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病虫害防治

2022-08-01

第一篇:食用菌病虫害防治

食用菌病虫害防治之 生态防治PK药物防治

“金池”易菇论剑第三期食用菌病虫害防治之 生态防治PK药物防治

辩论时间:2010年6月1日――2010年6月30日 主题:食用菌病虫害防治之 生态防治PK药物防治 正方:食用菌病虫害防治的生态防治比药物防治重要 反方:食用菌病虫害防治的药物防治比生态防治重要

主办:易菇网

承办:中国食用菌论坛网【易菇论坛】 协办:中国食用菌菌种网

冠名:浙江省温岭市金池科技有限公司

概念解释:

生态防治由物理防治演变而来,是利用可以改变有害物习性的化学物质作为防治手段,是充分利用农业生物群落中具有自身调节机制的生物活性物质,使生物防治与综合防治体系的其它部分合理结合,藉以控制害虫数量,减少病虫害损失。

药物防治是指利用药物防治病虫害,通过药物直接杀灭虫害、病害,控制和降低病虫害危害程度,或者减少单位范围内病、虫害带来的损失。 正文:

网友田鸿,正方:病虫害的危害首先是环境问题,病虫防治要预防为主,从季节、品种、环境整治、生产设施等方面采用化学清理和物隔断,减少病虫危害的机会,同时从食品安全出发,应减少药剂使用的次数和使用量。

网友平菇叶,反方:食用菌病虫害防治的药物防治比生态防治重要, 药物防治是当今最普遍使用的有效方法。

先民们最早的除虫方法估计是用手捉,历史上面对蝗虫泛滥而又素手无策,就有县官扯皮的公文「蝗虫本是天灾,并非县官无才;既从我县飞去,还请贵县押来」农药的生产普及才使得灾害得到有效控制成为可能,这里体现的是人类进步的力量。同时,农药过量使用使病菌害虫产生抗药性,人们就研究开发更强杀菌杀虫力更多类别的农药,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整个环境严重污染。

生态防治利用可以改变害虫习性的化学物质作为防治手段。优点是:对昆虫无毒害,不损害天敌;对目标害虫有选择性;对人畜安全;用量低;后效大。缺点是某种诱剂只针对一种害虫效果单一。(生态防治远不止这些,尤其防病方面,高人补充)

基因防治克服了以上方法的不足,并在棉花上广泛应用,相信离食用菌不远,如果没有转基因抗虫棉,棉花生产几乎到了末路,也许你能种棉,农民不能,用化学农药和生物制剂给棉花洗澡都防不住棉铃虫。但转基因生物对食品安全和环境安全性尚无定论。

从以上可看出,各种方法都有局限,应该走综合防治的路子。首先搞清楚目标害虫的生理习性,发育周期,根据它们适应的温度,湿度,喜欢的食物,向旋光性等习性制定不同的策略采取不同的物理化学生态方法。比如,菇蚊菇蝇在适宜温度才能爆发,低温没有,高温也同样受限,在最佳时机采用引诱和主动出击相结合,杀虫杀卵相辅助,生态防治和药物防治相补充的手段。

网友台湾小香菇, 正方:小弟以台湾这边的经验来谈,目前台湾的食用菌栽培业走向精致化,工业化,有机化,很多食品安全认证,有机农业对于农药使用来说更是不可能。农业跟农药当然是并存的,台湾的农业如果没有农药,根本就做不起来,但是当一个地区的技术,消费水平上升之后,人民要的不是一堆便宜的菜可以吃,而是要吃到“健康的菜”,更不要提到一些重大疾病患者,需要食用有机蔬果。生物防治配合设施环境,是能有效控制病虫害损失的。君不见台湾各大规模菇场,走的是有机通路体系,每天光是木屑就用上好几十吨

他们老董都敢直接生吃金针菇了,你说无毒农药不重要吗?不重要人家干嘛拼了命要搞有机?

当然,这是小弟在台湾这边看到那些大厂的做法,一般农户就不多说了,用了啥药根本不知道。

网友哥种的不是菇而是寂寞,反方:首先我们种植的地方是在中国,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其中农民占了大多数,中国人口巨大,全世界第一,对蘑菇的需求量很大,但大多说人民对蘑菇质量要求不高,就如美国人不吃杂交转基因水稻,我们中国呢?人口众多,解决吃饭问题,大范围种植杂交转基因水稻,以今天中国的国情,不使用农药是绝对不可行的。 网友jiangxi007,正方:食用菌病虫害防治的生态防治比药物防治重要。老种菇的人大概都会知道,第一年的菇场都会很好种菇,杂菌少,病虫也少。为什么?生态好啊,只是越种久了,结果杂菌也多了,病虫害也猖獗了。为什么?没有注意保护、维护好生态。一味的用药,只是会破坏生态的平衡,结果就只有走进恶性循环的怪圈!

网友lsy6560483,反方:如果说真要实行绿色的有机农业,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有人就提出了农药的危害,为何农药还要被利用到现在,原因很简单,因为人们离不开农药!在农药出现之前,人类难道就没认识到病虫害的危害吗,那是人们无能为力而已,如果说那时人们唯心,可是自古就不乏唯物者,如果说那时的科技落后,那么我现在还怀疑人类最终能否利用生态防治彻底解决病虫害的问题! 当然我不提倡使用剧毒农药!

网友了无牵挂,正方:这个辩题只是让大家说哪个更重要,而不是说要了这个就不要那个。我们也承认目前情况下包括以后药物防治特别是出了问题后用药物去治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这不影响我们,而且更应作为我们推广生态防治的动力。因为众所周知,农药残留是很难完全分解的,这对身体是有害的。就像我们得了病不能不去医院,但是我们更应该在平时的生活中改掉不良的习惯和嗜好,让作息规律,饮食健康,让身体处于一个健康的平衡状态来防止一些疾病的发生。

网友lsy6560483,反方:人人都希望利用生态防治解决病虫害的问题(包括我),可是现实是人们永远也离不开化学防治!最后定音的还得靠化学防治!这就是化学防治比生态防治重要的有力证据!

网友jph60,正方:生态防治注重以"防"为主, 使病虫偏离对食用菌的危害,当然这是个“系统工程”。 牵扯的面比较广, 目前提倡还是勉为其难. 没有立杆见影的效果. 这种温和的防治手段虽然我们对它有所偏见, 从长远来看应该是对我们有所利的。 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依赖于科技的进步,来摆脱对药物的依赖程度。

网友lsy6560483,反方:现实的生活中,现在的世界人们到处都在破坏生态平衡!如果我们把一切破坏生态平衡的活动都停止,人类只能回到原始社会!大农业如果离开化学防治,地球如何养活现有的人类?在食用菌领域如果离开化学防治,我不知道有多少菇友要叫苦连天,那样食用菌生产者还是关门大吉吧!

当然我希望人类尽量减少破坏生态平衡,减少危害人类健康的活动,在农业、食用菌方面尽量使用农药!

网友了无牵挂,正方:大家很多也说了要结合国情,认为目前中国需求量很大,药物防治还是主要。不知大家是否了解目前大家用的棉籽壳或者废棉为何有这么高的产量了,之前我们国家棉花的产量因为病虫害一直很低,后来创造了含抗虫基因的棉花产量才得以质的提升。这是食用菌行业从原材料方面生态进行防治一个很好的案例。我们老是拿自己人口多说事,认为需求量大,农民整体素质和能力不高来为自己做很多事找借口。我们习惯了目前的形式,为什么会发生大规模的病害,而且很多菇场是经常性的发生一些病害,就是因为我们对于生态防治不重视,总觉得后期出问题有药物嘛,怕什么呢?药物是解决了病虫害的问题,可是菇是种给人吃的,留给我们人的身体的问题谁来解决呢?为什么不能换个角度去看问题,我们为何老是喜欢去解决发生的问题,而不去预防问题呢?生态防治是前面花多钱,后面少花钱!就像大家平时多锻炼,免疫力强,得病的机会就会少,万一得了也好治。提出生态防治更重要,也是希望大家都能重视这方面,在这方面集思广益找出经济实惠可行之道,这才是举办论坛辩论之初衷吧。

结果公布

由易菇网主办,中国食用菌论坛网【易菇论坛】承办的“金池”易菇论剑第三期辩论赛:《食用菌病虫害防治之生态防治PK药物防治》,自2010年5月31日起开始在论坛讨论以来,截至2010年6月30日,30余名网友参与讨论,总计发帖100余条,帖子点击1800多次。网友们就食用菌病虫防治与生态防治展开了积极有效的讨论,对其利弊以及病虫害防治的方式、方法进行交流互动,引起食用菌行业众多人士关注。

此次辩论经过易菇论坛顾问团评审商议,正方冠军:击木惊蕈冠军;反方冠军:lsy6560483。冠军将获得易菇网赠送的礼品一份,易菇网感谢各位网友的踊跃参与,希望大家关注以后的辩论,积极的投身食用菌行业,为食用菌行业的发展提出更好的意见和建议。

