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发领导文章管理办法

2023-02-27

第一篇:刊发领导文章管理办法

《求是》刊发张茅文章:深化医改 人才为先

今后10年是我国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日益显现。我们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认真分析新形势,明确新任务,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推进新时期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一、加强卫生人才工作的重要意义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人民群众的健康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所在,是重要的国计民生问题,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卫生事业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卫生人才是我国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中,卫生技术人员数量占全国专业技术人员总量的16%,在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中居第三位,仅次于教学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因此,卫生系统是实现国家人才强国战略目标的重要领域,加强卫生人才工作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

实现医改目标、加快推进卫生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随着医改的深入推进,群众对健康的期待、对卫生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广大医疗卫生人员的工作量大幅增加,服务能力也需进一步提高,人才的关键性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出来。因此,在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卫生事业发展中,必须把人才发展放在优先位置,大力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二、卫生人才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卫生人才具有知识和技术密集、培养周期长、实践性强、风险高等特点。新中国成立以来,卫生人才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但卫生人

才队伍状况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还不相适应:一是总量仍然不足。我国每千人口执业医师数和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目前美国为2.7人,而我国仅为1.79人;全球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平均为2.8人,一些发达国家为8.1人,我国仅为1.52人。二是素质和能力有待提高,特别是基层卫生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偏低。三是分布尚不合理。卫生人才存在城乡、地区分布不合理的现象。2010年,城市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7.60人,农村为3.04人;东部地区为5.23人,西部地区为3.76人。四是政策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尤其是如何吸引和稳定基层卫生人才还需要认真探索研究。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新形势对卫生人才工作提出新要求:一是健康成为群众最重要、最迫切的需求,卫生工作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这就要求卫生人才队伍要数量足、结构优、素质高。二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口老龄化加速,我国正面临疾病谱的重大转变,传统传染病防治形势依然严峻,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威胁人民群众健康的主要因素,环境污染、职业危害、食品与药品安全等公共卫生问题进一步凸显。这就要求卫生人才队伍既要做好经常性、基础性工作,又要攻坚克难、有效应对各种复杂问题。三是卫生领域的科技支撑作用日益明显,生命医学已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有一批实用型人才,也要培养一批创新型科技人才。

面对问题和挑战,我们要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紧紧抓住机遇,大力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三、坚持新时期卫生人才工作优先发展

卫生系统贯彻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就是要把人才强卫作为卫生事业优先发展的战略,从保障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出发,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突出重点,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是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关键环节,是“强基层”的核心内容,是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果惠及广大群众的重要途径。一要合理扩大基层卫生人才队伍规模。从当前急需来看,要着力实施乡镇卫生院招聘执业医师、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等各类面向基层的卫生人才培养项目。从长远发展来看,要加快建立全科医生制度,向个人和家庭提供集预防、保健、诊断、治疗、康复、健康管理于一体的服务,改善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控制卫生费用过快上涨。到2020年,基层医疗卫生人员要达到462万人,其中全科医师达到30万人以上。二要着力提高基层卫生人才服务能力。要充分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作用,引导一般诊疗下沉到基层,基层医疗卫生人员良好的服务质量是关键。2009年医改启动以来,我们在对农村卫生人员投入、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岗位技能培训、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农村等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但是,提高基层卫生人才服务能力和水平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加大培训力度,加强培训统筹,注重培训效果,着力提高基层卫生人才的业务素质。同时,要认真做好对口支援工作,推动建立良好的业务协作和运行机制。三要切实加强对基层卫生人才的政策保障。要通过完善编制、加强管理、形成合理机制等政策措施,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更好地服务基层。目前,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编制标准文件已颁布并实施,多数地区已经制定了乡镇卫生院机构编制标准。这为稳定基层卫生人才队伍,

合理配置人员提供了政策依据。要全面建立人员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实行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建立绩效考核、优胜劣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完善激励措施,全面落实绩效工资,保障基层医务人员的合理收入水平,并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有突出贡献的人员重点倾斜。

