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课程总结范文

2022-05-28

总结对于个人的成长而言,是我们反思自身、了解自身、明确目标的重要方式,通过编写的总结报告,我们可以在工作回顾中,寻找出自身的工作难点,掌握自身的工作优势,更加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测量课程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测量课程总结范文

《电子测量》课程总结

(一)、绪论

1. 测量的基本概念(熟悉)

1) 测量的定义

2) 测量概念的内涵

3) 测量的组成要素

4) 完成一次测量过程的步骤

2. 计量的基本概念(熟悉)

1) 计量的定义和意义

2) 计量和测量的关系

3) 单位的概念和意义

4) 测量标准的概念

5) 基准的分级分类

6) 计量中的几个术语

7) 测量标准的传递的概念

3. 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

1) 测量误差的定义(熟悉)

2) 测量误差的来源(熟悉)

3) 测量误差的表示方法(掌握)

[1] 绝对误差

[2] 修正值

[3] 相对误差:实际相对误差、示值相对误、满度相对误差、分贝误差

4. 测量的量值比较原理

1) 基于比例变换的间接比较法(偏转法)(熟悉)

[1] 比例变换原理

[2] 间接比较原理

2) 基于差值示零的直接比较法(熟悉)

[1] 差值测量原理

3) 减少误差的复合式比较(熟悉)

[1] 微差法

[2] 替代法

[3] 交换法

5. 测量的基本实现技术(了解)

1) 电子测量中的变换技术

2) 电子测量中的比较技术

3) 电子测量中的处理技术

4) 电子测量中的显示技术

(二)、测量方法与测量系统

1. 电子测量的基本概念

1) 电子测量的特点(了解)

2) 电子测量的内容(按被测物理量分)(了解)

3) 电子测量的定义(熟悉)

2. 测量方法的分类(熟悉)

1) 直接测量与间接测量的概念

2) 有源量测量和无源量测量的概念

3) 频域、时域测量的概念

4) 静态、稳态及动态测量的概念

3. 测量系统的静态特性(熟悉)

1) 系统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的概念

2) 静态误差、动态误差的概念

3) 测量系统的静态性能指标

[1]理想线性系统静态特性的数学模型

[2] 静态特性的基本参数(熟悉)

① 量程

② 零位值

③ 灵敏度

④ 分辨力和分辨率

⑤ 漂移

⑥ 时漂

⑦ 温漂

⑧ 线性度

⑨ 准确度

⑩ 可靠性

⑪ 输出电阻与输出阻抗

4) 电子测量仪器的技术条件及误差的表示方法(熟悉)

[1] 容许误差

[2] 工作误差

[3] 固有误差

[4] 影响误差

[5] 稳定误差

[6] 仪器误差的表示方法:2-58~2-61

4. 测量系统的动态特性(熟悉)

1) 动态特性指标的2种测量方法

2) 动态特性指标

[1] 时域指标的内容

[2] 频域指标的内容

(三)、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

1. 测量误差的分类和测量结果的表征

1) 测量误差的分类(掌握)

[1] 随机误差

[2] 系统误差

[3] 粗大误差

[4] 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表达式

2) 测量结果的表征(掌握)

[1] 准确度

[2] 精密度

[3] 精确度

2. 测量误差的估计和处理方法

1) 随机误差的统计特性及减少方法

[1] 随机误差的分布规律(了解)

a) 正态分布的随机误差的规律

[2] 有限次测量的数学期望和标准偏差的估计值(掌握)

a) 有限次测量的数学期望的估计值——算术平均值

b) 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偏差

c) 有限次测量数据的标准偏差的估计值

2) 系统误差的判断及消除方法

[1] 系统误差的发现方法 (熟悉)

a) 不变系差的校准发现方法

b) 变化系差的残差观察法

3) 粗大误差及其判断准则(掌握)

[1] 粗大误差的判别准则

a) 莱特检验法

4) 测量结果的处理步骤(掌握)

[1] 等精度测量

5) 测量误差的合成和分析(掌握)

3. 测量数据处理

1) 有效数字的处理(掌握)

