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工程师论文

2022-05-15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市政工程工程师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市政工程建设的规模与数量也越来越大,工程施工中也暴露出许多质量管理方面的问题。市政工程是在城市范围内进行建设的工程项目,因此受到政府极高关注及重视,想要在预期的时间内完成施工项目,并且施工整体质量符合相关的标准,必须从加强对施工的现场管理入手。文章出于维护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目的,对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第一篇:市政工程工程师论文

电气工程“卓越工程师”工程能力培养的探索

【摘要】根据我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结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育现状,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工程能力培养进行探索,阐述了“工程能力”的内涵,例举了在“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并对工程能力培养机制进行探索研究,提出若干促进工程能力培养的途径。

【关键词】工程能力 卓越工程师 电气工程

一、引言

我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已于2010年正式实施,计划中指出:目前工程教育的紧要任务是借鉴世界先进国家高等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模式,通过教育和行业、高校、企业密切合作,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大批各种类型的工程师。本科主要培养应用型(制造、施工、运行)工程师,全日制工程硕士主要培养研发型工程师(包括设计型、高技术型、复合型、交叉型工程师)和管理型工程师,工程博士主要培养工程学家。“卓越计划”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个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和提高。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被列为本科试点专业,贯彻实施“卓越计划”。在实施过程中,以本专业2009电气卓越班30人,2010电气卓越班27人共57人实施跟踪研究,针对培养学生“工程能力”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二、“卓越工程师”工程能力的内涵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计划”的培养模式实际上就是培养能引领未来工程技术发展方向的卓越工程师强大储备人才,满足行业企业对本专业的要求,促进我国未来工业水平快速发展的需要。“卓越计划”培养模式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而学生“工程能力”培养又是重中之重,直接关系到“卓越计划”实施的成效。

所谓工程能力,是人脑对事物、经济环境、自然环境这个“大工程”的能动反应,就是在充分掌握自然规的基础上,要有能够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合理合法开发利用自然条件,去完成某项工程,创造出新的物质财富的能力。从根本来说,工程能力的内涵包含知识的学习应用能力、思维判断与分析能力、工程设计与实践能力、表达与交流能力、创造创新能力,还包括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竞争意识、环保意识、经济意识、协作意识和道德意识等许多方面。而对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工程能力,就有更为具体的含义及有机组成(见表1)。

尽管工程能力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但是,本科教育是培养卓越工程师最重要的阶段,许多基础理论和工程知识,都是在这一阶段奠定,这一阶段学生最善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可塑强,对工程意识的形成、工程能力的培养,对大学生将来能否取得较大的工程创新成果有着关键的、决定性的影响。因此,有必要从工程能力的内涵出发,贯彻实施“卓越计划”。

三、工程能力培养的现有问题

2011年开始,2009电气卓越班30人,2010电气卓越班27人分批次进入合作企业实施“卓越计划”企业实践环节。到2012年底,每人实践时间已达20周。在这段时间,我们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和重要启示,但同时也发现了一些现实问题。

1.学生对企业岗位有陌生感

学生经分配进入企业,对企业、岗位不熟悉,普遍具有陌生感,表现出诸多不适应。究其原因,首先是学生已经习惯课堂学习,现在一下子进入企业,定岗定位“实战”,两者之间的转换十分不流畅,学生思想上的准备还是显得不够充足,似有断裂之感,这是我们之前预料到的,但没有预料到其普遍性;其次,学生对企业、岗位不熟悉,不清楚这个企业的特点、优势等因素,也不熟悉自己所处岗位的作用、功能及任务和职责,导致学生陌生感顿生,而对企业实践的热情受到压抑。这些陌生感、低落情绪在实践初期较为普遍,随着实践进程的深入,大多数同学确有较大的改善,逐渐适应,但仍有个别同学的适应过程不够理想。针对这种情况,如果在学生进入企业之前,我们作更全面、更到位的动员工作,可以有效解决这类问题。

