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状元成功经验谈

2022-09-05

第一篇:高考状元成功经验谈

解读高考状元的成功经验

明晰我校毕业生的备考思路

增城市华侨中学何杨坤

高考尖子生的高考成绩离不开他们先天的智慧和后天的勤奋,更加离不开他们独到的学习方法和成功的秘诀。解读他们的成功经验,研究他们的学习规律,剖析他们的学习心态,吸收他们的有效做法为我所用,这对我校毕业生的复习指导和备考管理是非常有用的。

一、高考优生备考经验谈

安一辰是一个很文静的女生,却有着傲人成绩——她是天津大学天津地区录取的第一名。她认为,平时总结很重要,理综一定要准备错题本,把以前的错题不时地拿出来翻翻看看,加深记忆。像化学这个学科,就要注意两点,一个是掌握规律,一个就是抠细节,基本的东西最重要。生物就需要考生多看书,看一遍用一种颜色的笔把重点和难点画出来,至少画两遍,然后再复习的时候就看两种颜色都画过的地方,那就是重中之重,要反复看,反复记忆。而英语,不仅要有错题本,更要有生词本,把出现过很多次很重要但总也记不住的词记录下来。同时为了保持语感,安一辰建议在最后的十天里要坚持天天做模拟题。如果英语作文是弱项的话就需要记一些句型和写作模式。安一辰说,记得老师曾经告诉她,不要一看以前的错题心里就不舒服,应该换一种想法,用感恩的心态对待每一道错题——错题对自己是一个提醒,幸好不是在高考时出错,既然现在发现这个点上有漏洞,就一定要在高考前及时地补上。 理科状元林源:把考试当乐事。把学习当作充实自己的过程,不只是仅为了高考,就会以愉快的心情对待考试。我喜欢打球,喜欢参加丰富多采的体育活动,我觉得体育锻炼并没有耽误学习。这次高考我们班许多同学都考得很好,我们的丰收显示了集体力量的重要性,平时大家在学习中互相交流,互相帮助,从而共同进步。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在一起交流时大家彼此取长补

胡湛智(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学生,贵州省高考理科状元):我始终认为,一个人要有完善的知识结构,语文是基础,因为“语文既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又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语文的综合性强,不象数理化那么有明显的循序渐进;它虽然也有阶段性,但不可能截然分割。要对自己进行有效的语文训练,首要的是必须全神贯注地听课,上课时要充分发挥主动性,做到眼看、耳听、口说、心想、手写,尽可能地吸收有用信息。光这样还不够,还要高度重视课外点滴的积累,勤作读书笔记并持之以恒。我最喜欢《语文报》和《作文通讯》。每次阅读上面的文章都非常用心,看完后想一想,记一记,使头脑里留下较深的印象,对自己认为最有价值或有指导意义的内容,就摘录要点作为资料保存;对上面的题认真做并进行筛选,对未掌握好的知识进行再思索,弥补薄弱环节,高

考时感觉很有收获。

韩欢(2008年的文科状元)。关注细节、减少失误是成功秘诀。她有一些成功的学习经验告诉学弟、学妹们,高中三年的学习最主要的是要塌下心来,将书本的基础知识吃透,有些同学读课本时,只是泛泛地看,一些细节知识往往被忽视,这是不可取的。考试中的题目不管再难再偏,都不会超出课本大纲的内容,如果能认真研读课本中的细节并记牢,再举一反三进行练习,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减少失误是关键。高考试题难度都很平均,高考同样是尖子之间的竞争,大家实力不相上下,也不会出现对某某某更顺手的情况,所以减少失误便成了获得高分的关键。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养成多练勤改的习惯,将平时练习时容易做错或容易忽略的地方多做修改,比如容易做错的数学题,要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在所有方法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这样才能节省时间,提高高考做题的速度。

马欣然(高考理科状元)。踏实谨慎、有计划是成功关键。在总结自己的学习心得时,欣然告诉记者,学习的有计划性是她的一个法宝。欣然说,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情就是安排当天一天的学习,总结自己学习中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学习,而不是盲目逮什么学什么。在学习中,许多同学都在搞“题海战术”,但是马欣然不是如此。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做一道顶一道”。马欣然说,她做的题与其他同学相比要少很多,但是,每做完一道题,反复总结、分析,可能就能掌握这一类题的解法来。

准备考试是长期的事情,要想在最后一个月取得大的突破是不现实的。而考场上的发挥对成绩非常重要,考试状态的好坏可能造成最后成绩20到30分甚至更大的差异。因此这时候最重要的就是保持良好的状态。

最好的心理状态应该是平静、愉快的。临近高考,没有必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让自己太紧张。应该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生活节奏,保证充分的睡眠,保证体力。千万不要熬夜复习,这样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对考试有害无益。

到了最后一个月,已经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两三遍的总复习,各门课的知识已经形成系统。这时候要再把每门课仔细复习一遍既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利用这段时间把知识梳理一遍,不一定要写下来,只要做到自己心里明白就可以了。在复习中要特别注意查漏补缺,对自己在前期复习中暴露出来的弱点和知识上的漏洞要进行补救。 复习时一定要注意各科的均衡。每门课都要复习到,如果对自己的优势科目掉以轻心,结果往往不好。比如说自己的数学特别好,结果在考前10天就提前结束了数学复习,到考试的时候做题肯定会感觉手生,成绩有可能大幅度下降。

在最后阶段不要采取“题海战术”的复习方法。最后阶段做一些练习是必要的,但是为了保持清醒的头脑,练习要特别讲求效率,题量不要太大,也不要把时间耗费在钻研难题上。练习的目的一方面是要保持解题的熟练程度,另一方面是要巩固自己的自信心,所以泡在题海里或一个劲儿地做难题都是不合适的。 对文科学生来说,最后一个月再去记忆一些陌生的知识是不必要的,最后这段时间应该复习一些基础的知识,比如英语单词、语文的文言文和历史年代等等。基础是最重要的。

二、解读经验,明晰思路,增强备考信心

备考思路一:勤总结、多回头、强记忆

善于总结是从题海中解放出来的最好方法。高三学生经过一年时间的训练,已经做过不少的习题,知识点反复考,题型反复练,模拟训练月月来,因此我们必须从题海中解放出来,实现学习的高效益,那么就必须要善于总结,总结考点、总结题型、总结方法、总结重点、总结常考点、总结常错点等等。通过总结理清知识体系,反复回头思考,达到精简训练,增强记忆的目的。

备考思路二:重错本、反复做、保过关

准备错题本,用好错题本是高考优生的共性经验。我个人认为,错题本并不是记录所有的错题,而是用来抄记在多次考试中自己认为常错的知识点、常错的题型、容易混淆的考点或其他个人认为重要的内容。通过错题本的整理,反复揣摩错因,纠正自己认识的偏差,达到让知识过关的目的。

备考思路三:要团结、互相帮、多交流

师生团结、生生团结可以创设班级和谐学习气氛,营造良好的备考环境。毕业备考不是个人行为,不能依靠个人力量完成“终身大事”。学习需要取长补短,学习需要互相解疑,学习需要互相鼓励,学习需要凝聚集体智慧。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相信任,和谐沟通,加强交流,形成互帮互学共同进步的迎考氛围,最终实现双羸。

备考思路四:重课堂、认真听、巧记录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学习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课本上的知识最重要的获取途径还是课堂上。学校里的老师毕竟是熟悉你的老师,而且所有的知识在第一遍听到的时候是最容易记住的,若是一知半解地再想要牢固掌握就会遇到阻力。上课的笔记是非常重要的,除非缺课,最好自己记录笔记,抄别人的笔记并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记笔记也不是只记板书,特别是文科,板书上根本无法把上课的内容全部包括。如果能做到老师说什么就记什么,那对于文科,尤其是英语就有非常大的帮助,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备考思路五:爱运动、多休息、养精神

