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人”制宜因“材”施教——浅谈科学课中如何贯穿德育教育

2022-09-11

现在的学生整天囿于学校围墙内一块小小天地, “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 他们所面对的是无休无止的作业和考试, 白天有老师督课, 晚上有家长督学, 负担沉重, 压力巨大;因为独生子女居多, 在家中备受溺爱, 极易形成“以自我为核心”的独特思想, 从而使这些孩子形成任性、自私等不良的性格特征, 又因为是独生, 没有兄弟姐妹, 缺少伙伴, 不易建立集体关系, 不善于与别人交流, 形成孤僻的个性, 而父母对孩子无原则的迁就, 又导致这些孩子缺少纪律性, 内心无善恶的界限, 即使对别人造成损失和伤害也觉得无所谓, 为所欲为, 随心所欲, 而一旦遭受挫折, 则心灰意冷, 一蹶不振。无怪乎许多老师都在感叹:现在的学生真是越来越难教了!

事实上, 作为教师, 我们的任务并不光是让学生学习知识, 更重要的是教他们学会生存, 学会分清是非、善恶、美丑, 教他们遵守法律和社会准则, 教他们尊重别人、爱护别人, 教他们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而这些都可以让他们终生受益。

科学课程标准强调指出了这一点, “在科学教育过程中, 应重视科学课程本身所蕴涵的德育要素, 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 以及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教育, 与其他课程及各教育环节一起, 共同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奠定基础”, 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得到真正的、持久的、终身的发展。

在实际的科学教学过程中, 本人一直注重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做到“教学和教育”并重, 不但教给学生知识, 而且利用科学课中丰富的资源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德。

1 充分利用课后阅读材料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爱祖国是千百年来凝结和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这种深厚的感情集中表现为:对祖国的河山、文化、历史、优良传统以及人民的热爱;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 把个人命运同祖国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为争取祖国的独立、统一、富强而英勇奋斗乃至牺牲的精神。热爱祖国、建设祖国、保卫祖国, 历来就是衡量一个人道德品质好坏的重要标准。而现在许多学生, 以“自我为核心”, 自私、任性, 只知道爱自己, 想方设法使自己得到满足, 没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读书也只是为了家长和老师。

科学教材的阅读内容中有大量的材料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例如在学习“声的发生和传播”时, 介绍我国在声学方面取得的成就, 北京天坛的回音壁, 利用声的反射和聚集现象, 使声音能沿着环形壁面传播很远, 并且在回音壁中心的三音石附近能清晰地分辨出三次回音, 这个奇特的建筑声学设计, 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的热爱。

在学习“金属变化规律”时, 当学生知道我国是最早发明并使用“湿法炼铜”技术时, 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而我国现代科学家们对科学和人类作出的贡献, 同样能深深激发起学生的爱国热情, 如张青莲教授测定的相对原子质量, 国际上有7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采用了他测定的数据。袁隆平的研究成果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培育并推广杂交水稻的国家, 他对世界作出的贡献使他在国内外享有“杂交水稻之父”的盛誉。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 节省了设备, 并使生产连续化, 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而他冲破重重阻力, 历尽艰险从国外回到祖国, 为祖国的化工业作出杰出贡献的报国热情更是感动了学生。

“探索宇宙”一节阅读材料介绍了我国在航天事业的发展和成就, 使学生真正认识到祖国的伟大, 增强了爱祖国的情感, 而祖国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差距, 又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 使他们把振兴中华、报效祖国、使自己的国家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形成了刻苦学习、掌握更多知识, 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2 利用对科学家的生平事迹介绍, 进行锲而不舍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教育, 培养学生的挫折承受力, 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古人云:“人生逆境十八九。”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就注定了他将会在一生中遭受到无数的困难和挫折。然而, 在许多独生子女家庭中, 父母总是认为孩子年幼, 凡事都包办代替, 不让孩子做任何力所能及的事情。结果, 当挫折来临时, 他们就不知如何应对, 脆弱的心灵经不起一点挫折的挑战, 容易产生焦虑、失望, 甚至离家出走、自杀等消极情绪和行为。科学教材中, 有大量的科学家生平事迹及主要贡献的介绍内容, 这些内容都可以用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例如, 学习“地球表面的七巧板——板块”时, 可以向学生介绍开创大陆漂移学说的魏格纳的故事, 他屡遭挫折, 理论得不到人们的承认, 但他对事业的热爱促使他进行多方面的探索和考证, 最后牺牲在考察的过程中, 他的理论后来被发扬光大, 对“板块构造学说”的创建起到了推动作用。