统筹协调,全面推进各类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要根据卫生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实行分类指导、整体推进。一要大力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科学核定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编制,完善岗位管理制度。在医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配备专门从事公共卫生工作的人员。加强对公共卫生专业人员的培训,尤其要加强对基层公共卫生工作人员的培训。加大专业公共卫生机构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探索建立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卫生应急骨干人才培养,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形成一支平急结合、反应迅速的卫生应急队伍。积极探索建立等级卫生监督员制度,推进卫生监督人才队伍建设。通过上述措施,力争到2020年,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达到118万人。二要大力加强医药卫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队伍建设。切实加强护理队伍建设。目前,我国医护比为1:0.85,在国际上处于较低水平。要逐步改变医护比倒置的现状,加强专科护士和社区护士培养,保障护士权益和待遇。加强药师规范化培训,完善药师岗位培训制度和职业资格制度,推进药师队伍建设。大力加强精神卫生、儿科医师等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培养和培训,合理扩大医学教育规模,加强在岗人员的专业培训。三要大力加强高层次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造就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要结合科技重大专项和卫生行业科研专项等项目的实施,

建设好高水平科学研究和培训基地,培养一批国际化、高水平医药卫生人才。继续认真组织实施“千人计划”,引进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学家、创业领军人才及创新团队。完善“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和“国医大师”等选拔机制,选拔一批高层次卫生人才。

改革创新,建立健全卫生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人才发展,环境是根本,制度是核心。要把创新体制机制作为卫生人才工作的根本着力点,遵循卫生人才规律,科学培养人才,合理评价人才,用好用活人才。一要建立健全符合规律、适应需求的培养开发机制。卫生人才的培养开发,要遵循医学人才的成长规律,从院校医学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三个阶段综合设计。在院校医学教育阶段,要建立和完善部门间沟通协调机制,根据需求动态调控医药卫生人才培养规模;在毕业后医学教育阶段,要加快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优化全科医师知识结构、夯实专科医师基础,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在继续医学教育阶段,要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加强各类卫生技术人才的继续教育工作,力争到2020年,全国卫生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覆盖率达到80%。二要建立健全突出能力、注重实践的评价发现机制。评价机制既要发现人才,又要引导人才钻研技术、提高技能、改善服务。目前医药卫生领域,尤其是临床专业的人才评价办法存在过分倚重论文的倾向。要健全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符合卫生人才特点的科学化、社会化评价机制。根据不同工作特性和能力要求,建立健全卫生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完善各类卫生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标准,对从事科研工作的,要强化创新能力,鼓励潜心研究;对从事临床工作的,要淡化论文要求,注重实践能力。同时,要拓宽评价渠道,改进评价方式,建立更加注重实际贡献的基

层医疗卫生人才评价机制。三要建立健全规范有序、灵活高效的流动配置机制。加强政策引导,优化人才资源配置,使卫生人才向基层、向艰苦边远地区流动。积极探索医师多点执业,稳步推动医务人员的合理流动。探索建立县乡人才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县级医院在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体系中的龙头作用,加强县域人才统筹管理。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的作用,完善医药卫生人才市场体系建设和社会化服务,逐步建立政府主导的医药卫生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四要建立健全体现业绩、激发活力的激励保障机制。完善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使医务人员收入与工作质量、数量和群众满意度挂钩。保障医务人员待遇,充分体现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精神。健全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建立多层次医药卫生人才激励制度。优化医务人员执业环境,维护正常的医疗服务秩序,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大力弘扬高尚医德,加强行业作风建设,宣传卫生人才典型,营造人才强卫的浓厚氛围。

以点带面,充分发挥重大人才工程的引领带动作用。国家人才规划纲要提出了全民健康卫生人才保障工程。卫生人才规划有5个重大人才工程,即基层医疗卫生人才支持计划、医学杰出骨干人才推进计划、紧缺专门人才开发工程、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人才工程、医师规范化培训工程。要以实施重大人才工程为载体,推进卫生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形成点面结合、整体推进的卫生人才资源开发新格局。(《求是》杂志2011年第12期)

第二篇:人民日报刊发省委常委、副省长杨岳署名文章《努力率先实

现农业现代化》

转自:《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7日07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习近平同志一直高度重视农业现代化,2014年12月他在江苏调研时对江苏农业发展提出要求:要按照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要求,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力争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近年来,我们把习近平同志的要求和江苏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持续加大改革创新、政策落实和工作推进力度,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力争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习近平同志指出:“绿色发展,就其要义来讲,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价值取向推进绿色发展,对于经济体量大、资源总量少、环境容量小的江苏来说,意义尤为重大。江苏抓住生态环境这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下大决心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推进农业现代化。