加强运动与充足休息是让身体保持精力充沛,确保学习状态持续稳定的保证。高三的学习任务

很重,思想压力大,每天要消耗大量的脑力,大脑缺氧,造成精神容易分散和记忆力减退等现象,影响日常的学习,出现高原现象。只有大脑及时补氧才能避免出现以上症状。运动可以保持身体新陈代谢,加速大脑补氧;充足的休息可以消除大脑的疲劳,恢复活跃的思维。我们不能因高三紧张的学习而忽视运动与休息。

备考思路六:保心态、定计划、增信心

保持良好心态可让每天的学习都在愉快轻松的心情下进行。多位高考优生都谈到学习和考试要保持良好心态,以避免在沉重的压力下学习,体现学中乐、乐中学。制定每天的学习计划,保证学习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制定计划执行计划贵在坚持,坚持是最重要的精神,它甚至比你的才能都要来得重要。高三的英雄不是长胜将军,而是愈挫愈勇的斗士。可能你有很多想做的事情,但我认为不如培养一些比较容易坚持的习惯,这反比那些题海战术更加有效。

高中这三年的学习,可以说是为了高考,然而有了好几年扎实的基础,高三的复习并不“黑色”。高考成绩也许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偶然性,但高考必然是测试能力与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我们不必去诅咒高考,而应去勇敢地面对它。“一分辛苦,一分收获”,有多少付出,就有多少回报。

2012年12月

第二篇:高考状元成功的秘诀

《决胜高三》赵翔、辛旺:汇集错题补缺差

央视国际12月23日 16:51

赵翔,高考湖南省理科第一名,高考成绩为659分,毕业于湖南省桃源县一中。辛旺,高考内蒙古自治区理科状元,高考成绩649分,毕业于北方重工第三中学。

两位状元,一南一北,居然在理科学习中成功的秘诀一模一样,都是把错题抄在笔记本上反复研究,汇集错题补缺差。两位状元都告诉我们,在高三冲刺中小小错题本能够帮上大忙。

这种专家、状元都认可的好方法,是否也被高三的同学普遍采用呢?我们来到北京一所普通高中,班主任告诉我们几个月前就已经向大家推荐了错题本这个好方法,但是当我们想看看同学们的错题本时,情况却颇出我们的意料。

虽然老师早已提倡,可是全班45个人,数理化生4科加在一起才凑了不到10本。那么同学们为什么只愿做题,不愿意做错题本呢?

几乎所有没有做错题本的同学都反映,如果把每天做错的题目都从提干到解法详细抄录,在时间上根本无法保证。抄写浪费时间,成为了同学们不做错题本的最大原因,但是两位状元却说他们的错题本很少抄题而且不是有错必录。

总括两位状元制作错题本的经验,为了省时、高效,抄录错题时:

1、 要尽量减少抄题;

2、 要注重抄录出错的关键步骤;

3、 不收录计算失误等低级错误。

下面让我们来仔细近距离接触状元们的错题本。这时我们就发现,赵翔、辛旺的差别还真不小,赵翔写得十分工整和仔细,辛旺的剪剪贴贴得十分全面。赵翔告诉我们,他错题本中最有价值的是这些红笔红箭头的评注。

这是赵翔针对一道关于饱和生石灰溶液的选择题写的评注。首先他分析了两种解法的性质和特点:一种是定性分析,一种是定量计算。然后可以从饱和生石灰联想到饱和硫酸铜,化学情景变化后,解题思路也有相应的变化。最后,所有知识方法都总括到一个著名定理:勒沙特列原理。专家告诉我们,赵翔这一连串的箭头和评注,其实就是将知识串联、打通的过程,能构建自己的学科思想体系。

另外一个状元辛旺,尽管没有赵翔这样的评注,可他的错体本也特色鲜明,那就是粘满了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小纸条。这些纸条都是从参考书和试卷上剪下来的。

辛旺说剪贴参考书和考卷有两个好处,一是把复习的范围缩小、搞精,二是随时可以把彻底明白的错题从错题本上撕掉。您看,到了高考结束,辛旺的错题本还是只有这么薄薄一本,而这种不断撕下旧的、粘上新的的方法,也是一种值得推荐的好方法。

辛旺认为,一定要针对自己的知识缺陷去设计错题本,去动态使用错题本。只有不断修改错题本,才能不断审视、反思自己对知识网络的掌握情况,也才能让自己的复习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两位状元带给我们的复习提示:不要等到考试前再临时抱佛脚地死记硬背自己犯过的错误,而是在平时就已经把错误化整为零、逐个击破、不断反思、逐步提高。

四川理科状元叶欣:复习时将自己置于考试场景之下 叶欣,四川省高考理科第一名,总分687分。毕业于四川省成都七中,现为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

无论是科目复习还是心理调适,叶欣认为,考生都要切忌放纵自己,“如果长时间地处于轻松自然状态,考场上就很难发挥出正常水平”。

叶欣介绍说,她的一些同学在最后一个月采取了“休闲重于复习”的战略,一进考场,他们突然发现很难迅速地进入解题状态,思维也不如从前灵活敏捷。结果,高考成绩不如模拟考试。“模拟考试时是一个人复习得最辛苦最投入的时候,也是水平最佳时期。若在考前不能持续这种状态,高考成绩当然大打折扣”。

谈到自己的复习良方,叶欣只用了4个字来概括:多做试题。

据叶欣介绍,在高考前的10天里,她几乎每天都做10套试卷。“因为知识点都已经熟悉明确了,关键是利用做题纠正自己审题不清、粗心等缺点”。这使得她没有空余时间去思索一些令人徒生烦恼的事,只允许自己全心全意奔向高考。

叶欣说,在考前做足够多的习题有益无害。正像学游泳离不开水一样,“多做”也是理科考生通向优异成绩的惟一路径。她建议考生们在不多的时间里成套地做试题,“既然知识点早已烂熟于心,就要靠‘多做’找着应试感觉,并把速度练上去”。

不过,在“做”的过程中,她提醒考生注意以下两点:首先是不要追求数量,只求彻底弄懂吃透。做题时不能抱着猜题碰题的侥幸心理,高考试题是灵活多样的。在做题时,要牢记自己暴露的缺点和不足,并在下一次练习时有意识地注意并改正;其次是要以考试的形式训练解题。在平时练习时,考生不要懒散或三心二意,而应将自己置于考试的场景之下,“限时限量”完成。叶欣说,考生所规定的做题时间应比实战时间短,这样才能强迫自己加快解题速度,提高准确度。“熟能生巧,一旦把速度提上去,高考成绩就不会太差”。

她还补充说,以上所言的一切都必须建立在不打击自身信心的基础之上。“假如因为几次练习的不尽如人意就灰心丧气”,应当减少练习数量,并适当降低试题难度。另外,叶欣介绍了几点心得。她说,相对于文科类考生而言,理科生所要面对的题量更大,题型也更为复杂。因此,在临近高考的前10天,考生应将以前的试卷、习题再温习一遍,尤其要特别关注错题。但千万不可只看不动笔。“如果只是走马观花或想个大概而懒得动笔,那么一些看似简单实则易暴露缺点的环节就错过了”。

考前的生物钟也一定要调节好,“不要因为第二天有考试就刻意地早睡”,只要遵循了惯有的生活规律,考生就能够精力充沛地迎接挑战。

如果在进考场之前感到紧张或束手无策,叶欣建议不妨随便阅读相关书籍,既可以缓解气氛和心情,又能够提前进入考试思路,有助于考场发挥。

最后,她提醒家长在一门考试结束之后,应“避免问涉及考试内容、结果的问题。帮助考生检查证件、文具,督促考生午休等才是家长们更应该考虑的”。

广东理科状元:用纯粹应试的心态去面对考试

来源:人民网-《京华时报》

最后一个月,不可能做到大幅度提高自己的水平。因此最主要的是找出自己的弱项进行强化训练。理科是拉开分数段的关键学科,每天的常规训练量必不可少。

英语也得靠做题。如果没时间一套一套地做选择题的话,只做完型填空就可以了。但错题一定要去问老师,搞清楚为什么错。

数学的基本策略就是不去钻难题,要着重攻选择、填空,一个是练速度,一个是练准确度。对于一个数学较好的学生,我的老师曾要求30分钟以内做完选择、填空。对于中等生,放弃最后一题最后一问的话,可以把时间放宽到40分钟。

