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如何实现高质量的大学生职业指导

2022-10-07

高校大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及毕业生就业工作任务艰巨, 职业指导是非常重要的, 主要是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咨询、职业发展, 进行指导和帮助的过程。帮助就业、帮助就业稳定、帮助实现职业生涯的发展是职业指导的三个重要的工作目标[1]。经过多年的办学实践, 很多高校在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由于职业指导在高校起步还是较晚, 开展职业指导实践和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不平衡, 不同高校之间参差不齐[2]。有些高校在职业指导方面只是进行些常规的课程教育、组织校园招聘会, 对于学生的个性需求做得不尽人意, 存在不少需要改进的方面。

一、目前高校高质量职业指导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 高校主要采取传统的职业指导模式

各高校一般做法是根据实际情况, 结合本校学生的培养目标设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 进行课程安排。高校较为普遍的是方式一为开设一门课程, 覆盖整个大学过程;有的学校采取方式二为开设两门课程, 分别是“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与“就业指导”;也有高校比较重视开设三门课程, 课程名称为“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职业素养提升”和“就业指导”。不管哪种方式, 上课内容主要是用讲的方式给学生讲授就业形势、企业需求、求职者面试技巧、职业规划的重要性等内容。学生作为“听众”全程听讲。就业指导课程一结束, 职业指导工作宣告结束, 学生的就业指导课程没有后期的延续, 没有后期的跟踪和指导。

(二) 职业指导信息化平台不完善

高校普遍能够重视“就业工作信息化服务”工作, 但也有部分高校未建立职业指导信息化平台, 有些高校虽建立职业指导信息化平台, 但平台为学生提供的信息不充足。平台信息采集缺乏完整性、时效性, 难以实现高质量的职业指导[2]。目前有些高校对大学生信息的采集和对用人单位信息的采集只局限在简单信息的采集录入, 对于学生和企业深层次的需求信息和职能个性匹配信息缺少采集。

(三) 职业指导缺乏个性化的指导

实行个性化的职业指导可以有效提高高质量的职业指导。正如“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莫雷特”, 一千个大学生中就有一千个大学生涯, 有一千个职业规划。但高校学生在选择就业过程中, 存在从众心理, 常常出现“一窝蜂”地报考公务员、报考研究生考试, 或者对福利待遇好、工资高的单位趋之若鹜, 很多学生在这些时候就不会结合自身的综合条件、个人价值观和需求来选择职业方向[3]。这反映出目前大多数高校在开展职业指导工作方面缺乏个性化指导。某些高校只注意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大会、大报告、大课, 忽略学生的不同班级、年级、专业。高校缺乏个性化的指导难以满足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 不利于学生实现人职匹配, 从而影响个人发展。

(四) 职业指导人员配备不足和专业化程度有待提高

高校里的职业指导师是为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求职者择业、就业和单位择优招聘人才, 提供咨询、指导和援助的专业人员。职业指导的目的是促进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 实现个人职业目标。目前我国职业指导师与求职者之比为1:7.5万[4]。美国有职业咨询师 (相当于我们的高级职业指导师) 约16万余人, 而我国的职业指导师仅约43300人[5]。无论理论知识, 还是实践知识无法满足日益变化的职场需求。

二、实现更高质量的大学生职业指导的途径

(一) 高校需引入多元化的职业指导模式

高校可以开设合理的科学的职业指导课程并选用适合学生的教材, 而课程内容应该多元化科学化实际化, 课程的主要内容应包含以下内容:建立生涯与职业意识、职业发展规划、提高就业能力、求职过程指导、职业适应与发展, 使学生了解学习与工作的不同、学校与职场的区别, 引导学生顺利适应生涯角色的转换和创业教育。

至于上课形式也应该多元化, 不仅仅是局限在“讲——授”的模式, 可以选择学生主题班会、名人名师进课堂、优秀毕业生回校交流、学生进企业听课等等形式。另外, 课程最好侧重安排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在引入多元化的职业指导模式方面, 职业指导体系应分学年贯穿于大学 (见表1) 。

(二) 职业指导信息化平台亟需完善

很多高校建立了职业信息化平台。针对广大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特点及要求, 职业信息化平台亟需完善, 应努力实现结构明晰、脉络分明、内容丰富、灵活快捷、便于访问。信息平台要努力实现各种信息交流快捷、顺畅, 实现供需双方信息相互连通, 招聘信息实现资源共享, 这样才会使更多的用人单位和学生登录该平台[6]。

