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如何监管

2022-07-30

第一篇:食品安全如何监管

如何落实监管人员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责任

食品药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也一直是老百姓最关注、社会最敏感的话题。下面,从监管工作人员角度,如何落实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人员责任,提出以下几点看法,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认清形势,明确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目标

近年来,经过我们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和辛勤工作,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食品药品安全水平不断提高,群众安全消费意识日益增强。目前我市已形成了政府主抓、部门共管、群众参与、社会监督的管理格局,食品药品安全总体状况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由于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尚不健全,监管难以全方位到位,一些食品药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人民群众对食品药品安全隐患深感忧虑,我们正处于食品药品安全风险高发期,食品药品安全面临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制假、售假等危害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的不法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在不断提高,对食品药品质量安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食品药品监管的任务越来越繁重。另外,机构改革给我们这个部门带来的压力也是非常大的,如餐饮监管职责已纳 1

入我局,却无人员编制,保化监管虽已接管,但法律法规的不健全,这些都给监管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

机遇和挑战是并存的,有压力才有动力。只有迎难而上才是最好的出路,也是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好体现。

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更好地完成食品药品监管任务加强学习。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牢固树立科学监管的理念;二是加强法律法规学习,增强依法行政能力;三是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提高识假辨假能力;四是加强与外单位的交流学习,请进来、走出去,拓宽视野,强化实际工作能力。通过不断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食品药品监管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加强作风建设。我们是食品药品监管第一线的工作人员,直接面对广大人民群众,任何细微的不良行为,都将直接损害到人民群众的利益,也直接影响监管部门的形象。因此我们要努力做到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公正廉洁,只有这样才能切实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在饮食用药上的实际问题,才能塑造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者良好社会形象。

加强依法行政。坚持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增强执法的透明度。

三、开拓创新,在提高监管效能上下功夫

创新,就是运用科学的新思维、新方法、新体系,合理优化配置各种管理资源,以最低的监管成本和最高的工作效

率,对食品药品实施有效监管、科学监管。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完善监管机制、改进监管手段上有所突破与创新,努力探索和建立长效监管机制,使食品药品监管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真正实现科学监管。

总之,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道路曲折而漫长,我们监管人员也面临着重重考验,唯一能做的,就是迎难而上。

第二篇:作为政府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如何做好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管工作?

市煤炭生产安全管理局是市政府下属负责煤矿安全监管的主要部门,要抓好地方煤矿安全监管工作必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明确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强化监管责任。要抓好对区县煤矿安全监管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检查。认真落实层级管理工作。

二、继续做好煤矿整合工作,逐步淘汰生产能力落后的煤矿进一步做好煤矿的整合、改造工作,提高煤矿安全生产能力。

三、抓好煤矿安全生产基础工作。继续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不断夯实安全生产基础;积极推进技术进步,加快采掘机械化和支护钢铁化进度,从整体上增强煤矿防灾抗灾能力。

四、强化煤矿安全生产监管。加强煤矿安全日常监管,对违反煤矿安全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作出现场处理或实施行政处罚。

五、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责任追究制度,严厉打击违法非法生产行为。

六、强化煤矿复工制度,严把开工准入关。

七、认真落实国家、省、市有关煤矿的要求。

第三篇:如何科学构建农村食品药品监管体制

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为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也承担着前所未有的责任和风险。在农村,不增加人员、编制、经费的前提条件下如何科学构建其食品药品监管体制,一是要法定乡镇政府承担部分食品药品安全管理职能,乡镇政府是乡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主体;二是推动中介组织和信用体系构建,实行分类分级监管;四是完善农村食品药品安全管理法规体系和考核体系。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面对广阔的农村,如何着力解决因交通不便、管理相对人素质不高、监管面广、信息不畅、信息员和协管员协作效能低下、监管力量不足、责任风险大、成本高等因素带来的监管难题?作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加强对全国9亿多人口广阔农村食品药品监管,彻底确保偏远农村食品药品安全,则承担着前所未有的责任和风险,也是现实中急待解决的艰难课题。因此,就构建偏远农村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方面作一浅探。

