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工程发包管理论文

2022-04-24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国际工程发包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国际工程承包作为一个国家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反映了这个国家经济的开放程度,并从侧面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国际竞争力。

国际工程发包管理论文 篇1:

关于土木工程项目管理的思考

【摘 要】在经济得到不断改观的情况下,我国在工程项目管理上也得到不断的改善,并逐渐着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相比于国际上的工程项目管理来说,还是存在着差距,特别是在技术难度大和复杂的工程项目上。随着经济的发展,工程建设项目日益向大型化的趋势发展,对工程技术也有更高的要求,因此想要在当下工程建设中取得发展并脱颖而出就要选择一个适合当下发展的管理模式。

【关键词】土木工程;项目管理;思考

引言:

工程项目管理是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企业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约定,代表业主对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进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管理和服务。经历多年的探索实践,我国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取得了加大的进步,为我国经济建设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同时,随着近年来国际化交流的频繁,国外企业进入国内、国内企业走出国门,都加剧了工程项目管理国际化的进程。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如何提高我国工程项目管理工作质量效益,满足施工单位实际需要就成为了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要职责。

一、土木工程项目管理所呈现的特点

在新的历史阶段,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等外在因素以及我国主动调控经济发展速度等内在因素的影响,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呈现出新的特点,市场对项目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程项目管理从粗广式向精细式转变

一直以来,我们的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将实现项目高质量完成作为管理的单一目标,而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以及片面追求速度等观念的制约,使得我们的项目管理工作存在着粗、疏、漏等问题。而随着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以及对建立节约型社会观念的确立,使得工程项目管理必须从传统的粗广式的模式向节约、高效、高质的精细化管理模式转变。特别是随着企业之间竞争的不断加深,有效控制工程成本已经成为了企业生存的重要因素。在这样的背景下,成本管理已经成为了与质量管理同等重要的地位。这就对项目管理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其能够了解工程项目干的如何,更要知道其消耗的多少,是否合理。这一重大的变化,成为了当前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一个突出的特点。

2、工程项目管理从硬件管理向软硬件结合管理转变

在以往的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施工单位为了能够在行业内取得一席之地,不得不将项目建设质量作为标准,特别是在建筑领域,为了赶工期、赶进度,项目管理忽视其在安全监理以及对环境影响等因素,造成项目建设与环境发展不同步,与企业文化相背离。而在新的历史阶段,构建和谐文明的企业文化则成为了企业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样在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企业越来越关注管理工作与企业文化的相互结合,使得工程项目管理从传统的硬件管理向软硬件结合管理的转变。

3、工程项目管理从阶段管理向全过程管理转变

传统的认识中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按照不同阶段实施管理,重点突出项目建设现场的管理工作。但在当前工程项目管理已经从事中管理向事前、事后管理延伸。从项目建设提出开始,一直到项目竣工后的跟踪问效,项目管理工作已经延伸到了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全要素。项目管理也从以往的行政管理模式向综合性管理模式转变。这一转变不仅仅体现在制度的制定,更是要求在工作的实际落实过程中,项目管理人员能够切实发挥其应有的职能,从而实现管理目标。

二、工程项目管理中主要存在模式

工程项目管理是指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决策、组织、控制、协调、创新、领导等一系列管理活动。随着经济发展的多样化和越来越多国际化的工程项目在我国进行,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也作出相应的改变,摒弃以前相对传统的的管理模式,也只有这样才能追随时代的步伐,在工程建设中占得先机。经济模式的多样化也带动工程管理项目向着多样化的发展,在当下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中主要存在着7种管理模式,分别是DBB工程管理模式、DBM工程管理模式、BOT工程管理模式、PMC工程管理、Partnering工程管理、EPC工程管理以及CM工程管理模式。在下文将会逐一介绍这些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1、DBB工程管理模式