第二篇:森林病虫害防治员林业病虫害防治

林业病虫害防治

森林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遭受到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使林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在森林的自然灾害中,病虫害的为害是很严重的。森林病虫害是一类严重的自然灾害,在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管理过程中,常常给生产经营者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又被称之为不冒烟的森林火灾我国森林病虫害的种类很多,据初步统计,有主要病害500多种,虫害1500多种。病虫害不但能直接使林木枯死,还能降低森林生长量、结实量和木材质量,降低森林的防护效能,所造成的损失令人触目惊心。1森林病虫害的防治策略1.1预防防治森林病虫害,要立足于“预防”,生产活动中,由于种苗的频繁交换、调运,人为地将一些危险性病虫害在省际、国际或地区问传播,给林业生产带来极大的威胁,因此植物的检疫工作十分重要。加强检疫检查与检疫复检,就是要严禁调运虫源木,要加强对城镇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集贸市场、仓储、加工、销售单位及苗木、花卉、果品等生产单位的管理,堵塞危险性病虫害的传播渠道。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是我国林业安全中一项重大工程,森林病虫害的危害程度之大、范围之广,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林业部门和相关林业安全研究专家重视的问题,如何有效、快速地降低森林病虫害,最大程度地减少林业损失,已成为各省市林业部门的共识。近半个世纪来,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化学防治以产生目标生物的抗药性、误杀天敌生物以及污染环境等问题备受批评。生物防治以能克服上述缺点而被寄予厚望,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不过仍有许多缺陷,如缺少人工释放的天敌生物种群持续存在的生态学动态证据,生物防治的研究者考虑更多的是食物链而不是食物网络的关系等等,在森林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方面,没有实质性的进展,也没有成功的事例表明在人工的或人工干预的森林生态系统中,建立了对森林病虫害控制持续有效的天敌生物种群。

随着人工造林面积的增加,特别是单一树种纯林的增加,病虫危害加剧。

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不断增加,防治难度大。成灾病虫种类增多,危害损失严重目前,发生严重能够成灾的病虫已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35种增加到50种左右,其中有些是由外地陆续传入的,有的是从未发现过的。过去就危害比较重的松毛虫、杨扇舟蛾、天牛(类)等至今未得到较好的控制,有的在局部地区年年发生,甚至造成严重损失。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已有美国白蛾、红脂大小蠹、苹果绵蚜及油松叶小卷蛾等多种危险性害虫先后侵入黑龙江省,由于黑龙江省对这些危险性害虫采取了有效措施极力控制,没有造成大的危害,但潜在的威胁却不容忽视。过去危害就比较严重的松毛虫、天幕毛虫、黄连木尺蛾、杨扇舟蛾、落叶松尺蛾和青杨天牛等表现相当顽固,且大都具有暴发成灾的特点,有的几乎年年于局部地区暴发。如监测跟不上,病虫害发生初期往往不

能及时发现,到发现时已是危害严重的局面,造成防治相当被动。

由于生物防治的步履维艰,加上相关学科发展的推动,抗病抗虫选种、育种的研究形成了热点。特别是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进步,DNA(基因)重组技术突破了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的困难,为抗性育种开辟了新的途径。多年来的抗性育种研究结果,使各国对主要的威胁性森林病虫害基本都提出了可用于发展的抗病、抗虫树种。但基因工程育种也不是万能的,有一个新的问题可能会产生:寄主抗性的丧失速度或者说有害生物对寄主的适应速度似乎远远快于我们的育种速度。加之关于有害生物对这些抗性树种的适应性分化的研究十分贫乏,而缺少对这些抗性树种的抗性持续性的把握。这对于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又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面对病虫灾害造成的巨大损失,认清上述问题的严重性后,在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森林资源保护学者提出了“有害生物持续治理(Sustainable Pest Management)”、“森林保健(ForestHealthProtection)”等思想。意义在于着重强调提高森林自身的调控能力和抵抗力。提出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IntegratedPest·Man·agement,IPM)应逐渐向有害生物的生态治理(EcologicalPestMan·agement,EPM)发展,这是一个策略转移的根本方向。

对于现有的、具有一定生态系统性的人工林,采取改造提高其自我调控病虫灾害的能力,运用对环境和其它有益物种的生存和发展影响较小的各种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生态和经济效益可接受(或允许)的低密度,并在时空上达到持续控制的效果。对于现有的、不具有生态系统性的人工林,采取以基因工程为主的技术措施,培育适应立地生态环境的抗性树种,逐渐取代现有弱抗性或抗性衰退、丧失的树种。对于将有的人工林,采取生态控制的策略,从造林开始就将病虫灾害的自我控制作为和高质高产同等重要的目标,以期得到自组织的人工林生态系统,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生态和经济效益町接受(或允许)的低密度,并在时空上达到持续控制的效果。对于将有的树木个体简单集合的人工林,采取以基因工程为主的技术措施,创造抗性树种,并根据其抗性衰退、丧失的速度,或有害生物对抗性树种适应性进化的速度和周期,持续地培育适应立地生态环境的抗性树种。

因此,森林及树木病虫灾害的生态控制技术和遗传(基因)控制技术是实现我国森林保护策略转移和扭转被动局面的关键技术。

传统观念中,森林保护是林木遗传育种学者培育出良种、造林学者进行造林之后才提到日程上的工作,林木育种学者并没有把持续抗性作为和产量、质量同等重要的目标进行育种,造林学者也没有把病虫灾害的自我调控作为和产量、质量同等重要的目标进行造林。可以说,现在进行保护的森林几乎没有任何抵抗病虫害的机制存在,一旦病虫灾害大发生、大流行,森防工作者使出浑身解数也难以使树木死里逃生。因此,在未来,森林保护学应是林木遗传育种学和造林学的指导学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病虫灾害的生态防御策略和基因防御策略贯彻到

生产实践当中,从根本上防治病虫害。

生态控制的原理在于系统生态学。一个平稀的生态系统内,物种之间协同进化,不同种的有机体或亚系统协调共生、互惠互利,和谐高效利用系统的能量,系统中的所有生物都占领着一切可利用的生态位、摄取一切可利用的能量,从而形成最佳的物流与能流利用状态,使整个系统表现出高效和谐的持续发展。在这种协同进化过程中,物种常表现出抗逆性和变异性,这些抗逆性和变异性的基础来源于物种基因的调控表达和变异。因此,自然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种组分形成的各级结构具有自我协调、自我组织、自我维持的稳生机制,这种机制构造了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从而起到对病虫灾害的可持续控制。

遗传控制得以实施的基础是以基因工程为主导的现代育种技术。从林木或其它动植物体内定位到抗病、抗虫基因,并将其克隆、转入到林木体内,表达出对特定或大多数病虫害的持续高抗性。目前,涉及遗传转化的树种已达9科19属近30种。一些重要的树种如杨树、欧洲落叶松等已获得了转基因植株。在报导的林木基因工程的目的基因中,抗性基因的种类最为丰富,包括了抗虫基因、抗病基因、抗盐基因、抗寒基因以及抗除草剂基因。

对林木病害的遗传控制应该考虑两个方面,这是由于具有两种不同的林木病害类型。对于病原主导性病害,寄主一般体现为寡(或单)基因控制的垂直抗性,相应的病原致病基因也是寡(或单)基因,这样便于克隆抗性基因以抑制致病基因的表达;对于寄主主导性病害,寄主则往往体现为多基因控制的水平抗性,病原的致病性也往往是多个基因的表达,因此不利于克隆特定的抗病基因以表达抗性。寄主主导性的病害是由不良环境因素(逆境)造成树木生长势下降而诱发产生的,因此,这类病害又称作生态性病害。例如杨树溃疡病、烂皮病,它们一般是在环境胁迫引致树皮膨胀度低于80%时才能够发生。因此,如何提高树木生长势,增加抵抗逆境胁迫能力是防治树木生态性病害的根本。在抵抗这类病害的基因工程中,应转入能够提高树势、强固细胞壁的抗渗透胁迫基因。

生态性病害的病原主要是一些具腐生性弱寄生性病原真菌,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中及潜伏侵染于树木体内。生态逆境是这类病害的主要诱因,当逆境生态因子导致树木生长势下降至某一个阈值时,病原一寄主复合体开始病理过程,使寄主细胞、组织发生病变,表现出枯梢、枝干溃疡或腐烂等症状,影响树木的生长,严重时造成树木的死亡。生态性病害由于病原菌具有潜伏侵染的特性、可长期潜伏在树木体内,因此具有隐蔽性;由于气候生态逆境是其主要诱引,因此具有突发性。

这类病害在北美、欧洲以及东北亚分布广泛,各国在经历了化学防治的失败后,目前的研究都集中在抗性育种和集约栽培上,试图通过提高抗逆性和抗病性以及提高树势来最终达到控制病害的目的。

总结

生态性病害由于具有隐蔽性和突发性,因此,控制的根本途径是生态控制技术。对于客观上具有或可能出现一定演替过程、形成一定自组织性而具有一定程度自我调控病虫灾害的功能的人工林生态系统,其病虫灾害生态控制的研究趋势是:从乔、灌、草及农作物多植物种合理配置人手,提高系统内的生物多样性,改造现有林和营造混交林,为系统的演替过程构建初始可启动状态,使其伴随演替过程逐步最大程度地实现自组织性,从而形成一定程度的抗逆补偿功能和自我调控病虫灾害功能。同时辅助以环境允许的人为措施,将病虫灾害控制在允许水平。对于城市绿化树木和干旱及半干旱地域的造林树木,客观上很难或不可能形成一定自组织性的人工林生态系统,其生态性病害生态控制的研究趋势是:通过树木根系和根际土壤生态环境的改造,使其形成及促进根系的发育和发达、水分和养分的持续有效利用、病菌侵染预防和侵入后的抑制功能等,从而保健树木、提高树势、增强树木的抗逆性和抗病性,达到持续、有效控制病害的目的。

第三篇:水稻病虫害防治

水稻害虫综合防治技术指导方案

水稻主要害虫为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水稻螟虫。不同时期要针对不同的主要害虫进行防治。

水稻害虫的综合治理措施主要有:(1)明确当地水稻不同生育期的主要害虫;(2)创造不利于害虫滋生的环境,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的力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3)向稻田生态系引入生防物及其产物;(4)培育选用抗虫耐害的优质高产良种;(5)安全科学使用农药,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

(一)稻飞虱:稻飞虱是近年来连续严重爆发的水稻害虫,随着杂交稻面积的扩大以及稻飞虱的迁飞危害,防治需采用“狠治一代,控制二代”的策略,治秧田,保大田,治前期,保后期。穗前治虫保苗,压低虫口基数,防后期上穗为害的防治策略。