1.构建偏远农村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就是要构建乡镇政府负总责的监管体制。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第十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纳入政府工作考核目标,对本行政区域内的产品安全监督管理负总责,统一领导、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监督管理协调机制,加强对行政执法的协调、监督;统一领导、指挥产品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依法组织查处产品安全事故;建立监督管理责任制,对各监督管理部门进行评议、考核。质检、工商和药品等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在所在地同级人民政府的统一协调下,依法做好产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在管理方式上不管垂直与否的区县级食品药品主管部门都是区县一级政府的组成部门,作为监管主体具体承担着全区县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的责任。过去以来,各区县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在构建农村食品药品监管体制上做了大量的探索。有些地方聘请了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工作人员为监督员、协管员和信息员,完善了监管网络,构建了乡镇政府分管领导负责,各乡镇成员单位参与的食品药品管理体制;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地方还建立了以乡镇政府为主导或其政府机关个别工作人员为专干的监管队伍,这为推动广阔农村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迈出了十分可贵的一步,但很尴尬的是,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都是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被监管对象、加之无运行资金支持,其组建起来的监督网络,实际作用有待商榷。以政府为主导或个别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为专干的监管队伍也因政府部门对自身职能定位不准和认识不够清楚,使监管工作流于形式;同时这项工作也只仅仅政府个别工作人员参与,加之又对其工作成效的考核未真正落到实处,因此,其乡镇政府的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还没有形成组织合力,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协管成效也就没达到主管部门的预期效果。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无论是各级党委政府,还是各级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主管部门都应该强烈意识到,乡镇一级政府是最基层政权组织,是各级政府的合法组成部分,强化基层政权组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是《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六十一条对其规定的法定职责,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这样,在乡镇食品药品监管领域没有具体主管机构设置的前提条件下,就理应承担起相应工作的具体职能。

2.构建偏远农村食品药品监管体制,还需各监管主体解放思想,合理定位自身职能,真正落实自身责任。

构建偏远农村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就需各监管主体解放思想,在合理定位自身职能基础上,各自理清和落实自身责任。区县级食品药品主管部门应站在确保农村食品药品安全的高度做到放权让利,乡镇一级政府对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工作理应勇于担当。

区县级食品药品主管部门就是要把职能主要落实在本辖区较大影响食品药品安全事故案件的查处和规模较大生产经营使用单位的日常监督管理及各生产经营使用单位许可上来,落实到监督指导下一级监管部门(乡镇一级政府)日常工作上来,主要承担着各生产经营使用单位许可、较大影响食品药品安全事故查处、较大规模生产经营使用单位的日常监督管理、食品药品安全信息监测,分析与预测、办理乡镇一级食品药品案件的法制审核、辖区生产经营使用单位人员素质、基层监管员和信息员素质提升培训工作等职能。

乡镇一级政府要把食品药品监管职能落实到协助配合好区县级食品药品主管部门工作上来,承担本辖区规模较小生产经营使用单位的日常监督管理,负责低级别、带共性、专业性弱的执法任务,如不规范和超范围生产经营使用、非法渠道采购、过期失效食品药品的查处等,还承担着本辖区食品药品安全信息的监测和报送、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宣传的职能。

乡镇一级政府围绕自身承担的食品药品监管职能,在上一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在完善相应机构的基础上构建以专职人员或乡镇一级政府包村干部为监管成员,以村级自治组织主要负责人为信息员的监管网络。

3.构建偏远农村食品药品监管体制,需构建诚信体系,完善中介组织建设,提倡行业自律,分类分级管理。

中介组织,是指那些介于政府与企业之间、商品生产与经营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为市场主体提供信息咨询、培训、经纪、法律等各种服务,并且为各类市场主体从事协调、评价、评估、检验、仲裁等活动的机构或组织。

在偏远农村大力推行食品药品中介组织建设,目的就是两个,一是运用其专业知识为其提供公益性服务,通过积极宣传和帮扶、个别指导与支持、科学引导与规范等办法为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提供法律法规支持、生产经营技术支持、市场供需信息支持、生产经营者优质购销支持,推动生产经营者规范化生产经营;二是为自身所代表的特定的利益群体服务,通过集中反映基层民意、科学解决基层矛盾、政企关系积极再造等思维模式维护生产经营者合法权益,在社会上承担起联系政府与企业之间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并通过这些服务使其自身也获得发展。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采取把中介组织纳入其监管范围的办法,以“中介组织参与”这种独特的沟通方式与千家万户生产经营者取得联系,通过中介组织来贯彻行政机关的管理意志,协调行政组织与生产经营者之间的监管关系,以此进一步明确生产经营者在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中应承担的社会责任、道德责任以及法律义务。在信用体系的构建领域,除了乡镇政府及村级自治组织引导中介组织在对市场这一块的诚信经营(包括技术含量、公平竞争、诚实守信、不欺不骗、优良服务等)进行考量之外,合法经营一块的信用体系构建可以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由区县食品药品主管部门来做,通过建立中介组织与主管部门参与的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登记档案信息系统和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诚信分类数据库,广泛收集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准入信息、食品安全监管信息、消费者申诉举报信息等,完善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信用体系构建。通过监管对象自主选择的不同信用等级,结合生产经营过程中构建的实际信用等级(中介组织和主管部门形成的信用等级),对监管对象实行分类分级监管。

4.构建偏远农村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就是要围绕其相关职能,加强法制建设,完善考核体系。

