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企业管理论文

2022-04-24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以人为本企业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 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是近年来国家层面提出的一种尊重人的本质属性的一种社会发展思想。企业管理也在将其纳入自己的管理模式之中,以便企业适应社会市场竞争的需要。本文以人本管理的概念入手,重点分析其基本原则和主要作用及意义,着重探讨了人文关怀和人性化管理在企业管理的实际应用。

以人为本企业管理论文 篇1:

以人为本在企业管理中的理论与实践探讨

摘要:本文作者结合多年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对以人为本管理理念进行一些探讨,旨在提高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 以人为本理念 理论探讨 实际应用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各行业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为了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各个企业都加强了内部的管理工作,而作为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环节,人力资源的管理也成为研究的重点。而如何将人力资源的管理卓有成效的进行,是各个企业管理人员必须思考的问题,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把员工的积极主动性充分的调动起来,才能为企业的发展壮大增添活力和生机。

1 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内涵分析

1.1 以人为本管理含义解析 以人为本的管理就是企业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坚持以人性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尊重员工的尊严和地位,围绕着激发和调动员工的积极主动性开展一系列的管理活动,实现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进步的管理。

1.2 以人为本管理应遵守的原则分析 首先,维护员工的尊严。俗话说“人要脸树要皮”,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只有对员工有了足够的尊重才能让他们觉得在企业有存在感。其次,满足员工的正常需求。员工在企业的工作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方面的,只有当企业真正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让员工没有后顾之忧,全心全意的投入到企业工作当中去。再次,注重员工的培训教育。员工在企业的工作过程中,没有太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再学习,因此企业应该对员工进行适当的培训教育,这不仅有利于员工自身素质的提高,也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最后,以激励的方式管理员工。员工是企业大家庭的成员,伴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而成长,每个人都是为了企业而努力拼搏着,企业应当通过一些激励机制让员工感到慰藉,更加有信心和激情对待自己的工作。

2 以人为本管理的意义和价值

2.1 有利于企业管理文化的形成 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强力支撑,否则企业就没有发展的灵魂,企业也就难以实现凝聚力和向心力,整个企业就是无源之水和一盘散沙。而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实施,从短期来看可以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水平,让他们的工作效率和效益提升一个台阶,从长期来看则慢慢就会形成企业的管理文化,而这个文化一旦产生就会对现在乃至以后的员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家受到文化的感染那么内部的工作氛围就会非常友好,管理人员和员工之间、员工彼此之间的利益得到协调,保证企业稳步向前发展。

2.2 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中国传统的文化中,有“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思想,在企业的人本管理中也会产生这样良好的效果。企业通过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让员工在企业的地位和尊严得以保障,那么员工就会对企业发展的每一步投入更多的心血和精力,而整个企业的员工都怀着报恩的心理,企业的经济效益就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2.3 培养员工正确的思想价值观 哲学上讲,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员工的正确价值观就来源于企业管理,采用人本的管理理念也会对员工的价值理念产生很大的影响,员工就会以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来处理工作和对待周围的亲人、同事和朋友等,能够彼此之间多一些友好、少一些敌视,多一些团结、少一些分裂,多一些集体观、少一些个人主义,而健康向上的价值理念则对企业的发展壮大有很大的促进。

3 以人为本理念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实践措施

3.1 制定完善的奖励机制 每个企业的员工都希望自己的付出有实质性的回报,而企业应该据此形成完善的奖励机制,以此对优秀员工开展表彰大会、经验交流会等,从精神和物质方面对员工进行奖励,这既是对员工人身价值的一种肯定,也是对企业整体员工的一种促进,让其他员工有动力为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而优秀员工的评定应该按照既定的奖励标准进行,以制度化的方式来激发员工的正能量。

3.2 减少员工被解雇的心理压力 员工是企业创造效益和价值的主体,但是在合同制的影响下,每个员工尤其是业绩相对不突出的员工非常不愿意面临解雇的尴尬境地,企业应该对员工多进行心理上的辅导,同时采取有效措施最大化的发掘员工的优点,让员工能够在企业中找到准确的定位,以此来减少他们对解雇的惧怕心理。

3.3 确保员工主人翁地位 员工是企业的服务人员,同时也是企业的主人,要通过各种精神教育和技能培训,让员工感觉自己在企业工作中切实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自己的主人地位得到了有效的保障;而为了强化他们的主人意识,企业还应该对他们的作用予以肯定,给他们足够的尊重,这样他们才会把企业的前途和自己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为了企业也为了自己而奉献自己的全部。

4 结束语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的强力支持,采用以人为本的管理思路,对员工进行有效的管理,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才是企业做大做强的保障。通过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尊重员工的工作、营造和谐的管理氛围等方式,让员工真正的有归属感,提高了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才能让企业的发展在正常的轨道上走的更远,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地位。

参考文献:

[1]陈林.人本管理:现代企业管理的人学理念[D].延安大学,2013.

