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职业教育论文

2022-05-05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会计职业教育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分析目前会计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存在的问题,提出开展会计职业教育学徒式工学结合的六种策略:校内实训室企业化开展会计专业的学徒式工学结合、建设校内代理记账机构开展学徒式工学结合与一体化教学、让生产企业进驻学校拓宽学徒式工学结合途径、依托注协拓展校外学徒式工学结合实训基地。为会计职业教育学徒式工学结合的发展及其实践教学创新平台。

会计职业教育论文 篇1:

校企合作是会计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根本之路

【摘要】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是指导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企业和学校在工学结合方面承担着不同的职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只有两方的有机结合,才能将高职会计职业教育推向前进。

【关键词】会计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School anxiously expects the road of the foundation developing cooperating to be

that accountant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healthy

Hou Junbang

【Key words】Accountant vocational education; School anxiously expects a cooperation; The labor learns to be tied in wedlock

近几年来,会计职业教育无论从规模、质量等方面有了长足发展。每年数十万会计专业毕业生走向社会,成为会计从业人员的一支强大的后备力量,毕业生的质量和素质对我国会计事业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根据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创新办学思路,加快教学改革,改进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探求会计教育改革发展之路,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1 明确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院校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应是复合型的,兼顾“高”和“职”两个方面,具体讲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良好的职业素养。按照朱镕基同志提出的“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的要求,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这是会计专业人才职业素养构成的前提和基础。

1.2 完善的知识体系。会计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知识应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根据社会需要,动态调整知识构成。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在学生知识构成方面是有区别的,高职学生的知识体系应根据所对应的职业和岗位设定。从目前来看,会计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会计核算、财务管理、投资理财、纳税筹划等方面知识和技能。

1.3 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应用性技能型人才,教育应体现职业性。记账、算账、结帐、编制报表应是每一个会计专业毕业生所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1.4 较强的创新和创业能力。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工具和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人员应具有团队意识、沟通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目标是根本,目标是方向。只有目标明确,才能有的放矢。根据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应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实训、工学结合等方面加快改革与发展。实践和经验表明:只有加强校企合作,有效做好工学结合,才能真正培养出符合上述目标的会计专业人才。

2 学校、企业在会计职业教育中的职能和作用

就会计职业教育而言,会计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学校、企业、政府在会计职业教育中承担着不同的使命。简要分析如下:

2.1 学校做什么

2.1.1 培养会计后备人才。这是学校会计教育的主要任务。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近几年来,会计改革日新月异,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带来了会计人才的推陈出新,为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高素质会计人才,成为学校的主要使命。

2.1.2 为企业会计人员提供培训和继续教育服务。在我国会计改革不断推进的今天,在职会计人员的知识更新成为当务之急。学校作为会计知识传授的场所,他们最先接收、理解新会计政策和知识,有条件承担起对社会在职会计人员的知识更新教育。

2.1.3 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不同的企业需要不同的会计架构、会计制度设计,会计运行机制也各不相同,为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学校利用人力资源优势,为企业提供会计咨询服务。学校可专门成立会计培训咨询中心,为企业会计制度设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等方面提供咨询服务。还可通过成立代理记账机构,一方面为企业提供服务,同时为学生的专业实习提供真实的工作机会。

2.1.4 创新会计理论,优化会计实务。我国的会计改革还处于探索创新阶段,在理论和实务的许多方面还需要优化和创新,学校应按照以教学促科研,以科研助教学的运行机制,责无旁贷的承担起创新会计理论与实务的责任。特别目前处于新会计准则实施阶段,有许多问题暴露出来,需要对新会计准则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提出改进建议。

2.2 企业做什么?