在偏远农村巩固和构建以乡镇政府负总责,监管对象各负其责的农村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就需要通过法律法规来科学界定相关职能,赋予乡镇政府和村级自治组织有对食品药品管理和监督的法定义务,建立和规范中介组织的运作机制,积极构建偏远农村食品药品安全信用体系和实行分级管理,也要依靠完备和规范有序的法律制度来支撑。只有通过规范有序,无缝衔接,多个监督主体多渠道参与,积极全方位发力,才能做好偏远农村的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工作。《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都要求把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纳入政府工作考核目标。这要求区县级人民政府及食品药品主管部门围绕乡镇一级政府所承担的食品药品安全职能构建相应的考核目标,由区县级食品药品主管部门构建的监督队伍推进乡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考核任务。区县食品药品主管部门利用本身所占有的行政资源,采取各乡镇食品药品安全分片监督的办法,在乡镇推行驻片监督员制度,即以承担监督任务的区县级食品药品主管部门执法人员负责包片区乡镇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日常联络,解决乡镇履行职能问题和监管执法当中的依法行政问题,和乡镇纪检监察干部、聘任的县乡镇两级人大代表共同组成监督员队伍,驻片监督员时刻不定期的,灵活地掌握着各乡镇的食品药品安全动态,监督考核乡镇食品药品监管工作。

第四篇:如何实现对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的有效监管

2011-05-26 10:12:24|分类:|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如何实现对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的有效监管

--- 对顺庆区工商局建立实施食品安全监管“三挂钩”责任体系的思考

食品安全涉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是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形象的体现。国务院新的“三定”方案和新颁布的《食品安全法》,将流通领域这个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环节,划归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监管。那么,如何利用现有人员装备和技术手段对流通领域食品安全实施有效监管,成为各级工商部门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面对“两费”停收,工商监管重心出现重大变化的实际,南充市工商局敏锐地发现,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这项涉及工商部门责、权、利的工作,将逐步成为工商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为此,在对农村食品市场监管进行大胆探索,总结出“五有、三管、一指导”的“南部经验”基础上,今年将研究实践的重点放在食品经营较为集中的城市食品安全监管上。年初,发文将食品安全责任监管作为2009年6项工商监管改革试点工作之一,并对这一改革试点工作拨出专门经费交与辖区食品经营较为集中、地处中心城市的顺庆区工商局实施。

承担此项改革试点工作的顺庆区工商局,地处南充中心城区,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区幅员面积555平方公里,辖12乡8镇和8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68万人,城区日常流动人员达58万人。顺庆区工商局现有在职干部职工154人,下辖9个工商所,管辖各类市场42个,其中涉及食品的集贸市场达31个,专业食品批发市场4个,大中型食品超市、商场214个,流通环节注册的食品经营户达3750户,与之关联的生产环节、消费环节的食品生产经营户达2585户,从事食品营销的人员达5万余人,批发环节的食品辐射整个川东北地区,是全省重要的食品集散地之一。承担此区城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既责任重大,又任务繁重,改革监管模式、创新监管方式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顺庆区工商局结合实际,作了如下探索和尝试,收效良好。

一、客观分析形势,找准突破口和结合点

客观地讲,近年来,各地工商部门对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均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是,食品安全责任事故却时有发生,各界对此并不十分满意。究其原因,既有客观上的工作复杂性,又有主观上的监管缺位、失位问题存在。食品安全监管涉及食品的生产加工、运输贮存、上柜销售等多个环节,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在销售、消费环节集中体现,这就为监管工作客观上带来了难度。食品销售量大面宽,监管部门受人力、财力、技术手段的制约,难免不会出现监管缺位失位问题。近些年来,就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无论是各级工商部门、还是理论界,都在进行不断的探索尝试,有颇受推崇的“部门监管、行业约束、经营者自律”的“三位一体”监管模式,有建立进销货台帐、推行制式粘贴式凭证模式,有签订责任书、要求经营者作出承诺等模式。无论哪种模式,都涉及到一个具体操作实施问题,它是将先进的管理思想转化为管理成果的重要环节,而操作实施又受到客观条件、具体环境、实施主体、承受对象等多种因素制约影响。

顺庆区工商局接受该项改革试点任务后,全局上下高度重视,成立了领导小组,出台了《实施方案》,落实了专门班子负责工作推进。在如何进行改革试点上,党组作了认真思考和全面分析。首先是结合实际,明确方向。大家一致认为,总局提出的“三位一体”流通领域食品监管模式,符合基层实际,我们的改革应该围绕这个方向寻找具体的破解办法;其次,冷静分析工作现状,找到问题和不足所在。大家普遍认为,近些年来,我们对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没有沉下去,“走马观花”、“应急灭火”、打“运动战和游击战”的现象十分突出,说到监管食品安全,就是到经营场地看看执照、查查商品有效期,而对经营品种成千上万的超市就显得束手无策,没有一套规范的、常态的、行之有效的监管办法,这就是此次改革试点要重点解决的关键问题所在;第三,群策群力,集思广益。为了在短时间内找到破解问题的方法,顺庆局发动