[2]包立峰.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价值生态与建构[D].东北师范大学,2012.

[3]王海兵.以人为本企业财务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

作者:李静

以人为本企业管理论文 篇2:

以人为本在企业管理中的理论与实践探讨

摘 要 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是近年来国家层面提出的一种尊重人的本质属性的一种社会发展思想。企业管理也在将其纳入自己的管理模式之中,以便企业适应社会市场竞争的需要。本文以人本管理的概念入手,重点分析其基本原则和主要作用及意义,着重探讨了人文关怀和人性化管理在企业管理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 以人为本;管理模式;实践

一、引言

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要加强企业的日常管理。企业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的竞争,企业的管理,也是落在人员管理之上。因此,归结到底企业的发展壮大最根本的基础不是设备的更新升级,也不是产品的研发创新,而是员工的管理模式要适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随着从国家层面的提出,逐渐被企业管理者充分认识到,并开始融入企业的管理模式之中,从而扩展了企业管理发展的内核和动力。

二、人本含义

以人为本是中共中央近年来提出的国家政府的发展策略,是社会发展的本质要求和基本目的。以人为本就是以人的需求为根本目的和要求,尊重人的基本权力,企业的任何管理工作和活动都要以此为基本,以人文主义关怀去感化员工,强化员工的企业归属感,将自己的发展和企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充分树立企业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不断激发员工爱岗敬业的工作热情。这就是以人为本理念下的企业管理的指导思想和理念。

三、人本原则

基于以人为本理念下的企业管理充分体现人性化,处处关心员工的生活和思想动态,积极引导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这种管理模式的基本原则和策略是:

第一,充分保障员工的人生尊重,体现重视员工的自尊,不做那些有碍于不尊重人才的行为。让员工充分体会到自己在企业被尊重的感觉,不断体验到自己在企业的地位不断提高,在企业中树立一个尊重人才,尊重技术的良好企业氛围。

第二,努力解决员工的一些实际困难。现代企业员工一般从大学毕业进入工厂,很多都是住在企业提供的员工宿舍里,白天在工厂车间工作,下班之后就在企业宿舍里生活学习娱乐。一天24小时都在企业中度过,员工有时可能出现一些困难和问题,企业的管理要充分发现这些细节,关注员工的细微感情的变化,第一时间干预他们的思想,介入他们的困难,有效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加强员工学习的介入。现代企业有很多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对新知识的渴望十分强烈,非常希望自己可以经常性的参加培训和技术交流,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业务素养。企业的管理工作要充分认识到这些问题,积极组织一些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经常性与行业其他企业进行交流,参加一些政府部门组织的技术培训活动。同时鼓励员工参加一些国家层面的专业资格、等级考试,提高员工自身含金量,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整体实力。

四、人本作用

基于人本理念的管理模式,将企业员工的人性进一步释放,宣泄员工的工作压力,具体来说,这种管理模式的作用和意义在于:

第一,人本管理是支撑企业发展精神和指导理念的根基。当以人为本的思想进入企业文化之中,这两种理念的融合将发生更加奇妙的化学反应。文化的营造是一种较为温和的管理模式。强化员工热爱企业,主动成为企业管理质量提升的参与者、实践者。将提升管理质量的思想融入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将文化氛围的营造形成一种新常态,如果将人本关怀融入其中,对员工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这种管理质量的提升也是一种循序渐进的温和过程。这种管理模式将长效持久的推动企业质量的提升。

第二,人本管理是企业利润极大化的关键一环。高级知识分子有着很多感性的情感。企业的人本关怀,人性化管理的回报就是员工的思想进一步被感化,对企业的感情进一步加深,促进员工工作态度的进一步端正,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激发。让每一个员工都怀揣一颗感恩的心投入工作,这种积极的心态将有力地支撑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有力地支撑产品合格率的提升以及原材料的节约,最终将有益于企业利润的极大化。

第三,人本管理将进一步树立员工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生活对意识形态的作用是肯定的,意识形态对物质生活的反应也是一定的。人文主义关怀和人性化管理就是有利于推动企业员工树立良好的人生态度,积极乐观的生活方式,对待金钱权力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种良好的心理将有助于企业员工积极投入工作,产生工作效益。