理科切忌做难题和怪题,重点应该放到把以前做错的题再重新解答,找准失分点。临近高考,学校大小测试越来越多,要正确对待每一次考试,学会总结考试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如果哪次考得不好,只去分析得失原因,一定不要为分数不好而苦恼。

语文要强化的东西就是选择题和一些经典课文,即使不能背诵也要熟读。

关于考试心态的问题,我个人的最大体会是,只是把它当作一次考试就可以了,不要去考虑这个考试给你带来什么后果,只是专注于那一份卷子,不要去想分数的含义。只有把高考想得非常纯粹,用一种纯粹应试的心态去面对它,才能考出自己能力上限的分数。

陕西文科状元孙凌:学习不熬夜,路上背单词。

“这么好的成绩,有啥窍门啊?”昨日下午,记者半开玩笑地问。这位17岁的姑娘很认真地回答,最大的窍门就是用心做每一件事。学校功课比较紧张,回家就好好放松。“我基本上不熬夜,最晚的时候就学到晚上12点半。高考前一个月,晚上11点我就睡了。”“文科最重要的是基础扎实,临考突击作用不大。”

孙凌的成功靠的不是窍门而是勤奋。高中三年,她每天早上都第一个到班里。善于利用时间是她又一特点。“学习计划制定得非常详细,具体到每门课每天的任务和目标。上学的路上都在背单词。”“中午放学,其他同学还在聊天的时候,她已经飞速收拾好东西,很快吃完饭又投入学习。”

此外,孙凌面对困难时,她主动和父母、老师讨论,向别人取经。这孩子很豁达,从不自私,她很愿意为同学答疑解惑,她人缘十分好,同学们都很喜欢她。志愿填报后的当天,已经是晚上7点多,其他同学都离校,而她把教室打扫干净后,才一个人回了咸阳。

北大高考状元谈高考冲刺

5月6日,记者来到北京大学,采访了几位在高考中名列全省第一名的文理科考生,请他们谈谈在距高考尚有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他们是怎样复习备考的。听说是要对正在备考的考生介绍自己的应试经验,几位已在北大就读的考生们认真地对记者追忆了他们的“临考往事”,还纷纷对正在准备功课的考生们提出建议。

江苏理科状元朱海一:

我发现如果只想着一件事,很容易把它做好。高三我的脑子里只有高考一件事,全力以赴备考:只去分析得失原因,不为分数好与不好而苦恼,否则这一年都不能有好心情,因为高三一年考试太多。

我喜欢学习,单位时间学习效率高,并不是每天埋头苦学,而是作息时间有规律,规定固定的时间学习,而不是想学就学。

吉林理科状元吴茗:

高三阶段是查缺补漏的时候,我经常找与老师和同学谈心,这样可以互相学习好的方法,也可以互相分析错误,心里会非常有底,非常踏实,可以很有自信地走上考场。

要切合自己的实际,注重基础知识,不要在基础薄弱的时候刻意抓偏题、怪题。基础知识的积累是很关键的,对各个科目的均衡进步影响最大。

浙江文科状元徐语婧:

高考基础分占的比例非常大,要多拿分的话,还是要立足于课本的基础,先把课本吃透,掌握了,这是最重要的。关于课外习题,我觉得不要贪多,以老师提供的信息为主,因为老师经过大量的收集、筛选,提供给我们的题目都是比较典型的。

你把那些题目完全掌握了,把错题都给收集起来,分析一下自己当时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避免下次出现同样的错误,这样的话,能够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成功率比较高。 广东理科第一名许顺:横向比较查缺查漏

在学习方面,我在考前注重查缺查漏,我一直有个习惯,比较重要的科目都有记错本。即使是一些没有做错的题目,我觉得它有代表性,我也会放到那个本子里去。这个本子平时不会花太多时间看,临考前一定要看。因为一个人平时犯过的错误,他有50%的几率会再犯。我当时很注意看往年的高考题,特别是数学和物理,每道大题至少做3遍以上。不要为了做题而做题,做题的过程中要整理脑子里的知识结构,将各年的考题进行横向比较,比如同是立体几何题目,每年都会出一道,每年都是中等难度。方法有哪几种,要记在脑海中。在考前通过横向比较,理清答题线索。

广西文科第一名蒋德军:心态平稳多做题

蒋德军对记者说:现在距高考只有40多天了,我去年在这个时候就是做题。因为前面已经复习很长时间了,最后的备考阶段一定要把各科时间分配好,离高考近了,我每天两三个小时做数学题,选一套比较合适的数学题系统地做下去。语文跟着老师走,也是多做题找考试的感觉。我在最后冲刺阶段侧重于历史和政治,把以前做过的模拟题拿出来总结初步的经验和教训,发现自己在哪方面尚有不足。对考生来说,在最后冲刺阶段要不急不躁,按固定的学时规律慢慢来,把心态放平稳。

新疆理科第一名杨传龙:置之死地而后生

我本来没想到能考上北大,有这个目标,是一位班主任鼓励了我,我在考前是置之死地而后生。我每天训练做模拟卷,找到感觉,像篮球运动员投篮的感觉。身体健康也很重要,高考不仅是脑力的竞争,也是体力的竞争,会因为身体不适影响发挥。考试是在题目上体现出来的,考前多做些每年的模拟题,在高考时答题会比较顺。同时可以及时找到知识结构的不足,可以补救。时间已经很紧了,成绩好的,心态就要放松了,别有太重的负担;成绩差的,要严格要求自己,抱着最坏的目的,争取最好的结果。尽全力吧,不要给自己留下后悔的借口,因为还有一个月,不是说没有时间了。

北京理科第一名权静:提高做题准确率

权静告诉记者:对考生来说,备考关键一点就是要提高自己做题的准确率,考前一个月不要做一些难题,要抓一些基础的中档题,把自己会做的做对了就可以了。

我是埋头苦学、抛开杂念、踏踏实实,该做机器时做机器,该做人时做人,苦呵苦,熬出来的。高考前去钓鱼,看电视,什么都不想。我的高考复习,一部分跟着老师,考前做资料总结、题型总结、改错补错、整理笔记。

广东理科第一名叶玉婷:注意细节

她这样介绍:考前,我回忆最基础的东西,看一下复习纲要,保持一定的做题量。每天按时做题,把兴奋点调节到和高考一样。每年高考都会出一本《考试说明》,我对着上面列出的知识点,看一下自己还没有掌握什么。复习时踏实一点,不要太浮躁。每一个知识点都要很牢固地去掌握,注意一些细节的问题。不要太粗枝大叶,以为差不多了,就放过去了。

第三篇:盘点高考状元成功的“秘笈”

“高考状元研究第一人”

王极盛教授,心理学家,是被媒体广泛关注的高考问题研究专家。王教授1962年北京大学心理学专业毕业后,一直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工作。从1995年开始,王教授连续17年潜心研究高考,多年深入高考第一线,访问了400名省级高考状元、百名高考状元家长,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被大家称作“高考状元研究第一人”。

高考成绩一出,“状元”花落谁家就成了一个热点话题,各大媒体也争相对状元们的情况进行报道。与此同时,有一位老教授,面对面、一对一地采访了400多位省级高考状元,对状元们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就是被外界称作是“高考状元研究第一人”的王极盛教授。最近本刊就高分学生培养的问题采访了王教授,希望他对状元的研究分析能给大家带来启示和借鉴。

揭秘一

状元们的三大共性

王教授认为,状元们的成功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他面对面、一对一采访了400多位省级状元之后,也总结了他们的共性。