划定生态红线。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全面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严守开发强度红线,倒逼城镇发展模式转型;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优化调整省级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保护区域面积占省域面积的20%以上。在实践中,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同志提出的“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坚持生态优先。强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观念,以更大力度推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转型,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生态财富,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为此,我们制定《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实施办法》《江苏绿色发展指标体系》《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对生态文明建设实行党政同责,纳入干部考核体系。引导苏北地区把良好生态作为发展的基本依托和最大优势,着力发展绿色生产力,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推动生态农业发展,努力使绿色发展成为江苏农业的鲜明特色,使质量安全成为江苏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和谐共生。坚持以绿色低碳循环为主要原则,努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和耕地质量提升行动,率先实施省级耕地轮作休耕试点,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促进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相协调。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培育发展绿色农业产业,推广可持续、可循环的发展模式。启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促进居住与环境相融合,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建设“两型农业”为方向农业与生态环境关系最密切,既对生态环境有很强的依赖性,也对生态环境产生明显影响。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坚定不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尽快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技术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近年来,面对农业资源环境亮起的红灯,江苏痛下决心,改变粗放的资源利用方式,积极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坚持不欠新账,把资源环境恶化势头压下去,推进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为了让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成为主流的生产生活方式,着重抓好农业投入品、废弃品污染治理,大力整治农业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一方面,把过量使用的农业投入品减下来。积极推广节肥节药生产技术,组织实施化肥减量增效与农药零增长行动。另一方面,把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提上去。围绕“能源化、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深入开展秸秆、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探索农药废弃包装物、农膜残膜等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坚持多还旧账,让透支的生态环境休养生息,加快生态保护修复。划定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保护红线,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依据加快农业产业布局调整。深入开展“两减六治三提升”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大种养业特别是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力度。全面推行河长制,加强河湖管理保护,限期治理黑臭水体,打好治水攻坚战。统筹推进林业生态建设、资源保护和产业发展,全省林木覆盖率提高到22.8%,自然湿地保护率接近50%。以现代科技创新为支撑现代科技创新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江苏抓住现代农业生产力发展这一关键,增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转化能力,推进农业生产条件和生产技术现代化,努力为农业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着力解决科研和生产脱节问题。发挥农业科技在提高农业生产力方面的基础和核心作用,必须合理配置宝贵的科研资源,下大力气解决科研和生产脱节问题,切实满足农业发展对科技的需求。江苏瞄准农业重大科技需求,加强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以科技创新引领优势农业产业发展。遴选建设14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构建布局科学、专业融合、人才合理、支撑有力的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重点解决农业生产重大关键技术难题,取得了良好效果。着力补齐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这一短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难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一大瓶颈。解决这一问题,离不开有效的转化平台。江苏加快提升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等各类园区的层次和水平,提升其承接农业资金、科技、人才、项目的能力。加快建设南京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示范园区,打造“立足江苏、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区域性农业科技创新中心,补齐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这一短板。着力解决科技服务农业“最后一公里”问题。由于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不到位,很多时候农业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阻塞在“最后一公里”上。为畅通科技服务农业的“最后一公里”,江苏大力实施挂县强农富民工程,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加强科技服务超市建设,推动线上线下农业科技成果交易,打造一站式农业科技成果交易市场。加快信息技术普及推广,提高益农信息覆盖面,促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推广运用。以构建“三大体系”为抓手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提高农业供给能力、供给水平、供给质量,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江苏坚持以构建“三大体系”为抓手,加快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着力提升农业的综合效益和增收富民能力。

着力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立足比较优势、突出区域特色是优化农业产业体系应坚持的重要原则。江苏立足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统筹安排农业生产布局,推动生产要素向优势产区集聚,努力做到在最适宜的地方生产最适宜的产品。加快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重点发展3个水稻优势产业区和4个小麦优势产业区。推动特色畜禽、特色渔业、应时鲜果向优势产区布局,支持地方发展特色农产品,引导基层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着力优化农业生产体系。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标志是生产手段和生产方式现代化。江苏大力推进以水利为重点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设施农业发展,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推进农业生产智能化、精细化、绿色化,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全程质量控制,严格规范农业投入品使用,加强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贮藏、包装销售等各个环节管理。加快农业生产模式创新,推广农牧结合、种养结合等生态循环发展模式。着力优化农业经营体系。优化农业经营体系对于引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江苏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积极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快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发展,鼓励家庭农场、家庭牧场组建产业联盟,推动农牧业循环发展。规范农民合作社发展,全省农民合作社总数超过7万家,入社农户比例超过77%。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统测统配、统供统施、统防统治等专业化服务。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订单农业,不断完善“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以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习近平同志指出:“解决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根本靠深化改革。”江苏着力抓好引领性强、撬动力大的关键性改革,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不断增强现代农业发展动力。

