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后期论文提纲

2022-10-01

论文题目:日据前后期电影中的台湾形象嬗变研究

摘要:从1895年到1945年,台湾经历了长达50年的日本殖民时期。在日本对外侵略战争的不同阶段,日本殖民政府的治台方针政策也不尽相同。在日本文化不断侵蚀渗透的过程中,台湾本民族的文化记忆以及文化认同感均受到了严重的影响。1899年电影作为一种新兴艺术形式,由日本商人传到台湾,并迅速风靡全岛,成为当时台湾社会最流行的一种娱乐形式。日本殖民政府紧紧抓住了台湾民众的这一喜好,迅速地将电影发展为传播其殖民主义思想的一种工具。日据时期的台湾电影事业,从制作到发行,都掌握在日本人手中,甚至是电影的放映事业也受到了日本殖民政府的严格管控。日本殖民政府通过拍摄一系列宣扬殖民主义的电影,以及限制大陆影片的放映,达到对台湾民众思想引导和控制的目的。虽然日本殖民政府对台湾实施了各种文化管控,仍然有许多有志之士,通过电影放映、电影解说等活动,唤醒、激发台湾民众的国族意识和民族认同感。因此相关台湾电影在日据前期呈现出反抗的样态,在日据后期呈现出的是则是挣扎和妥协两种样态。总体来讲,台湾电影从1896年诞生至今,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896-1918年的“萌芽时期”;1919-1937年的“自由发展时期”;1937-1945年的“反文化殖民时期”;1945年至今的“反思时期”。本选题主要从电影中的台湾形象入手,通过对日据前后期电影中的台湾形象嬗变过程进行考察,从后殖民理论角度分析这一时期的电影中台湾形象嬗变背后的思想文化入侵,以及由此带来的对于当今台湾电影民族认同感的影响。本文绪论部分对日据时期台湾形象相关电影的产生以及发展背景、日据时期台湾形象相关电影的相关研究、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总结本论题的研究意义与价值以及本文的创新之处和不足。论文的正文部分主要包括四章,分别从日本人拍摄的电影中的台湾形象、台湾形象的主体反抗、台湾人拍摄的电影中的台湾形象以及后殖民视域中台湾当代电影中的台湾形象重塑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第一章是对日本人在台拍摄的电影中的台湾形象的研究分析。以《台湾实况介绍》《台湾总督府镇压蕃人》等影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日本人镜头下受到偏见与矮化的台湾人形象的展现,分析日据时期日本殖民政府的治台方针及其对于电影行业的影响,并探究日本当局是如何将电影作为其政治鼓吹,政策宣传工具的。通过研究可知,日据时期由日本人拍摄制作的影片中的台湾形象,是具有“他者”意味并且对台湾形象进行了贬低和扭曲的。第二章是透过日据时期台湾的“国片”热现象,分析台湾民众对于日本文化入侵的觉醒与反抗情况。通过日据时期日本殖民政府对于国产片的限制与仿制,以及电影放映活动中产生的“辩士”武装特殊现象等,对日据时期台湾社会中的台湾形象主体所展开的反抗运动进行研究分析。通过本章研究可知,在日据时期的台湾电影活动中,台湾形象主体对于日本的文化入侵经历了从觉醒到反抗的变化过程。第三章是对日据时期台湾人参与拍摄制作及相关电影中的台湾形象进行分析比对研究。通过日据时期日本殖民政府治台方针的变化,以及日本侵华战争阶段相关政策的变化,分析日据后期台湾人参与制作拍摄的电影中的台湾形象表现出来的挣扎、妥协与奴化状态。对这一时期台湾电影形象的“混杂”,台湾电影自我形象塑造的演变,以及外部“满映”电影在台湾产生的影响展开研究。通过本章研究可知,随着日本对中国军事侵略的不断深入、文化入侵的不断加剧,从日据时期有台湾人参与拍摄制作的电影中塑造的台湾形象中,可以看出台湾民众对于本民族文化的被迫放逐,以及对日本文化的无奈接纳,反映出了台湾民众对于日本文化入侵的挣扎、妥协以及由此产生的奴性思想。第四章以批判的视角审视日本殖民对台湾文化和台湾民众的思想带来的长期影响。具体以战后时期即1945年以来几部表现台湾形象、日本形象或者台日关系的影片作为例证,从后殖民理论角度,分析研究日据时期的日本文化思想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及其在当代台湾电影中的具体表现。结论部分通过对日据前期日本人制作电影中的台湾形象、日据中后期台湾人自制电影中的台湾形象以及台湾形象主体的反抗、战后台湾电影中的台湾形象四个方面的归纳,对日据前后期台湾电影中呈现出来的形象变化原因进行总结,并结合当代台湾电影的台湾形象塑造问题,对日本的殖民侵略,尤其是文化侵略给台湾带来的长期的、深远的影响进行批判,同时也对当代台湾电影重塑自身形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本文以后殖民主义理论作为理论支撑,以日据时期相关电影中的台湾形象作为研究对象,并结合当代台湾电影中的台湾形象塑造,对日本殖民者推行的文化霸权进行深刻批判,并对今后台湾及至大陆相关台湾电影的创作和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日据前后期;电影;台湾形象;嬗变研究

学科专业:戏剧与影视学

摘要

ABSTRACT

绪论

日据前后期台湾形象相关电影概述

研究综述

研究意义与价值

创新之处与不足

第一章 日本电影中台湾形象的矮化与偏见

第一节 社会风貌:“模范殖民地”形象的展示

一、风光纪录片中台湾形象的“他者化”

二、《铁道旅游》中台湾形象的“皇民化”

第二节 人文形象:原住民形象的“妖魔化”

一、《阿里山侠儿》中的日蕃形象

二、从《台湾总督府镇压蕃人》到《雾社蕃害事件》

第二章 觉醒与反抗:“国片热”所激起的民族意识

第一节 严格的国产片审查制度与日本人的“国片”模仿

一、日殖政府的“国片”审查制度

二、日本人的“国片”模仿

第二节 “辩士”的文化武装

一、无声电影时期的“辩士”再创作

二、有声电影时期的“辩士”文化武装

第三章 相关台湾电影中台湾形象的挣扎、奴化与妥协

第一节 挣扎:台湾文化形象的“混杂”

一、影像与语言的“混杂”

二、思想内涵的“混杂”

第二节 奴化:多重身份的人物形象所传达的奴化教育

一、被扭曲的“沙鸯”故事

二、《望春风》的救赎内涵以及伪造出来的台日和谐

第三节 妥协:“满映热”带来的台日形象书写新思路

一、从“完美”到“不完美”的日本人形象

二、“美好可塑”的国人形象

第四章 后殖民主义视域中战后电影中台湾形象的反思与重塑

第一节 日本文化影响下的台湾形象

一、受日本文化浸淫的台湾人形象——《多桑》为例

二、难以剥离的奴化思想——《KANO》为例

第二节 台日关系及其形象的重塑与反思

一、关于非战斗性日本移民的记忆——《海角七号》为例

二、历史的客观书写——《赛德克·巴莱》为例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机电专业技能养成论文提纲下一篇:无线条码化仓储管理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