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到底是什么哦

2022-11-21

第一篇:语文课到底是什么哦

语文课到底是什么?

宋运来

自语文设科以来,人们对语文教学的争议一直不断,百年历程,曲折坎坷。有的人武断地认为我国建国以后的语文教学基本上是失败的,最典型的莫过于《北京文学》(1998年第3期)用“误尽苍生”四个字作为标题,否定改革开放以来的语文教学。依据是当下许多大学毕业的学生说话词不达意,阅读文章后不知道去思考,写一篇文章东拼西凑,而且错别字连篇,句读不分。由是人们便有了这样的追问:“语文课到底在教些什么?”语文教师则自问:语文课应该教些什么?语文课最需要教什么?而专家们纷纷把脉,进言献策,力图为中小学的语文教学开一个良方。

“现在的孩子,由于受网络语言和外来文化的影响,语言表达很不规范,对祖国的传统文化知之甚少。”社会语言学家呼吁要重视母语教学。

提倡读“经”的学者进言,“如今语文教师没有深厚的国学功底,学生也远离了“经典”,中华文化有断层之虞。中小学要开展“读经运动”,语文课程里要有经典作品,教师要担负读经的重任。” 有的教育科研专家说,“通过抽样调查发现,有三分之二的中小学生不喜欢语文学科,这足以令语文教师汗颜,语文教师是该到了反思的时候了,因此,加强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刻不容缓。”

学科教学专家则大声疾呼,要努力改变我们的传统教学模式,“要彻底改革‘以教师讲析为主’的教学模式,实施‘以训练为主’的基本模式。提出要把学生的训练活动必须提高到课堂时间的1/2以上。对一篇课文的学习,一定要让学生去读,去讨论。学生在读和讨论的过程中,学习和体味课文的语言运用、章法结构、写作技巧,乃至思想意义、人文精神、审美情趣等。”

“语文课绝不能有一个固定模式,最根本的教学效果取决于语文教师的个人素养,这也是语文与其他课程的最大区别。”有的课程论专家从教师素养上如是说。

脑思维专家则认为,“给中小学生上语文课,要借助课文学习,锤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引领学生解读优秀作品中,锻炼他们的归纳、推理能力,提高思维能力。”

而课改专家不无担忧道,“课堂上过于注意形式,表面上快快乐乐、热热闹闹,用大量的非语文活动挤占了学语文的时间,结果快乐有余,收效不大,没能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学习的基础,这是与课程改革的目标背道而驰的。” 有的语文教师则说,“数学可以是1+1=2,1就是1,2就是2,语文则可能1+1不等于2,1可能是10,也可能是100……语文是模糊的,我们不知道到底该教什么。”……

语文教学,多年来争议不断,研究不断,观点多多,理论多多;专家层出不穷,一人一个观点,一人一个说法,你说你有理,我说我有据。王晓春先生感叹:“中小学这么多门课,没有哪一门像语文课这样狼烟不断,战火连绵。指手画脚,人人争先,外行内行,扭作一团。发言盈庭,论文如山,潮起潮落,上下波澜。众说纷纭,越听越烦。经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总算把事情弄乱套了,把语文老师搞糊涂了,以至越教越不会教了。这门课似乎成了永恒的焦点、热点、难点、乱点和看点。”中小学的语文课到底该怎么上?特别自新课改以来,语文教师经常感慨自己越教越感到困惑,越来越不会教了。

“语文”就像一个健全的人,需要不同营养素才能维持教学生命的延续,缺少哪一样都不行。专家们开的各个“药方”,无疑对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有很大的启发意义。这些建议,尽管教师们没有站在言说者的视角上去分析其表达的要旨,尽管有的建议令教师们无所适从……我私下以为,当今语文教师的迷茫,不是对教什么,怎么教的迷茫,更多的是对我为什么这样教的困惑,许多人对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并不明确,也即对语文教学的上位概念的困惑。就像我们人来到这个世上,总会不断追问,“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小学语文教师队伍里的我也同样在语文的丛林中迷失了前进的方向,大约说来经历了“感性语文、体悟语文、童心语文、形象语文、入体语文、张力语文”等不同认识的纠结与缠绕,当然这个认识是一个朴素的、自觉的、迷茫的、追问的、反思的、构建的、创生的过程。

感性语文。从乡村走进师范的我,始觉不会讲话,更因为一次致开学典礼上的发言卡了壳,在上千位师生面前丢了脸,给准教师的我种下了要让每个孩子会说话的种子。后来,当上语文教师的我,有一个朴素的认识:学生需要自信地与人讲得体的话、善于和他人很好地沟通。在日常教学中很注意训练学生“说话”——国庆节,带学生们手捧字典到大街上查找不规范用字;清晨,学生走上班晨会的讲台学会自我教育;“六一”前夕,主动请缨面向校、县开主题中队会,给孩子们一个展现自我、张扬个性的舞台;语文课前主题讲话五分钟;课文“口语交际”不考也是要教的……大循环试验班的学生从小学毕业两年了,能从一堆匿名的初二试卷中找到我教过的学生八九不离十,为何?那端庄、俊秀、规范、漂亮的钢笔字透露出的信息呗。非典来了,《参考消息》一篇暴露中国人诸多陋习的文章(《反思“非典”肆虐 革除十大陋习》的文章,引起了我心灵上的强烈震撼。使我一下子捕捉到了积淀已久的“要学生讲卫生”的教育契机素材。以习作教学的方式引入,师生、生生以坦诚的心态解剖自我、他人生活之陋习。下课铃声骤响,面对学生大胆地把批评武器指向有陋习的教师这一课堂生成资源,于是便有了第二天的“写建议书”,后继安排的“写倡议书”、“演讲比赛”、“假期作业”等内容,因为学生文明生活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延续近两月的语文实践活动到现在还有教师不清楚它是何种语文?这种不伦不类的语文课,当时只是一种感觉,学生需要这样学习。不曾想这课是属于语文什么类型的课。孙启民先生赞誉说:表面看来似乎不是“标准”、“纯粹”的语文课,但是,学生在面对的现实问题的讨论、交流和表达中,学习和感悟着如何更有效地运用语言与他人交往,如何恰如其分地阐述自己的看法、观点,领悟到可以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因此这是更有效、层次更高的语文课,且体现出一种“大语文观”。

体悟语文。无情的现实把教育之梦撕得粉碎。20年前大专毕业生鲜有从事小学教学的,尽管你是晓庄师范的高材生,但你考不过别人。现实使我从事教育的热情锐减。被教育管理者树立的身边一个个能考的典型浸泡着,于是不自觉地走上了机械训练之路:要确保试卷上的“看拼音写词语”百分之百全对,每个词语不抄写、默写

7、8遍决不罢休;只要是书上要求背诵的课文,根据艾宾浩斯遗忘规律,至少全文抄默三遍,以确保“根据课文填空”一项不失分。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有言语的也有物质的奖励。你别说,效果还真行很快缩短了与年级第一名教师的差距。观望其他学科,与数学比起来,差距还是大得很,你看人家数学平均分都达到90分以上,咱的语文成绩普遍比人家低10分左右。如果语文老师不做班主任,估计在家长会上脸面不如人家数学老师鲜光。家长当然不领情,天天就是你们语文家庭作业多,不是做《抄写薄》《默写簿》《评价手册》《补充习题》,就是《AB卷》《单元卷》的检测,天天做到深更半夜,还考不好,你看连作文都不会写。付出劳动最多的是兼做班主任的语文老师,最后居然没有了语文教师的专业尊严。分数失去可以夺回来,最可怕的莫过于,最富有情趣的语文学生居然不喜欢。他们不喜欢如山的语文作业,不喜欢语文老师、进而不喜欢语文科目、从而不喜欢学习。由是学生从校门走入社会见到书就头疼就自然不过的事情了,因为校园里的过度学习,已经使他产生了本能的抵触情趣。语文教育的缺陷,只有当他慢慢长大了,上大学了、甚至走上社会之后,才逐渐暴露出来。也无怪乎当下的各级领导大声呼吁国人要读书要学习。温家宝总理则说:“读书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如果我们这个国家在城市、在地铁上能够看到青年都拿着一本书,我就感到风气为之一新。”由此看出我们有多少人远离了读书。其根源恐怕与我们在学校里已经给青少年们种上了厌倦读书的种子有关吧。

尽管我只是千万个语文教师的一分子,教授的只是几十个、上百个孩子,若基础教育阶段的同仁们都在操着唯有“过度”学习才能取得优良成绩的法宝,去实现小群体内的教学成功感,幸福感,却有意无意扼杀了人未来学习潜力的发展、人生阅读的幸福,师将不师,是民族的罪人一点也不夸大。因为教育是培养一个人,“求知”是其中很有限的一部分,“求知”不等于“成人”。