充分依靠群众。农民群众既是农业现代化的建设主体,也是农业发展成果的分享主体。在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中,应总结推广各地探索的土地股份合作、联耕联种、“小田并大田”、农田托管等做法和经验,发展符合当地实际和农民意愿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在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中,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切实保障农民各项权利。释放改革红利。深化农村改革可以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制度支撑,释放改革红利。江苏深化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盘活农业农村资源要素。农村集体产权市场在实现县域全覆盖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乡镇全覆盖。统筹推进常州市武进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制定“十三五”时期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功能配置标准。加快农村地区普惠金融体系建设。发展外向型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应抓住我国国际地位上升的有利契机,积极参与全球农业产业链、产品链、价值链分工合作,形成和增强比较优势。江苏提高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缓解省内资源环境压力,拓展农业发展空间。大力推动优势农产品出口,促进农产品出口结构优化升级。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探索全产业链“走出去”模式,引导企业抱团到海外建立基地和园区,推动外向型农业发展。

第三篇:人民日报刊发车俊署名文章: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 谱写新时代“三农”工作新篇章

人民日报刊发车俊署名文章: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 谱写

新时代“三农”工作新篇章

1月11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刊发了省委书记车俊的署名文章。全文如下:

浙江是总书记新时代“三农”思想的重要发源地。这些年来,我们深入实施“八八战略”,照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路子走下去,坚定不移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不移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推动“三农”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目前,全省2.7万多个村实现村庄整治全覆盖,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绝对贫困现象全面消除,预计2017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9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2.06∶1。

党的十九大首次把乡村振兴提升到战略高度,为我们在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十九大胜利闭幕不久,浙江省委、省政府就召开全省美丽乡村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场会,对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部署。行进在新时代的新征程上,我们将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沿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以万亿现代农业产业培育、万个景区村庄创建、万家文化礼堂引领、万村善治示范、万元农民收入新增的“五万工程”为主抓手,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奋力谱写新时代浙江“三农”工作新篇章。

第一,坚持把做强农村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进一步打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通道。现在浙江城乡之间在经济发展上越来越呈现出一体化融合的趋势,农业和农村新兴产业越来越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越来越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要加快农业新旧动能转换,培育现代农业产业经济,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实施农产品精深加工提升行动和“互联网 农村物流”行动,做优做精乡村旅游、文化创意、农村电商等美丽经济,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浙江的好山好水转化为农民的聚宝盆。要加强农业经营模式创新,培育新型农村经营主体,鼓励引导资本人才等要素流向农业农村,积极支持高校毕业生、工商企业主、农业科技人员等各类人才回乡下乡创业,努力让浙江农村成为创业创新的热土。要积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三年行动计划,到2019年全面消除集体经济年收入低于10万元的经济薄弱村。

第二,坚持把推进农村改革作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进一步释放农村的发展活力、改革红利。过去,浙江农村靠吃“改革饭”,把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在农村比较充分地激发出来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要紧紧依靠全面深化改革,啃下“硬骨头”、蹚过“深水区”,特别是要加快推进“三农”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动乡村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四大平台”向村级延伸,努力消除城乡之间的数据鸿沟、信息孤岛,让数据多跑路、农民群众少跑腿。要全面深化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各项改革,全面建成全省互联互通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体系,推动承包地和宅基地“三权分置”制度落地,推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建立宅基地有偿使用、有偿退出机制,真正使农村产权“活”起来。要深入推进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农合联改革,统筹抓好农业经营体制、农村金融体制和供销社综合改革,增强农合联生产、商贸、信用、环境等服务功能,真正让农合联与农民群众坐到同一条板凳上。

