一般社会学 B.形式社会学 C.普通社会学 D.哲学社会学 2.制度和法律产生于( )中。

A.二人群体 B.三人群体 C.大群体 D.所有群体 3.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属于( )。

A、目的合理的行动 B、价值合理的行动 C、情感性行动 D、传统性行动 4.韦伯政治社会学中最关键的概念是( )。 A、权力 B、统治 C、纪律 D、权威

5.韦伯关于宗教社会学的研究成果中,最具影响力的是( )。 A、《宗教社会学论文集》 B、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C、《世界宗教的经济伦理》 D、《中国宗教》 6.( )是涂尔干影响力最大的著作。 A.《论社会分工》 B.《社会学方法的规则》 C.《自杀论》 D.《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7.涂尔干指出,将个体联结在一起的纽带是( )。 A.理性契约 B.自由竞争 C.国家强制 D.集体良心

8.华尔街一投资大亨事业破产,在办公室开枪自尽,此种行为属于( )自杀。 A.利他型 B.利己型 C.失范型 D.宿命型 9.剩余物的抽象性质类似于语言学中的( )。 A.词根 B.词尾 C.前缀 D.后缀 10.推动变化和革新的是( )。

A.组合的本能 B.组合体的持久性 C.行动的本能 D.性本能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齐美尔认为,社会是( )。

A、社会化的个人复合体 B、社会性的人类物质 C、各种关系形式的总和 D、相互作用的复杂网络

2、根据齐美尔的观点,如果研究家庭制度,重点应研究( )。 A、家族大小 B、人际关系特点 C、交往频率 D、家族经济关系

3、社会行动需要具备的条件是( )。

A、行动者 B、动机 C、以他人行为为目标 D、手段选择

4、例如,( )等都是克里斯玛式的人物。 A、耶稣 B、拿破仑 C、希特勒 D、毛泽东

5、韦伯的政治社会学概念主要有( )。 A.权力 B.权威 C.统治 D.纪律

6、涂尔干所处时代社会变迁中面临的危机主要表现为( )。 A、经济危机 B、社会危机 C、政治危机 D、精神危机

7、涂尔干认为,社会学研究者必须坚持价值中立原则,排除( )的干扰。 A、情感因素 B、道德判断 C、先入为主观念 D、世俗成见

8、社会分工发展带来的社会后果包括( )。 A、个性的发展 B、集体意识的弱化 C、相互依赖的强化 D、社会交往范围的扩大

9、组合体的持久性是指人类试图( )的倾向。

A、回到过去 B、拒绝变化 C、忠实接受一切命令 D、维持现有组合

10、不属于“社会性”剩余物的是( )。

A、禁欲主义 B、一致的需求 C、权威论据 D、口头论据

三、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齐美尔强调社会学的主要任务就是研究社会交往的基本形式。( )

2、齐美尔认为,妒忌、贪婪、仇恨等是产生社会冲突的根源。( )

3、韦伯认为,社会学以社会行动为研究对象。( )

4、新教是入世禁欲主义的典型。( )

5、韦伯所说的资本主义精神不同于贪婪无度和掠夺成性的资本主义。( )

6、涂尔干将“集体意识”视为社会团结的基础。( )

7、在机械团结的社会,对犯罪行为的惩罚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 )

8、培养和完善中间群体的职业道德是涂尔干解决社会危机的良方。( )

9、剩余物即人之本能。( )

10、事与愿违是非逻辑行为的一种表现形式。( )

四、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1. 与 是社会交往的主要形式。

2.在齐美尔看来, 与 是现代社会不可分离的两个方面。

3.个人魅力型领袖往往具有强烈的 ,而受到感召的群众则常常怀有狂热的 。 4.通过对法理型统治类型的分析,韦伯对资本主义的 和 进行了剖析。 5.涂尔干将社会团结分为 和 两类。

五、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齐美尔是如何分析社会冲突的功能的?

2、法理型统治的特征是什么?

3、简释涂尔干的机械团结。

4、简述涂尔干的社会观。

5、帕累托的非逻辑行为有哪些类别?

六、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20分。)

1、试述韦伯科层制理论。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A

2、C

3、 B

4、B

5、B

6、C

7、D

8、B

9、A

10、A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ABCD

2、ABC

3、BC

4、ABCD

5、ACD

6、ABD

7、ABCD

8、ABC

9、BCD

10、CD

三、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1、合作、冲突

2、文化的发展、人的异化

3、使命感、效忠精神

4、组织形式、管理方式

5、机械团结、有机团结

五、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分要点简单回答。

社会冲突的功能: ① 整合功能

在不断分化、日益复杂的社会里,群体数目不断增长,以理性为标准的群体构成取代了以感情为标准的群体构成,当群体与外部发生冲突时,能促进群体内部的结合,抒解矛盾。

在社会大系统中,冲突能促进群体之间保持相当的独立性和明确界限,使系统保持动态平衡。

冲突将社会个体连结在社会交往的网络之中,因此,冲突构成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因素。

