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先进单位事迹材料

2023-05-10

第一篇:小学先进单位事迹材料

先进单位事迹材料

2012年,xiexiebang矿综采队围绕“高产、高效、安全、和谐”的工作目标,在环境艰苦、生产条件特别困难的情况下,以敢为人先的拚搏精神,突出高产创效益,狠抓质量保安全,强化培训提素质,生产运行严管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全队的整体工作实现了跨跃式发展,全队杜绝轻伤以上事故,消除了严重“三违”现象

(一)规范机制,强化落实,以严细管理贯穿安全生产全过程。

按照公司严制度、严管理的要求,综采队始终坚持从严治队的思路,以加强基础管理为重点,不断修订完善队管理机制,制定了一整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和考核办法,并逐步加以修改完善,提高了可操作性、合理性和实效性。在制度的执行上,坚持公平公正公开,严格考核奖惩,区队管理步入规范化、制度化、严细化的轨道,实现了工作质量、效率、效益和安全水平的新提升。

(二)加强管理,提高设备完好率和开机率。

在采场地质构造复杂、现场环境恶劣的条件下,针对综机设备管理难度大和检修工作量增大的实际,坚持以有效协调安排、加快检修节奏、提高工作效率的措施保证检修质量,坚持注重细节,从润滑、紧固、冷却、过滤、清洁、防尘等细小环节抓起,认真检查问题,及时整改问题,严禁设备带病运转,有效降低了事故率,提高了设备运行质量和开机率。机电设备事故万吨影响生产时间始终控制在2分钟以内,为实现稳产高产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三)严细管理,力保全年安全生产。

随着工作面不断向深部开采,大断层、地垒等恶劣地质变化也不断出现,由于该面地质条件复杂多变,自然断层多、顶板破碎且落差较大,最大头尾落差达16.8米,工作面一度出现窜头窜尾现象。尤其是进入4月份以来,工作面出现全断面地垒,长100多米,最高达2.6米且硬度高,给队生产、安全带来很大压力。针对这种严峻形势,队领导迅速召开班子会,面对困难,统一思想,制订措施,积极探索综采工作面过断层的新工艺、新方法,采用化学元料马丽散进行注胶,强迫断层破碎带固定,使破碎的煤矸增强抗压能力,防止顶板冒顶和片帮,有效解决了安全顺利过断层的难题,为8109工作面过断层提供了科学的依据,积累了宝贵经验。另外,在过地垒时,队领导和技术人员一道蹲现场,及时掌握工作面地质状况变化,积极分析、制定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实施综炮结合,炮采先行的采煤方法度过难关。生产过程中,为准确把握炮眼位置、角度,专门责成技术高手打眼,从而确保了深度适中,角度准确,装药适量,达到了打眼,放炮,卸岩一次性成功,较好的解决了生产过程中的难题,为在恶劣地质条件下创建样板工作面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延伸:劳动模范事迹材料 优秀班组事迹材料 优秀党员先进事迹材料

8月份,为了确保8101工作面稳装任务的顺利完成,该队领导和技术员到现场跟班指导,及时提出了分组包干、责任到人等有力措施,并亲自指挥管理,使得在8101工作面稳装中,提前完成稳装任务,并且一次试产成功无任何轻伤事故发生,当日便生产原煤3000多吨,得到了公司领导和职工的一致好评。

10月份,该队又担负起8101工作面安全生产,8109工作面搬家和8111工作面稳装的重任,在时间紧和干部职工缺乏的情况下,克服困难,顺利实现搬家倒面,创造了安全、高效、低耗,无轻伤以上事故的好成绩。

(四)强化业务技术培训,队伍整体素质实现质的提升。6月份综采队形成一队两面,由于人员缺乏公司新招来一批工人,他们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因而,采取班前每日一题、每月一考、每季度进行一次综合考核评定奖惩的形式,提升培训效果,并做到培训经常化、制度化、实效化,为安全生产创水平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技术保证。