2.企业方向众多,学生年级不一

本专业“卓越计划”首批签订合作协议的有7家企业(详见表2),这些企业虽然都是行业内上规模、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其中不乏上市公司。但这些企业的产品多样,专业方向众多,比如有的偏重于过程控制,有的注重电机制造,有的偏电器制造,有的偏电力设备的制造,有的专注于机电一体化,有的注重电子制造,而学生在学校的专业方向一般不会超过3个,而且课程学习也只能就一个方向做出选择,这就会引起一些匹配问题。

从学生实践工作日记及反馈来看,也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比如有的同学在强电方面学习较有心得,而进入的实践企业又是电力设备公司,那么这样的学生的实践效果就相当不错,但如果进入的是弱电或是偏控制的企业,可能效果就有所差别了。虽然在学生进入实践环节之前也做了统筹安排,但不可能做到一一对应,企业学生达到完全匹配。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工程能力也就得不到全面、系统的培养。另外,学生进入企业实践环节期间,一部分同学正处大学三年级,一部分同学已经步入毕业班,他们掌握的专业知识层次不尽相同,那么在企业实践中所处的阶段也不尽相同,实践目标也有层次性,实践效果也有所差异。如要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3.对“工程能力”理解不够

从两个班学生的实践结果来看,学生在各方面也有所进步,总体效果基本达到预期。但有一项还是做的不到位,就是对于“工程能力”的理解,这也制约着学生实践效果再上一个台阶,也关系到学生能否成为“卓越工程师”的强大后备人才。这个问题的产生应有三个方面:一是学校师资队伍,学校教师擅长于课题教学,而自身“工程能力”普遍较弱,亟须提高。二是企业师资队伍,企业教师大多由工程经验丰富、“工程能力”卓越的工程师担任,但在教学方面的经验略显不足。三是学生自身没有做好各自的实践计划,或者说学生没有做好自身的职业规划或人生规划。这三方面的因素就导致了学生对“工程能力”理解不足,实践过程动力不足,激情不足,最终的培养效果也就差强人意。

四、工程能力培养机制探索

1.建立与企业特点相结合的培养方案

在“卓越计划”实施中,虽然有相应的培养方案,但这个方案是针对于整个“卓越计划”的总体方案。而当这个方案落实到具体企业的时候,还是显得不够细致。企业与企业有不同,企业有自身的特点,这也是企业的生存之本。当学校、企业和学生一起实施“卓越计划”的时候,其差异性就体现出来了,这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针对每个企业特点,制定一些特定的、“量身定做”的具体培养方案细则,对“卓越计划”总体方案进行补充。在每个培养方案细则中,更要体现出每个企业独特的“工程能力”的培养方案,使得学生实践的目的性更强,实践过程也更加系统、饱满。只有这样,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者才会有机结合起来,共同高效实施教育部“卓越计划”。

2.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工程意识

“工程能力”培养的主旨应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能力”培养不应完全放在企业,学校、课堂也应是“工程能力”培养的重要舞台。通过卓越计划的实践,得出一个“面向工程对象的课程设置”方面的经验。基于这种经验,可以促进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比如在理论教学中跟课程的内容分“单片机”“模电”“数电”“检测技术”等课程。而卓越计划是面向一个工程实际的项目,如“伺服驱动开发”该一个项目就包含以上各科程,另加“电子线路CAD”“电子产品工艺”等课程,学生完成了一个工程项目,就等于给学生开了几门课程。因此,不再像理论课那样一门课一个老师。而卓越计划是通过一个工程项目学习和实践,掌握多门课的知识,也不像原来那样认为划清课程名称,而卓越计划包含的课程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事实上讲单片机就可以联系到检测。讲检测也可以应用到模电数电等内容,原学校的课教学中,各门课各自为主,而卓越计划就让这些课做到融会贯通。最终形成具有现代工程能力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人才培养计划和配套的教学大纲。