[1] 数字修约(舍入)规则

[2] 有效数字

[3] 近似运算法则

(四)、时间与频率的测量

1. 概述

1) 时间、频率的基本概念(熟悉)

2) 时频测量的特点(了解)

2. 时间与频率标准(了解)

1) 天文时标

2) 原子时标

3) 石英晶体振荡器

3. 电子计数器的组成原理和测量功能

1) 电子计数器的测量功能(熟悉)

[1] 频率测量

[2] 周期测量

4. 电子计数器的测量误差(掌握)

1) 频率测量误差分析

2) 周期测量误差分析

3) 中界频率

(五)、电压测量

1. 概述

1) 特点(了解)

2. 交流电压的测量

1) 表征交流电压的基本参量(不需要记忆常见波形的波峰和波形因数)(掌握)

2) 交流/直流转换器的响应特性及误差分析

[1] 交流电压的基本测量原理 (熟悉)

[2] 峰值电压表原理、刻度特性和误差分析 (掌握)

[3] 平均值电压表原理、刻度特性和误差分析 (掌握)

3) 模拟式交流电压表(了解其基本结构和特点)

[1] 检波-放大式电压表

[2] 放大-检波式电压表

[3] 外差式选频电平表

3. 直流电压的数字化测量及A/D转换原理

1) 数字电压表的组成(了解)

2) 主要性能指标(掌握)

3) 逐次逼近比较式ADC(了解)

(七)、信号波形测量

1. 概述

1) 主要技术指标(掌握)

[1] 频带宽度BW和上升时间tr

[2] 扫描速度

[3] 偏转因素

[4] 输入阻抗

[5] 输入方式

[6] 触发源选择方式

2. CRT显示原理

1) CRT(了解CRT的基本组成和各部分的基本作用)

[1] 电子枪

[2] 偏转系统

[3] 荧光屏

2) 波形显示的基本原理 (掌握)

[1] 显示随时间变化的图形

[2] 扫描的概念

[3] 同步的概念

3. 模拟示波技术及通用示波器

1) 通用示波器的主要组成(了解基本组成和各部分的基本作用)

2) 通用示波器的垂直通道(了解基本组成和各部分的基本作用)

4. 示波器的基本测量技术(掌握)

1) 用示波器测量电压

2) 用示波器测量时间和频率

(八)、信号的产生

1. 信号源概述

1) 信号源的组成(了解)

2) 正弦信号源的性能指标(了解)

[1] 频率特性

[2] 输出特性

[3] 调制特性

2.

1)

2)

3)

3.

1)

2)

3)正弦、脉冲及函数发生器(了解它们的功能) 正弦信号发生器 脉冲信号发生器 函数信号发生器 锁相频率合成信号的产生 频率合成原理(熟悉) 频率合成分类及特点(了解) 锁相环(PLL)的基本概念(掌握)

[1] 锁相环的基本工作原理

[2] 锁相环的基本形式

在理解的基础上熟悉,可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了解部分主要掌握提纲,掌握部分请不要忘记复习作业,相信各位能考出好的成绩!有疑问请联系我,短号:670396

第二篇:工程测量课程总结

《工程测量》课程总结张泽民

2012-2013学年的第一学期已经接近尾声,这学期我主要担任了11建筑班的《工程测量》教学工作。在授课的过程中,通过每次的搜集资料,备课,讲课,使我在教学中得到锻炼,有了小小的进步,积累了一些经验。以下是我的课程总结。

一、教学手段

为了优化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注意综合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包括板书讲授、课堂实物介绍(测量仪器及工具)、师生互动、现场教学等不同方法和教学手段综合应用,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 板书讲授:主要是针对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以及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论述,而且涉及较多计算、理论推导等的内容,主要是导线计算、水准路线计算、角度计算、误差理论与误差传播定律等,通过公式推导、计算实例等,循序渐进,在授课时要求注意高职教育的特点,做到降低测量学理论深度,加大测量学知识应用的力度,注意学生的接受与知识消化。还及时将工程领域中的测量新知识、新技术(如:全站仪、数字水准仪、 GPS技术等)传授给学生。