共性一:德智体全面发展,综合素质高 1999年高考改革以后,状元们是素质教育的产物。

王教授一直强调,高考改革后的状元们在德智体方面都得到了全面发展,综合素质很高。

共性二:心理素质好 王教授说道:“心理素质好是状元成功的关键。

状元们都有着阳光和辩证的心理。”王教授举了一个例子:2009年江西省文科状元李江雁,高三期末考试的时候是倒数第一。但是李江雁并没有因此受打击,她的心态特别好。她认为平时考得好值得高兴,平时考得不好也应该庆幸。这就是辩证的心理,用辩证的心态来看待考试的得失。

共性三:多才多艺

王教授多年的采访发现,高考状元们大都多才多艺,他们有的热爱唱歌,有的热爱跳舞,有的热爱画画。而且理科状元大多获过数理化竞赛的奖项;文科状元大多是学生会的骨干,在演讲比赛、征文比赛中也屡获殊荣。这些状元们又能考试,又能竞赛,可谓全才。 揭秘二

状元的“高考成功公式”

王教授总结状元们的成功经验,提出了一个高考成功公式:高考成功约等于“实力+心态”。“实力”就是科学文化素质,“心态”就是心理素质。这两者都十分重要,缺一不可。但是老师和家长往往重视了“硬件”(考生实力),却忽略了“软件”(考生心态)。

王教授在采访中发现,考生心态好,高考成绩提高50~100分不是梦。王教授举了个例子,2002年北京市的高考状元陆程远,一模成绩598,二模成绩604,高考成绩704。陆程远向王教授表示:“爸妈不施加压力,我的心态很好,越考越放松,越考越顺利。”

王教授还举了一个反面例子:心态不好,有可能会得0分!一名考生平时成绩很不错,但是高考时心态不好,答题时手一直发抖;别人在写字,可他却在“打点”。这是典型的由于焦虑引起的书写痉挛症状。陆程远就曾表示,一开始高考答题时他也有此症状,但是后来由于自己心态调整好,也就恢复正常了。

揭秘三

培养高考状元的家教秘笈

秘诀一:教孩子做人比要孩子考第一更重要。

很多家长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上,天天叮嘱孩子好好用功,争取高分。但是王教授采访的很多高考状元都说,自己的父母认为做人比成绩更重要。

秘诀二:父母坚韧的品格具有榜样作用。

调查发现,状元的父母大多文化水平都不是很高。据王教授对状元父母的分析,状元们的父母60%~70%是工人、农民、司机。他举了一个典型的例子:1999年浙江省文科状元陈春仙的爸爸只有小学四年级的文化程度,母亲不识字,但他们非常勤劳、勇敢,总是以坚韧不拔的精神面对困难。陈春仙在父母的榜样作用下,十分努力学习,坚强地面对困难,最终圆了入读北大的梦想。

秘诀三:大多数状元父母的教育方式是温暖、理解、民主型的。

王教授做了1800份父母教养方式的心理量表测定,发现父母的教育方式主要有四大类。

过分保护型大约占30%。南京一位考研考生还闹了一个笑话,因为找不到考研教室,打车回家找妈妈,这都是父母对孩子的事包办代替的结果。

过分监督型大约占30%。这些父母采用画地为牢的方法,让孩子听父母的指挥。

严厉惩罚型大约占10%。这些父母会打骂孩子。相关研究表明,严厉惩罚型教育容易导致孩子走入唯唯诺诺或狂妄自大的两个极端。

还有大约30%是温暖、理解、民主型。这些孩子和父母的关系是互相尊重、互相平等的,孩子与父母成为了朋友。王教授在采访中发现,2009年的15个状元中,有14个状元父母的教育方式都是温暖、理解、民主型的。 秘诀四:相信孩子,学习上不加压。

王教授在跟踪研究中发现,很多状元的父母甚至在孩子上初中以后,就不怎么管孩子学习了。非常信任孩子,不给他们施加压力,顺其自然。但是这些状元的父母往往很重视让孩子从小养成好习惯,提高自主学习的质量与效率。

■名家观点:

状元高分是素质教育的培养成果,确有可借鉴之处

有很多人认为高考状元在数十年后,并没有起到领军人物的作用,王教授认为这个观点是有所偏颇的。他说,不能单从数量上来看状元在数十年后的成就,应该用统计学方法来分析。从比例上来看,状元们在数十年后出成绩的比例还是很高的。

多年来,王教授与状元们保持着联系。王教授在采访中发现,高考状元们的素质还是很高的,大多数状元在清华北大都能进入第一梯队。本科毕业之后,出国或者留校读研的人占了大多数。

“认为高考状元是书呆子、高分低能、是应试教育的产物,这些也是人们对状元认识的误区。”王教授指出,1999年以后的高考状元是我国实行素质教育的结果。他们符合素质教育的目标,是高分的杰出代表,状元们确实有很多自己的心得,他们身上有许多地方值得大家学习与借鉴。

第四篇:高考状元谈经验

重庆理科状元孙涛

“每天的计划和总结很重要。”说起学习方法,孙涛认为,每个人都应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他自己有一个雷打不动的习惯,就是在完成一天的学习任务后都要把每一项写在纸条上,在睡前作总结。

“勤奋、感性、感恩,这是这个孩子给人最深的印象。”孙涛的语文老师李建兵,学校曾组织了一次活动,让高三学生谈自己为什么读书。

“也许你们无法想象,全家人节衣缩食只为了我能走进学堂,无法想象村里的人都说我把家里读得一穷二白,何必呢?但是我知道只有读书能改变我的命运„„”孙涛讲述了一个农村的孩子获得读书机会的不易,他讲了约十分钟,台下师生纷纷落泪。

李老师说,因为这样的信念和坚持,高三大大小小几十次考试,孙涛只有一次以0.5分的差距考了全校第二名,其余都是第一名。学校的老师们每次都会以奖励的名义,给他学习用品、复习资料,甚至食堂的师傅都会多舀一点饭菜。高考后聚餐时,孙涛一个个向老师敬酒,每敬一位老师都泪流满面,那是三年来,大家看到他第一次哭。其实他心里明白,是大家的关爱在默默地为他保驾护航。

北京文科状元伊思昭(人大附中分校)(微博)、北京理科状元梁思齐(人大附中)(微博)和北京理科榜眼施沁汝(人大附中)的访谈实录。

主持人王莹:在这个时候,你们有没有什么学习秘籍,考试经验,虽然都是后话,能不能跟师弟、师妹分享一下?伊思昭:关键要喜欢你学的科目,即使你不是特别喜欢,也要培养感情,如果你喜欢它,它也会喜欢你。主持人王莹:感情能培养出来吗?假如不喜欢数学怎么办?

伊思昭:我原来也不是特别喜欢数学,后来尽量喜欢它,它真的就喜欢我了。

主持人王莹:你怎么做的努力呢?不停跟它做斗争,或者拼命告诉它我喜欢你。

伊思昭:天天看着它就慢慢喜欢它了。心理暗示。

主持人王莹:我听说书到最后是越读越薄的,一开始越读越厚,信息占有量比较多,到最后越读越薄。梁思齐呢?梁思齐:不能死记硬背,不光要懂结论,而且要知道原理,要培养自己的分析能力。

主持人王莹:这个原理不都是写好的吗?

梁思齐:现在有些同学,学习的时候,不注重推出结果的过程,只注重最后的结果,这样的话学到东西,就是残缺的,少了一个培养自己分析能力的机会。这样在最后面对许多实际或者是现实问题的时候,你就无从下手。主持人王莹:这个方法在多大的时候找到的呢?

梁思齐:也不是找到的,慢慢自己总结出来的。

主持人王莹:学习多了自己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了?

梁思齐:对。

主持人王莹:哪门比较难?

梁思齐:理综难度比较高。

主持人王莹:难在哪里?

