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语言出彩方法

2023-01-26

第一篇:高考作文语言出彩方法

高考作文语言出彩

高考作文语言出彩:“引用”艺术

一、明引诗文出文采

1、现代文明的拥有,使得本已很累的人们更加模糊了诚信的影子,使得本已寂寞的影象隐藏于纸醉金迷的灯红酒绿中,抽象的尘封在政治课本的某个角落里。罗兰曾说:“人生的大海上,风高浪急,你须自恃扁舟,方能到达彼岸。”美貌、健康、才学、金钱、荣誉„„生命的小舟上要装

载的负荷实在太多了,不知失掉了诚信的年轻人哪,能否驾驭生命之舟,由此,便想到了林肯最爱读的那首诗:“健康的红晕变成了死亡的惨白,金色的沙龙变成了棺木与尸衣,只在一眨眼,一吐纳之间。”噢,人类何必骄傲呢?时间是永恒的见证,当时间的翰海吞没了美貌与健康,吞没了金钱与荣誉,狡诈的文明人啊,患得患失的文明人哪,你还剩下什么?! (2001年江苏考生《诚信归去来》)明引名言警句是引用最常见的一种方式。它的引用契机有两条途径。

第一种方式,因受语流中某一词或短语的启迪而联想到曾经碰到过的也刚好有这个词或短语的名言警句,如本段作者因题目中有年轻人在小舟上抛弃诚信而联想到罗兰的“人生的大海上,风高浪急,你须自恃扁舟,方能到达彼岸”,紧接着再对此事作必要的议论以揭示主题。第二种方式,由于意旨相近而由此及彼,如作者在年轻人抛弃了诚信而为之担心是否驾驭生命之舟时想到林肯的诗,因诗中有生与死“只

在一眨眼,一吐纳之间”等句,故而联想引用。由此可见诚信不可抛,不能因为一时冲动而遗恨终生。

2、带着满脑子的问号,我碰到了文学老师。她正品茗吟词呢。啜一口清茶,她略带文化的忧郁,缓缓而道:“风是一种文化,对的,一种文化。在我们这个文明古国,有什么桃花文化,青铜文化„„风,也是一种文化。从《诗经》到唐诗宋词,从汉高祖刘邦到李煜、王安石,风无不是一种永恒的文化。譬如,‘大风起兮云飞扬’、‘山雨欲来风满楼’,还有‘小楼昨夜又东风’、‘春风又绿江南岸’等等。”哦,我明白了,风还是一种深沉妙不可言的文化。(2000年高考作文《风是什么》)

第三种方式,由相近联想要求学生从自己的记忆中将某一问题或某一景物或某一现象的古今诗词佳句汇集一起,构成排比,产生一种一气贯通的雄伟气势。本例作者在回答“风是什么”这个问题时先用语文老师的口说出了风是一种文化。然后明引了“‘大风起兮云飞扬’、‘山雨欲来风满楼’,还有‘小楼昨夜又东风’、‘春风又绿江南岸’”等诗句,气势如虹,让读者明确了风是一种有着五千年优秀传统的文化,从而说明了“风是什么”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个道理。

二、暗引仿作显新意

3、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晴雨,加上五脏六腑,七嘴八舌,九思十想,教必有方,滴滴汗水,诚滋桃李芳天下;十年寒

窗,九章算术,八索文思,七纬地理,连同六五经,四书三德,两雅一心,诲人不倦,点点心血,德育英才泽神州。(2001年高考作文《山村的故事》)

其实引用得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这完全决定于作者平日的阅读。本例作者暗引了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对诗的典雅故事。要是没有熟背过那段诗文,可以肯定地说在考场上是不能写出如此文采飞扬而又意蕴无穷的句子来的。先将一到十顺说,再倒说,而句句都与山村教师的艰辛密切相联,形神俱备,实乃绝笔。当然像古代这种现象很多。

4、一见倾心,两情相悦,三心三意,四目相对,加上五颜六色,七拉八扯,九思十想,相识相知,绵绵情意,中学生思有情人,还愿终成眷属,岂非神话?十年寒窗,九九归一,八索文思,七月流火,连日六神无

