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精神范文

2022-05-23

第一篇:梁思成精神范文

梁思成建筑精神及其现代启示

2011年04月02日 16:20清华网站【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0条

从20世纪初,教育家蔡元培提倡近代建筑艺术使留学生陆续回国,到20世纪20年代末朱启钤创立“中国营造学社”,都影响并启迪着梁思成,为他投身中国建筑研究奠定了思想基础。本文围绕2006年纪念梁思成105周年诞辰及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6月10日)国内陆续开展的几项活动,研讨并思考建筑界该如何从梁思成精神中获得对现代建筑创作有益的启示。

一、2006年,值得回味的三次建筑学术活动

自2005年11月《建筑创作》杂志社中外建筑文化研究小组赴四川李庄考察,全力组织《图说李庄》一书的编撰出版,到2006年3月、4月先后与中国文物研究所共同策划开展的“重走梁思成古建之路——四川行”活动,4月20日举行“梁思成诞辰105周年座谈会”等,均在国内建筑界内外引起反响,从一定层面上构成了中国建筑学研究与普及的思想“地图”。因为这些“寻根”的建筑之旅,留下最多的不仅是建筑文化的印迹,还包括对现代建筑设计创作观的启迪与思考。

1.《图说李庄》一书讲述了什么“一首记载营造学社六载寒窗书写华夏建筑文化的宏伟诗篇,一幅描绘长江古镇千年荟萃中国学界精英的绵长画卷”是《图说李庄》一书封面上的导语。作为该书的策划与主编,要求我们力求该书要特别把握住以梁思成、林徽因、刘敦桢等为代表的中国营造学社在李庄所作的突出贡献。因为2006年是中国营造学社停止工作60周年,所以记载并传播李庄文化与李庄精神十分重要和迫切。从此种意义上讲,《图说李庄》是一本普及“中国营造学社在李庄”的建筑文化读物。

2.“重走梁思成古建之路——四川行”寻到了什么“重走梁思成古建之路——四川行”活动留给后人的不该仅仅是记忆,更要唤起一种精神及联想:这里有对逐渐消失的人和事的追念,更有对中国传统建筑博大精深令人折服及感动之处的理解;这里有对传统建筑文化与工艺留存的迫切认知,也有令人扼腕痛心的现代“建设性破坏”的高速发展的商业之声;这里有无比丰富而细腻的传统建筑文化内涵及固有的东方文化意义及美学价值,但不少现实无情地回答我们的总还是一声高过一声的无奈叹息!恰恰正是这种现实影响力,要求我们该从现实与历史之间去总括“重走梁思成古建之路——四川行”的建筑精神。

3.“纪念梁思成诞辰105周年座谈会”昭示了什么

2006年4月20日正值梁思成先生105岁生日,来自建筑界、文博界专家们纪念这位世纪的建筑伟人。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的发言道出来会议的主旨:我们究竟该如何认识纪念梁思成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我们究竟该怎样从对梁思成的记忆中、吸取到对今天有益的思想;我们究竟该怎样采取措施和行动才能不辜负先哲对我们的期望。为此,要从古建保护与文化遗产的现状及不足出发,提倡应该继承和发扬梁思成先生的建筑与文保精神,其核心就是要学习梁思成注重科学研究、对待文化遗产及其保护一丝不苟、学贯中西、具有远见卓识的精神。

二、我们该如何认知并理解梁思成的建筑精神

两院院士吴良镛指出,只有向学术巨人学习,才能迎接中国建筑科学艺术的伟大复兴。他认为,梁思成的一生有如此巨大的贡献,与他的家学渊源以及坚实的国内外基础教育背景是分不开的,在学习他博大的胸怀及不倦的敬业精神时,很有必要从他身上发掘到更深层的蕴藏。那么我们该如何汲取一代宗师的精神力量呢?首先,要求我们从现实与历史之间去估价并总括梁思成给中国建筑界所留下的建筑思想。这里试从六个方面作出归纳:

