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模式财务会计论文

2022-05-01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计量模式财务会计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计量模式是政府会计理论中不可回避的重大理论问题,选择什么样的模式将影响到政府会计计量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但是,在我国政府会计的理论和实践中,对于这一问题未曾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我国政府会计计量模式长期固化。从政府会计不同计量模式的对比分析出发,针对我国的现实环境,提出应该将我国政府会计从单一模式向综合计量模式转变,以实现现有的单一计量模式的优化。

计量模式财务会计论文 篇1:

浅议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摘要:我国为适应逐步与国际接轨的会计计量模式制度,于

2006年正式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作为一种先进的会计计量模式,以其先进的理念及与时俱进的社会效益实用价值受到了投资者的一致欢迎。但目前就其实际使用情况来看,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投资性房地产领域的普及还有待时日。本文系统地剖析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投资性房地产 公允价值 计量模式

1 背景

长久以来,我国在会计行业采用的是历史成本模式,对于公允价值模式的正式引入仅是于2006年后并开始积极推广,于2007年1月1日实施。在我国,会计计量模式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历史成本垄断阶段(1992年-1997年)、启用公允价值模式阶段(1998年-2000年)、回避采用公允价值模式阶段(2001年-2005年)、大力推广公允价值模式阶段(2006年-至今)。在实践运用中,目前历史成本模式仍占主导地位。根据2006年新会计准则,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者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主要形式有: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已出租的建筑物(含自行建造或开发活动完成后用于出租的建筑物)。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我国财务会计水平的不断提升,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作为一种衍生工具的计量需要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严格意义上来讲,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是舶来品,它最早诞生于英国。有关公允价值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会计界的热点和主要课题。从国内研究现状来看,黄士忠主要就公允价值会计模式的提出、发展、成熟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深入分析和探究了公允价值模式的提出背景和发展历程,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度解析,他预测公允价值模式将成为今后一种重要的会计计量模式。

有关研究数据显示,投资者更倾向于以公允价值为依据进行投资分析,从而有效判断企业的财务状况,做出科学决策。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可以有效地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减少会计信息造假现象,扭转会计失真局面。

3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模式的内涵、计量属性

所谓公允价值模式,就是在公允价值计量体系的基础上,根据交易双方的资产和负债情况,保证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FASB(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认为:该模式计量属性具有公允性、不确定性、时效性。而根据我国新会计准则的理解,该模式具有公允性、假定性、广泛性、时效性。从内涵上理解,两种表达其属性或基本特征为大同小异,可简单理解为与市场有与时俱进、密切联系的价值体现。理论上,公允价值模式并非仅仅适用于房地产行业,它可以广泛适用于金融保险业、传播与文化产业、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等行业。实践中,投资性房地产可能最具有代表性,具有升值、增值的空间更大,与历史成本模式相比较,可能更有与时俱进的真实价值体现。

4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模式的优势

公允价值模式是舶来品,在国外已有较长的研究发展历史。因此,我国能正式引入该模式,必有其科学合理性、前瞻性。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模式与历史成本模式相比较,能更好地反映经营业绩、市场价值及融资、盈利能力,能美化企业的经营情况,有利于对外吸收资本的稳定性,满足投资者的预期心理。传统成本模式下的亏损企业如果按照公允价值计量方式分析,则可能呈现盈利状态。因此,公允价值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即更有利于上市公司披露企业的相关经营情况,起到稳定股民等情绪、有促进社会和谐的积极作用,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如昆百大A在2003-2007年其总产负债率一度高达90%,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发展。企业自2008年开在投资性房地产领域采用公允计量模式,按照这一模式企业的投资性资产迅速增值至4.55亿元,投资性房地产投资比重显著上升,资产负债率下降至76.44%。由此可见,采用该模式计量的房地产上市公司具有融资方面的优势。其次,能反映出企业管理层履职情况、责任、资源利用效率、客观评价、租金收入和增值、保值等重要信息。此外,由于该模式来源于国外,故有利于与国际财务信息接轨,缩小国、内外的财务信息列报差距,有利于境外投资机构、个人对我国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评判、认可。因此,公允价值模式比历史成本模式更具有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实用性、可靠性。