(五)主,四心三意,两两失意,功亏一篑,名落孙山,两眼一翻两腿一伸,后悔当初不应该。(南充高中高坪校区高一·5王丹凤)这是我班学生王丹凤在听了例3后有感于中学生早恋而作的两段文字。虽然在文字的整齐上不及例3,但它却真实地反映了中学生早恋的一般过程和早恋的最终结果,只有名落孙山。作者抓住了数字的顺写与倒写规则,实在是把早恋写得淋漓尽致,不失为一段非常优秀的文字。例

5、诚信有没有?扪胸问良心。不知为人与否,今朝必有失。欲把诚信找回,却又口是心非,笑里又藏刀。诚交天下客,利从信中来。做人诚,待人信,为人善。不应有恨,为何定要失诚信?人要诚信立身,

物非循规蹈距,此事并不难,但愿诚长存,人人信有之。(南充高中高坪校区高一·5 吴芳《水调歌头·诚信》)

这是作者填的《水调歌头》词。本“词”虽然在押韵、平仄方面有一些欠缺,但对中学生来讲,本词仍是一首很优秀的仿作词。作者将社会上有些人将“诚信”抛于脑后而为人奸诈。最后在下片提出了“做人诚,待人信,为人善”的观点,并指出“人要诚信立身”而有些人却失去“诚信”,最后作者的愿望是“诚长存”,“人人信有之”。可见本“词”思想格调还是比较高的,有一定的思想性。由此可见,我们如能在作文中常用到这种方法,那作文一定会文采飞扬。另外像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暗引了庚信前人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春旗共一色”而显得更绝成为千古名句,同样林逋在《山园小梅》中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则是暗引了前人“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句而情趣顿生,意境横出。当然要做到暗引如流,必须是在熟背众多古典或现当代诗词的基础上才能做到的,同时还要有一定的运用经验和欲望。

三、嵌引显语言生动

6、起风了。风时而拂着柳枝,时而吹皱一池静水,时而卷起狂沙,时而撼得大树乱颤。我知道,“吹面不寒”的是“杨柳风”,我知道“料峭春风”能够“吹酒醒”。(2000年高考作文《春夏秋冬》)

嵌引的第一种方法:将要引用的一句诗分成几部分嵌入到一句话的不同位置并使其成为句子的某一成分。本段引用了“吹面不寒杨柳风”和“斜峭春风吹酒醒”两句诗,先将其划分为四个小的短语,然后再将其嵌入句子中,并加上引号。这样做使语言更加灵活多变,生动形象而富有朝气。

7、思想火花的迸射。大凡在艺术有所建树的人都是有自己独树一帜的风格。而这种风格正是艺术家们对自身艺术生命的一种创新。明明是“月下独酌”,李白偏偏“对影成三人”;明明是秋后枯草毫无生机,鲁迅先生却把它比作“光泽照人的”“铜丝”„„创新使旧东西有了新生命,创新是一种心灵火花的发射。(2000年高考作文《雪化了以后是什么?》)

嵌引的第二种方法:将要引用的诗句整句嵌入到一句话中,加上引号使这个嵌入的诗句成为整个句子的一个成分。如“月下独酌”和“对影成三人”嵌入后均成所在分句的谓语部分。

嵌引的第三种方法:将要引用的旧事、逸闻、诗句简缩成一个词或短语,加上引号后嵌入句中,让读者一看便想起这个词或短语所包含的旧事、逸闻或诗句或其意思。如“光泽照人的”和“铜丝”就是属于这类。这种方法就是古人为了求雅而用的雅词这种使用典故方式。当然嵌引时这些方法肯定是综合运用的而不是单一的,这样才能真正的使文章出文采。(冠华作文网供新华网专稿)

第二篇:高考作文高分秘笈:语言出彩

高考专题辅导:作文高分秘笈-语言出彩

*我不会屈服于命运,在人生的旅途上,我要勇往直前,百折不弯!