第一,要学习梁思成在国家危难情况下的勇于担当与默默坚守的精神。这里细分析至少包括如下含义:⑴中国建筑文化应该不应该面对伟大?⑵中国建筑文化可能不可能创造伟大?⑶如何去理解并把握伟大的中国建筑文化的标准和尺度?所有这些都需要去伪存真,正本清源。这种担当与坚守本质上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伟大传承,它是要有远见与胆识的。早在1955年,梁思成便陷入批判“复古主义”到上个世纪60年代“文革”暴风雨的一次又一次的洗礼中。然而,面对沉重的代价与压力,梁思成先生的学术执着及坚守精神仍令后辈折服。

第二,要学习梁思成高尚的保护全人类文化遗产的国际主义精神。在抗战时期的李庄,梁思成最担忧的是战争对文化遗产的破坏。他曾应邀为美国第十四航空队编制中国华北及沿海各省文物建筑目录,并在军用地图上标清地点,他同时建议美军在反攻日本时,要保护日本的京都和奈良。一位中国学者成为保护日本侵略国传统建筑的恩人,这太不容易!因为就在抗战期间,林徽因的弟弟是在对日空战中牺牲的,梁思成在痛恨日本列强的同时,仍认为保护京都与奈良是全人类的文化遗产,这是梁思成先生崇高的国际主义建筑精神早在60年前绽放的光芒,所以日本人民称梁思成是保护日本文物建筑的恩师。

第三,要学习梁思成“学贯中西”的建筑“国学”的大文化精神。回忆并学习传统是必须的,重在要视传统文化为魂,但也切不可总停留在继承文化遗产的层面,必须寻求在继承中如何发展如何创新。因为,早在20世纪50年代,梁思成先生就认为,参考“我们自己艺术藏库中的遗宝”并“加以聪明的应用”,即可创造出中国的现代主义建筑。所以,今日的“重走梁思成古建筑之路”呼唤中国建筑师瞩目并研究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目的在于不仅体会到建筑背后的文化性,更便于找寻到属于中国建筑的现代化发展之径。

第四,要学习梁思成主动开创中国建筑文化新局面的精神。在“国学”倍受关注的今天,我们尤其应树立起建筑上的“国学”榜样——梁思成先生的形象。因为早在20世纪30年代起,他就将西方建筑科学方法引入中国建筑营造学社并做出了一系列的开创性的建筑成就。1953年在中国建筑学会成立大会上,他又提出了建筑的“可译性”与“翻译论”等观点,将中国建筑构图元素与西方文艺复兴时的建筑词汇作了对比性研究。

第五,要学习梁思成关注社会发展的责任感意识与精神。“重走梁思成古建筑之路——四川行”让我们顿悟:一个失去记忆的民族,一个失去自己文化的民族,一个没有了自己民族特色的城市与建筑设计,是不会有美好的未来和竞争力的。建筑师不可作文化遗产的“破坏者”,而要利用自己的理解力及创作力做文化遗产的护花使者。如果说,文化品牌是最具生命力的企业资产,那么追求民族文化的企业成长将是对现代建筑文化的唤醒。因此,“重走梁思成古建筑之路——四川行”的完整意义恰恰体现在广泛的文化上,它是在新形势下对建筑文化的抢救、整理与发展;它是对建筑历史的高水准的语言与文化的记录及保护;它不仅是物质与非物质遗产的法律认知,更是在全球文化大背景下文化与创意精致化的成功实践。所以,其意义不论对建筑界、还是文保界都十分重大和实在。

第六,要学习梁思成治学严谨的科学研究的求实精神。在那样战火纷飞的年代,李庄的中国营造学社在物质生活非常艰苦的条件下,以梁思成先生为代表的老一辈先驱者的建筑学、文物保护工作者,尚且能开展那么多历史遗迹的调查、古代建筑的勘察测绘、文献资料的整理挖掘工作,留下这么多宝贵的遗产,这本身就表现出的是一种特殊的现时代难以想象的艰辛与科学研究的精神。

第七,要学习梁思成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建筑创作理论的务实精神。早在45年前的1961年7期《建筑学报》上,梁思成发表“建筑创作中的几个重要问题”的理论文章,从现在的观点看,那是在非常时期的又一非凡的理论建树。由于文章对1959年上海建筑艺术座谈会上讨论过的建筑设计中的理论问题一一涉及,并从实际出发解读了“适用、经济、美观”的设计方针,所以今天读来仍感到很贴切。如其中对“传统与革新”的论述,很符合今日国家“文化遗产日”的基本思想。它对今天的启示在于,不仅要作历史与现代的建筑设计理念的对比,更重要的是要从中国的建筑精神中寻求答案,反对简单的形式主义的“西洋化”或“中国化”。