5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模式存在的问题

可以说,公允价值模式在我国现阶段并非完美,其正确适用须具备较多的前提条件。因而在实践中出现了“叫好不叫座”的现象。首先,实践中真正采用公允价值模式的上市公司较少。应当看到,我国市场的发育程度各地良莠不齐,严重不均衡,持续可靠地计量公允价值在不少地区与不少领域难以实现。这在一定程度上与我国财政部、证监会严格规定公允价值计量采用要求有关。仅以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例,2008年采用该模式的仅增加了2家。从2009年-2011年分析,与2010年比,2011年仅增加了6家。其次,现行企业会计准则对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限制较多,而对传统成本模式限制则相对较少。因此,多数企业基于现实考虑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持观望态度。再次,目前,我国企业所得税法明文规定,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企业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不计入应纳税收范围。因此,企业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实际上并不会增加企业的税收负担。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的税收调整程序则较为复杂,人为增加了工作量。此外,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上市公司利润的波动性,增加其经营和财务风险。在该模式下,上市公司的利润调节受到限制。由于采用该模式会影响净利润,但一般不会增加或减少现金流量,因而会导致账面净利润与现金流的背离,从而加大影响公司利润分配的难度。最后,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也严重缺乏。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采用,与之匹配的财务人员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职业判断能力,最佳是复合型人才能懂资产评估、财务知识、市场分析等,方能胜任。就我国目前的财务人员的职业素养,大多属于非职业人员。

6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模式的完善

6.1 修订完善企业会计准则 我们应当立足于如何应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而非关注是否应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不宜对该模式设置太多的限制。应结合中国特色的国情,尽快制定出适合中国国情的评估客观标准、统一评估办法、明细应用指南、披露标准、详尽程度等,加强可操作性。在两种模式的转换方面,贯彻严格的审批程序,允许相互转换,但应注意是否违反法律、法规等强制性规定或是否有违国家、社会、公共利益等不良规避行为。

6.2 加强完善我国税收法律、政策 从宏观上,制定导向性的补充政策、案例,深入企业加大宣传,优化税负,让企业知晓税法的鼓励行为,为减轻税负压力,积极倡导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6.3 积极推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我国目前已启动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该行动必将积极推动房地产市场的科学、规范、有序管理。必将有利于推动建立房地产市场的信息化和交易信息的数据库系统,也有利于房地产评估机构的规范化,有利于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税收管理等,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采用,必将能提供更科学、规范的数据。目前,我国的房地产交易市场基本处于低潮期,但经济发展的规律难以违抗,物价上涨的基本规律不可能动摇,每年至少为5%-8%,长此以往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依然是更科学、更符合国际潮流的。此外,加强财务从业人员的全面、复合型职业素养,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作为一种新型会计计量方式,目前虽然尚未在投资性房地产领域普及,但随着国家相关制度、政策的配套完善,今后该计量模式的广泛采用必将成为主流。

参考文献:

[1]王萍,唐红艳.上市公司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选择动因及监管建议[J].财会通讯(综合版),2011(12):75-76.

[2]王小力.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偏好分析[J].财会月刊,2012(1):9-12.

[3]张奇峰,张鸣,戴佳君.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的财务影响与决定因素:以北辰实业为例[J].会计研究,2011(8).

[4]刘玉廷,王鹏,薛杰.2009年上市公司执行《会计准则》分析[J].国际商务财会,2010(6):12-16.

[5]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S)[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6]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EB/OL].http://www.

doc88.com/p48043535300.html,2007-07-07.

作者:郭亚飞

计量模式财务会计论文 篇2:

对丰富我国政府会计计量模式的思考

摘要:计量模式是政府会计理论中不可回避的重大理论问题,选择什么样的模式将影响到政府会计计量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但是,在我国政府会计的理论和实践中,对于这一问题未曾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我国政府会计计量模式长期固化。从政府会计不同计量模式的对比分析出发,针对我国的现实环境,提出应该将我国政府会计从单一模式向综合计量模式转变,以实现现有的单一计量模式的优化。

关键词:政府会计;计量模式;计量属性;计量单位

政府会计计量是对政府交易与事项的价值数量关系进行计算和衡量的过程,其目的在于认定政府活动中“量”的结果。它使政府财务信息具有可验证性和中立性,增强信息的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

一、可供选择的政府会计计量模式

政府会计计量模式包括计量属性和计量单位两个基本要素,而计量属性和计量单位的选择与运用会形成不同的会计计量模式。

(一)会计计量属性(Measurement Attributes)

