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力学讲稿范文

2022-06-01

第一篇:结构力学讲稿范文

结构主义讲稿

一、什么是结构主义?

从广义上讲,结构主义可以看作是20世纪发生于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种思潮,它兴起于五六十年代的法国,然后迅速蔓延到欧美各国,成为一种社会性的思潮。相对于其他思潮来讲,它不重视因果解释,而是坚持如果要弄清楚一种现象,人们就必须描述其内部结构——其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并描述它跟其他现象的关系,因为这些现象与之构成更大的结构。 从狭义上来讲,结构主义一般只是指现代语言学、人类学和文学批评的一种方法。 结构主义更多的是一种方法,是“关于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它认为“事物的真正本质不在于事物本身,而是在于我们在各种事物之间的构造,然后又在它们之间感觉到的那种关系。” 结构主义者坚持认为客观世界不仅是真实的,而且也是可以被科学认识的,只是构成客观世界的事物的本质不存在与单个的事物本身,而在于事物于事物的关系之间。

结构主义者特别关注对结构的感知和描绘,试图通过建立一个关于客体事物的结构模式来达到对于客体的认识,从这个角度看,结构主义具有了方法论的性质。

结构主义在当代西方文论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它继承了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派注重文学文本客观分析的科学主义精神,并使这种传统发展到了极致;另一方面它又开启了解构主义和阅读理论的新思想。

结构主义风行于很多国家,同时也造就了不少结构主义文论家,其中比较著名的有被称为“结构主义五巨头”的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罗兰·巴尔特(结构主义文论)、雅克·拉康(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心理学)、福柯(结构主义历史学)、阿尔都塞(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以及雅各布逊、普洛普、格雷马斯、热奈特等等。

二、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1915-1980):从“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

1、前“结构主义”时期的巴特

巴特对文学现象的关注始于对文学写作的考察,而他此后的全部写作都是关于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20世纪50年代初,巴特为法国的《战斗报》写了一系列论说“写作”的文字,1953年这些文字辑集出版,书名为《写作的零度》。

《写作的零度》是针对萨特的《什么是文学》和法国文学而提出的,巴特对法国文学史观提出了与萨特不同的观点,对法国文学进行了价值重估。萨特在《什么是文学》中,提出了三个问题:什么是写作?为什么写作?为谁写作?萨特给出的答案分别是:介入、自由和阶级意志。萨特在文中呼吁作者对世界要采取一定的态度,并且宣称要为自由而写作,这无疑与他的存在主义自由选择理念是契合的。而巴特在《写作的零度》中把关键词放在语言上,在巴特看来,自由与语言这两个词是对立的,因为,自由意味着主体人性的介入,而语言则是结构化的、充满束缚的。在阐述“什么是写作”时,巴特把“写作”、“语言结构”和“风格”看做是形式上的三足鼎立。语言结构全面贯穿于作家的言语表达中,但却不给予支持。而风格的所指物更多地关涉着作家神秘的内心深处,但语言结构和风格是时代和个人的自然产物。巴特认为,在语言结构和风格之间还存在一个“形式性现实的地盘”,它就是“写作”,它是“一种人的行为的选择,以及对某种善的肯定,是存于创造性与社会之间的那种关系”。因此,“写作”是这样一种活动:一位作者带着他全部的个体生命体验,以一种主动选择的姿态去与社会历史交遇,并最终结出文本的果实。在写作的零度中,巴特进一步阐释道:“在脱离文学语言的同一种努力中还有另一种解决:即创造一种白色写作,它摆脱了特殊语言秩序中的一切束缚。„„我们知道,某些语言学家在某一对极关系(单数与多数,过去时和现在时)的两项之间建立了一个第三项,即一中性项或零项。这样,在虚拟式和命令式之间乎存在着一个像是一种非语式形式的直陈式。零度写作根本上是一种直陈式写作,或者说,非语式的写作。”这是巴特借用语言学的方法,在二元对立项之间引入一个消解的第三项——中性项或零项,巴特称之为“新闻式写作”,即为像新闻一样客观冷静的表达和叙述。这是一种不关乎社会历史性的几乎纯客观性语言结构,它排斥作家个人风格的显露。