全体干部职工想办法、出主意、提思路,尊重和优先考虑来至基层一线的观点和方法,汇集到大量的新思想、新办法,通过梳理,为党组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二、“三挂钩”责任体系的出台和实践

经过慎密分析,大家觉得“三位一体”的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模式虽好,但要在基层找到一种具体的、切实可行的操作模式,才能将这个好的思想变为现实。比如说部门监管,关键是干部履职尽责和责任落实到位的问题要解决好;行业约束,关键是要有一套进出行业的约束机制和办法;经营者自律,也要有一套办法去监督实施和落实。对此,顺庆局反复思考提出了食品安全责任监管“三挂钩”的模式。即在工商部门监管上实施食品安全监管与监管责任人绩效考核挂钩,在经营者自律上食品安全监管与食品经营者信用分类监管挂钩,在行业约束上食品安全监管与食品经营资格检验挂钩。这个“三挂钩”模式较好地解决了“三位一体”监管方式的对接问题,也为基层工商部门监管流通领域食品安全找到了一条便于操作、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实现方式。

(一)推行食品安全监管与责任干部绩效考核挂钩,进一步完善落实了食品安全日常监管责任机制。食品安全监管与责任干部绩效考核挂钩,能充分保障食品安全监管的各项措施落实。顺庆局从明确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健全监管网络、细化监管流程、提高监管能力着手,建立了干部工作绩效考核办法,有效防止“巡而不查、查而无果”的现象,进一步完善了食品安全日常监管责任机制。

1.实行“四定”责任目标,健全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在试点工作中,顺庆局从定责、履责、问责、免责入手,确立片区定网格、网格定人员、人员定职责、职责定标准的“四定”责任目标,建立起“三网一格”层级式、AB岗责任监管模式。即:以区局管辖区域为一级网,下辖9个工商所为二级网,工商所辖区按区域分片建立“子网”为三级网,子网以街道、乡镇为基础细化为“格”。监管人员以格为单位确定责任区,责任区内实行AB岗监管责任机制,明确了巡查监管、执法办案、调解维权、沟通服务、宣传培训、情况调研、数据采录、协作配合八项监管职责,从而形成“三网一格”层级式AB岗责任监管模式。目前,全区共分为9个所网,44个“子网”,263个“网格”。

2.制订市场巡查制度,规范食品安全日常监管。顺庆局制订了统一的食品市场巡查制度,对基层工商所市场巡查工作进行了规范,对巡查内容、巡查程序进行格式化,形成了“菜单式”巡查文书。巡查人员通过“菜单”,明确了食品市场巡查该查什么、怎么查、检查结果怎样处理等事项。同时,通过“菜单”记录实现了市场巡查的“痕迹化”管理,为监管责任人履责、问责和免责提供了依据。将食品市场巡查任务分为五个大类十七个小类,工商所严格按照巡查规范和区局《食品安全整治方案》编制食品市场巡查计划、季度计划和按月实施计划。食品监管责任人根据工商所的计划进度编制每次巡查计划,并做好巡查记录、工作小结和网上录入。所有计划制订完毕,报区局消保股审核后录入计算机,从而使食品市场监管巡查工作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和系统性,保证了食品监管工作有序、稳步进行,实现了食品市场巡查规范化、常态化。

3.量化工作指标,严格监管人员绩效考核。顺庆局根据食品经营者信用等级、安全风险等级、网格监管干部的市场巡查频次、监管工作质量以及经营者规范化经营程度等细化指标,对责任干部实施督察考核。工商所按照规定指标,对网格监管责任人的市场巡查情况实施现场验收考核。区局实行每月抽查考评、季度兑现奖惩、年终拉通总评的食品安全责任监管考核制度。采取定期与不定期、明察与暗访、实地与电子档案及书式档案随机抽查相结合等方式,每月对工商所辖区抽查一条街或一个市场,每月倒查辖区不低于10%的食品经营户,至年底达到100%的抽查覆盖面,抽查情况按季通报结果,累计结果作为年终绩效考核成绩,并将考核结果与奖惩挂钩。