*如果赐予我广阔的蓝天,我会在遥远的天际翱翔;如果给予我清澈的碧水,我会在深沉的海底漫游;如果赠送我巍峨的高山,我会在险阻的峭壁上攀登。(学生习作《征服生命,我欲攀登》)

《考试说明》

基础等级要求:语言通顺。

发展等级要求:有文采。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要求在通顺的基础上展示语言风采,语言具有表现力。

考场作文得高分一定要在语言通顺的基础上做到鲜活有文采,简言之,考场作文语言要求美。

对比

一、句意对比:

[1]材料之间对比

1、海伦·凯勒是一个不幸的人:在她仅有十九个月的时候,就失去了视觉和听觉,陷入了永久的黑暗与沉寂之中。她又是一个幸运的人:她创造了世界上罕见的奇迹,被称为和拿破仑同样伟大的人。

美国大财阀洛克菲勒家族的子孙们是幸运的:拥有几十亿美元的家产,生活是优裕的,身体是健全的,然而他们又为人类、为社会做了些什么呢?他们甚至无聊到了这种地步:用绒布做馅给客人们吃。这就是幸运儿的不幸。点击下载全部:高考作文高分秘笈:语言出彩

第三篇:高考语文话题作文出彩的10个秘诀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高考语文话题作文出彩的10个秘诀

借助课文立意。如话题“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意见”和“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可以借助苏轼的《石钟山记》“余常疑之”、“余尤疑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想到坚持调查验证以取舍别人的意见;可以借助林觉民的“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借助杜甫“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借助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想到不能光活自己,还要乐于为别人而生为人类而死。

又如话题“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和“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可以借助富兰克林在《美腿与丑腿》中所阐述的两种人生态度,想到用阳光心态对待生活。还如话题“水的灵动,山的沉稳”,其哲理苏轼在《赤壁赋》中早已阐述过。他认为,江水“逝者如斯”,月亮“盈虚者如彼”,似乎瞬时都在变化,而实际上“未尝往也”,“而卒莫消长也”,从时间的久远来看并没有发生变化。借此,同样可以产生很多的联想,难审的题也就不难了。诸如此类的课文还有《谏太宗十思疏》、《滕王阁序》、《岳阳楼记》、《五人墓碑记》,梁思成的《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霍金的《宇宙的未来》、鲁迅的文章和古人的诗词等。只要考生学会灵活借助,都可以启发为话题作文立意。

化大为小,小中见大。既然鲁迅先生可以从战乱迫使人们以低价兑换银票的小事而引出对几千年历史的思考,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把话题所蕴涵的哲理用我们所熟知的生活小事揭示出来?例如,从自己挨打看到父亲这个称呼的份量;从一个人在物质条件丰裕时始终穿布底鞋,窥探出他心里装着百姓的思想境界等。变换视角构思。如话题《人与自然》,一般考生会写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可以由苏轼等文人借自然荡涤自己的胸襟,想到回归自然、淡泊名利。湖南考题中的话题作文以《家庭教育》为题,惯常思路是劝告家长给孩子“民主”、“平等”、“自由”,开笼放雀。有个17岁的女考生却把自己设计成一个10年后的母亲,用写信的方式告诉未来的宝宝,自己准备怎样当家长。视角一经变换,让人眼睛一亮。

辩证判断分析。话题作文包含的内容很宽,我们主张选其一面,一针见血,主旨突出。但我们所作的判断、分析又必须全面、严密、准确。尤其是关系型的话题,绝不能绝对地肯定一面而否定另一面,分析要合乎生活逻辑,要辩证思维。例如对“退一步想”、“习惯”、“忙”这样的话题,不能简单地肯定或简单的否定,而要结合具体环境、条件或具体对象合理分析。

灵活化用材料。考生积累的写作材料总是有限的,但是有限的材料如果能灵活转化也能写出新意。如话题《心灵的选择》,有人就写《谏屈原书》,借屈原洁身自好、坚持理想正题反写,讥讽当今一些为满足私欲而出卖灵魂、丢弃人格、践踏原则的人。在写《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时,有考生化用《愚公移山》的故事,用对话的形式将愚公一心为人与智叟一心为己对比。曹操兵败赤壁,落荒华容道,还立马横刀,哈哈大笑。小说本是讽刺他的。但是有学生在写《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这个话题时,却用此例来说明人应开朗乐观。他分析道:“曹操比孙权刘备强,强就强在这一笑上,他把战争看成了一种艺术,即使落败,他第 1 页 共 2 页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wx.jtyjy.com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仍为对手艺术中的不完美处感到遗憾,为自己的发现而自豪,而快乐。”应当说他的这种分析化用就起到了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