3.创建新型工程实践模式

在必要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基础之上,应尽早面向工程实际,强化工程实践,培养工程能力。突出一条主线,两个重心:一条主线,即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两个重心,即一二年级的教学重心在于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三四年级的教学重心在于动手实践能力和工程能力的培养,把培养学生工程能力与创新精神的问题放在突出的位置来考虑。并由此创建新型的实践教学模式。一是通过校内外实验、实践基地,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践项目,使学生由“被动实践”转为“主动实践”,让学生尽可能真正作为主体参与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包括对象的确定、方法的制定、程序(路线)的设计、问题质疑、分析总结等,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得到训练。二是参加项目训练与研发,通过参加教师或合作单位应用技术项目开发,让学生进入真实的技术开发环境,培养与训练学生技术开发能力。

4.注重师资队伍工程能力的培养

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对于教学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工科教师不但要求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特别重要的是应具备一定的工程经验。否则,很难体会到工程工作的真正特点,也就不能在教学中突出工程问题的特殊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发达国家对工科学校的教师要求是:多元教育背景、工程经验、教学的经验和技巧、沟通的能力、学术水平、参加本专业的工程学会或是成为注册工程师。这种教师与工程界的紧密联系,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缩短了学校与工程实践的距离。这也是我们师资队伍建设的方向。具体的说,教师应了解相关学科知识,并能结合目前的科研方向,把本专业最新的动态和发展、最新的科研成果引进课堂。在教学工作中,既有感性认识,又有理性思维。讲课不再照本宣科,而是结合自身经历,把科研工程实践取得的新成果、新技术、新资料及时转化为课堂知识。把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融为一体,使教学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还应注意德育教育的因素,教学过程中将道德、诚信、职业修养与“卓越计划”进行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品格和道德意识。

五、结束语

工程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从初级到高级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培养具有工程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是“卓越计划”的根本目标。在“卓越计划”实施工程中,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进行不断地探索,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开辟全新的且行之有效的实践途径,全方位、多角度地快速提高学生的工程能力,逐步完善“卓越计划”培养方案。为社会培养更多能综合应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的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

参考文献:

[1]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C].“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会会议手册.2010.

[2]尹必峰,汪洋,王国林.专业课程与教材中学生工程能力培养的实践 [J].中国电力教育,2011,(23).

[3]王贵和,吕建国.工科大学生工程意识的内涵与培养途径 [J].中国地质教育,2006,(4):62-64.

[4]吴洪特,甘光奉,胡达.探索应用型工科大学生工程能力培养的途径 [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6):70-72.

[5]吴鸣,熊光晶.以工程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工程教育改革研究 [J].理工高教研究,2010,(6).

作者:俞霖 陈伦琼

第二篇:加强市政工程管理提高市政工程质量

摘要: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市政工程建设的规模与数量也越来越大,工程施工中也暴露出许多质量管理方面的问题。市政工程是在城市范围内进行建设的工程项目,因此受到政府极高关注及重视,想要在预期的时间内完成施工项目,并且施工整体质量符合相关的标准,必须从加强对施工的现场管理入手。文章出于维护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目的,对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市政工程;施工管理;工程质量

引言

市政建设对提高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确保市政工程的整体质量,也能够进一步推动城镇建设的科学合理性,提升居民生活的质量。由于市政工程的建设比较繁琐,因此,对于质量以及安全方面的要求也较高,在工程进行的过程当中,一定要重点关注城市的相关规定,按照规定进行施工,不能够因为设备或是管理方式等方面的落后,牵制了市政工程施工的水平,导致城镇化建设受到制约。针对这种状况,我们应当加强对于市政工程施工管理工作,通过有效控制建设过程中的每一环节,从而提升市政工程的整体质量,推动城镇化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1市政工程管理概述

1.1 市政工程管理的基本内涵

市政工程具有复杂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离不开施工设备、安装调试、验收和设备运转等多个环节。在市政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需要在工程运转过程中利用具体的管理模式来及时发现市政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对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确保市政工程的顺利实施。在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通过科学、合理的施工管理,有利于更好地提高市政工程的整体质量。

1.2 加强市政工程管理的意义

(1)有利于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通过强化市政工程施工管理,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防范和处理,避免事故的发生。而且为后续施工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有利于提高市政工程施工效益

在市政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中,通过对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使施工人员能够更好地履行自身的职责,对调动施工中各要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不仅有利于市政工程的顺利开展,而且对提高整体工程的效益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2 我国市政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市政工程施工管理不严

