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论文

2022-05-01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基金项目:2017年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互联网+”多维立体式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17SCG302摘要:在当今“互联网+”新形态下,不仅拓宽了电子商务发展的空间,同时也对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论文 篇1:

基于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在现阶段面临着较高要求,校企合作模式作为颇受重视的一类人才培养手段,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确实表现出了明显优势,但是同样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要求在未来予以优化弥补。文章即重点围绕着校企合作模式下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机制,首先分析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又探讨了相应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校企合作;电子商务;人才培养

引言

现阶段我国电子商务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急需大量高素质人才,如此也就对于职业院校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确保其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面下功夫。当前电子商务专业教育教学水平确实不断提升,也出现了较多的新方法和新模式,其中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就是比较有代表性的重要教学手段,也确实在人才培养方面具备明显优势。但是因为目前很多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仍然处于初期,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面的落实效果也并不是特别理想,依然存在一些明显问题,有待于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一、基于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问题分析

(一)培养目标混乱

基于校企合作的電子商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首先表现在培养目标上,因为培养目标较为混乱,学校和企业无法达成一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不协调现象,必然也就会对于人才培养效果产生影响。在校企合作的诸多模式中,课程植入作为相对简单的一种方式,可以在培养目标上形成有效一致,但是对于其它各种校企合作方式的应用,则很容易出现较为明显的培养目标混乱现象,也是制约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效果的关键因素。总的来看,职业院校和企业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面的目标差异主要表现为:企业过度关注于短期利益,想要培养自身短期内所需要的单一岗位型人才,便于弥补自身在运营中存在的人力资源短缺问题;但是职业院校则往往更加关注于综合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如此而就需要在人才培养方面下大功夫,可能会损害企业利益,难以和企业达成一致。

(二)师资力量不足

基于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还表现在师资方面,因为确保充足有效的师资力量,必然也就容易致使相应人才培养任务难以落实。从职业院校方面来看,虽然师资数量方面不存在明显短缺现象,但是往往很多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对于电子商务行业一线操作所需要的技能不够熟悉,难以在相应教育教学课程中进行专业人才的培育。但是对于企业方面的师资力量来看,很多企业都不愿意将一线技术人员安排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计划中,这一类人力资源往往更多的是投身企业一线工作,如此也就必然导致真正参与到校企合作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中来的有效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成为重要制约因素。

(三)持续性不足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在应用中确实可以发挥出理想作用,但是这种作用效益的发挥往往需要长期坚持,如此才能够对于职业院校、企业以及学生均具备较强积极作用。但是在现阶段校企合作模式的应用中,往往很多合作项目都是短期内的,均在3年以内,最为常见的就是企业在某一年学生入学时,企业和学校商定好学生培养方案,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学生培养任务,最后学生可以进入企业工作。该模式也仅仅是针对某一批次的学生进行培育,缺乏持续性,如此也就难以发挥出理想的人才培养效果。当然,因为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速度较快,竞争压力也相对较大,每年都存在大量企业倒闭,同样也对于校企合作模式的应用产生影响和制约。

二、基于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优化对策

(一)统一培养目标

基于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应该首先高度关注人才培养目标的统一,以此指导后续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明显矛盾问题。企业和职业院校应该围绕着电子商务行业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明确所需要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进而制定出详细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计划。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中,往往需要职业院校和企业站在不同视角进行分析,尤其是需要重点倾听企业在一线获取的信息资料,对于未来电子商务行业所需人才予以明确,进而避免在后续人才培养中奠定正确方向。

(二)完善师资力量

基于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还应该重点从师资力量着手予以优化,要求确保该项工作能够得到充足可靠的师资支持,且相应师资具备较高的胜任力,避免可能由此出现较为严重的教育缺陷和问题。从职业院校方面来看,学校应该注重教师的培训,要求教师不仅仅能够掌握电子商务专业的理论知识,同时还应该具备充分的实践能力,了解电子商务的实操技能,进而才能够在学生培养方面发挥更强作用。从企业方面来看,同样也需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在学生培养方面应该承担的职责,进而努力选择一线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学生培养活动,尤其是在学生进入企业实训期间,更是应该发挥一线技术人员的育人能力,有效培养更为专业的一线技术人才。