2.2.1 参与学校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从专业设置到专业发展,从课程设置到课程建设,企业都应参与其中。学校的学生是企业未来的员工,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与企业发展休戚相关。面对社会岗位群设置专业,基于工作过程开发课程,都离不开企业的指导和支持。

2.2.2 参与学校教学过程。按照教育部16号文件精神,学校要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会计工作是一项规范、严谨、精密的工作,没有亲身经历,难以胜任实践教学任务。要实现学校与企业人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学校聘请企业界有实践工作经验的会计人员走进课堂,做学生的实践指导教师。

2.2.3 接受并指导学生专业实习。学生在学校接受的是理论学习和会计模拟实习,与企业会计实践尚存在差距,根据学校教学计划要求,学生在毕业前要进行为期半年带一年的企业顶岗实习,这就需要企业为学生实习提供必要的条件。会计岗位的特殊性使学生顶岗实习存在供需双方难以融合的矛盾:许多企业不愿接受学生直接参与会计核算工作,而学校希望企业单位安排有经验的会计师指导学生会计实习工作,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得到锻炼的提高。要解决这个矛盾,政府应有所作为,通过制度保障和鼓励措施实现供需双方的融合。

2.2.4 参与学校双师型师资的培养。职业教育需要具有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教师应不定期的到企业中进行实践锻炼,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这需要企业提供机会和条件,接纳学校的教师并给予指导和支持。

2.2.5 开展联合办学,实行订单式培养。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为有针对性的培养技能型人才,企业可根据人才需求情况向学校提供订单,明确岗位需求和人才培养规格,学校根据订单开展教学工作,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总之,学校、企业是职业教育的共同参与者,两者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利益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只有紧密合作,协调配合,才能互利共赢,相得益彰。

3 校企合作是实现会计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之路

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的道路。高职教育的本质是就业教育,就业的前提是做好服务,服务什么?一是服务社会,二是服务学生。服务社会即是针对社会需求开展职业教育;服务学生是指围绕学生就业传授知识和技能。就业教育的具体形式和手段是产学结合,或者说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一般而言,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条件包括: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实验实训、教学模式等方面,会计职业教育也不例外,上述条件的有效实现都应建立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之上。

3.1 在专业建设方面: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及时跟踪市场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和人才供求状况,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从目前有些院校专业设置情况看,有些专业的设置滞后于社会发展,培养的学生毕业即失业,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专业发展的生命力所在是社会需求。在设置专业方面,应吸收业内人士参与专业论证和建设,针对社会岗位、职业素养、人才规格开展调查研究,论证专业设置的必要性和发展前景。譬如在会计专业设置时可组织会计主管部门、公司、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财务专家开展论证,并就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会计人员素质构成、会计专业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研讨,从而为高素质会计人才培养、促进学生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3.2 在课程建设方面: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中明确指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课程是知识的基本载体,首先,积极组织各级精品课程建设。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应积极与企业加强联系,聘任行业专家担任主讲教师,直接承担授课任务,并在学生专业见习、顶岗实习等方面给与大力支持和帮助,对于高职院校来讲,没有企事业单位的支持,课程建设将难以取得进展。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形成优质的教学资源,为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其次,加强教学改革,根据会计专业特点和会计实务工作流程,在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科学设计教改方案。具体包括:提出明确的课程目标,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目标;明确行动领域,分析课程所针对的职业岗位、工作内容、岗位基本工作流程等;明确学习领域,针对岗位能力需求,分析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核心内容和相关内容,并根据工作流程序化教学内容;设计学习情景,改进教学手段和模式,明确理论课和实践课时以及理论教学的计划进程,合理设计实践教学的具体方式、手段及进程等;提出课程考核办法。根据课程目标,提出理论考核、实践考核的方式方法,突出实践考核。明确平日成绩、理论考试成绩、实践考核成绩的比重。

3.3 在教学团队建设方面: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指出: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同时要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一门好的课程和一个好的专业必须有一个优良的教学团队,教学团队的建设也同样离不开社会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支持。在这方面,首先应建立一支热心教育、业务精良的兼职教师队伍,吸收他们加入教学团队。他们定期为在校学生举办专题讲座,承担重要专业课程的教学,指导学生专业见习实习。其次,为提高教师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技能,利用假期选派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顶岗锻炼,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好多会计专业教师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实际工作经历,在教学中难以适应职业教育的要求,通过到企业一线锻炼,见习和直接参加企业财务工作,有效的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并对会计实践工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教师教学、科研工作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3.4 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 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中指出: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使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3.4.1 加强校内实验室建设。为强化学生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建立会计模拟实验室、网上会计模拟系统等实现会计教学全程、全真模拟教学,将业务训练贯穿于日常教学中。学生在学习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审计等课程中,按照学中做的学习要求,以账簿练习代替书面作业,通过填制真实的凭证、账簿、报表,边学边练,使学生在平日学习中熟练掌握会计实务操作技能,逐步实现学中做、做中学、教学做统一的教学模式。

