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病虫害调查指标

2022-11-04

第一篇:小麦病虫害调查指标

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明白纸

1、小麦纹枯病。小麦拔节初期病株率20%的田块时喷药,亩用有效成分井冈•腊芽菌可湿性粉剂(4%+16亿个/克)20克,或烯唑醇6克,或苯甲•丙环唑6-9克或井冈霉素10克,或丙环唑10克。防治时适当增加用水量,使药液能流到麦株基部。重病区首次喷雾后10天左右再喷一次。遇涝时及时清沟沥水,降低田间湿度,减轻病害发生程度。

2、小麦红蜘蛛。小麦返青期,每市尺行长有虫200头以上的田块,立即喷药防治。亩用有效成分联苯菊酯2克,或马拉硫磷15克。

3、小麦蚜虫。注意保护利用天敌,重点保护好七星瓢虫、龟纹瓢虫、蚜茧蜂等优势种天敌。当天敌单位数与蚜虫数量比例大于1:322时,可有效控制麦蚜为害,不必施药防治麦蚜。当田间麦蚜发生量超过防治指标(苗期500头/百株,穗期800头/百穗)、天敌数量在利用指标以下时,亩用24%抗蚜〃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克,或亩用有效成分吡蚜酮5克,或啶虫脒2克,或吡虫啉4克,兑水喷雾防治,兼治麦田灰飞虱。

4、小麦赤霉病。在小麦初花期(扬花10%),选择渗透性、耐雨水冲刷性和特效型较好的农药,如亩用有效成份咪鲜胺15克,或氰烯菌酯50克,或甲基硫菌灵70克,或亩用36%多菌灵〃三唑酮悬浮剂100克,喷雾防治;若花期多雨或多雾,应在药后7天左右,再喷一次。

5、小麦白粉病。小麦孕穗期,对上三叶病叶率达15%的田块,亩用有效成分三唑酮10克,或烯唑醇8克,或丙环唑乳油10克,或腈菌唑4克,喷雾防治。视病情发展,连续施药2-3次,每次间隔7天左右。

6、小麦吸浆虫。旱作区小麦,在吸浆虫中蛹盛期亩用有效成分啶虫脒7克,或辛硫磷80克拌细土20公斤均匀撒到麦田,并用绳拉动或用竹竿拍动麦穗,使药入土,杀死虫蛹;药后浇水或抢在雨前施药效果更好。成虫盛期亩用有效成分啶虫脒9克,或倍硫磷37.5克,兑水喷雾防治。

第二篇:小麦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的农业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河南省通过不断的创新种植技术,引进先进的生产工具等方法大大的提升了农业的生产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农民的创收,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并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早日实现小康社会,提升河南省小麦的质量与产量,就一定要对小麦栽培技术进行创新,加强对小麦的病虫害防治。

1 河南省小麦的种植现状

从长期的经济发展历程来看,我国属于一个农业大国。河南省作为我国小麦的主要产区是因为它具有种植小麦独特的地理优势与气候环境,有利于小麦的快速成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种植技术水平的提高,市场对小麦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多。为了更好的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就一定要对小麦的栽培技术进行创新,提高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水平。虽然河南省是我国种植小麦的大省,但在种植小麦的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去改进。

2 小麦栽培技术

2.1 因地制宜?x择小麦品种

由于我国的幅员辽阔,这就导致了我国不同地区的土质以及气候环境都各不相同,因此在选择小麦的过程中一定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土质、气候特征以及种植技术水平来选择小麦种子。在完成了小麦种子的选种工作后,为了保证种子的质量,减少种子萌芽以及变质的情况发生,就一定要在空旷通风的地方晾晒种子,并挑选出质量不合格的种子以及带有病菌的种子,以此来进一步提高小麦种子的成活率与种植质量,减少病菌种子给其他种子带来的腐蚀,提高小麦种子的发芽率与成活率。

