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环境下学校德育的构建策略

2022-09-11

在无“网”不胜的时代, 青少年德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网络一方面使人类的个性更加解放, 更有利于人的自我实现;另一方面, 网络在人类解放自身创造力的同时也解放了人的约束力、控制力。凡事皆应有其度, 当失去对其度的正确把握时, 则可能物极必反。对自我的过度放纵必将招致放任自流的危险。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 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 而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 作为教育工作者, 尤其是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态度、采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中学生尽最大的限度去利用网络、吸取网络的精华, 最大限度的降低网络对他们的不良影响, 从而扎扎实实做好青少年的德育教育工作。

1 基于网络环境, 重新构建学校德育体系

首先, 学校德育目标应以培养道德主体为核心。今天的学校德育与网络共处一个时空, 时刻面临着网络传媒的冲击与挑战, 学校围墙再也无法阻隔网络的渗透, 也没有必要去阻隔。当学生坐在电脑屏幕前, 轻点鼠标, 往来于网络空间时, 最终决定其道德言行的就是他们自己的道德选择。青少年由于在认知水平、辨析能力等方面都不成熟, 而对多元价值观往往难以做出正确的选择。但我们也不能就此剥夺学生选择权利, 我们必须尊重学生的自我意识, 帮助学生形成辨析判断的能力, 指导他们选择正确的路线。因而, 建立一种“教会选择”的教育观念是教育适应网络社会的首要措施。道德教育的目的再也不能仅仅要求学生接受几条道德规范, 而必须面对复杂多变的信息环境, 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和选择能力, 培养他们的道德主体性。

其次, 要丰富学校德育内容, 加强网络道德培养。学校应当把网络道德教育作为日常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普及网络道德知识, 加强网络安全教育, 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能力和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同时, 必须提高教师的网络素养, 增强对学生网上生活和网络道德发展的指导。据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室主任披露的一组最新的调查数据表明:目前北京市青少年大约每4人拥有一台电脑, 这一数据己经接近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但教师中能够熟练使用网络技术的人数却不到在职教师总数的1.7%。两者之间形成的强烈反差提示人们, 最紧要的是让教师尽快跟上网络时代, 加快实现现代化教育的目标。

第三, 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拓展学校德育途径。学校德育要充分利用网络的特点, 最大限度地保证网络交流的自由、开放和民主, 鼓励学生把自己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存在的情绪与困扰, 通过网络直接反映、直率表达, 这才有利于教育者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 把握问题的关键, 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 使学校德育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现实, 最终达到入脑、入心、入情、入理的德育绩效。

2 创建且重视德育网站, 开辟新的德育场所

怎样建设德育网站呢?要由学校组织精干教师在校园网上面向全体学生建立德育网站, 并不断创新, 使之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 促进学生德育活动的开展。可以通过设置以下不同的栏目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料。

家乡巨变:进入这个栏目, 就可以领略到家乡的美丽、神奇, 可以看到家乡未来的发展、壮大, 置身其中, 就会油然而生一种自豪之情, 从而更加热爱白己的家乡, 热爱我们的祖国, 并会立志为建设家乡而努力学习。理论学习:进入这个栏目, 就可以阅读马列主义经典著作, 学习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思想, 看到名人名家的精辟论述等, 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模拟实验:针对某一德育主题, 设计虚拟校园、社区、家庭, 让学生进入其中活动, 活动者在不同道德观念支配下的不同行为反应将导致不同的行为结果, 如“毒品的危害”、“竞争与合作”、“知法守法”、“道德警戒线”等无法在实际生活中尝试的问题, 都可以通过仿真实验使学生身临其境、设身处地去感受某种做人的道理, 把青少年德育工作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还有网上团校、网上党校、世界之窗、知识竞赛、时事追踪、自我测试等栏目。学生通过访问德育网站, 就可以直接学习有关团、党的基础知识, 了解时事政治, 关心国家大事, 并且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爱好, 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 把枯躁的理论学习变成了感性知识, 克服了理论学习的僵化状态, 学生由原来被动地不得不学变为主动地要求学习, 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丰富了知识, 净化了心灵, 培养了爱国主义精神, 产生了报效祖国的决心, 达到了德育工作的目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 还可以通过自我测试来检测自己的学习效果, 进行自我监控, 促进了学习的积极性。

3 通过BBS和E-MAIL, 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

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在“网上论坛”上互相讨论学习体会, 剖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 理解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发展关系, 从而全面准确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以及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的重要思想;可以就某一历史事件、国内外某一重大事件等发表自己的看法, 提出自己的观点, 通过充分的研讨, 达到求同存异之效;可以对学校工作进行讨论, 指出存在的不足, 提出好的建议。网上讨论有其特有的优势:讨论时可以隐去真实的姓名, 也就摆脱了“随人流”的状态, 有利于敞开思想、讲真话, 因此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思想动态, 纠正其偏差, 解决真实的思想问题。在闲暇时, 学生也可以进入聊天室, 海阔天空, 谈未来、谈理想、谈人生、谈社会, 广结朋友, 广纳善言, 在消谴娱乐中坚定自己的信念。

同时, 利用E-MAIL作学生的思想工作开设心理咨询信箱, 运用E-MAIL进行交谈, 避免面对面的尴尬, 有利于克服心理障碍, 能够谈心里话, 容易沟通。学生有些心里话或一些敏感的话题, 心里存在困惑又不便当众讨论, 就可以用E-MAIL的方式寄给老师, 老师针对这个学生的疑问直接解答, 然后用E-MAIL直接寄给这个学生。这样既解决了思想上存在的问题,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又不会让学生“丢面子”。如果学生的问题具有普遍性, 老师可以在网上解答或发表公开信。如:我校开设了网上心理咨询辅导站, 自从该站开办以来, 己接待的咨询者达到500多人次。其中有早恋倾向的案例就有200多人次, 而通过教师的说服教育, 有100多人表示对早恋的危害有了正确的认识。其它的案例也不少, 如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障碍、双差生的心理隐患等等。

摘要:当前我国中学的网络道德教育虽有起色, 但基本还属于盲区。计算机和网络课程虽普遍开设, 但主要是讲授技术知识, 不探讨网络道德问题;德育课上, 网络道德的内容更是极少涉及。这种现象在今天网络化社会条件下的校园中, 是不正常的, 必须改变。所以说网络环境下中学生的德育问题成为全社会面临的需要迫切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

关键词:网络环境,德育教学,中学

参考文献

[1] 朱小蔓.中小学德育专题[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3.

[2] 蒋有慧.中学生网络生活情况的调查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 2008, 7.

[3] 朱美燕, 朱凌云.透视青少年“网络成瘾综合症”[J].我国青年研究, 2007, 6.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论“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下一篇:新时期油田企业政工人员的素质要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