三、梁思成建筑精神留下的现代启示

追寻往事并非仅仅为了怀旧,因为历史与记忆中给予现代诸多启迪与借鉴;追忆学术前辈更非为了留存经典,重在要从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找寻到先哲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面对巨匠的建筑精神,未来我们还应再做什么呢?建议应具体采取如下行动:

第一,“重走梁思成古建筑之路”作为国家“文化遗产日”的系列活动已得到了准确定位,并且“四川行”获得学术交流上的成功,所以建筑界与文保界的合作是可能的,是有文化认同的,是会不断产生出好成果的。因此宜在“四川行”后认真总结其成果,适时地再举行“山西行”、“陕西行”、“云南行”、“京津冀行”等,使建筑界及文保界的专家们能尽快且较为系统地沿梁思成当年走过做古建测绘之路全面考察一遍,从而完成新意义下的《梁思成古建之路考察报告》(××卷)系列。我以为该系列书籍将在新形势下成为国内建筑界及管理界有用的参考书目。

第二,建筑测绘是建筑专业的一门必修的课程,它与摄影与素描不同。对于建筑遗产保护而言,不论是日常维修、损坏后的修复、乃至特殊情况下的易地重建都离不开一套完备的测绘图。但必须指出,如今还在教授建筑测绘的高校已不多了,学生们专门去做古建筑测绘实践的则更少,这是“国学”在建筑上的一个丧失。为此建议:全国各高校建筑院系要恢复古建筑测绘课程,《建筑创作》杂志社愿组织承办“全国建筑院校学生古建筑测绘大赛”,用最大的努力传承中国建筑“国学”的经典与精华。

第三,要花大力气倡导并提升中国建筑文化的公众普及力度。建筑作为一种极重要的文化载体要想产生社会效应及影响力就要加大对宣传及传播的投入力度。为此建议:各类传媒要为建筑、尤其是中国建筑及其建筑师开辟栏目,不仅要讲述建筑与建筑师的故事,更要开辟欣赏点评栏目,帮助公众走上品读建筑、认知建筑之路,使中国尽快从文化层面上步入建筑文化大国,而非“工地”大国的境地。

第四,建议筹备“中国建筑文化基金会”,以支持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研究、挖掘及传播工作。“重走梁思成古建之路——四川行”活动前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已开始对李庄中国营造学社旧址及梁、林故居的测绘与修复准备,但我以为这只是寻找梁思成建筑精神的一个方面,同时北京中山公园的中国营造学社旧址的保护及宣传,中国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因的博物馆,以及中国一大批老一辈建筑家的思想都有待于再研讨,这些基础工作都有待于一定基本数量的基金支持。就如同梁思成已成为中国20世纪的建筑巨匠一样,我们也要再推出对中国及世界有影响力的20世纪一批中国建筑学家及建筑师,而所有这些内容都必然以深厚的研究与充裕的基金作为保障,否则将难以在短期内将20世纪的中国建筑学人及其建筑思想尽可能完整地、全面地呈现给世人。

第二篇:梁思成

梁思成,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建筑教育事业。系统地调查、整理、研究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理论,是这一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培养了大批建筑人才,以严谨、勤奋的学风著称。曾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等设计,努力探索中国建筑的创作道路,还提出文物建筑保护的理论和方法,在建筑学方面贡献突出。新中国首都城市规划工作的推动者,建国以来几项重大设计方案的主持者。广东省新会人,1972年1月9日病逝于北京。梁思成,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建筑教育事业。系统地调查、整理、研究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理论,是这一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培养了大批建筑人才,以严谨、勤奋的学风著称。曾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等设计,努力探索中国建筑的创作道路,还提出文物建筑保护的理论和方法,在建

林徽因建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三十年代初,与夫婿梁思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她的文学著作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其中代表作为《你是人间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等。1955年4月1日清晨去世,年仅51岁。在林徽因的感情世界里有三个男人,一个是梁思成,一个是诗人徐志摩,一个是学界泰斗、为她终身不娶的金岳霖。