会计计量属性是指被计量客体的数量特性,它解决的是以何时的金额记录会计要素的问题。计量属性的不同选择会使相同的计量对象表现为不同的货币数额。政府会计有不同的会计计量属性,这些可供选择的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值、可变现净值和公允价值等①,它们是为反映被计量对象的不同特征而设置的。

在五种计量属性中,历史成本反映资产过去的形成成本;现行成本、现值反映资产现在的价值;可实现净值和公允价值则着眼于资产未来的现金流。五种计量属性可靠性依次减弱,相关性依次增强,可操作性依次变弱。

(二)会计计量单位(Measurement Unit)

会计本身作为一个计量过程,必须应用特定的计量单位。会计计量单位是指对计量对象进行量化时所采用计量尺度的量度单位,一般用货币来承担,为此,政府会计计量单位就有名义货币和不变货币两种计量单位。

名义货币单位指以面值表示的流通货币量度单位,它不考虑不同时期货币购买力的变化,因此,在会计计量中可以认为名义货币单位的购买力没有发生变化。不变货币单位②考虑了不同期间货币实际购买力的变动,针对不同时期货币购买力的变化,按一定时日的货币购买力调整或折算不同时期的名义货币,从而使得不同时期的货币单位保持在不变的计量基础上。

(三)会计计量模式(Accounting Measurement Model)

将会计对象按照一定的计量属性和计量单位进行计量所形成的组合就是会计计量模式,按照以上论述,理论上的政府会计计量模式种类。

不同计量单位和不同计量属性的组合形成不同的计量模式,而采用不同的计量模式对同一经济业务进行计量会得出不同的计量结果。

二、我国政府会计计量模式的单一性及缺陷

我国政府会计中并没有明确提出计量模式的问题,只是在个别制度和准则中有所涉及,例如:《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第19条规定:“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照取得或购建时的实际成本计价”;《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第19条也规定:“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照取得或购建时的实际成本计价”。这说明我国政府会计在计量属性上实际上是采用的是单一的历史成本/名义货币模式。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种计量模式的缺点日益显现:

(一)历史成本/名义货币模式不能真实反映政府资产的实际价值

在这种模式下,政府的资产始终是以其初始实际成本计量和反映的,在资产持有期间不确认减值损失。结果造成当资产的市价、可收回金额低于资产实际成本时,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下的资产负债表所反映的资产价值和收支总表中所反映的结余等均将被高估,导致财务报告难以真实、公允地反映政府实际的财务状况和运营成果。因此,为了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与其决策有用的信息,就需要引入除历史成本/名义货币模式之外的其他计量模式。

(二)历史成本/名义货币模式无法反映不确定性事项和或有负债

不确定事项和或有事项是指将在未来导致资源流出政府、但其发生时间或者金额不确定的负债。在实务中,政府通常面临着大量不确定事项或者或有事项,这些事项在资产负债表日可能已经导致政府承担了一项现时义务,但实际履行义务的时间将在以后会计期间,并且履约的时间或者需要偿付的金额并不确定,它们会随着未来有关事件的发生或者不发生而得以证实。比如,政府为所属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提供的担保、政府所承担的养老金义务等。显然,如果严格按照历史成本计量模式,这些或有负债将难以入账,也就不能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

如果要反映这些负债,政府应该采用估计的应付金额或者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等计量方法来确认和计量这些负债。

毫无疑问,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急剧变化和会计技术的发展,我国政府会计传统的单一历史成本/名义货币计量模式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要使政府财务报告真实、公允地反映其财务状况、收支结果,要在财务报告中充分披露与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有关的信息,就必须引入除历史成本/名义货币模式之外的其他会计计量模式。

三、影响我国政府会计计量模式选择的环境因素分析

由各计量要素组成的计量模式各有其特点,这就需要有一个计量模式选择的过程。这个过程应当依据政府会计不同的环境以及不同时期的客观需要来确定。具体地说,政府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应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一)政府会计目标的定位

我国政府会计目标正在向“反映政府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和有助于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的双重目标转变,这就对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提出了一些要求。

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主要有可靠性和相关性两种,如何在可靠性与相关性之间寻求平衡,就成为选择会计计量模式的主要考虑因素。对于计量模式的选择,受托责任观遵循事实性基础,强调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要求会计信息尽可能地反映计量对象的真实情况,会计核算应做到真实公允,它倾向于选择历史成本/名义货币的计量模式;决策有用观认为,会计的目标是提供对决策者有用的会计信息,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它遵循目的性基础,要求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从信息使用者的利益要求出发,倾向于选择公允价值/名义货币模式。