第三,坚持把办好民生实事、“关键小事”作为乡村振兴的大事来抓,进一步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较高是浙江的一大优势,更可喜的是现在已经出现了在城市创业务工的能人、有知识有技术的农民工及其“二代”主动返乡二次创业的现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要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主动适应新情况新变化,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努力让农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的日子。要落实全省“大花园”建设行动纲要,系统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治理,严格落实河长制、滩长制、湖长制、山长制,实施创建千个乡村振兴精品村、万个美丽乡村景区村的“新千万工程”,实现全域景区化。要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加快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城乡一体化,加快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特别是下气力办好涉及广大农民切身利益的事情,全面推进农村“污水革命”“垃圾革命”“厕所革命”,巩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消除劣Ⅴ类水成果,到2022年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建制村全覆盖、农户家庭水冲式厕所基本普及。深入打好城乡治危拆违攻坚战,实施地质灾害隐患综合治理“除险安居”工程,2018年前基本完成农村危旧房治理改造。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力争2022年农民收入达到3.5万元以上,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1以内。

第四,坚持把加强乡村治理作为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进一步巩固发展农民安居乐业、农村文明有序的良好局面。当前,浙江农民生活方式和乡村治理方式都在发生着全面而深刻的变化,村容越来越整洁,乡风越来越文明,农村越来越和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依托农村文化礼堂,大力塑造淳朴文明的良好乡风,狠刹歪风邪气、遏制陈规陋习、推进移风易俗,让清风正气充盈每一个乡村,让家教家风滋润农村每一个家庭,让乡村文脉传承到下一代。要坚持发展水平和治理水平共同提升,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推广“枫桥经验”“后陈经验”、小微权力清单等治理制度,积极创建民主法治村,实施乡村德治工程,切实形成“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评、事事有人管”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第五,坚持把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根本保证,进一步增强党在农村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这些年浙江通过大抓党建、大抓基层,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有了较大提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要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高标准落实农村基层党建“浙江二十条”,强化村级党组织的政治责任和政治属性,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要面向帮扶重点村、软弱涣散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实现村第一书记和农村工作指导员派驻全覆盖。要大力实施农村“头雁工程”,培养一批能带富、善治理的农村基层组织带头人。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要健全党委全面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建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责任制,实行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乡村组织实施的工作机制,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改为省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县委书记要当好乡村振兴的“一线总指挥”。要建立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绩考核制度。加强“三农”工作干部队伍的培养、配备、管理、使用,把到农村一线锻炼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形成人才向农村基层一线流动的用人导向,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工作队伍。

(作者为中共浙江省委书记)

第四篇:文章标题:党政领导干部公务活动档案收集管理方法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阐述党政领导干部公务活动档案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提出党政领导干部公务活动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利用等具体方法。

关键词:党政领导干部公务活动档案

200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党政领导干部个人保存的公务文件

材料收集和管理工作的通知》。近年来,各级档案部门根据《通知》精神,结合本地实际,为建立好党政领导干部公务活动档案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也引起了各级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本文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和近年来的工作实践,提出具体的收集、管理方法,旨在抛砖引玉,希望能对党政领导干部公务活动档案工作起到指导作用。

一、党政领导干部公务活动档案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一)基本概念

党政领导干部公务活动档案是指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在实施领导、履行职责等公务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载体形式主要有纸质档案、录音录像档案和电子档案等。

(二)特点

1、集约性。党政领导干部是一个行政区域或一个部门一个单位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活动的主要决策者、组织者、监督者,同时也是重大活动的参与者。他们在这些活动中形成的档案,是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工作活动档案的精华和核心内容,不仅体现了其个人的领导作用,而且集中反映所辖范围的全面工作情况,包括工作活动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是一个地区、一个单位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历史记录,也是其他档案不可替代的。集约性特点是建立党政领导干部公务活动档案必然性、必要性的反映,也体现了档案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有利于调整档案布局和整合档案资源。

2、广泛性。一是档案内容广泛。领导干部公务活动多,各种讲话、报告、指示、笔记、书信和开展调查研究形成的文件材料繁多;二是档案载体广泛。除了大量的纸质材料外,在不同场合抛头露面的声像材料、电子材料也相当丰富;三是档案来源广泛。领导干部公务活动档案不仅在本单位产生,而且在上下级单位、各种新闻媒体、出版部门也广泛存在。广泛性特点为丰富各级档案馆、室内容、改善馆、室藏结构创造了条件。

