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基金审计力度提升分析论文

2022-04-11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社保基金审计力度提升分析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作者简介】郑秉文,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兼职教授,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西南财经大学保险学院暨社会保障研究所兼职教授。主要研究领域:西方经济学、市场失灵、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比较、社保基金投资和企业年金等。

社保基金审计力度提升分析论文 篇1:

整合审计资源,创新审计模式,强化政策性项目跟踪审计

【摘要】近几年,审计署统一开展了稳增长、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两居”项目、援疆项目及社保基金等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在目前基层审计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如何实施好这些重大政策的跟踪审计,必须转换审计思路,创新审计模式,通过整合审计资源,运用计算机等先进的审计技术手段和审计方式方法,提高审计效率与质量。

【关键词】 整合审计资源 跟踪审计内容 前置现场调查模式 计算机审计技术

正文

近几年,审计署统一开展了稳增长、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两居”项目、援疆项目及社保基金等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通过这几年的审计实践,本人认为在目前基层审计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如何实施好这些重大政策性项目的跟踪审计,必须转换审计思路,创新审计模式,通过整合审计资源,运用计算机等先进的审计技术手段和审计方式方法,提高审计效率与质量。

一、整合各个年度各个项目审计资源以节约人力物力

面对基层审计任务重,人力不足的困境,必须创新人力资源整合,把工程、财务审计人员有机结合组成大审计组,再将成员分解至各个小审计组,互相协同配合,权责互相制约,工作成果共享。如两居、援疆及具备竣工决算条件的投资项目组成一个大审计组后,成员分别担任各个项目主审,一次可以出具四个以上的审计报告,不但不浪费审计人力物力,而且能够减轻被审计单位负担,减少审计机关重复下乡工作,也是实践群众路线的需要。不同的项目审计实施方案不一,侧重点不同,通过在一个大组内工作可以有效将信息聚合比对,这样下乡入户成效也较好,而各个报告在不同项目之间也可以综合交叉运用,减少不必要的审计工作量。通过创新审计工作方法、内容和深度,能够更好地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共创审计成果。

2014年县审计局在“两居项目”审计中就尝试操作了这种方式。當时县局为解决人力不足的困难,积极整合审计资源,对安居富民和牧民定居两个民生项目成立同一审计组,由一人担任组长出具两个审计报告。利用以往年度同类项目、县乡财政决算、经济责任及援疆资金审计成果联合进行审前调查,提前进入现场审计程序,而且在涉农资金和兴边富民项目下乡入户时一并对安居富民建房户进行走访,节约了一定的审计人力和物力。

二、下一年度审计内容应与以前年度审计内容紧密衔接,发挥出跟踪审计成效

保障房跟踪项目已连续审计三年了,安居富民和牧民定居“两居”项目也审计四五次了,但一般都是审计上一年度的计划任务和对上年审计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落实。而审计实践中我们发现上年审计时往往因各种原因项目未能全部实施完,这些未实施完的任务如房屋和暖棚在第二年还继续建设;还有就是房屋即使在当年建成并不能直接入住,也是在第二年入住的较多,在下一年度检查房屋质量和入户调查项目效益可能较为科学;在项目实施中受到施工期和整体规划的影响也常常是第一年建房,第二年建设暖圈、小房、院落、围墙及基础设施。但第二年跟踪审计范围往往并不包括这些内容,这样无形中就遗漏了不少审计内容,脱离了审计监管。所以本人认为应该要在第二年跟踪审计甚至第三年审计时还要对上年未实施完的项目内容进行连续审计,特别是当年完工未能入住的,应于下一年度审计时再次检查房屋质量、入住及效益等情况,尤其应关注在下一年度配套建设的暖棚等基础设施,切实发挥出跟踪审计的成效。

三、重视下乡入户工作,前置现场调查模式显成效

对于民生项目,我们认为必须以下乡入户为主审计,前置入户审计模式,改变目前先审项目、财务资料,后去下乡入户的现状。为顺利提前入户,除对该项目进行审前调查外,还可以先参考利用以往这个项目甚至其他相关项目的审计报告,如投资、经济责任、县乡财政决算及草原生态等专项资金审计,都可以找到基本情况和线索,作为下乡入户的突破口。特别是“稳增长”项目涵盖范围广、审计内容丰富,可利用资源多,是众多审计项目均可借鉴的。