Design-Bid-Build即设计-招标-建造工程管理模式,简称DBB。这一种工程管理模式,在市场上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同时DBB也是种个传统的工程管理模式。这一种工程管理模式最大的特性就是在工程实施时,必须按照设计-招标-建造的步骤来进行,倘若上一个步骤没有完成,那么下一个步骤就无法进行。

2、DBM工程管理模式

Design-BuildMethod即设计-建造工程管理模式,简称DB。与上文DBB工程管理模式的不同的是它没有招标这一过程,也就是说在对建设项目进行明确的规定后,业主可以选择唯一的一个承包商对工程项目负责,包括项目的设计和施工,并不需要进行招标。在建设中承包商必须要对工程建设设计成本负责,但承包商也可以通过竞争招标将一部分分包出去。

3、BOT工程管理模式

Build-Operate-Transfe即建造-营运-移交工程管理模式,简称BOT。其工程管理模式主要是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是工程一种融资与建造并存管理模式,主要是将政府的基础建设项目授权于项目公司,项目公司对工程的建设和资金的筹集负责。

4、PMC工程管理模式

ProjectMangementContranctor即项目承包,简称PMC。项目承包工程管理模式在当下的工程建设中也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主要是指在业主在工程项目进行建设时聘请专业的工程项目管理公司对工程建设全程的负责,包括组织工程建设或阶段性的管理负责,如项目的设计和采购等阶段性工作。

5、Partnering工程管理模式

Partnering即合伙人,其管理模式是一種创新性的管理模式。在工程建设中相互信任、资源共享是合伙人运行的前提条件,从而实现共赢的一种管理模式。也就是在双方相互理解、信任的基础下,达成短期和长期的协议,从而对工程项目负责并参与到其中来。

6、EPC工程管理模式

Engineering-Procurement-Contruction即设计-采购-建设,简称EPC。在我国也称为“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其要求是对整一个建设工程的内容和策划的具体工作全程负责。在实行建设中业主只是对建设的基本要求进行讲解,并没有提出基本的要求,工程承包者就要对起进行全面的负责并有效的组织进行。

7、CM工程管理模式

Construction-Mananement即建设-管理,简称CM。主要是发源于美国的一种工程管理模式,在国外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称之为发包式管理模式,主要是采用快速路径法来进行施工,改变了传统的设计-招标-建设的传统模式。这一种项目管理模式,可以有效的节约成本,还可以缩短施工的时间。

8、工程管理模式发展的方向

随着经济多样化的发展以及对工程建设的要求不断提高,我国的工程管理项目模式向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并迈向国际化。因为只有不断的创新和改进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符合发展的要求,所以我国的工程管理项目模式正在不断的改变,并朝着多元化、成本低、管理模式先进的方向发展,以致力于我国的建设项目的发展,以此为我国的经济工程建设作出有效的贡献。虽然目前我国的工程建设模式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并相对的落后,但是在经过不断改进以及创新,已经得到有效的发展和一定的成绩,也为我国的工程管理模式迈进了一大步。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模式中,对工程建设模式的要求必定会提高,对我国来说,这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在给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带来进步的同时也给我国工程管理带来一大挑战,因此我国要在已有的基础上作出相应的改变和创新。而且现在越来越多的国际化建设项目在进行,其技术与复杂度都相对的提高,对我国现有的技术来说,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因此只有不断的创新和改进,才能得到发展,从而在工程建设中占得先机。

参考文献:

[1]秦炜.浅谈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现状与对策[J].江西建材,2014,(19).

[2]陈浩.浅析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J].理论前沿,2014,(9).

[3]姚松柏.談工程项目管理的现实意义[J].山西建筑,2014,(5).