在市政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一般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市政工程施工单位制定了相关的施工计划以及施工内容,但是很多施工人员却不能严格去遵守。第二,在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现在的市政工程施工单位出现管理混乱等问题。

2.2缺乏完善的施工管理体系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市政工程施工的建设,市政工程施工单位的施工管理水平和施工技术也有很大的提高。但是,市政工程施工单位内部的施工管理制度体系并不完善,这样也使得我国市政工程施工单位之间的施工管理水平存在很大的差距,也充分的体现出一些企业不能按照相关的法律规程去执行管理。

2.3施工管理方向不够明确

质量存在缺陷的问题常常会出现在市政工程施工的過程中,造成质量问题主要原因是施工管理的不足。因此,在进行市政工程施工前,应该制定好相关的施工规章制度,明确施工管理的方向。同时,在进行市政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施工管理工作人员对自己应该负责的工作不够明确,从而导致施工中偷工减料等现象,从而影响市政工程施工的質量。

2.4市政工程施工管理过程过于形式

在现代化的市政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市政工程施工单位过于注重对效率追求,忽略了对市政工程施工管理的要求,导致市政工程施工管理形同虚设。然而,随着人们对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形式化的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的要求,如果市政工程施工单位继续采取形式化的施工管理,最终将会导致市政工程施工单位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淘汰。

3 科学加强市政工程管理的措施

3.1 做好施工前的管理工作

为谋求市政工程高质量发展,提高市政工程管理水平,必须注重施工前的管理工作,对于施工成本的预算,工程图纸的检查,实地情况的勘测调研、施工前材料准备,施工、管理团队的组成都必须高度重视,合理规划。充分做到各方面技术协调。首先,图纸设计人员要与技术人员相互协调,沟通合作,发挥各方协调作用,打造出适当,合理的图纸,为市政施工的进行提供良好的蓝图。其次,施工人员也需要同图纸设计人员及相关技术人员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其中技术交流尤为重要,施工人员必须对设计图纸全面充分地了解,才能正确地把握施工要点和技术要求,合理施工,有效规避施工错误和风险。最后,市政施工工作还需要进行合理的工种结合,工种结合能够协调各方共同工作,相互配合,具有绝对的优势。此外,施工方要在协调图纸设计人员,相关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后进行有效合理的施工指导,并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和施工的进展情况结合政府等管理方提出的合理建议合理的有利于施工顺利进行的建议和意见,在安全,有规划施工的同时随时调整优化施工方案。由此可见市政工程的施工机具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因素,因此需要各方面领导力量和施工力量的协同配合,以确保施工进度顺利的同时谋求又好又快发展。

3.2 严格进行质量监督考评和现场检验

进行严格的质量监督考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敦促施工在高质量的情况下进行,为市政工程的质量提供了严格的保障。因此,要制定相应的质量考核机制并严格地执行才能为良好安全的施工保驾护航。建立合理有效的质量考核制度需要严格划定工程质量的合格范围,明确合理标准,在合理的标准准绳下市政工程施工才得以有序,有规则的进行。此外,还可以引用国外的权责分工和问责制度,严格划分权力分配,严格监督权力运行,严格监测施工进度,做到相应的工作对应相应的责任人并做到责任透明,以此严格把控市政施工质量。另外,要做好现场的施工管理检验工作,对施工过程中的重点问题重点突破,并进行阶段性的筛查,对其中的严重偏离原定工程准备工作中环节进行治理,对安全问题安全隐患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并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各方协商,确定解决方案。对不合格工程严格处理,追问权责,责令相关责任人及时整改,作出处理,保证市政工程施工安全,高质量进行。