(三)注重持续培养

基于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优化,往往还需要注重确保该机制得以持续性落实,如此才能够针对该模式予以不断调整和创新完善,更好提升其育人效果。为了达到持续性校企合作效果,除了要选择一些大型电子商务企业合作外,职业院校还可以成立自己的电子商务企业,如此也就可以更为顺畅进行校企合作,确保合作沟通更为顺畅,其能够在人才培养方面形成更为一致的目标,更好拉进了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距离,为该机制的持续开展创造较为理想的条件。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具备较为明显的优势,但是现阶段的应用却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未来应该注重首先明确人才培养目标,逐步完善师资力量,保障校企合作模式在持续运行的基础上,顺利完成人才培养计划。

参考文献:

[1]何波,谭海中.电子商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基于“一体三合”协同育人服务平台[J].办公自动化,2022,27(04):30-32+36.

[2]孙润霞.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三教”改革探索研究[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1(04):83-86.

[3]张旭,袁新宇.校企合作与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问题及对策——以辽宁某校为例[J].现代企业,2021(12):170-171.

[4]林月珍.电子商务创业人才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创新与实践[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24):90-91.

作者:党海智

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论文 篇2:

“互联网+”多维立体式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金项目:2017年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互联网+”多维立体式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17SCG302

摘 要:在当今“互联网+”新形态下,不仅拓宽了电子商务发展的空间,同时也对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首先介绍了“互联网+”环境下多维立体式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意义,并从农村电子商务应用人才的培养现状进行分析,抽取“互联网+”环境下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多维性的主要特性,并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互联网+”环境下多维立体式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途径与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多维立体式;多维特性;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

一、“互联网+”环境下多维立体式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意义

“三农问题”一直是困扰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国务院在2015年7月发布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文件中指出,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产品、农资批发市场对接电商平台。强调推进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为了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必须通过加大农村电商人才培训力度,打破农村电商人才短缺的瓶颈。但是现有研究中,对“农村电商人才培养建设”的研究较少。大多数研究是从农村电商发展现状、商务模式等方面谈及人才的培养问题,并没有给出具体的农村电商人才队伍建设策略。在对农村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时,应该面向市场,结合其区域特色,对培养对象进行多维性研究分析,特别是“互联网+”时代下,针对多元培养对象采取多维的培养方式。“互联网+”环境下多维立体式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能够及时、准确地为本地农村电商的应用提供全方位的人员补给,有效实现电商人才与农户的网络对接,对电子商务在农村的推广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深化农业电商职业技术教育体制改革。总之,“互联网+”环境下多维立体式农村电子商务职业技能的人才的培养与教育,成为解决农村电商发展的人才供需矛盾,解决电子商务在农村发展困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首要任务。

二、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我国农村在公共服务、信息化基础设施等诸多方面与城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农村电子商务起步也较晚,同时农民文化水平较低,特别是农村电子商务人才教育水平薄弱,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平均年限较短,农村电子商务人才教育水平普遍偏低,大部分人员没有接受过电子商务正式培训,计算机水平较差,甚至很多人不会使用计算机。虽然近年来,农村电子商务得到了国家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电子商务人才培养除了学历教育,短期培训也比较多,但是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仍然应用在现有的农业职业技术培训中,学非所用、学用脱节的现象比较严重,培训效果一般,同时参加农村电子商务培训的学员水平参差不齐,教学效果差,培训难度较大,以上各个方面都较大地限制了农村电商人才培养。

高等、高职院校对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不够重视,高等、高职院校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培养技能体系不完善。大学生成长经历与农业接触较少,对农村了解较少,多数大学生毕业后不愿意到农村就业工作,从事农业相关工作意愿不强烈。农村电商企业虽然招聘了一些毕业生或社会人员,但也因为薪资以及环境等因素而很快流失。

因此,目前农村电子商务人才严重短缺,缺乏专业的教育培训人员、网络信息管理人员、网络运营人员、农村电商应用软件开发人员、物流管理人员、网络营销人员、数据分析人员、网络客户服务人员等。由于以上一些因素造成了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的严重短缺,造成了农村电商发展滞后。因此,为打破电子商务在农村的发展困境,特别是在“互联网+”环境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专业职业技能的农村多维立体式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与教育势在必行。