五、人本的具体应用

企业永远是以追求劳动者的剩余价值为主要目的,这个基本属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告诉我们的。这一点什么时候都不可能变化。现代社会追求民主文明,人们开始注重自己人权的保护,人才的高素质化推动了这种情况,并且愈发明显。一个企业如果还是一味强调全面的质量管理方法,还有泰勒的管理理念,只会进一步增加劳动者的工作压力和工作强度。在这种高强度高压力的状态下,劳动者的基本尊重得不到保障,势必挫伤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使其产生与企业的对立情绪。下面就人本管理的具体企业应用展开阐述:

(一)精神和物质奖励是人本管理的基本出发点。一个劳动者出卖自己的劳动力的基本要求,就是维持自己和家人的正常生活,每一个员工都渴望赚取更多的钱来养家糊口。不断的增加劳动强度和施加工作压力,虽然可以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增加企业利润,但是这种利润增加的代价就是员工长期的工作压力得不到释放和发泄。近年来,深圳富士康的企业员工出现了跳楼自杀的行为,就是现代管理模式的高压使得员工不堪重负,又没有发泄途径,最终精神崩溃选择自杀。企业设立精神和物质奖励,将是对员工工作积极性最好的表示,这种表示正好符合了劳动者出来打工的基本要求。因此这种方式将有力促进劳资关系的和谐融洽,充分体现人文主义关怀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将进一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企业发展。

(二)降低员工劳动危机感是人本管理的重要手段。在中国,有数以万计的高校毕业生参加公务员考试,希望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究其原因,不是所谓网上专家认为的那样,毕业生是冲着公务员的那些高福利、高隐形收入去的。据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参考公务员的学生中,一流大学毕业生并不是主流,二流大学、二级学院的毕业生是这个报考大潮中的主力。为什么那么多二流学校的学生要考公务员呢?它们看重的不是钱,而是稳定的工作给他们带来的安全感。这种安全感对于一个劳动者来说十分重要。二流大学的毕业生竞争实力没有211工程的学生强,他们在人才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因此降低员工的劳动危机感十分必要,也体现出企业人本管理的指导思想。现在的劳资关系维系的纽带就是人事劳动合同,有效的处理好企业和员工的劳动合同,将进一步降低员工的劳动危机感,不至于造成人心恐慌。具体来说,要分层次对待员工的劳动合同,一些掌握企业核心技术和秘密岗位的人员,要实行终身劳动合同,这样可以有效的稳定企业的核心技术,保持高尖端的人才储备,在人事合同中充分表现出对人才上升空间和劳动价值的体现。对于一般的岗位,技术含量不是很高,专业要求不是很严,也要签订一定时间的劳动合同,保持岗位人员的稳定性。

(三)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是人性化管理的实际表征。人文主义关怀融入其中是对企业文化人本理念的有效扩展。坚持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理念,将员工纳入企业大家庭之中,使他们迅速感到企业的温暖,进一步对企业萌发情感,有效地提升他们的企业主人翁意识。同时这种人文关怀的企业文化,将进一步拉近员工之间的感情和交流,使得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冲破方言的障碍和心理的结缔,迅速融入企业这个大家庭之中,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现代社会的竞争体现为人才的竞争,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将自己员工的思想放在首位,企业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道路上是走不长、走不远的。坚持人文关怀的企业文化,将感化企业员工的心灵,引领他们对企业的认同感。充满人文关怀的企业,员工的日常管理也将变得顺畅,没有阻力。

六、结语

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探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企业积极应对市场变化的发展转型,是充分尊重人才、社会进步文明的重要体现。人本管理将促进员工对企业归属感的强化,这种归属感一将形成,必定有力地促进员工的工作态度的转变,以一种积极上进的状态面对自己的工作,工作效率质量将进一步提升,企业产品的质量数量将有了保障,企业发展才有了动力驱动,这才是有生命力的企业所具备的基本素质。

参考文献

[1].刘昕.现代企业员工关系管理体系的制度分析[ M ]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钱卓瑛.企业文化与制度管理有效融合探讨——从晟元集团企业文化和制度管理新实践说起[J]. 现代商贸工业,2014,(11):27-28.

[3].金涛.中西方文化比较视角的“以人为本”管理理念[J].读书论坛,2010,34(12):55—56.

作者简介:赵中兴(1984-),男,汉,江苏南京人,南京工业大学本科毕业,工作单位:南京市市民卡公司,现南开大学在职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作者:赵中兴

以人为本企业管理论文 篇3:

以人为本:企业管理理念中“人”的管理方式的适应性分析

[摘 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确立,以人为人已经逐步成为企业管理的一种理性选择。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中的“人”,笔者认为是一个复合概念,包含了三个层次的内涵:一,它是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具有独立人格精神的个体;二,它是顾客、消费者,具有相对自由选择度的产品使用者;三,它是企业自身,应该遵守法律、道德,承担社会责任的“社会人”。企业管理的方式也应该适应于每一个不同内涵的“人”。