童心语文。执教苏教版《蒲公英》一课时,学生居然不去责备两颗蒲公英种子没有听从太阳公公的话去“落在黑黝黝的泥土里”,反而认为是“风”的错,并质疑风婆婆哪去了,你风婆婆应该把这两课种子吹到应该去的地方,否则他们不会自作主张飞往沙漠、湖泊,最后被晒死、淹死。而有的学生居然佩服两颗叛逆的“小种子” 有“想法”、有“主见”、敢于“试一试”。在互动生成中,当我尝试 “价值引领”有想法与主见的两颗“种子”和唱反调的异类“种子”——学生时,遇到了障碍。让我感悟到“价值引领”的前提是在遵循儿童审美观、为了“儿童发展”下的价值引领。要理解儿童的理解,需有儿童的视觉、一颗对儿童生命关怀的童心。儿童对美好的事物,也或如“蒲公英种子”一样人格化的物,生命的、非生命的,不希望它破灭、不希望它死亡,希望它是永恒的、恒久的。如孩子们百读不厌的《小红帽》,童话作家雅各布·格林兄弟深知儿童的审美心理特点,最终还是让小红帽从狼的肚子里跳了出来。由此,我们也不难理解学生们在学习《狼和小羊》一课时,为什么总希望“狼向小羊扑去”后,可怜的小羊是不会被蛮不讲理的狼吃掉的奇想。

《鹬蚌相争》是一篇寓言故事,说理性强。当我苦苦追寻所谓课的亮点时,却将孩子童话般的天性忽略了。蓦然回首,呵呵,孩子们,你就是那“鹬”,你就是那“蚌”,让我们来到河滩上,争一争。孩子们用尽力气、毫不示弱、威胁地、得意洋洋地“争”着,争得筋疲力尽,最后被毫不费力的渔翁捉走了。歌德说“高兴学来的东西永远不会忘”,孩子们用喜欢的学习方式去学习,不仅带来课堂的快乐,也提高了课堂的效率。“争”使人物角色形象丰满,“争”让寓意水到渠成地流淌出来。用快乐的理念进行教学,张扬了一个个轻舞飞扬的生命,用兴趣的火种点燃智慧的火花,教学便走进了“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诗意境界。

当带领儿童走进生活的语文天地时,便回归了儿童绚丽多彩的生活世界。当带领儿童走进文化的语文天地时,便打开了一扇文学宝库的窗户,叩开了儿童智慧的问天。当引领儿童走进人文的语文天地时,智慧为儿童点燃了一支信念的火把,指引他们飞向梦想的天空,让他们梦想成真……无论哪种语文教学,我们终不能忘记坚守语文的家园,而尊重儿童、呵护儿童则是第一要义。

形象语文。当下许多孩子爱看“口袋书”,那些生动有趣、图文并茂的漫画书几乎是所有孩子的最爱。教师们多是采取关门主义,堵截是能堵截得了吗?何不疏导?为什么不可以把那些具有强烈讽刺性、幽默性和教育性的儿童漫画引进语文中来,引进习作中来?近10年的研究效果是现显的,孩子们对写作文产生了浓厚兴趣,大大改变了以前怕写作文,怕上作文课的现象。道理何在?儿童漫画作为一种特殊形象,在内容上是客观事物的提炼和浓缩,在形式上又是某种事物的夸张和扩大。面对漫画,儿童不是简单的摄取和存留,而要经历阅读、筛选、欣赏、归纳等一系列认知和情感的活动。再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这时,存留在儿童头脑中的漫画形象已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概括,需要儿童主体多元的解读。所以,儿童漫画作文教学从一开始就给儿童拓展了写作的思路,开阔了写作的视野,留下了思维和想象的空间。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往往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的。”在儿童漫画作文的教学过程中,始终扣住形象、思维、语言三者之间的联系和转化。头脑中的漫画形象经过思维的加工,转化为语言,需要儿童动口、动脑、动手、全身心地投入,儿童有形象可依,有疑问可循,思维活跃、想象驰骋,许多材料涌人笔端。儿童兴趣盎然,思路流畅,一篇篇具有儿童情趣的作文诞生了。写作的成功感调动了儿童写作的积极性,写作的积极性又促使儿童下一次作文的成功,这种良性循环有利于激发儿童持续的写作热情。

冬虫夏草既不是“虫子”,也不是药“草”,而是一种“菌”,全名叫“冬虫夏草”菌,它把高原、寒冷、寄生体作为自己生存的必要条件。 “儿童漫画作文”就如冬虫夏草菌,把观感的快乐与想象的美感、形象的再创造与习作材料的运用,作为自己存在的必要土壤。解决学生习作兴趣(内驱力)与习作内容(材料),则抓住了作文的牛鼻子,由是我坚信:敲开作文难这个堡垒应是为期不远了。

入体语文。《鞋匠的儿子》是苏教版里的一篇课文,无论是名师上课,还是骨干教师的公开课,无一例外都要品读文中林肯说的三句话从而感受林肯的宽容大度、真诚坦荡、仁慈谦逊的人格魅力。语文课上成了具有思品情趣的课,放大了语文的教化功能,不仅模糊了语文课的专业性,也远离了智慧。这是一篇典型的演讲风格的课文。教学要体现演讲的目的性、针对性、感染性来设计。课文介绍他当选总统按照惯例来到参议院进行演讲,为何演讲?一是感谢支持他参选总统成功的人,二是借演讲之际发表他的施政演说。还没等他开口,便遭到了参议员们的羞辱。参议员为何羞辱木匠出身的他?真是嘲讽他出身鞋匠家庭,地位卑微?课文有一句话提醒我们:所有的参议员们都大笑起来,为自己虽然不能打败林肯但能羞辱他而开怀不已。这句话是说,在竞选中败北的参议员们要在这个场合找回自己丢失的面子。针对政敌射来的“羞辱”之箭,林肯通过“顺同——反驳——以泪感人”演讲三部曲予以巧妙地化解了。化敌为友,才会通过签署著名的《解放黑奴宣言》,团结一切可以团结之人,才会形成强有力的政治集团基础,才会有后来美国南北战争的胜利,从而维护国家的统一。因此,教学的着力点应放在“演讲”的语言风格上,而不是放在人物的“品格”上。语文教学还要从课文的特性出发,经常到别人的田地里转悠,会荒了自家的园子。

张力语文。从某种角度讲,语文课堂教学就是一个不断发现和制造张力又不断消除和解构张力的动态过程。近年来我关注的“语文教学张力”研究,缘于课改以来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的课程开发过度、对话过度、教师强势、密度追问等问题的思考,通过“语文教学张力”的分析探讨,力图为语文教学问题的讨论提供一种独特的视角。潘新和先生在《语文:表现与存在》认为:“从关注言语现象转向关注言语教育的本体,再转向对言语主体的终极关怀,这将从根本上改变语文教育的方法和观念。”在与优秀的文本对话时,学生与文本之间总是存在着着某种“张力”,语文教学其实就是释放、扩大存在于两个主体之间的张力的过程,张力存在于所读文本和教师、学生以语感为主体的前理解的落差之中,有落差,才有张力,有张力才有对话的必要。张力的释放、扩大过程其实就是两个主题之间的对话过程,就是学生将所有的精神“内存”与文本、自己、他人(教师、学生)进行碰撞的过程。学生的潜能、想象力、理解力和感悟力在对话中被激活、被激发。

张力,不仅成了学生走向文本、进入语境的一种存在论意义上的精神动力,同样也成为一种推动语文课堂教学进程的具有本体论意义的内驱力。基于课堂教学实践,从现实的教学案例中总结成绩、梳理问题,以独特的视角加以分析,并将研究成果运用到实践中,在优化课堂教学的同时,检验与完善理论,优化了常态的语文课堂教学,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语文教学的重任最终还要靠广大一线语文教师去落实、去承担。实事求是地说:广大中小学教师对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基本问题是有所了解的;对语文课遵循的各门学科共性的任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想象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教会学习方法等是知晓的。而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我们应该如何把握语文教学的真谛,占领语文教学的制高点呢?一句话,就是要看一个人走出学校成为社会上的一员,看他会不会说话,会不会写作。简单地说,就是看他会不会善于语言“表达”。起到引风向标作用的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所呈现的17节课,增强了读写意识。没有读写结合的课是很少的。课堂上不再是君子动口不动手。有的课是创设情境写一段话;有的是联系课文的内容补充几句话;有的是围绕课文要填写一些词语。执教者,准确地揣摩编者的意图,清晰地了解作者的意图,并在编者与作者的融合中,寻找读写结合“点”,选择练笔内容,明确练笔目标,引领学生在“语言内容”与“语言形式”的联系中,把握运用语言、表情达意的方式方法,做到读中学习,写中模仿;读中体会,写中消化;读中领悟,写中体验,使学生的读写能力得到同步提高。