4.狠抓行政效能监察,确保监管人员履职到位。行政效能监督是推进工作的重要保证,为确保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落实与问责“两到位”,区工商局在严格“问人、问事、问责”基础上,制订了《行政效能监督“三卡”管理办法》,对违反行政效能管理规定的,视其情节轻重,给予红、黄、蓝“三卡”警示处理。一年内受到五次蓝卡处理的,考核单位不能评先评优,个人不能评定为优秀;一年内受到三次黄卡处理的,考核个人不能评定为称职以上等级;一年内受到两次红卡处理的,个人考核评定为不称职。试点期间共发出蓝卡6张、红卡1张。对受到黄卡、红卡处理的直接责任人和相关负责人,视情节给予了相应处

理。通过实施这一管理办法,顺庆局干部职工工作效能有了较大提高,过去存在的部分干部不做事、不会做事、不愿做事的情况发生了根本转变。督察考评、行风监察由监审室、消保股联合实施,其结果交由人教股汇总,纳入绩效考核一并兑现。

(二)推行食品安全监管与食品经营者信用分类监管挂钩,进一步完善了食品经营者自律机制。建立和完善食品经营者信用分类监管工作机制,完善食品经营者自律机制,培养食品经营者良好的信用意识,充分发挥信用制度的提示和奖戒功能,是构建食品安全长效管理的有效途径。

1.实施食品经营者信用分类监管。顺庆局以食品经营者经济户口为基础,按照“谁登记、谁录入,谁处罚、谁录入”的原则,及时录入市场监管中所掌握的信用信息,使食品经营者信用等级与市场巡查、执法检查、行政处罚以及消费者申诉、举报挂钩。将食品经营者的信用状况分为A、B、C、D四个等级,依据不同等级类别实施不同的管理方式。对信用等级高、诚信经营的食品经营者减少市场巡查频次,实施宽松的管理方式;对信用等级低,有违法违章行为的经营户,增加市场巡查频次,采取严格的监管措施。同时,根据食品经营者违规行为性质、受关注程度不同,将其信用信息分为关注类、警示类、限制类三种,定期或不定期地由网格监管责任人采用行政建议、行政告诫、行政警示书或短信方式及时向食品经营者反馈,从而实现食品经营者信用分类监管。此项工作得到了市局、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市局率先在顺庆局启用了全省工商系统基层管理新软件,在短时间内完成了新老软件数据对接、“网格”定位、信息补录、资料建档等工作,为实现对食品经营者信用分类监管提供了科技支撑。区政府专门下发文件,由分管联系工商工作的副区长牵头协调,并拨付5万元专项工作经费,确保了食品经营者信用分类监管工作的开展。目前,对全区食品经营者均实现了信用分类监管。

2.完善食品经营者自律机制。结合全区食品市场的实际,顺庆局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对全区50平方米以上超市、食品批发、代理(总经销)商实施电子台帐网络远程监管。制发了《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网络监管方案》,对136户规模以上食品经营者进行了电子台帐网络运用、进销货信息录入培训,降低了食品经销主体经营和行政监管成本,提高了行业自律效果,大幅提高了工商监管效率。目前,已有30多户规模以上食品经营大户建立了电子网络台帐,开通了联网远程监控,他们的商品信息情况随时都在掌控中。与此同时,为全区食品经营户统一制订了索证索票、进货查验、不合格食品退市、经营责任管理和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五项制度》,并悬挂公示。为全区456户肉类食品经营户统一制发了《检验检疫公示》牌,在全区大型超市、商场、食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设立了“12315”投诉举报站(点),在重要小食品批发集中区二府街建立了“食品经营行业自律促进会”组织,并落实了工作制度,进一步增强了食品经营者自律意识。

3.强化食品流通环节源头管理。顺庆区现有食品批发经营大户193户,大多数为食品总经销企业,是川东北片区重要的食品批发“源头”。为搞好食品批发大户的食品质量监管,顺庆局在食品批发经营户中强制推行了索证索票、制式台帐和仓储备案管理等自律制度。其中制订的《流通环节食品经营者推行和使用制式进销货凭证和粘贴式台帐实施方案》,得到顺庆区政府充分肯定,并批转在全区食品经营者中施行;南门市场是顺庆区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市区内集贸市场90%的蔬菜来源于该市场,搞好南门蔬菜批发市场的监管就把住了全市蔬菜供给的“源头”。顺庆局在南门批发市场设立了监督管理办公室,指导市场业主和蔬菜批发经营户建立了食品安全责任机制,帮助市场业主建立了索证索票制度和公示制度,指导业主建立了蔬菜质量检验室,规范完善了检验制度。目前,193户食品批发经营户全部建立了索证索票制度和仓储备案制度,90%的食品批发经营户实施了制式台帐。食品经营者信用分类监管和食品经营者自律机制建立,由消保机构负责指导、管理和考评。