高校职业指导信息化平台应除了采集学生姓名、性别、专业等基本信息以外, 应该加强对学生教育背景、兴趣爱好、职业价值观、个人实践等信息的采集。高校职业指导信息化平台应除了采集用人单位的单位名称、专业要求、学历要求、招聘时间及负责人等信息以外, 还应该加强单位能提供的培训、工作区域、薪资待遇等影响大学生选择是否应聘的信息的采集。另外信息的采集还要注意时间的有效性和及时性。高校信息的采集不能简单的依靠互联网筛选有效的职业需求信息, 还要相关责任人及时经常与人才中介机构联系以便核实职业信息, 保证高校传达用人单位的信息的及时和准确, 以便让大学生对用人单位行业发展前景、用人单位详细的岗位需求, 即使做出正确充分的准备和选择。这样有助于实现高质量职业指导的主要目标——帮助学生就业。

在职业指导信息化平台建设方面, 大学校园应建立网络平台, 开设职业生涯规划专栏, 为学生提供职业发展心理测评、职业规划测评、素质教育网络课堂、职业咨询预约、就业创业知识竞赛等专栏, 为学生提供共享性信息资源等, 增强职业指导的信息化。还应为满足学生不同的职业信息需求, 可以选择分类设置了不同的信息专栏 (见表2) 。

(三) 开展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指导

高校开展职业指导工作, 应该结合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职业价值观、个人职业需求、性格特征、综合能力、特殊能力及专业特点, 有针对性的提供“一对一”的个性化职业指导, 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制定“个人化”的生涯规划, 开展“有效性”的职业实践, 尽可能地使学生的职业发展与个人条件匹配, 从而达到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在开展有针对性的个性化职业指导方面, 高校应针对不同专业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培养, 针对不同学生不同技能和兴趣开展不同类型的和不同主题的讲座:例如涉林专业学生, 可以推荐他们到林场和林业企业参观、见习或实习;社会工作能力强的学生, 推荐他们到基层或者社会公益机构平台锻炼, 丰富其社会经验;科研能力强的学生, 推荐他们参加学校或科研院所的科研团队, 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资料收集、项目申报、立项和实施等;对创业感兴趣的学生, 推荐学生去当地相关企业实习, 了解企业运行模式, 让学生充分了解创业所需能力和面临的挑战, 认真想想自己是否真的适合和喜爱创业。

(四) 建设一支“数量足、专业精”的专业化职业指导工作队伍

专业化就是要求职业指导应该以科学的职业指导理论为基础, 依托专业化的职业指导队伍和专业化的职业指导课程, 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专业的职业指导[7]。为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很多高校要在职业指导工作队伍建设方面做很多努力, 学校应按照教育部要求配足专业教师, 承担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和创业指导等课程任务。由于有些高校是由辅导员承担课程任务, 学校应多开展就业创业方向的业务培训, 采用多种方式组织职业指导师资培训。江苏地区老师可以选择参加各类职业指导培训, 比如大学生创业教育指导与服务、江苏省职业规划大赛指导教师培训、江苏省高校就创业指导工作人员职业资格培训和鉴定、高校辅导员职业指导能力提升、辅导员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指导等。

总之, 随着时代进步, 未来的发展趋势中职业结构发生变化, 高校要做出调整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这项工作不是一句口号, 而是一项任务艰巨、意义重大的工程。高校各级部门和社会相关机构应该从制度安排、课程设置、专业化指导、网络平台建设、工作经费和人员培训上给予保障, 大力提升高质量的职业指导专业能力与水平。

摘要:高校具有"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三大职能。大学期间不仅仅需要学生完成学业, 也需要学生在四年里完成进入社会的准备, 大学是学生生涯最后一站乐土, 也是人生职业开始的预备役。当今社会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式严峻, 学生就业压力大, 因此高校要实现更高质量的大学生职业指导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高校职业指导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及开展更高质量职业指导的途径两方面加以阐述, 以期对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校,高质量,大学生,职业指导

参考文献

[1] 劳动和社会保障培训就业司等.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5.

[2] 潘红, 陈振明.试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职业指导影响因素研究[J].学术交流, 2011:169-170.

[3] 龙小花, 欧丽娅.试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J].文教资料, 2014 (22) :103-105.

[4] http://www.chinatat.com/new/201108/zh1428757162811024264.shtml

[5] 张小建.2012年首届高级职业指导师年会上讲话[J].中国就业网, 2012:11-26.

[6] 劳动和社会保障培训就业司等.创新创业指导--新实践[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5.

[7] 李翡翠.试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以广东省技师学院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 2011 (2) :22-25.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适应新常态全面履行监督执纪问责职能——关于新形势下纪检监察机构深化“三转”工作的思考与探索下一篇:学龄前住院患儿心理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