3.4.2 建立完善的校外实训基地。为满足学生专业见习、顶岗实习的需要,结合会计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供学生专业实习。基地可包括会计师事务所、大型工商企业等。利用校外实训基地,派出学生到企业单位进行顶岗实习,通过实习,一方面使学生所学知识得以运用,另一方面增强学生对会计工作的感性认识,为日后从事会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4.3 企事业单位也应积极配合,接纳学生见习实习、就业。教育是一项公益性事业,需要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校外实训基地应以极大的热心和高度负责的态度,积极接纳学生见习、实习和就业,成为学生就业的一条主要渠道。

应当说,职业教育是学校与企业的共同结合体。单方面的学校教育将办不出真正的职业教育,同时,企业也难以从学校获得具有真才实学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只有校企合作,才能互利共赢,各得其所。

作者:侯君邦

会计职业教育论文 篇2:

会计职业教育开展学徒式工学结合的策略

【摘 要】分析目前会计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存在的问题,提出开展会计职业教育学徒式工学结合的六种策略:校内实训室企业化开展会计专业的学徒式工学结合、建设校内代理记账机构开展学徒式工学结合与一体化教学、让生产企业进驻学校拓宽学徒式工学结合途径、依托注协拓展校外学徒式工学结合实训基地。为会计职业教育学徒式工学结合的发展及其实践教学创新平台。

【关键词】会计职业教育  学徒式  工学结合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现代职业教育的核心。然而会计职业、会计工作的特殊性,使得会计专业有限的实践岗位与庞大的学生人数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面对这巨大的岗位缺口,如何以更好的形式实现工学结合,推动会计职业教育的发展,已成为各地会计职业教育亟需解决的瓶颈问题。各地各学校顶岗实习、校企合作、阶段培养模式等工学结合方式也因此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但在实践探索中凸显出的诸多问题,使得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制约会计职业教育的发展,其中以工学结合呈零碎化、虚设状、缺乏实质性合作、流于形式的状态,企业参与积极性低是最为突出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笔者结合目前会计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现状提出个人解决办法——开展学徒式工学结合。

一、目前会计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参与工学结合的费用得不到合理补偿

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经济参与者,它以实现投资人利益最大化为使命,其参与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积极性来源于其经营使命、源于活动是否对企业持续发展有益。目前有相当部分的企业拒绝参与工学结合,将参与工学结合视为直接或间接的负担。一方面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工学结合,需要安排师傅带徒,安排学生吃住,安排学生管理,这些都要付出人工与费用,需要增加工作量,最终导致企业成本增加利益减少。另一方面职业学校对工学结合学生疏于管理,学生在工学学习中自由散漫,在此期间一旦发生事故,企业要承担相应的医疗费或抚恤金等,这无形中给企业增加了风险成本。尤为重要的是企业在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中的付出得不到社会的支持和认可,对参与工学结合发生的费用得不到合理补偿,企业在工学合作中难以实现投入与产出的利益回报等。此外,从理论上说,工学结合可以让企业优先录取学校优秀学生,充实人才储备,实现人员素质的提高;可以让企业在产品研发和科研创新中获得学校的技术支持与智力服务,达成互惠共利,实现双赢。但从实践上看,企业的目标难以实现,究其原因是学校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科研力量相当滞后,薄弱的科研能力及落后的技术水平难以满足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从而造成企业单方面的不赢,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参与工学结合的积极性,这必将造成制约工学结合在各地广泛、深入发展的结果。