3.3及时接收并反馈信息

在市政工程施行过程中,各种各样的新问题层不不穷,各方面施工者和管理者要根据实地考察情况和监测施工进度的过程中,及时向技术工作人员反馈工程中接收到的各种具体信息,并及时分析研究信息,及时地对施工工作作出适当的作出合理的调试及反映。为各个工程小组制定符合事宜的最新工作方案,并将接收与反馈的信息及时汇报给政府等管理人员,发挥各方面协调领导核心的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市政工程项目建设极易受到地质、气候以及人为等因素影响,再加上施工场地窄、工期要求紧,因此施工难度较大。想要达到预期的质量目标,就必须要加强施工管理工作。我们要立足于整个市政运营系统的协调持久发展与保障市政工程物质实体的安全稳定,进行合理科学的施工管理,在管理上要注意模式的创新与理论的创新,以便加强市政工程施工管理的执行力度,稳步提升施工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实际竞争力,深入细化具体的检测管理步骤,继而快速有效地提高市政工程的综合质量,保证施工企业的效率质量的同时提升施工企业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 杨长勤.浅谈加强市政工程施工管理提高市政工程质量[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

[2]宋斌.探讨市政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弊端以及有效对策[J].工程技术,2016,(37):79-79.

[3]李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工程技术研究,2017,(4):170+189

作者:何春林

第三篇:通过“六大名师工程”构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

摘 要: 本文以江南大学为例,旨在通过建设“六大名师工程”构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创新发展人才培养模式,大大提高卓越人才培养效率,借此推动“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快速、创新和科学发展,以期在行业之内、高校之间彼此借鉴,互利共进。

关键词: 过程装备 控制工程 卓越工程师 名师工程 培养体系

2010年6月,教育部联合相关部门、行业协(学)会在试点高校启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号召全国高校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江南大学适时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作为一个老牌而仍然朝气蓬勃的专业,及时加入这一重要拼图。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与动力工程一级学科中的其他二级学科有相同的学科基础和内在联系,并与一级学科如机械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等学科相互交叉与渗透,并致力于食品过程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轻化工装备研究和专门人才的培养,适用范围广泛。食品、生工和化工都是加工制造流程性材料产品的现代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必然要求高度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与之配套,“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是江南大学食品、生工和化工等重点学科的重要支撑,不断扩大专业如化工过程机械、制冷与空调等的研究面和服务面,具有鲜明的轻工特色。

目前国内对“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已有诸多研究,但从师资建设角度的探索和建设培养体系,目前还难得一见。本文将通过“六大名师工程”构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推动“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快速、创新和科学发展,以期互相交流,互利共进。

一、通过“组织培养名师工程”构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

一个高效的组织管理团队无疑是实现一项重要目标的有力保障,实施“组织培养名师工程”,组织在行业内拥有崇高地位并认真负责的专家、学者和教师组成“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组织、管理和培养团队,为构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提供组织管理保证。

1.树立“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思想,在高效管理、注重协作、科学培养方面下工夫,逐步搭建组织、管理和培养平台。

2.制定明确的、可行的、科学的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是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前提,论证、制订、运行和创新发展“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3.合理优化教师梯队建设,导师要有责任在肩的意识,有成人之美之心,用自己的成功经验指导年轻人,当好领路人,高效发挥“传、帮、带”作用,保证“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效率和效果。

4.大力发挥专家、学者的社会影响力,树立为人表率,起到行业标杆作用。

二、通过“德育教育名师工程”构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

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职业操守是现代人才更好地为国家献身、为社会奉献、为人民服务的人格保证。在加强学习、注重品德修养上下工夫,挑选“德艺双馨”的教师搭建“德育教育名师工程”,以高尚的情操和崇高的敬业精神示范师资队伍建设。在学生中开展系列德育教育,行为示范,精心培养,历练学生永远固守高尚的道德情操,引领“卓越工程师培养”,构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思想道德层面的基础。

三、通过“理论教学名师工程”构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

在把握学生需求、提高教学水平上下工夫,实施“理论教学名师工程”。选派在行业内拥有一定影响、具有较高教学水平的教师担任理论授课主讲教师,是培养人才的重中之重;是构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的理论基础;是师夯实理论基础、强化人才梯队建设和培养“理论型卓越工程师”的迫切需要。

在师资力量的提高上,江南大学采用“双轨制”强化校内专职师资和企业师资的建设,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的政策,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理论教学水平,从而为培养“卓越工程师”输送大量理论教学名师,为培养“理论型卓越工程师”做好铺垫。