(五)大搞设备技术革新,提高装备性能和生产效率。他们始终坚持把技术创新当成设备管理的升华,认真在实践中寻找、发现设备、生产工艺等方面制约生产的因素,大力搞好技术革新和生产工艺优化工作。特别是大采高设备投入使用后,按照挖潜设备自动化潜能和提高生产效率的要求,先后完成了转载机侧电缆防护装置、升降式捕尘网的改造;同时进行了落地式移动电缆吊挂装置、综采工作面电气移动列车间连接处保险设施、自动排水装置的的研制、加工、使用等十多项革新优化工程。一系列的技术革新,大大降低了职工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支护效果,改善了作业环境,增大了安全生产保障系数,提高了生产效率。

第二篇:先进单位事迹材料

太原市编办综合处“五一”表彰先进事迹材料

市编办综合处是一个作风扎实、锐意进取、精干高效的战斗集体。2007年,综合处作为负责市编办工作组织、协调的窗口处室,与全办人员团结协作,围绕办领导班子提出的“大学习、大宣传、大调研、大突破、大检查”的5大工作思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工作突破上下功夫,坚持学习创新立办、求真务实兴办、争创一流强办,营造出编办快捷高效、开拓创新的和谐工作氛围,为建设服务全省、影响全国、吸引世界的新太原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优化行政资源,实现政府新型管理体制改革新突破。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综合处始终注重加强行政体制改革总体研究,努力探索建立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新模式。在办领导的带领下,积极参与深化城市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安全监管体制改革、交通管理体制改革、政府公共管理体制改革、卫生体制改革等。改革进程中,对每一步实施都做了大量的艰苦细致的工作,既能做到勇于创新、敢于突破,又能做到积极稳妥、精心组织。同时,注重发挥主观能动性,与相关处室人员共同探索事业单位改革新路子,创新管理,服务大局,突出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建立健全城乡建设管理体制、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卫生监督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完善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健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机构,理顺了企业老干部管理体制,营造了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建立协调机制,实现机构编制管理新突破。

1 2007年5月1日,国务院正式颁布实施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市编办综合处认真贯彻,狠抓落实,主动牵头,积极与组织、人事、财政、纪检等部门沟通协调,争取相关部门的理解和支持,草拟并初步建立了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会议主要是由市编办、市纪检委、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人事局五部门联合定期研究分析机构编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机构编制工作联动机制等。同时,在继续坚持完善《机构编制管理证制度》、《编制使用审核制度》、《领导职数使用审核制度》、《减员备案制度》和《增拨工资经费通知单制度》“五位一体”的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着重加强在进人管理上共同把关的约束机制。按照“总量控制、统筹兼顾、留有余地、逐步到位”的原则下达全市年度用编计划,并将年度用编计划印发到组织、人事、财政、劳动和社会保障等职能部门。对未申请用编计划的单位和部门,组织人事部门不予办理调配手续,财政部门不予核拨经费,劳动部门不予办理社会保险业务,有效遏制了超编进人现象。从而将编制部门与同级相关部门的力量整合起来,初步形成了一个互通信息、密切配合、各负其责、共同把关的机构编制工作新群体。

三、构建网络体系,实现机构编制信息化建设新突破。

市编办综合处注重加强机构编制工作信息化建设,选派专人到外地虚心学习先进经验,并积极申请专项资金,在全处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实现机构编制工作“3项首次”,即:首次建立了集信息交流、政策咨询、资料汇集、网上办公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太原机构编制网站”,将市编办主要职责、组织机构、办事程序、工作流程、 2 政策法规等内容全部上网公布,建造信息平台,提供学习园地,方便基层办事,扩大对外宣传;首次建立起了省市两级联网的太原市机构编制网络管理系统。系统能动态完整地反映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各方面的详细情况,不仅可以对各项目总体与分系统、分部门、分类别、分结构的数据进行统计汇总,而且可以快速准确地实现对管辖范围内所有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人员信息的核对、监控及管理。此项工作得到了省编办的肯定;首次开发应用机构编制公文处理系统软件,并改进工作流程,由综合处一个窗口对外统一收发文,对编办办理的机构编制事项进行系统联网管理,实现了分类管理、过程监管、全程督办、快捷查找的目标。