还是在“两居项目”审计时,为交叉整合审计资源,审计组在初步了解全县两居项目概况的基础上,创新审计思路,改变以往审计模式,不是先对县级两居项目办进行详细审计后再下乡入户,而是前置现场调查阶段,先从乡镇基层入手,分赴窝依莫克乡、也格孜托别乡和冲乎尔镇等五个乡镇对财政所、农经站管理的“两居项目”财政资金与农牧民交纳的自筹资金收支情况,以及一户一档等项目管理情况进行实地审查,并走村入户抽查核实了入住率、建房户资格、房屋面积及质量等建设管理情况。通过乡村现场审计较为充分地掌握了基层实际情况,结合计算机业务数据审计分析结果,由下而上,反馈至县两居办和财政局,突出了审计重点,提高了审计效率和质量。

在下乡入户中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一定要摸清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加强分析研究,不能片面地对待政策执行中的问题,更多地要结合实际情况去判断,加强审计意见和建议的针对性,发挥好审计参谋助手作用,确保国家政策稳步实施。

四、加大计算机等先进审计技术运用力度,提高审计方法科学性

当前基层审计机关项目审计技术含量还较低,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而目前对于大数据量要想审深审透必须要重视计算机手段的运用,强力推进计算机与审计业务的融合;对于工程现场实地察看和测量要有规范的仪器设备,逐步购置GPS、回弹仪等工程仪器设备和相关工具书,配备工程造价软件,加强计算机手段学习培训和应用,逐步探索实施工程造价审计,运用先进的审计技术方法高效率高质量的工作,并确保审计证据有科学性和说服力。

上述这些跟踪审计项目已实施最少有两个年度了,目前具备运用计算机手段分析各年数据有无重复或不真实情况的条件。通过县乡比对、各年比对、不同项目同类人群比对、农牧民交叉比对等不同审计思路的数据分析,可以多角度审查有无重复建房或违规享受补贴政策等情况。还可以与公安身份信息、民政低保信息等比对,最终关键还是要核实出最真实的情况等。比如城镇医疗、新农合及民政救助大病保险基金等医疗类项目就可以综合比对人员信息,审查各个部门有无管理不到位的情况。在2015年两居项目审计时我们尝试着运用三年SQL数据比对,也确实发现了一些问题,有的是工作失误造成,有的是个别建房户身份信息资料不准确。按照这些审计思路今后我们还可以继续扩大数据比对面和层次,提升审计成果,计算机审计前途光明、大有可为。

作者:章茹

社保基金审计力度提升分析论文 篇2:

“社保审计”的历史使命及其“四个转变”

【作者简介】郑秉文,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兼职教授,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西南财经大学保险学院暨社会保障研究所兼职教授。主要研究领域:西方经济学、市场失灵、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比较、社保基金投资和企业年金等。论文论著丰厚,用中英文发表和出版的文章和著作400多万字,译著100多万字。

几年来,媒体对“审计风暴”的报道已成为一个重要看点,成为社会各界街头巷议的一个重要话题,审计署的重要性和出镜率日益受到关注和好评:提起国家审计署,人们自然会联想到对国家机关及其财政性资金审计中出现的“问题资金”,想到上海社保案之后对社保基金大规模审计中出现的挤占挪用和贪污腐败问题。

但是,国家审计署向全社会公布了全国五项基本保险基金年平均收益率不到2%。对保险基金投资收益率的官方统计社会各界是非常需要的,当然也是非常敏感的;2%这个数据似乎是多年来国内权威机构首次官方公布社保五险基金的收益率,它使人们进一步想到了审计在完善社保制度改革进程中所应该发挥的作用。

一、审计部门应对社保进行全程审计

审计署发布保险基金的收益率,这是一个重要里程碑。它说明,审计署从此将担负起社保基金收益率统计和发布的使命;它还标志着,除了社保基金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挤占挪用和贪污腐败以外,审计范围和内容将会延伸下去,至少还应包括社保基金的运用效率、资金贬值等隐性损失指标,进而还应对保险基金的运营全过程进行全程审计。所谓“全程审计”,应当包括五险基金的归集征缴、投资运营、待遇支付等三个主要环节。

第一,五险缴费的归集征缴是社保制度的“入口”。我国五险缴费的归集征缴体制是“双重征缴”,即根据1999年的征缴“条例”,省级地方政府根据情况可以选择税务部门,也可选择社保部门。在目前缴费收入的比例中,税务与社保归集征缴的比例大约是各占一半左右。这种征缴体制的复杂性导致社保基金资金流的“入口”比任何国家都显得“乱”,在两个部门的衔接过程当中,信息损失和误差较大,账户不符的情况比例很高,个人账户记实记清存在较大困难。此外,灵活就业参保人员比例与日剧增,劳动关系日趋复杂,这就为参保人登记、资金的归集征缴等带来较大困难,对税务和社保部门的配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部门对资金归集征缴进行审计等于是将资金安全性与完整性的关口“前移”了,对参保人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