1.农业防治措施:合理安排作物布局,重抓田间管理,消灭越冬虫源,适当提早栽培节令栽插,避开稻飞虱危害代的高峰期,水稻收获后及时翻耕晒垡;选育抗虫品种,合理密植,规范化栽培。可采用旱育稀植、抛秧、水直播等方式改善田间小气候,使水稻提早分蘖,在稻飞虱混发高峰前水稻分蘖结束,从而可减轻危害;同时控制氮肥,增施磷肥、硅钙肥,巧施追肥,使水稻早生快发,加快分蘖,增加株体硬度以避开稻飞虱的趋嫩性而减轻其危害;通过合理灌溉,做到“浅水栽秧、寸水活棵、苗够晒田、深水孕穗、湿润灌浆”,促使水稻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逆性。

2.生物防治措施:调控稻田块周围的小生态环境,在田埂上撒施可引诱稻飞虱天敌的有益杂草,增加天敌的数量,充分发挥天敌对稻飞虱的控害作用。 3.化学防治措施:撒种时稻谷用5%锐劲特悬浮剂加水拌种预防稻飞虱的发生。大田防治,在水稻分蘖期加强测报及田间调查,监测稻飞虱的发生情况,在主害代的低龄若虫盛期,以1%灭虫清(阿维菌素)悬浮剂(40—50)ml/亩喷雾防治,在田间虫量达到百丛稻株虫口>1000头时开始选用吡虫啉、阿克泰、艾美乐、速灭威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例如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g/亩兑水37.5kg喷雾。施药时要连片联防,必要时要出动机防队进行大面积范围统防统治,降低虫源,减少施药次数,提高防治效果。

(二)稻纵卷叶螟:稻纵卷叶螟的防治要坚持“以农业栽培措施为基础、科学用药为关键,压低基数与控制危害相结合的”综合治螟策略。及时做好螟虫冬前与冬后残留情况的调查:在发生期间,做到查虫与查卵相结合、田间系统调查与大田普查相结合、查虫情与查苗情相结合;准确掌握螟虫发生动态。 1.农业防治措施:冬闲田应及早翻犁利用冬春雨水或灌水灭蛹防治螟虫,从而达到减少越冬虫源基数的目的。

2.物理防治措施:使用杀虫灯诱蛾灭螟蛾,减少虫源基数。

3.化学防治措施:为及时有效控制稻纵卷叶螟危害,必须加强虫情监测,密切注意稻纵卷叶螟发生动态,测报灯下出现高峰日或是田间蛾量急剧上升时,应及时分析发布预报,提出防治适期,做好防治宣传指导,并及时向当地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汇报,以便掌握有利时机,组织农户开展统一防治,提高防治效果。防治稻纵卷叶螟必须抓住幼虫孵化后未卷苞之前施药。在分蘖期百丛幼虫量≥50头,孕穗期百丛幼虫量时≥30头时要及时防治,抓住虫卵孵化盛期进行施药防治可提高防治效果。在主害代2龄幼虫盛期(大量叶尖被卷)时可选用下列内吸性强、能杀虫杀卵的药剂进行防治:①杀虫双+敌敌畏,②巴沙+敌敌畏,③杀虫双+吡虫啉,④阿维菌素素+毒死蜱,⑤阿维毒死蜱。

(三)水稻螟虫。水稻螟虫的防治要坚持“狠治第一代螟虫,挑治第

二、三代重治穗期保丰收”的治螟策略,做好冬前与早春基数调查,重视田间系统调查与大田普查相结合,加强预测预报以准确掌握螟虫发生消长动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有效控制水稻螟虫危害。

1.农业防治措施:在螟虫化蛹期(3月下旬至5月上旬)用中型拖拉机进行耕翻和灌水,以消灭越冬虫源;同时适当推迟水稻播栽期,直播稻推迟到5月底后播种,移栽稻在5月下旬左右播种,6月上旬后移栽,以避开一代产卵盛期。 2.物理防治措施:设置杀虫灯对成虫进行灯光诱杀。

3.化学防治措施:第一代螟虫的防治重点是中稻秧田和早稻大田,特别是中稻秧田,因秧苗较矮小,容易看到螟蛾和查到卵块,同时秧田有多种害虫,可以混合兼防。起到减少一代螟虫危害,压低

二、三代虫源的明显作用。在开展预测预报和进行田间调查的基础上,确定喷药防治田块对三代螟虫进行防治。在螟蛾发生盛期,对田块进行调查,确定易受害稻田范围,在螟蛾产卵盛期到田间查卵,卵块盛孵期喷药防治。防治时期掌握在水稻大苞至破口期。掌握好防治适期,在螟虫卵孵高峰期至低龄幼虫阶段用药适时开展化学防治。具体实施方法为一代三化螟和一代二化螟发生期,对移栽苗、抛秧苗,以及早播直播稻苗,在6月初至6月下旬进行重点防治,一般用药1-2次。在6月下旬至7月初这一阶段,对所有稻田的二代二化螟进行狠治。7月下旬左右视螟虫发生实况进行重点防治,其它地区作兼治,三代三化螟发生区和二代二化螟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重治一次。选用药剂为三唑磷、毒死蜱、杀虫单、锐劲特等。

(四)推荐使用的高效、低毒农药:

1.防治白背飞虱:噻嗪酮、噻虫嗪、烯啶虫胺、吡虫啉。 2.防治褐飞虱:吡蚜酮、噻嗪酮、噻虫嗪、乙虫腈。

3.防治稻纵卷叶螟:氯虫苯甲酰胺、丙溴磷、毒死蜱、阿维菌素、茚虫威、呋喃虫酰肼、甲维·毒死蜱、苏云金杆菌、白僵菌(两头歼)、甲维·杀。 4.防治二化螟:甲维·毒死蜱、氯虫苯甲酰胺、丁烯氟虫腈、虫酰肼、白僵菌(天擒)。

5.防治三化螟:氯虫苯甲酰胺、甲维·毒死蜱、毒死蜱。

二、水稻病害综合防治技术及措施

(一)水稻稻瘟病。稻瘟病又称稻热病,俗称火烧瘟,是真菌性病害。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根据被害部位不同,可形成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等病害。

防治方法:为了准确及时用药,首先应进行病情调查,一般于水稻分蘖期前,每逢降雨后到感病品种的高肥田、入水口以及粪堆底(生长茂密地段)等处进行调查,观察有无急性型病斑出现,如有急性型病斑出现应立即进行药剂防治,施药后10天左右,病情仍在发展可再施药1次。如叶瘟于孕穗期才开始发生,病情不重,可结合预防穗颈瘟进行药剂防治。防治水稻苗瘟、叶瘟:主要抓住发病初期用药;本田从分蘖期开始,如发现发病中心或叶片上有急性病斑,即应打药防治。常用药剂:20%或4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40%稻瘟灵(富士1号)乳油、40%灭病威胶悬剂、20%三环异稻可湿性粉剂对水均匀喷雾防治。防治穗瘟:叶枕瘟、穗瘟、节瘟和枝梗瘟对产量影响较大,防穗瘟要着重在抽穗期进行保护,孕穗(破肚)期和齐穗期是防治适期。常用药剂: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40%稻瘟灵可湿性粉剂、21.2%加收热必可湿性粉剂、2%加收米、20%三环异稻可湿性粉剂、40%克瘟散乳剂对水在破口期和齐穗期各喷雾一次。

(二)水稻纹枯病。水稻纹枯病由病原真菌引起,纹枯病防治适期为分蘖末期至抽穗期,以孕穗至始穗期最为关键。一般分蘖末期丛发病率达5%-10%,孕穗期达10%-15%时应用药防治。高温高湿天气要连防2-3次,间隔期7-10天。 防治方法:在分蘖期和孕穗期达到防治指标即要用药防治,气候及苗情有利于病害发生、流行的要连续打2-3次药。防治药剂:5%井冈霉素水剂或20%粉剂对水喷雾或泼浇、或制成毒土撒施在稻基部;也可用20%稻脚青可湿性粉剂、25%粉锈宁(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农抗120水剂喷雾。

(三)水稻稻曲病。稻曲病是真菌病害。根据当地以往发病史,结合天气、品种、苗情进行分析,做出预测预报,选择用药,适时准确防治。

防治方法:防治适期为水稻孕穗后期(抽穗前3-7天)至始穗期。常用药剂:种子消毒用2%-3%石灰水、50%多菌灵、500倍液强氯精浸种;大田喷药防治用20%瘟曲灵、35%稻曲清、25%粉锈宁可湿粉、50%DT可湿性粉剂(琥胶酸酮)、水稻孕穗后期(破口前3-5天),用25%富力库乳油、加倍井冈霉素+50%多菌灵。

(四)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白叶枯病是细菌病害,又称过火风、白叶瘟。 防治方法:药剂防治病区关键抓秧田防治和发病前期的防治,秧田在秧苗三叶一心期进行,大田在出现零星病株(发病中心)时进行。常用药剂:每亩用20%叶青双(川化-018)可湿性粉剂125克或25%叶枯灵可湿性粉剂300克或12%施稻灵悬浮剂30毫升或10%氯霉素可湿性粉剂70克等对水75千克喷雾,大田初病期每隔7天连续喷洒2-3次。

(五)水稻条纹叶枯病。水稻条纹叶枯病由灰飞虱传毒为主的病毒病害。防治的关键是控制灰飞虱的发生、传播及危害,达到“切断毒源,治虫控病”。 防治方法:用10%吡虫啉20克对水5千克浸种5千克、50%二嗪磷乳油、10%吡虫啉(大功臣)可湿性粉剂、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治虫防病。