梁思齐:考察的是学生分析的能力。光死记硬背做不好题。

主持人王莹:还是要知道原理,要自己推动反复的论证,真正理解了。

你学数学困难吗?一般的文科生学数学都是有点难?

伊思昭:对于文科生来说,我原来考的一般,不是特别好。努力避免不应该出现错的地方,你要是算错了,上一步写5,下一步变成6了,比较少的错误,避免这些,把这些避免了数学并不是很难。

主持人王莹:基础是不是很重要的。特别是他们说的原理,一定要真正的理解了,掌握了?

伊思昭:到最后,数学要培养细心、专注,做一道题,把每一步都细心写好,因为到最后,比如说这样的题大家其实都会了,关键看你能不能细心算出来。

主持人王莹:你自律性这么强,我上学的时候就特别贪玩的,所以我不是状元。

施沁汝:贪玩大家都这样,关键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主持人王莹:你想要什么?

施沁汝:就是去读书。

刘秀清:能够拿状元的孩子都有优良的学习品质和学习意志,有这样的基础才有这样的综合实力。这两个孩子都是综合实力很强,而且为人非常的善良,能够乐于奉献,做人和学习缺一不可。

主持人王莹:是不是综合素质非常强才能成为状元?

汤步斌:这是人大附中多年的素质教育的成果。

主持人王莹:不谈成绩的?

汤步斌:不谈这个事。出了成绩,是在我们的预料之中的,他们两个不拿状元和榜眼,还有其他的同学,整体水平的线是有大的团队在这里。就是学生高分层,综合素质上来了,就没有必要天天练高考的事情。梁思齐钢琴九级的,又是足球协会的,又是艺术方面的,还搞音乐创作,还有小语种,不是很精,有十多门都可以说上来。

主持人王莹:他不是学理科的吗?

刘秀清:综合实力很强。

汤步斌:学校小语种选修有十几门,他会十几种。施沁汝这个孩子是语文课代表,他们都是人大附中6年的学生,多年坚持素质教育。施沁汝是英文课代表,写作也很棒。女子奥赛两次第一名。这样孩子的素质是慢慢培养的,今天产生这个成绩是意料之中,也是水到渠成的。

主持人王莹:我们在这里也得到了一个最新的通知,在几位老师和校长在介绍的同时,我们也知道,在4点左右的时候,还会有两位状元到现场和我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接下来的时间和几位老师来探讨,刚刚取得好成绩的几位同学,有没有学习技巧,是不是学习上特别讲方法?

汤步斌:干任何事情都是有技巧的,他们做学问的,不只是做题,我们的老师,一般各种资料,参考、学习,同学们他们学的非常轻松,十来点钟,最迟十点半就睡了,早上按照那个时间起,家长也没有感觉压力。梁思齐到北大化学系,施沁汝是保送的北大数学系,同时又被麻省立功和斯坦福全额奖学金录取了。像他们综合素质非常高,学习上没有那么多压力。他们把学习上很多东西不是完全停留在书本上,我的教育思想是基本一致的。慢慢达到一定程度以后,看一些问题,可不可以抬高一个层次看,一览众山小的,他们拿到这些感觉挺简单的。

主持人王莹:我刚才问他们,老师会不会给你们压力,他们说没有。老师会不会逼着你们学的很晚,他们说也没有,更多是指导。您是给他们这样的指导思想,刘老师您呢?怎么指导他们学习呢?

刘秀清:这个班我是班主任,接班之初,我要求学生得有自己的人生规划,只有有了长远的人生规划以后,才不会把高考和平常阶段性的考试看得那么重,高考和阶段性的考试虽然是一种考试,仅仅只是考验我们的学生目前的学习水平仅仅是一个考试而已。

主持人王莹:阶段性的一次?

刘秀清:对。如果学生把眼光看的很远,高考就是检验检验而已,所以在这个基础之上,学生有更远的规划和目标以后,知道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实现我们的目标。不会把一次考试的得失看得那么重,那么死。他们学习起来是比较轻松的。

主持人王莹:这跟汤老师说的教育理念是一样的,大家站在更高的角度看这个问题,不是就事论事。

刘秀清:这两个孩子都是课代表,施沁汝是英文,梁思齐是化学课代表,课代表的工作不是仅仅收收作业和发发作业这么简单,他们还起老师和同学沟通的桥梁作用以外,更多是给同学一定的学习方法,他们经常在班上直接就给同学讲讲学习方法,学习技巧,方法和技巧都是自己琢磨的。真正优秀的孩子不是一种死学的孩子,是一种思考性的孩子,只有这种想象的活跃和精神的丰富才能成就一个高水平的现代学者,我是这样教育他们,我也是希望他们这么做,所以我也是这么培养的。

主持人王莹:高老师是不是也是这么培养自己的学生?

高庆云:因为我这个班的孩子和刘老师的不一样,刘老师带我们学校超常的,我这个班是文科第二个班。在高三这个阶段当中,给孩子们的自信,在这些方面下了一点工夫,更多肯定他们,让他们有信心。这个对他们应该有帮助。主持人王莹:这也是人大附中一直的教育理念,素质教育。是心态的培养,有了好的心态,所以他们才会有好的成绩。

汤步斌:你可以看出来,他们几个孩子拿这么好的成绩,并没有什么激动不得了。

主持人王莹:我觉得好平静。

汤步斌:刘老师说到,对于孩子的发展要长远。你现在高中一毕业,进入大学,什么大学,不管怎么样进入到了人生发展的快车道,我在同学们毕业典礼说了三个心,第一个是信心,这是干任何事情成功的基础。第二是决心,要有非常大的决心,要想成就这个事业,肯定要下自己的决心。再就是保持恒心,不能三天大渔两天晒网,这些同学也有考的不理想的时候,并不会因为一次考不好就丧气,也不会今天考的好就不得了。总体来讲,咱们学校在不断的完善学生的综合发展这些东西,另外不断来贯彻学校的办学思想,刘校长的办学思想,一个是增进学生的个性,挖掘学生的潜力,一切为了学生发展。学校确实是这么做的,开150多门选修课,刚刚这几个学生都是受益者,小语种很显然的。从学校的教育来讲,想方设法满足学生在非常强烈的求知欲下,满足他们的学习需要,这是学校办学总的想法。学校排除一切困难满足学生,有的时候几个学生也开一门选修课,高一高二大量是这样,高三素质教育一直在进行,学生有升学的侧重点了,他们到高三以后,不是天天片子成堆,题成海了,不得了。

主持人王莹:那样学生会反感的,题海战术。

汤步斌:我们从来没有这么做过,我教这个超常儿童实验班,没有这样做过,那样做收不到什么效果。主持人王莹:还是把素质教育放在第一位,有了好的基础会更好。

汤步斌: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这就是我们基本的想法。

主持人王莹:我们也看到,这些孩子站到了非常高的起点上,大家也承载了很多的希望。作为他们的老师,你们希望他们未来是什么样子的?您说一下施沁汝同学?

汤步斌:健康平安、快乐。第二,为她自己心目中的事业和国家、民族的发展结合起来,能为国家和民族做出她自己应做出的贡献,我相信他们的前景是远大、一片光明的。

主持人王莹:梁思齐呢?

刘秀清:梁思齐的特点是很沉稳、大气,这个孩子能成大才,作为一个男孩子,这么多年一直都这样,可以说宠辱不惊,我希望他前程远大。

高庆云:我希望伊思昭能够永远的健康、快乐,永远这么阳光,同时也祝她能够学有所成,以后大展宏图。

2011年北大自主招生的30道面试真题

1.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论述机器夺走了工人的饭碗时写道:“蒸汽机一开始就是人力的对头”。请谈谈你的看法。

2. 近期房产税、车船税、“馒头税”等均引发社会热议,请谈谈你对纳税与公民权利关系的理解。

3. 哈佛大学图书馆墙上写有这样一句话:“请享受无法回避的痛苦”,谈谈你的理解。

4. 假如用一种植物比喻中国人的国民性,你会选择什么?为什么?