第二,五险基金的投资运营是社保制度的关键。来自参保人缴费收入的保险基金是一支特殊的公共基金,因为它牵动每个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带有很强的社会性,因此,其运用效率和贬值风险应纳入到审计范畴之内。由于统筹层次低,五险基金往往容易被地方政府视为一个普通的地方性基金、部门性基金或政府性基金,这显然是一种误解。从国际实践来看,许多国家都将来自缴费的保险基金纳入到审计的范畴,将之视为财政性资金来对待,甚至作为“第二财政”来审计。因此,保险基金的投资效率、贬值风险自然应当包括在审计范畴之内。审计系统对投资运营过程及其结果进行审计和评估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效果。在全国2 000多个统筹单位里,五险基金的管理被分割在不同的行政单位中,形成了上万个管理主体,地方政府对其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审计部门依法对其审计可以加强地方社保部门管理基金的执行力和权威性,并且,审计部门自上而下自成体系,管理规范,手段先进,纪律性强,不仅有能力对其运营过程和运营结果进行监管,而且作为“第三人”具有较强的公信力和透明度。

审计部门作为“第三人”对投资结果进行监管,有利于加快投资体制改革的步伐,有利于市场化投资的监管力度。众所周知,保险基金的投资渠道单一是导致投资收益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既然市场化投资是大趋势,那么,一旦放松投资政策,允许保险基金进行市场化的投资,其投资运营的监管过程就将复杂起来,工作量将会成倍增加,仅凭社保监管部门目前的规模难以完全承担起来。审计部门对投资进行跟踪审计,其结果将会更为准确可靠,对投资体制的改革将会发挥较大的促进作用,有利于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很显然2%的收益率无异于贬值。从某个角度讲,投资运用无效、收益率低下、资金贬值等造成的隐性损失也需要揭露,也需要社会监督,更需要评估。

第三,五险基金的待遇发放是社保制度的“终端”。待遇支付位于社保制度流程的末端,是社保基金资金流的终点,是社会保险制度的目的,关乎参保人的切身利益和和谐社会的关键。审计部门对待遇支付环节进行审计,将有利于保障参保人的合法权益,有利于揭露和查处在资金分配和支付等方面出现的诸如:擅自提高社保门槛、降低保障水平、欠发社保资金、随意克扣、优亲厚友等问题,有利于督促和纠正“乱作为”、“不作为”和“慢作为”的错误行为,有利于维护社会公正。

二、专业化的社保审计符合国民利益和世界发展潮流

审计既是国家综合经济的监督部门,又是社会保障监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社保基金监管体系的协同部门,肩负着维护社保基金安全、促进社会公平、保障人民群众利益、推动建立和完善城乡一体社会保障制度的神圣使命。

审计系统应顺应历史的潮流,适应社保改革的需要,建立专门的“社保审计”业务规范,实现“四个转变”:从目前临时的单项审计向常规的全程审计转变,从运动式的突击审计向制度化的依法审计转变,从一般性的财务审计向专业化的业务审计转变,从社保基金的安全审计向社保制度的效能审计转变。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社保体系的战略目标。这就意味着,随着社保覆盖面的扩大,参保人数增加的速率将年均达到10%左右,到2020年五险参保人数合计将高达37亿人次,是世界最大的社保体系;仅以基本养老保险为例,制度覆盖人口将达7.5亿人,其中退休金领取者1.34亿(城镇0.64亿,农村0.7亿),缴费者6.16亿(城镇3.58亿,农村2.57亿);即使费率按20%测算的话,2020年当年制度缴费收入也将高达2.6万亿元,支出1万亿元,历年滚存结余大致将达8万亿元,占当年GDP的13%左右。五险覆盖人数如此之多,资金规模如此之大,情况如此之复杂,这对全国只有13万人的社保经办机构来说是一个严峻挑战,需要强大的外部审计予以协同共管和专业化的社保审计机制予以配合,以确保制度流程的准确性,为参保人提供良好的服务质量。