早在2008年,周一贯先生敏锐地指出,“要关注课文怎么说”的这个言语表达形式。2009年,高林生先生从语文的特性出发,旗帜鲜明地提出“怎样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这一观点。吴忠豪教授在《国际视野下的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一文中,则从语文“课程形态、课程取向、课程教材编制”等方面剖析了中外母语教学的课程改革,指出,我国语文教学长期不能走出困境的关键问题,要从课程论方面寻找原因所在。建国以来,我国中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形态就是“以阅读为核心”组织教学,听、说、写等语文课程目标,附着于阅读教学,且不成体系。语文课堂教学以阅读为主线,听说写教学须见缝插针,其轻重取舍须服从阅读主线的需要,在超强势的阅读教学面前,听说写教学很容易遭边缘化。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依托,两年来,与70余位名特优骨干教师在10余所学校进行了深入广泛实验的基础上《班本小作文》(12册)终于出版了。她的出版有三个重要意义:第一,探索出切实可行的习作教学方法,解决了长期困扰一线语文教师的难题——班级“小作文”的科学设计。第二,充分利用教材课文这个最佳的写作“范例”,课文与习作引导浑然一体。既有对课文写作方法的精妙赏析,也有读写结合的习作设计。第三,适应儿童的年龄特点,合理安排梯度,写作不再难。没有长篇、完整的写作要求,只有铢积寸累的“句、段”的仿写、改写、扩写等练习。

语文设科,百年坎坷;与时俱进,还其独任。我们语文课的“独任”是什么?简单讲要教给学生什么?首要教给学生说话写作能力,即运用语言与外界交流的能力。考虑学生在不同的年龄段要说什么话,从学生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出发施教。在语文课本中,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也能了解、感受或理解的事物或思想感情,是不需要教师在课文中进行讲解和学习的,那些只有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才能更迅速、更深入地理解的课文才需要教师的介入,在这个过程中起到用书面语言丰富和发展学生的口头语言和把学生的口头语言有效转化为书面语言的作用,使学生在运用民族语言的能力上得到全面的提高。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任务,不能有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同理,一个语文教师要找到语文教育的真谛,需要一个慢慢地成长进程,然明白语文教育的规律,知道语文学科应该做的语文事情,可以缩短语文专业成长的进程。当代语文界的理论纷争,势必影响当下语文教师的思想与教学行为,而我以为从实践出发,从儿童出发,从人的成长出发,会回答语文课应该做的事情。愿我们一同努力,振兴语文教学,让越来越多的学生热爱母语,喜欢语文!

(南京市建邺区双闸小学特级教师工作室)

参考文献:

王富仁、郑国民,语文教学与文学,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 杨再隋 ,儿童作文的儿童化之路——宋运来儿童漫画作文教学评介,江苏教育,2010年第28期。

王崧舟,张力,言语生命欲求的激扬,语文教学通讯:小学(C),2007年 第2期。

第二篇:朋友,到底是什么?

好久没写日志了,也不知道该写些什么,可是脑子里却有许多为什么。累,真的好累,人累,心更累,常常思恋一些事,一些人,可转想终归是思恋而已。

云淡风轻,物是人非,庸人自扰罢了,生活终归是生活。

世间很多东西我无法更改,再多遗憾又如何,再多的朋友,再多的想念,通通又如何。

有些事,过了就过了,请在我心里通通放下,就算放不下也要放。

如何想念的就如何结束吧,我希望我的记忆本里记录的只有你我曾经的美好。

从今以后我希望更多的看见我写的是我的明天,而不是一个常常令我伤心的朋友。

昨晚许久才睡,一个人望着漆黑的窗外,流着泪痛着心,千百次的问自己:朋友到底是什么?

昨天我是很生气,但是我并没有动手啊,我想只有粗人才会用武力去解决问题。

可是你为什么要对我动手呢?千万别把我的忍耐当成懦弱,你知不知道我的右臂现在连书包都提不起来。

我应该很庆幸,你没伤到我别的地方,犯了错误,为什么一定要扯谎呢?承认错误,说句实话,你能少什么?是缺只胳膊还是能少只腿?

算了,一切都算了,得饶人处且饶人,我不和你计较,也不和你废话,你的道歉对我来说无用。

我们不再是朋友,我自己的胳膊我自己养,算我倒霉认识你,和你算我瞎了眼了我。

这段日子,累,真累,人累,心更累我这辈子做的最错的一件事就是认识你。

朋友,到底是什么?

葵蓬小学六年级:廖明珠

第三篇:水到底是什么东西

2012年天津市高考作文指导及学生习作

一、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60分)

两条小鱼一起游泳,遇到一条老鱼从另一方向游来,老鱼向他们点点头,说:“早上好,孩子们,水怎么样?”两条小鱼一怔,接着往前游。游了一会儿,其中一条小鱼看了另一条小鱼一眼,忍不住说:“水到底是什么东西?”

看来,有些最常见而又不可或缺的东西,恰恰最容易被我们忽视;有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能够引发我们深入思考„„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二、审题指导

1、抓住水与鱼的关系——我们个人或民族赖以生存的是什么(亲人,友人,陌生人的帮助,国家,社会,环境,文化,礼仪,道德,民心)

2、从小鱼的角度——批评的对象:适合破立结合式。列举类似不良现象入题,更与材料联系紧密

3、从水的角度 ——最常见+易忽视:

父母之爱,对平凡岗位的坚守,无处不在的规则,人与人相处的修养,滋养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文明及其形式(如与长辈相处的礼仪) ——最简单+引发思考:

许多伟大的发现、发明都是从关注寻常简单的事物中诞生的。许多成功的结果,都是从几十年如一日的反复中质变的。

许多伟大的义举,都是从不忽视平凡的小事酝酿的;瞬间的崇高背后,是对平凡责任的坚守。(感动中国人物普通人一生的践行,某个瞬间的伟大)

三、拓展文思,建构文章

我(我们)忽视了什么,为什么会忽视,忽视了会怎样,怎么做才能不忽视

1、 什么? 平凡生活中的人类情感

庄子“涸辙之鲋”的寓言中说:“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一旦离开了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就难以生存下去了。)

亲情——友情——陌生人之间的和谐与合作

2、 为什么?会怎样?

对远方目标的追求(名利、事业心)让我们忽视了眼前 的拥有,麻木了我们的情感。

生活中从来不缺少感动,缺少的只是发现而已。

生活的环境负面的各种影响,使我们做了恶劣风气的帮凶,远离了慈悲的大爱。

3、 怎样做 代言人:

最近大江南北涌现出的那些“最美妈妈”“最美教师”“最美司机”(坚守平凡,所以造就瞬间的伟大)

擦亮观察生活的眼睛,培养一颗敏锐的心灵,学会从简单的事情中领悟深刻的道理,从身边的平凡世界步入诗意的人生。

四、论述要扣住材料中的关键词,揭示出现象后的的本质。常见的人与不寻常的行为之间转换要交代到位。

被称为“最美司机”的杭州司机吴斌,其壮举的瞬间点染之外,还要点出其本质:“英雄已逝,但您最后一刻的坚持撼动了所有平凡的心灵!”只有当敬业成了习惯,深入骨髓,才有可能在生命的最后瞬间爆发出超出想象的能量。因为在他心中,职责就是生命。不平凡的义举背后是对平凡的职业岗位的坚守。(不忽视平凡的作用,怎么做到不忽视)

在功利主义横行的当下,部分意志薄弱的人正在逐渐丧失中华民族崇德重德、尚德倡德的传统,冷漠戒备的实用主义处世哲学盛行。面对别人伸出的手,有些人总是质疑对方举动是否别有企图,久而久之,越来越多的人对他人的求助视而不见,宁可围观苦难为自己的冷漠寻找借口,最后将逐渐消失的良善归咎于集体的影响。其实这只是每个人的道德在蒙上所谓的“红布”,也正因为有无数只冷眼才组成这冷冽的环境。

构思示例

引题

每艘过往的船只,都不会注意自己拍打过的浪花,关注的往往只是前进的航程;每阵秋风也不会端详它扫过的落叶,看到的往往只是一拂而过的潇洒姿态;每条游过的小鱼,都不会留意自己赖以生存的水,寻找的往往只是满足胃口的事物。然而在这些平凡的事物中,往往存在着对我们人生更有价值的东西。(赵睿)

鱼生活在水中,却不知水是什么;人也是如此,越在身边常见的东西,越容易麻痹我们的神经。其实生活中的美好多如繁星且无时无刻不围绕在你身边,当我们拥有一个善感的心,你就会发现: 一沙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芒,一片叶子可以反射出森林的生机,一颗星可以闪烁出夜空的深邃。让我们用这颗心去聆听,从细节中发现生活的美好。(董美燕)

主体段

因平凡中的不平凡而感动 。

一个普通工人用平凡的双手托起180名学生的读书梦,无偿献血20年,无怨无悔,这是平凡的郭明义;一个九旬老人,用普通平凡的自行车骑出35万元的捐款,二十年如一日,个人的生活却近乎乞丐,不留任何财产,这是平凡的白芳礼;一个无臂青年,用脚趾奏出世间最动听的乐章,十几年的坚持,酿就了生命的奇迹,这就是平凡的刘伟。

平凡的他们,用大半生对平凡的坚守,汇聚成不平凡的精神,震撼着我们的心灵,让忙于前行、溺于得失中的我们汗颜!(何文汉)

好在我们身边还有一些人,一些用真心对待社会的人。最美妈妈吴菊萍,面对从高处坠落的少女,本能的伸出双手,没有片刻迟疑,没有丝毫顾忌,这瞬间的一举,完成了一位母亲对母爱最伟大的诠释;最美教师张丽莉,面对失控的客车,本能的推开学生,自己却被卷入车轮之下,这瞬间的一推,让我们看到师者最基本的天性,维护了“教师”这个职业的崇高。最美司机吴斌,忍受着被锋利碎片贯穿胸膛的巨大疼痛,缓缓减速,拉起手刹,开启双跳灯并打开车门。用生命中最后的1分16秒,让我们对责任二字有了更深的了解。(高梦涵) 学生佳作

所谓“平常” 11班 张悦

你赞美奔腾入海的大江大河,而一朵水花你却谓之“平常”;你敬仰层峦耸翠的大山大川,而一株木石你却谓之“平常”。于是你选择了忽视——江河枯了,山川凋了,你带着类似“什么是水”的疑虑,眼睁睁地埋葬了你的赞美与敬仰——这就靠你所谓的“平常”而建立起来的“不平常”呵!