在我国重塑政府的改革过程中,我国政府会计在反映政府受托责任和向政府利益相关者提供信息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所以,在可靠性和相关性之间,应更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二)会计计量对象的特点

会计的计量对象是会计要素,因为不同的要素存在本质差异,所以对其计量就有不同的要求,客观上就需要选择不同的计量属性。如计量资产和负债的主要目的,主要是确定取得(投入)的价值和确定变现(产出)价值,而对收入和费用的计量,则是为了揭示政府的运营结果,或者说是为了实现配比的需要。这样,资产和负债的计量可采用历史成本和变现价值的双重标准,而收入和费用的计量更适合于现行价值标准。

我国正在建立公共型的财政体制,财政的关注点正由投入转向产出,财政管理由合规管理转向绩效管理,在这个过程中,对于政府的各种资产和负债的关注度正在加强,如何正确、充分反映政府的实有资产和各种类型的隐性负债已经成为政府不可回避的问题。

(三)会计计量的外部经济环境

所谓计量环境是指在币值稳定还是币值波动。币值稳定环境下,历史成本/名义货币计量模式可以保证计量结果的可靠性;而在币值波动的环境下,现行成本/不变货币单位计量模式通过对购买力货币单位的调整,消除一般物价变动的影响,全面解决了物价变动的影响问题,可以保证计量结果的相关性。

就我国所处的经济环境来看,币值稳定(这里仅指对内稳定,不涉及人民币的对外汇率问题)将是一段时期内我国人民币的主要特征。所以,我国政府会计还是应该采用名义货币作为计量手段,这也是政府会计中的普遍做法。

(四)会计计量对象

会计计量对象对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也有很大的影响,不同的会计计量对象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计量模式。在计量单位相同的情况下,对计量模式的选择也就是对计量属性的选择。美国财务会计委员会在第5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企业财务会计报表之认定和计量》第67段说明,历史成本主要用于财产、厂房及设备、绝大多数的存货的计量;现时成本主要用于某些存货的计量;现时市价报告用于对有些有价证券投资和牵涉到有价商品及证券的负债的计量;短期应收款项及某些存货则用可变现净值报告;对于长期应收款项和应付款项则规定用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予以报告。在第7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在会计计量中使用现金流量和现值》中说明,公允价值主要适用于那些以未来现金流量为基础对资产或负债进行初始确认时的计量、新起点计量和后续的摊配技术,将企业的商誉、衍生金融工具等软资产的确认和计量作为公允价值的主要应用对象。因此,对于不同的计量对象应采用不同的计量模式。

我国是公有制为主体的国家,大量的、多种类型国有资产的存在要求政府会计在计量模式的选择上不能选择某一种单一的模式,而只能是多种模式的组合。

基于以上分析,我国政府会计应该采用币值稳定假设条件下的多种计量模式。

四、从单一模式到综合计量模式:我国的现实选择

在我国政府会计实务中,只有使多种计量属性共存并相互配合,才能符合会计多元化的目标,满足各方面会计信息使用者对多元化会计信息的需求。基于“币值稳定”假设,在实务中,我国政府会计选择名义货币单位进行计量时,政府会计的计量模式可以有以下几种:

(一)历史成本/名义货币计量模式

政府为了取得某项资产并使其达到可供使用状态所实际发生的全部支出就是历史成本,其内容包括资产的原始交易价格和以其为基础的调整项目。在政府会计中,由于历史成本客观且可核实,因而被公认为是一切资产项目计价的基础,也是进行成本计算的依据。历史成本/名义货币计量模式以财务资本保持概念为基础,既不考虑货币价值的变动,也不考虑被计量对象的价格变动,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信息可靠、可验、成本低,有利于政府资产保管责任的履行,尤其在政府有形资产的计量方面,作用突出。这一模式是我国现行的主要模式,也将是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政府会计计量的首选模式。它对于政府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计量有很强的适用性。

但是该模式在物价波动剧烈的环境下,计量属性和计量单位都将受到严重影响,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也将难以揭示政府真实的财务状况,缺乏可比性和相关性,尤其在对于无形资产的计量方面显得尤其明显,所以,需要有其他的模式给予有利配合。