(六)水稻普通矮缩病。水稻普通矮缩病是由水稻普通矮缩病毒经黑尾叶蝉、电光叶蝉、二点叶蝉传播。病毒潜存于带毒昆虫体内,并可经卵传递给后代。 防治方法: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关键是治虫防病,重点抓传毒昆虫两个迁飞高峰期防治,即抓早稻秧田和本田前期及晚稻秧田和本田前期的防治。每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15克,对水喷洒,治虫防病。

主讲:王鸿宝

一、水稻病虫:

(一)稻瘟病

稻瘟病俗称“鬼掐颈”,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

苗瘟:病苗基部变黑褐色,上部呈黄褐色或淡红褐色而枯死。潮湿时病苗表面常有灰绿色霉层。

叶瘟:病斑呈钫锤形,最外层黄色,内圈褐色,中央灰白色;病斑两端有褐色坏死线向外延伸成长条状,病斑背面产生灰绿色的霉层。

穗颈瘟:发生于穗颈上。病部呈褐色或墨绿色。穗颈发病早的多形成“全白穗”,迟的则谷粒不充实,病穗往往从颈部折下,形成吊颈。稻瘟病的防治。

种子消毒:①1%的石灰水浸种;②强氯精消毒。

药剂浸秧:用2%的三环唑可湿性粉剂按1两兑水50斤的比例,将秧洗净甩干,浸入药液中半分钟取出堆闷,闷半小时,然后栽插。

喷药防治:一旦出现叶瘟发病中心,及时每亩用甲、乙基托布津1000—1500倍液喷雾;亦可用富士一号,一般亩用50毫升兑水120斤喷雾。在水稻孕穗破口期,不管田块是否发病,都应每亩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2两兑水120斤喷雾防治一次。在抽穗后发现穗颈瘟,应亩用100毫升富士一号兑水120斤进行喷雾。

(二)水稻纹枯病

纹枯病俗称:“花脚杆”,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也是我县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病斑中部呈灰白色,边缘呈暗褐色,经常几个病斑相互连合成云纹状大斑块。在阴雨多湿的情况下,病部长出白色或灰白色的蛛丝状菌丝体,以后逐渐形成白绒状菌块,最后变成褐色坚硬菌核。

纹枯病的防治:

①清除菌源,打捞“浪渣”,铲除田边杂草,不用病稻草还田;②合理施肥灌溉;③及时喷药:亩用1%(1万单位)井岗霉素可湿性粉剂1斤或2%井岗霉素75克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加水150斤喷雾。也可亩用草木灰30—40斤加水200斤浸泡一昼夜,过滤后喷雾;或亩用50—70斤草木灰直接撒施。

(三)稻杆蝇

幼虫乳白色,钻入心叶内为害,秧苗被害后抽出的心叶上有椭圆形或长条型小孔洞,后发展成纵长裂条,叶片破碎。每亩用18%杀虫双半斤加水120斤喷雾。

(四)稻纵卷叶螟:又叫裹叶虫,是我县主要害虫之一。每年随西南气流由中南半岛及我国海南和两广南部稻区迁入我县。主迁入期一般为5月下旬至6月中旬,产卵盛期在6月中旬,为害盛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下旬。以幼虫进行危害,幼虫吐丝将稻叶纵卷成筒,取食叶肉,形成白条斑,受害严重时,稻叶一片枯白。

防治应掌握在幼虫盛孵期施药效果最好,一般年份防第3代在6月20日左右。

防治用药:杀虫双(兼治钻心虫)、杀虫单等。

(五)稻飞虱

稻飞虱俗称“蜢子”,也是我县主要害虫之一。我县稻田发生的主要是白背飞虱及褐色飞虱。两种飞虱都是随着西南气流从南方稻区迁入。一般在水稻的前期以白背飞虱为主,后期褐飞虱为主。即白背飞虱主要在分蘖至拨节期为害。受害田块稻叶发黄,分蘖减少,严重时水稻成片“落塘”枯死。褐飞虱的为害主要在在孕穗至成熟期,为害严重时,稻丛基部变成黑褐色,逐渐全株枯死,受害田常“黄塘”,严重时全田枯黄,形如火烧。两飞虱的防治适期都应在田间每百丛有虫量在50头以上即开始用药,效果好的药剂为:大功臣、扑虱灵、叶蝉散等。

(六)钻心虫

钻心虫包括大螟、二化螟、三化螟三种。三种都是以幼虫蛀入水稻内取食,在水稻不同生育期,被害植株可形成枯心、枯鞘、虫伤株、枯孕穗和白穗。大螟幼虫红棕色,二化螟幼虫黑褐色,体背有五条纵线。三化螟幼虫淡黄绿色。

防治钻心虫应以农业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提倡齐泥割稻,铲除田边、沟边杂草,对于绿肥田和油菜田,尽可能早灌水耕犁,将钻心虫杀死。

喷药防治:每亩用25%杀虫双粉剂2—3斤拌细土撒施,或每亩用25%杀虫双水剂5两兑水120斤喷雾。

水稻病虫害防治

• 一水稻的分类 • 二水稻田的分类 • 三水稻的生长周期 • 四水稻主要虫害及其防治 • 五水稻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一水稻的分类

单季稻 双季稻 三季稻 二水稻田的分类 直播田 移栽田 三水稻的生长周期

• 秧苗期:种子发芽到拔秧

• 插秧期:将秧苗仔细的插进稻田中,间格有序。

• 分蘖期: 秧苗在抽高,长出第一节稻茎的时候称为分蘖期(也称返青期),这段期间往往需要施肥,让稻苗成长的健壮,并促进日后结穗米质的饱满和数量。

• 拔节孕穗期:植株幼穗分化开始到长出穗为止,大概一个月时 。 • 抽穗扬花期:植株从顶端茎鞘抽出开花齐穗这段时间, 5--7天 。 • 灌浆结实期:开花后到谷粒成熟。 四水稻主要虫害及其防治 • 主要虫害

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 •

次要虫害

稻蓟马、大螟、稻象甲、福寿螺 二化螟

• 生活习性:江西一般发生一年3-4代,安徽湖南一年1-3代,河南一年2代。2-6龄幼虫在稻桩、稻草、焦柏、三棱草及杂草中越冬。幼虫3-4月份化蛹,在温度20℃-30℃之间,温度在70℃以上,有利于幼虫发育。上海越冬代成虫在5月中旬末-6月下旬发生, 7月8月阴雨天气多,气温偏低,易出现2代螟虫灾。防治时间一般在卵孵高峰期后5-7天。 • 以幼虫为害水稻,初孵幼虫群居叶鞘内为害,造成枯鞘 各生长周期危害情况及防治方法

• 各生长周期危害情况:2龄以后幼虫蛀入株内为害;水稻分蘖期造成枯心苗;孕穗期造成死孕穗;抽穗期造成白穗;成熟期造成虫伤株。

• 4月下旬-7月中下旬,有三四个集中发蛾高峰日,第一代发蛾盛期在8月中下旬。

• 卵历期:第一代9-11天,第二天6-7天,幼虫期30余天。

• 蛹期:越冬代12-16天,第一代7-8天,全年以第一代幼虫危害严重。 防治方法:1.出类拔萃(一干到底) 80克/亩 兑水15—30公斤(用于整个生长周期期)

2。定端100克/亩 兑水15—30公斤(用于一代虫期) 3。展叶 40克/亩 兑水15—30公斤 4。夯钻 60克/亩 兑水15—30公斤 技术关键:用药时田里有水1—2公分,保水3—4天。 三化螟

• 俗称钻心虫、白穗虫.属鳞翅目螟蛾科,只危害水稻,以幼虫危害。为害症状:幼虫钻柱稻茎,引起水稻枯心、枯孕穗、白穗,转株危害还形成虫伤株,“枯心苗” “白穗”是危害后稻株的主要症状。

• 生活习性:四川、江苏、安徽北部和河南南部三代,江苏南京、上海3—4代,福建南、江苏南部、湖南南部4—5代

• 各地主要以老熟幼虫在稻桩越冬,次年春季气温回升到16℃以上时开始化蛹化蛹前先在稻茎基部咬一个羽化孔并吐丝封盖,羽化时顶破封盖屋向外爬出。在分蘖期抽穗期最受危害。

• 越冬幼虫化蛹羽化成为越冬代的蛾,蛾羽化后,第二天便开始产卵 • 卵的历期:第一代11-12天,第

二、三代7-8天。化蛹期4月下旬 • 各代发蛾盛期:越冬代5月下旬,第一代7月上中旬,第二代8月中下旬,有的年份9月下旬—10月中旬还出现第三代发蛾高峰,即有第四代幼虫发生。

防治方法:1.出类拔萃(一干到底) 80克/亩 兑水15—30公斤(用于整个生长周期期) 2。定端100克/亩 兑水15—30公斤(用于一代虫期) 3。展叶 40克/亩 兑水15—30公斤 4。夯钻 60克/亩 兑水15—30公斤 技术关键:用药时田里有水1—2公分,保水3—4天。 稻纵卷叶螟

鳞翅目螟蛾科

危害症状: 幼虫吐丝纵卷叶片,藏匿其中取食叶肉,反留表皮开成白色条斑,严重时田枯白,随虫体长大,不断将虫苞向前延长。虫苞一般是叶丝缀合两边的边缘 ,向正面纵卷成筒状。

生活习性: 成虫寿命6-17天,产卵期:4-5天

• 初孵幼虫多在稻苗新叶、嫩叶鞘内以及老虫苞 和稻蓟马危害的卷叶尖里,啃食叶肉,呈小白点状,称为“啃食白点期”,2龄称为“卷尖期”,3龄称为“卷筒期”4龄称为“暴食白叶期” 发生规律

