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锻炼对大学生睡眠健康体系的影响

2022-12-10

睡眠质量作为判断一个人睡眠状况的客观指标, 不仅可以评估一个人的生理健康水平, 而且可以衡量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健康水平。因此, 研究身体锻炼与睡眠质量的关系, 探讨两者之间关系产生的原因, 对进一步阐明身体锻炼对提高人的生活质量、维护人的心理健康、促进人的心理发展以及完善和丰富锻炼心理学理论都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在河南师范大学2007级非体育专业学生中采取随机抽样方法, 发放问卷500份, 男女生各250人, 回收问卷300份, 获得有效问卷269份, 有效率为90%, 其中男生93人, 女生176人。

1.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相关书籍和期刊以得到丰富文献资料及理论依据。

实验法:采用相应的实验手段对篮球、乒乓球、健美操三组学生的心理活动施加影响。将实验组分为人数接近的篮球、乒乓球、健美操三个组, 分别进行前测和后测。

问卷调查法:运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PSQI) , 身体锻炼等级量表, 自评抑郁量表 (SDS) 进行调查, 得到充足的数据。

数理统计法:调查所得数据全部输入计算机并采用SPSS统计处理软件程序进行分析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自主锻炼组和合作锻炼组实验前的同质性比较

为了证明本实验的可靠性, 实验前对两个实验组各项指标水平进行了同质性比较。T检验结果表明, 实验前两个实验组各项指标水平均没有显著差异。此结果表明两个实验组的被试对象均来自同一水平的群体, 即实验前两组学生的睡眠质量、生活事件应激水平、心理健康状态是同质的, 试验后如因变量 (上述指标) 发生变化, 可以认为这种变化是由于自变量 (身体锻炼水平) 干预所引起的, 即实验具有可靠性。

2.2 自主身体锻炼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

以实验结束后大学生睡眠质量总分及其7个维度为因变量, 以学生自主身体锻炼为自变量进行实验前后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表明, 实验前后学生的总体睡眠质量有显著差异 (P=0.04<0.05) , 入睡时间因子也有显著差异 (P=0.04<0.05) (见表) 。

2.3 合作情境的身体锻炼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

以实验结束后大学生睡眠质量总分及其7个维度为因变量, 以合作身体锻炼为自变量进行实验前后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表明, 实验前后学生的总体睡眠质量有十分显著的差异 (P=0.002<0.01) , 入睡时间因子也有显著差异 (P=0.03<0.05) (见表) 。

2.4 不同锻炼情境对大学生睡眠质量影响的组间比较

以实验结束后大学生睡眠质量总分及其7个维度为因变量, 以身体锻炼情境为自变量进行组间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自主锻炼组的总体睡眠质量与合作竞争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P=0.04<0.05) , 自主锻炼组的睡眠时间因子与合作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P=0.05≤0.05) (见表) 。

3 结语与建议

3.1 结语

无论是自主锻炼情境还是合作锻炼情境都能有效地改善睡眠质量, 合作情境的身体锻炼发挥的改善效益优于自主情境的身体锻炼。

身体锻炼量是影响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因素之一, 中等或大运动量的身体锻炼对改善睡眠质量的效益最佳。

外向及情绪稳定的人格特征的学生睡

表1不同方式锻炼下各观测指标的平均值、标准差和T检验 (x-±s)

眠质量更好;焦虑、抑郁程度低的学生睡眠质量好;生活事件应激少的学生睡眠质量好;身体锻炼量较大、锻炼频率较多的学生睡眠质量较好。

影响总体睡眠质量的心理机制有以下几方面:焦虑、抑郁是影响睡眠质量的中介变量;身体锻炼是改善大学生睡眠质量行之有效的途径;生活事件是影响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应激源;人格因素是调控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内在因素。

3.2 建议

大学生自身应重视睡眠质量, 主动营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建议在校大学生每周进行3次有氧、中低强度、40~60分钟的身体锻炼。

学校和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睡眠质量的重要性, 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与生活, 提供必要的身心健康知识教育, 使大学生理解并接受当代的健康观。客观上要帮助学生解决睡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给学生建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

建议学校重视和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 加强心理健康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 提高对各种心理应激的能力并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

建议大学生尽量参与合作情境的身体锻炼, 尤其是男生;女生则应考虑自己的性格特征及兴趣爱好。性格内向、不善于交际或情绪不稳定的学生应多参与身体锻炼, 尤其是多参与合作情境的身体锻炼。

摘要:大学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身心健康问题, 特别是睡眠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采用实验的方法, 对3种不同方式锻炼下的大学生睡眠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身体锻炼对大学生睡眠健康有着积极作用, 以此希望为改善大学生睡眠健康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依据。

关键词:大学生,身体锻炼,睡眠健康

参考文献

[1] 孟昭兰.普通心理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4 (1) .

[2] 朱滢.实验心理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7) .

[3] 张为力, 毛志雄.体育科学常用心理量表评定手册[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4 (10) .

[4] 朱敬先.健康心理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11) .

[5] 邢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2.

[6] 傅善业, 蒋有倩.走出亚健康[M].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0.

[7] 郑日昌.大学生心理健康卫生[M].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9.

[8] 胡启先.当代大学生社会心理问题及其对策[M].江西人民出版社, 1999.

[9] 沈政, 林庶之.生理心理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7)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日本养老模式下的城市住宅适老改造中的研究分析下一篇:生物教学如何提高学生效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