三、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多维特性分析

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多维特性中,“多维”包括以下方面:培养对象的多维性;培养区域的多维性;培养方式的多维性;培养层次的多维性;培养内容的多维性等。

1.培养对象的多维性

通过对浙江省以及长三角区域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现状调研,多维性从培养对象上划分可分为:在校学生、社会就业人员、普通务农人员。

(1)对象一:在校学生

在校学生包括:高等院校、高等职业院校、中等职业院校电商相关专业的学生。此类培养对象经过系统的课程学习,培养体系比较完整、规范,专业知识比较全面,学习能力较强。对于这类培养对象要考虑结合市场和区域特色,比如对于高等院校,应侧重于培养战略型、管理型、技术型人才培养;对于高等职业、中等职业院校,應侧重于培养技术性和商务型人才培养。总之培养目标应根据市场需求定位,同时专业根据不同的岗位群细分,以适应农村电子商务一线工作需要。

(2)对象二:社会就业人员

这类人员包括两种:有意从事农村电子商务的从业人员和回乡再就业人员。按照地域可分为非本地从业人员和本地从业人员。此类对象对农村电子商务有兴趣,目标明确,学习工作积极性较高。

(3)对象三:普通务农人员

普通务农人员,通常是当地的农民,专业的知识薄弱,在对这类人员的培养时应注重培训基础性、实操性、简单性。

2.培养区域的多维性

区域多维性主要是指农村电商人才培养应该适应区域发展需求,结合区域本身的特点,使其具有其区域特色,采用不同区域的不同培养方式,区域分为合作院校、农村电商企业、农村合作社、农村电商培训机构、相关政府部门等,以及跨区域的多维合作如院校与院校的合作培养、企业与院校的合作培养、培训机构与院校的合作培养、政府与院校的合作培养等多种区域合作方式。

3.培养方式的多维性

培养方式多维性从路径上划分可分为:线上路径培养、线下路径培养等。其中线上路径可分为网络学习平台培养方式、手机移动学习平台培养方式。线下路径可分为面对面课堂培养方式、岗位工作室培养方式、创新创业工作室培养方式等。

4.培养层次的多维性

层次多维性主要是指从战略到策略、从管理到基础操作、从高到底、有针对性的多层次培养。可根据不同的培养对象,不同岗位层次的需求,实施分层次的、涵盖管理到实施操作的人才培养方式。

5.培养内容的多维性

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所涉及到的知识、能力涉及面广,内容繁多而且具有跨界性,主要包括技术与商务两大方面,其中技术方面包括计算机硬件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图形制作与处理、文字处理、新媒体应用技术等多种技术;商务方面包括网络营销、电商运营、消费者心理学、企业管理、财务管理、成本控制、物流管理等多个领域。培养内容上多维性可划分为: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维、网络信息技术能力维、电子商务运营能力维、网络营销能力维、网络客户服务能力维、物流管理能力维、财务管理能力维等。

四、“互联网+”多维立体式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以上对农村电商人才培养多维性特征研究,在选择人才培养策略时,需调研农村电商人才的需求,采用多维立体式培养模式多角度开展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多维”包括培养对象多维性、培养区域多维性、培养方式多维性、培养层次多维性、培养内容多维性等。“立体式”是指利用“互联网+”网络信息技术打破传统教育时空地域局限,从以上维度“多维”开展立体式的人才培养路径。其基本思路如下图所示。

“互联网+”多维立体式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依托互联网信息平台,可以整个培养过程的同步控制管理。实施步骤如下:

第一步,抽取多维培养对象。

这一阶段通过对指定区域农村电商人才培养现状调研,对该区域人才需求进行甄别,完成培养对象种类的抽取分析,例如:在校学生(A类)、社会就业人员(B类)、普通务农人员(C类)。

第二步,分析研究多维培养对象多维特性。

此阶段主要在前一步完成的基础上对研究对象的多维特性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对象多维特性对比分析表,对不同类别的培养对象进行统计,对多维特性中培养方式、培养区域、培养层次、培养内容等维度进行选择等,如下表所示。