作者:黄曜

国际工程发包管理论文 篇2:

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业务发展的困境及对策

国际工程承包作为一个国家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反映了这个国家经济的开放程度,并从侧面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国际竞争力。鉴于此,针对我国国际工程总承包企业的具体情况,研究如何解决我国国际工程总承包企业的发展困境,并通过鉴定、比较,找出实现企业由基本能力、核心能力到综合竞争力的转化途径,不断提升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则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业务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分析

(一)企业规模仍然偏小,市场范围有限

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中除少数原中央各部的专业性公司和部分发展教快的省市大公司外,大量的工程承包企业规模较小,结构单一,经营范围狭窄。2005年进入国际225强的49家中国企业虽然占入选家数225的21%,但其营业额仅占225强的5.9%。从全球最大的225家国际承包商的业绩来看,其业务重点主要分布于欧美和亚洲。他们在这三个地区市场的营业收入为789亿美元,占营业总收入的67.7%,有l68家承包商集中在欧美拓展业务。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欧美工程市场仍然是全球最大的区域性市场,且北美市场将长期保持全球建筑市场排名第一的地位。而我国企业仍然局限在传统的亚非市场,进入发达国家市场还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和障碍。

(二)资金短缺,金融支持力度不够

由于新的承包方式要求承包商提供从设计、采购到建设、管理、运营等全程服务,拥有雄厚的资金和很强的融资能力已成为能否赢得工程项目的重要因素。我国对外工程承包企业融资能力普遍较弱,已成为我国工程承包企业承揽大型国际工程项目的最大“瓶颈”。由于我国工程承包企业大多存在资本金不足、资产负债率较高的情况,国有商业银行一般不愿向无抵押和担保的工程承包企业提供巨额贷款;我国政策性银行对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的支持力度也较小,为支持企业走出去,截至2004年8月中国进出口银行累计提供信贷资金只有720多亿人民币。 据统计,大企业的融资成本一般在10%左右,一些中小企业甚至达到20—30%。现在我国银行对外工程贷款利率为3.8%,虽然低于其他国内企业贷款两个百分点左右,但远高于国际通行工程承包1%的贷款利率,较高的融资成本极大地削弱我国工程承包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三)恶性竞争严重,经营秩序混乱

我国工程承包企业之间缺乏合作,相互压价、恶性竞争现象比较严重。有的企业仅以中标为目的,不计成本和利润,报价远低于合理的价格水平,严重损害国家利益和行业利益。国际市场的低价竞争也引起了其他国家承包商的担心,大部分国际承包商表示担心新的竞争者出现,特别是中国这样低成本的国家进入国际市场,担心投标正在变得不公正和不适当。他们认为投标价过度低于建筑业平均水平虽能中标,但结果往往导致不完整的或低质量的产品。此外,低价竞标可能导致业主担心工程质量无法保证而拒绝授标,使承包商中标困难,并影响到今后的进一步合作。随着越来越多的我国工程承包企业走出国门,如果不能正确引导和管理,低价竞标的现象将更加突出。中国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低水平的竞争,最后也可能会受到国际多边贸易机制的制裁。

(四)面临市场准入障碍和技术壁垒

我国在技术和法律方面仍未与国际市场完全接轨。国内的设计标准,设备材料标准自成一体,尚未与国际市场接轨。而欧美等发达国家普遍实施专业执照或企业许可、人员注册资格等制度,其他国家的市场准入条件和管理法规往往制约了我企业进入市场。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想方设法地控制国际标准化的制定,力求将自己的专利变为国际标准,并通过标准建立贸易技术壁垒以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预期未来几年,国际服务贸易的标准化对工程承包商的资质要求和对服务的质量标准要求,将成为市场准入的新的技术壁垒。此外,少数国家还对国有公司参加国际工程投标进行限制,如一些拉美国家也对我国营企业参与项目投标进行人为限制等,有可能对我企业进入竞争性领域造成严重障碍。

(五)安全和风险问题日益突出

当前,恐怖主义威胁各国安全,伊拉克等国家和地区局势非常紧张,导致国际形势不稳定因素增加。突发事件和地缘政治动荡不安带来的风险,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如一些企业因海湾战争遭受巨大损失,至今仍未能解决。近年来一系列针对中国人的恐怖袭击事件有增加的趋势,如去年2月15日,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总公司所属安徽合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6名工作人员在巴基斯坦遭不明身份歹徒突然袭击,今年4月24日,200名持枪歹徒袭击了我国中原油田驻埃塞俄比亚工地等。纵观国际市场,一方面石油价格飙升及地区安全形势不明朗等因素影响,许多业主取消或延缓了项目上马;另一方面工程承包项目的保险成本不断提高,从而影响了企业收益。