(二) 课堂实物介绍:主要是针对仪器构造、仪器使用等信息量大、相对容易接受的内容,使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接触较多的信息量,并注重与后续的现场教学相结合。注意将课堂实物介绍与板书讲授有机结合,通过二者的优势互补,实现有关知识的融合与最佳传授。如在水准仪的构造与使用、经纬仪的构造与使用等方面,均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结合进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 现场教学:主要是针对仪器介绍和仪器使用方面,通过课堂实物介绍、实习前的操作示范等,使学生能够较快的了解仪器操作与使用方法,加强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通过将课堂讲授和课间实习穿插进行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加深、融会贯通课堂讲授的内容。课间实习可以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及时消化。

(四)教学实习 : 为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对所学的全部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培养他们独自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测量学理论教学结束后,有4-5周的测量实习,为了做好教学实习工作,我编写了《测量学指导书》,在指导书内对日程安排、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都进行了详细说明。另外在教学实习中,我们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都安排有教师进行校园测量外业指导和室内测量内业辅导。测量学教学实习结束后,各组应上交“校园观测记录”、“外业成果整理”、“内业计算资料及成果”。

二、教学内容:

要学好测量这门课要掌握三点:仪器、方法和精度。仪器主要是指仪器构造和仪器操作;方法主要是指观测方法和计算方法;而精度主要是观测数据的精度评定、误差分析和计算平差。针对这个教学特点,并考虑到目前的诸多因素,笔者在教学内容上作了一定的调整。主要的宗旨就是强调实际应用性和降低理论学习难度。例如在“高程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老三篇中,有关常规光学测量仪器和工具的介绍适当削减,增加电子水准仪和电子经纬仪的介绍(即使学校没有相关仪器也应介绍);距离测量着重介绍光电测距,减少钢尺丈量的内容。重点讲授高程、角度、距离这三项基本工作的测量方法和记录计算方法。这样更能使学生适应今后工作的需要。

三、关于教学手段补充的一些建议

要完成课程的培养目标,弥补教材的不足,关键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采用好的教学手段是保证课堂质量的重要因素。主要建议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多媒体教学

测量课程有三多,即概念多、公式多、图表多。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一次课的板书

量常常达到5至7 个板面,虽然做了板面设计,有时还是显得杂乱,并且后述内容中对前述内容的示意图和表格的应用会由于版面小又要重画,极大地浪费了时间。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将教材和教案输入计算机,例如采用Powerpoint制成幻灯片,形成动态教材和动态教案,不断地对教学内容进行修改,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这样在上课时能有效地节约教师的时间,制作精美的幻灯片也能牢牢吸引学生的眼球。

(二)播放录像带

测量仪器的型号不

一、种类繁多。从毕业生反馈的情况来看,很多学生毕业后在单位从事测量工作,而单位的测量仪器和学校里接触的仪器往往不同。学校的仪器不论数量还是型号都是有限的,所以,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多购买一些先进测量仪器的声像教材,使学生通过播放录像带了解更多品牌和更多类型的仪器。

(三)课程之间的相互渗透

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依赖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笔者认为应该强调课程之间的交叉教学的重要性。测量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与数学、物理、计算机等基础课以及公路设计、公路施工、工程制图、桥涵设计与施工等专业课有着紧密的联系。例如有的学生对计算机感兴趣,如果让他编写出测量计算的小程序,会令他有成就感,激发对测量的兴趣。所以,强调课程之间的相互渗透,能起到好的效果。

第三篇:电子测量与技术课程总结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电子测量与技术小论文题目: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 摘要:

测量是无处不在的,日常生活、工农业发展、高新技术和国防现代化建设都离不开测量,科学的发展与进步更离不开测量。电子测量是泛指以电子技术为基础手段的一种测量技术,除了对各种电量、电信号以及电路元器件的特性和参数进行测量外、它还可以对各类非电量进行测量。按照测量的性质不同,可以将电子测量分为时域测量、频域测量、数据域测量和随机量测量四种类型;按照测量方法的不同,电子测量又可以分为直接测量、间接测量和组合测量三类。并且测量总是在不同的基准下进行。因此,计量基准一般分为如下三种;主基准、副基准、工作基准;2.阻抗测量包含哪些;电阻、电容、电感阻抗的测量,电阻阻抗测量方法:伏;3.误差的特点和性质;按照误差的特点和性质,误差可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系统误差的主要特点是:只要测量条件不变,误差即为;随机误差的特点是:不易发觉,不好分析,难于修正,;粗差的主要特点是:无规律可循,且产生之后应舍弃不用。这里着重分析信号发生器即信号源,它负责提供电子测量所需的各种电信号,是最基本、应用最广泛的电子测量仪器之一。按信号波形可分为正弦信号、函数(波形)信号、脉冲信号和随机信号发生器等四大类。信号发生器又称信号源或振荡器,在生产实践和科技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各种波形曲线均可以用三角函数方程式来表示。能够产生多种波形,如三角波、锯齿波、矩形波(含方波)、正弦波的电路被称为函数信号发生器。在研制、生产、使用、测试和维修各种电子元器件、部件以及整机设备时,都需要有信号源,由它产生不同频率、不同波形的电压、电流信号并加入到被测器件、设备上,用其他测量仪器观察、测量被测者的输出响应,以分析和确定它们的性能参数等作用。这种提供测试用电信号的装置统称为信号发生器。

关键词:示波器信号发生器技术指标用途

电子测量分类: 1. 示波器:

工作原理及主要性能参数:主要就是将随时间变化的电信号显示在屏幕上的显示观测设备。能测量从直流到数百兆赫兹的高频信号。其基本结构由加热器、阴极、控制栅、第一阳极、第二阳极、垂直偏转板、水平偏转板组成。由阴极射线管的阴极发射出的电子束根据测量信号轰击荧光屏发光产生相应波形。在屏幕上就可以根据横轴、纵轴的刻度直接观察输入信号。1)带宽、2)采样速率、3)信息数量、4)内存深度等。这些同样也是决定不同型号的示波器价格的主要因素。数字示波器的性能指标主要包括频带宽度、最高采样速率、存储带宽、波形刷新率以及读出速度等几方面。通用示波器主要由Y系统、X系统、主机系统三大部分组成。Y系统是被测信号的输入通道,它对被测信号进行衰减, 放大并产生内触发信号。X信号系统的作用是产生和放大扫描锯齿波信号,它是由触发电路、扫描发生器和水平放大器组成。主机系统由示波管、电源、显示电路、Z轴电路、校准信号发生器等组成。 2. 信号发生器:

主要性能参数有:1)有效频率范围、2) 频率准确度、3) 频率稳定度、4) 频谱纯度等。但是按照不同的测量频率,其测量仪器也是不同的。比如低频信号发生器和高频信号发生器、信号合成发生器以及函数信号发生器等。

A、首先低频信号发生器的组成:低频信号发生器组成主要包括主振器、缓冲放大器、电平调节器、功率放大器、输出衰减器、阻抗变换器和输出指示器等部分。并且每个部分分别对应不同的功能。

1)主振器:主振器是低频信号发生器的核心部分,产生频率可调的正弦信号, 它决定了信号发生器的有效频率范围和频率稳定度。 2)缓冲放大器:缓冲放大器兼有缓冲和电压放大的作用。

3)功率放大器:功率放大器用来对电平调节器送来的电压信号进行功率放大, 使之达到额定的功率输出,驱动低阻抗负载。通常采用电压跟随器或BTL电路等。 4)输出衰减器:输出不同电压。

5)阻抗变换器:阻抗变换器用于匹配不同阻抗的负载,以便在负载上获得最大 输出功率。

6)输出指示:输出指示用来指示输出端输出电压的幅度,或对外部信号电压进 行测量,可能是指针式电压表、数码LED或LCD。

B、其次高频信号发生器其主要电路组成有:振荡器、缓冲级、调制级、输出级、内调制振荡器、频率调制器、监测指示电路等。

1)振荡器:用于产生高频振荡信号,信号发生器的主要工作特性大都由它决定。 2)缓冲级:主要起隔离放大的作用,用来隔离调制级对主振级可能产生的不良 影响,以保证主振级工作稳定,并将主振信号放大到一定的电平。 3)调制级:主要完成对主振信号的调制。