因为平常,何以忽视

似乎史书上记载的伟人都有着奇异的外表与神通,于是暗示给大家一条可笑的真理:不凡之人皆有不凡之貌。即便是孔子,也不可免俗。众所周知,他一直小看其貌不扬的子羽,却在目睹了他成为一呼百应的学者之后,扼腕自省道:“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历史的惯性思维似乎推动了人们对平常事的忽视。然而,平常的小市民庄周却孕育了道家的哲思,平常的白杨被冠以茅盾坚毅的礼赞,平常的沙石却包含着价格高昂的金子„„由此可见,我们因为事物的平常而随意忽视的行为,显然是愚钝的,毫无依据的。我们所谓的“平常”其实并不平常,不应该成为我们忽视的因素。

因为平凡,所以坚守

中国的留学生初步职场,往往被冠以“眼高手低”的帽子,因为他们忘记了最平常的事情:作为一名推销员,因厌恶和没文化的人打交道而愤愤辞职,他忘记了做推销需要热忱;作为发传单的人员,因烦闷这样没有意义的工作而放弃,他忘记了发传单需要耐心。德国特蕾莎修女曾说道:“我们都不是伟大的人,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来做生活中的每一件最平凡的事。”她干着被视为“脏泥”的粗活——为垂死的病人擦身洗脚,却也还给了他们作为一个人的尊严。最终她因为些平常的汇总,而成为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由此可见,平常往往更需要重视,也更值得重视。

因为平凡,所以睿智

重视平常,首先自己要做到珍视平常。真水无香——是对人间的澄澈之见;金埋沙里——是大智若愚的人生之度;一叶菩提——是智慧的参悟之所。其次,要放下身段,领略平常。仕途得意的白居易,仍然要“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张中行晚年成名以后,也没有更换“都市柴门”居所,舒心的日子也没有变动。小鱼的疑问似乎是我们常常存在这的,只是错过了这种“平常”,便也是错过了人生的微言大义 你赞美奔腾入海的江河,那是因为一朵平常的水花你都不想放过,你敬仰层峦耸翠的山川,那是因为一株平常的草木你都不想放过,江河奔腾,山川常青,你再也没有“什么是水”的疑问,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气象万千,尽在平常。 注目平凡

二、11班 刘津津

鱼久游而不知水为何物,人久享而不知情为何价。 ——题记

从牙牙学语,蹒跚学步,我们用脚丈量了成长的长度。小时候,低下头用心去走,生怕摔得鼻青脸肿,慢慢长大,便习以为常,不屑于低头去看,即使有时被绊的趔趄。因为不低头去走,所以记不清多久没看到过石缝中生存的花朵,因为不屑于低头去看,早已忘记草地上忙碌的蚂蚁,因为不肯注目平凡,所以忘了许多感动!

注目平凡,即使它只是一缕微弱的阳光!太阳每天照耀着我们,那无私而明亮的光线冲破黑暗,给我们最多光明。一如母爱,无时无刻不包围着我们,有多久,我们习惯了母亲的辛勤,即使酷暑之下,依旧要忙碌在厨房,汗水流下,只是为了一顿可口的饭菜和一个满意的微笑。而我们又多久未给母亲一句感谢的话语,甚至于抱怨饭菜的平凡,早已吃腻了妈妈的手艺,总想去外面吃那些不同的小吃。大概直至上了大学,外面的食物早已不那么向往,只愿回家吃母亲的饭菜,那时才明白平凡中的一份感动。

注目平凡,即使它早已重复了上百次。雷锋,从小听到大的名字,雷锋精神,从小会到大的字句,双耳早已麻木,怕是心也跟着麻木,未用心去感受那份感动。白芳礼老人,那三轮车下蹬出的爱心,那一个个被他资助上大学的孩子,我们看了一遍一遍,听了一遍又一遍。怕是劳动太过平凡,我们早已忘记用心去感知他们的精神,如若有一天人人都麻木,那平凡的感动也会是一份奢望。

注目平凡,即使它早就出现在了我们生命中。学会走路时,我们就已踏出了属于自己的小小的世界,开始上学时,我们就已拥有了很多不一样的关爱,习惯于老师的认真讲解甚至于对我们的关爱,有了一丝懈怠,所以,请总抬头看一看那真诚期盼的眼神,那毫不掩饰的关心,我为之感动;“一声朋友你会懂”,他们陪伴我们长大,独生子女的我们是幸或不幸呢?还好有你们,虽然我们总说学习很忙,压力很大,但别忘回头看看和你并肩而行抵抗风雨的朋友。感谢他们,出现在我们的生命之中。

向日葵永远懂得感谢阳光,所以决不忘昂起沉重的头,面向它微笑;树林永远懂得感谢微风,所以它总不忘向它拍手致谢,我们要永远懂得感谢生命中的一切,因为它们是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东西,我感谢它,即使它平凡,我感谢它,因为它平凡!注目平凡,注目平凡中的感动!

关注平凡

高二.十一班 白雪

或许,早已被那些光鲜亮丽外表蒙蔽双眼的我们,已不再去关注那些平凡的东西,关注那些平凡的事情,就像生活在水中的鱼,却不知道水是何物一样,但我们停下脚步,回头看看时,却发现平凡的沙子成就了宝贵的黄金,平凡的泥土培育出鲜活的生命,平凡的人造就了伟大的事。人生中,有太多太多平凡的事,只是缺乏一双发现他们的眼睛,有时候,平凡的一生,也可以活出别样的精彩。

平凡践行于生活态度。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蹬着那载满破烂的三轮车,颤颤巍巍的来到了慈善会,捐出了那靠自己捡破烂积攒下的10万元,当向张忠泉老人颁发证书时,他却欣然拒绝了,并不断重复道:我不要,我希望我能够帮助受灾的人,只想把精神留给下一代。一句看似简单的话语,却包含着不平凡的味道。或许此刻说金钱会很老套,但我仍然想问是何种信念支撑着他的意志,是何种精神推动着那早已累弯了腰的身体,让那个本不富裕的家庭做出这样的举动,此刻,平凡早已与感动交织在一起。一切,只因他把平凡践行于生活态度。

平凡孕育出伟大人生

他就像是一头老黄牛,默默无闻,埋头苦干,因为他心里装的都是居民群众,他总是会按时打开那个装满居民报修的小纸条,然后挨家挨户的上门服务,他不怕脏,不怕累,他钻下水道,通排粪管,修锁开门„„他有8个除夕都是在为人民服务中度过的,他在一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事情。一个不追逐名利,没有鲜花和掌声,没有金钱和名利,其实更应该得到我们的关注与尊敬。他的举动,让那个本是平凡的人生,却添了一笔荣誉。只因他在平凡中,孕育了伟大的人生。

平凡活出不平凡的生活。

洪战辉,没有家财万贯的背景,没有那绚丽的光环,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学生,打工赚钱,为的只是撑起困境的家庭,让自己的妹妹生活的更好罢了,平凡的心愿,平凡的去做,可却感动了中国,他的行动完美诠释了平凡人也可以不平凡,让我明白了平凡的人,也可以拥有那份美丽。 平凡,这个普通的名词,却包含着不平凡的事,或许当我们下次和他们擦肩而过时,心里多的是一份尊敬,而不是因为他们满头大汗,而表现出的厌恶。因为,他们可以做出,我们所不能及的,他们将平凡表现的淋漓尽致,他们让自己的人生活的更加精彩。所以让我们去关注生活中的小事,关注平凡,坚守平凡,让我们自己平凡的人生,也活出别样的精彩吧。

生活中的平凡而又不平凡 高

二、14班 曹茜男

鱼对水说:“你看不见我眼中的泪,因为我在水中。”水对鱼说:“我能感觉到你的泪,因为你在我的心中。”