二、 国外工程承包业务发展的经验

(一)承包商收购重组、并购活动

近几年,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大型项目明显增加,使大型的承包商集团不断诞生。为了整合资源,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提升国际承包工程企业的本地化运用能力,众多国际工程承包商相继实施业内资产重组,不断扩大企业经营规模,在225家国际承包商中,值得一提的是西班牙的GrupoACS公司,该公司收购了总部位于马德里的GrupoDragadosSA公司,此举使公司的规模扩大了1倍多,GrupoACS的排名也从第98位一跃而达第20位。荷兰承包商Royal BAM Groep在收购了 HBG后,排名也有大幅的提高。两家日本大型承包商Sumitomo 和 Mitsui合并成为Sumitomo Mitsui Construction Co. Ltd,美国土木工程承包商Jacobs宣布收购Glasgow在苏格兰的Babtie Group Ltd.等。今后,随着国际工程项目的大型化和对承包商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国际建筑市场的重组并购将更加活跃。

(二)变革承包和发包方式,转移利润重心

随着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发展,国际建筑工程的发包方越来越重视承包商提供综合服务的能力,传统的设计与施工分离的方式正在快速向总承包方式转变,EPC(设计-采购-施工)、PMC(项目管理总承包)等一揽子式的交钥匙工程模式以及BOT(建设-经营-转让)、PPP(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合作模式)等带资承包方式成为国际大型工程项目中广为采用的模式。承包商不仅要承担项目的设计和施工、运作,还要承担工程所需的融资。从美国的情况看,2006年美国有一半以上的工程采用EPC(设计—采购—施工)方式,一些小公司及单一的设计、施工公司因此竞争压力加大,难以为继。国际承包方式的这种新变化,要求承包商必须实现设计和施工结合,设计和前期的研究结合,后期的设施管理和物业管理结合。单纯的工程施工业务利润逐渐降低,承包商的业务开始朝着项目的前期和上游发展,利润重心向产业链前端和后端转移。

(三)带资承包,强化承包商融资能力

国际工程承包发展的另一个特点是投资作用的加强,带资承包成为时尚。目前,发达国家由以前政府主导的投资逐步演变为私有化投资;发展中国家一般资金比较短缺,吸引外资成为发展中国家进行基础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据世界银行和联合国贸发会议的统计分析,工程建筑业是发展中国家吸收外资最大的服务部门之一。因此,除少数国家的政府项目不需要承包商带资外,多数项目基本上需要承包商以不同形式带资承包。据专家初步估算,带资承包项目约占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65%。

(四)加强管理和成本控制,提高工程效率

传统的工程承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利润下降,经营风险不断加大。为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国际工程承包业务的技术创新、电子化管理、技术质量规范(ISO900)、环保(ISO14000)以及安全标准都在走向规范化,并且成为进入市场的条件。为此,一些大型承包商集团都制定了一套集团特有的运营体系,规范整个集团的管理模式。通过资金控制,直接将管理延伸到各机构以及各执行项目上。依托信息技术建立管理系统,对各分部、机构以及项目进行管理和成本控制,利用这个庞大而强有力的管理系统,不但可以方便掌握和控制整个集团的运营情况,还可以根据此系统的数据对集团财务状况进行分析,从而找出盈利或亏损的原因,为集团的决策提供依据。近年来,一些国际大承包商十分重视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的开发,美国柏克德公司每年投入1000万美元以上的费用用于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的开发。同时,承包商还注意通过扁平化项目管理,减少中间环节,提高效率。