② 稳定功能

冲突有利于矛盾和敌对情绪的解决和缓解,在充满矛盾和敌对情绪的情况下,冲突有助于不同观点和情绪的宣泄,使有敌对思想和情绪的人心理上得以放松和安慰。否则,强制或压制冲突,只能激化矛盾和对立情绪,造成社会分裂和解体。让冲突得到发泄的思想成为后来“安全阀”理论的源头。

2.先解释概念,再简单回答。

法理型统治是建立在任何一项法律的制定都是以目的合理和价值合理目标基础之上的。 法理型统治的特点:1)具有活力和自身规律性的管理系统,其中有着明确的责任权限;2)实行职务等级制原则,对各级机关实行牢固的监督制度;3)办事程序法规化、条例化,任何法律条文一经订出所有成员都应遵守;4)实行不顾情面、照章办事的原则;5)统治形式只是由于法律的认可才有效,统治者只是根据法律暂时拥有权力,服从者服从的是法律,而非某个具体的个人。

3.先解释概念,后简要回答。

机械团结是指通过强烈的集体意识将同质性的个体结合在一起的社会联结纽带。原始社会和传统的农业社会是典型。在这样的社会里,人们的活动、经历和生活方式大体相同,成员间同质性较高。这不仅表现在物质或经济活动方面,更重要的是表现在精神活动上:信奉同样的宗教、具有同样的信仰、追求同样的价值目标、接受同样的行为规范、持有同样的道德评价标准甚至于在情绪上也有一致的表现方式。这是没有社会分工或分工十分简单的社会。

4.分点扼要回答。

(1)坚决反对唯名论,支持唯实论立场,认为社会是独立存在的客观实体,具有超越于个人的独特性质,这种独特性无法在个人身上找到。

(2)社会的另一特性是整体性。

(3)实体性和整体性决定了社会学的研究方向:不涉及个体层次,只以社会层次为研究领域:“社会学家眼中没有个人”。

5.先解释概念,后分点简要回答。

指与逻辑行为相对的行为。非逻辑行为有四类:

①在主观和实际上手段与目的都没有联系在一起的行为;

②行为与引起的结果之间没有逻辑上的联系,但行为者却误以为他采用的手段能够引出他所希望的后果; ③行为的手段与客观结果有逻辑上的联系,但行为者在主观上不曾知或想像过这种联系;(本能行为)

④行为结果与所运用的手段之间有逻辑上的联系,但结果并不符合行为者的主观愿望。(事与愿违)

人们的大多数行为都是非逻辑行为。

六、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20分。) 1.先解释概念,然后分点回答。

科层制是法理型统治最典型、最纯粹的表现形式。 韦伯首先对科层制管理机构的构成进行说明:

管理班子在最纯粹的类型中是由以下人员构成:1)人格上自由,仅仅服从和履行实际公务职责;2)牢固的职务等级;3)严格的职务权限;4)根据合同,以自由选择为基础,按照专业熟练程度进行职务聘任,通过考试来确定并以文凭来鉴定其专业熟练程度;5)实行货币化等级工资制;6)把自己的工作视为唯一和主要的职业;7)根据工龄、成绩决定晋升;8)管理者无特权,也不应占有生产资料;9)服从严格的工作纪律和监督。

在科层制内部,奉行的完全是形式合理的原则,即技术与效益的原则,严格排除任何技术以外的目的和价值。

在韦伯看来,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社会正经历着一个理性化和官僚制(科层制)化的过程。表现在社会中,人们普遍关注效益、效率、功能,在驱使人们行动的动机中,理想、信仰等意识形态因素的作用逐渐淡化。工业化的西方世界的现实因而是“形式的合理性和实质的非理性。”亦即理性化导致了非理性的生活方式。科层制把效益、效率、功能当作主要追求目标的结果意味着把“目的——工具理性”这一手段当作了终极目标。

第三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国外社会学理论》第八至第十二章(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

学习中心(教学点) 批次: 层次: 专业: 学号: 身份证号: 姓名: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人格系统承担的是 ( )功能。 A.适应 B.达鹄 C.整合 D.维模

2.承担适应功能子系统输出的一般交换媒介是( )。 A、货币 B、权力 C、影响或赞同 D、价值承担和声望

3.( )特别注意社会的生态学基础,尤其是个人与群体的空间分布。 A.凡勃伦 B.帕克 C.帕累托 D.达伦多夫 4.达伦多夫的社会冲突论主要源于( )。 A.齐美尔 B.马克思 C.帕累托 D.韦伯