——题记

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关爱中,父母的爱,朋友的爱,老师的爱甚至是陌生人的爱,但很多时候我们去感受不到。这是因为我们天天生活在这些关爱里,认为这些温暖都是理所应当的,让我们忘却了这些温暖本来的名字原来叫爱。就如同那条生活在水中的小鱼一样,一直生活在水中,却不知道它们赖以生存的水是什么。

那么“平凡”的亲情,却又那么不平凡。就像最美妈妈吴菊萍看到女童落下,丝毫没有迟疑地抱住了那幼小的生命,驱使着她的不是别的,正是为人父母对孩子的那一份爱。就像另一位母亲在回家时看到自己的孩子从楼上摔下,只用了几秒钟就穿过了一条10几米的马路,接住了自己的孩子,她的速度几乎突破了人类的极限,这不是别的,正是母爱的力量。吴菊萍和那位不知名的母亲的“一举”让世人见证了被我们视为“平凡”的母爱力量之巨大。在我们的周围,父母对我们的呵护也是无微不至,可为什么我们总是不以为意呢?“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不要等到失去了才后悔莫及。

那么“平凡”的友情,却又那么不平凡。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在撒哈拉的大沙漠上,一对好朋友开着汽车在上面开着,可是汽车突然见不能走了,而油还是满满的,这时只要一个人出去在后面推一下就好了,可是这时一只饿急了的狮子发现了他们,就一直在车旁附近等着他们出来,可是车内食物不多了,要不就是饿死要不就被狮子吃掉,正在焦急中,一个朋友指想窗外的天空,那朋友顺着朋友的方向看去,可却什么也没看见,这时朋友早已开门跑了出去,那凶猛的狮子象看见了金子一样跟着跑了,车里的朋友赶紧出来把汽车弄好,在去寻找朋友时,只看见了一堆白骨和嘴角带着血的狮子,那位朋友——死了,为了救自己的朋友而死。就像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长达60年从未改变,正是他们的友谊,才使得恩格斯在马克思逝世后花费10年的时间整理《资本论》,使它得以问世。一个真正的朋友会在你失意时安慰你,困难时帮助你,痛苦时陪伴你,他会让你感到,有朋友,真好。

那么“平凡”的师生情,却又那么不平凡。他们是世界上除了父母之外最期盼我们成才的人,他们不辞辛苦的一遍遍教会我们书本上的知识,他们就是我们的老师,值得我们尊敬的人。李佳林与陆建芳夫妇都是乡村教师,由于学校建在悬崖峭壁上,每次上学放学,这对夫妇都要攀爬木制的云梯,把学生们一个一个背上背下,确保每一个学生的安全,18年如一日。他们的坚持,正是因为那份浓浓的师生情,爱生心。

我们要把这些平凡而又不平凡的爱时刻记在心中,让它们不会成为我们生活中那么重要却被我们遗忘的“水”,因为它们将会成为我们前进下去的动力,在我们需要时给予我们温暖,照亮我们前进的路。

那份几乎遗忘的爱 高二十四班 徐旭

伸开双手,指向那湛蓝的天空,我们看见了洁白的云,看见了翱翔的鸟,看见了那暖暖的火红的太阳。然而,我们却未发现那穿过自己手指间的空气,以它温柔的身体,包围着我们每一个人,无私地拥抱着我们。然而我们却像小鱼一样,不明白周围存在着这么多爱,我们自私地摄取,却从未回报。

河里的水默默地推动小鱼向前游,我们亦是“小鱼”,飞奔在这片我们所谓的自由的田野,像挣开笼子的鸟儿,从来没有发现,背后那早已鬓角微白的母亲,吃力地希望追上我们的脚步。第一科语文考试已过大半,屋里的我却从未想到那坚持送考的母亲,如今在外,在这片烈日之下,是怀着怎样的心情,焦急等待在警戒线的另一侧。十七年来,点点滴滴,早晨的早点飘香唤我起床;深夜是那一缕微光令我有了坚持学习的动力„„顿悟,母亲是水,我是小鱼。

千千万万的母爱由清泉汇成江河,海洋,推动着我们每一条自私的“小鱼”成长。 这世间的大爱,有多少不是出自于母爱? 古时,为了自己的“小鱼”成大器,孟母三次搬迁,为了孩子有坚定的信念,岳母忍痛刻下“精忠报国”„„

如今,那位年轻的教师,张丽莉,虽不是孩子的母亲,却胜似母亲。她为了孩子不惜倒在血泊之中,不惜失去双腿,险些也失去了生命。在危难的瞬间,她没有选择,是母爱令她做出了这种英雄般的举动!诠释着:“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人间大爱。

那暴走的妈妈陈玉蓉,为了给孩子捐出自己的肾,七个月间磨破十几双鞋;最美妈妈吴菊萍,一瞬间,接住那坠楼女孩;还有那最美警察妈妈,在看到孩子那一刻,用自己甘甜的乳汁喂养生命垂危的孩子······不平凡“瞬间”背后是平凡的母爱。使然,更是无私奉献的崇高大爱。

母爱给我们的爱,是无私的给予,水给小鱼的爱,是不求回报。铃声即将敲响,让我们自信地走出考场,给母亲一个大大的拥抱,当是那条无知小鱼,给水的回报,让它依靠。让我们这一条条“小鱼”感恩“水”对我们的爱,感恩那份几乎被遗忘的爱。

那透明的爱 高二14班 王红云

爱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从未发现。 —题记

家中充满爱,社会充满爱,亲人给我们奉献爱,老师给我们奉献爱,连社会上的一些热心人士也在无时无刻不在为这个社会奉献爱。身边的爱,就像海中的水,我们就像水中无忧无虑的小鱼,忙于前行,忙于远方,每天接受着“爱的滋养”却浑然不觉,不懂珍惜。捡起身边的爱,捡起那些感动,它们会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让我们渐行渐远。 有那样的两个人,他们见证着我们的出生,却不能陪着我们一直到老,他们总给我们无微不至的照顾,总给我们无限强大的力量,他们有一个平凡的名字,叫“父母”。父母总在无时无刻的关心我们,爱护我们。当深夜,辛苦了一天的母亲为你端来一杯热腾腾的牛奶时,你的心上是否会划过一丝温暖?当你受欺负躲在父亲高大身躯后时,你的内心是否会觉得无比安全?父母的爱带着无私,只在他们细小的动作亦或是眼神中便可洞悉对我们所有的爱,但是我们有时却总是忽视他们的爱,甚至不喜欢他们这样或那样方式的爱,又怎知父母看到我们那样厌烦的神情是多么的伤心。所以,努力接受父母的爱吧,当他们辛苦一天回到家,帮着做做家务,来减轻他们的负担,以报答这平凡又无私的爱。 有那样的一帮人,他们总是站在我们身后,在我们最无助的时候帮我们一把,在我们最需要安慰的时候给予我们温暖和感动,他们有一个温暖的名字,叫“朋友”。拥有朋友的我们是何其幸福,有他们在我们遇到困难时的振臂一挥,我们总会信心百倍;有他们在我们惆怅不前时的出谋划策,我们总会一路向前;有他们在我们身边,无论是伤心难过还是开心总有人一起分享,这样环绕在我们身边的爱,温暖感人,所以,在朋友有困难时,伸出我们的双手,去解决他们的问题,以传递这温暖美好的爱。

有那样的一群人,他们总是在奉献着,不管是默默地在自己岗位上奉献的人,还是用自己不平凡的举动感动着这社会的人,他们都有一个感人的名字,叫“平凡人”。无论是“最美妈妈”吴菊萍还是“最美司机”吴斌亦或是“爱心巴郎”阿里木,当然也有那些总是几十年如一日平凡岗位上的人,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感动着社会,他们用自己最朴实,最纯真的爱洗涤着这个冷漠的社会,让这平凡而又伟大的爱充满整个社会。但是,现在依然会有“老人跌倒无人扶”的残酷现实,可是我们不能淡漠那些带给我们感动带给我们震撼的爱。所以,我们要将这种爱记在心间,付诸在行动上,以传承这朴实而又珍贵的爱。 爱,使我们幸福;爱,鼓励我们走的更远;爱,使我们感受到社会浓浓的的温情。爱,藏在世界的每个角落,就看你有没有去发现它,有没有把它找出来给予别人。人人都有一颗爱心,只要肯对他人付出一点点,就会放出巨大的光和热,它能使冰川融化,它能使万物苏醒,它能使一切都变得非常美好。来吧,不要再犹豫,付出你我真诚地爱心,温暖身边的人。