(二)会计工作的特殊性使得工学结合呈虚设态、零碎化状态

虽然有些职业学校的会计专业开展了校外实习基地,满足了一部分学生工学结合的需求,但由于多数为小规模企业,加上会计职业的特殊性、企业需求量少等因素,决定了其不能安排大批量学生到企业开展工学结合学习,致使工学结合呈零碎化发展。大规模企业为追求其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拒绝学生到企业开展工学结合学习,他们视其在某种程度上为企业的累赘或负担,增加了企业的费用和成本支出。这些大规模企业往往不欢迎校企合作,不愿意接收会计学生到企业工学学习。同时由于岗位的特殊性,企业需求会计岗位上的人员寥寥无几,且要相对稳定有责任心的人。学生到企业工学学习往往只是一段时间,短则一个月,长则半载,而且还经常轮换人员或岗位,造成企业工作上、管理上的负担,因此,企业拒绝接收会计专业学生进厂工学实习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同时企业接收学生工学结合实习,一方面忧心学生会计业务不熟,工作容易出现错漏和瑕疵,影响企业财务工作效率,造成违约或罚款,增加了企业负担;另一方面也担心学生会计职业道德素养不高,泄露企业财务数据或商业秘密,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这样无形中又减少了学生到企业开展工学结合的岗位。一般而言,愿意接收会计专业学生到企业开展工学结合学习的企业,其一个财会岗位也只能接收二三个学生,企业能容纳的学生数量很有限,因此会计专业的工学结合出现零星性、碎片化发展状态,不利于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

(三)国家政策的缺位使得工学结合流于形式

尽管国家从上到下、从中央到地方都制定了相应的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指导性政策和方针,但由于运行机制不畅,缺乏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的激励措施,政府出面统筹协调工学结合的作用缺位,加上职业教育相关政策法规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缺乏约束力和驱动力,大多数工学结合的做法仅仅停留在表面上,流于形式,难以深入、有层次地广泛推广。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探索、职业标准制订方面又缺乏整合,使得难以形成规范化发展,造成职业学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似“瞎子摸象”的现象发生,因而更难以得到行业、企业制度化的参与。此外大多数工学结合学习的学生被企业当作无酬劳动力,作“勤杂工”式的员工使用,学生也就无真正意义上的工学结合可言了,就算开始了工学结合,可学生学习的内容也仅仅局限于某一方面浅层次的,诸如整理资料、装订凭证等方面的业务操作,内容肤浅片面,远远达不到工学结合学习的要求。愿意深入合作的企业少之又少,这样使得会计专业学生难以全面了解、学习企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全过程,无法做到深入、有实质性的工学结合进行学习,各地校外实训、工学结合流于形式的现象比较普遍。

目前中央和地方政府关于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政策措施相当滞后,各地尚未出台相应的制度和规章,工学结合运行机制未能真正建立。地方政府在指导区域人才发展规划方面的作用缺位,不能及时、按期公布行业所需会计技能人才信息,不能发挥指导性的作用,致使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在会计职业教育中缺乏高度整合,流于形式。大多工学结合仅停留在企业接收学生“勤杂工”式实习的浅层次上,没有从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实训探索、教学体系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研究与合作。

以上这些因素严重影响工学结合的开展,阻滞了会计职业教育前进的步伐,为了更好、更有实质性地开展工学结合,使工学结合发挥出其学做结合、学研一体的作用。

二、开展会计职业教育学徒式工学结合的策略

(一)校内实训室企业化是实现会计职业教育学徒式工学结合的基本方式

由于会计专业、会计岗位自身的特点,会计专业学生批量进行校外企业工学学习很难深入、广泛开展,学校可以依托企业建立校企共用、合作管理的工学结合一体化实训基地,生产教学同时进行。由企业提供工学指导、师傅人员和技术条件;工学场地、设备则列入国家职业教育建设规划,由政府和学校共同投入,按照企业生产规范建设工学结合实训基地,使单纯的实训基地转变成具有企业性质的工学结合工场,使校内实训室企业化。基地以企业管理为主,按照企业制度将其纳入现实的生产运营当中,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工学结合内容由企业和学校共同负责,共同设计学生的工学课程、课时,将学生批量分岗到企业化基地开展工学学习。将会计业务从资金的筹集到材料的采购、从费用的分担到成本的核算、从工资的计算到成本的控制,让学生深入参与企业经营的所有会计核算环节,实现全面、深层次的工学结合学习,开展实质性的工学结合学习方式,实现专业能力与岗位能力的零对接。可见,校内实训室企业化是实现会计职业教育学徒式工学结合的基本方式。