第三篇:梁思成的教案

梁思成的故事

一、导入

今天我们认识一位颜值很高的朋友梁思成,下面看一下他的介绍 姓名:梁思成

出生日期:1901年4月20日生于日本东京 逝世日期:1972年1月9日在北京逝世

职业:

中国近现代著名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 毕业院校:清华学校、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

作品:吉林大学礼堂和教学楼、仁立公司门面、北京大学

女生

宿舍、人民英雄纪念碑、鉴真和尚纪念堂。 父亲: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梁启超 妻子: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学家林徽因

人生经历:1927年7月至1928年2月在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研究

世界建筑史。

1928年归国创办东北大学建筑系,

后参加中国营造学社研究中国建筑史。

1946年创办清华大学建筑系。

二、教学过程

作为现代著名建筑史学家,他孜孜以求、身体力行,测绘了大量的中国古代建筑:他刻苦钻研、呕心沥血,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驰骋文字原野,深入解读梁思成

整体感知—初识梁思成

请同学们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再次浏览课文,说说文章写了梁思成的哪几个故事? 注意捕捉相关语段,抓住文中关键语句进行概括

一、

测绘___________

二、

保护___________

三、

为_____________感到惋惜

重点品读——走进梁思成

写人离不开事件,具体事件是我们把握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让我们深情朗读,走进梁思成,请同学们先来品读第6段“梁思成勘测应县木塔”这一部分,说说你读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梁思成。 赏析句子

1、他们爬到了塔顶,但塔刹还有十多米高,除了几根铁索外,没有任何可供攀援的东西。 这个句子写出了环境的险恶,条件的艰苦。我从中读出一个_________的梁思成。

2、梁思成第一个抓住铁索,两腿悬空地往刹尖攀援。

我从“第一个”“两腿悬空”“攀援”读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梁思成。

3、那时,他顾不上九百多年历史的古塔木板已经枯朽,也未想铁索是否锈蚀或断裂。 我从“顾不上”“也未想”读出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梁思成。

4、大风中,他摇摆着身躯

我从“大风中”读出了环境的____,更衬托他______的精神。

这段文字虽是莫先生的回忆,读来却历历在目,一个敬业无畏的科学家形象呼之欲出。老师读了特别感动,这感动还源于文字背后有这样一段背景:梁思成在学生时代因一场车祸,由一个堂堂男儿变成了一个又驼又瘸的严重残疾之人,而他要勘测的应县木塔又是我国现存最早也是最大的木塔,他在登塔时面临多大的危险呀!那么他这种不顾个人安危也要勘测木塔的思想根源是什么?

请同学们从第10段找出直接提示他思想根源的语段

将自己的全部生命与他所接触的对象融为一体

原来他是一个视建筑为生命的人 梁思成视建筑为生命,而 建筑是客观存在的,他为什么要把建筑作为生命呢?

因为建筑是科学和美学的结晶,建筑可以体现出不同历史阶段、历史时期人类的智慧、技艺 例如:

埃及的金字塔,在科技不发达的条件下,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创造了辉煌,体现了古埃及人民的智慧,也体现着古代人类的文化。

中国的故宫,它不仅见证了明清两代的历史,它凝聚了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皇权思想;它精巧的结构也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 赵州桥、秦始皇陵、布达拉宫、黄鹤楼等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重点研读——走进梁思成

正是因为梁思成视建筑为生命,深刻认识到建筑的价值,所以他才能比别人想的更深、更远,才能做出令世人钦佩的旷世之举,这一举动是什么?保护日本奈良

我们一起研读“梁思成保护日本奈良古建筑”第14-22段,说说你又读到了一个怎样的梁思成?

1、第14段写他的妻子的弟弟、他和全民族都遭受日本侵略,而他仍保护日本的奈良 他是个冷静的历史主义者

2、第16段“那座由中国唐代高僧鉴真大师亲自指导设计的唐招提寺是他所知道的保存最完整的唐代木建筑

第17节可以看出,他在建筑与国仇之间选择了建筑。

他是一个热爱古建筑的人

同学们齐读19段,再次感受他的境界。

老师有个问题不明白,这里梁思成对古建筑的热爱与在“勘测应县木塔”时所表现的对古建筑的热爱,两种热爱一样吗 不一样。“山西应县木塔”是自己国家的,梁思成应该爱。而这里的保护日本奈良则是在梁思成面临国耻家仇下仍然去保护,是种大爱。科学家是有国籍的,而科学则是没有国界的。

此时此刻,我们心中不止是敬仰,更多了一份感动。古来圣贤皆寂寞,一个超越时代的人一定是寂寞的,梁思成也不例外,他也有着不被人理解的深深的遗憾,这遗憾是什么?