身在“水”中不觉“水 高二14班 郭雅萱

两条小鱼在水中生长却从未发觉水,水却已默默存在它们的生活中,不可分割。生活如水,潜移默化改变着我们,滋养着我们。

亲情如水。存在于生活的每个角落。我们一出生就被一样东西包围着,那就是亲情。父爱如山,母爱似水,父爱深沉似山的沉稳,母爱温柔似水的柔情。山水相映,呵护着水中飘荡的小舟,山间摇曳的小树。地震中父亲用自己的脊背护着惊慌的妻儿,母亲用自己的怀抱拥护着啼哭的婴儿,父母用亲情为孩子留住生命之光。当伸出手接向孩子的那一刻,当决定为子暴走的那一刻,一帧帧,一幕幕,都是亲情的选择,爱的选择。“水”是亲情,亲情似水,清澈见底,不含杂质。

梦想如水。时刻在你心中。人们因心中有了理想而有了前进的方向。梦想着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梦想着实现自己的篮球梦,梦想着某一天自己让这个世界变得有点不同。这些梦想或许你只是一时兴起,或许你只是一瞬之念,亦或你不曾在意,它却可以领你走向山峰之巅。盖茨因有电脑梦创立微软公司,产品遍布世界各地,筑就了自己的人生。科比因有冠军梦仍在球场上驰骋,手上已戴满冠军戒指,成就了自己的篮球生涯。鲁迅因有救国梦选择了弃医从文,用笔救国,改变了国家的命运。孙中山因有改革梦建立民国,结束了几千年的统治,实现时代的飞越。“水”是梦想,梦想似水,在不经意间迸发力量。 机遇是水。出现在你的身边,稍纵即逝。你可注意到你身旁存在的机遇,是让它在你身边悄悄溜走,还是抓住它?道尔顿因一双袜子发现了色盲症,打开了伴性遗传的大门,成为生物界的伟人;日本商人安腾百福因一顿饭发明了方便面,成为影响世界的商人;法国家务杂工乔利因一件被汽油染过的衣服发明了干洗剂成为清洁界的鼻祖。机遇时常出现在我们身边的小事中,只待你细心观察,用心留意。 “水”是机遇,机遇似水。未发现时犹如无风时的水面,漫无波澜,一但抓住则如水面掀起滔天大浪。 水是什么?是我们生命中不可缺少却时常忽略的那点小事。

卑微,美丽 高二14班 许泽莎

鱼因水的滋润而灵动;花因叶的衬托而美丽;云因天的广阔而悠扬。或许水是简单的,也是卑微的,天是容易被忽略的,但水是澄澈的,叶是翠绿的,云是蔚蓝的,它们也有它们的美。

他们的爱是卑微的,却孕育着无人能及的美。当自己正在为梦想而挑灯夜战的时候,总会有两双温柔的双眸关注着自己的一举一动,殷切得嘘寒问暖,提醒自己不要太过劳累;当自己在迎接挑战的路上绊住身形时,总会有几双有力的双手为自己扫除障碍,耐心的开导自己,成功路上总会有些风雨„„是父母,是恩师,他们的爱为我们铺就成功之路,为我们浇灌理想之花,是太得之容易了吧,我们总会忽略这些爱我们的人,忽略这些人的美,偶尔停下来,驻足于这些美丽吧,或许他们的笑容会是最动人的精彩。

他们的工作是卑微的,却凝结着舍己为人的美。两天的高考,让我感触颇深,警察叔叔几乎是随叫随到,中午十一二点顶着烈日,扯着嗓门,指挥交通挥汗如雨。他们的职业或许是“卑微”的,可是他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份为大家的赤子之心。任长霞为大家,即便病魔折磨的模样大变,却依旧是人们心中的最美警察;张丽莉为学生,即使双腿被截不能走路,可依旧是学生们口中的最美教师;老郑为社会,即使被生活重担压得不堪重负,却依旧在寒风中寻找失主,留下“缺钱不能缺德”是网友们笔下的最美搬运工。他们的工作是卑微的,他们是人们口中的“小人物”,可小人物有时也有大人物没有的赤忱和热心,我们也应该关注他们的美,或许他们的举手投足之间会是最感动的瞬间。

他们的目标是卑微的,却彰显着顽强奋斗的美。许多人有着比天还高的梦想,制定了许多让自己变强的计划,可是终天未遂人愿,最后碌碌无为平庸一生,反观那些成功人士,他们有些人最初的梦想是卑微而简单的。盖茨只是喜欢电脑,苏珊大妈只是想要唱歌,博尔特只是喜欢田径,可是他们的人生却不是卑微的,因为他们都看到了人生的“卑微”,也明白这些“卑微”中蕴含的伟大,所以他们的人生熠熠生辉。那么我们应该从这一刻起,不在只是羡慕他们高高在上身披荣耀的光辉,而是静下心来,思考自己的未来,并用顽强奋斗去实现,那时的自己身临其境更能了解他们的美。

或许我们会因逐梦的脚步太快,就像那两条小鱼一样忽略了水的味道,遗忘了最卑微的美丽。我们身处在这个世界之中,来自亲人友人的爱,来自陌生人的帮助与关怀,来自世界的激励和向往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60分)

两条小鱼一起游泳,遇到一条老鱼从另一方向游来,老鱼向他们点点头,说:“早上好,孩子们,水怎么样?”两条小鱼一怔,接着往前游。游了一会儿,其中一条小鱼看了另一条小鱼一眼,忍不住说:“水到底是什么东西?”

看来,有些最常见而又不可或缺的东西,恰恰最容易被我们忽视;有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能够引发我们深入思考„„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指津】

天津的高考题通过一则小寓言——老鱼和小鱼关于水的不同感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去感知周围的世界,如何从身边平凡的生活中体味到丰富的情感,如何从司空见惯的事情中挖掘出深刻的道理。

材料中老鱼和小鱼关于水的对话,今人想起西方的一句名言“鱼儿对于它始终生活在其中的水却感之不多”。其实我们人亦如此。我们往往对身边朝夕相处的人、昼夜相伴的环境熟视无睹,无所动于衷,其实他们才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庄子“涸辙之鲋”的寓言中说:“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意思是说一旦离开了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就难以生存下去了。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都是免费的,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空气、阳光、水······人间至真无上的亲情。

这则寓言所表达的哲理也“看似寻常最奇崛”。它提醒我们多去关注身边的那些平凡中的伟大、那些琐事中的感动。其实,生活中从来不缺少感动,缺少的只是发现而已。最近大江南北涌现出的那些“最美妈妈”“最美女孩”“最美教师”“最美司机”······不都是实证吗?希望青年学子们能够擦亮观察生活的眼睛,培养一颗敏锐的心灵,多去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多去观察周围的生活,学会从简单的事情中领悟深刻的道理,从身边的平凡世界步入诗意的人生。 满分作文】

草色遥看近却无 天津考生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诗意很好理解,在春雨的滋润下小草发芽,远远望去一片绿色;可当人们走近时,却发现绿色淡了,甚至肉眼都看不到。从文学的角度评价,韩愈的诗句是美的;但我觉得,退之先生的这两句诗用来概括生活中的某现象也是再恰当不过的。

人们都崇拜英雄,希望在自己最需要的时刻,英雄能挺身而出。但失望的时候多,英雄似乎只出现在遥远的地方。

“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的事迹广为流传。在呼啸的汽车冲向学生的一刹那,她用纤弱却有力的身躯搭起一个安全的岗亭;“最美司机”吴斌的事迹感动千家万户,在铁片击中血肉之躯后的76秒,他以美到极致的动作完成了由凶险到平安的摆渡。人们仰望张丽莉,因为在这个“个人至上”的年代,她的奋臂挥手形象地诠释了师德的最高境界;人们钦敬吴斌,因为在这个道德与责任日渐稀薄的年代,他忍痛减速泊车的镜头是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的最好说明。“最美”二字,是对他们的最高奖赏,更是对无疆大爱彻底回归的呼唤。 有时人们也会生发这样的慨叹,为什么英雄只在远方?我的生活中何日英雄突现?心情可以理解,但认识不能说没有偏差。很多人认为,只有作出做出惊天动地大事的人才是英雄,只有媒体铺天盖地宣传的人才是英雄。用狭隘与拔高的标准衡量,真正称得上英雄的屈指可数。实际上,“最美女教师”、“最美司机”都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百姓。设问一下,如果张丽莉没有遭遇车祸,如果吴斌没有遭遇夺命的铁片,这两个人是不是可以称为“英雄”?很难回答。我们的社会还没有进步到,可以把一个不在“编制”内的教师,把一个平凡的司机和英雄联系在一起,哪怕你是一个深受学生喜爱的老师,他是一个行车十年无事故的优秀员工。

罗曼·罗兰说:“英雄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借用来评价张丽莉、吴斌很贴切。我们的身边,有很多的张丽莉和吴斌,只是因为他们离我们太近,就如初春雨中的小草,被方方面面忽视了。英雄就在身边,可我们却一直在呼唤英雄,寻找英雄!多有意思的悖论! “水到底是什么东西?”小鱼的发问是天真的,所以不可笑;“英雄在哪里”,成人的发问是愚蠢的,当然就是可笑的,而且可笑之极。