(二)校内代理记账机构是实现学徒式工学结合与教学一体化的一种模式

与会计师事务所合作建立校内代理记账机构、会计咨询服务公司等可以解决教学与工学学习场所一体化的问题。代理记账公司、会计咨询公司办公场所设在学校,事务所提供专家带徒及技术指导,会计专业教学可随时以实际业务为例开展工学结合,学校分批分岗轮换学生参与记账公司、会计咨询公司的业务核算,整个过程接受事务所专家的实时指导和随时监督。与事务所合作建立校内代理记账机构可以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业务能力。会计专业教师到事务所进行实践锻炼,实时掌握会计行业的发展趋势及业务动态,有利于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学校分批分岗统筹安排学生到代理记账公司、会计咨询服务公司进行工学学习,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根据不同的学习需求,安排不同内容的工学实践活动,学生不出校门就可以真材实料地进行全方位工学结合训练,并得到专家、教师的指导。这样做,既避免了校外零星实习管理难的问题,也锻炼了教师,更重要的是真正实现了有意义的学徒式工学结合学习的目的。

(三)生产企业进驻学校是拓宽学徒式工学结合方式的途径

职业教育学校创造有利条件,招商引来企业进驻学校,企业按照规范生产要求建设标准的工学生产一体化车间,学校按照要求提供符合生产条件的场地、设备,二者合力共建校内工学实习基地。基地由企业提供生产材料和技术指导,安排师傅带徒,学校负责为基地争取各种校办企业的优惠政策。企业负责基地的经营管理,负责指导师生的生产核算、费用摊销、成本控制、库存管理、会计实践等工学实习实训,并帮助学校完善校内实训体系。同时,按照工学结合要求,将学生的实训课程纳入整个生产体系中,接收学生到基地进行工学结合实习,在工学过程中安排师傅带领徒弟。学校派教师到基地实践,企业派专家指导师生,并可以优先录用学校的优秀毕业生。生产企业进驻学校的模式帮助学校解决没有真实工学场地的困难,解决了职业教育学校师生真实参加生产经营和实地参与会计核算的双重问题,实现双方互惠互利。

(四)依托注协是拓展学徒式工学结合校外实训基地的方式

学校可以依托注册会计师协会,将地方注协作为切入点,把注协所辖的会计师事务所拓展为会计专业学徒式工学结合的校外实训基地。各地会计师事务所一般在每年1到5月份业务最繁忙,人手极其紧缺,每年这时都需要临时雇用大量人员从事会计核算、资料整理等一般性财务工作。在社会上聘用一批为期三至五个月的临时性财务人员需要支付一笔数目不菲的报酬。如果能批量接收会计专业工学结合阶段实习生,每月只需支付极少的报酬甚至是零报酬,就可以解决临时用人问题。有时企业还可能额外收获一定数额的学徒费。相比之下,这些事务所从职业学校接收学徒式工学结合学生,是解决事务所繁忙时期人手紧缺问题最实惠的办法。学校应满足事务所工作之需输送工学结合实习生,开展让专家带徒弟,让徒弟帮工的合作方式。因此学校可努力拓展会计师事务所为校外工学结合实训基地,甚至可以以交纳一定学徒费为交换条件,想方设法与其签订长期稳定的合作协议,把事务所纳为会计专业的校外学徒式工学结合实训基地。合作期间力邀事务所会计专家、注会等相关人士作为指导老师,专业指导、带领徒弟。通过阶段学徒式工学结合学习让学生参与事务所会计工作,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得到会计专家、注册会计师的指导和教授,可以更快更好地掌握会计业务知识,提高会计技能。此外会计师事务所面对的企业多、类型全、业务核算全面,学生在工学学习中可轮换不同的岗位进行全流程工学结合学习,深入接触会计资料,满足了会计专业学徒式工学结合完整性学习的要求。

(五)创建产学研用一体企业共筑学徒式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机制

职业学校可以利用专业教师人力资源上的优势和先进的实训设备,与企业共同创建集产学研用及会计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经济体,校企双方签订合作协议,利用经济杠杆形成经济利益相连的共同体,建立学徒式工学结合长效合作机制。企业根据自身的产学研用情况和人员条件,提出会计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需求,学徒式工学结合学习内容等。合作双方共同制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工学学习计划,将企业管理、生产核算、账务处理、纳税实务等引入学徒式工学结合学习内容。学校完成学生的专业理论教学,企业负责学生的工学实践和技能操作训练。学校师生共同投入到合作体的资金筹集、材料采购、产品生产、成品销售、库存管理等环节,全程参与共同体的所有核算过程,为企业提供财务工作人员,企业为学校创造学徒式工学结合的实践基地。学校与产学研用一体企业共筑学徒式工学结合的长效机制,为广泛、深入开展学徒式工学结合创造条件,促进会计职业教育发展。