4)内调制振荡器: 供给符合调制级要求的音频正弦调制信号。 5)输出级: 主要由放大器、滤波器、输出微调、输出衰减器等组成。 6)监测指示电路:监测指示输出信号的载波电平和调制系数。

C、再次合成信号发生器其方式有:1) 直接合成法:分为模拟直接合成法和数字直接合成法。

模拟直接合成法:采用基准频率通过谐波发生器,产生一系列谐波频率,然后用混频、倍频和分频进行频率的算术运算,最终得到所需的频率; 数字直接合成法:利用ROM和DAC结合,通过控制电路,从ROM单元中读出数据,进行数/模转换,得到一定频率的输出波形。

2) 间接合成法则通过锁相技术进行频率的算术运算,最后得到所需的频率。

D、最后是函数信号发生器其工作原理以及主要电路组成及功能有:1)利用各种电路通过函数变换实现波形之间的转换,即以某种波形为第一波形,然后利用第一波形导出其他波形。近来较为流行的方案是先产生三角波,然后产生方波和正弦波等。 2) 函数信号发生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1) 输出波形:通常输出波形有正弦波、方波、脉冲和三角波等波形,有的还具有锯齿波、斜波、TTL同步输出及单次脉冲输出等。

(2) 频率范围: 函数发生器的整个工作频率范围一般分为若干频段。

(3) 输出电压:对正弦信号,一般指输出电压的峰-峰值,通常可达10Up-p以上; 对脉冲数字信号, 则包括TTL和CMOS输出电平。

(4) 波形特性:不同波形有不同的表示法。正弦波的特性一般用非线性失真系数表示,一般要求小于等于3%; 三角波的特性用非线性系数表示,一般要求小于等于2%;方波的特性参数是上升时间,一般要求小于等于100 ns。 (5) 输出阻抗等相关参数。

3. 结论:

综上所述:现在的科技发展归根结底离不开准确的测量仪器以及测量的技术。这里所提及的示波器、信号发生器只是众多仪器中的两种。并且信号发生器用途广泛、种类繁多,它分为通用信号发生器和专用信号发生器两大类。专用仪器是为某种特殊专用目的而设计制作的,能够提供特殊的测量信号,如调频立体声信号发生器、电视信号发生器等。通过了解各种信号发生器的分类、工作原理以及它们的技术指标如输出波形、频率范围、输出电压、输出阻抗、波形特性等等。由此能够在实际应用中、在测量中根据不同的环境及不同的要求下选择合适的信号发生器,提高测量精度。和示波器、电压表、频率计等仪器一样,信号发生器是电子测量领域最基本、应用最广泛的一类电子仪器。它们能广泛运用在研制、生产、使用、测试和维修各种电子元器件、部件以及整机设备中,用以分析了解、确定各种设备的性能参数。除此以外,信号发生器还可广泛应用在电子研发、维修、测量、校准等领域。因此只要我们用好不同类型的仪器,总是能为我们在实际的应用中带来便捷。但是,既然是测量总是有误差。所以,我们应该努力减小误差,尽可能让我们的测量结果更加精确。 4. 参考文献 [1] 张永瑞·电子测量技术基础·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2] 陈光禹·现代电子测试技术·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0 [3] 任庆·电子测量原理·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89 [4] 邓斌·电子测量仪器·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 [5] 万国庆·电子测量教程·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第四篇:工程测量的学习及课程总结报告

《工程测量规范》的学习及课程总结报

目录

摘要

第一部分

第一章 平面控制测量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节 水平角观测

第三节 距离测量

第二章 高程控制的测量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节 水准测量

第三章 地形测量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节 一般地区地形测图

第二部分

课程总结

测量学的概念

首先我们来说说测量学的概念。测量学是测绘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方面对测绘学的要求在不断地变化和提高,测绘学的学科也分的越来越细,诸如一下学科: (1)大地测量学。 (2)摄影测量和遥感学。