(三)推行食品安全监管与食品经营主体年检验照挂钩,进一步完善了食品安全行业约束和防范预警机制。年检、验照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为了加强管理,对经营者登记事项及经营情况定期进行检查的监督管理制度,也是判定市场主体是否具备合法资格,实施行业进退约束的依据。长期以来,在食品监管中日常监督管理与年检、验照审查脱节,食品经营者在经营中因违法违章行为多次被处罚的不能退出行业,也不能有效地实现预警和防范处理。为强化管理,将年检、验照作为重要的行业进退和预警、防范手段,是构建食品安全长效管理的关键。

1.推进食品经营主体监管信息化。不断完善食品经营者“一户两档”(书式档案、电子档案)信息数据库,

是实现食品安全监管与年检、验照挂钩的基础。为此,顺庆局重点加强了食品经营者电子档案建设,制订了食品经营者信用数据管理制度,对食品经营者信用数据管理进行了规范。同时,对现有数据库进行了清理,特别是全省工商系统基层管理新软件在顺庆局先行启用后,对“问题”食品经营主体采取了“拟吊销”存盘备案处理。对“网格”责任巡查记录、行政处罚记录、消费者申诉举报记录等监管信息进行了集中补录,大大提高了食品经营主体资格信息数据质量。

2.推进食品安全监管常态化。为切实推进食品安全监管常态化,顺庆局通过制订出台《工商所责任区监管AB岗实施办法》,确立了基层干部“网格”责任;通过制订出台《经济户口痕迹管理办法》,明确了“网格”责任区书式档案、电子档案、实际情况“三统一”的痕迹工作要求;通过制订出台《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制度及考核办法》,规范了“网格”责任人监管内容和工作标准;通过制订出台《流通环节食品质量快速检测工作制度》,严格了食品质量检测抽样频次和工作规程。区局购置了一台食品质量检测车,调配3名专职检测人员,对全区流通领域的食品抽检实行集中人力、巡回抽查、集中检测、分流处置,确保食品质量检测不缺位、无空挡、不流于形式。截至目前,共完善经营主体建档17277户、实施“网格”巡查12000多户(次)、抽样检测28个种类121个样(次),检测出不合格商品29个,调查处理食品违法案件18件。

3.推行食品经营年检验照规范化。试点中,顺庆局试行加强了食品经营者年检、验照程序管理工作,制定了食品经营者年检、验照工作操作流程规范,统一制发了《流通环节食品经营主体年检验照资料审验登记表》,要求年审时,食品经营主体必须提供制式进销货凭证、粘贴式台账(或调阅电子台帐)、索证索票和自律制度、工商监管台账、食品安全责任书、是否违法或受过奖励的情况和书证等。同时,由“网格”监管干部结合《经济户口卡》和《工商巡查监管记录》等资料,区别情况提出年检验照建议,经工商所长审批,作出准予年检、或给予行政告诫、信用等级降级警示,直至吊销许可等处理。通过推行食品安全监管与年检验照挂钩,既对食品经营主体资格进行了动态管理,又强化了食品经营主体法制意识,既规避了食品安全监管风险,又提高了行政监管效能。年检、验照综合审查,由注册股和工商所负责实施。

三、实施“三挂钩”模式的效果与问题

通过改革试点和半年实践,“三挂钩”责任机制在顺庆区食品安全责任监管中,以其较强的针对性、较好的操作性收到了明显的、实实在在的效果。

一是干部工作效能有了较大提高。由于从责任机制入手,对干部定责、履责、问责、免责等方面全方位建立配套制度,明确责任界限,运用制度约束人,干部明确了自己应尽什么职责、怎样做才能履职尽责、做到怎样的标准才能够免责,提高了干部履职尽责的自觉性,使行政效能大大提高;

二是降低了食品安全监管的责任风险。在监管中,监管干部严格按照规定的职责、任务、标准进行常态化监管,实施食品安全预警防范机制,降低了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即使出现食品安全事故也能按照管理规范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置。如果发生了食品安全事故,由于健全了问责机制,实施了痕迹化管理,有明确的责任界定和管理痕迹记录为干部免责提供事实和依据,避免了由于责任不清、问责不明而当工商部门面对追责时无话语权和主动权的局面,从而降低了食品安全监管的责任风险;

三是实现了食品安全日常监管的规范化。由于食品市场日常监管责任落实,市场巡查、痕迹管理、督察考核管理规范,避免了过去的“灭火式、突击式、运动式”的监管方式,“走马观花、巡而不查、查而无果”等现象得到了根治,使食品市场监管实现了常态化、有序化和规范化。