一般发生1-5代,北方2-3袋。主要危害代是第二代7月中旬至8月危害中季稻 。

• 1代历期1个月左右 ,第一代成虫5月底在早稻田产卵 , • 6月中旬田间出现零星白点,虫量很少一般不防治, • 7月上旬第二代成虫大量由南迁入 • 7月下旬-8月初第三代成虫大量羽化

• 8月下旬第四代成虫盛发,单季晚稻和后季稻易受危害

• 10月上旬第五代成虫羽化,少数迟栽生长嫩绿的后季稻仍受灾害,后一般成虫向外迁出,

防治方法:1.出类拔萃(一干到底) 80克/亩 兑水15—30公斤(用于整个生长周期期)

• 2。定端100克/亩 兑水15—30公斤(用于一代虫期) • 3。展叶 40克/亩 兑水15—30公斤 • 4。夯钻 60克/亩 兑水15—30公斤 关键技术:初见小苞开始用药。 稻飞虱

同翅目飞虱科

• 分为:灰飞虱、白背飞虱、褐飞虱、

褐飞虱: 是晚稻穗期主要害虫

白背飞虱:危害水稻孕穗期,6月或7月初有1-2次迁入,8月中旬高峰灰飞虱:水稻受害,轻者减产20%—30%,主要达五成以上,甚至颗粒无收,传播褐条矮缩病和条纹叶枯病,还是传播小麦丛矮病和玉米粗缩病的媒介。 灰飞虱发生规律:1年发生5-7代,3-4岭若虫在枯叶及土缝内越冬。 5月-6月初二代若成及部分成虫迁飞。

5月25日前后播种的秧田里为害,主要为害秧田期和分蘖期、穗期前后也可危害。

防治方法:1.出类拔萃(一干到底) 80克/亩 兑水15—30公斤(用于整个生长周期期)

2。定端100克/亩 兑水15—30公斤

3。展叮 40克/亩 兑水15—30公斤(虫严重时80克/亩) 关键技术:对准稻株中下部喷雾

第四篇:水稻病虫害防治

水稻予粳6号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技术编写 邵友远

予粳6号是水稻专家孙彦常于93年主持培育的具有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竖叶、直穗、高光效,优质、高产、稳产特点的于98年通过国审,现成为河南和国家北方黄淮稻区的当家品种,由于多年种植和气候的变化,病虫害较重,若栽培不当易发生纹枯病、稻瘟病、黄叶病等多种病害,根据专家指导,提出600-700公斤优化栽培技术要点。(仅供参考)

一、秧苗期(5月1日-6月15日)

1、适宜播期:5月3日左右。

2、秧田播量:每平方50克左右。

3、晒种2-3天。

4、浸种:用1%多菌灵或2%生石灰浸种2-3天。

5、施肥:每亩施多元复合肥60-75公斤或二铵20-25公斤加磷酸二氢钾4公斤浅混均匀施作底肥,2-3叶期亩施硫铵10-15公斤或碳铵15-20公斤。一周后再追尿素10-15公斤。

6、灌水:一叶一心前湿润出苗,五叶前浅水促苗,五叶期后干湿炼苗。

7、病虫防治:二叶一心至插秧前用三环唑、四季红或蚍虫虫林加杀虫双等药剂,防治稻瘟病、稻蓟马、二化螟和传播病毒病(黄叶病)的灰飞虱,叶蝉3-4次。

二、分蘖期(6月15日-7月20日)

1、施肥:施足腐熟的农家肥2-3方/亩,施多元复合肥50-70公斤或施二铵20-25公斤加硫酸钾10-15公斤加碳铵25公斤旋入或撒在垡头上耙匀(盐碱地施肥要酌减,要本着少量多次的施肥原则)。

2、插秧:行距9-10寸,穴距

3.5-4寸,每穴壮苗2-3棵弱苗5-6棵,做到直、浅、匀、稳、齐。

3、追肥:插秧后3-5天,亩施尿素8-10公斤或碳铵15-20公斤,加18%杀虫双水剂350毫升(防钻心虫)加强力多菌灵25毫升(预防纹枯病、恶苗病)插后10-15天亩追尿素15-20公斤,或碳铵50-75公斤。(盐碱地酌情减量)

4、灌水:大水泡田、浅水整地、薄水插秧、深水返青、露泥分蘖、够苗晾田。

5、防病虫:7月20日左右用纹枯净或井岗霉素加粉锈宁加BT、甲安磷等防治纹枯病、稻螟虫。

三、拔节长穗期(7月20日-8月25日)

1、拔节期:控水供气,少浇水多晾田、孕穗期小水勤灌,切忌干旱减产。

2、施肥:要估地力、凭经验、观叶色巧施增粒保花肥,施多元复合肥3-8公斤,原则是早褪色早施、晚褪色晚施、浓绿不施。对往年多发病地块,要减氮、稳磷、增钾、补微,可酌情喷叶面肥,如钙、镁、硫、锌能增强植株的抗病抗逆能力。

3、病虫防治:7月20日前后及8月20日前后,分别综合防治一次纹枯病、卷叶螟、二化螟、稻苞虫、稻飞虱等。7月下旬至8月上旬如遇低温、高湿的阴雨天气,应及时喷三环唑、瘟特灵等药剂防治叶稻瘟。8月底9月初在水稻破口期和齐穗期用稻瘟灵、三环唑各喷一次防治穗颈瘟。易发生白叶枯及基腐病的地块应间歇灌水,控水供气,于拔节初至齐穗,用噻菌铜、龙克菌、及托布津、菌核净等交替使用防2-3遍。

前期管理目标:7月25日前促早生、快发、稳生、健长。方法:肥施好、水浇巧、灭病虫、除杂草、促分蘖、控苗高。 中期管理目标: 7月25日-8月25日壮根、蹲节、催穗、护叶。 后期管理目标: 8月25日-10月10日,晚封行、叶色绿中黄、不早衰、不贪青、青杆绿叶。综合管理效果好:穗多、穗大、籽粒饱。 施肥原则:底肥足、蘖肥早,中期慎施肥,穗肥要施巧。 灌水原则:水是稻的命也是稻的病。前期不能灌深水、中期不能常有水、后期不能早断水。 病虫防治原则: 作物用药要对症、适时、适量、合理、交替、安全、高效。

第五篇:蔬菜病虫害防治

时间:9/5/2009 9:15:25 PM浏览:243关键字:

怎样正确使用各类杀菌剂

杀菌剂使用技术的要求高于杀虫剂,所以掌握起来难度比较大。因此,在使用杀菌剂时,一定要掌握下面几条原则方可收到良好效果。

1.要知道庄稼可能发生什么主要病害。这样才能做到对症下药。因不同类别的杀菌剂有不同的性质、特点和作用方式,没有"万能药"。

2.要知道杀菌剂的作用性质。根据药剂对病害防治的作用来划分,大体分三类:

保护性杀菌剂:这类样菌剂能够保护未被病菌侵染的施药部位,免受病菌侵染,需要在作物没有接触到病或病害发生之前,喷药才可收到效果,如铜制剂(波尔多液),硫制剂(石硫合剂),代森锰,代森锌等。

铲除性杀菌剂:这类药剂能直接杀死入侵前的病菌和治疗已被侵染的施药部位,常有消毒,很少直接用于作物上。如用福尔马林消毒带菌种子,粉锈宁对小麦条锈病、白粉病使用方法得当有铲除作用。

治疗性杀菌剂,也叫内吸性杀菌剂:这类杀菌剂被植物吸收传导后,可阻止植株各个部位的病菌发展。如多菌灵、托布津、春雷霉素等。

3.不同类农药使用方法也不同。 ①种苗阶段系统保护:包括药液浸种、药液闷种、药剂拌种(干拌、湿拌)、种衣剂、药液浸蘸秧苗等等。常用的药剂有拌种双、福美双等。种苗包括种子、块根、块茎、鳞茎、插条、秧苗、苗木及其它用于繁殖的器官。

②药剂处理土壤。属整体或局部保护,如直接在苗床土壤中施药品种有五氯硝基苯、氯化苦等。处理土壤可采用以下方法:浇灌法(用水溶性药液,按每平方米5千克左右的量浇灌);犁底或犁沟施药;翻混法(将药剂施于土壤表面,然后翻犁土壤,使药剂翻入土表下面);注射法(用土壤注射器,按一定药量和孔距施入土壤中)等。

③叶面喷撒;叶面喷撒有多种剂型,如粉剂、微粉剂、可湿性粉剂、乳油、悬浮剂、水剂、烟雾剂等。 蔬菜病虫无公害防治农家小土方

近年来,随着蔬菜复种指数的增加,病虫害发生越来越严重。菜农普匾反映防治难,尤其是无公害防治更难。为使农民朋友有效防治蔬菜各类病虫害,现将几种简便易行且不用化学农药的蔬菜病虫害无公害防治土方法介绍给大家,以供参考。

1.草木灰法:落叶、秸秆、谷壳、果藤、稻草、木柴、杂草等燃烧后的残灰,含有大量的氧化钙和碳酸钾,呈碱性。用草木灰20-30 kg沟施或穴施于蔬菜根部周围,对葱、蒜、韭菜、瓜类蔬菜的害虫如种蝇、葱蝇的蛆有极好的防治效果。在早晨有露水时,将草木灰撒施在瓜魂周围的土面和瓜叶上,能有效杀灭黄守瓜等害虫。每亩菜地用草木灰15一20kg,浸泡于50-75kg清水中,一昼夜后过滤取滤液喷施,可防治菜蚜、蓟马等害虫,效果在95%以上。草木灰同时又是很好的肥料,能提高蔬菜的抗性,有显著的增产效果。

2.红糖液法:取红糖300g放入500 mL水中,待完全溶化后加入10g酵母,每天搅拌1次,放臵约20天后表面会出现互层白膜,此时再加米醋、白酒各回已对水50kg,喷洒于发病的黄瓜,隔7d喷1次,能有效地防治黄瓜灰霉病和细菌性角斑病。