2.2 平整土质,合理施肥

在进入小麦播种的季节,就要对土壤进行相关的处理,并用机械耕种来代替人工耕种。在一般其情况下,旱地的耕作深度要合理控制在20 ~ 25 厘米的范围之间,稻茬地的耕作深度要控制在为15 ~ 20 厘米的范围内,在耕作的珍格格过程中,主要包括深度耕作计算、和平整土质,同时也要保证土质结构处于上松下实的状态。通过耕作来改善土质结构能够大大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以及土壤的肥力,以此来减少土质孔隙较大以及凹凸不平的情况发生,提高土质适应播种的能力。同时也可以通过添加有机肥与无机肥等施肥的方法来进一步改善土壤的透气性以及土壤的环境,优化土质结构,提高小麦的质量与产量。

2.3 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播种

小麦播种的深度要根据当地的土壤土质以及气候环境等因素来确定,小麦播种时间早晚以及播种时期的气候温度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到小麦的发芽率以及实际产量。因此,为了培育出枝叶茁壮、根系发达的优质幼苗,就要合理选择播种的时间与环境,并充分利用以及创造热能资源。例如,晚于播种期3~5天进行播种就会大幅度增加麦苗的衰弱风险,提高病虫害的发生率,从而给农民带来比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为了有效减少经济损失、提高小麦种子的优质率,在种植过程中,小麦种子的播种深度大约在3~5厘米,播种的太浅就会阻碍小麦根部吸收土壤的水分与养分,播种太深就会一直小麦的生长。因此3~5厘米的种植范围能够确保小麦根部充分吸收水分与养分,并且还可以有效提高小麦的抗病虫害能力。

2.4 科学有效的管理

当小麦进入了的苗期管理阶段,相关的农业人员要在小麦出苗后,加强对小麦麦苗出苗率的检查工作,对于一些长势较差的麦苗可以采取针对性较强的方法来进行管理,例如可以通过科学的喷肥,或者适量尿素,都可以再一次促进麦苗的生长。另外在小麦的成熟期,要确保有较高成穗率,在小麦的拔节期要根据小麦实际的种植面积来适量的添加尿素与硫酸钾。在正常的情况下,每一亩小麦的尿素与硫酸钾的克数都不能超过 15 千克。并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在苗期管理阶段进行灌溉、补充适量的水分。

3 病虫害防治的主要策略

在小麦的整个种植过程中,对于小麦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是一项漫长而又复杂的工作,并且要想有效提高小麦的质量与产量,就一定要采用科学的方法来提高小麦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3.1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病虫害首先要豆乳大量的人力与物力,对小麦幼苗四周的杂草进行清除。由于小麦的生长土质一般含水量都比较大,这就为形形色色的杂草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在这一过程中,一旦杂草生长的速度大大超过了麦苗,杂草就会过度吸收麦苗的水分以及养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麦苗的生长。同时杂草抵御病虫害的能力非常高,因此就会对麦苗后期生长环境的维护与整顿造成极大的不变,并极大的增加了病虫害发生的概率,因此,物理防止要对麦苗周边的杂草通过大量的人力进行清除。

3.2 化学防治措施

要想从根本提高麦苗抵抗病虫害的能力,降低病虫害的风险,首先就要在小麦种子进入正式播种的前期,通过科学的方法来给小麦种子适量的喷洒农药,并把喷洒完农药的种子进行搅拌、晾晒与干燥,以此来提高种子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也可以把稀释后的粉锈宁均匀的喷洒到土壤中,以此来增强土壤预防治锈病和白粉病的能力,同时也可以把稀释后的乐果乳油喷洒到土壤中来抑制小麦蚜虫的产生,保证小麦的茁壮成长。