选用新鲜材料。尤其是选用最新的名人材料会产生强烈的新鲜感。如2004年大年三十晚,温家宝总理不在北京观看春节联欢晚会,却赴山西煤矿与工人一起吃年饭,和矿难家属的眼泪流在一起。这个材料如果用在“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的话题作文中,一定会增色不少。

让文题吸引人。拟一个含有悬念或诗意的文题,文章就等于写好了一半。拟悬念题即是文题中包含问题,如叙写史蒂芬·霍金,题为“人生的斗士”,为什么是“斗士”?这就有悬念;“福由心生”,为什么“心”可以生“福”?题含诗意,常用修辞手法拟题。如“两扇天窗”喻人才显露的机会,如“明月、黄花”是用诗中意象借代诗人苏轼、李清照,写人物评论;还可以化用诗句或词语拟题。如写坦然、乐观面对挫折,保持平和心态,就化用“警钟长鸣”为“佛钟长鸣”等。

用细节震撼人心。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精神境界或特定心态,最好用描写把细节放大、定格使之震撼人心,这一点我们在小说名篇中屡见不鲜。

用句式造语势。文中整句连用或适当使用反问句,可以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说服力。如有个学生写“托起心中的太阳”,论述改变心态的重要性,他用一组排比句加强语势:“荒芜的田园是多么凄凉,而陶渊明却有„悠然见南山‟的情调意趣;被贬后的生活是多么辛酸,而李白却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博大胸襟;沙场的战争多么残酷,而辛弃疾却有„醉里挑灯看剑‟的杀敌决心;狱中的磨难是多么痛苦,文天祥却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报国热忱。”

真情倾诉自我。文章流露自己的真情实感,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才能打动人,说服人。如果没有构思成形,却仓促动笔,生拉硬扯,作文绝不会“出彩”。现在离高考只有约3周的时间,考生备考话题作文要做好这样几件事:一是重温一下各种常见文体的特点和写作要求,除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三大文体外,还应了解新闻、演说词、广播稿、书信、诗歌、说明书、内容提要等常见文体的特点,建立例文模型;二是从近期报刊上选读20篇左右的时文,关注社会热点,用以积累写作材料,积累人生观、世界观、幸福观、苦乐观和认识论的一些基本观点,并运用来分析问题;三是自拟一些话题,编写作提纲,以提高自己的速构能力;四是收集20则当代名人,尤其是著名政治家、科学家、文学家的典型生活事例,找到使用这些材料的不同角度,以便从容应考。

第 2 页 共 2 页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wx.jtyjy.com

第四篇:专家指导高考作文如何妙借古诗文出彩

古人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古典诗文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资源,妙用古诗文可以激活语言表达,彰显文章底蕴,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这无疑是高考作文“出彩”、“创新”的一条有效便捷的途径。那么,怎样借用古诗文来为你的高考作文增辉添色呢?

一、妙引古诗文名句出彩

这是高考作文中最常见的方式,可引用分为局部引用和全篇引用。

(一)局部引用。就是在文章的局部位置引用古典诗文名句,如文章的标题、题记、首段和末尾等。这些地方所处的位置比较突出、醒目,容易引发读者的关注,给他们留下较好的印象。

在文章标题处引用古诗文名句,能让题目显得典雅蕴藉,富有文学情趣,起到耀人眼目、催人卒读之功。如03年福建考生的《月是故乡明》,引用杜甫名句作为标题,不仅紧扣“感情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一作文话题,而且表达得更有韵味;04年福建考生的《一蓑风雨任平生》,引用苏轼《定风波》语句,作为题目,既紧扣所选的历史人物,贴切凝练,又昭示文章题旨,写出了苏轼的豁达与超脱,可谓“一石双鸟”。

在文章开头嵌入诗词佳句,以此领起全篇,则能够使语言显得凝练精辟,更能让阅卷者立刻“窥”到作者的文化积淀和人文素养,给他们留下较佳的第一印象。如2004年陕西考生的《寻找快乐,精彩人生》的开头:

“漫步于秋日落叶徐徐的小径上,不禁吟了一句:„无边落叶萧萧下,不尽愁绪滚滚来。‟慨叹落叶的悲哀与不幸。其实,落叶的生命或许就是这样,只求得春日繁茂,秋日落英缤纷。换个思维方式,龚自珍曾说过„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嘛!我们应该欣喜,享受落英缤纷的秋景。”

这个开头由情景入手,化用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自然引出对落叶的联想,然后再引用龚自珍的名句,恰当地诠释了“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这一哲理话题的内涵。这样处理,使文章在开头便显得意蕴深刻,诗意灵动,从而避免了“开门见山”式说理可能会有的干巴枯燥。

在文章收尾处引用古典诗文,则具有画龙点睛之效,能够启人心智、升华主题,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令读者掩卷沉思,回味无穷。如04年福建考生《照海倚天》的结尾: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流年似水,时光如电地过去,也许,只有历史才能让“无字碑头镌字满”,也许也只有历史,才能最好地诠释曾国藩在天京城破黄袍欲加身之时写尽生平心境的一句话: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三处引用贴切自然不显斧凿,使文章文采飞扬,情理交辉,意蕴深远,辨证而深刻地评价了曾国藩这一历史人物,实在是一记漂亮有力的“豹尾”。

(二)全篇引用。既指整段之内大量引用,又指全文各段大量引用。由于古典诗文具有的深厚的文化积淀,大量、多处的引用,将能大大提升文章的文化品质和审美趣味,充实文章的底蕴。整段引用的如:

“寂寞是什么?曾几何时,有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也许,寂寞便是皓月当空,好风如水,万籁俱寂时形影相吊的那种感觉吧!曾几何时,有李后主感慨„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也许,寂寞正是深宫大院,国愁家愁人也愁的情丝纠缠吧!曾几何时,有陈子昂感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也许,寂寞就是芳草依旧,天涯依旧,物是人非的空虚心境吧!于是,我问月亮,广寒宫的嫦娥告诉我,寂寞是„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辰‟的„碧海青天夜夜心‟。寂寞到底是什么?我无法回答。”

——2000年高考优秀作文《寂寞的意韵》

一段之内五处引用诗词名句,以此作为文章情感和义理的载体,让“寂寞”具有了深刻的文化内涵,既为文章增添了亮丽的色彩,也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使文章底蕴厚实,充满典雅蕴藉的诗意和丰富的人文气息。

而全篇引用的,2003四川省高考优秀作文《只缘身在此山中》则可称得上是典范之作了。该文以苏轼名句作为标题,非常恰切地暗扣作文话题“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紧接着引用崔护的诗句“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自然引出对“情感与认知”关系的认识,确立文章主旨;然后紧承首段,引用了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杜牧的《赤壁》,从几个角度来进一步阐述主旨,形象生动而不乏理性;末尾再以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收结全文。综观全文,恰到好处的引用、嵌入古典诗词,使哲理思考和情感抒发传达得深刻而有底蕴,让文章拥有了较高的文化品位。

二、巧套古诗文结构出彩

古人写诗做文都很讲究章法,每一首(篇)诗文都有其完整的行文结构与写作脉络,再加上古诗文本身言简意丰、音韵和谐,套用古诗文来铺设文章的行文结构,不仅能使文章层次分明、结构清晰,而且更能给人以典雅优美的感觉,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打动读者。这一点,2004年湖南高考优秀作文《琵琶行之父母有情》做出了很好的示范。白居易的《琵琶行》以琵琶女的演奏贯穿全篇,将乐曲的情调与演奏者、听者的情绪融为一体,又以琵琶女自叙身世和诗人倾诉郁闷相映衬,其行文结构与情感抒发融合无间,曲尽长篇歌行体诗歌之妙。《琵琶行之父母有情》这篇作文妙就妙在直接套用白诗的结构形式,将《琵琶行》一诗中有关音乐描写的诗句,直接抽取出来、编织出全文的行文结构:“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间关莺语花底滑”,“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座中泣下谁最多,掌上明珠双眸湿(原诗为„江州司马青衫湿‟)”。这些诗句在《琵琶行》中本身就是串连诗歌内容、编织抒情脉络的关键诗句,被引用为文章行文转换的语言标志,不仅巧妙地串起从小到大父母对“我”的关爱与教育的一些生活细节,而且使文章的行文结构放得开又收得拢,读来自有别样的韵味。