(3)工程测量学。(4)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工程学。

(5)海洋测绘学。 (6)普通测量学 土木工程测量的任务

土木工程测量是研究土木工程建设在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等价段的歌测量工作的理论技术和方法。起内容主要包括测定测设和变形观测三部分。测定是指运用个测量仪器和工具,通过测量和计算,获得地面点的数据,或者把地球表面的地形按一定的比例尺绘成地形图,供工程建设使用。测设也成施工放样,是将图纸上设计好的建筑物,构造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用测量仪器按一定的测量方法在地面上标定出来,作为施工得人依据。变形观测时指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及工程建成后的运算管理阶段,需要对建筑物的稳定性及变化情况进行监测,以确保工程安全。

总之,土木工程测量在工程建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对于地面点位的确定这一节中我们介绍了水准面。水准面又分为普通水准面和大地水准面。还有地球曲率等问题。针对确定地面点位的方法我们引出了地面点的坐标。它又分为地理坐标(这里介绍了首子午面),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独立平面直角坐标还有空间直角坐标。对于地面点的高程问题。它分为绝对高程和相对高程。

测量的基本工作

(1)距离测量 (2)角度测量 (3)高程测量

测量工作的原则及程序

测量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在布局上由整体到局部,由精度上到低级,在程序上,先控制后碎部。

水准仪及水准测量。

水准测量的原理 水准测量就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通过读取竖立于两个点上水准尺的读数,来测测定地面上两点间的高差,然后根据已知点的高程计算待定点的高程。

水准测量的仪器及工具 水准仪的分类

(一)按精度划分测量学首先是一项精确的工作,这就是工科的特点。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地面点位的科学,从本质上讲,测量学主要完成的任务就是确定地面目标在三维空间的位置以及随时间的变化。在信息社会里,测量学的作用日益重要,测量成果做为地球信息系统的基础,提供了最基本的空间位置信息。构建信息高速公路、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及各种专题的和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均迫切要求建立具有统一标准,可共享的测量数据库和测量成果信息系统。因此测量成为获取和更新基础地理信息最可靠,最准确的手段。测量学的分类有很多种,如普通测量学、大地测量学、摄影测量学、工程测量学。作为测绘工程专业的学生,我们要学习测量的各个方面。测绘学基础就是这些专业知识的基础。通过这阶段的学习和实验,首先,是熟悉了全站仪的用途,熟练了全站仪的各种使用方法,掌握了仪器的检验和校正方法。其次,在对数据的检查和矫正的过程中,明白了各种测量误差的来源,其主要有三个方面:仪器误差(仪器本身所决定,属客观误差来源)、观测误差(由于人员的技术水平而造成,属于主观误差来源)、外界影响误差(受到如温度、大气折射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又时时处于变动中而难以控制,属于可变动误差来源)。了解了如何避免测量结果错误,最大限度的减少测量误差的方法,即要作到:(1)在仪器选择上要选择精度较高的合适仪器。(2)提高自身的测量水平,降低误差水平。(3)通过各种处理数据的数学方法如:距离测量中的温度改正、尺长改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等来减少误差。第三,除了熟悉了仪器的使用和明白了误差的来源和减少措施,还应掌握一套科学的测量方法,在测量中要遵循一定的测量原则,如:“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由高级到低级”的工作原则,并做到“步步有检核”。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更可以提高测量的效率。通过工程实验,真正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对测量仪器的操作、整平更加熟练,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同时也拓展了与同学的交际、合作的能力。而且也更加确定,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而这些,就是在测量之外所收获的了。小组成员的合作很重要,实习小组的气氛很大程度上影响实验的进度

在学习和实习的过程中意识到,在对经纬仪对中整平的过程中,我总结出的经验就是以下几点,能确保仪器能迅速、准确地进行对中整平:

1.先将三角架在展开前调到合适高度,并确保三条腿长度相等;

2.将仪器固定在三角架上后,先将脚螺旋调到大概水平齐,然后在大概对中位置确保三角架处于水平状态;