5.摩斯认为,马林诺夫斯的库拉交换实际上是一种( )交换。 A.集体性 B.礼仪性 C.情感性 D.经济性

6.列维-斯特劳斯的限制性交换涉及到( )关系。 A、两人 B、三人 C、 多人 D、整体

7.在詹姆斯的自我概念中,身体、衣着、房屋、财产和家庭等属于( )。 A.抽象我 B.精神我 C.物质我 D.社会我

8.相遇式互动最突出的特点是人们之间( )相互注意。 A.持续性的 B.间断性的 C.无意识的 D.有目的的 9.最早提出“中心-边陲”概念的人是( )。 A.普雷维什 B.保罗·巴兰 C.弗兰克 D.桑托斯 10.在社会“意图”上,后工业社会主要是( )的竞争。

A.同自然界 B.同加工过的自然界 C.人与人之间 D.国家与国家之间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帕森斯承认,他的一般行动理论继承了古典理论家( )的旨意。 A、马歇尔 B、帕累托 C、涂尔干 D、韦伯

2、在社会系统中,承担维模功能的是( )。 A.家庭 B.教育 C.宗教 D.法律

3、米尔斯通过( )概念对白领世界进行了深刻的分析。 A、阶级 B、 异化 C、 科层制 D、权力

4、科塞论及的社会冲突功能的内容或方面是( )。 A、社会功能 B、社会心理功能 C、反功能 D、潜功能

5、霍曼斯“活动”概念的特点是( )。

A.追求报酬 B.经济动机 C.逃避惩罚 D.理性抉择

6、布劳交换理论的重点在于:( )。

A、社会结构对交换过程的制约 B、社会结构的交换基础

C、影响个人间交换过程的的心理因素 D、基本交换过程对社会结构形成发展的影响

7、除库利外,持有镜中我思想的学者还有( )等人。

A、亚当·斯密 B、大卫·休谟 C、亚当·弗格森 D、约翰·杜威

8、布鲁默把客体分为( )几种。

A、物质客体 B、社会客体 C、精神客体 D、抽象客体

9、英克尔斯从( )的角度分析了形成现代人格的环境因素。 A、横向 B、纵向 C、微观 D、宏观

10、贝尔所说的第五产业包括( )在内。 A、卫生 B、教育 C、研究 D、政府

三、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价值规范对行动的调整是帕森斯一般行动理论的核心论点。( )

2、反功能概念的提出,推翻了以往功能分析中暗含的功能普遍性假设。( )

3、科塞认为,冲突的非物质性原因源出于“社会合法性的撤销”。( )

4、外部冲突必然导致群体发展、壮大、坚强。( )

5、霍曼斯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根本上是一种交换过程。( )

6、与霍曼斯一样,布劳把一切社会活动都视为交换行为。( )

7、整个自我均起源于社会的观点是鲍德温对詹姆斯的根本修正。( )

8、个人的装扮由仪表和举止两部分构成。( )

9、在适当的环境下,任何人在成年之后都可以转变为现代人。( )

10、战后的依附主要表现为对科学技术与工业的依附。( )

四、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1.默顿将各种可观察后果区分为 和 。

2.一个强制性组合由两类人组成: 和 ,社会冲突就在他们之间产生。 3.社会交换论把经济学中的利润看作是社会学中的 ,把亏本看作是 。 4.库利认为,社会学家应特别关心的主题是 与 ,因为这些是人类社会的特点。 5.现代人具有 态度和 意识。

五、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结构功能主义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科塞安全阀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社会交换理论在哪些方面借鉴了行为主义理论?

4、简答库利的“镜中我”思想。

5、简述马里奥·列维结构关系变量理论。

六、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20分。)

1、试析达伦多夫的权威与权威结构理论。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B

2、A

3、B

4、B

5、A

6、A

7、C

8、A

9、 A

10、C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ABCD

2、ABC

3、BC

4、ABC

5、AC

6、ABD

7、AB

8、ABD

9、AB

10、ABCD

三、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1、显功能、潜功能

2、统治者、被统治者

3、报酬、惩罚

4、精神、主观

5、乐观主义、普遍主义

五、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分要点简单回答。

①在研究层次上,通过强调“系统”范畴而将社会结构各社会整体作为基本的分析单位,把研究重点放在社会上;

②研究方向上,代表着一种与历史进化论和传统因果论不同的研究取向;

③研究主题上,致力于回答的最基本的问题是:一个社会系统为了存在,有哪些基本条件必须得到满足以及是如何得到满足的?