四、加大宣传力度,实现履行工作职责新突破。

《条例》的颁布下发,对机构编制部门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市编办综合处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对处室职责重新定位,提高工作主动性,增强工作创造性,下大力集中开展了一系列学习宣传活动,很快在全市范围内掀起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条例》的新高潮。圆满召开了近几年来市编办首次在全市范围内组织的较大规模、比较系统的机构编制工作会议和培训会议,会议系统组织了机构编制业务知识专题讲座,就机构编制政策法规进行答卷测试,在全市范围内取得了良好效应。并将《条例》、《通知》和《暂行规定》等重要机构编制政策法规汇编成册,印制1000本发放到市县编委领导、编办及市直各部门;将《条例》制作成挂图3700份发放到全市各级机关及事业单位,使机构编制工作人员和广大政府机关工作人员明确了违反规定应当承担的法律 3 责任,增强了依法行政理念。

第三篇:先进单位事迹材料

农技站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新郑市农技站不断创新服务机制,扩展服务“三农”平台,把农业新技术推广到户、技术要领推广到人、良种良法推广到田。

一、强化农业技术推广,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面对2010—2011年几十年不遇气象干旱,农技站积极投身到抗旱中,把已推广利用的成熟农业技术整合、集成,组织站员深入到田间地头,查苗情,指导农民科学抗旱,为实现今年夏粮丰收做出应有的贡献。最终经过努力,小麦单产增加,全市小麦平均单产333.87公斤,较去年增长2.66%。

同时,结合新郑实际,紧抓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推广。形成了抗旱保苗、集雨节灌、冬小麦综合节水、花生节水、种植结构调整节水、抗旱保水剂、覆盖保墒等10大节水技术模式,通过示范推广旱作节水农业技术,累计增产粮食2万吨,提高降水利用率20%。

二、实施高产创建工程,发挥典型带动作用

2011年,为充分挖掘我市粮食高产潜力,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水平,新郑市在城关乡、梨河镇分别建立了2个高产创建万亩示范区,面积20700亩,示范区集成了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狠抓小麦精量播种、配方施肥、药剂拌种、病虫害统防统治等集成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措施的落实,促进了大面积均衡增产。城关乡万亩高产创建示范方平均亩产达到554.32公斤,创造了新郑市万亩成片小麦平均单产历史最好水平,充分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增产增收效果明显。

三、增强业务技能培训,提高实践指导能力

为了普及农业科普知识,加快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步伐,增强农民实践操作技能,通过制定小麦、花生高产创建、农作物高效间套示范等新技术推广工作方案、编写《小麦高产栽培技术100问》技术教材、召开技术培训会、种植现场会、印发小麦、花生高产创建技术要点、组织技术人员下乡咨询等形式,广泛开展新技术培训工作。通过展板展示、现场咨询、解答农民提问、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和农民群众面对面技术交流,增强农民科技兴农意识,发挥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四、开展粮食作物调查,为制定政策提供依据

开展2010-2011年粮油作物生产苗情调查,按时为市、省上报调查信息,为政府指导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组织人员深入到全市13个乡镇对涉及到我市种植的小麦、油菜、花生等粮油作物生产情况等认真调查,并及时进行苗情分析。同时,按省、市业务部门要求全力开展粮食生产情况调研。通过开展各种调查,真实掌握我市粮食生产现状,科学分析存在问题,为当地和上级决策部门发展粮食产业提供决策依据。

五、着力抓好农业信息服务工作

农技站设立专职信息员,负责农技信息采编、上传,利用网络平台推介、宣传农技工作动态、取得的成果和技术要点,按时上报各类信息,并积极配合新闻媒体宣传农业技术、先进生产经验,被郑州日报、新郑市政府信息科、新郑市电视台等媒体采纳多篇,为我市农业生产提供优质信息服务。