(1)多维培养区域的划分

针对在校学生(A类),以合作院校区域专业培养为主,并且课余以社会实践、顶岗实习等形式院校与农村电商企业、农村合作社对接开展跨区域的多维合作培养。针对社会就业人员(B类),以农村电商企业、农村电商基地等培训机构、相关政府部门集中单元培训为主,同时也可以参与学院开展的在校专业社会培训。针对普通务农人员(C类),以相关政府部门、农村培训机构、农村合作社开展集中单元培训为主。

(2)多维培养方式的选择

主要是指设计与选择培养对象的培养方式,根据详细的对象特征设计培养方式。多维性从培养方式上、从路径上划分可分为:线上路径培养、线下路径培养等。其中线上路径可分为网络学习平台培养方式、手机移动学习平台培养方式。线下路径可分为面对面课堂培养方式、岗位工作室培养方式、创新创业工作室、农村实训基地、农村电商教学型企业培养方式等。比如,在校学生(A类)可以采用线上线下订单培养途径;社会就业人员(B类)可以选择指定合作院校线上或线下培训班、社会专门机构的职业线上线下培训班;普通务农人员(C类)可以采用定期线上线下培训方式。在校学生订单培养周期通常不超过三年,经过培养后,这类人才可深入了解专业知识,具有系统性和全局性的特点,但相对缺少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对于B类和C类人员培养具有时间效益,通常采用短期的方式,这种方式具有临时性和可变性,要求培训人员具有比较高的区域适应性。在“互联网+”时代下,结合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政府、企业、学校、培训机构可根据B类和C类学员电子商务人才培训需求,搭建网络在线学习平台,学员可以自己根据需要在网上参加网络培训。网络培训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同时也大大降低培训成本。并结合目前比较流行的网络直播或点播方式,可加强与培训老师互动性,对于一些有时间的B类和C类学员可以参加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线下实体培训,以提升电子商务应用能力水平。对于相对缺少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在校学生(A类)也可以通过网络在线学习平台实现综合实践与顶岗实习锻炼。

(3)多维培养层次的划分

层次多维性划分中根据不同的培养对象,不同岗位层次的需求,实施分层次的、涵盖管理到实施操作的人才培养方式。比如针对在校学生(A类)、社会就业人员(B类)、普通务农人员(C类),根据其受教育程度可以分为本科学历、大专高职学历和中专高中学历。本科学历要求电子商务人才核心技能主要集中在运用PHP、HTML、ASP、NET、JavaScript等编程语言的能力、运用Dreamweaver、Fireworks、Flash等网页制作工具的能力以及制定网络营销、网络运营策略和执行方案能力;本科电子商务毕业生较适合互联网软件开发工程师、网络工程师等技术类岗位与商务类中的管理类岗位。大专高职学历要求电子商务人才核心技能主要集中在客户服务能力,运用论坛、贴吧、博客、微博、SNS、友情链接、QQ群、E-Mail等网络推广方式能力,百度、Google等搜索引擎排名优化能力与使用PHOTOSHOP等工具对图片后期处理能力,大专高职电子商务毕业生较适合客服岗位、营销类岗位与美工岗位。中专高中学历要求电子商务人才核心技能主要集中在客户服务、客户的获取和保持能力,中专高中电子商务毕业生较适合客服类以及营销类岗位。

(4)多维培养内容的确定

通过对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农村电商岗位群主要分为商务类和技术类,其中商务类占81%左右,技术类占19%左右。商务类包含网络客户服务、网络推广、网络营销、电商运营策划、物流管理、财务管理等,技术类主要是完成农村电商平台的构建与维护。农村电商岗位群总共涵盖12个岗位、30多个职业能力要求,即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维、网络信息技术能力维、电子商务运营能力维、网络营销能力维、网络客户服务能力维、物流管理能力维、财务管理能力维等。通过职业能力分析,根据不同的岗位群,建立职业能力分解表,从而确定多维培养内容。

第三步,实施多维合作培养过程。

根据以上步骤分析的结果,设计并实施配套完整的人才培养方案。具体到选择学校、企业等培训区域,培训的时间和地點、方式等途径,以及对农村电商人才培养结果进行考核和评估。在整个过程中,为了保证人才培养的顺利实施,同时需要对每个阶段进行过程控制,以保证农村电商人才培养过程的顺利实施。

五、结论

“互联网+”时代下,结合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区域特色,针对多元培养对象采取多维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式对电子商务在农村的推广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互联网+”环境下多维立体式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解决农村电商发展的人才供需矛盾,让学校与企业、学校与农户、农户与企业进行充分有效结合,能够及时、准确地为农村提供多层次、多岗位、多技能的电商应用专业人才,为农村电商的应用提供全方位的人员补给,有效实现电商人才与农户的网络对接,对电商在农村的推广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程丽丽.信息技术环境下“多维嵌套”式农村电子商务应用人才培养途径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16).