三、模仿古诗文语言出彩

语言是文章的第--关口,高考作文的语言除了要能够根据文章需要尽可能得体准确之外,还应该尽量地体现出个性的色彩。如果你的文言功底比较扎实的话,不妨模仿古典诗文的语言,用文言的笔法来表达现代的感悟,这无疑也是高考作文“出彩”的一记妙招,历年高考作文中都有这方面的成功例子,如2001年南京考生蒋昕捷的《赤兔之死》,2002年江苏考生的《谏屈原书》,2003年四川考生的《愚者传》和北京考生的《转折》等。值得一提的还有2002年江苏考生写的五言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其语言脱胎于古乐府名篇《孔雀东南飞》,以一位才华横溢有志投身西部大开发的青年作为叙事的中心人物,写得像模像样。请看其开头: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五岁进小学,九岁入省中,十五游南大,二十研究生。此生条件好,工作不愁找。东家婆也夸,西家婶也赞。姐弟笑盈盈,父母乐呵呵!‟好事人相承,传遍南京城。”

这些高考优秀作文在古典诗文语言的借鉴上,显示出了作者个性的写作才华和较为深厚的古文修养,以及较好的驾驶语言的功力。当然,文言文毕竟是旧时代的产物,这种语言表达方式本身是不值得提倡和鼓励,本节内容只是为考生提供一种参考。要知道,这些优秀作文的成功靠得是“故事新奇”、“立意高远”、“语言老到”、“内容充实”,这些才是它们获得成功的关键,而非仅仅是浅易的文言。

四、改写古诗文内容出彩

好的古典诗文都是富于启示性的,言简而意丰,能够通过鲜明的形象和富有张力的表达唤起读者无尽的联想和想象。通过对古诗文的改写,来传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也能让自己的高考作文呈现出迷人的色彩,平添些许的诗意。当然,改写不是对古诗文的纯机械翻译,而是对古诗文的一种再创作、再提高和个性化鉴赏。例如屈原的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可以联系自己对屈原的理解来改写,表达出自己的个性化感悟。下面是笔者在作文课上为学生所作的示范:

“漫漫长路,我能追寻到什么呢,我又能拾掇起什么呢?屈子的脚步声清晰地在耳畔回响着,披发行吟形容枯槁的身影似乎总在眼前晃动,诠释出了一种精神的内涵。

精神路上的追寻本身就是一种痛苦,也许我们从来就无法摆脱这种宿命的折磨。难以宁静的汨罗江啊,一朵涟漪拨弄起无尽的思绪,在跋涉的途中牵引着你我的方向。

漫漫长路,终极的目标始于脚下。

生的价值,死的分量,让脚印去求索,让过程去评判。”

这种写法既能忠实于原诗(文)的内涵,也能闪现出个性创造的光辉,不失为作文“出彩”的一种途径,语文素养较好的学生完全可以做到。例如笔者学生王诗红所写的《千古心情》:

“千古心情,是慈母手中的针线,是游子身上的衣裳。夕阳西下,枯藤老树残阳斜挂,小桥流水,风儿吹散屋顶的缕缕炊烟。鸟儿都归了家,而脚下的路却依旧连着天之涯。无边无际的远方呀,今晚我将会魂归何处?孤独的旅人,守望着满月的宁寂与苍凉:遥远的家乡,母亲是否依然伫立门前等候,温馨甜蜜的家是否也已燃起了炊烟?千古心情,是临行前母亲密密麻麻的一针一线,是临走时念念叨叨的叮咛嘱托;千古心情,是离别后游子声声深切的呼唤,是内心深处无数次的魂牵梦绕。千古心情,是母亲斑白的鬓角,是等待孩儿归来的瘦小的身影,是游子留恋的步伐,是频频顾首的期盼……

千古的心情啊,这千年不变的永恒。”