建立社会保障审计协同监管机制和专业化的社保审计体系,既符合我国目前协同监管体制的目标,又符合社保制度迅速发展的客观需要,还符合世界各国社保制度监督管理的大趋势,因为它有两个优势,第一,审计凭借本部门的资源优势和专业技能对制度收入和支出进行监督管理,可减少管理成本,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第二,审计与其他部门相互制约,可增加制度运行的透明度,提高保险基金的治理水平,在保障基金安全的同时有助于提高其市场价值,提高预测和精算的准确性,按时准确发布的年度报告可接受全社会的监督。很多国家都将审计部门作为其外部审计和加强管理的重要手段。例如,马来西亚国家审计署对其第一支柱“雇员公积金”账目担负着外部审计使命,其主要任务是检查其合规性,防止违法行为。英国“国家保险基金”(NIF)监督体制是专业化管理的一个样板。“国家保险基金”(NIF)的协同监督体系由六个政府部门组成,他们分别执行不同的管理监督职能。根据《1992年社会保障管理法案》规定,国家审计署(NAO)负责“国家保险基金”(NIF)的审计工作,每年发表一份《“国家保险基金”(NIF)账簿报告》,对“国家保险基金”(NIF)的收入、支出、盈余、盈余投资状况进行详细的审计,并将审计结果提交给议会,同时也在网站公布。

三、社保审计的“四个转变”对审计部门提出的“四个挑战”

社保审计的上述“四个转变”要求审计系统必须要转换审计理念,提升审计质量,建立执业标准,配合政务公开的需要,以“第三人”的独立角度对社会保障制度运行进行监督和鉴证,及时向社会披露相关信息,促进社保主管部门各项工作进一步公开透明。为此,审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会为本分;以社会保障制度运行过程为主线;以社会保障资金运用效益为核心;以社保待遇发放为目标,全面推进社保审计不断走向成熟和规范,为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实现十七大提出的“全覆盖”的战略目标做出应有贡献。

第一,制定社会保障制度绩效审计指南。应制定社会保障绩效审计指南,建立社保审计的专业框架,包括在财政、金融、企业审计格局的基础上形成一个独具特色的社保审计指南,以规范审计目标、审计标准、审计程序、审计证据、实施方案、风险评估、证据分析、报告结构、质量控制、追踪检查等项目,建立一套完整的从资金归集征缴到待遇公式计算,从社保基金运营评价标准到收益率基准参数的确立等指标体系,为确立我国社会保障审计的科学化和专业化制订一套先进的、可操作的规范体系。

第二,建立社会保障公平性审计规则。社会保障公平性审计是社保审计的重要功能,尤其在二元结构下,它是指社会保障总体架构设计公平性,包括城乡居民社会保障水平的公平性、不同群体社会保障待遇的公平性,不同发展水平地区之间的社保支付能力的公平性,社会保障的资格、过程和结果的公平性;通过这四个公平性的数据采集和测算分析为国家和社保主管部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重要参考和决策依据。

第三,开发和利用社会保障制度审计的现代化手段。要适应社保审计的需要,就需要设计和开发社保审计不同专业领域的软件包,在社保审计指南的基础上建立不同领域的量化指数,建立社保审计数据库,包括审计对象的基本情况信息库和业务数据库,采用全覆盖立体式审计、透明公开式审计、远程即时式审计等方式,加大社会保障审计的力度,不断推广和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第四,提高社会保障审计队伍素质和充实社会保障审计力量。随着社保覆盖面的迅速扩大和社保基金规模的急剧膨胀,审计署和地方审计机关的社会保障审计力量将会日益显示出力量不足和无法满足审计工作需要的窘境;要适时扩大审计系统职数编制和队伍规模,巩固和充实骨干力量,加大培训力度,培养一支精通审计、熟悉社保的专家型审计队伍;要适时在相关大学建立社保审计专业的研究生课程专业方向,培养大批符合实际需要的高级专业人才队伍。(作者单位:中国社科院)

作者:郑秉文

社保基金审计力度提升分析论文 篇3:

关于构建大社保审计格局的几点思考

摘要:当前,我国的社保基金管理中问题较多,社保制度的不健全、社保审计工作开展效果较差等,都在影响着我国社保制度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主要分析应该如何构建大社保审计格局,才能推动社会稳定和国家的发展,并持续为人民群众提供生活保障。

引言:社会保障,即通过去立法手段的借助,将居民收入进进行合理的分配,从而使人民群众或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权利能得到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而社保审计方面存在的问题,使社保质地在实施过程中受到了一定的阻碍。为此,采取构建社保审计大格局的方式,是当前完善社保制度,实现国家治理的最佳途径。