3.最后进行微调,边通过对中器目镜观察,边进行对中,然后调平,反复1-2次即可。

二、水准仪的使用

1:安置仪器 2:粗略整平 3:瞄准水准尺 4:精确整平 5:读数 在平时的日常学习中我已经对ds3水准仪的使用有过实际操作,这次所使用的水准仪是自动安平水准仪,又比之前所试用的较之先进,每次读数都省去了精平的操作,使我们的每次观测都能顺利的快速完成,大大的提高了我们的测量速度。这次实习我们采用闭合水准路线的测量,在这第一次的实习中我们就遇到了许多问题。比如:在学校我们部分点位为了能够通视设置到了人流量比较多的过主干道上,过往的行人直接影响了我们测量的正常进行;现在正值严冬,寒冷的天气,不但影响着仪器的读数还考验着我们同学门的耐力。但在进行测量的过程中我们保持平静的心态来寻找合适的机会,用坚强的意志接受寒风的考验。在检验所测数据的时候,做到发现错误立即解决对读数结果超限的时候立即返工,同时还发现测量工作一般都在规定的记录表格上如实地反映出测、算过程和结果,表格中有计算校核,∑a一∑b=∑h,这只说明计算无误,但不能反映测量成果的优劣。外业测量结束后,进行高差闭合差的计算,在限差允许的范围内,即按水准路线长度或测站数进行调整,若超过限差,必须重测,直到合格为止。

三、经纬仪的使用

在导线测量中的水平角角度测量对于我们来说要求非常高,我们用了j2和j6型和电子经纬仪。由于我们在平时的日常学习中接触过经纬仪较少,周新力老师又给我们进行了详细的讲解。由于经纬仪的精确度很高,这就要求我们一直都秉着做事严谨的作风,对于每一个细节都不能马虎。在每一站上都要进行盘左盘右读数、一测回的数据是否超限进行检验,如果超限立即重测,直到符合限差再进入下一站。 在实习中为了避免大的误差我们也都总结了不少经验,例如我们采用盘左和盘右观测取平均数的方法,可消除照准部偏心误差、视准轴不垂直于横轴、横轴不垂直于竖轴的残余误差。又如在短边上的端点观测角度时要特别注意对中,照准目标时要尽量瞄准目标的底部,因为它们对测角的影响与距离成正比。为了消除度盘的刻划误差,需要配置度盘的位置,每测回变换进行配置。在角度测量时我们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仪器下沉和路边行人带来的影响。由于做导线的时候选点都较远,且都在马路旁边,过往的车辆行人都是很大干扰,想瞄准点是需要极大的耐心和能抓住任何机会的能力。为了避免行人和车辆的干扰,所以我门每天都很早出门,必须在人少的时候抓紧时间干。角度测量过程中,让我们都看到了同学们在实习过程严谨的作风:在寒风中我们的立尺员能做到有毅力不动摇,光线不好且风大的天气条件下我们的观测员能能过耐着寒风用铅锤做到

严格对中,记录员核算员能做到数据部出错。

四、全站仪的使用

在现代工程测量中,全站仪的使用越来越多。因此作为高校的土木工程类学生是很有必要学会使用全站仪的。全站仪相对来说操作更简单功能更加强大,距离、角度,而且可以直接算出坐标。我们此次实习过程中主要使用了全站的基本测量(距离,角度,坐标)、放样和野外采集点的功能。全站仪的使用和电子经纬仪类似,它的主要是通过键盘来进行人机对话的,全站仪和棱镜配套使用。全站仪采集的数据能直接导入电脑,我们有个小组就采用这个方法进行了小面积范围内的成图。

第五篇:GPS测量与数据处理 课程总结报告

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 GPS测量与数据处理 课程总结报告

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

课程总结报告

课程名称: GPS测量与数据处理 姓 名: 项学泳 班 级: 测绘10 学 号: 2012210392 授课老师: 邓岳川 授课时间: 2013年2月-2013年7月

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 制

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 GPS测量与数据处理 课程总结报告

《GPS测量与数据处理》课程总结报告

——2012210392 项学泳

一、学习目标

(正文,宋体,小四)

二、学习内容

(正文,宋体,小四)

三、学习成果

(正文,宋体,小四)

四、学习心得与建议

(正文,宋体,小四)

课程总结报告总篇幅不超过10页,排版正确规范,请打印后提交到我办公室,务必9月5日前完成。

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 GPS测量与数据处理 课程总结报告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促进农民增收范文下一篇:出游安全协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