(六)培养理论与实践相兼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现学徒式工学结合的保障

要大力发展学徒式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师在某种程度上也相当于师傅的角色。师傅带徒弟,自身需要具备专业技能和业务核算上的优势,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胜任会计职业教育学徒式工学结合的师傅的角色。工学结合教师既要有扎实、与时俱进的理论知识,也要有丰富、全面的企业实战经验,做到理论与实践相兼顾。要培养理论与实践相兼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可充分利用校内企业化的实训基地、代理记账机构、会计师事务所、产学研共同体等,拓宽教师实践锻炼和对外交流的途径,让教师在不耽误教学工作的情况下有机会到企业实践,不断提高业务操作能力。如为会计教师搭建会计账务处理实践平台,假期安排教师到大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业务锻炼,从合作企业引进专家型会计人才,聘请校外经验丰富的会计人士任教等,多方面、全方位丰富学徒式工学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实现学徒式工学结合提供人力上的根本保障。

在现代工学结合的大热潮下,会计职业教育应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因地制宜把学徒式工学结合的实践平台搭建好,让专业教师成为会计行家,让更多企业的会计“师傅”参与到教学中,师傅带徒式地指导会计“学徒”完成会计专业学习,实现学习和工作的零对接,让学生成长为现代企业需要的高技能、高素质的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秀霞.关于高职院校加强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深思[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5)

[2]孙清娟,李永川.基于工学结合的五化教学法课程开发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3)

【作者简介】马彩金(1971- )女,壮族,籍贯广西武鸣,广西柳州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中职教育、财会教学与业务研究。

(责编    卢建龙)

作者:马彩金

会计职业教育论文 篇3:

会计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学生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规划

摘要:在分析我国会计职业教育存在的学员不能立即顶岗、缺乏后劲和教学组织的眼高手低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根据会计职业人员成长过程的阶段性要求,规划会计人员的能力和知识结构,以解决当前会计职业教育中存在的这些问题。

关键词:会计职业教育;学生;能力;知识结构

为适应市场对于会计人才的新的需求,各高校也积极地进行着会计教学的改革,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然而也暴露出一些需要进一步思考,应对的问题。

一、会计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会计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一是不能立即顶岗,二是缺乏后劲,三是眼高手低。具体地说:

(一)不能立即顶岗。从实际工作来看,我们几乎所有的毕业生都做不到。到单位工作后,仍然需要师傅带徒弟,带上个几个月甚至半年。对于大型组织是可以师傅带徒弟的,但是,对于目前中国的多数中小组织,特别是小型、微型组织是不现实的。不仅是对新进人人员培训成本的问题,其实,培训了能不能用呢?又回到了培训本身的问题上来了。当然,对学生就业不利。这也是绝大多数组织招聘要求有工作经验的员工的主要原因。会计这个行业尤其如此。

(二)眼高手低。我国的会计教育和会计职业教育有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传统的会计教育是指会计知识的普通教育,即学校内的会计课程教育。它侧重于以现有的会计教材作为教学主导,通过教师讲授完成教学任务。只能是一种不完善的会计职业岗前教育。会计职业教育会计及相关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精确的说就是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我们的全日制学员再就业之前,或没有得到很好地实训之前,就像一个还不会走路的孩子。教他过多的怎么跑和跳的理论和规则,具体地说,教那么多的中级、高级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的理论是没有多大意义的。这不符合人的成长规律。既浪费了教育资源,也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和金钱。大学教育是可以培养一些中级会计人员,但是,必须在学员有了好的实训,特别是有了动手能力后,再进行一些中级知识的教育和能力的培养,才有可行性。这就同国内、国外应用型中高级管理人才、会计人才EMBAM MBA、MPAee的培养,为什么一定要招收有工作经验的学员是一个道理。

1 专业划分的眼高手低。我国绝大多数会计学院主要设三个专业:会计专业、财务管理专业(或者是会计专业的财务管理方向)、审计专业。其实,财务管理、审计只有在做好会计工作的基础上才能去做的工作,这是我们行业实际工作的常识问题。本来我们的教会学员操作能力的教学组织就有问题,再去学习以财务管理、审计为主的专业,这些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际市场需求就差距更大。为了培养有潜力的高级会计人员,往往我们开设了中级会计、高级会计、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课程,浪费了很多时间,结果学生并没有搞懂,既有害于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而且对他们的职业发展也没有什么大的作用,有的课程许多人一辈子再也没有用过。