辽代古庙被拆

这遗憾化作一声叹息:

我也是辽代的一块木头

一声感叹,世人谁能深深体会?1957年,北京47座城门角楼被拆,至今仅有3座残存。据说当年梁思成奔走求告,竭力保护北京城墙,城墙被拆的前一天晚上,他沿着北京城墙走了一夜,哭了一夜,这种遗憾多么令人动容! 听了梁思成的故事,我们看到了他对建筑无比的热爱。世界上所有的坚持都是因为热爱。

因为热爱音乐,贝多芬战胜了他个人的苦痛和绝望,苦难变成了他创作力量的源泉,他扼住了命运的喉咙。仍然顽强地创作《英雄交响曲》。

因为热爱科学,爱迪生在一次硫酸差一点弄瞎他的眼睛,但他没有被危险吓到,还继续顽强的实验。 因为热爱读书,鲁迅在冬天每当夜读难耐时,他便取一颗辣椒放在嘴里来驱寒, 因为热爱,消防员在面对被困群众时,他挺身而出,把生死置之度外。 因为热爱,教师甘为人梯,孜孜不倦,春风化雨。

因为热爱,医生用美好心灵和精湛技术呵护每一位病人,使病人的生命延续。 最后,我希望同学们也会因为热爱,选择专注、用心、坚持。 你愿意交梁思成这个朋友吗?请大家说说

第四篇:梁思成的故事

梁思成(1901--1972),是清末变法维新首领梁启超的长子,清华大学教授,曾任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政协副主席。主持过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筑设计、怀仁堂的翻新设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设计。

1915年,14岁的梁思成考上清华预科,读书期间在体育、绘画、音乐方面表现出杰出的才能。在全校运动会上,他曾获跳高第一名;在音乐和美术方面也有很好的修养,他擅长钢琴、小提琴,还是学校管弦乐队的队长并当第一小号手。他还十分关心政治,“五四”运动中,他是清华“爱国十人团”和“义勇军”等社团中坚分子。一次,他和同学进城宣传被拘,他与同学们坚持斗争,迫使军阀政府派参议员曾彝进当众道歉,在军队护送下凯旋回校。同学们叫他“一个有政治头脑的艺术家”。

1923年,是梁思成在清华读书的最后一年,5月7日这天,梁思成骑着大姐赠送给他的摩托车,后座带着弟弟梁思永,从北京城西驶向南边追赶队伍。8年前的巴黎和会上,日本从德国手中接管山东,这一天是“国耻日”。车骑到南长街口,被北洋政府陆军部次长金永炎的轿车撞倒,金永炎竟然连车都没下,从窗口扔出自己的名片给前来的警察处理后事,然后便驾车扬长而去。军阀金永炎嚣张惯了,但他的名气比起梁启超来差得远,在社会舆论的强大压力下,他出面道歉并承担全部医疗费,还拿司机做替死鬼,最后连总统黎元洪也出面替他求情,梁家才罢休。

梁思成受伤后,在协和医院接受治疗,因为当时的医疗技术和设备均不太好,梁思成的脊椎骨和腿部的手术都没有做好。结果,使他的脊椎骨出现了弯曲、驼背,使他的左腿短了一厘米。在以后的年月里,粱思成的鞋子都是专门定做的。

抗日战争前,梁思成为了解我国古建筑的分布情况,给全国每个县的邮政局长汇去两块大洋。虽然梁思成做教授收入很高,但给每一个邮政局寄去两块大洋,那也是一大笔钱。他也不知道人家叫什么,只写邮政局长收,并给每人写一封信说,我们在考察保护中国古建筑,希望你收到两块大洋以后,能把你们县境内的古建筑拍照片寄回来。其实,梁思成靠这种方法收集资料,心里也没有底。他所做的工作,是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事业。让梁思成特别感动的是,全国所有的县,每一个县的邮政局长,都拍了本县的古建筑照片,给他寄了回来。