第四篇:党建先进单位事迹材料

夯实基层党建促进农村工作开展

——党建先进单位事迹材料

党委严格按照全县党建工作责任制的要求,按照"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本着"强组织、增活力、促发展、助民富"的基层党建目标,全面推动党建工作标准化建设,在完善场所建设、规范组织设置、提高服务能力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并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的要求,进一步配齐配强基层党建工作力量,扎实做好新形势下组织工作。

规范场所设施,基础保障促进农村工作开展

XXX党委按照县委组织部党建工作标准化建设的要求,积极开展了集中规范村级活动场所行动。拿出20多万元专项资金,为全镇83个村配齐了办公桌椅。同时,投资10万余元,为全镇98个村配备配齐了村两委办公室科室牌,并为各村制定完善了党建制度墙板200余块,更新村支部、村委会木制牌匾200余块。新建商桥、胡贤、韦家、前王、大**5个村的办公活动场所。同时,积极开展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及其附属资产清理登记工作,进一步明确了村级办公场所及相关设施的权属问题,实现了基层组织阵地的规范化建设。

优化党员结构,组织保障促进农村工作开展。

XXX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严格按照"三推三示两票决"发展党员规程纳新党员,特别做好"两考三审"工作,同时,将创业致富带头人、"双高"青年纳入优先发展对象,全镇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党员队伍的结构进一步改善,整体素质逐步提高,为XXX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证。2012年,全镇培养入党积极分子46人,纳新党员38人,按期转正党员42人,其中:35岁以下党员占39.5%;大专以上学历的占26.3%;农村一线的村组干部、致富能手占89.5%,"双高"型青年占到85%。

明确责任目标,制度保障促进农村工作开展。

XXX党委制定了《XXX党建工作考核细则》,把党建工作的各项工作目标细化,列入年终科学发展目标考核,并与各管区书记、各村支部书记签订了党建工作目标责任书,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局面。同时按照"一类班子促发展,二类班子抓提升,三类班子搞整顿"的工作思路,对全镇130个村级党支部进行了分类排队,采取了促发展、抓提升和搞整顿三套工作方法,先后调整充实尚坊、里仁、西宋屯、东崔、杜庙、周沙窝等8个村班子,增强了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的凝聚力。积极组织村干部参与"一村一名大学生"培训,提高村干部学历,充分利用远程、党建频道等资源组织村干部集体学习,全面提升他们在发展经济、处理民事纠纷、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能力,增强基层干部队伍的创造力和战斗力。积极开展"双联"、"党员亮身份"、"党组织星级化管理"、"党员星级化管理"等活动,全镇共发展五星级党支部24个,四星级党支部77个,三星级党支部6个,十星级党员438个,全镇形成了创先争优的良好局面。

第五篇:绿化先进单位事迹材料

绿化模范单位事迹材料

——赵朴初文化公园管理处(2015.8.5)

赵朴初文化公园是为纪念著名社会活动家、作家、书法家、前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而建立的一处纪念园林。公园占地46公顷,分为树葬地和纪念馆两部分。近年来,按照上级各主管部门对绿化工作的要求,以创建绿色模范单位为目标,赵朴初文化公园大力实施绿化、美化工程,目前,公园绿化覆盖率达到70.3%,绿化普及率达到100%。公园的绿化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 上级领导高度重视,林业部门倾力相助

自公园建设伊始,各级领导十分重视,多次要求要把公园绿化当做大事来抓,坚持高标准定位,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原则,抓重点,重点抓,以植树造林为主,乔、灌、草、花相互结合,突出美化效果,形成绿色景观带,提高绿色覆盖率为主的工作措施,力求树种多样化,美观化,景致化。林业部门更是倾力相助,在项目上大力支持,技术上派专人指导。公园绿化能有今天的成绩,离不开领导的重视关怀,更得益于林业部门长期不间断的支持。