3.尿洗合剂法:用尿素500g、洗衣粉200 g加清水100 kg搅拌配成“尿洗合剂”,待洗衣粉全部溶解后喷雾,不仅对蔬菜蚜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而且具有叶面施肥促生长的作用。但“尿洗合剂”要现配现用,以防尿素挥发失效。

4.猪胆液法:在10%的猪胆液中加入适量的小苏打或洗衣粉,直接喷施于受蚜虫、菜青虫危害的蔬菜植株上,能有效杀灭害虫。稀释后的液体可保持 10- 12 d不失效。

5.石灰法雨季中,在地势低洼、土壤湿度大的菜地生长的叶菜类蔬菜,易受蜗牛危害,一般用药剂防治难以奏效。抓住睛天或阴天露水干后空气湿度较小的时机,将过筛的干细石灰粉撒于莱克四周或菜行间土面上。当蜗牛爬过,身上所沾石灰会使其软体干燥失水死亡,但阴雨天使用该法杀虫无效。

6.面粉糊法:取250 g面粉,加2 kg水调湿,放在盆或桶内,再加入8 kg开水充分搅拌均匀,冷却后直接喷洒在被红蜘蛛为害的菜叶背面,大约10 分钟后,红蜘蛛就会被面糊粘住而死。喷施时间以下午2时后为佳。 7.昆虫法:从田间抢收僵死的菜青虫100 g,捣碎后加水200 g浸泡, 24 h后过滤取清液,用 50 kg清水稀释,加洗衣粉50 g充分搅拌后,喷洒在菜青虫为害的蔬菜上,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 8兔、羊或牛粪水法:取新鲜的兔、羊或牛粪1kg盛于桶或缸内,密封沤制10-20 d,使用时充分搅拌并过滤,取滤液喷雾,每亩菜地喷液25 kg,能防治瓜类的白粉病,或抓住晴天或阴天露水干后淋洗干辣椒、茄子、西红柿、白菜、豆角等蔬菜的根际周围,能有效地驱除地老虎、金龟子、楼站等地下害虫,总有效率达85%以上。

9.高锰酸钾法:用高锰酸钾800倍液,于茄果类蔬菜定植活棵后灌根,可预防枯萎病、碎倒病。如已发生枯萎病蔫苗,可立即用400倍液灌根,有效率达80%以上。但要注意,配制高锰酸钾溶液必须用未污染的清水,随配随用,不可久臵,更不可隔夜使用,否则会降低药效,甚至失效。

保护地蔬菜害虫的无公害防治技术

冬暖棚及温室等保护地设施为棚栽蔬菜的生长发育创造了适宜的小气候条件,同时也给蔬菜害虫的挛生、繁殖和危害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保护地蔬菜生产的快速发展,害虫的发生种类、数量及危害程度有了明显增加,并且日趋猖撅。又由于长期以来,人们防治害虫时缺乏科学指导,过分依赖化学农药,一方面诱发害虫提高了抗药性,增加了有效防治的难度,另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杀伤了昆虫天敌,破坏了生态平衡,同时还提高了蔬菜产品的农药残留含量,降低了品质,严重影响了蔬菜的出口创汇和市场准人,给广大菜农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对害虫进行元公害防治迫在眉睫。

保护地蔬菜害虫的种类主要有温室白粉虱、美洲斑潜蝇、蚜虫、茶黄螨、菜叶螨、棉铃虫、菜蛾、韭蛆等。

1、温室自粉虱

白粉虱寄主范围很广,在蔬菜中主要危害果菜类,成虫和若虫群集柱叶片背面,刺吸汁液掠夺养分,被害叶片褪绿、变黄,植株长势衰弱、萎蔫,甚至全株枯死。另外还能通过分泌蜜露招引霉菌,污染蔬菜降低商品价值。生产上防治措施如下:

1.1 培育“无虫苗”:育苗时做到“不见绿”,即彻底清除棚内杂草、残株,减少中间寄主。将苗房和生产棚分开,育苗前在苗房进行彻底温室消毒,可用22%敌敌畏烟剂每(亩)大棚400~450克熏烟,消灭残余虫口。通风口增设尼龙纱防虫网,以防外来虫源侵入。

1.2 合理布局作物:棚内及其附近地块避免黄瓜。番前、菜豆混栽,防止为白粉虱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提倡秋冬温室第一茬种植芹菜、由菜、蒜黄等白粉虱不喜食又较耐低温的作物,使白粉虱难以安全越冬。

1.3 物理防治:利用白粉虱强烈的趋黄习性,在发生初期,将黄板(1米x0.2米)涂上10号机油悬挂于棚室植株行间,高度与植株相平,每隔7-10天涂一次机油,每(亩)棚设32块诱虫板,效果良好。

1.4 生物防治:白粉虱体被蜡质,抗药力较强,单独使用化学药剂防治难以取得理想防效。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在棚内人工释放丽蚜小蜂、中华草蛉、轮枝菌等天敌,这些措施在国内外已经取得成功,且效果良好。

1.5 化学防治:发生初期进行喷雾,宜早晨进行,先喷叶面后喷叶背。可选用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10%天王星乳油5~20毫升/667平方米,或40.7%乐斯本乳油800倍液,或25%灭螨猛可湿性粉剂卫500倍液,喷雾防治成虫或幼虫,效果良好。另外还可用22%敌敌畏烟剂每(亩)用0.5千克,于傍晚将棚室封闭,均匀摆成4~5点逐一点燃,关严门窗,次日清晨照常作业。

2、美洲斑潜蝇

危害瓜类、豆类、茄果类、叶菜类等几乎所有蔬菜,危害重,损失大。幼虫潜食叶片、叶柄,形成不规则的蛇形白色虫道,造成受害叶片失去光合能力,丢失养分,干枯脱落。雌成虫也可以刺伤叶片,取食和产卵危害。防治措施有:

2.1 严格检疫,防止扩散蔓延。

2.2 农业防治:清洁田园,彻底清除虫株、虫叶,集中深埋处理;与葱蒜类植物轮作。

2.3 物理防治/用黄板或黄诱虫粘纸诱集成虫,粘满虫后及时更换,棚室门窗安装防虫纱网,防治斑潜蝇人室危害。

2.4 药剂防治:选用1.1%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或1.1%绿浪2号1000倍液,或40%绿菜保乳油1000倍液、20%康福多可溶剂2000倍液、48%乐斯本乳油800倍液75%潜克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0%绿得福微乳剂1000倍液5%卡死克乳油2000倍,交替喷雾,隔个6天一次,连续防治个5次。防治成虫宜在上午用药,防治幼虫应在1-2龄期喷雾。另外还可用敌敌畏烟剂熏烟,方法参见温室白粉虱。

3、茶黄螨

又称白蜘蛛、嫩叶螨,寄主广、食性杂,在保护地能危害绝大多数种植蔬菜。以成虫和若虫集中在幼嫩部位刺吸汁液,掠夺养分,导致植株畸形和生长缓慢,影响产量。

3.1 清除虫源:及时铲除棚室周围杂草,蔬菜收获后及时清除枯枝落叶,并集中烧毁,注意冬季苗房和生产大棚的防治,消灭越冬虫源。

3.2 培育无虫苗:移栽前对幼苗普遍用药防治1-2次。

3.3 药剂防治:茶黄螨生活周期短、繁殖力强,应特别注意早期防治。加强虫情检查,一旦发生尽早用药。尤其以嫩梢、嫩叶背及花器幼果等部位作为喷雾重点。选用1.8%阿维菌素乳油2000~3000倍液,或20%螨克乳油1000倍液,0.2%蚜螨敌(苦参碱)水剂300-400倍液,或5%尼索朗乳油2000倍液,或73%克螨特乳油3000倍液及40.7%乐斯本乳油1500倍液交替喷雾,隔10天一次,连续3次。

4、红蜘蛛

又称菜叶螨,包括多种,在棚室内危害黄瓜、豆类及茄果类蔬菜,以成螨和幼螨在叶背吸食汁液,并结网危害。防治方法同茶黄螨,但以例阳霉素防治红蜘蛛效果最理想。

5、棉铃虫和烟青虫

在保护地内棉铃虫主要危害秋棚番前,烟青虫主要危害甜椒,均以幼虫蛀食蕾。花、果为主,还食害嫩茎、叶和芽,造成落花落果,至果腐烂,降低产量。防治时应以农业措施为主,推广生物防治,合理使用药剂,把幼虫消灭在至果之前。

5.1 结合田间管理灭虫灭卵,将带有虫卵的嫩枝嫩叶带出棚外处理,及时摘除虫果。适时去除下部老叶以便提高通风透光。

5.2 生物防治,在卵孵化高峰期用Bt或HD一1等苏云金芽抱杆菌制剂或棉铃虫棱型多角体病毒喷雾防治,用量为100亿/克活芽抱苏云金杆菌200~250倍液,及10亿个/克棉铃虫棱型多角体病毒可湿性粉剂每60平方米用800~1200克喷雾。

5.3 药剂防治:着重抓住卵孵化盛期至幼虫二龄盛期尚未至人果内时施药,可选用2.5%保得乳油2000-3000倍液,或5%农梦特乳油1000-2000倍液,或5%抑大保乳油1000-1500倍液,或3%莫比朗乳油1000倍液,或15%安打悬浮剂2000倍液,或5%氟铃豚(盖虫散)乳油1500倍液交替喷雾。