1937年夏天,梁思成和妻子林徽因在五台山发现唐代佛光寺,两人沉浸在巨大的喜悦中,就在这时,“七·七”事变爆发,北平沦陷。一天,梁思成突然收到署名“东亚共荣协会”的请柬,邀请他参加会议,他知道日本人已经注意自己了,要想不当汉奸,必须立即离开北平。第二天,夫妇两人只带了一些随身换洗的衣服,其它所有东西不管贵重与否都来不及处理,只好扔下,开始了长达9年的流亡生活。

1948年,北平解放前夕,解放军兵临城下。一天晚上,梁思成的老朋友、民主人士张奚若带着两个解放军来到梁家。来人摊开一张军用地图,请梁思成在图上标出重要的古建筑,划出禁止炮击的地方。梁思成非常认真地将北平的重要古建筑一一标注地地图上,并十分恳切地对来人说:“请你们务必保护好这些古建筑”。解放军代表慎重地对他说:“请您放心,为了保护中华民族的文物古迹,我们就是流血牺牲也在所不惜。”

1949年10月1日,梁思成受邀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开国大典。1950年初,梁思成向中央政府提出了新北京城的规划方案----《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位置的建议》。主张保护北京古建筑和城墙,建议在西郊建新北京,保护旧北京城,不在旧城建高层建筑。最终,首都城市规划“一边倒”地采纳苏联专家的建议,拆旧城原地建新城,并按照领导人的设想,从一个消费城市变成生产城市。

城墙倾毁,思成心碎。梁思成有一句名言:“拆掉一座城楼,像挖去我一块肉;剥去了外城的城砖,像剥去我一层皮”。他说,“五十年后,会有人后悔的。”悲伤的预言不幸全部言中。北京交通拥堵和严重污染,成为当今最头痛的问题。

建造人民英雄纪念碑前,北京市人民政府曾向全国各地征集纪念碑的设计方案。周总理在审定设计方案时曾提出,为了将来能让更多的人们非常醒目地从长安街能看到纪念碑的正面,建议将传统的纪念碑坐北朝南的形式改变为坐南朝北。根据参加过设计施工的专家回忆,纪念碑的结构设计方案曾征集到140多件,经广泛征求意见、反复讨论,最终选取修改的方案是由古建筑学者梁思成制定下来的。

梁思成对我国的古建筑研究有极大成果,他在结合了多处古建筑外形的基础上,设计形成了纪念碑的雏形,并在碑顶上破天荒地加了个“小屋顶”的装饰,这个极具特色的“小屋顶”后来被广泛运用到各种新建筑物之上。

第五篇:关于梁思成的续弦

关于梁思成的续弦——一个比烟花寂寞的女人林洙

2009-04-21 13:28:15

来自: 子曰:喵之。 (Los Angeles)

我知道有人不能理解梁思成为什么在林徽因去世后再娶,就像古代的女子丧夫之后要守寡终身才能得到重赏一样。

但是实际上当时思成再婚已经61岁,距离徽因的香消玉殒已有七年之久。

他老了,但是依然在国际声誉的光环下于各国的会议所忙碌着,他需要一个助手。

于是,一直和梁家关系很好的林洙被选中了,从秘书水到渠成的成为了妻子。

我总觉得娶个林徽因这样永远成为众人瞩目和羡慕的风华绝代的佳人做老婆是挺累的一件事,所以梁自己也如是说:俗话说文章是自己的好,老婆是人家的好。但是我却是老婆是自己的好,文章是老婆的好。和林在一起有时很累,因为思想太活跃,必须反应同样敏捷。

这仅仅是个官方表态,其实又何止这些,有多少男人心甘情愿的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从为了参加她北京的演讲而中途坠机早逝的徐志摩,

到将自己的爱慕之心写给自己老婆而让老婆醋性大发的单纯文艺青年沈从文,

再到为林而赶走从美国追到中国的美国妞儿甚至终身未娶的金岳霖。

这些都是爱慕得锋芒毕露耳熟能详的人,那些有名有姓的就更数不胜数,那些默默的暗恋着的无名小卒就让他们gone with the wind吧。

如果说徐志摩对于林徽因来说只是个“徐叔叔”,一个引领她走进英国诗歌戏剧殿堂的导师,那么金岳霖就不仅仅是个“太太客厅”里的哲学座上宾了。

就连林本人都曾苦恼地向自己的老公坦白:完了,思成,我同时爱上了两个人,可怎么办呢?