第四篇:【到底什么是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已经快被中国企业“和谐”了,很多人一提到企业文化,首要感觉就是“虚无”,对企业没多大用处,进行了建设了企业文化对销量和效益有直接的关系吗?对文化的投入还不如多做点广告呢。再问:“文化是什么?”回答就是文化手册、条幅、口号、墙上的看板等。

那么什么是企业文化呢?企业文化是企业的老总的做事痕迹、是老总对从事行业的定位和认识+未来发展蓝图的憧憬与抱负+做事的原则与判断是非的标准;

文化是团队中的“主流声音”,这个主流声音是正向的,对企业有利,且是大利,反之会对企业带来毁灭性的冲击。很多人会说这是在危言耸听。我要认真的说老大这可不是忽悠,是真实的。大家看看海尔公司兼并合肥“黄山”电子有限公司的案例就明白了。

1997年12月底,合肥市市政府决定将合肥市黄山电子有限公司整体划归海尔集团。拥有2500多名员工的黄山电子有限公司,几年前曾是安徽省的支柱企业,黄山电视十分畅销,供不应求。但1993年以来,由于管理不善,生产经营每况愈下,出现多年未有的大滑坡现象,1997年共亏损4982万元,甚至连员工的工资都只能从银行的贷款中支付。用当时安徽省、市领导形象的比喻来说,就是“日晒下的冰棒,越化越少,快剩下一根木棍了。”

海尔集团恰在这紧要关头,以其十分雄厚的力量,于1997年12月31日将黄山电子公司整体兼并,这是一次大规模的企业组织机构调整,安徽、山东、合肥、青岛两省市上下都极为关注,大家拭目以待,其成败扣人心弦!

10多年,海尔集团共兼并了18个企业,这些企业被集团领导形象地比喻成“休克鱼”,认为:“吃这种休克鱼,只要注入企业文化,它就会活起来。“

10个月间海尔的管理模式同化着“黄山“,以海尔的无形资产盘活原黄山电视机厂的有形资产,迅速开展了市场、产品、人员和内部组织结构方面的调整,使企业日清日高,很快出现蒸蒸日上的新气象。

合肥市领导对处境尴尬的黄山电视机厂:不求所有但求所在

黄山电视机厂的前身——合肥无线电二厂曾有一个短暂辉煌的历史。但是,据透露,由于无线电二厂并没有看清当时的形势,很快又由辉煌走向没落,由于没有合理地利用积累的资本扩大生产规模,而

是搞了一些毫不相关的矿泉水、房地产等项目,还去南方开公司,加上长虹、康佳等降价攻势,很快资不抵债。

原“黄山电子”董事长尹书堂说:“即使到了1994年,1995年,安徽各大商场也只卖几个牌子的国产电视机,我们还是老大,长虹、康佳卖不过黄山。等到1996年价格战之后,‘哗啦’一下各种牌子电视都拥进来了,黄山牌电视机被挤到了农村市场。我们也知道要搞大屏幕,但没钱了。”

早在1993年合肥无线电二厂逐渐陷入困境之时,政府部门感到二厂的领导经营乏术,遂委任当时红红火火的荣事达实施当时流行的“委托经营”。

荣事达的负责人一来就发现无线电二厂管理混乱,许多私人借了钱根本就不报账,于是首先就是开始搞审计,结果发现企业亏了近3亿元,于是提出破产计划。但由于当时没有破产政策,这个计划遂被改良为“三分天下”的方案,搞股份制。无线电二厂的存量资产作价入股占三分之一;荣事达入股三分之一;另外三分之一将荣事达49%的股份卖给日本三洋得700万美元入股。

但是,这个现在看起来合理而又有创意的想法被束之高阁了。因为有职工抗议,荣事达是集体企业,集体企业又怎能来管理我们国营单位呢?

1996年10月18日,合肥市无线电二厂破产,与此同时剥离出净资产成立了黄山电子有限公司。两亿多元的债务随着二厂破产消解于无形之中,金蝉脱壳的“黄山电子”巧妙地摆脱了债务锁链。有人称之为“切掉烂肉剩下瘦肉”,而后来的两件事使这块“瘦肉”几乎变成了人见人爱的“唐僧肉”。

尹书堂说:“我们投资1千多万元做了两件事——盖了一栋新大楼和引进一条大屏幕生产线。我当时动了脑子,采取招标方式,全国20多家企业争着搞这条线,我们就挑价格低、质量好的,结果搞出来的东西很有水平,长虹,康佳都对这条线感兴趣。”眼看着八个月“唐僧肉”变质了,新的债务又产生了。

海尔于去年9月5日宣布进入黑色家电领域,但建在杭州的海尔生产线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急需扩大生产规模,而此时,“黄山”的市场一日日萎缩。有的大商场一天只能卖出一台。

合肥市政府决定把黄山“嫁”给海尔,希望以海尔的实力盘活这个“死而不僵”的企业。“嫁妆”煞是诱人——“黄山”的所有权,经营权和收益权全部无偿奉送。

合肥领导思路非常领先,合肥市副市长车俊说:“我们把这种模式叫‘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只要

有利于盘活存量资产,有利于企业发展和职工安置,就可以这样搞——不分行业,不分行政管辖和所有制。”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中,合肥海尔员工思想变化过程便经历了一场“文化革命”的风波。

具有强烈市场意识的海尔人与习惯躺在计划经济温床上的黄山人,起初在思想意识上有很大差别,两种意识的磨合需要一个过程,发生冲突是必然的。

因为原“黄山”职工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吃惯了“大锅饭”,对海尔先进的管理体制一时还适应不了,还想躺在国有企业的温床上舒舒服服地当“主人”,不能正确面对 激烈的市场竞争机制。

其冲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质量冲突:海尔兼并黄山以后,首先将产品质量放在第一位,目标是将产品合格率控制在100%

标准。有很多质量控制指标极尽苛刻,令一贯沿袭以前质量标准的黄山人接受不了。如关于质量老化的话题就产生过争议。按照海尔的质量标准是产品100%进行老化试验,而刚进入海尔的合肥海尔人则认为没有必要这么认真。

2) 供应上的分歧:海尔的原则是对所有元器件的供应进行公开竞标,选择质优价廉的合作伙伴,

黄山人的标准则是在几个关系户中选择供应。

3) 工人收入与市场需求的矛盾:个别员工认为加入海尔就要增加收入,而具有强烈市场意识的海

尔人则认为应全力以赴进行市场开拓,将个人收入放在第二位。

再加上海尔彩电产品市场看好,内部管理力度加大,对市场认识不清的合肥海尔员工思想内部矛盾也在加剧。个别人与海尔的严格管理格格不入,对海尔的文化观极不适应,以往账目上存在一些问题,担心海尔的管理会触动他,使他不能再“混”下去了,所以他们跳出来,借机煽动群众,最终导致了“六.二“事件的发生。

两种不同文化导致企业不同的命运。消极的企业文化,无论你如何努力也无济于事。

对于员工来讲,企业文化就是用来判断是非的标准、是做事的原则。这个标准是被大家公认的、共同遵守的。进入到这个团队中的人会被同化。就像在某些企业中大家都茶水报纸一整天。,有一个人努

力工作将被视为“傻子”。

经过本人的研究,中国企业建设企业文化的难点:1.企业老总认识与重视程度;2.文化从业者的水平与能力两方面。

第五篇:春晚到底是什么

“要改革导演选聘机制,面向全社会邀聘总导演以及各门类节目的导演”,是中宣部部长刘奇葆2013年6月8日到中央电视台调研春晚筹备工作时强调的。

一个月后,春晚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了2014年主创团队名单。冯小刚被聘任为总导演;赵本山被聘为副总导演、语言节目总监;张和平、赵宝刚等四人,被聘为策划。 张和平的身份很多,曾经担任过北京文化艺术音像出版社总编辑、北京紫禁城影业公司总经理、北京市文化局局长、市政协副主席。和冯小刚合作过《甲方乙方》、《不见不散》,和张艺谋合作过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晚会。他现在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

“搞春晚肯定是一个碰撞的过程。小刚自己也说,他对春晚的改变远不如春晚对他的改变。”张和平在马年大年初九,接受南方周末记者专访时说。

张和平也知道观众对本次春晚的各种吐槽,他赞同一个:“小彩旗零点应该露面交待一下,该画个句号结果没画,这是个遗憾。”

冯小刚的自检意识充分表现出来了

南方周末:有媒体报道,中宣部部长刘奇葆亲自邀请冯小刚执导春晚。选择冯小刚的最大原因是什么?

张和平:接地气。冯小刚的作品跟他的经历是有关的,他不是科班出身,从美工做起一直做到导演,从电视剧做到电影,他被社会承认是有过程的,因此他的作品接地气。李雪健(在2014春晚“先导片”中)说:春晚原来是俩字,亲切;后来也是俩字,场面。这个感受是准确的。我们在追求场面的时候可能忽略了一点亲切。冯小刚用八个字概括马年春晚:真诚温暖,振奋欢乐。对于这个提法各级领导也都很赞同。

南方周末:春晚主创团队是怎么搭建的?