学习“磁生电”一节内容时, 可向学生介绍法拉第的贡献和事迹。家境贫寒的法拉第, 一生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 但他依靠自己的勤奋与好学, 以自己的恒心和毅力, 经过10年的锲而不舍的研究, 终于发现了磁生电的条件和规律, 实现了他利用磁场获得电流的愿望, 开辟了电气化的新纪元, 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只有坚忍不拔的人才能有所成就。

学习“元素周期表”时可讲讲门捷列夫经过30年探索和研究才制成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的故事。学习“太阳系的形成和地球的诞生”时, 可向学生介绍近代科学之父——伽利略, 他所处的时代, 正是“日心说”和“地心说”激烈斗争的时候, 布鲁诺因为宣传和发展哥白尼学说而被宗教裁判所关押8年后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 而伽利略通过严密的科学观察、研究、验证, 公开表明了对哥白尼学说的支持, 虽因此受审判、监禁, 但他对科学的热爱和对真理的坚持却至死不渝。

大发明家爱迪生发明电灯, 为研制灯丝, 用了160种矿物和金属材料, 结果都失败了, 可他并不泄气, 最后终于获得成功。

著名科学家诺贝尔, 发明了新式炸药硝酸甘油, 由于实验物品的不稳定性, 曾经发生了数次爆炸, 他的亲密助手甚至他的儿子都在爆炸中失去了生命, 但他依然执着地坚持自己的科学实验, 在又一次爆炸后, 满脸被熏黑的诺贝尔终于发出了兴奋的呼声:“我成功了!”

以上这些科学家生动的事例, 可向学生倡导坚定执着、锲而不舍的意志品格, 自强不息、无私奉献的道德情操, 以及不怕失败、顽强拼搏的心理承受能力。以这些榜样的力量, 来影响学生, 提高他们应对挫折、战胜困难的能力,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增强信心和勇气, 通过对科学思想形成中的曲折与艰辛, 以及那些伟大的探索者的失败与成功的经验介绍,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科学的丰富人文内涵。

3 利用教材资源, 进行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教育,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

当下, 一个环保新名词正在日渐渗透人心, 那就是“低碳生活”, 随着哥本哈根会议的召开, 气候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低碳更成为重中之重。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西姆·施泰纳说:“在二氧化碳减排过程中, 普通民众拥有改变未来的力量。”要提高整个社会的环保意识水平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环保意识与人们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密切相关, 简而言之, 它就是一种生活习惯, 一种良好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 而需要从小培养。学生正处在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 作为教师, 应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从点滴做起, 自觉形成爱护环境的习惯。

教师教导学生养成低碳生活习惯, 积极推广低碳生活行为, 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作为科学教师, 在课堂上将低碳生活的理念、环境保护的意识传递给学生, 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自然界中氧和碳的循环”一节中, 教师在学习了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后就可以讲讲如何践行“低碳生活”, 让学生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等生活中的细节做起, 养成低碳生活的习惯, 增强低碳生活的自觉性。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一章, 可利用教材中翔实的材料, 让学生明确, 当今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人口持续增长, 而资源却日益短缺的现状, 倡导学生树立节约资源、科学利用资源的意识,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实施节能减排, 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如发动学生在生活中进行废物的回收利用, 教育他们废物不是绝对的“废”, 它们是可能变成有用的东西的。

通过对“水的利用和保护”的学习, 可使学生意识到地球上水资源的宝贵, 它和其他资源一样也出现了危机, 保护水资源已经刻不容缓, 从而教育学生要养成节约用水、一水多用的习惯。

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 引导学生将科学利用资源、保护地球家园、节能降耗的低碳生活贯穿到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家庭的日常生活中, 增强低碳生活的自觉性, 努力使学生争做低碳生活的先行者, 环境保护的小卫士。

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 笔者充分认识到, 科学课中的德育教育, 应渗透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以高度负责的态度, 把德育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结合起来, 以教师本人在课堂上和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 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促进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

摘要:科学课中蕴藏着德育教育的丰富资源, 科学教师应以高度负责的态度, 把德育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结合起来, 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和科学教师得天独厚的条件,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进行锲而不舍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教育, 培养学生的挫折承受力, 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进行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教育,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在教学过程中, 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促进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关键词:德育,资源,责任感,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科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 心的教育[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3] 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与创新能力教程[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4] 成功的家庭教育[M].北京:大众科学出版社.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水利工程施工中防渗透技术分析下一篇:建筑施工项目物资管理的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