[2]楚会仙,王德林,王嘉奇,等.农村电子商务人才队伍的建设[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4,37(6).

[3]赖玲玲.高职院校参与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价值网的协同培养[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7,16(5).

[4]杨大蓉.职业院校农村电子商务实用人才孵化模式研究[J].商业经济,2013,(12).

作者简介:纪琳(1980- ),女,河北抚宁人,硕士,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电子商务

作者:纪琳

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论文 篇3:

基于“项目主导,专创融合”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摘 要:基于“项目主导,专创融合”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项目主导”是指以电子商务实际项目为载体,重新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全新课程体系。引入企业式运作模式,依托电子商务实际项目进行实战训练。“专创融合”是指实施专业教育、素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的教学内容体系和教学模式。基于“项目主导,专创融合”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是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对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岗位职业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效果显著。

关键词:项目主导;专创融合;电子商务;人才培养

1 电子商务专业开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背景

2010年5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提出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要求“面向全体学生、结合专业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近年来创业教育逐渐受到重视,学校也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创业教育,但是却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创业教育流于形式;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不够紧密;难以衡量创业教育效果等等。电子商务行业飞速发展,又具有创业成本低、创业门槛低的特点,因此成为青年创业的首选行业之一。因此,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着力于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形成一套具有可行性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

电子商务专业目前的实训主要还停留在借助电商应用平台实行模拟操作教学阶段,缺乏真实项目作为依托,各个电子商务平台的使用技巧、知识点和技能点呈现碎片化,学生对电子商务工作的全流程缺乏全面系统的认识,对将来从事的实际商务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无法提出解决方案。只有引入真实项目,学生才能通过真实项目的运营,不仅掌握各类知识点和技能点,更能对商务工作的全流程有清晰的认识。真实项目的来源分为两类:一是校企合作项目;二是学生的创业项目,这两类项目是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的有效载体。

本课题拟通过大量调研,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出发点,以我校电子商务专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电子商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关键点,借鉴国内外高校的先进理念和做法,尝试通过产教融合机制体制的创新、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与实训基地建设等方式,全面提升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水平。

2 电子商务专业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存在的问题

2.1 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课程融合缺乏深度

国内高校日益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活动:如各类创新创意大赛、创业培训、建设创业园区吸引学生创业项目入驻等。这些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普及了创新创业知识,激发了创业热情。但是由于缺乏专业知识的支撑,学生的创业项目往往比较低端,后续发展乏力,参与创业的也只是少部分学生。无法形成由专业到专长、由专长到创业的培养过程。只有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加入创业教育,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构建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课程体系,并以课程教学改革为抓手,将创业内容融入专业教学过程,通过“第二课堂,名师工作室,企业实习”等多种形式的专业实践,孵化创业项目,从而实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2.2 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缺乏有效项目载体

虽然电子商务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一直处于不断探索、实践和发展过程中,但仍以知识传授和模拟技能训练为重点,忽略了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尚缺少有效载体或平台,未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和创业潜能。因此,实施“项目主导、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专业知识的学习是基础,项目的开发是对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与强化,是对专业知识的检验和提升。以真实项目为载体教学,使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逐步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技能,掌握电子商务运作的全流程。

2.3 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机制尚未健全

关于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的路径,目前的研究主要围绕观念的转变、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内容的改革、校园文化的营造等四个方面展开,缺少专创融合机制构建的研究和实践。本研究旨在探索产教融合机制体制的创新,深化校企合作,搭建产教融合实训平台,为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提供机制保证。此外,二级学院和学校教务处做好协调,制定创业激励政策和创业考核制度,为学生创业实战在经费、场地、导师、考核等方面提供制度保障。

3 基于“项目主导,专创融合”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3.1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