2 课程设置的眼高手低。我们的会计学院的会计专业经常开设的核心课程主要有:会计学原理、管理学原理、中级财务管理、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高级财务会计、会计信息系统、企业会计综合实训。一是,线条粗。二是,核心课程中所谓的高、中、低课程都有,既然这些都是核心课程,可能会均衡教学,冲淡了主题,不符合培养实用型会计人才的需要,更谈不上,立即上岗的动手能力的培养。

3 组织教学资源的眼高手低。鉴于这样的专业划分及课程设置,教材和培训对象也就是通用性和单一性,即培训教材不分高级、中级和初级,培训对象不分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等,结果造成培训内容与本职工作需求严重脱节。不适合学生就业和今后发展的内容学得太多,难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实训的计划、组织、评价粗略,投入远远不足,效果很差。实训效果差,是大家的共识。

(三)缺乏发展后劲。专业的划分、课程的设置会影响教学资源的组织,最终会影响我们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潜力的培养。一是,从个人的成长来看,一个在初级会计岗位上做得不好的人,是难以进入中、高级岗位的,这是现实。二是,在做好初级工作的基础上,要升到中级岗位的话,需要一些条件。比如:人际能力沟通能力(包括尊重别人的能力、换位思考的能力、团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综合能力等。三是,再往高级岗位上升,需要的是概念技能、计划、组织、指挥、领导、控制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从我们财会专业的课程设置来看,并没有充分的体现人的成长规律。

专业的划分、课程的设置会影响教学资源的组织,最终会影响我们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和潜力的形成与发挥。其根本原因,来自于我们会计职业教育本身并没有能够按照在培养实用型人才或应用型人才的市场定位之下,做更细致的市场需求分析,做更细化的市场定位,没有重视从财会人员的成长周期来考量我们的会计职业教育。

二、学生能力知识结构的规划

(一)动手能力。这是新上岗会计人员,在初级会计岗位上的操作能力。我们要求第一天上班就能独立顶岗工作。这也是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基本要求。这是我们的重中之重。

(二)人际沟通能力。包括尊重别人的能力、换位思考的能力、团队能力、与上级和下级打交道的能力、公开说话的能力、文字表达的能力。

(三)逻辑综合能力。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系统各部分既相互联系又存在因果关系,应教会学生要有发现这种联系的意识和一般方法。这是会计人员对组织经营活动分析的基础。

从实际工作需要来看,大凡能够成长到中级岗位的会计人员。这三项技能最为重要。

(四)管理意识。包括现代管理的计划、组织、指挥、控制、领导、控制的基本方法。特别是要让学生真正树立,会计是经济管理的工具,会计的主要目只有一个,即为经济管理服务。说起来很简单,但是做起来很难。现在的国内开始重视了,我们的会计学专业也开了管理学的课程。就我所接触到的受过这种管理学教育的会计人员,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不同的报告对象需要不同的信息形式,但是,我们多数会计人员甚至很多高级会计人不懂,拿着会计报表或财务报告向总经理或行政领导汇报工作,结果许多领导特别是中小型组织的领导难以听得懂他们报告的信息。对于平行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就更不用说有多难了。

(五)学习意识。树立终生学习理念,培养循序渐进的学习会计、管理和经济知识的方法。显然,这对我们学员今后的潜力自我培养和发挥非常有用。

(六)创新意识。会计是讲规范的的工作和学科,如何在职业规范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以提高经济效益,以利于管理决策,应教会他们方法,至少应培养这种意识和视野。

一般而言,上述1-3项是对初、中级会计人员能力的要求,4-6项是对高级会计人员的要求,但是我们的教学应注意轻重、缓急。显然1-3项,特别是第1项,是我们高职院校全日制会计职业教育的重点。而4-6项,是拓展学员视野用的,不需要教他们烦琐的理论,使他们有这种意识就行了。

(责任编辑:王兰爽)

作者:王化峰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医院管理会计论文下一篇:户籍管理制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