在《写作的零度》中,巴特针对拉辛、巴尔扎克、萨特等人的作品因具有某种阶级的政治的倾向,从而形成了作家个人的风格,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理论观点:“文学中一组记号的表达与思想内容无关,语言也与风格无关,它们都在一切可能表达方式内,确定着一种定型化语言的孤独性。” 这样的文学作品中不再有作者的影子,作者也不再是神话性和社会性传声筒的傀偏,不再承担社会伦理道德和历史责任的角色,不再受价值意义和意识形态的规束它转变为一种形式求索。“零度写作的意图在于清除外在因素对写作的干预性,消除写作中主题介入性的价值评判,消除写作中的功利色彩,从而扩大写作本身的容量,扩充写作本身的各种可能性。” [27]巴特认为,思想内容的东西是“将一种语言之外之物强加予读者”,这并不是文学本身,文学本身只能是遵从语言结构的一组符号表达,“写作是一种硬化的语言,它永远显得是象征性的,内向性的,显然发自语言的隐秘方面的。” [28]这是一种纯粹理想化的中性写作,作者在此的情感态度为零。它取消了主体“在场”的特征,反对一切权威和中心,去除了人意识形态的束缚,给予写作最大自由。类似的中性写作,直到福楼拜之后的现代文学才出现,而加缪则是零度写作的典型,加缪在《局外人》中,以一种透明的语言,塑造了对现实世界抱一种一切都无所谓的态度的莫尔索这一荒诞的典型形象。

巴特认为,零度写作至少是一种不及物写作,不及物写作(intransitive writing)是作家(author)写作而非作者(writer)写作,作者写作则是一种及物写作(transitivewriting),作家的不及物写作致力于“怎样写作”,只有这种写作才能真正体现写作的深层本质:写作只能是语言符号学的问题,它是“不及物”的活动,不指向现实人生,而只指向语言自身。此时的作家是绝对写作的人,是受语言符号结构支配的人。这种写作是对主体的遮蔽,写作过程就是符号的结构系统凌驾于个人风格之上,控制着写作。只有这种零度写作才是“纯洁的写作”,才符合超越于个人的符号结构的要求。巴特的这一思想,具有典型的结构主义特征。

2、巴特的“结构主义的叙事学”

20世纪60年代中叶,巴特成为法国结构主义思潮中与列维-斯特劳斯、拉康、福柯、阿尔都塞齐名的人物,他是这个思潮在法国文论和文学批评界的最重要的代表。这一时期巴特的主要著述有:《结构主义活动》(1963)、《符号学原理》(1965)、《叙事作品结构分析导论》(

)。《导论》是结构主义的叙事作品研究的集成之作,它有鉴于格雷马斯、托多洛夫对叙事作品的研究而又对他们此后的研究起了颇大的影响作用。

《叙事作品结构分析导论》的一个前提性设定是:叙事作品有其“共同的模式”。巴特认为: 这个共同的模式存在于一切言语的最具体、最历史的叙述形式里。(见伍蠡甫等主编《西文文艺理论名著选编》下卷,第473-474页) (1)演绎的方法

正像结构主义语言学“通过成功地描述‘语言’(言语来自语言,我们又能从语言产生言语)来驾驭无穷无尽的言语”(上书,第474页)那样,巴特试图从诸多叙事作品中找出其共同的“可资分析的结构”或所谓叙事的“共同的模式”,以建立一种结构主义的叙事学。也正如结构主义语言学面对三千种左右的语言形态“明智地采用了演绎的方法”(上书,第474页),在面对数以百万计的叙事作品的情形下巴特对叙事的“总的模式”的拟订选择了演绎而非归纳的方法。

(2)结构主义叙事学与索绪尔语言学的差异和关联

巴特如此看待结构主义叙事学与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差异和关联:语言学研究到句子为止,叙事学则要研究到“句子以外”,但句子和“句子以外”的“话语”有着“同源关系”(上书,第476页)。他说:

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因此不可能超过句子,因为句子以外,不过是另外一些句子而已。植物学家描述了花朵之后是不会想着去描述花束的。(上书,第475页)

最理智的办法是假设在句子与话语之间有同源关系,只要同一个形式结构似乎支配了所有的符号学体系,不论其内容如何之多、规模如何之大。话语可能是个大的“句子”(其组成单位不一定非是句子不可),如同句子就某些特征来说是个小的“话语”一样。这一假设同目前人类学的某些主张是完全一致的。„„我们在这里建议的同源性,不仅具有启发意义,而且也意味着语言和文学之间的一致性。(上书,第476-477页) (3)叙事作品的三个描述层次