3.3 生物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治理小麦病虫害的方法。大多数情况下,蚜虫为小麦的主要虫害,草蛉作为蚜虫的克星,利用生物链的关系可以有效的减少蚜虫虫害的发生。为此,相关的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培养螳螂、益性瓢虫等益虫来有效的预防蚜虫灾害的发生。生物防治虫害的方法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与物力,同时也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农业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小麦作为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之一,它的产量以及质量会在很大的程度的上影响着我国的粮食安全以及农民的经济来源。因此,为了进一步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以及农民的创收,就一定要不断的创新小麦栽培技术,改进病虫害防治的措施,以此来大大的提升小麦的生产质量以及实际产量,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465200河南省固始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第三篇:小麦病虫害统防统治3万亩总结

由于去年冬季与今年春季干旱天气的影响,小麦生长发育较缓慢、抗逆能力减弱,对于各类病虫害的浸染极为有利,小麦赤霉病、蚜虫、红蜘蛛等主要病虫相继发生为害。根据***市***区小麦产业现代农业发展资金项目的实施方案,项目实施单位***镇于4月28日-5月15日在***村、***村等5个村开展了3万亩小麦统防统治工作,取得良好效益,经专业化统防统治的防效高达85%~95%,比农民自防区的防效高10%~15%;专业化统防统治的亩防治成本为10.4元~17.3元,比农民自防区减少2.7元~6.2元;亩挽回损失为23.2公斤~56.9公斤,比农民自防区多挽回损失4.7公斤~11.3公斤。具体做法如下: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为促进项目区小麦“统防统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成立以镇长为组长的“统防统治”领导小组,全面协调我镇小麦统防统治”工作。并同时成立了“统防统治”技术指导小组、后勤保障组,负责小麦中后期“统防统治”的技术方案制定、技术培训、宣传及指导、后勤保障等工作。向项目村下发了《关于做好小麦中后期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关于做好小麦中后期“统防统治”工作的通知》,将任务及时分解到村到户,抽调专业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群众搞好小麦后期的“统防统治”工作。

2、加强监测预警,及时上报病虫情报。

- 1 -

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按照农作物病虫调查规范和市、区植保站的监测要求,密切监测小麦中后期各种病虫的发生动态,特别是近期小麦各类病虫的发生动态,安排人员,坚持病虫监测调查,及时向行政主管部门和上一级业务部门报告病虫信息,准确发布病虫情报。如有重大病情,随时上报,确保信息畅通,为各级领导决策部署,为群众及时、有效地开展防治提供科学合理依据。4月28日-5月20日多次召开了小麦“统防统治”现场会,发布病虫情报2期,科技下乡12次,发放技术资料3200份,培训7场次,累计培训农民5000人次。并设立病虫防控办公室,公布值班电话,以便群众咨询。

3、强化经费监管,做到专款专用

对上级划拨的专业化统防统治经费要严格监管,按任务分配,做到专款专用,并扶持其它专业统防统治专业队,不断壮大专业化统防统治队伍,为今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4、实行“统防统治”工作的“五统一”

(1)、统一技术培训:在***镇统防统治现场对项目区农民统一技术培训,让农民掌握小麦后期病虫害识别及防治 技术、机动喷雾器使用及维修保养技术,让农民掌握小麦后期化学农药安全使用技术等。

(2)、统一供用药品:通过询价、回函、竞标方式,确定***市植物病虫草害防治中心为中标企业,免费供应到村,由村供应到农民手中,供应的农药品种有:山东瑞丰20%氰戊马乳油、山东瑞丰50%井冈三唑酮、河南辉风10%咪蚜胺

可湿性粉剂、安徽神农公司叶面肥(金穗宝)。***区***镇小麦产销协会负责防治用药及时供应并确保药品质量合格。

(3)、统一施药机械:由烈山区古饶镇小麦产销协会无偿提供100台机动喷雾器,并成立机防队8个,防治面积5000亩。其余25000亩由古饶镇小麦产销协会提供机械防治,统一调配使用,确保3-5天施药一遍。

(4)、统一施药时间:根据气象部门预报,结合我镇小麦田间生长发育情况,施药时间定在4月28-5月15日。每天施药时间定在9:00-18:00。

(5)、统一施药技术:

预防小麦赤霉病亩用50%的井冈三唑酮50毫升;防治小麦穗期蚜虫亩用20%氰戊马乳油50毫升+10%咪蚜胺可湿性粉剂20克;

叶面施肥亩用60毫升。

上述三种药品统一混配,采用二次稀释法,现配现用,亩用水量为22千克,均匀喷雾。

2010年6月10日

第四篇:HS县小麦、油菜重大病虫防治预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牢固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强化重大病虫监测和预警;大力推行绿色防控技术,着力推进植保专业化防治工作,切实增强应急防控能力,协调应用多种防治方法,将病虫为害控制在经济允许损失水平之下,确保我县小麦、油菜高产稳产目标实现,保障国家粮油生产安全和质量安全。

二、防治目标

总体目标:通过有效防治,将小麦、油菜重大病虫总体危害损失率均控制在5%以内。具体目标是:小麦纹枯病平均病茎率控制在10%以下,小麦条锈病、白粉病平均病情指数控制在5以下,小麦赤霉病平均病穗率控制在5-8%以下,穗蚜平均百穗蚜量控制在800头以下;油菜菌核病病指防效达75%以上。通过推广病虫总体防治技术,改变对单个病虫进行单一防治的做法,使总体防治实施区小麦、油菜病虫防治次数亩平均减少1-2次,化学农药亩使用量下降15-20%,大大降低病虫防治成本。

三、主要防控技术

(一)小麦病虫

1、防治策略

采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防治策略,以种植小麦抗病品种和健身栽培为基础,科学药控抓关键。

2、主推技术.

推广种植抗(耐)病品种。纹枯病重发区宜种植豫麦70、新麦18、邯6172等品种;赤霉病常发区宜种植皖麦43,扬麦l3、14、15,泛麦5号等品种;白粉病重发区宜种植泛麦5号,豫麦70,新麦18等品种。

推行适期播种,减轻病虫发生程度。纹枯病、白粉病、地下害虫重发区,小麦宜适期播种,减少病害冬前侵染,降低发病基数。

大力推行药剂拌种技术。在以小麦纹枯病、白粉病为主的重发区,推行杀菌剂拌种防病技术。地下害虫重发区推行杀虫、杀菌剂混拌技术。

推行半精量和宽行播种技术。采取半精量播种,控制密度,培植高光效群体;加强肥水管理,实施健身栽培。

总体防治技术。着力抓好播种期药剂拌种、小麦返青拔节期和抽穗扬花期3次总体防治。小麦返青至拔节初期以纹枯病为主治对象,兼治麦蜘蛛。小麦抽穗扬花期以赤霉病、穗蚜(或其中之一,其它兼治)为主治对象,兼治白粉病、锈病、吸浆虫等,药剂可选用上述杀菌剂与杀虫剂混配。秋种时以防治纹枯病、地下害虫为重点,推行药剂拌种技术。.

(二)油菜菌核病

1、防治策略

以预测预报为前提,农业防治为基础,适时药控为关键,全面推广综合防治技术。

2、主推技术

油菜菌核病花期适时药控技术。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农作物病虫防治涉及千家万户,事关农业生产安全、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要切实加强对小麦、油菜重大病虫防治工作的领导,强化植保公共服务职能,落实重大病虫防控属地管理责任,成立相应指挥机构,因地制宜制定科学防治措施,并加强督查和指导。建立病虫发生防治定期汇报和重大病虫防控工作通报制度。

2、强化病虫监测预警

切实加强病虫监测预警工作,建立健全乡镇测报网络,确保测报技术人员在岗,认真按测报规范开展系统调查和大田普查,及时准确做出重大病虫发生趋势预报,同时,要密切注视其他病虫害的发展动态,适时发布发生与防治信息;大力推行病虫可视化预报工作,确保信息渠道畅通。

3、加强防治技术的宣传指导

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农网、报纸、手机短信、语音电话、明白纸、防治现场会、科普赶集、农民田间学校等形式,大力宣传普及重大病虫防治技术。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提高病虫防治质量和效果。