二、强化组织领导,夯实绿化基础

赵朴初文化公园一直把绿化工作作为美化景点基本途径,不断加大绿化工作的力度,成立了以管理处主任为组长

的绿化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制订《赵朴初公园绿化养护管理详细方案》,分工细致明确,专人负责实施,专人负责监督,并聘请专家随时抽查督促,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为了确保树木成活率,公园从最基础工作抓起,制定了严格的挖穴标准、苗木质量标准,严把苗木泡水关和栽植关,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截止目前,公司共种植乔木96800株,灌木28000株,草坪520平方米,绿篱800余米,成活率达到96%以上。确保栽一棵,活一棵,成材一棵。

三、推进绿化重点,全面提高绿化水平

为了提高绿化水平,公园邀请专业团队和林业部门做了专业绿化设计方案,并且结合实际坚持见缝插绿,破墙透绿,拆房增绿,规划建绿等一系列措施,一是认真抓好树葬地神道两旁绿化工作。在全面考虑主要功能的前提下,努力做到一景一致,一路一景。公司共投入绿化资金10余万元,在神道两旁栽种植银杏、雪松、塔柏等树种,使神道在不同的季节都呈现出独特的景观。二是全力建设广场和瞻仰平台。公园共有广场两处,树葬地广场两旁栽种香樟20余棵,绿篱300余米,纪念馆广场栽有香樟和玉兰;瞻仰平台更是品种多样,有原安徽省委书记黄璜亲手在中的菩提树,有珍稀的珙桐等,正是这些花草树木,为改善公园环境和创造景观,增添了一份又一份色彩。

四、强化管理工作,维护绿化成果

在绿化过程中,公园一直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绿化管理工作。一是建章立制。根据实际公园制定了《赵朴初文化公园绿化管理办法》、《赵朴初公园绿化养护管理详细方案》,使公园绿化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二是实施目标责任管理,坚持全员参与,提高绿化质量。公园绿化领导小组将绿化区划分为3片,分专人负责,定期对各片绿化任务进行验收并随时抽查,这样既强化了各片的责任意识,又提高了绿化质量。三是注重环境卫生,公园除了每日清扫保洁,另外每周

二、周五还必须进行全员参与的大扫除。在珍稀树木上挂上标识,让游客懂得爱护,在草坪中设置提示牌板,提高了游客环保的自觉性,同时也在工作人员中形成了爱书爱花、讲究卫生的良好风尚。四是确保绿化工作成果,公园绿化领导小组专门聘请专家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了绿化专业知识培训,并且专门针对植物养护的难易程度制定了管护标准,对景区树木定期打头、剪枝、施肥、除草,并在不同时期给树木进行修剪,粉刷,喷药、除虫,有效地控制了病虫害的发生,有效提高树木的成活率。五是加大宣传力度。宣传工作分为长期和定期两种,公园的导游人员每次讲解的时候都会提醒游客爱护花草、保护环境,工作人员也在草坪、树木上挂有温馨提示的标牌,另外每年的植树节和国际环境保护日公园都会开设专题活动,大力宣传公民义务植树的法定性、义务性、公益

性和长期性,宣传植树造林在企业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在全体工作人员中树立了“绿我家园,人人有责”的理念,形成了积极参加植树造林,绿化美化环境的良好社会风尚。如今的赵朴初公园,春季万紫千红、鸟语花香;夏季绿树成荫、绿荷扶风;秋季层林尽染、硕果累累;冬季玉树银装、寒梅点点。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朝往暮归,韵味无穷。

赵朴初文化公园作为“民进中央会史教育基地”、“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直以来都把绿化工作当作重中之重,都已创建“绿化模范单位”为目标。虽然绿化工作任务艰巨,但赵朴初公园全体工作人员一定会一如既往守护好这片净土,让绿色之光遍布公园每一个角落。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小学学校寒假工作总结下一篇:学校消防知识培训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