鉴于语言学的“描述层”的概念,巴特把叙事作品分为三个描述层次:“功能”层、“行动”层、“叙述”层。同时,他特别强调“每个层次独自产生了不了意义”,“某层次的任何单位只有结合到高一级层次里去才具有意义”(上书,第477页)。他这样申述自己的观点: 我们建议把叙事作品分为三个描述层:

一、“功能”层(功能一词用普罗普和布雷蒙著作中所指的含义);

二、“行动”层(行动一词用格雷马斯把人物作为行动者来论述时所指的含义);

三、“叙述”层(大体相当于托多罗夫所说的“话语层”)。我们一定要记住,这三层是按逐步结合的方式互相连接起来的:一种功能只有当它在一个行动者的全部行动中占有地位才具有意义,行动者的全部行动也由于被叙述并成为话语的一部分才获得最后的意义,而话语则有自己的代码。(上书,第478-479页) 关于“功能”层、“行动”层、“叙述”层的分析: 功能层主要研究基本的叙述单位及其相互关系。巴特认为功能是最小的叙述单位,一部作品里任何细节都具功能,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叫功能,这类功能的相关单位属于同一级,是动作性的横向组合关系;第二类称为迹象,它的相关单位要在更高一级的单位中去找,是描写烘托性的纵向聚合关系。按功能的重要程度,第一类功能又可分为核心和催化,第二类迹象同样分为迹象本身与情报两类。

这四类功能中的任何一个单位都同时属于两个不同的功能类别。此外,在这四类功能中,第一类“核心”,数量有限,构成了作品的骨架,其余三类为该骨架的血与肉,填补骨架之间的空隙。而信息成分与迹象又可自由结合;催化与核心之间存在一种蕴含的关系;核心之间则依靠互相支持的关系结合起来。

结构主义着重研究构成作品股价的主要功能单位间的逻辑关系。巴特在此引进一个新术语,即序列,是指一连串合乎逻辑的、有连带关系结合起来的核心。每一序列均是封闭的、相对立的逻辑系列,且有名称。文学作品就是通过这些序列的塔式叠盖组织起来的。这是作品结构分析的第一步。

行为层主要研究人物的分类问题。巴特指出作品中的人物概念历来有两种倾向:一类以亚里士多德为主,认为人物完全从属于行为;另一类以心理小说派为主,强调有心理内容的人物,而结构主义者们主张在人物的行为范围内描写人物。至于小说的人物主体问题,巴特认为人类分类应该放到非心理的语法范畴中,因此结构分析的人物即三种不同质的人称对立关系:我、你、他。

作品结构分析的最高层是叙述层,这一层主要研究叙述者、作者和读者的关系。巴特认为叙述作品的内部存在着一种大的交际功能,作品本身作为交际的对象,而叙述者就是信息传播人,读者则是信息接收人,读者与叙述者的符号同时在描写作品的语言中被表示出来,只是前者比后者更复杂而隐蔽。叙述者只是实施语言行为的“纸上生命”,既不是作品的人物,也非作者本人;叙述者符号存在于作品中,可进行结构分析,而作者符号则在作品之外。叙述者代码有两种符号系统:人称系统和符号系统,这是超越心理人称之上的纯语言学形式的人称。叙述层的关键任务就是用叙述性符号将功能和行为单位重新组合在以叙述者与读者为主的叙述交际里。任何文学作品都有一系列固定的叙述性符号,如开头与结尾的安排、叙述角度等。

最后,巴特从叙事作品的体系上归纳出两种基本程序:分割和结合,也即形式与意义。正如语言上的分割现象一样,文学作品功能层的每一序列虽是一个封闭整体,却可以插入其他序列的功能单位,使序列扩张,但仍不失逻辑上的连续性,这是文学作品的一大特征。如“悬念”即是这种分割现象的突出形式。另一方面从某一层次被分割的成分往往在高一级层次获得新意义,这便是结合。正是由于结合作用构成了叙事作品的一副错综复杂的几何图案,分割导向横向阅读,结合导向纵向阅读。巴特的最后结论:文学作品不是模仿,序列来自对现实的观察,而是根据叙述描写语言的要求所创造的适当情景,真正使读者得到欢悦与激情的不在作品的情节,而来自对其语言行为的感受。

第二篇:工程热力学-热力学第一定律讲稿

热力学第一定律

一、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

自然界的物质处于不断地变化中,转化中的守恒与守恒中的转化时自然界的基本法则之一。人们从无数的实践经验中总结出:自然界一切物质都具有能量,能量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各种不同形式的能量都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也可以从一种能量形式转变到另一种能量形式,但在转移过和转变程中,它们的总量保持不变。这一规律称为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