就算二人平时是在建筑学这条道路上并肩奋斗的人,但是本质上还是夫妻啊。

身为丈夫,听到自己的妻子如此坦诚,不知是喜是忧。

于是,大家终归是大家,能流传下来的故事,终究还是如大家所想象般的八点档桥段:

梁:我思索了一夜,觉得自己的才华不如老金,如果你嫁给他我会祝福你们。

林将此话说给老金,老金思忖良久说道:思成是真正爱你的人。

于是在哪都适用唯独在感情不适用的“三角形稳定原理”在梁、林、金三人身上粉墨登场了。

其实何止三角,根本是以林为中心的一个圆,每条半径的端点都指向另外一个男人……

但是林的伟大之处就是,我不勾引人,我就爱读书,爱和你们交流我的读书心得,生活感悟。

无心插柳的招来无数的崇拜者,这才是情场高手——无心参与却早已是当局领导者。

所以对于梁来说,或者对于所有男人来说,得不到的女人才是最有魅力的。就像前两天看到的一个比喻:自家的小丫头片子脱光了也无动于衷,而身为人妻的成熟女人隔着条街都能蠢蠢欲动。

虽然说林是一直爱着梁的,但是对于林来说梁不是她的全部。我有如此多的事情要做,我有如此多的古建筑要研究,我有如此多的英国诗歌要读,我的内心足够强大,你,不是我生活的唯一。我有徐志摩,有金岳霖,有费慰梅夫妇,有因太太客厅而慕名而来的朋友圈。有那么多人和我侃侃而谈,我不一定非得找你啊。虽然我重视你,爱你,但是,你比他们之多了一个“丈夫”的头衔,而已。

所以梁的一生,也庆幸是有自己的事业而为止奋斗,要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国徽,参与联合国大厦的设计,才不会把毕生的精力都用来追女人。否则,这辈子光看住自己的老婆就得累死。不累死也得酸死。话说这样的梁若是这样的男人也就不配与林共度余生了。

所以我觉得,直至林的去世,他也未有能单独一人独品独享自己老婆的时刻。虽然已得美人芳心,但是芳心的另几瓣却不是分给他的。

这样就更能让他对林的离开痛得彻骨铭心。即便是找了个替代者当做影子——恰好也姓林——也是相差甚远。但是已是迟暮之年,互相搀扶着生活才是正经事。

好吧我承认我说了这么多和林洙没用的话,就是想证明林洙其实是个挺伟大的女人。

我没有文献根据没有逻辑推理,就是凭自己的臆想,小小的感慨一下:

即使是年过不惑,女人的浪漫细胞终究是比男人多比男人持续时间长的。

能忍受着活在前妻如此光芒四射的阴影下心甘情愿的做个替代者不是每个女人都做的来的。

虽然林洙和梁家早年就有甚好交情,连婚姻都是林徽因一手操办的,至于后来离婚那都是后话了,以至于没有上演“暗恋自己的老师的老公多年”的肥皂剧。

但是能心甘情愿的每日料理自己的老公的起居,忍受经常多日出差,担任第二任妻子、佣人、理发师、护士多重角色的女人,还能独自品尝烟花寂寞,是十分令人钦佩的……

每一个伟大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默默无闻的女人。

自古才子配佳人,但是在林徽因这个传奇女子的面前梁就被overshadow了,以致人们在了解梁思成的时候大部分都是从“林徽因的老公,梁启超的儿子”开始,除了学建筑的和其他少部分人,大概很少有人能先入为主的了解到“梁思成,我国著名建筑家和建筑教育家”吧?

当林的光环逐渐淡去,大家更加看清了这个伟大的男人,却很少提及他身后的这位没有绝代才华和外表的普通却又不普通的女人。

如今,才子佳人,变成了才子加人。

林洙,无怨无悔地成为了才子身边加的那个不重要却又十分重要的人……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陇县发改局范文下一篇:励志打油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