(二)现行成本/名义货币计量模式

在当前生产条件和市场供求状态下,重新购置某项相同或类似持有资产所需发生的全部支出叫现行成本或重置成本,它一般被用于对现有资产价值的重新计量。现行成本可以衡量政府持有资产当前的市场价格水平,较为准确地反映维持资产再生产能力所需的物质补偿。在市场价格发生较大波动时,按现行成本计量资产的价值,能够真实地衡量资产的消耗,增强收入与费用之间的配比性,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现行成本/名义货币计量模式又称现行重置成本/名义货币计量模式,这一模式以实物资本保持概念为基础,日常会计处理采用现行成本计量属性,会计信息更具相关性,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信息的预测价值。该模式从计量属性上解决物价变动的影响问题,但它仅考虑到个别物价的变动,没有考虑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化,现行成本不易确定的缺陷致使它在实际应用时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主观性。这种模式可以应用于对政府固定资产的计量方面。

(三)可变现净值/名义货币计量模式

历史成本和现行成本计量都是以投入价值作为计价的基础,而可变现净值计量则是以产出价值作为计价的基础。可变现净值也称预期脱手价值,是指资产在政府活动中可实现的未来现金流入扣除相应现金流出后的净额,也就是资产的销售价格减去在销售过程中支付的各种费用后的金额。运用可变现净值计量属性时,不考虑相关现金流入与流出的货币时间价值问题。这一模式以实物资本保持概念为基础,日常会计处理采用现行售价计量属性,能使计价在时间和方法上保证一致性,会计信息对各利益方更相关、更有利于财务决策。但因某些资产的现行售价难以确定,会计信息的可验证性降低,信息的披露成本较高。这种计量模式可以应用于对政府无形资产的计量方面。

(四)现值/名义货币计量模式

资产在政府活动中可实现的未来现金流入扣除相应现金流出后的净额就形成了现值。如果在可实现净值计量属性确定方法的基础上,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就是现值的确定方法。这一模式侧重于计量未来,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充分反映了资产的未来经济价值(符合资产的基本定义),符合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可提供制定投资或经营决策最为相关的信息。但该模式很大程度上背离了传统会计的会计假设和会计原则,对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率和收益期限的预计具有很强的主观性,这会导致计量的误差,使会计信息缺乏可靠性。这种计量模式可以应用于对政府投资的计量方面。

(五)公允价值/名义货币计量模式

公允价值亦称公允市价、公允价格。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在1995年6月发布的第32号国际会计准则(IAS32)中,对公允价值所下的定义是:“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结算的金额,或无关联的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一项资产可以被买卖的成交价格。”公允价值/名义货币计量模式是这几个模式中最接近实际价值的方法,但这只是理论上的假定,由于其严格的前提假定,需要依靠会计人员较强的职业判断力,这导致其应用范围很受限。但却是政府会计计量模式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比较而言,以上五种模式都存在着各自的优缺点,也有各自的适用范围,所以,针对不同的业务,我国政府会计应该有选择地使用。

参考文献:

[1]葛家澍.关于财务会计几个基本概念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0,(1).

[2]曾克强.会计计量的缺陷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J].事业财会,2006,(4).

[3]王文敏.论会计的计量属性及其现实选择[J].商业研究,2005,(12).

[4]安庆钊.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J].会计之友,2007,(1).

[5]冯淑萍.简明会计词典[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52).

责任编辑 冯胜利

作者:景宏军

计量模式财务会计论文 篇3:

公允价值对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影响

摘 要: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当前已被广泛认可,许多学者认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将在本世纪取代传统的历史成本成为应用最广泛、最主要的计量模式,本文从会计核算角度对其进行探究。文章首先概述了公允价值及会计计量理论;其次分析了公允价值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包括核算可靠性、核算质量相关性以及核算其他特征方面;再次分析了其中可能会存在的问题;最后指出了对该种计量方式合理应用的措施。

关键词:公允价值;会计核算;影响分析;应用探究

会计计量属性作为会计核算中的重要内容,是登记会计要素入账的规范与标准。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面对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如果再继续沿用历史成本模式计量,在多变复杂的市场之中,可能不能反映出企业资产以及负债的真实价值,而公允价值计量方式的实施能够解决这一问题,使人们真正了解企业的市场价值,故而对这一计量模式进行探究极为必要。本文从核算角度进行探究,以期为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公允价值及会计计量理论