而热力学第一定律就是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在热现象中应用,它确定了热力工程中热力系与外界进行能量交换时,各种形态的能量在数量上的守恒关系。在工程热力学中热力学第一定律可以表述为:热可以变为功,功也可以变为热,一定的热量消失时必产生相应的功,消耗一定量的功时必出现与之对应的一定量的热。

二、热力系统常用到的能量形式

(一)、储存能

1、内储存能/热力学能(U):

组成热力系统的大量微观粒子本身所具有的能量。 热力学能是下列各种能量的总和:(1)分子热运动所形成的内动能。

(2)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所形成的内位能。

(3)构成分子的化学能和构成原子的的原子能。

2、外储存能(1)宏观动能(Ek):相对于热力系统以外的的参考坐标,由于宏观运动速度

而具有的能量。Ek12mc2f

(2)重力位能(Ep):在重力场中,热力系统由于重力作用而具有的能量。

Epmgz

3、热力系统的总储存能(E) : 是内储存能与外储存能之和,即: EUEkEpU eu12cf212mc2fmgz 或

gz

(二)迁移能:能量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有两种方式做功和传热,传递过程中的功

量和热量称为迁移能。热力系统与外界存在势差时,进行的能量交换途径有三种:功量交换、热量交换、质量交换。

1、功量(1)体积功:在压力差的作用下,热力系统体积膨胀或收缩时与外界交换的功量。

(2)轴功(Ws):热力系统通过叶轮机械的轴和外界交换的功量。

2、热量:系统与外界在温差的推动下通过微观粒子的无规则运动而传递的能量。

3、随质量交换传递的能量

(1)流动工质的储存能:流动工质本身具有热力学能、宏观动能和重力位能,会随工质的的流进(流出)系统而带入(带出)系统。这部分能量为:

EU12mc2fmgz 或 eu12cf2gz

(2)流动功(推动功)(Wf):工质在开口系统中流动而传递的功。流动功与体积功不同,流动功只有在工质流动过程中才会出现,做流动功时工质的流动状态不发生变化,当然也不存在能量形态的转化,工质做流动功是只起到传递能量的作用。

W fpV2PV1 或 wf1

p2v2p1v1

三、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基本能量方程

设想有一热力系如上图所示,其总能量为 EUEkEp 假定这一热力系在一段极短的时间d内从外界吸收了微小的热量Q,又从外界流入了每千克总能量为e1的质量m1与此同时热力系对外界做出了微小的总功Wtot,并向外界流出了每千克总能量为e2的质量m2,经过时间d后,热力系的总能量变为EdE。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能量方程,就是系统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平衡方程式,文字表达式为:加入热力系的能量总和 — 热力系输出的能量总和 = 热力系总能量的增量

即:

Qe1m1Wtote2m2EdEE

QdEe2m2e1m1Wtot

(1)

对有限长时间积分得 :

QEe2m2e1m1Wtot

(2)

式(1)和式(2)为热力学第一定律最基本的表达式,适用于任何工质进行的任何无摩擦或有摩擦的过程。

四、闭口系统的能量方程

在闭口系统中,(1)热力系的宏观能量变化很小,宏观动能和重力位能可以忽略,因此,热力系中能量的变化就等于热力学能的变化量,即:EU。(2)另外对于闭口系统它与外界无质量交换,即:m10 m20(3)所做的功是体积功。所以闭口系统的能量方程可简化为:

微元热力过程下:QdUW;qduw 总热力过程下

:QUW;quw

五、开口系统的能量方程

在实际工程中,工质要在热力装置中循环不断的流经各相互衔接的热力设备,完成不同的热力过程实现能量转换对这类有工质流进和流出的热力设备(如燃气轮机、汽轮机、叶轮 2

式压气机)常采用开口系统即控制体积的分析方法。

我们把控制体内质量和能量随时间而变化的过程称为不稳定流动过程。把系统内质量和能量不随时间变化,各点参数保持一定的称为稳定流动过程。下面从最普遍额不稳定流动过程着手导出开口系统的能量方程。