一、以思路为导向,构建大社保审计理念

第一,要分析与研究新时代对审计工作的新要求。在开展实际工作时,一切工作都必须以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为中心,时刻关注并分析新政策的落实情况,以及当前形势下会对新政策造成的影响和之后的发展方向,密切观众民生资金的使用和风险,充分发挥审计在社保中的重要作用。第二,构建以需求为目标的审计工作重点。建立专项调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项目的实施情况,检查各项惠民政策是否落实到位,对于一切有损群众利益的违法违规行为严惩不贷,实现居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基本要求。第三,建立科学的审计理念,促进社保审计的转型。社保审计要持续强化政府性资金中的社保资金的审计,强化计算机审计,大力发展并推进数据式审计、联网审计等基础性审计。

二、提高技术水平,全面实施大社保计算机审计

第一,大力发展数据式审计。通过对计算机的借助所进行的社保审计,应该从一开始时就介入,并贯穿到社保审计的全过程中,在计算机的辅助上,不仅能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弄虚作假的现象,还能在各种分析模式的帮助下,分析资金如何合理使用,是否存在风险等,并通过与公安机关、民政等部门中所记录数据的关联,发现更多存在的问题。比如,利用计算机数据式审计某些“低保户”名下有的车辆、房产等有多少。第二,研究社保信息系统审计,并发展社保联网审计。在对计算机数据式审计利用的基础上,研究社保信息系统审计,通过对这部分数据研究、分析,确保社保资金的合法性、真实性。

三、以整合资源为根本,建立优良的大社保环境

第一,合理制定社保审计计划。在制定年初审计项目计划时,多方合力,多向群众询问,或者利用网络等信息技术征集群众意见,使社保审计项目计划更贴合民心,更切合群众的实际困难,真正的从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第二,整合资源。在构建大社保审计格局时,进行各种资源的整合是非常重要的。资源的整合既包含审计机关内部、外部的资源,也包含审计信息资源。在审计力量的整合上,要集中各科室的优势,突破重难点项目。在人员素质的整合上,除了要挖掘机构内的优秀人员,还要积极引进外来优秀人才,特别能将计算机审计和自身专业审计能力 完美融合的人才。第三,建立专家人才库,推动社保审计。当前,社保审计机构专业人才缺乏的现象非常突出,而社保审计工作又是一项涉及金融、保险、投资等多个领域的复合型工作,且必须具备专业性分析能力,因此,就需要专业性人才的加入。在这方面上,社保审计机构可以采取建立专业、专家人才库的方式,。当在社保审计工作遇到这类问题时,就可以聘请专家参与社保审计以及相关审计数据的分析,使更多隐藏在深处的问题被及时的发现,并在专家所提出的建设性意见上找到解决措施。

四、以过程管理为中介,左右大社保审计质量

第一,加强大社保审计质量控制意识。在社保审计的全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审计署规定的审计新准则要求进行,规范审计流程,控制审计质量。主要包含审计前的调查,审计方案制定;审计中的现场调查,审计底稿编写;审计后的复查,审计意见等。第二,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和责任制度。社保审计工作耗时耗力,其中审计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积极性的都会影响审计质量。因此,在这方面上,审计机构可以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和责任制度,一是督促工作人员,二是保证社保审计质量。

五,以审计整治为机会,提高大社保审计成绩

构建大社保审计格局,提升和利用審计成绩也非常重要。审计报告作为审计成绩的主要体现,必须具备立意高、力度大、容量全、全局性等特点。第一,重视审计成绩的综合。要对大社保审计中的所有信息、数据等进行综合分析,使这份报告能反映大社保审计格局成绩。第二,以体制和制度出发,提出相关建议,实现大社保审计成绩的利用。构建大社保审计格局,能从充分展现出大社保审计的综合性和宏观性,在宏观傻姑娘,能发现大社保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并透过这些问题找到出现问题的原因,再从体制、制度上提出相关能解决问题的措施,从而达到预期的审计标准。第三,加强对审计落实情况的调查和信息反馈,进一步强化审计效果。为了充分展现大社保审计格局的成绩,在社保审计工作完成后,要定期对社保审计落实情况进行调查,并综合分析反馈信息,给出整改方案,以进一步强化大社保审计格局成绩。

结束语:综上所诉,构建大社保审计格局,不仅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对社保制度的完善,以及社保审计的转型发展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国家必须尽快完善大社保审计格局的构建,为推动社会稳定,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作者单位:太康县审计局。

作者:张仲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自由贸易区贸易与投资管理论文下一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