4、积极推进重大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建设

实行病虫专业化防治是解决目前农村青壮劳力大量转移、农作物重大病虫暴发为害性强及防治技术要求高的有效途径,要大力推进重大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建设,切实解决农村千家万户治虫防病难问题。采取多种措施,狠抓落实,努力提高植保公共服务水平和重大病虫害的应急防控能力。

5、加强农药市场监管

化学防治是当前农作物病虫防治的关键措施,也是农作物防灾减灾的重要手段。在小麦、油菜重大病虫防治供药、用药的关键时期,农业执法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农药市场监管,对辖区内农药市场要进行全面检查,严厉查处假冒伪劣农药产品,确保农民朋友用上放心、安全、对路、优质、高效农药。

6、提供经费保障

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工作是各级政府防灾减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体现。要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将午季农作物防灾减灾经费列入当地财政预算,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农作物重大病虫监测、防治等工作顺利有效开展。

第五篇:金山地区香蕉病虫害情况调查

在金山地区,有许多农民靠种植香蕉来来维持生计,但近年来,香蕉的病虫害情况日益繁重,使得部分农民难以维持生计,作为金山的一份子,我们要对本地区的一份子我们有必要对香蕉的病虫害有一定的了解;又,在本组的成员中许多的同学家中都有种植香蕉,所以我们一致决定要对金山地区香蕉的生长周期、主要的病虫害、以及病虫害出现前后的症状和它们的防治方法进行一定的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一、 香蕉黑星病:

(1)、症状:感病的植株下部叶片先发病,叶面散生许多小黑粒,病害逐步向中、上层叶片发展,导致大量叶片发病(嫩叶很少发病)。挂过后,青绿色的果皮逐渐出现许多小黑粒,果穗向外一侧发病多于内侧,严重时穗轴及蕉果内侧也集生大量微小嘿粒。果穗果实成熟时,在小黑粒的周缘会形成褐色的晕斑,后期晕斑部分的组织腐烂下陷,小黑粒的突起更为明显。

(2)、防治方法:

1、注意田间为生,减少处侵染源。2断蕾后套袋护果3用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40%灭病威胶悬剂600~800b倍液喷雾叶片及果实,尤其应在果实段蕾后套袋前喷果为体。

二、香蕉花叶心腐病:

(1)症状:属全株性病害,病株叶片褪绿黄色条纹,呈典型花叶斑驳状,尤以近顶部1~3片叶最明显叶脉稍肿凸。假茎内侧初现黄褐色水渍状小点,后扩大并联合黑褐色坏死条纹或斑块。早发病幼株矮缩甚至死亡;成株感病则生长较弱,多不能结果,即使结实也难长成正常蕉果。

(2)防治方法:

1、选用无病苗。

2、清除园内及附近杂草,避免园内及其附近种瓜、茄类作物。

3、即使喷药杀蚜。

4、即使毁挖病株。

三、香蕉束顶病:

(1)症状:感病植株矮缩,新长出的叶片一片比一片短而矮小,叶片硬直,并成束长在一起,因此而得名“束顶病”。病叶而脆,易折断,叶脉呈现断断续续,长短不一的浓绿色条纹,赤称“青筋”。后期感病虽能抽出花序,但雄花花瓣外卷,易脱花,花瓣边缘灰白色,内缘浓绿色,此时叶片已长齐,不表现“束顶”症状,但嫩叶叶脉有浓绿色条纹。若现蕾时发病,可结蕉,但果实少而小,紧缩不展,内脆而无味。

(2)防治方法:

1、合理灌溉,湿润交替,能保持土壤的通透性,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发病较重,要注意排水。

2、合理轮作,通过合理轮作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病性。

3、挖除病株,控制病源,发现病株时要挖除深埋,同时撒石灰消毒处理。

4、喷药杀蚜,杜绝传播,蕉圩是本病的传播媒介,认真做好治蚜工作是控制束顶病的有效措施。

四、镰刀菌枯萎病:

(1)症状:病株烂根、维管束坏死、叶片相继枯黄、叶柄下垂倒挂、假茎开裂,最后枯死。

(2)防治方法:①实行检疫,封锁病区;②挖除病株,栽植抗病品种,重病

区挖除病株后须实行水旱轮作;③培育无病组培苗。

五、香蕉叶斑病:

(1)症状:导致大量枯叶,严重影响产品的产量及质量,香蕉高感,龙芽蕉、

粉蕉及大蕉抗病。

(2)防治方法①种植耐病品种;②不宜过度密植,合理施肥,深沟排水;③

蕉园与工厂保持足够的距离;④化学防治可喷25%敌力脱乳油1500倍、30%氧氯化铜糊剂800倍、40%多硫悬剂400倍、70%甲基托布津700倍药液 交替施喷,4-7月施5-6次,保护挂果株有7-10片功能叶片。

六、香蕉象甲:

(1)象甲分类:香蕉象鼻虫也叫香蕉象里,有假茎象甲和球茎象甲两种。

(2)特性:香蕉假茎蝭 蕉区最重要的害虫,从幼虫蛀食假茎,以外还为害叶柄和果轴,造成被害物有纵横交错的虫道,阻止养分和水分运输,使香蕉生长缓慢,干小、干叶多、蕾小、甚至不抽蕾。同时被害植物易被风所折断,给香蕉生产造成重大的损失。香蕉假茎象鼻虫有大黑型和双带型两种 成虫寿命200天以上,群居,栖息在腐烂的叶鞘内侧,夜向外活动,交尾和产卵,耐饥饿能力极强,且耐低温,躲在烂蕉头内越冬。喜干怕湿,高温条件下2个月不俄死,低湿环境下2-3天即死亡,高温夜间短距离迁飞。成虫在12.6摄氏度下能正常产卵,孵化后幼虫多在原处附近蛀食3-4天,在先向假茎内蛀食,继而向下或向上蛀食,有的甚至可达果轴,但不食球茎。

(3)防治方法:

1、每年的4月在幼虫大量化蛹之前,挖除旧蕉头假茎残体,放入水中浸7天以上,或纵切成4-5块,曝嗮5天以上,杀死幼虫。

2、对于生长中的楂株,结合清园,权刈枯烂叶梢,捕杀成虫,钩杀叶稍蛀道内成虫。

3、在5-6月和9-10月成虫高峰期,于傍晚用巴丹杀虫双等剂,自上而下喷湿假茎,毒杀成虫中未抽蕾的蕉株可以把头处放入几克3%呋喃丹或3.6%杀虫丹毒杀蛀食幼虫。

七、香蕉交脉蚜:危害蕉属、姜及番木瓜等多种植物。矮香蕉品种虫多,大蕉和粉蕉少。无翅蚜群居心叶基部及嫩叫荫蔽处取食。旱季发牛数量及有翅蚜均多。

(1)防治方法:由于它是香蕉束顶病的传媒,必须进行防治,注意旱季防治翅蚜,平时防治吸芽及嫩鞘的若虫,可用90%万灵可湿性粉或50%辟蚜雾可湿性粉3000倍施药杀虫。

八、香蕉网蝽:危害蕉属多种植物。以成若虫在叶背吸汁危害,使呈褐色针头大小点,叶正面则呈花白色斑点,影响光合作用,严重时叶片局部发黄以至全叶枯死。

(1)防治方法:

1、加强检查,发现受害严重的植株随即割除受害重的叶片烧毁。

2、抓住若虫幼龄期及时喷药毒杀,可选用80%敌敌畏或40%氧化乐果或50杀螟松乳油1 000~1 500倍液,或2.5%敌杀死或2.5%功夫乳油2 500~3 0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或辛硫磷乳油1 000~1 500倍液。

以上就是我们的调查结果,希望能对金山的香蕉种植业有所帮助,为金山的香蕉种植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项目部统计人员通知下一篇:项目部资料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