[关键词] 以人为本 人的内涵 管理方式

随着经济发展形式的变革和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转变,以人为人已经逐步成为企业管理的一种理性选择。人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要素,对人的概念内涵的不同理解也将意味着企业管理方式的不同。

一、以人为本中的“人”是具有独立人格精神的员工及贴心管理方式的对应

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精神的个体,也是企业的重要组成要素,因此企业必须重视人的存在价值,在心中摆好人的位置,把人视为管理的起点,支点,同时也是终点,采取贴心的管理方式。贴心管理的本质就是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人,以合理的需求满足人,以有序的配置安排人,以科学的体制激励人,以高尚的文化教育人,以民主的氛围凝聚人,时时刻刻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发挥人的创造精神,激发人的创造热情,把人视为手段与目的的统一,以实现企业盈利,社会受益,员工得到实惠为目标的全方位管理方式。

在企业中每一个人除了职责分工的不同外,每个人在人格上是都是平等的,所以企业管理中应该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人,尊重员工的人格尊严,不能有损员工的人格;需要产生动机,动机支配行为,人所从事的活动背后隐含着自己的需要,马克思曾经指出:“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因此在企业管理中管理者应该关心每一个员工的安危冷暖,学会体察员工的情绪,想员工之所想,急员工之所急,员工的事再小也要放在心上,深怀爱人之心,善谋富工之策,对员工的合理需求予以满足;在企业中,每一个人的工作能力有大小,天赋有高低,但是每一个人都是企业机器正常运行的一个关键部件,都是企业宝贵的人文资源,所以在企业管理中要根据每个人的能力、天赋、实践经验的不同,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做到人尽其才,各得其所,使人力资源不浪费,不缺位,整体结构优,效能大;企业中每一个人,除了为满足自己的物质需要外,还需要有一个群体归属,需要一个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所以企业管理中除了薪水的涨幅外,还应该注重培养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构建高尚的企业文化,为员工塑造一个既有民主,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使个人心情舒畅的氛围,增强归属感,凝聚人心。

二、以人为本中的“人”是具有自由选择度的产品使用者及服务管理方式的对应

在现代化的商业竞争中,谁赢得了更多的消费者,谁才是最后的赢家。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消费者是最有话语权、选择权和评判权的,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商品,所以企业要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就应该强化服务管理意识,树立顾客至上的理念。

产品生产之前,做好消费者市场的调研,掌握一手资料;产品设计中,体现出产品的人性化,注重产品的质量,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使用需求;产品销售中,提供不同层次价位的优质产品,尊重消费者的选择权、知情权;产品售出后,企业应有健全完备的维修服务体系,诚恳接受消费者的批评和投诉。现今时代,企业产品的生产、销售、售后服务已成为一个系统体系,高度集成化,所以一个真正对消费者负责的企业,必定时时把消费者放在心上,处处替消费者着想。国内知名企业海尔集团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海尔始终坚持以诚信务实的服务理念和质量过硬的产品来赢得顾客。在创业初期,有一次质检发现有76台电冰箱不合格,引起消费者不满。当时的厂长张瑞敏责令当事人当着全厂4000多名职工的面,把这批电冰箱全部砸碎。消息传出后,一个用金钱无法买到的对消费者负责、讲究产品质量的企业形象树立起来了,从此海尔牌电冰箱畅销全国,誉满内外。因此一个企业要长期生存的话,必须有较强的服务理念和责任意识。

三、以人为本中的“人”是“社会人”性质的企业自身及责任管理方式的对应

企业是在社会土壤中培育起来的一种自负盈亏的经济组织,企业的组织活动是在社会中展开的,社会赋予了企业以生命,使企业成为具有“社会人”性质的生命体,因此企业的正常运行应该在社会秩序的范围内进行。

市场经济是一种契约经济、法治经济,因此法律已经对企业的运营规则做了边际的约束、界定。一个在法制环境中存在的经济实体,必须遵守法律的规定,在法律的要求下开展一切正常的经营活动,谁违背游戏规则意味着谁将被淘汰出局、罚下赛场。因此具有“社会人”性质的企业应该将自己的经营活动与法律的要求统一起来,在管理中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学会懂法、守法,既维护好自己的正当利益,也不能损害其他企业的合法利益。

企业做为“社会人”,还应遵循相应的社会道德,承担一定的社会义务,在隐形力量的约束下规范自己的行为,因此在企业的管理中应该注重诚信文化的构建,将经营管理与追求真善美结合起来,将企业盈利、维护市场秩序与奉献社会、服务群众统一起来。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版,342页

[2] 陈天祥:人力资源管理[M].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1

作者:张晓波 吴利才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新形势下船舶党建论文下一篇:形式逻辑科学素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