(五)深化产业分工体系,更新市场定位

国际建筑业市场的产业分工体系深化,工程管理和工程设计大多是欧美公司,国际设备采购是日本和德国,其他国家公司主要集中在土建领域,但一些比较发达的国家正在向附加值高的领域升级。欧美等国家大型跨国建筑企业都有自己的技术和专利 ,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上的优势明显,资金实力、技术和管理水平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在技术和资本密集型项目上形成垄断。发展中国家建筑承包商因为在劳动力成本上具有比较优势,在国际工程市场中承建的工程项目多是相对简单的劳动密集型项目,但近年来已开始向技术密集型项目和知识密集型项目渗透。随着发展中国家承包商不断进入国际市场,越来越多的国际工程承包商对经营计划做出大幅度的调整,寻找新的市场定位。如瑞典的Skanska 建筑集团采取一系列措施,卖掉了在拉脱维亚和立陶宛的公司,放弃在南非的采矿业,撤离印度的民用建筑市场等,除了斯堪的纳维亚外,把业务主要集中在“能够长期占据优势地位”的美国市场。而土耳其承包商由于国内市场萎缩,开始大举进军国际市场,并取得了成功。

三、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业务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继续鼓励对外承包工程企业进行联合、重组

政府有关部门应该总结、推广公司联合、重组的经验;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吸引外来资本,营造富有活力的新机制;研究制定鼓励、支持的政策措施,指导施工、设计单位积极寻求联合与重组的机遇和方式,加快对外承包工程行业联合、重组、改制的步伐,尽快形成一批专业特点突出、技术实力雄厚、国际竞争力强的对外工程承包的大企业、大集团。

面对国际工程承包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除了企业间的联合、重组外,有必要采取各种政策措施,鼓励对外承包工程企业以各种方式进行联营。这样可以使企业间资质互补,优势互补,增强在市场上的综合竞争能力;也有利于减少我国承包工程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互相压价、自相残杀的恶性竞争局面,提高中标率,降低经营风险和交易成本;此外,对于有效地聚集资金,优化资源配置,解决企业普遍存在的资金不足问题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二)加强金融政策支持

国家应该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开展金融创新,提供适合对外工程承包的新金融产品,对于符合国家支持条件的大型工程项目进行项目国内外融资试点。对资信高的大型公司或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等,国家在政策上应允许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提供无抵押贷款。

部分国家对外工程贷款利率只有1%左右,我国也要考虑适当下浮对外承包工程的贷款利率和保险费率,或提高贷款的政策性贴息率和延长贴息期限,特别是对大项目给予利率和费率优惠。利用我国比较充足外汇储备,适当增加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资本金,提高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支持能力,以适应支持企业“走出去”的需要。除了对带动国内设备出口的工程承包项目给予政策性出口信贷外,应将政策性金融支持扩展到其他国际工程承包项目。

(三)建立对外工程承包风险保障制度

我们要鼓励保险机构向国际工程承包项目提供多种类型的保险服务,为我国工程承包企业在境外开展业务中,由战争、政局不稳、国有化等政治因素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风险保障。由政策性保险机构通过与承包商签署的承保合同获取我国承包商的代位求偿权,在风险发生后承包商从保险公司获得经济赔偿,保险公司与外方交涉经济获得损失赔偿。利用双边投资保护协定,保障我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国家应该支持设立对外工程承包风险基金,提高我国企业抗风险能力。基金可由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商会运作,资金来源从公司每年外汇净收入中按一定比例提取(韩国为2%),政府对提取的基金相应减免所得税,中央财政给予部分拨款支持。风险基金主要用于支付商业保险范围之外的风险,如战争、暴乱、恐怖事件等政治风险给企业造成的损失。

(四)加强工程承包企业的自身能力建设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我国大型工程承包企业必须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向资金密集、管理密集、技术密集,具备设计、施工一体化,投资、建设一体化,国内、国外一体化的跨国公司方向发展。