(一)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Fair Value)是在熟悉市场情况的买卖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和自愿的情况下所确定的价格,或无关联的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一项资产可以被买卖或者一項负债可以被清偿的成交价格。公允价值的产生是随着金融活动日益国际化的趋势,与传统金融工具相比,衍生产品工具具有比传统金融工具更加敏锐的价格变动幅度以及更加大幅度的价值变动,从而产生了对于传统的历史计量成本模式的挑战。由此,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应运而生,如今,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被广泛认可。

(二)会计计量理论

从会计计量理论的角度来看,现代财务理论认为,股票价格是由企业未来现金流量决定的,这一要求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下要实现就显得比较困难,随之就产生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投资者的买卖行为来源于有价值的会计信息,投资者的买卖行为又反过来影响着股票的价格,从价格的变化之中又可以衡量出会计信息的有用程度。由于市场交易的复杂性,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并不能完全的反应出企业真正的价值,随之,人们逐渐发现历史成本计量模式所存在的缺陷,认为在人们在不牺牲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前提之下,可以使用其他的计量方法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在此条件下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应运而生,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能更加准确的反应市场交易中企业的真实价值,有力的提高会计的决策有用性。所以,在会计计量理论的角度,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产生有其必然性。

二、公允价值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

(一)对会计核算可靠性的影响

1)可靠性更高

在会计核算的可靠性方面,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运用到底是否起到了正面的作用,各界学者广泛的研究。对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与历史成本的计量模式一直有一种较为普遍的观点:即认为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的会计信息相关性较高但是可靠性较低;而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下相关性较低但可靠性较高。会计核算要保持其真实性最大的困难在于会计核算数据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直保持经济业务的真实性。相对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历史成本体现的是一个时点的价值,不随市场上价值的变化而变化。所以,随着经济市场的迅猛发展,历史价值计量模式受到了人们的质疑。人们认为,需要一种能够反映未来市场中不确定因素的、相对较为公平价格的计量模式,在该种需求下,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真实性方面比历史成本计量模式更具优势。

2)可靠性因素

由上文可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会计核算质量的可靠性并不因为假设与估计而改变,但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这些因素既有人为的估计误差,也有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总的来说,要确定一项资产或者负债的公允价值,首先要从市场获取其相关的基本数据,然后根据市场数据对其进行后续计量以得到其公允价值。对这一价值确定过程进行分析后可以得到影响因素主要为市场因素、以及公允价值的取值方式。

(二)对会计核算质量相关性的影响

1)相关性增加

公允价值反映的是活跃市场上的公平交易价格,而市场价格瞬息万变,这就决定了公允价值必定具有强烈的时效性。时效性也是会计核算的固有特征之一,核算活动的延迟会对会计信息质量起到反作用。会计核算结果如果要给投资者决策提供正确的参考,必须要做到及时性,只有具有及时性的会计核算才会贴近市场,才能及时反映出变化的市场中企业的真实价值,会计信息与市场之间具有这样一种对应关系,如果这一对应关系成立,那么可以说这样的会计核算是具有相关性的。而这种对应关系却是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最大优势所在。所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相对于其他计量模式在会计核算的相关性上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2)相关性表现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会计核算质量具有较高的相关性是受到普遍认同的,因为公允价值是当前时点上活跃市场中的公平交易价格,它反映出的是特定的市场条件下一项资产或负债的价值,如果市场环境发生变化,那么其公允价值也跟随着变化。这体现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于市场的认同,也反映公允价值对于市场中的投资者的重要性。而历史成本则不具有这一特点,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具有严重的滞后性,不能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准确的反映出其市场价值,只有在交易过后才能反映出来。其表现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分别是资产和负债核算具有更高的相关性以及对于衍生工具和金融资产的核算更具相关性。

(三)对会计核算其他特征的影响

1)核算及时性的影响

会计核算的及时性要求企业及时的对发生的各项会计事项及时的进行确认和计量,这样不但有助于提高效率,而且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决策。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确认的价值随市场波动而变化,在及时性方面相对其他计量模式具有绝对优势,能够使会计核算后的信息在失去决策有用性之前到达信息使用者的手中。这也是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会计核算具有较高相关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2)核算可比性的影响