④结构功能主义流派的基本特征与其说是共有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范式,不如说是共有功能分析方法。

2.分要点简单回答。

科塞安全阀理论的主要观点:

① 通过释放敌对情绪,冲突可以起维护社会关系的作用;

② 社会系统往往为人们提供排泄敌对情绪和进攻性情绪的制度,即安全阀机制; ③ 社会越僵化,安全阀机制越重要;

④ 安全阀可以排泄敌对情绪,但不能解决问题,能缓和矛盾,但不能解决矛盾; ⑤ 安全阀机制提供情绪的替代目标和发泄手段; ⑥ 当相互对立的利益和情绪受到压制的时候,产生的结果之一是把敌对情绪从真正的根源中转移出来,从其他渠道发泄。结果之二是导致相互关系的终结;

⑦ 没有安全阀机制或机制不完善的社会结构是僵化的社会结构,因而是潜伏危机的社会结构。

3.交换理论在以下几方面吸收和借鉴了行为主义理论成果:

1)在任何情况下,有机体的行为总是趋向最大报酬和最小惩罚; 2)有机体所重复的行为方式,通常在过去是保证报酬的有效方式; 3)有机体在与过去相似情境下,会重复以往有效的行为方式; 4)当前情境下的刺激,如果在过去是与报酬相联系,则它将唤起过去在相应情境下所采取过的行为;

5)重复某种行为是因为能够继续获得报酬; 6)如果某种行为以前在相似情境下得到报酬,现在突然没有了,有机体就会产生情绪波动; 7)有机体从特定的行为中得到的报酬越多,产生这种行为的有效性就越小,并有可能转向寻求其他报酬行为方式。

4.先简介库利在社会学史上的地位,再扼要回答具体思想。

查尔斯·H.库利,美国早期具有社会心理学倾向的社会学家。他对符号互动论的重要贡献是提出了“镜中我”概念。

镜中我:自我观念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形成的,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是其他人关于自己看法的反映。人们总是在想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之中形成自我的观念。

镜中我概念有三重含义或分三个阶段: 感觉阶段-解释或定义阶段-自我反应阶段 库利的镜中我思想与其初级群体思想密切相关。

5.先简介列维其人,再简要回答理论内容。

马里奥·列维是美国社会学家,他主要从社会结构的角度对现代化问题展开研究。他认为,了解社会关系结构是理解现代化变迁的前提条件。

社会发展的关系结构变量:

(1)认识方面,理性的——传统的;

(2)成员关系标准方面,普遍主义的——特殊主义的; (3)实质界限方面,功能特定的——功能弥散的; (4)感情方面,回避的——亲近的;

(5)目标定向方面,个人主义的——对他人负责的; (6)社会分层方面,等级的——非等级的。

六、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20分。)

1.先简要说明概念在达伦多夫理论中的地位,再具体回答基本内容。

权威与权威结构是达伦多夫冲突理论的重要部分和前提部分。

达伦多夫认为,任何社会组织在结构上都可以看作是由两部分人组成的,拥有权力的统治者和丧失权力的被统治者。人在社会地位上的这种不同源于不平等的权力分配关系。他借用韦伯的“权力”与“权威”概念来说明这一区别。

权力:克服他人阻力实现自己意愿的能力;

权威:在合法性基础上使某人具有一定内容的命令被既定个人执行的可能性。 权威关系始终意味着一种上下级关系,一种合法的关系,它比权力关系有意义。 强制性协调组合(ICAs):无论什么样的社会和历史时期,权威关系的共同点是无可争议的:都是统治与服从、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任何社会组织或单位都是由统治与被统治两大群体组成结合体,这种依赖制度等强制手段有形资产和维持的社会结合体被称为“强制性协作组合(ICAs)。

财富关系不同,权威关系中零和关系,不存在中间状态。 权力与权威是稀缺资源,特定ICAS中的次级群体为之展开竞争,构成冲突的主要根源。

第五篇:河海大学社会学《社会学理论》试题2006年考研试题

页码:[1]

一、名词解释(8×5=40 分) 名词解释(8×5= 1.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韦伯) 2. 初级社会群体 3. 差序格局 4. 精英循环理论(帕雷托) 5. 制度化 6. 社会控制 7. 贫困文化(刘易斯) 8. “AGIL”模式(帕森斯)

二、简答(5 题×10 分=50 分) 简答( 1 试比较韦伯与迪尔凯姆在社会学研究对象方面的观点。 2 简述符号互动论的基本假设和观点。 3 简述角色扮演中可能发生的问题。 4 什么是霍桑实验?它对组织管理有什么启示? 5 什么是越轨?如何界定越轨行为?

三、论述题(3 题×20 分=60 分) 论述题( 1 什么是社会分层?改革前后中国社会分层标准发生了哪些变化? 2 什么是社区?建国以来,我国城市社区发生了什么样的变迁?您认为比较好的社区应该如何 建设? 3 家庭具有那些功能?在现代化进程中,这些功能发生了那些变化?请谈谈“家庭养老”的未 来趋势。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行风建设情况自查报告下一篇:行风评议自查自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