首先,要建立技术、管理密集型的工程总承包企业。随着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不断发展,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我国工程承包企业必须向国际化的经营模式转变,走智力密集、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的道路。

其次,熟悉国际建筑业技术标准、规范和市场运行规则,是开拓市场的前提。工程承包企业应加强职工培训,培养一批熟悉国际通用的专业化的管理模式,熟悉工程索赔的合同条件及法律条文,熟悉相关国家的政治文化的专门人才。

再次,为了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提升国际工程承包企业本地化运营的能力,我国企业应与欧美企业合作,获得更多的市场准入机会。借鉴我国制造业企业通过跨国并购和股权置换等方式加大“走出去”的力度。

(五)规范经营,大力整顿经营秩序

支持发展大型工程承包企业,促使大型工程承包企业逐步退出低端市场,向EPC、PMC 、BOT、BOOT等高端市场和高附加值的环保、通讯、资源开发利用等领域,以及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发展。通过大型建筑企业搞工程总承包,搞项目管理,再将中小建筑企业带出去。

通过对我国对外工程承包市场进行规划,制定对各种类型的企业在市场和项目上的指导意见。按照企业规模、专业等标准对企业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对守规企业给与政策倾斜和鼓励。

加强企业之间合作。在国际工程项目竞标中,同一项目有数家中国企业投标的,企业间要加强合作通过协调报价、联合报价等方式参与竞争。达到互利互惠,在合作中实现共赢。充分发挥行业商会在“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方面的作用,支持行业商会在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加大项目协调力度,加速推进行业自律。

参考文献:

1、龚雯.商务部:我对外承包工程进账超1300亿美元[N].人民日报,2006-02-12(1).

2、江怀,杨茜.我国对外工程承包发展现状及努力方向[J].中国工程咨询,2006,4(3):25-26.

3、彼得·雷娜.国际承包商经营动态[J].国际经济合作,2006,12(12) :14-16.

4、查京民.国际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45-55.

5、张林.从国际市场趋势看我企业发展空间[N].国际商报,2005-2-28(1).

6、彭和郴.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神话能演多久[J].施工企业管理,2006,5(8):10-11.

作者:杜红梅 安龙送

国际工程发包管理论文 篇3:

国际工程承包业未来七大趋势

从交通、电力、水利、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到厂房、办公楼等企业建设,再到居民房屋建设,国际工程承包与各行各业都有关联;从北美、欧洲等发达地区到亚洲、南美等发展中地区,再到非洲等欠发达地区,国际工程承包业务无处不在;从BOT等综合运营项目到融资、咨询设计到施工管理、工程项目实施,国际工程承包业务的模式多种多样。目前,国际工程承包业务已占全球工程量的25%以上。作为一个跨行业、跨地域、具有多种业务模式的产业范畴,国际工程承包业已成为世界项目管理人才沟通和交流的重要平台,是国际项目管理知识创新的重要领域。

当前,国际工程承包业的发展呈现出以下新趋势。

规模日益大型化、复杂化,涉及利益相关方不断增多,团队组成日趋多元化,跨文化管理难度加大

随着国际直接投资的不断增加、投资主体结构的变化、承包商经营管理大型项目能力的不断提高,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发包的单项工程正在朝着大型化、复杂化的方向发展,业主愈来愈希望由一家大型承包商或承包商联合体来承担设计、采购和施工的全部责任。EPC、PMC(项目管理总承包)等一揽子交钥匙工程,BOT(建设—经营—转让)、PPP(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合作)等带资承包方式,成为国际大型工程项目广为采用的模式。

对于大型、复杂的国际工程项目,其承包建设可能涉及许多国家,如工程所在国、总承包商的注册国,还有贷款金融机构、咨询设计、设备供应安装、各类专业工程分包商以及劳务等可能属于不同的国家,由多个不同的合同和协议规定它们之间的法律关系,所有这些合同和协议并不一定适用于工程所在国法律。特别是解决它们之间的争议并不一定都采取仲裁程序或司法程序。这一特征使国际承包的法律关系变得极为复杂和难以处理。在法律不完备的发展中国家,还有许多不成文的行业习惯做法,以及未明示、但有“约束力”的国际惯例等,签约时必须引起足够的注意。