1.校内专职师资的培养

(1)在师资的培养上,江南大学采取一系列措施,强化“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师资队伍建设,满足“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教学要求。

(2)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重视教师年龄结构的优化和知识结构的创新,加强教学方式的改革和教师考评制度的完善。

(3)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学习,提高工程能力和业务水平。

(4)合理利用国家和江苏省的政策,将年轻、有发展前途的年轻教师“送出去”,到国内外名校访问再学习,接受新思想,开阔大视野。

(5)结合江南大学的相关政策,采用“引进来”的办法,将国内外行业内有名的专家学者请过来,举办讲座。

2.校外企业师资的培养

从大一开始的基础阶段,设立校内导师指导组,给予学生思想道德和校园生活方面的帮助,开展切实可行的学业规划和学习指导。选聘企业内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和善于指导的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为指导老师,与校内老师共同指导学生,即在校、企联合培养阶段实行“双导师制”,雄厚的企业导师队伍为“卓越计划”企业培养方案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进入大三后,为学生配备校内和企业“双导师”。在企业中有一定项目开发经验的工程师作为本专业的兼职教师,确保高质量的工程教学内涵的实现。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和企业生产实际需要选定合适的科研课题或研究方向,指导学生开展科研训练。

四、通过“实验指导名师工程”构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

大力重视教学实验的指导,采取合适的措施,选拔“实验指导名师”,为“卓越工程师培养”传授丰富的实验知识,打下扎实的实验基础,将理论教学和实践应用有机结合,为培养真才实学的卓越工程师注入活力。

1.代课教师亲自带实验,保持教学和实验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2.合理化实验指导教师梯队建设,不断选拔成绩优秀、综合素质高且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年轻人充实到实验指导教师队伍中,输入新鲜血液,融入创新思维。

3.深入挖掘资深实验指导教师的潜能,传承他们多年工作积累下来的实验技能和成功经验。

五、通过“科研引领名师工程”构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

通过“科研引领名师工程”构建培养体系,培养大量“学术研究型卓越工程师”,是完成“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顶层架构和专业顶层建设的需要,也是社会创新发展、时代迅速进步、地区经济建设和人才远景储备的需要。

1.建立和完善“学科带头人(教授)—副教授—讲师”的卓越师资团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传、帮、带”作用、行为示范作用和科研引领作用。

2.建立和完善“博士—硕士—本科生”的未来卓越工程师团队,深入挖掘培养对象的科研能力,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学术研究型工程师。组织学生开展工程学术问题交流活动,通过科研氛围的熏陶,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研究兴趣和科研探索精神。

3.在加强科学研究、做好学术积累上下工夫,结合江南大学的轻工特色,结合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特点和研究领域,在培养人才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最近几年,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学生多次在导师的引领下参加“全国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并获奖,“研究型卓越工程师”培养工作已初见成效。

六、通过“技术应用名师工程”构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

通过“技术应用名师工程”培养技术应用型卓越工程师,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刚性需要。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请教,大大提高推广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与新方法的能力。通过综合运用全部所学知识解决专业技术问题,在思想上、业务上得到全面锻炼,培养学生获取独立工作的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

江南大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卓越工程专业审视依托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优势,大力拓展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的功能,在学生大四毕业实习和开展毕业设计期间,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和“校企双导师制”的优势。通过一系列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实际动手能力,增加大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的筹码。

总之,通过实施“六大名师工程”,完善人才高效培养机制,搭建学生德育教育平台,夯实学生专业理论基础,充实学生实验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科研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逐步构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为国家建设培养卓越人才,为社会发展输送新生力量,为经济建设注入创新活力。

参考文献:

[1]董华青,周震,艾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过程中的阻力.中国大学教学,2013(2).

[2]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2).

[3]陈国华,梁峻.培养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的思考.化工高等教育,2011(2).

基金项目:江南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校重点项目(JGA2013022)

作者:宋春芳 崔政伟 金光远 李静 戴宁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护士妇产科护理论文下一篇:生活中化学知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