但是, “三挂钩”责体制在实施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解决处理不好,必将影响到这个体系的实施和效果。首先,高要求的责任体系使个别干部职工的日常工作难以到位。“三挂钩”责任体系是建立在全面责任管理基础之上的,个别基层干部由于受认识的局限和长期工作习惯的影响,难免不会出现履职不尽责、伪化程序、弄虚作假等问题,而一个环节的问题,会导致整个体系的问题,最终会出现工作的被动;其次,目前的技术装备使体系的部分功能无法实现。要实现动态监管,远程监控,必须要信息库健全、联网共享。而目前无论是工商部门,或是食品经营户,在电脑全额配置和录入联网上都还存在差距,需要下大力气尽快解决;第三,食品安全的全程监管和综合体系尚未完全建立。食品的生产加工、流通领域、消费环节分属不同职能部门监管。当前,就南充而言,这几个环节无论是信息共享还是工作配合上,在多数

时间是断档的,一个针对食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运输贮存整个过程的综合监管体系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增加了监管难度和成本。

四、几点思考

实施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三挂钩”责任体系,是南充市工商系统2009年开展“责任管理推进年”主题实践活动的举措之一,也是实施全面责任管理结出的丰硕成果。尽管目前这个模式还存在一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丰富完善,但它的效果是确切的,是可以推广实施的。顺庆局在实施这个改革实践课题过程中,给大家带来了几点体会和思考。

(一)实施全面责任管理势在必行。综观顺庆局能顺利实施这项改革实践课题的经验,一个重要的背景是实施了全面责任管理作保障。顺庆局年初提出了“尽责、规范、创优”的工作理念和总体要求,随着改革试点工作的推进,又陆续出台了包括“AB”岗工作制、“痕迹”管理模式、绩效考核办法等在内的“10+1”责任制度体系,这11个管理制度基本涵盖了工作出台、推进、督促、考核问责等方方面面,为改革试点铺平了道路。实际上,履职尽责,是国家对公务员的起码要求,而随着形势的发展,部门对工作实行全面责任管理,也是形之必然,势之必须。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没有责任感的单位,既不能胜任工作,更不能得到社会的推崇和老百姓的认可;

(二)加强干部职工教育管理非常必要。顺庆局的经验表明,实施责任管理十分必要,推进责任管理靠制度约束,而落实责任管理靠人,这是关键之关键。因此,加强对干部职工的教育管理非常必要,是推进一切工作的“源”和“本”。制度约束固然重要,但没有干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制度就显得冰冷和僵硬,而一味依靠制度推动,效果也未必尽然,对干部职工的教育管理,理所当然是一项“百年工程”,更是一项“质量工程”;

(三)现代科技装备必须跟上。这个道理非常简单,不断膨胀的事,与相对较少的人,这之间就需要科学的、合理的管理手段来连结,当然就需要现代化的科技装备来支撑和实现。顺庆的实践表明,全员配备电脑,甚至移动终端和掌上电脑,全员能熟练操作使用电脑非常必要,它必将为我们监管工作带来重要的推动;

(四)监管手段必须不断更新。任何一种管理手段和方法都受时间、对象、环境条件等多方面的制约影响,不可能一成不变。因此,我们在对待工作、开展工作过程中,随时要有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的思维和理念,要有勇于创新,敢于创新的思想准备和智慧举措。“三挂钩”责任体系也不是固化的,我们要在实际推行运用中不断丰富它、完善它,使它发挥出更大、更好的作用和效果。

(五)必须尽快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综合管理体系。食品安全监管涉及生产加工、流通销售、运输保管、直接消费等多个环节,而各个环节分属不同职能部门监管,其中一个环节管理得再好,也不能绝对保障整个食品安全。同时,一种食品从生产加工、流转上市、到消费者手中,这个过程是密不可分、紧密相连的。生产加工环节的问题,必然引发流通消费环节的问题,而流通消费环节的问题很多时候要追溯到生产加工乃至原材料环节。因此,监管食品安全的各个职能部门必须密切配合,通力合作,才能共同管理好食品安全。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要解决好,那就是监管信息资源必须互联互通、共享共用,建立健全综合性的管理体系。

总之,通过对顺庆区工商局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改革试点工作的解读和思考,我们探索出了食品安全监管“三挂钩”责任体系,是目前适合基层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的有效办法之一的结论,这一结论也得到了省、市工商局和顺庆区委、区政府的认可。目前,南充市工商局发出川工商南[2009]137号文件,要求在全市工商系统全面推行这一监管模式。我们有理由相信,全面推行建立食品安全监管“三挂钩”责任体系,必将对加强全市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发挥重要的作用。

第五篇:关于如何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能力的几点思考

食品安全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民生问题。最近,我市工商局开展了全市工商系统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培训班。我所人员通过培训班的学习结合本县及本辖区经济发展情况,发现食品安全监管存在如下问题:

(一)农民维权意识有待提高。农村消费者遇到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很多都不知道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有的农村离申诉、投诉地点远,仅仅是为了几元钱的食品,要搭上往返费用加上检测、鉴定费用,维权成本高,也是农村群众不愿主张权益的原因之一。这些因素都为低成本、低价格的假冒伪劣食品提供了生存的温床。进一步扰乱了农村食品市场的消费环境。

(二)农村食品检测设施匮乏

工商机关尤其是基层县区工商局,食品检测相关设备严重匮乏。以我县局及我所为例,县局不具备农业部门农产品检测手段,也不具备质监部门的食品质量检测手段,工商所检测设备设施配备不完善,缺乏资金用于专项食品抽样检测。目前检测手段较为简单,监管人员主要还是仅凭眼观、手模对经营者进行检查,对简单的食品标志不清、不齐,过期变质,相关证照不齐或无证等可以检查识别。对于食品添加剂、成分含量是否符合要求,卫生指标是否合格等由于检测设备原因却无法检测。

(三)农村监管区域广,监管力量薄弱

食品生产加工经营户分布比较分散,以现行行政管理体制,现有

的基层监管人员数量相对缺乏,要实现对所有范围的食品安全监管的常态化,监管力量明显不足。很多位于乡镇村的食品经营门店,现有执法监管力量按照正常的成本来实现辖区内的食品经营户的全覆盖监管巡查,只能够保证一月巡查两至三次,那些边远山区交通不便的地域,保证一月巡查一次。根据我们所现状,通常是一两个人管理着一个乡镇,很多食品经营店也没有固定的营业时间和联系电话,驾车巡查成本很高。监管人员力量薄弱导致监管周期拉长,致使对农村季节性无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流动食品小贩,边远乡镇无证食品生产、经营户、等等缺乏有效监管,这也是假劣食品“转战”农村市场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部分农村小摊贩属于农村弱势群体,监管部门在执法过程中,还要考虑这部分农村群众的生存问题和维护社会稳定。针对以上问题,我所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

(一)加强食品安全监督执法工作。

加强对农村重点地区和重点产品的监管,联合各有关行政执法部门和公安、司法部门进一步加大违法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查处力度,加大生产“源头”治理工作的力度,依法坚决取缔无证无照摊贩和个体工商户,构成犯罪的,及时移送公安部门处理。要落实地方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责任,实行责任追究制。进一步细化食品经营许可证发放条件,明确违规发证的法律责任,并在辖区范围内开展食品经营许可证清理和整顿工作,凡不具备食品安全经营条件的,一律要限期整改,限期整改仍达不到要求的,收回食品经营许可证。

(二)转变监督管理模式,建立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量化管理制度。

积极吸纳先进科所的食品安全管理经验,结合我所的实际情况,采取分类指导、逐步推广的原则,按照食品加工经营中存在的污染因素,确定危险性程度,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实行定量考核,动态管理,促进企业改造或设备更新、技术升级方面加大投入,食品经营业户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三)联合各有关部门,采取标本兼治的措施,进一步深入开展食品专项打假斗争。

虽然食品专项打假斗争已经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一些地方假冒伪劣食品问题仍然存在,非法生产经营食品问题依然严重,顶风作案的现象时有发生。我所将正确分析食品安全形势,进一步明确任务,坚定信心,增强责任感,形成高压打击态势,震慑违法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采取综合治理和长效管理的措施,把食品专项打假斗争进一步引向深人。从源头、经营环节及消费者参与上控制食品污染,共同培育一个良好的消费环境和市场环境。

(四)扩大消费者参与食品安全管理的途径和内容。

消费者不仅是各类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服务和消费对象,同时也是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参与者和支持者,已经得到法律的授权和保护。《食品卫生法》第五条规定“国家鼓励、保护社会团体、个人对食品卫生的社会监督”,也规定了对违法行为任何人都有权检举和控告。在今后的食品安全管理中,我们也将继续扩大消费者参与食品安全管理的途径和内容,进一步完善消费者参与食品安全管理的机制,

让消费者更多地参与食品安全立法、执法活动,享有更多的知情权,发挥消费者的社会监督作用。

(五)继续加强农村食品卫生法律知识宣传教育工作。

我所将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提倡、鼓励、引导市场主体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法律规定的要求,规范自身行为,并对非法经营活动及时予以曝光,使其在社会上无法立足、无处藏身。不断提高对新闻宣传重要性的认识,转变观念,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社会舆论的作用,结合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对大案要案进行公开揭露和警示教育。定时主动公布当地食品经营状况,接受社会舆论的监督,营造良好食品安全管理舆论氛围。

我所将按照省、市局要求,认真履行职责,切实担负起保障食品安全的政治责任,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宣传力度,继续采取各种措施,实现监管工作和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规范化、法治化。从根本上保证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吃得安全,努力开创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新局面。

二〇一一年十月十七日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食品安全工作要点下一篇:食品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