同时,国际工程承包项目涉及的利益相关方不断增多,业主、总包方以及不同的分包方、业务相关方都要组建具有不完全相同利益的团队。即使是同一个团队的成员,由于来自于世界各地,利益诉求、工作习惯与风俗习惯也不尽相同,为了实现工程建设的总目标,跨文化管理的难度不断加大。

国际工程的技术标准要求越来越高,建设中使用的技术、规范等越来越细化、多样,技术标准的规范统一难度加大

高新技术产业化使工程承包业及相关产业的科技含量不断增加,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工程管理技术水平日益提高,科技含量已经成为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竞争的新杠杆。预期未来几年,国际服务贸易标准化对工程承包商资质和服务标准的新要求,将成为市场准入新的技术壁垒。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国际性的行业技术标准组织不断完善,覆盖的全球市场不断扩大,技术标准、规范、规程不断深化、细化;同时,欧洲、美国以及其他国家的行业技术标准组织也在不断完善、发展,技术标准、规范、规程也在不断深化、细化。由于历史的原因,国际性的行业技术标准组织制定发布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与区域性组织、国别等制定发布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既有一致的地方,也有较大的区别。在一项国际工程合同中如果不强调规定统一的标准、规范和规程,就可能由于把工程搞得五花八门、互不协调而争议不断。因此,承包商进入国际市场时,必须熟悉国际常用的各种标准、规范、规程,并使自己的施工技术和管理适应国际标准、规范和各种规程管理的要求。同时,也要熟悉进入国家和地区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和各种规程,并在工程建设的前期投入较大力量,尽量统一各利益相关方在这一工程上的标准、规范和各种规程,使使各团队成员能够步调一致地开展工作。

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形势十分复杂,对国际工程承包业的影响明显增大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世界政治、经济、文化都处于不断变革之中,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初,冷战结束,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转折。经济全球化趋势,一方面正在加速发展,另一方面它的消极作用日益凸现。世界经济多极化与世界经济区域化并存,南北矛盾日益凸显。世界经济整体在发展,但矛盾突出。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国际形势总体上趋于和平、缓和、稳定,但依然存在局部的战乱和动荡。

未来一个时期,国际安全挑战将更加复杂多元,从经济危机到社会动荡,从文化冲突到热点冲突、恐怖活动,从全球性挑战到地区灾害,乱象纷呈且相互交织。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局部动荡频繁发生,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环境安全、网络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部分国家或地区由于不可避免受到周边国家或地区经济危机、文化冲突、宗族冲突等方面的影响,风险较大。

因此,除了工程本身的合同权利和义务外,国际工程项目会受到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形势变化的巨大影响。例如,某些国家对于承包商实行国别或地区的限制或歧视性政策;还有些国家的项目受到国际资金来源的制约,可能因为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变化(如制裁、禁运等)而终止;或因工程所在国的政治形势变化(如内乱、战争、派别斗争等)而使工程中断。国际承包商必须密切关注所在国及其周围地区,乃至国际大环境的变化和影响,采取必要的防范风险应变措施。