设控制体在到d的时间内进行一个微元热力过程。在这段时间内控制体截面处流入的工质质量为m1,流出的工质质量为m2,控制体从热远处吸热Q,对外做轴W,进出口截面相对参考系的高度分别为z1和z2,控制体积内储存能的增量为dEcv,则控制体的能量输入与输出情况如下: 进入控制体的能量=Qh112cf1gz1m1 212cf2gz2m2 2离开控制体的能量=Wsh2控制体储存能的变化 dEcvEdEcvEcv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建立能量方程得:

1122 Q+h1cf1gz1m1h2cf2gz2m2WsdEcv

22整理得:

1122 Q=h2cf2gz2m2h1cf1gz1m1WsdEcv

22

六、稳定流动的能量方程

当流体流过开口系统时,有能量的输入和输出,此时输入的能量、输出的能量及系统积累的能量分别为:

3

(1)流入的能量:流入流体携带的热力学能、宏观动能及位能、流体流入时得到的流动能、流体从外界获得的热能。流入的能量具体为: 微观能即热力学能:U1m1u1 宏观动能:Ek112m1c1

2宏观位能:Ep1m1gz1 流体流动能:PVm1P1v1 11流体从外界获得的热能为:Q

(2)流出的能量:流出流体携带的热力学能、宏观动能及位能、流体流出时得到的流动能、流体通过转动部件对外界传出的机械能。流出的能量具体为: 微观能即热力学能:U2m2u2 宏观动能:Ek212m2c2

2宏观位能:Ep2m2gz2 流体流动能:P2V2m2P2v2 热力系对输出的机械能为:W

则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应有:E1E2dE

Q 其中:E1U1Ek1Ep1PV11E2U2Ek2Ep2P2V2W

即:

m1u112m1c1m1gz1m1P1v1QdEm2u22122m2c2m2gz2m2P2v2W

4

开口稳定流动系统定义及特征:热力系中各个参数稳定,即无能量和质量的积累。 开口稳定流动系统满足的表达式:m1m2m

dE0 则热力学第一定律在开口稳定流动热力系中的具体表达式为:

21212化简为:Qm((upvcgz)2(upvcgz)1)W

22m((upv)112c1gz1)Qm((upv)221c2gz2)W

2其中:hupv

代入即: Qm((h12cgz)2(h122212cgz)1)W

12cgz)1w

22单位kg的热力系:q(hcgz)2(h

七、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具体应用 换热器中的应用:qh2h1 内燃机中的应用:wh1h2 喷管中的应用:12ch1h2 2压缩机的应用:wh2h1

第三篇:竞聘演讲稿的通用结构

也许很多人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竞聘到一个自己满意的岗位。但是,一到竞聘演讲时,却又不知道竞聘演讲稿应该如何准备。

竞聘演讲稿的结构,一般可分为四个部分或者说四个段落:

1. 竞聘目的与态度

写自己为什么要参加竞聘,以及竞聘成功与否的态度。首先当然是从为单位做贡献的高度,说明自己参加竞聘的目的;同时要说明自己可以在竞争的职位上施展才华,发挥长处,体现自身应有的价值。接着应该表明参加竞聘的态度,既要说明自己参加竞争的优势和信心,又要说明如果竞聘不上的态度。这部分不能太长,300字左右,也不能有“官”话、套话,要给听众以诚实感、信任感。

2. 介绍自己

简述自己的年龄、学历、专业、工作经历、特长、担任主要职务的时间等。此段是介绍个人的内容,应该体现的是真实,不适合用议论的语言。

这部分也不能长,简要地介绍,不要过细,二三百字即可。使人听了知道你的知识情况、实践经验、主要业绩如何,从而考虑你是否能担任该职务,或者是否是担任该项职务的最佳人选。

3、应聘后的工作计划

提出竞聘成功后的计划。着重写竞聘成功后,在任职期间,如何开展工作和开拓新的工作局面,其中包括任务、指标、各项工作的奋斗目标,开头可以简单地分析这个单位或部门的情况,抓住主要特点,然后再提出完成任务指标的设想。要层次分明,切勿混成一团。这部分是重点,可适当展开一些,但不能重复,显得累赘。内容既要实在、又要体现创新精神,使人听了觉得你有雄心壮志、有办法、有创新,任职后能够胜任,必将取得出色的成绩。 4. 上岗后的工作方法与措施

写工作方法和措施,是第三部分的延伸。此部分可以概括几个观点写,突出主要的几条,不要写得太多显得分散。特别是措施要有可行性,能做到,办不到的事情不要写。否则,在以后的工作当中难以实现,会让领导和同事质疑你的能力。这部分虽重要但不宜过长。内容应与第三部分有紧密的联系,前后呼应。使听众感觉到你所提出的任务指标,是可以通过努力完成的,不是空谈。 四部分构成一个整体。但也可以将