张和平:基本上就是小刚搭起来的,央视、广电总局也对策划名单做了确认。当然换了谁都会找自己谈得来、读得懂的人一起做事。推出“贺岁片”概念,拍摄《甲方乙方》时我是北京紫禁城影业公司总经理,和小刚有过合作,他知道我也比较接地气——《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主题歌歌词都是我写的。我经历过的张艺谋、张继钢、陈维亚也都是这样,做大事找顺手的人。

南方周末:冯小刚是否拥有真正的总导演的权力?

张和平:开门办春晚,是央视一个很大的变化。前几年有草根歌手上春晚,但这次是央视之外的导演做春晚。原来请的是原材料,这次请的是大厨。冯小刚当然必须服从央视各级领导,但这种服从不是下级对上级的服从,毕竟冯小刚是央视请来的,应该说小刚享有相当主动的话语权。当然每次审查时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而是很多人,大家各抒己见,我觉得这也是民主集中制在春晚中的体现。

南方周末:据你所知,2015年还会不会开门办春晚?

张和平:我觉得既然门打开了,就不会再关上了。2014年的尽管也有吐槽,但这个团队始终在求新求变,总体是欢迎的。算是给央视、给春晚吹进了一股清风。

南方周末:据说在审查过程中冯小刚曾经发火说,领导的意见我肯定听、肯定执行,但是你们要非要我说你们说得对,这个不行,你们不能否定我一个艺术家的基本判断。

张和平:这很正常,创作者和审查者对春晚的考察角度不同,责任也不同。重要的是最后大家在碰撞中达成了统一,有了好的结果。

作为领导必然考虑到春晚播出之后的效果,春晚承载的东西太多了,除了欢乐,毕竟这也是我们常说的舆论阵地。有些东西在别的节目中播出是一种结果,在春晚中则会被放大解读,被当成风向标,人们难免会揣摩这是什么意思,这是很自然的。 南方周末:既然接下春晚,导演心里肯定做好了妥协的思想准备,但春晚过后他说自己是业余玩一票,这辈子绝不可能干第二次。

张和平:搞春晚肯定是一个碰撞的过程。小刚自己也说,他对春晚的改变远不如春晚对他的改变。关键是这么多年咱们的创作人员养成了一个意识,自检意识。其实拍电影也一样,电影导演也要知道什么样的电影是可以通过的,什么样的无法通过。当然艺术家都有自己的艺术个性以及对事物的独特理解,没有哪个艺术家抛弃个性追求普遍性。但有一个基本点,我们党培养起来的艺术工作者都有个责任感,这个责任感促使他一定要有自检意识。在春晚的创作过程中,冯小刚的自检意识充分表现出来了。

总书记也说“时间去哪儿了”

南方周末:你认为冯小刚的想法和才华充分施展出来了吗?

张和平:一开始想得总是更大一些,最后有的实现了,比如短片“春晚是什么”、零点歌曲《天耀中华》,包括歌曲《群发的我不回》。这是他的命题作文,因为每年他都接到很多群发短信,有的落款都错了,他是有感而发。他曾跟我说过,哪怕你就挂我一个名字,小刚,然后你全是照抄的,我都一定回你。

南方周末:有没有大破大立的想法,最后不得不放弃?为什么?

张和平:不好说那么具体。按说语言类节目是冯小刚擅长的,调侃、放松、大实话。但是这些节目也确实容易触动敏感问题,最后还是放弃了。怎么说呢?影视艺术本身就是遗憾的艺术,而且是一次过,遗憾就遗憾了,或多或少都会留下一些遗憾。 南方周末:领导方面对春晚的评价是什么?

张和平:目前来看是满意的。2月11日有个总结会,我有十分钟的发言。这次总书记去俄罗斯参加索契冬奥会开幕式,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提到,2014年春节期间中国有一首歌,叫《时间都去哪儿了》。总书记说,我个人的时间当然是都被工作占去了。这说明总书记看了春晚,而且有印象也有感触。这难道不是来自领导的一个很大很大的肯定吗?说实话我在现场看《时间都去哪儿了》的时候掉眼泪了,大萌子的“30年父女合影”太感人了。

南方周末:和往年相比,春晚形式创新很明显,但似乎规定动作一个也都没少,必须面对全国人民,必须面对各个年龄段,必须有海外港澳台华人,必须……

张和平:向经典致敬这个环节,也有人提出过,人艺能否把《茶馆》第一幕缩编版上春晚?我作为人艺院长当然很兴奋,话剧从来没有这么大的受众面,上春晚求之不得。班子开会研究,一开始大家也都很兴奋,但深入研究下来觉得不行,后来主动放弃了。

南方周末:是因为《茶馆》引发的话题张力太大吗?过去的荒谬社会,人物的悲惨命运,漫天飞舞的纸钱。

张和平:最重要的是,《茶馆》是个社会悲剧,而春晚需要的是喜庆。大的情感需求不一样。再有,看“春晚”的纷杂的家庭环境,与专注的剧场看戏的环境也完全不同。环境的不同对表演的情绪、节奏、表演的幅度要求也完全不同,《茶馆》上春晚,文和题是否对得上?后来我们发现,一旦搞不好,对经典就是个伤害,对春晚也是伤害,因此放弃了。这是对春晚艺术规律的尊重。

小彩旗差一个句号

南方周末:春晚后网民对开场短片“春晚是什么”普遍点赞,这个创意是怎么产生的?

张和平:刚一接手春晚冯小刚导演就提出了这个想法,这完全是他个人的创意。他提出这个想法,策划团队一致叫好。春晚策划的初始阶段是“海说”,也就是头脑风暴。“海说”的过程中有很多起初让大家兴奋的点子有些可能被淘汰了,但这个短片的创意一直使人兴奋。用短片的形式表现“春晚是什么”也是冯小刚的长项,比较电影化。这是整台春晚中冯小刚个人特色表现得最强烈的部分,也是这次春晚的创新之处,目前看来效果确实不错。

南方周末:片中的采访对象是如何确定的?

张和平:名人和非名人混搭,这样才具有普遍代表性。好多采访对象都是小刚亲自打电话请来的,动用了很多资源,搭了很多人情。名人的选择,以演艺明星为例,选择的大多数是葛优、陈道明这类观众缘很好,但事业不在春晚上的人。以往春晚只是小品演员、相声演员、歌手的盛会,这次把葛优、陈道明、姚明等这类明星请来给大家说句过年话,也算是填补了不足。非名人当然也必须有,说得好不好且不论,这是对广大观众的话语权的一种尊重。

南方周末:受访对象有没有取舍,比例是多少?

张和平:个别也有调整。对于春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这不是对与错的问题。取舍有篇幅的原因,也有代表性的原因,各种原因都有。

南方周末:审节目过程里,对这个短片有没有提过意见?

张和平:从一开始就很肯定,从形式到内容略有调整但没有大的变动。 南方周末:你和冯小刚对这次春晚有没有遗憾?

张和平:节目审查那段时间我住院了,现场看春晚的时候我就觉得小彩旗零点应该露面交待一下,该画个句号结果没画,这是个遗憾。网上吐槽也比较多,这个吐槽我赞同。

南方周末:你如何看待对春晚的各种吐槽?

张和平:春晚给大家提供个吐槽的平台,这是好事,不能要求所有人意见都是准确的,这不现实。特别是互联网时代,想杜绝吐槽更不可能。不论准确与否,吐槽都是一种参与,都是一种权利。

南方周末:刚才你提到春晚的艺术规律,春晚的艺术规律是什么?

张和平:我的意思是应该有关于春晚的艺术理论,春晚已经三十多年了,到了该从艺术理论、美学上加以研究、观察的时候了。有了艺术理论春晚才会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这可能和我的工作有关系,话剧有体系,春晚有没有?别人是否研究过我不太清楚,如果没有的话应该有,如果有了应该加强。

南方周末:你做过电影、电视剧、话剧等很多艺术品种,我感觉春晚和奥运会开闭幕式最为相似。

张和平:我做过奥运会的开闭幕式和残奥会的开闭幕式,这是4种仪式。从某种意义上讲春晚也是仪式,它有两个重要的时间点,一个是晚上8点的开端,一个是午夜零点的农历新春。倒计时和歌曲《天耀中华》是冯小刚刚接手春晚就提出来的。起初小刚给我打电话,他设想的场景是把高僧请到天坛为新年祈福。这个设想宗教感太强了,后来改为全国各族人民很庄严地歌唱这样一种形式去表达,春晚零点的仪式神圣感仍然有所体现。春晚的一些时段应该是一种仪式,这个定位非常准确。 南方周末:最后把“春晚是什么”这个问题抛给你。你说春晚是一种仪式,这个仪式究竟是什么?

张和平:春晚是中国人过大年时对自己一年来欢乐情绪的最终表达。开策划会时我也说过,春晚有很多规定动作,所有规定动作都指向一个词,欢乐。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医务工作者先进事迹下一篇:语文第四册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