5. 有人说:“智慧比体力更重要,成功的关键在于如何使用智慧”,请谈谈你的看法。

6. 现在很多家长在高中阶段就把孩子送到国外学习,谈谈你的看法。

7. 国家最近规定,中央和省级机构录用公务员,一般情况下都须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不再招收应届毕业生,你对此有何评论。

8.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在今天是否还适用?

9. 目前一些人富裕了但并没感到幸福,谈谈你的看法。

10. 有人认为“三纲”(君臣、父子、夫妻)无益,“五常”(仁义礼智信)可取。试述你的观点。

11. 近来续写《红楼梦》又成为社会热点话题。你认为后人可以续写、仿写、改写经典名著吗?

12. 古人云“诗画同源”,“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请谈谈你的见解。

13. 请从世界历史和国际政治的角度,分析“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这句话的含义。

14. 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海峡两岸将共同举行隆重庆典。你认为大陆和台湾看待辛亥革命的角度和意义会有什么不同?

15. 网络带来丰富的信息,但也存在着许多虚假报道和伪装成民意的倾向性意见,你认为政府如何才能从网络上获取真实的社情民意?

16. 日本政府最近称,由于中国的GDP已经超过日本,所以要大幅削减对华援助,你如何看待此事?

17. 在鲁迅的小说《祝福》中,“我”作为一个现代知识分子,为什么不告诉祥林嫂“人死后是没有灵魂的”?

18. 牛顿第一定律可以被实验验证吗?

19. “火”被古人当成一种物质元素,今天我们如何认识“火”?

20. 诗曰:“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我应如是”,说说你的理解。

21. 现在人类一方面在保护自然,另一方面又在破坏着自然。你认为地球上的生物会有怎样的未来?

22. 一些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能在若干年后还是会消失,保护还有意义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23. 地球上有些生物是人类想消灭但难以消灭的,另一些生物又是人类想保护但保护不了的。谈谈你的看法。

24. 如果将来全基因组测序可以用来预测个人的全部遗传信息,你对那个时代的到来有何看法?

25. 有人认为:“水资源短缺是中国未来面临的一个比能源问题更巨大的挑战”。你同意吗?为什么?

26. 普罗米修斯盗火,燧人氏钻木取火,请谈谈两者不同的文化寓意。

27. 有人说,低收入人群的生活质量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谈谈你的看法。

28. 近日在国家博物馆北广场树立了孔子雕像,引起各方关注。请谈谈你的看法。

29. 近年来,影视剧中出现不少“穿帮”镜头,请从文化建设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第五篇:2013高考理科状元经验谈(一)

2013年高考理科状元学习经验谈 贵州省2013高考理科状元经验谈

学校:六盘水第二中学高三(理2)班总分:698分(含20分加分)语文:127分 数学:136分英语:142分 理综:273分

每天只睡四个多小时

得知邹贤坤成为了贵州省的理科第一名,邹贤坤的母亲对儿子说的第一句话是,“儿子辛苦了!”

其实,在三年前的中考中,邹贤坤就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六盘水市中考的第一名。 带着优异成绩入学,邹贤坤并没有放松自己,从高一开始就全身心投入学习。学校每天晚上十点钟下晚自习,他回到宿舍后还要按照自己制订的计划看书做题,一直学习到十二点才休息,第二天早上6点半又要去上早自习。

到了高三上学期,邹贤坤更是将每天的学习延长到了凌晨两点钟,每天只睡四个多小时。他直到高三下学期才开始慢慢调整作息时间,每天能多睡一会儿。母亲刘润摸了摸儿子的头心疼地说,“他的高中学习是真的辛苦,所以说,这个第一名也不是随便白得的。”

在邹贤坤的班主任张永斌看来,邹贤坤是一个很有自己规划,并且能严格执行规划的学生。“他给自己制订学习计划,每天完不成他不休息的。所以也正是这份毅力吧,他高中三年的成绩一直很稳定,也并不偏科。”

“全才”不当书呆子 他的学习好在学校里是出了名的;他的才艺在学校的老师同学之间也小有名气。“他这个孩子,不是„书呆子‟型的,唱歌跳舞体育,他样样都不错。”提起自己的得意门生,班主任张永斌赞不绝口,“他是综合素质很强的孩子,学校里一有什么演出啊,活动啊,都有他的参加。

虽然还没有步入大学的校门,但是邹贤坤对自己的未来却有着清晰的打算。“贵州的小吃好吃又有特点,种类又多,所以我想以后能够把贵州的小吃做成像肯德基那样知名的连锁店。”邹贤坤憧憬着,这个创业计划也许不必等到毕业以后再去实现,上大学期间就可以尝试。

对于自己这个高中以来最长的暑假,邹贤坤打算继续打工挣钱,“我想用自己挣来的钱给我父母买个礼物,他们这么多年养育我很辛苦。然后自己去旅游,去丽江、西藏。旅游和行走,能给人带来独立思考的空间,也增加人的心灵的广度和深度。”邹贤坤说。

爱他就要尊重他

邹贤坤的父母都是老师,出生在这样的书香门第世家,按理应该有很多教育的规矩,但父母跟儿子之间交

流得最多的是生活感悟和心得。

邹贤坤看不得人穷志坚,见到那些依靠自己能力努力生活但却生活艰辛的人,他既尊重、又心疼。妈妈常常发现他不太“理财”,好不容易存下几个零花钱全部用于接济他人。

在刘润看来,邹贤坤从不补课,也没有什么课外加时。倒是儿子高中以后常常加班看书看习题让他们很心疼。别人认为刘润养了一个特别能读书的儿子,但刘润不这样认为,儿子只会干自己有兴趣的事,包括念书做功课。

高考在邹贤坤眼里,只是一场小小的测验。父母都在暗地里为他捏一把汗,他却吃得比平时多、睡得比平时早,似乎这只是一次小小的测验。

考完试后,邹贤坤便自己出门打工去了。先是在一家公司里做销售,早出晚归刘润很担心,几天以后参加了市里统一的英语口试,再返回六枝,他成了一名扎铁丝的纫边工人。刘润偷偷去工地上看过:儿子每天扎在大捆大捆的铁丝里,没戴手套,一手握铁丝、一手拿钳子把铁丝绕边成网,一天的工钱是60元。在邹贤坤看来,这不是挣钱,仅仅是一种自食其力的表现。

黑龙江2013年高考理科状元朱恬缘谈高考经验

朱恬缘 做题速度快

朱恬缘的妈妈姜虹说,女儿在学习上和其他的同学差不多,学习方式都是班主任老师教的,上课记笔记、错题本等她也都照做。但女儿的做题速度非常快,这与姜虹从小对女儿的教育有很大关系,从幼儿园开始,如果女儿放学后想出去玩,必须把作业做完了才可以出去,否则不可以。慢慢就养成了女儿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做作业。但朱恬缘特别马虎,虽然做作业的速度上去了,但正确率也并不是很高。久而久之,朱恬缘慢慢就养成了做题速度快的习惯。

姜虹说,女儿在高

一、高二时的成绩还行,属于中上等,可到了高三,女儿的成绩就迅速提高,高三后期模拟考试的成绩都在680、690分左右。她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女儿在小学五年级和初中四年级最后一年升学时,成绩也都是迅速提高,都能以很好的成绩升学。

从来不贪黑不起早

朱恬缘的妈妈姜虹告诉记者,恬缘在学习上每科的成绩都非常平衡,不偏科,也没有特别喜欢的学科。女儿的学习效率非常高。每天7点上课,家离学校也比较近,恬缘都是在6点半左右起床;每天晚上放学后,最晚也不会超过11点睡觉,临近高考的那段时间,下了自习后,恬缘都是在10点20分左右就上床睡觉了。从不贪黑也不起早,比较喜欢睡觉。