3、互补性。主要指机关档案全宗和领导个人公务活动档案的内容可以互补。一方面党政领导干部公务活动档案可以弥补本机关档案全宗内容的不足。如保存在领导个人、家庭或秘书手中反映领导个性的手稿、笔记、著作、论文、书信、照片、荣誉证书、奖牌、奖章等,在机关档案全宗里一般是没有的;另一方面保存在本单位或外单位档案全宗里的领导干部工作总结、工作报告、讲话稿、工作活动照片等文件材料,可以通过复制补充到领导干部公务活动档案里来。互补性特点使馆、室藏档案内容更具系统性、完整性。

4、保密性。一般来讲,公务活动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保密性,而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因其所处的特殊身份,保密性更为突出。一是国家安全因素,涉及国家安全机密;二是内部安定团结因素,涉及组织人事管理;三是个人风格因素,涉及领导为人处事策略。由此形成的档案在一定范围、一定时期内具有保密性是勿容置疑的。

二、党政领导干部公务活动档案的收集范围及策略

(一)收集对象

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成员和曾经担任过相当领导职务的非领导职务人员,各级各单位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和曾经担任过相当领导职务的非领导职务人员均为收集建档对象。

(二)收集内容

1、领导干部个人获得的各类荣誉,职务任免文件,聘书,上级机关考核鉴定、社会评价以及各类政绩材料;

2、分管范围内的工作总结、个人总结、述职述廉报告以及与领导干部个人工作、学习有关的各类汇报材料;

3、公开出版的著作,公开发表或交流的论文、言论文章、调查报告以及其他作品;

4、公务活动中形成的工作笔记、手稿、重要批示、讲话稿,参加重要会议的出席证以及外出考察材料;

5、公务活动中形成的照片、录音录像、光盘,各类媒体的相关报道;

6、来信来访材料和不涉及个人隐私的往来书信等。

(三)收集策略

党政领导干部公务活动档案的收集不同于机关其他档案的收集。一是党政领导干部个人保存的文件材料具有工作连续性,领导担心查找不方便;二是由于这些档案具有一定的保密性,领导担心泄密;三是领导公务繁忙,没有精力进行清理移交。因此,我们在收集时应把握以下策略:

1、广泛宣传,消除领导顾虑。

一要主动向领导宣传有关档案法律法规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党政领导干部个人保存的公务文件材料收集和管理工作的通知》,宣传档案馆、室的服务手段和保密

措施,打消领导的思想顾虑。宣传形式可以通过新闻媒体、向领导寄送宣传资料或上门汇报宣传等;

二要及时树立示范样板,以点带面。各级档案馆、室可以从当地或本单位一把手做起,以此影响其他领导干部。如邵阳市特色档案馆近年来首先为原市委书记和市长建立好公务活动档案,当时不但得到了两位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经费上的支持,而且带动了其他40多

位市级领导主动要求建档;

三要有意识地请领导到档案馆、室了解档案的保管保护情况。一方面让领导觉得将自己的档案保存到档案馆、室放心,另一方面也可以借此机会争取领导重视,改善档案馆、室保管保护条件。如市长多次到档案馆视察检查,每次去都要带一些珍贵资料交馆里的同志帮助整理归档,还为档案馆解决了专项经费,建起了党政领导干部公务活动档案专门库房;

四要向领导身边的工作人员和秘书部门进行宣传,让他们了解建立党政领导干部公务活动档案的重要意义,掌握收集归档范围,以便协助做好收集、移交工作。

2、优质服务,争取领导重视。

一要实行科学管理。党政领导干部公务活动档案现在是重要的,将来也许是珍贵的。因此,科学管理党政领导干部公务活动档案既是档案馆、室的工作要求,也是取得领导信任和重视的策略之一。要采用规范的整理方法、先进的保管保护措施、科学开发利用手段,来体现党政领导干部公务活动档案的重要性。如邵阳市特色档案馆把最好、最先进的设备用于保管保护党政领导干部公务活动档案,对于重要的图片、文字、录音资料全部进行数字化处理,并实行电脑贮存检索,市领导对此高度赞赏。原市委书记破例从书记经费中拿出5万元支持市特色档案馆。