一、二部分合并写,将

三、四部分合并写。不管怎样,都要把四方面的内容包括进去,这样才能算是完整的竞聘演讲稿。

第四篇:转方式、调结构演讲稿

‚转调‛为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棒材厂二轧车间 宋伟

尊敬的各位评委、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来自二轧车间的宋伟,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转调‛为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作为一个在这片热土上长大的孩子,莱钢几十年的高速发展和翻天覆地的变化震撼着我的心灵。‚在学习中点亮无限希望,在创新中壮大着无穷力量‛,如今已过不惑之年的莱钢,用一腔火热情肠,为祖国铸造起钢铁的脊梁。骄人的成绩面前我们并没有自满,而是在钢铁企业的‚严冬‛中认真审视自己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求新思变。用‚转方式、调结构‛为企业带来新机遇,创造新发展。

‚转方式、调结构‛如一阵春风吹活了棒材,吹出了车间的新举措。转变现场管理方式。实现了现场由单纯的物的定置管理向人的习惯行为的转变,由突击清理逐步向日常保持转变。‚客厅式‛的车间不禁让大家赞叹:‚转调‛給力,车间环境一新。看着一批批来车间的参观团,职工的心理更是自豪的乐开了花。转变观念,把好备件数量、质量可控关,科学使用关和修旧利废‚三道关‛,向成本要效益。转变激励方式,提升指标。‚负差稳定性攻关劳动竞赛‛、‚全线‘万吨无轧废’劳动竞赛‛‚热停工时劳动竞赛‛,每一场竞赛都是一次精彩的角逐,都洋溢着工友们不甘落后,勇于进取的豪情。车间成了舞台,大家在‚比、学、赶、超‛中为车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崭新的记录。

为何大家在生产中干劲十足?为何大家在‚转调‛中争先恐后?感恩!是感恩!感恩企业的养育之恩,感恩企业的培育之情。一颗感恩的心让职工心系企业,思企业所思,想企业所想。一时间,报纸上讲述着转调的典型事例,班组里讨论着‚怎么转,如何调‛的难题, ‚转调‛成了大家心里放不下的头等大事。如何才能做好‚转调‛,我们在思考中纷纷行动起来,开始了自我的转变。

从单一技能向一专多能转变。李师傅在电工班可谓是响当当的技术骨干,但是在一次设备故障的维修中,他发现一个小小的机械故障同时存在,因为不懂机械维修,致使他干着急。只好等到钳工赶来处理,结果错过了最佳的处理时间。事后,李师傅便决心要学习机械维修。为此,他放弃了平时最喜欢的扑克牌,全

- 12 -

第五篇:数据结构讲稿-第一次课-DS绪论

《数据结构》教案

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本课程的参考教学时数为54学时,实际讲课学时为35,实验学时为16。其主要内容包括顺序表、链表、栈、队、串、树和图的结构,以及查找和排序技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计算机软件系统所必须的数据结构及算法的内部逻辑,掌握在软件工程中大量存在的查找和排序技术,并通过大量的上机实习,实现各种数据结构的算法,以便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专业基础知识,同时增强学生编制程序的能力。

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达到以下目标:

 深刻理解数据结构中线性表、栈、队和链的概念、算法及其基本应用。

 理解树的基本概念,学会建立二叉树,并在二叉树上进行查找、插入和删除等各种运算。

 理解图的基本结构和算法,了解图的路径问题。

 熟练掌握几种重要的内部排序和查找技术,了解外部排序的一般过程。

 能熟练地运用C语言,准确、清晰地编制与本课程有关的算法,并能上机调试通过。

新疆农业大学数据结构课程教案

第一讲 绪论 (对应教材p1—p17)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要求掌握数据结构中基本概念的定义,理解数据结构研究的主要内容,了解抽象数据类型的表示和实现,理解算法评价的两个指标。

二、授课主要内容

1. 数据结构研究的主要内容 2. 数据结构中涉及的基本概念

3. 算法的概念、描述方法以及评价标准

三、 教学重点难点

数据结构中的基本概念、算法的概念、描述方法以及评价标准

四、 授课内容和方法

【口述】当今计算机应用的特点:所处理的数据量大且具有一定的关系;对其操作不再是单纯的数值计算,而更多地是需要对其进行组织、管理和检索。

一、什么是数据结构

我们大家知道许多非数值计算问题的数学模型常常是数学方程,如线性方程组、微分方程。所以这类非数值计算问题的解决就归结于对数学模型设计算法、编写程序。然而在现实社会中存在着许多非数值计算问题,其数学模型难以用数学方程描述。