喜欢看散文写日记

朱恬缘的业余生活最喜欢的就是看课外书,尤其是一些小文艺的作品,书架上都是她自己买的《瓦尔登湖》等散文作品,以及一些海子等诗人的诗。

此外,朱恬缘还很喜欢写日记,日记的内容也并非每天所做的事情,而是喜欢将自己的心情等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报哪所学校自己做主

姜虹说,女儿之前也参加了北京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考了158.5分,很遗憾,差一点就被录取。女儿还是比较喜欢在国内上学,比较倾向清华大学或者北京大学。这次女儿高考后去北京除了为居住在北京的奶奶过生日外,也是想了解下北京高校的一些专业情况。对于最终女儿会选择哪所大学的哪个专业,她和丈夫还是会尊重女儿的选择。

2013浙江理科高考状元镇海中学周晨770分

周晨高考成绩:总分770分,语文128分,数学150分,英语142分,理综290分,自选模块60分

周晨,镇海中学理科创新(2)班的学生,1.65米的个子,苗条的身材,清秀的脸蛋,有些近视,但近视度不高。因此,她平时很少戴近视眼镜,即使考试的时候也是这样。

周晨是嘉兴人,妈妈是一家公司的会计,爸爸经商。初中入读嘉兴一中实验学校,中考时,数学就得了满分。在最终选择读哪所高中时,她慕名报考了镇海中学,并顺利通过测试。

周晨考得这么好,有什么经验可能让大家学的呢?周晨的妈妈说:“如果说有经验,那就是从小培养的良好学习习惯。”

周晨学习很自觉,每次都是做完作业后才去玩。初中时,补过几次作文课。除此以外,再也没有到校外去补课或请家教了。晚上在11点前肯定会睡觉,从不开“夜车”。

在班主任高培圣老师的眼里,这名女生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爱哭也爱笑。刚上高一时,因为远离家乡,不适应这里的生活,常常爱哭。高二时,有几次,自己觉得成绩考得不理想,也哭过。高培圣说:“女孩子爱哭,也是很正常的事。对她来说,哭一哭,就能缓解一下内心的压力。到高三的时候,她已学会了坚强,不再轻易哭了。不过,周晨也很爱笑。平时总是笑眯眯的。”

周晨的另一大特点,就是学习非常认真,非常踏实。“周晨有一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高培圣说,周晨有一个“纠错本”,对平时容易出错的内容,一条条整理得很清楚。周晨的学习习惯非常好,成绩一直很稳定,在年级段里常常考第一名。

周晨是班上的安全委员,平时负责教室开门关门、开灯熄灯等“小事”。班上的同学都说,每当看见教室门关着的时候,总会想到她。她还是学校体育部部长,不过,周晨觉得自己担任这个部长,做得还不够好,如果再让她做一次,她肯定会做得更好一些的。

江西2013高考理科状元经验谈

谢睿 689分

师大附中

谈学习:注重课本知识

“语文123分,数学137分,英语142分,理综277分。”说起自己的成绩,谢睿告诉记者,在今年高考中,她因曾获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一等奖而享受高考加10分的优惠,所以以689分的总分摘下理科“状元”的桂冠。对于学习的方式和技巧,谢睿说:“就是要注重课本知识,向课堂要效率。”谢睿说。 谈技巧:生活规律保持状态

谢睿告诉记者,有规律的生活,保持良好的状态是学习的关键。她家住在南昌大学老校区附近,每天上学放学都坚持步行半小时来往,通过锻炼来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每天6点20分起床,洗漱吃早饭。”谢睿说,6点50分出门,步行半小时左右就来到学校,开始7点30分的早读及一天的学习,这样坚持了三年。谢睿说,步行中可以调整状态,到了学校便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放学后步行回家,可以回忆梳理一天所学习的东西,觉得不足的则晚上在家补充,“10点准时上床休息,以保持第二天的学习状态。”

“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和规律算是方法之一吧。”谢睿表示,在高中的三年里,她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课堂上,比如早读就只安排了三个内容,英语听力、背单词和背语文基础知识,“早晨记忆力好,比较清醒,适合记忆。”

“爱好也是学习的秘诀之一。”谢睿告诉记者,比如数学,每解答一道题都觉得很有成就感,慢慢地兴趣就来了,“然后还要有自学的能力,从高一开始慢慢来,比如英语不要过多地去做选择题,多做一些阅读理解,英语语法、意境都在其中,效果自然就好了。”

谈课外:每天坚持课间长跑

毕业了,在师大附中,除了教室,谢睿最有感情的地方,就是操场了。高中三年,谢睿不仅每天上学放学坚持步行半小时,在大课间休息时间,谢睿还要围绕操场长跑。

“加上早读,那时已经上了三堂课,精神上会很疲惫。”谢睿说,她是通过跑步来保持好的状态,也能锻炼身体,“即便是在高考前,我也没吃过什么营养品,但这半年还长胖了10斤。”

此外,谢睿还告诉记者,家庭的环境对学习有很大的影响,但最重要的还是自觉,“我有个表哥,借宿在我家,爸爸妈妈都管他去了,不怎么管我,因为他比较贪玩。”

谢睿告诉记者,高中三年来,父母更多的是照顾她的生活,学习上并不过多干涉,“爸爸是南昌工程学院的老师,他们也喜欢看书。”谢睿说,在这点上,父母对她的影响最大,他们都喜欢读书。

2013福建宁德高考理科状元倪诗影学习方法经验谈

倪诗影

学校:福鼎一中

高考成绩:原始分668+省优秀学生10分,语文126,数学136,英语138,理综268 复习心得:基础知识要掌握好

作为2013年理科投档分最高分得主的倪诗影在日常生活中是个好学、开朗的女生,作为班长的她更是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课外活动。“诗影是个品学兼优且自信开朗的学生,不仅学习成绩优异,在参与课外活动中也表现得十分积极。”福鼎一中高三年段长谢晓东老师评价道,他还透露,目前清华大学招生办已经向倪诗影伸出了“橄榄枝”,希望她填报清华大学,这也是她的目标。据了解,上高中时,她就将考上清华大学作为自己的目标,并且努力学习,一步一步实现自己的目标。

在日常学习当中,倪诗影虽勤奋努力,可她却从不熬夜。“若熬夜复习,我第二天的精神状态就比较差,从而影响进一步学习,因此我通常在11点多就休息了。”她告诉记者,哪怕在最紧张的高考冲刺阶段,她仍保持原来的作息。现如今,高考已经结束,倪诗影也直言心情放松了不少,目前她已打算填报清华大学,对于专业方向,她则仍在考虑中。回顾整个高考复习阶段,她表示自己很怀念和同学们一起备战高考的时间,也很怀念那时大家专心做题的忙碌身影。而谈及如何备战高考,她坦言基础知识要掌握好,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也是必不可少的。

2013山西高考理科状元王菲芃学习方法经验谈

王菲芃,679分

山西大学附中2013届毕业生,高考中以679分的成绩获得山西省理科第一名。生活中,她开朗外向,是同学们眼中的“开心果”;她还爱好广泛,课余时间喜欢看小说,打乒乓球,还参加了年级里组织的排球赛和辩论赛等校园活动,学习生活之余充分发掘个人潜力,享受美好生活。

成长于军人家庭

王菲芃同学出生于一个军人家庭。小小年级的她就会叠“豆腐块”,吃饭很快,而且碗里干干净净,不会留一粒米。这样的小习惯也塑造了她的性格。学习中,她讲求高效率地工作,总是能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学校任务,课余时间就可以自己安排。同时,她有很强的自律意识。“自己规定自己要做的事就一定要做完,觉得不可以做的事情就绝对不会做。我觉得自己能够很明确地划清这两类事之间的界线。”她还很强调集体,重视个人对集体的贡献。她曾与几个同学组成保送生考试互助团队,后来其中的一大半保送至理想学府。“集体里面,大家集思广益共同达成目标。能为集体多做一点,其实也就是为自己多做一点。”