建设周期长、可变因素多、使用的货币种类和支付方式多,风险大,防范风险的投入不断增加

通常情况下,国际工程从策划、投标、缔约、履约到合同终止,再加上维修期,最少也要两年以上,大型或特大型工程的周期更长,有的甚至在十年以上。国际工程涉及的领域广、合同期限长,常使承包商面临诸多难题,如资金紧张、材料供应脱节、清关手续繁琐等。国际工程承包合同实施要涉及多方面的利益相关方,有些大型工程项目的实施从纵向和横向关系看,不仅是承包商和业主两个方面,有时涉及到几十家公司,需要签订几十份合同。所以承包商不仅要妥善处理好与业主、监理工程师之间的关系,而且要花很大精力去协调各个利益相关方彼此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国际工程承包要使用多种货币,包括承包商使用部分国内货币支付国内应缴纳的费用和总部的开支;要使用工程所在国的货币支付当地费用;还要使用多种外汇以支付材料设备等采购费用。国际工程承包的支付方式除了现金和支票外,还有银行信用证、国际托收、银行汇付、实物支付等不同方式。由于业主支付的货币和承包商使用的货币整体上存在差异,而且在整个漫长的工期内按陆续完成的工程内容逐步支付,使承包商时刻处于货币汇率浮动和利率变化的复杂国际金融环境之中,把握不好就会带来巨大损失。

与国内工程相比,除了上述因素可能带来的风险之外,政治、经济、文化、宗教、自然、经营管理等风险普遍存在。只有将风险评估、预警、处置预案、保险等内容转变为企业海外经营的必修课和必要支出,才能防患于未然,国际工程承包业务才能可持续发展。

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断深入,工程安全和绿色工程逐渐为各国所重视

随着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使利益相关方都满意成为国际工程项目的最高追求。在国际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尊重管理人员、建设人员以及间接参与的其他人员、项目周边环境涉及的人员,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要统筹协调好项目业主、总包方以及不同的分包方、业务其他相关方的利益关系,使大家能够维护工程项目建设的大局;处理好项目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将绿色工程的原则融入项目的规划、设计和施工之中;加大安全方面的投入,有效降低事故率,甚至使工程现场零事故。

国际工程承包业分工体系不断深化,国际承包商之间的联合与重组愈演愈烈,融资能力逐渐成为承揽大型工程承包业务的关键

当前,美国、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的大型承包商在技术专利、融资能力、管理水平等方面占有明显优势,在技术和资源密集型项目上已形成相对垄断。同时,发展中国家承包商不断进入国际市场,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不断提高,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承包商及双边和多边金融机构都认为最低价中标的竞争模式难以产生预期的效果,正呼吁建立一个透明、高效的投标程序,确保只有那些证明自己有能力完成项目的承包商才能通过资格预审。一些国际大承包商已经开始从单纯的承包商角色越来越多地向开发商角色转变,从低端市场向高端市场转移,使得国际工程承包的产业分工体系进一步深化。

国际承发包方式的变化使得承包商的角色和作用都在发生变化,承包商不仅要成为服务的提供者,而且要成为项目的投资者和资本的运营者。尤其在对大型和超大型项目的运作方面,一般企业很难独立承担。很多国际工程承包企业都在通过兼并重组、成立项目联合体或者战略联盟等方式,扩大规模,提高竞争力。

随着国际直接投资的增加、业主结构的变化,工程发包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发包方越来越重视承包商提供综合服务的能力,带资承包已成为比较普遍的现象,项目融资呈现出不可阻挡的发展势头。据估算,当前带资承包项目占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65%,这意味着承包商如果没有强有力的金融支持将很难有所作为,项目融资能力逐渐成为承揽大型工程承包业务的关键因素。

强化创新精神,提高管理水平,成为国际工程承包商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随着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国际工程包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资源条件,持续强化创新、提高管理能力,才能取得竞争优势。

加强科技创新,提高工程材料、建设工艺与相关服务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高度重视原始创新,大力推进集成创新,努力加强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工程化;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形成技术创新的推动保障机制,提升工程材料、工艺、技术开发的水平;强化知识产权意识,加强对知识产权的创造、应用、管理和保护。

持续推进管理创新,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管理效率。应用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加强信息化建设,创新商业模式,推进科学的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管理、风险管理、文化管理,改革管理体制机制,减少中间环节,提高管理效率,实现国际工程管理向科学化、集约化、精细化转变。例如,充分利用我国外汇充裕和基础设施建设实力强的优势,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可以在欧洲、拉美、东南亚创造出新的发展模式。

作者:王锡岩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网上保险直销研究论文下一篇:园林绿地规划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