1、举例说明

 图书馆的书目检索自动化问题----计算机处理的对象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称为线性的数据结构。

 人机对奕问题----计算机处理的对象是一个个格局。所有可能出现的格局是一棵倒置的树。

 多岔路口交通灯的管理问题----数学模型是图的数学结构。

【由以上举例引出下列结论:】

非数值计算问题的数学模型是表、树和图之类的数据结构。 【总结出定义】 数据结构:是一门研究非数值计算的程序设计问题中计算机操作对象以及它们之间关系和操作的一门学科。(三个要素:对象、关系及操作(运算))

2、《数据结构》课程的介绍

1968年美国克努特教授开创了数据结构的最初体系: 数据的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及其操作。

数据结构是一门综合性的专业课程,是一门介于数学、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之间的一门核心课程。是设计和实现编译系统、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及其他系统程序和大型应用程序的基础。

二、基本概念和术语

1、数据 数据:是指所有能输入到计算机中并被计算机程序处理的符号的总称。是计算机

加工的“原料”。

数据元素:是数据的基本单位,在计算机程序中通常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和处理。

数据项:有时,一个数据元素可由多个数据项组成。数据项是数据的不可分割的最小单位。

2、数据对象、数据结构

数据对象:是性质相同的数据元素的集合,是数据的一个子集。 数据结构:是相互之间存在一种或多种特定关系的数据元素的集合。 四类基本结构:集合、线性结构、树形结构、图形结构或网状结构。 数据结构的形式定义:数据结构是一个二元组

Data_Structure=(D,S) 其中,D 是数据元素的有限集, S 是D上关系的有限集。

例:复数 Complex=(C,R) 例:课题小组 Group=(P,R) P={T,G1,„,Gn,S11,„,Snm}1≤n≤3,1≤m≤2, R={R1,R2} R1={ |1≤i≤n, 1≤n≤3,} R2={ |1≤i≤n, 1≤j≤m,1≤m≤2,} 数据结构一般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① 逻辑结构: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

② 存储结构(物理结构):数据元素及其关系在计算机存储器的表示。用于表示数据元素的位串称之为元素或结点。用于表示数据项的位串称之为数据域。

③ 数据的运算:对数据施加的操作。

算法的设计取决于选定的数据逻辑结构,而算法的实现依赖于采用的存储结构。

3、数据的两种存储结构: 顺序存储结构:把逻辑上相邻的结点存储在物理位置上相邻的存储单元里,结点间的逻辑关系由存储单元的邻接关系来体现。通常顺序存储结构是借助于语言的数组来描述的。

链式存储结构:不要求逻辑上相邻的结点物理上也相邻,结点间的逻辑关系是由附加的指针字段表示的,通常要借助于语言的指针类型来描述。

*

4、数据类型、抽象数据类型

数据类型:是一个值的集合和定义在这个值集上的所有的操作。例如,整数类型。 数据类型可分为:非结构的原子类型和结构类型。

原子类型的值是不可分解的,结构类型的值是由若干成分按某种结构组成的。

抽象数据类型:是指一个数学模型以及定义在该模型上的一组操作。抽象数据类型和数据类型实质上是一个概念,它仅取决于数据类型的逻辑性,而与其在计算机内部如何表示和实现是无关的。

抽象数据类型的定义由一个值域和定义在该值域上的一组操作组成。 抽象数据类型按其值的不同特性,分为三种类型: ① 原子类型:变量的值是不可分解的。

② 固定聚合类型:变量的值由确定数目的成分按某种结构组成。 ③ 可变聚合类型:其值的成分数目不确定。

抽象数据类型的形式定义:我们用一个三元组来表示一个抽象数据类型。

(D,S,P)

D是数据对象, S是D上的关系集, P是对D的基本操作。

格式:

ADT 抽象数据类型名{ 数据对象:〈数据对象的定义〉 数据关系:〈数据关系的定义〉 基本操作:〈基本操作的定义〉 }ADT 抽象数据类型名。

数据对象和数据关系的定义用伪码描述。 数据基本操作的定义格式:

基本操作名(参数表)

初始条件:〈初始条件描述〉

操作结果:〈操作结果描述〉 例:

ADT Triplet{ 数据对象:D={e1,e2,e3 |e1,e2,e3∈Elemset(定义了关系运算的某个集合)} 数据关系:R1={〈e1,e2>,〉 基本操作:

InitTriplet(&T,v1,v2,v3) DestroyTriplet(&T) Get(T,i,&e) Put(&T,i,e) IsAscending(T) IsDescending(T) Max(T,&e)

Min(T,&e)

}ADT Triplet 多形数据类型:是其值的成分不确定的数据类型。

三、抽象数据类型的表示与实现

抽象数据类型可通过固有数据类型来表示和实现,即利用处理器中已存在的数据类型来说明新的结构,用已经实现的操作来组合新的操作。

1、类C语言

精选了C 的一个子集,扩充修改,增强了语言的描述功能。  预定义常量和类型

 数据结构的表示:存储结构用类型(typedef)定义来描述。

数据元素类型约定为ElemType.  基本操作的算法用函数描述:

函数类型 函数名(函数参数表){ //算法说明

语句序列

}//函数名

增加了引用调用的参数传递方式。

 赋值语句、选择语句、循环语句、结束语句、输入输出语句、注释语句  基本函数  逻辑运算约定

例:Triplet的表示和实现

//采用动态分配的顺序存储结构

Typedef ElemType * Triplet://由InitTriplet分配三个元素存储空间 //基本操作的函数原型说明

Status InitTriplet(Triplet &T,ElemType v1, ElemType v2, ElemType v3) Status DestroyTriplet(&T) Status Get(T,i,&e) Status Put(&T,i,e) Status IsAscending(T) Status IsDescending(T) Status Max(T,&e) Status Min(T,&e) //基本操作的实现

Status InitTriplet(Triplet &T, ElemType v1, ElemType v2, ElemType v3){ //构造三元组T,依次置T 的三个元素的处值为v1,v2和v3。

T=(ElemType ) malloc(3*sizeof(ElemType));//分配三个元素的存储空间

If(!T)exit(OVERFLOW);//分配存储空间失败 T[0]=v1;T[1]=v2;T[2]=v3; return OK; }//InitTriplet Status DestroyTriplet(Triplet &T){ //销毁三元组T。 ······

}//Min

四、算法和算法分析

1、 算法(Algorithm)

是对特定问题求解步骤的一种描述,它是指令的有限序列。 算法具有五个重要特性:有穷性、确定性、可行性、输入、输出

2、算法设计的要求

正确性、可读性、健壮性和效率与低存储量要求

3、算法效率的度量

算法时间是由控制结构和原操作的决定的。做法:选取一种是基本操作的原操作,以该基本操作重复的次数作为算法的时间量度。

时间复杂度:算法中基本操作重复执行的次数是问题规模n的某个函数f(n),

T(n)=O(f(n))

它表示随问题规模n的增大,算法执行时间的增长率和f(n)的增长绿相同。

语句的频度:是该语句重复执行的次数。

例:求两个n阶方阵的乘积C=A×B,其算法如下: #define n 100 void MatrixMultiply(int A[n][n],int B[n][n],int C[n][n]) { int i,j,k for (i=1;i<=n;++i) n+1

for (j=1;j<=n;++j) n*(n+1)

C[i][j]=0; n2

for (k=1;k<=n,k++) n2(n+1)

3C[i][j]=C[i][j]+a[i][k]*b[k][j]; n

} } T(n)=2n3+3n2+2n+1 3limT(n)/ n=2 T(n)=O(n3) 例:

(a){++x;s=0;} (b)for (i=1;i<=n;++i) {++x;s+=x;} (c)for (j=1;j<=n;++j) for (k=1;k<=n;k++){++x;s+=x;} 含基本操作“x增1”的语句的频度分别为1,n和n2 时间复杂度是O(1),O(n)和O(n2)。 时间复杂度有时与输入有关。

4、算法的存储空间需求

空间复杂度:S(n)=O(f(n))

五、 作业布置

复习回顾c语言中关于结构体和指针部分的内容,以便于后期学习。

六、 教学后记

按2 学时讲完。

以前教学中反映出学生对抽象数据类型掌握不好,结构体知识基本不懂,所以要求学生课下自学,下次课抽1学时学习结构体和指针。

学生读程序能力差,循环嵌套分析不出执行次数。考虑布置了一道题目练习。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机关党建工作范文下一篇:建给名词解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