二要热心开展查阅服务。建立党政领导干部公务活动档案的目的在于利用,并尽可能主动为领导提供利用服务,这样才有利于做好收集工作。如2004年4月,中组部来邵阳市考察领导干部,需要了解有关领导的情况,市特色档案馆接到任务后,立即从党政领导干部公务活动档案中调出该领导有关资料供考察人员参考,使他们非常满意。平时只要领导需要查找文件,无论是上班时间还是下班时间,档案馆工作人员总是热心提供利用服务。

三要为领导平时查考提供方便。要通过对党政领导干部公务活动档案的内容进行深加工,如将领导的公务活动照片制成精美相册,将重要的文件、讲话稿、文章和音像资料制成光盘,赠送领导一套。一方面是向领导提供档案反馈信息,方便领导查阅。另一方面也起到了档案宣传作用,加强了档案部门与领导之间的联系,使领导在无意识中接近档案、认识档案、重视档案,从而支持档案工作。

3、健全制度,要求领导做到。

收集管理好党政领导干部公务活动档案是档案部门的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除了争取领导重视外,还应对领导干部有一个长效的约束机制,即建立健全好规章制度,这样才能确保档案收集齐全、管理规范。《档案法》第十条规定:“对国家规定的应当立卷归档的材料,必须按照规定,定期向本单位档案机构或者档案工作人员移交,集中管理,任何个人不得据为己有。”《湖南省档案管理条例》第十条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及其工作人员,对在公务活动中形成的按照国家规定应当立卷归档的材料,应当及时交本单位档案机构或者档案工作人员集中管理,任何人不得据为己有、丢失或者自行销毁。”《邵阳市档案管理办法》第八条第二款规定:“......领导干部离任后,应在3个月内将应当归档的公务活动档案移交到离任前所在单位档案室或同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市级领导干部移交到市特色档案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据为己有或擅自销毁”。2003年,邵阳市还出台了《邵阳市党政领导干部公务活动档案管理办法(试行)》。各级各单位可以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使党政领导干部公务活动档案的收集做到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争取成为领导干部的自觉行动。

三、党政领导干部公务活动档案的整理和归档

(一)整理

1、确定立档单位。每个党政领导干部的档案应自成体系单独作为一个立档单位。

2、确定归档范围。按照本文所例“收集内容”采集到的文件材料均属归档范围,与该领导无关的文件材料不得擅自归档。

3、确定保管期限。

评价类:上级组织对领导干部的表彰通报、荣誉证书、奖章、鉴定材料,领导干部的政绩材料,职务任免通知,社会各界对领导干部的评价材料等作永久保管。

总结类:领导干部自我总结,述职述廉报告,个人工作汇报等作永久保管;本地区(本单位)工作总结作30年保管。

成果类:领导干部公开出版的著作,发表的论文和被采用的调研报告等材料作永久保管;暂未出版、发表、采用的作30年保管。

公务类:领导干部的各种讲话稿、重要言论,被媒体报道的文字、音像资料,公务活动形成的手稿、笔记本、重要批示,参加各种有影响的重要会议出席证等材料作永久保管;参加其他政治、经济、文化活动和外出考察带回的材料作10年保管。

信访类:有重要批示的信访材料作永久保管;一般信访材料作30年保管。

书信类:重要书信作永久保管;一般书信和亲朋好友书信作30年保管。

照片类:各种公务活动中形成的照片,重要的作永久保管;一般的作30年保管。

音像电子类:公务活动中形成的录音、录像带和光盘作永久保管。

4、分类整理。

纸质档案:参照《归档文件整理规则》,按问题————保管期限分类整理、排列编号。其中“问题”按评价类、总结类、成果类、公务类、信访类、书信类先后次序排列编号;“”按时间先后排列编号;“保管期限”按永久、长期、短期排列编号。采用新文书档案盒,在档案盒封面统一加盖“党政领导干部公务活动档案”全宗章,档案盒脊背盖上党政领导干部姓名。其他编号和填写目录等与一般文书档案相同。

特种载体档案:按载体类型——分类整理、排列编号。其中照片只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归档,可以采用常规影集做装具,也可以选用150g白色铜版纸自己制作。方法是:将A3纸对折成A4筒子页,在贴照片四角处用刀片切4道小口,将照片嵌入,并将打印好的文字说明贴在相片下面,同时在两页之间夹上一张白色透明皮纸作为保护层,填写好目录,制作好封面,最后装订成册。