6、韭蛆和根蛆

韭蛆在保护地内主要危害韭菜和韭黄,幼虫钻至地下部分,造成地上部叶片瘦弱枯黄,萎蔫死苗,严重时成墩死亡。幼虫蛀人根茎和假茎中引起腐烂,有时造成毁棚。根蛆在苗床上危害播下的种子,引起种芽畸形和腐烂,不能出苗,还能危害寄主的根茎引起腐烂枯死。 6.1 农业防治:不施未经腐熟的粪肥和饼肥,施肥要避免暴露在地表。韭菜不追施粪稀,栽蒜要精选蒜种,并剥去蒜皮;瓜类及豆类播前要进行浸种催芽,浇好底水,促使早出苗。

6.2 药剂拌种:用40%二嗪农粉剂拌种,用量为种子重量的0.3%-0.5%;在播种前,每(亩)用二嗪农粉剂50克或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沟施或同底肥混合施用。

6.3 防治成虫:在成虫发生始盛期,于上午9~11时,正值成虫最活跃时用药。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或2.5%敌杀死乳油3000倍液,或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或40%菌马乳油3000倍液喷雾,注意最后一次用药距收获不得少于10天。

6.4 防治幼虫:选用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或48%乐斯本乳油每(亩)150-200克对水1000千克浇根,每墩韭菜灌药液200毫升左右。或用1.1%苦参碱粉剂1500-2000倍液灌根,也可用苦参碱每(亩)地2-3千克,拌细土15千克沿墩撒施,3天后浇水。头刀后再用2千克拌细土撒在根茬上锄一次,3天后浇水。

6.5 防治温室韭黄蛆害:精选健壮元虫韭根,防止韭蛆随韭根带人温室。发生蛆害后,选用无内吸性的药剂如90%敌百虫1000倍液,或50%辛硫磷1000倍液,或1.1%苦参碱粉剂2000倍液灌根,注意最后用药距韭黄收割不得少于10天。

7、蚜虫

保护地的蚜虫主要是瓜蚜用;蚜、萝卜蚜和甘蓝蚜。瓜蚜主要危害瓜类及十字花科蔬菜,另三种主要危害十字花科植物,其中桃蚜还能危害前科蔬菜及菠菜等。均以成蚜和若蚜群集于叶片背面及嫩茎、嫩尖等处刺吸汁液,分泌蜜露,还能传播病毒病。防治如下:

7.1 收获后及时处理残枝败叶,铲除杂草,间除有虫苗,带出棚室外加以处理。

7.2 黄板诱蚜:可参照温室白粉虱的防治方法。

7.3 银灰膜避蚜:用银灰薄膜进行地面覆盖,每(亩)地用5千克,操作方法同透明地膜。在棚室周围用10~15厘米宽的银色膜条带“挂条”,每(亩)用膜1.5千克。

7.4 药剂防治:蚜虫发生时,选用50%辟蚜雾2000-3000倍液(对瓜蚜效果差),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0.5%黎芦碱(护卫鸟)醇溶液800倍液及3%莫比朗(唆虫咪)乳油1000倍液喷雾。

7.5 药剂熏棚:棚室内于傍晚盖苫前,用22%敌敌畏烟剂熏烟,具体方法同温室白粉虱防治。

8、地下害虫

包括蛴螬类、蝼蛄类和金针虫,可选用90%丹敌百虫或5o%辛硫磷800倍液灌根,效果理想。 无公害菜椒病虫的综合防治技术

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菜椒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病虫的发生危害也逐年加重,如猝倒病、炭疽病、病毒病、晚疫病、灰霉病、白粉病、疮痂病、蚜虫、棉铃虫、甜菜夜蛾、烟粉虱等、直接影响菜椒的产量和质量,为确保菜椒的高产优质,现将菜椒不同生育阶段的无公害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1、播种前至播种期的防治

1.1 调整种植结构,合理轮作倒茬。避免与瓜类、茄果类蔬菜连作,可与十字花科甘蓝、大白菜;百合科的大葱、大蒜等实行三年以上轮作。

1.2 选用抗病品种。如海椒2号、中椒4号、中椒5号、中椒6号、中椒7号、中椒8号、甜椒3号、甜椒4号、甜椒6号、汁椒一号、沛椒九号、丰椒一号、都椒1号、津椒8号、利生洁春、冠军大青椒、早熟一号等。

1.3 苗床消毒。可用50%多菌灵1:100毒土1二千克/平方米撒施或用75%甲基托布津10克/平方米加少量土混匀撒施或每平方米用绿亨1号1克对水300倍,在播种前或播种后均匀喷洒于床内或将绿亨1号1克对过筛细土15-20千克,配成毒土,将1/3的毒土撒在苗床内,余下2/3的毒土播种后盖种。

1.4 药剂拌种。每1千克种子用绿亨1号1-1.5克与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3-4克或绿亨3号8-10克拌种,拌后随后播种。

1.5 药剂浸种。用10%磷酸三钠液浸种30分钟或100倍福尔马林浸种30分钟或50%多菌灵500倍液浸种2小时。

2、播种至定值期

2.1 选用75%甲基托布津600-800倍液或75%百茵清1000借液防治立枯病;72.2%普力克水剂5-7.5毫升/平方米喷苗床防治淬倒病,兼治早疫病、炭疽病等。 2.2 在苗床期每667平方米用件氏辣椒室两袋或克病灵500-800倍液、或病毒A可湿性粉剂4m倍液喷雾,防治病毒病,每隔7天喷一遍,连喷3次,均能收到良好效果。

3、定植至结果期

用50%避蚜雾或10%吡虫咐5克/(亩)对水40千克防治蚜虫,兼治棉铃虫;交替使用Dt乳剂400毫升/(亩),或用20亿PIB/毫升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50-60毫升/(亩)防治棉铃虫,兼治烟青虫,蚜虫。在枯萎病发病前和发病初期用绿亨1号3000倍液灌根,或绿亨2号600倍液或绿亨8号1500~2000倍液,或青椒安2号500倍液喷雾或灌根,每隔7-10天用1次,连续2-3次,兼治其它病害。对病毒病可用植病灵1000-1500倍液,或用病毒A600倍液,或用2%中南霉素300~400毫升/(亩)喷雾,效果显著。

4、结果期

4.1 病害的防治在发病初期田间喷药,用75%甲基托布津600m800倍液或40%多菌灵400-600倍液、或炭疽福美600倍液;防治炭疽病、白粉病、疫病等;用72%农用链霉素2O克/(亩)、或25%青枯灵可湿性粉剂,防治细菌性疮痂病:用72%普力克水剂、或30%恶毒灵水剂8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枯萎病、灰霉病;用20%病毒A或1.5植病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病毒病;用72%克露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晚疫病、绵疫病、绵腐病等;保护地可用5%霜克粉尘剂。或5%霜霉威粉尘剂、或5%百菌清粉尘剂1千克/(亩)喷粉防治多种病害。

4.2 虫害的防治:①幼虫低龄阶段喷雾:用0.9%阿维菌素3000倍喷雾防治茶黄螨;用10%大功臣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蚜虫:用2.5%功夫乳油,或10%吡虫啉乳油,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防治蚜虫、棉铃虫、烟青虫、甜菜夜蛾、美洲斑潜蝇,每隔5-7大喷10次,连喷3次。②物理防治:保护地可设臵黄板或黄筒诱杀白粉虱、烟粉虱、蚜虫、美洲斑潜蝇等对黄色有趋性的害虫,或复盖银灰色地膜驱避蚜虫。③生物防治:积极保护利用天敌,发现粉虱成虫时,可释放丽蚜小蜂;生物药剂,用1.8%虫螨克浓可溶性水剂,或2%菌毒克(宁南霉素),或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或5%卡死克乳油等生物制剂防治病虫等。 棚室番茄灰霉病发生与防治

随着冬季温室蔬菜生产的不断发展,近年来,番茄栽培面积逐步的扩大,成为主栽蔬菜品种之一,一般的667平方米产量过万斤以上,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及社会效益。由于是反季节栽培,给番茄灰霉病发生创造了低温、高湿、弱光的条件,加上多年的重茬连作,病菌大量的积累侵染危害,灰霉病已成为温室栽培番茄的一大病害,发病率达30%~50%,严重的影响产品质量。田间实践,利用综合防治措施,收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1、症状与发病条件

该病茵可危害花、果实、叶片及茎。但主要危害果实。危害叶片多从叶尖端开始,病斑“V’字形向内扩展,初期水浸状,浅褐色,具有深浅相间轮纹,后期叶片病斑褪绿,表面产生灰色霉层叶片枯死。果实受害,主要危害青果,先侵染残留的花和花托,后向果面或果柄扩展,致果皮呈灰白色、软腐,病部密生灰色的霉层,病斑一般达扣5厘米左右,个别的可危害半个果实,病果脱落。

番茄灰霉病是由灰葡萄抱菌侵染所致的真菌性病害。当温室内温度达到15℃,相对湿度80%以上时开始发病。温度在m~25℃,相对湿度95%以上病害大流行。因此,温室栽培番茄遇低温高湿,通风不良,栽培过密,前期枝、叶茂盛,很容易使灰霉病的发生。

2、防治

菜农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长期存在单一用药的习惯,使灰霉病对速克灵对卜海因杀菌剂逐步产生抗药性,达不到防治目的。只有利用综合防治才能控制灰霉病的发生。

2.1 选用抗病品种:适应锦州地区栽培番前品种有:40

2、宝冠、佳粉

15、辽杂1号二号、毛粉802等。

2.2 种子消毒:用50-55℃温水浸种10~15分钟,要不断的搅拌,使种子受热均匀,然后待水温冷却到28~30℃时,放在25~28℃的恒温处催芽。

2.3 起垄覆膜定植:起垄定植有利于疏松土壤,促进番茄根系发达,又避免因浇水湿度大而引起沤根死苗。覆地膜有利于保持或提升土壤温度,可隔断因土壤水分蒸发而增大棚室内湿度和膜面结露等不良生态环境。