会计核算质量的可比性不仅包括内部的纵向的可比性和横向的可比性,也包括内部与外部的可比性,即我国的会计核算与国际上的会计核算之间的可比性。虽然我国的会计准则处在与国际趋同的潮流之中,但与國际上的准则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2006年颁布的现行会计准则中较大范围的使用使得我国会计核算在内外部可比性上都上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与其他各国的国际贸易和国际交流。减小了我国的国际交流中会计核算方面的隔阂与障碍。从会计核算质量的角度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腾飞。

三、会计核算中应用公允价值计量可能存在的问题

(一)对公允价值的理解存在偏差

1)将公允价值视作市场价格

公允价值是存在活跃市场上的公平交易价格,只要存在活跃市场,将其市场价格视为公允价值是比较容易让人接受的,也是几乎没有争议的。但是在现有的市场条件下,对于许多资产和负债,在确定其公允价值时有市场但不是足够活跃的市场。对于市场是否足够活跃这个问题,主要看市场上的交易量是否足够多,假如没有足够的交易量,那么直接把公允价值视作市场价格就会产生问题。将市场价值视作公允价值不仅需要活跃的市场,还需要考虑交易是否公平。关联交易等特殊的交易就不适合作为公允价值的参考对象。

2)将公允价值视作评估价格

当不存在活跃市场的公平交易时,公允价值的确定就需要借助于估值技术,在现阶段我国的估值技术还不是很完善,但有许多人直接将评估价格视作公允价值,这是一种对公允价值的曲解。使用评估价值作为公允价值,首先应该关注该项评估的目的,其次应该关注评估的方法,如清算价格法、收益现值法、重置成本法和现行市价法等等。假如是清算目的的评估就不适合使用重置成本法和清算价格法等评估方法对公允价值进行评估。这种偏离的看法对会计的核算有较大的不良影响。

(二)公允价值成为管理层操控利润的工具

在较大范围的使用公允价值计量之后,出现了一些使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情况。企业中的管理层,作为一项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的最终决定者,并不是只想到依据公允价值定义来确定其数额,其想法往往受到主观因素和周围利益相关群体的影响。所以,管理层往往难以做到单纯的依据定义确定公允价值,而公允价值也经常被作为管理层操纵企业利润的有力杠杆。在该种方式之下会计核算存在问题,致使企业真实的盈利状况被混淆,从而影响企业的发展。

四、优化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会计核算方面应用效果的建议

(一)完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市场条件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作为一种计量属性,其良好的运用有赖于其存在的“土壤”,只有存在了一个成熟的市场环境,才能逐步解决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应用初期出现的问题。其一,要广泛推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运用,促进我国会计核算质量与国际的接轨;促进要素市场的不断完善,资本市场的不断成熟。其二,约束、规范市场上的政府行为,以保证市场主体能够按照市场机制合理的确定交易价格,给公允价值的确定提供较为准确的参考,最大限度的保护公允价值的准确性。

(二)优化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理论体系

一种计量模式要良好、有效的施行,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理论体系作为支撑。我国在公允价值计量方面较西方发达国家起步较晚,市场尚未完全成熟。在这种背景下,亟待形成一个完善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理论体系,对其在我国应用范围的扩大起到一个导向性的作用。我国应积极实践,将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应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与漏洞及时弥补,不断完善理论体系;同时,应加强在市场条件不成熟情况下估值技术理论的研究,使得在不同的市场条件下,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运用都能够有其理论依据。

(三)提高会计人员与企业管理层素质

现阶段在公允价值计量上出现的种种问题,其原因大都出自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与职业操守的缺失。以上两点会造成公允价值确定过程中的对于公允价值的误解以及操作过程中的动机不纯。因此,加强会计人员与企业管理层的培训工作势在必行。首先,要加强会计人员对于公允价值理论的理解与操作能力,掌握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操作模式与程序,了解不同情况下的操作方式;其次,在提高会计人员专业技能素质的同时必须加强会计人员的诚信教育,只有保证了会计人员的职业操守、提高了会计人员的精神境界,才能从根本上消除操纵公允价值等弄虚作假的违法违纪行为。最后,还要提高中介、审计等第三方机构的人员素质,只有有了公平、诚信的监管,才会有公平的市场环境。

参考文献:

[1]宁瑄. 试论公允价值对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影响[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7(03):40-41.

[2]杨湘江,朱先琳. 公允价值对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影响与处理分析[J]. 经贸实践,2017(20):250.

作者简介:

杜希杰(1976.10—),男,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会计实践教学.

作者:杜希杰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警察院校文化历史论文下一篇:中俄服务贸易合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