专业探索“项目主导、专创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原有的“实战演练、阶段提升”主要还是在电子商务的应用平台中进行模拟实践,没有真实项目作为依托,各个电子商务平台的使用技巧、知识点和技能点呈现碎片化,学生对电子商务工作的全流程缺乏全面系统的认识,对将来从事的实际商务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无法提出解决方案。只有引入真实项目,学生才能通过真实项目的运营,不仅掌握各类知识点和技能点,更能对商务工作的全流程有清晰的认识。

图1 “项目主导, 专创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3.2 基于“项目主导,专创融合”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项目主导是指通过引入各类真实项目,同时分析在创新创業过程中所需要的素质与能力,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通过引入企业运作模式,依托电子商务实际项目进行实战教学与训练。学生可以在教师与企业导师的双重辅导下,学习专业知识,运营企业项目,“学中做,做中学”,逐渐提升专业技能,在实践中检验教学成果。

专创融合是指实施专业教育、素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的教学内容体系和教学模式,开设专业课程、创新创业课程、人文素养课程,开展企业文化讲座、人文素质拓展活动、创新创业竞赛等第二课堂,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实践等。实施项目导师制,以导师制形式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组织上,通过跨年级、线上线下合作来优化团队的知识体系,更有效完成教学项目;教学评价方式上,建立自评、教师评价、市场认可度相结合的多元评价体系,确保评价的客观性。

3.3 基于“项目主导,专创融合”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路径

(1)项目主导的前提是校企合作。

通过校企合作,才能具有获得大量企业实践项目。近年来,南通科技职业技术学院,重视校企合作,与淘金公司合作成立淘金跨境电商学院。与南通市跨境商会合作,牵头成立南通市跨境电商职教联盟,共有100多家企业,10多家中高职院校成为会员单位。丰富的企业资源,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为企业项目的引进提供了契机。目前的项目有两类:一类是校企合作项目,主要承接的是企业电商服务外包项目。另一类是学生自主创业项目。目前已经有多项校企合作项目已经在运作中。

(2) 加强鼓励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建设。

首先要让创新创业活动的主体教师和同学积极参与到创业活动中去。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离不开老师的指导,也需要花费老师大量的课余时间和精力。但是受目前制度限制,教师只能通过横向课题,参加创业比赛获奖等有限的途径获得经费支持,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南通科院创新性地制定了《创新创业项目奖励分配实施方案》明确了在大学生创业活动中,教师、学生、学校等各方的分配方式。为了激发学生创业积极性,学院成立了学生创业小组,小组定期举行各种创业活动,分享创业经验,宣讲创业项目,开展团建活动,形成了良好的创业氛围。对于部分优秀的创业学生,可以用创业业绩去替代学分,制定了《创业业绩替换学分考核办法》。

(3) 学生创业活动组织与评价。

实施项目导师制,以导师制形式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组织上,通过跨年级、线上线下合作来优化团队的知识体系,更有效完成教学项目;教学评价方式上,建立自评、教师评价以及以众筹为主要途径的市场认可度相结合的多元评价体系,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并从专利申请和授权、学术论文发表、主持参与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参加专业技能竞赛获奖、开展导师项目数量与质量、获得奖学金等方面健全评价指标体系,量化评价学生商务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推行基于“互联网+”成果导向的教学模式改革。

基于“互联网+”的高职院校成果导向创新创业教学模式是以互联网技术为媒介和工具,以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成果为导向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首先,使用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等手段要求学生进行课前准备;其次,使用任务驱动法,由老师提供相关素材,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最后,提交作品;再次,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作品交流、互评,教师根据评价体系进行最终考核。在成果导向的教学模式改革驱动下,大力建设“互联网+”课程资源,如课程资源库、慕课、微课等,让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学习,更能在互联网、手机上学习。

参考文献

[1]张健,齐丹丹.与专业教育融合的知识型创业人才培养模式选择研究[J].未来与发展,2019,(6),1921.

[2]王旭升,眭碧霞.“職业情境,项目主导”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2),2224.

[3]武兴睿.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9,(15):200.

[4]岳龙,吴婷.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的电子商务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J],2019,(2).

作者:吴婷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计量管理科技创新论文下一篇:人才培养家具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