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管理工作的探索

2022-09-10

“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 是教育主管部门面向本科生立项的项目,也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重点建设项目之一[1]。 它的实施旨在促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鼓励和支持品学兼优、学有余力的大学生可以提早参加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等活动,从而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多年的实践证明,该措施能有效的调动大学生参加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随着它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作用的日益凸显,该项目受到越来越多教育管理工作者的重视。 因此,做好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的基层管理工作是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工作中一项重要的任务。

笔者管理所在学院的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多年, 对本科生参加该项目的管理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文结合管理工作实践,阐述了该项目的阶段管理和经费管理的方法和策略。

1项目申请阶段

项目申请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动员学生积极进行申报,并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申报书的填写。 这个阶段的工作直接影响申报书的数量和质量,对其管理可从以下环节进行。

1.1动员学生积极申报

在收到省教育厅下发的有关大学生创新计划训练项目申报的总体规划和要求后, 学校教务处通常会随之下达通知,要求二级学院组织学生申报该项目。 在收到通知后,首先要通知并动员学生。 这期间,院教务处可以通知相关年级的班主任老师去做本班学生的动员工作,让学生对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有个比较正确的认识。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要不要参加,千万不能在跟风的情况下参加申报项目,否则不仅会给学生自身带来压力,也会给后期的管理工作带来一系列问题。

1.2组建团队和确立课题

有条件参加大学生创新计划训练项目的学生,可以根据兴趣特长进行团队组建,并推举出合适的项目负责人。 课题的确立要建立在要符合团队成员的知识能力水平的基础之上,而且最好能跟学生将来的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挂钩,这样一方面能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动力完成,另一方面能保证学生的毕业论文在评优中占有优势。 这期间,学生可以自己确立研究方向,也可以让指导老师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或课题提供一些相关的研究方向。 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可进行双向选择,相互了解。 学生可以选择教师及其感兴趣的项目,而教师也可以选择合适的学生进行指导。 这样,能够保证师生间能建立良好的沟通,为以后项目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3填写项目申报书

项目组成员、指导老师以及项目名称确立之后,下面的工作就是填写申报书。 导师指导项目成员去查找、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明确所做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确定研究内容,制定方案计划,并最后完成申请书。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的热情被调动起来,文字的撰写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申请表主要有:基本情况(包括项目组负责人及成员组成与分工、指导教师简介及教学科研情况、项目简介)、立论依据(包括项目的研究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项目研究方案、项目研究具备的主客观条件、研究年度计划、项目的预期成果、经费预算(包括支出科目、计算根据及理由、金额)、 审批情况等 (包括指导教师对项目的评价及承诺、 系院推荐意见、学校评审组意见、学校意见)。 选题是否科学合理、立论依据是否充分,研究内容和目标是否明确,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是否可行、预期成果能否实现等都是考查项目能否被立项的关键点, 作为管理者的学院教务部门应提醒师生要在这些方面下好功夫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和目标。

2项目的立项实施阶段

怎样确保优秀的项目能被立项是管理工作者必须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因为这直接影响该项目能否实施及实施效果。 为了保证被立项的项目都是最优秀的, 我们采取对上报的项目采取排序的方式。 具体的做法是:每年召开教学工作委员会会议,组织委员会专家对学生的申报材料进行评审。 当然,评审专家都是各专业的负责人和学院科研带头人, 他们对各专业年级的学生和指导老师情况较为熟悉, 对课题的创新性及难易程度有较好的了解。 这些专家往往从申报书的选题、指导老师情况、申请者具备的知识条件和素质、项目方案及创新与特色等方面进行考查。 教务管理部门会按照他们的评审意见对项目进行排序, 能保证院里最优秀的项目进到学校里参加更高层次的立项竞争。

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提倡主动实践、 重在研究过程[2]。 为了保证项目顺利开展,使学生在过程中真正得到锻炼,学院需制定相应的职责权限,即让学生和指导老师明白各自的职责。 一方面,要让学生明白这一项目是学生自己开展研究的项目,要对项目负全责,不能太依赖指导老师;另一方面,指导老师也要明白自己的指导职责,严禁过程中出现老师代劳的情况发生。 项目的实施过程,既要加强学生团队意识和抗挫折能力,也要加强指导老师的指导作用。

2.1加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目前,绝大多数的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成长环境的影响使得他们多以自我为中心。 而创新训练项目多是团队项目,需要团队成员同心协力才能完成。 这时候,管理者要加强他们的团队意识, 让学生明白每个项目组成员都是项目组不可缺少的一分子,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个人不能患得患失、斤斤计较,一切以项目的顺利开展为中心,应服从项目组安排。

2.2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项目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 往往不能如计划进展的那般顺利, 这需要管理工作者及时与项目负责人和指导老师沟通,并将有关情况向学院领导及教务处汇报,共同努力寻找解决办法。 只有学院、教师和学生共同重视和共同努力, 才能真正高效地发挥创新训练项目的作用。 在遇到问题时要多鼓励学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告诉他们遇到困难才更能锻炼他们。 只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2.3加强指导老师的指导作用

项目进展过程中,还要加强指导老师对项目的指导作用。指导老师对项目组成员和项目进展有总体的把握, 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要进行积极的引导、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避免长时间的拖延进度。 这样做,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抗挫折能力,还增强了他们的成就感。

3项目的结题阶段

项目进行到终期阶段,学校教务处都会组织检查和汇报。项目组负责人需要提交结题报告书、研究成果(调查报告、发表的论文、专利、获奖、产品实物等相关支撑材料)、心得体会等相关材料。 在某些院校,省级及以上的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结题时, 还要求要有论文发表或获奖, 并参加学校教务处组织的结题答辩。研究成果的撰写直接影响到项目最终能否顺利结题,这就需要项目负责人按照不同级别的项目要求完成结题所必需的材料。 这个过程对学生的数据分析和逻辑思维等综合能力的提高非常关键。

在管理过程中,作为管理者的学院教务部门,应该以加强对导师的督促位置,提示指导老师:要对该过程做充分的指导,但不能包办;首先要告诉学生如何分析研究数据、从数据中能发现什么问题、该从哪个角度凸显自己的研究成果,然后由学生按照老师的提示撰写研究论文初稿, 再经师生多次商讨修改后最终定稿。 这个过程相对会比较漫长,老师应以引导和鼓励为主,尽量不要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这样既能最大限度的体现指导老师的指导作用, 又能最大限度的使学生在该过程中得到锻炼。

进一步实施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是 “十二五”“本科教学工程”的重要内容。 通过参加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调动了大学生参加科研的积极性,激发其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 迎接挑战的主动性,提高了大学生的科研素质[3];对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笔者在管理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过程中,将进一步强化各阶段的过程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摘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是高校开展创新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结合多年的管理实践,总结得出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申报动员、具体实施、结题等管理工作的经验与做法,以期为他人提供借鉴。

关键词: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管理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办公自动化环境下医院档案管理探微下一篇:高校图书馆开架借阅优化管理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