2.4 在膜下浇水24小时后,棚室内相对湿度仅达82%~85%,如果满沟浇明水24小时后,棚室内相对湿度高达95%~100%,不但对灰霉病发生十分有利,对其它喜湿病害也极为有利。

2.5 生态防治:开花结果期,棚室内白天温度控制22-28℃,夜间10-12℃。相对湿度低于80%时,需15天左右才可产生抱子,其孢子萌发率为0;如果相对湿度在95%以上,灰霉病菌3-4天可大量产孢,48小时孢子萌发率达100%。由此可见,降湿防病效果非常明显。

2.6 药剂防治:要抓住番前灰霉病最佳防治时期,因为开败的花朵是灰霉病菌侵入繁殖的天然培养基,侵害果实引起腐烂。所以要抓住此时机,配合上述的防治措施,再利用高效、低毒的有效药剂进行防治。首次用药在第一穗果开花期,结合用防落素喷花,在药液中加入0.1%速克灵等防治灰霉病的药剂,直接对准雌花喷雾,即防止落花落果,又能防治灰霉病的发生。第二次用药是在花败坐果膨大期,为不增加棚室内湿度,应选用防治灰霉病的烟雾剂,在初见发病时,于傍晚封闭好棚室,10延长米放50克(一小包),从外向里放好药包,然后从里向外点燃。1小时后可放风换气,10~15天施放一次。在昼夜通风时,发现灰霉病发生,可用65%甲霉灵600倍液喷雾,7天喷一次,连用2一3次,即可达到防治效果。 蔬菜病虫害非农药防治技术

近年来,笔者通过反复实践,摸索出一套不施农药防治蔬菜病虫害技术,不仅减轻了蔬菜的农药污染,降低了成本,而且有利于生产无公害蔬菜,发展蔬菜出口贸易。现将其技术介绍如下。

一、物理措施防治病虫害

1、晒种、温汤浸种、盐水浸种 在播种前,选择晴日将蔬菜种子晒2-3天,可利用阳光杀灭附在种子表面的病菌,减少发病。瓜类、茄果类蔬菜的种子用55℃温水浸种10-15分钟,豆科和十字花科蔬菜的种子用40-50℃温水浸种10-15分钟,都能起到对种子消毒杀菌作用,预防苗期发病。用10%的盐水浸豆科种子10分钟,可将种子里混入的菌核病菌、线虫卵漂除和杀灭,防止菌核病和线虫病发生。

2、太阳能进行高温消毒灭菌 常用的是蔬菜大棚的高温闷棚。在夏秋季节,利用大棚闲臵期,采取覆盖塑料棚膜密闭大棚,选晴日高温闷棚5-7天,使棚内最高气温达60-70℃,可有效地杀灭棚内及土壤表层的病菌和病虫。

3、挡避和诱杀害虫 于棚室的通风口处设臵黄油板诱杀,方法是利用废旧的纤维板,栽成1米X0.2米长条,用油漆涂为黄色,再涂上一层粘油(可用10号机油加少许黄油调匀),每667米2设臵25-30块,臵于行间可与植株高度相同,当白粉虱粘满板面时,需及时重涂粘油。

4、高温堆肥杀灭病菌和虫害 蔬菜基肥以有机肥为主,但农家有机肥中多带有植物病菌和虫害。在施前1-2个月可将其泼水拌湿、堆积和严盖塑膜,使其充分发酵腐熟,在发酵期堆内温度高达70℃左右,可有效地杀灭病虫害。并且腐熟后的肥料施入棚内,不会发生蔬菜烧根和有毒气体危害等不良现象。

二、栽培措施防治病虫害

1、轮作换茬和清洁田园 各种蔬菜实行2-4年以上的轮作换茬,都有减少和减轻病虫害的明显效果,并有明显增产作用。将病残体,病果全部带出棚外,销毁或深埋,可减少病害基数。尤其是前茬作物腾茬后,彻底打扫清洁田园,再结合高温闷棚,能有效地防治下茬蔬菜某些病虫害。

2、增施有机肥和配方施肥 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再按各种蔬菜对氮、磷、钾元素养分需求的适宜比例,进行配方施用化肥,不仅能改善土壤营养状况,促进蔬菜作物生育健壮,还可增强蔬菜抗病力,增加产量和提高品质,减少施药次数和施药量。

3、实行垄作和地膜覆盖栽培 大棚蔬菜实行起垅定植,地膜覆盖,既便于膜下沟里浇水,减少土壤蒸发量,降低棚内空气湿度,抑制蔬菜病害的发生发展,又可防止土传病菌的传播,从而减轻病害的发生。

三、生态环境防治蔬菜病虫害

生态防治法是利用蔬菜与病菌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要求不同,创造有利于蔬菜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虫害发生发展的生态环境条件,就可减少和减轻病虫害发生。例如:霜霉病、灰霉病和白粉病等,在高于32℃和相对湿度低于80%的条件下,病菌不发生或发生缓慢。喜温蔬菜的适宜光合温度为18-28℃,且上午8-12时完成光合量的70%-80%。因此,在生态上可采取上午适当早揭草苫,延长光照时间,并注意适当通风,使棚温度不高于28℃,湿度不高于80%。午后闭棚,使短时间棚温升至33℃,以高温抑制病菌发生发展,然后再放风排湿,在下午高温下排湿后,夜间棚内空气湿度也相对较低,可减轻结露,有利于抑制病菌传播。

在大棚蔬菜冬春寒冷期间浇水上,可采取"三不浇三浇和三控",即阴雨不浇,晴天浇;下午不浇,上午浇;不浇明水,浇膜下水;苗期控制浇水;连阴天控制浇水,低温时控制浇水。这样能有效地抑制疫病等喜温高湿耐低温病菌的发生和蔓延。

四、蔬菜制剂防治虫害

1、黄瓜蔓 将新鲜瓜蔓1公斤,加少许水捣烂滤去残渣,用滤出的汁液加3-5倍水喷洒,防治菜青虫和菜螟的效果达90%以上。

2、苦瓜叶 摘取新鲜多汁的苦瓜叶片,加少量的清水捣烂榨取原液,然后每公斤原液中加入1公斤石灰水,调和均匀后再用于浇灌植株幼苗根部,防治地老虎有特效。

3、丝瓜 将鲜丝瓜捣烂,加20倍水搅拌均匀,取其滤液喷雾,用来防治菜青虫、红蜘蛛、蚜虫及菜螟等害虫,效果均在95%以上。

4、南瓜叶 将南瓜叶加少量水捣烂,榨取原液。以2份原液加3倍水的比例稀释,再加少量皂液,搅匀后喷雾,治蚜虫效果在90%以上。

棚室番茄常见营养性生理病害及防治

蔬菜营养元素不足或过多,不但不能促进正常生长发育,反而会导致产生各种生理病害。

一、番茄脐腐病

主要表现在果实顶端下陷,变黑,逐渐扩大,病菌侵入后果实即腐烂。产生这种生理病害的主要原因为土壤干旱,植株果实部位缺钙。因为钙在植物体内是不容易移动的,土壤干旱时根不能从土壤中吸收钙,或因土壤中氮含量多,营养生长旺盛,果实不能及时得到钙。高温干旱时此病发生多。栽培上应注意土壤不宜干旱,氮肥不宜过多,应多施有机肥,同时注意补充土壤中钙的不足。

二、番茄畸形果

主要发生在第一果穗,也有少数发生在第二穗个别果实的。主要形成各种畸形怪状的多心皮果实。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育苗期温度低,氮肥用量过多,土壤湿度大,营养生长过旺,因而使子房发育不正常。因此,育苗期白天温度应保持20℃,夜间温度应控制在10℃以下,少施氮肥,不要过量灌溉,就可以克服畸形果的发生。

三、番茄筋条果

即果肉组织维管束部位坏死变成黑暗或果肉维管束变白成为白筋条果。黑筋条果多发生在光照弱,营养生长过盛,密植过度,氮肥施用过多,果实发育中代澍不正常。白筋条果则由于缺钾,吸收氨态氮过多所造成的。实际中应注意大棚和温室的土壤排水,光照不足时温度不宜太高,白天应通风良好,不过多施氮肥,要合理密植,适量施用钾和硼,最好用硝态氮肥,用量不宜过多。

四、果实着色不良

番茄果实成熟时不呈红色呈黄褐色,为果实着色不良。原因是光照弱,温度低,氮肥施用过多,果实的叶绿素分解酶活性低。克服办法是不宜过度密植,少施氮肥,以防营养生长过旺,同时温度不宜太低。

五、网纹果

从番茄果实表面可以盾到果肉呈现网纹状,这种网纹果,果实成熟迟缓,主要由于土壤干旱,根系不能很好地吸收磷、钾肥或磷、钾肥在体内移动困难,代谢紊乱。因此应注意适当灌水,防止土壤干旱。

六、氮肥过多

番茄植株氮肥过多时生长受抑制,叶片比正常的短,看起来僵硬并呈深绿色。严重过量时,叶片失去膨压,叶缘干燥,出现下陷水溃状斑点。实际中应停止施氮肥,注意适当灌溉即可减轻危害。

七、锰的生理危害

番茄植株锰过量时稍有徒长现象,生长受到抑制,顶部中片细小,小叶叶脉间组织失绿。老叶发生许多坏死叶脉,后期中肋及叶脉死亡,老叶首先脱落。实际中可用硫酸锰稀释液每50公斤水加入1.6克叶面喷雾,每7--10天喷1次。

八、锌的生理危害

番茄植株当锌过量时,生长矮小,有徒长现象,幼叶极小,叶脉失绿,叶背变紫。老叶则极度向下弯曲,以后叶片变黄脱落。应及时喷施硫酸锌稀释液,每50公斤水加入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实验室教案三年级下一篇:事业单位财务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