(二)归档

党政领导干部公务活动档案原则上由该领导所在单位档案室负责收集、整理、归档和保管利用。但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成员和曾经担任过相当领导职务的非领导职务人员的档案,应由同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秘书部门或档案室负责收集、整理后,移交当地综合档案馆保管,其中乡、镇(办事处)领导干部的档案由乡、镇(办事处)档案室(馆)保管。领导干部升任同级或上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职务后,原来建立的档案应移交到新任职务的当地综合档案馆保管,以确保其档案的连续性。

四、党政领导干部公务活动档案的保管和利用

(一)保管

党政领导干部公务活动档案是国家全部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领导干部“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重要历史记录,保管保护好党政领导干部公务活动档案是各级档案部门的重要职责。鉴于党政领导干部公务活动档案的特点和重要性,我们应采取相应的保管保护措施。

1、各级综合档案馆应设立党政领导干部公务活动档案专门库房,各级综合档案室应设立专门档案柜保管。同时应添置防磁柜用于保存电子光盘和录音、录像带。

2、由于党政领导干部公务活动档案的载体多样,特别是照片、声像、电子档案多。因此,档案库房要按照声像档案室的要求配备好空调、去湿机和温湿度自动控制仪。

3、平时要加强检查和日常维护,发现破损、褪变现象要及时修复。声像档案还应定期播放或翻录,以确保声像效果。

4、为了保护好党政领导干部公务活动档案原件,各级档案馆、室要逐步对党政领导干部公务活动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尽量通过电脑查阅。

5、加强安全保卫工作,严防丢失、被盗和泄密。

(二)利用

保存档案的目的全在于利用。由于党政领导干部公务活动档案具有保密性特点,因此在提供利用上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查阅党政领导干部公务活动档案,除调查取证的情况外,一般应凭上一级机关或领导所在单位介绍信,凡涉及领导干部隐私的内容须经领导干部本人同意方能查阅。

2、各级档案馆、室除因编研工作的需要外,不得擅自对外公布党政领导干部公务活动档案的内容,更不得透露有关国家机密和人事任免内幕。

3、领导干部本人或所在单位查阅本人档案,档案馆、室应免费无偿提供,并热情接待。

《党政领导干部公务活动档案收集管理方法研究》来源于,欢迎阅读党政领导干部公务活动档案收集管理方法研究。

第五篇:赞美领导的文章

时不我待,精工出奇

他英姿舒爽,干练利落,事事为人先;他追求完美,对工作细节严格要求。在他的带领和推动下,北京公司项目类工作飞速推进,短短小半年时间,顺利完成覆盖全国的项目战略规划布局,一个个优质的资源迅速累积。他带着北京公司项目中心的各位兄弟姐妹一起度过了2012年我们最为艰难的时期,每当风雨将临之际,他总满腹豪情,自信地对我们说:“跟着我干!”这就是北京公司项目总监——**。

北京公司坐落于北京清华科技园,一个在全国范围来说都是机会和竞争并存的战略要地。2012年,公司初建,当地社会资源匮乏、人员配备不齐,连项目和各类产品的基础条件几乎都处于空白。但这丝毫没有动摇老梁前进的信念和步伐,他发出豪言状语:“这里的舞台如此之大,怎能没有我们腾挪的空间!”没有社会支持,我们自己去找。人才不够,我们自己去招。项目条件不成熟,我们自己去思考、去摸索、去垫基。6个多月以来,他带着兄弟们找资源、聘人才、下基层、写材料„„带着大家一起碰过无数钉子,熬过数十个不眠之夜。

天道酬勤!在他的带领下,如今北京公司项目中心已经和清华、北大等高等院校的经济专家们建立了优质的沟通渠道;和北京市沐浴行业协会等机构达成了战略合作关系;项目中心人员从2~3人扩张到了10多人;完成了北京公司项目整体基础构架方案和落地的各项执行标准;并顺利和优仕风、尚泉等企业合作、进入了项目的试运营阶段。这一切收获都离不开老梁的辛苦付出,每一位来访者、每一位客户、每一份文件,事无巨细,精确把控,亲力亲为。当和我们一起为每一份成功相互庆贺时,大家看着老梁,不禁感叹:“不禁一番寒澈骨,何来梅花傲骨香!”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客房管理系统开题报告下一篇:开发区建设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