然而,她觉得自己身上最突出的是“敬业”精神。“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当学生的时候,就要尽力当好学生。”她始终以一种“敬业”的精神要求自己,恪守作为一名学生的本分。“有些同学对于老师布置的任务并不很认可,常常有自己的想法。我并不是否定这样的学习方法,只不过我总觉得学生应该有一种本分。规定时间里完成作业,这就是学生„敬业‟的体现之一。”正是这样的精神让她在高中三年里达成了各项具有挑战性的目标。没有排球基础的她,在课余时间努力训练了一个星期后,就在年级排球赛中成为了“mvp”;辩论赛中,她也是班里的“最佳辩手”。“干一件事,我就希望能尽全力去干好。”

绽放于附中舞台

“附中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在附中六年,我感触最深的是这里老师的素质很高。”当她回忆这六年的学校生活时,她觉得,最离不开的是师长的谆谆教诲。“我们初中和高中的班主任都非常地认真负责,不仅重视学生的学习情况,也非常注重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初中的英语老师也很好,正是她开启了我对英语学习的热情。当时我们总做一些英语小游戏,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英语学习的兴趣被激发了出来。老师们对每位同学都非常照顾,也非常负责,尽量都能做到因材施教。”附中还为她提供了参与竞赛的机会。“如果我没有来到附中,我可能也许永远无法接触到竞赛了。”她从初一开始接触信息竞赛,整整学习了五年,从初三开始连续三次进入山西省队,拿到了三枚国家铜牌。“我可能是拿铜牌最多的人了,因为每次都拿不到银牌。”她自嘲道。她还爱好数学,在高二时也拿到了数学保送,并多次在希望杯等各类竞赛中获奖。“参加竞赛磨练了我的意志,拓宽了我的视野,给了我一种全新的见识。”高考结束后,她还在学校机房给高一的孩子做了几次信息学辅导。“我希望能用自己的知识帮助更多的人,其实我以后理想职业是大学老师啦。”

结缘于清华大学

“高中以来,我曾经好几次到过清华大学。”2012年全国信息学精英赛暨国家队选拔赛在清华大学举行,当时她参加了比赛,还担任了闭幕式的主持人。“在清华大学的礼堂里主持真是一种特别的经历。”那时,清华大学美丽的校园和物美价廉的食堂就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高三上学期时,她听说学校里有两个“领军计划”的名额。“其实当时是有点犹豫的,那时还没有保送生考试,如果能保送就能节约很多时间,而选择„领军计划‟意味着要参加高考。”深思熟虑之后,她决定参加“领军计划”。“从这个计划中,我能看出清华大学在新百年建设中的决心,而我也希望能够成为这个团体的一员。”“清华学风中有一种很踏实,很实干的东西,这和我自己的„敬业‟精神相符合。清华是我理想的学府。”2013山西高考理科状元王菲芃学习方法经验谈由一起去留学 ( )编辑整理,转载请保留出处

2013年宁夏理科状元王伟分享学习经验

2013年宁夏高考状元出炉,宁夏固原一中王伟以670分获2013高考宁夏理科第一名。

固原市第一中学位于宁夏南部山区六盘山下的清水河畔,是固原市唯一的一所自治区重点学校。固原一中始建于1891年,时称“五原书院”。1941年创设为初级中学,1956年增设高中部,1963年被确立为自治区重点中学。

今年18岁的王伟,是同心县韦州镇韦二村人,是韦州镇韦二村第一个走出来的全区高考理科第一名。王伟家里四口人,父母靠种地和打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哥哥王政在宁夏大学读书。王伟的初中是在同心县海如女中就读,他的学习成绩非常优秀,同时,海如女中也是2011年宁夏高考理科第一名冯锐的母校,2010年王伟以全县第三名的成绩被固原一中重点班录取。 从小生活在农村王伟,苦难的生活磨砺了他的意志,这给王伟今后的努力学习奠定了良好基础。在高中3年中,王伟在平时的考试和模拟中成绩不是很稳定,有时候分数甚至很低,但是他的心态一直比较好。在考试前,王伟也有过考状元的念头,虽然有几次考试成绩不是很理想,但王伟并没有气馁,他慢慢调整自己的心态,后来他的成绩一次比一次好。

6月20日高考成绩出来后,670分的成绩王伟没有太过惊讶,这和自己最后几次模拟的成绩大致持平,但他和家人一晚上依然没有睡好。

王伟说:“三年来,父母从来没有给我加过压力,老师对我像自己的儿女一样,此时最想感谢的是我的班主任王育宏老师,高三一年来王老师为我们这个班付出了很多,同时也要感谢我们全班同学的支持和鼓励。”

谈到自己的三年高中学习经验时,王伟觉得在高一高二的时候,主要是要吃透课本,理科最重要的是理解不在于死记硬背,当然语文和生物的有些概念还是要背的。在上课的时候要认真听讲,理解吃透每一节课的内容,下课的时候要按时完成学习任务。高三的时候就要疯狂地做题,以良好的心态迎接高考,及时总结归纳纠正学习考试中出现的各种错误。

当然,王伟在初中时学习成绩并不是全校第一,他的学习成绩和班里大多数学生差不多,但他通过刻苦努力学习最终取得全县第三名进入高中。在高三的时候,王伟的父母每隔三四周才能来看王伟一次,亲人的支持和鼓励让王伟有了更坚定的信心迎接高考,终于实现自己的“状元梦”。

目前,王伟正在和班主任、家长沟通商量,在班主任和家人的指导和建议下他准备报考一所理工科类大学。

6月20日一大早,宁夏新闻网、宁夏义工联合会、宁夏义工联合会固原工作站通过固原一中王伟的班主任王老师第一时间联系到王伟对其进行深入采访报道。

宁夏义工联合会固原工作站了解到王伟的父亲患有心脏病,王伟的哥哥王政还在读大学,一家生活比较困难,同时王伟希望宁夏义工联合会能给他提供经济帮助以供他完成学业。宁夏义工联合会很快答应了王伟的请求,同时,经过宁夏义工联合会固原工作站邀请王伟加入宁夏义工联合会成为一名义工,他将通过快乐雷锋工程——马兰花·西部助学行动和更多山区高中学生分享自己的“状元之路”,勉励更多的山区贫困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2013辽宁高考理科状元张殿炎:做什么都有计划

姓名:张殿炎

总分:709分(699+10)

学校:本溪市高级中学

报考学校: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习心得:多整理、多梳理

喜欢读的书:柯南的漫画、福尔摩斯探案集

“终于可以上清华了!而且要进那个系!”

得知自己考了699分,张殿炎兴奋地说。

在这之前,他一直在为自己没能通过清华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憋着一口气。

谈到自己在高考中的出色发挥,张殿炎说其实自己估分时只估了678分,并不是同学中最高的据他表示,学习最重要的就是要调整和把握好心态。

他拿自己做例子:我参加过竞赛培训,几乎每次竞赛都是获得二等奖,但是我每次都能很快调整好;参加清华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没有通过,也是调整得很快,尽管他一直执着地把高考目标定为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心态好了学习就不累,虽然有的时候比如说晚上困的时候身体也累,但是心理上一点也不累。”

张殿炎说,自己学习心得就是要多整理、多梳理,整理一段时间学到的知识、梳理下一步的学习思路。“做好该做的。课上跟紧笔记,课下多写改错本、多看书,多注重基础知识的回顾。”

和其他男同学喜欢足球、篮球不同,张殿炎爱好的是羽毛球和吉他。

不过他说自己的特长实际是手风琴,可惜中考之后就没再拉,只考到6级。

张殿炎告诉记者,自己的爸爸是工人、妈妈是会计,家里不贫穷也不富有,就是个“温馨的小家”。

妈妈眼中的他:

懂事,学习上不用管,做什么都有计划、有条不紊。

班主任眼中的他:

沉稳、开朗,组织协调能力强。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高考作文专题训练下一篇:关联词不但而且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