这个片段化用了孟郊《游子吟》和马致远《天静沙·秋思》的意境,将游子对故土和亲情的思念表达得细腻深婉,典雅蕴藉。2002年江苏考生的《东坡的选择》也是采用这种写法获得成功的。这篇高考作文化用苏轼《前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意境,将苏轼一生的遭遇聚焦于一个感伤而又旷达的赤壁之夜,写出了苏轼的“心灵的选择”,既摄取了原作的神韵,又出之以新的情调。

改写可以是化用意境,再现古诗文的情景,也可以从古典名篇中寻找“空隙”,对内容加以创造性的改造,例如2001年天津考生的《新六国论》和2004年江苏考生的《〈孔雀东南飞〉新传》。《新六国论》从苏洵《六国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中找到立意的突破口,提出六国破灭是“由于六国国君缺乏诚信”的观点;然后紧扣“诚信”剖析史实,论证观点;最后化用杜牧《阿房宫赋》中的名句,以“前人之鉴,后世之师。后人哀哀而不鉴之岂不更让人悲哀”收尾;文章立意深刻,分析独到,闪耀着个性的光芒。而《〈孔雀东南飞〉新传》则是“活用”古典文学资源,根据话题“山的沉稳,水的灵动”对《孔雀东南飞》大胆改造而成的“故事新编”,在生动而颇具情韵的叙事中,讲述了刘兰芝和焦仲卿的“中国式离婚”,体现出了考生独到的创新精神,和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与洞察。

实际上,以上四法并非是截然分开的,而妙用古诗文“出彩”的方法也不止是这四种。在备考阶段,如果能将古诗文的备考和作文备考结合起来,注重积累并将之内化为自己的积淀,也许你能找到更多更好的方法,写出一篇“出彩”的高考作文来。

第五篇:怎样使高考作文语言

怎样使高考作文语言“有文采”

【写作指导】

任何文学样式都是运用语言来塑造形象的艺术。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语言运用好,才能赋予文章以形象性、鲜明性和生动性。对于高考作文来说,语言是否有文采是能否吸引阅卷老师的第一要素。新课标考试大纲“发展等级”一项中明确提出了“有文采”的要求,要求我们在写作中做到: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有文采”是在基础等级“语言通顺”的基础上提出的高一个层次的语言标准。具体讲,要求我们做到以下几点:

一、用词贴切

用词贴切,就是要求从几个可用的词语中,选出最恰当、最准确、最生动的那一个,把所要的意思恰如其分的表达出来,力求做到“一字入文,九牛不拔”。 用词贴切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这就要求我们写作时要锤炼词语,精选哪些准确、具体、生动、鲜明和内涵丰富的词语。

2009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品味时尚》中还有这样一些文字:

唉,没办法,现在走在路上的小青年都一个打扮,你这样的“惊历”我深有同感。现代人都爱追求时尚,看到哪个明星穿了碎花短裙、牛仔短裙、热裤,走在路上个个都打扮得跟拍偶像剧似的,我被雷到了。另外,前些日子陈冠希的“艳照门”事件余波不平,又引起了一股“门热”,不管是娱乐圈的“魔术门”还是政治领域的“贪污门”,都产生了“蝴蝶效应”,除此之外,似乎给明星的粉丝团命名也成了大家的热门,比如李宇春的玉米们,张峻宁的柠檬们,韩庚的庚窝们等等,不胜枚举啊„„

这一段,亦庄亦谐,新词迭出,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这得益于文章准确而新奇的语言,本段词语形象准确贴切,让人眼前一亮,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兼收并蓄、为我所用的勇气。

二、句式灵活 汉语句式多样,文言句式典雅,口语泼辣;长句周详缜密,短句简洁明快;独词句鲜明突出;感叹句便于抒情;设问、反问句加重强调,引人深思;排比句、叠句气势磅礴;对偶句铿锵凝炼;重复句余韵悠然。一篇文章倘若句式单调,即使内容再好,也会呆板单调。文章中如果能够注意多种句式的综合运用,使之各得其所,语言就会生动活泼,抑扬顿挫,波澜起伏,摇曳多姿。

1、长句短句结合 一般地说,长句结构复杂,层次较多,表意严谨,精确细致,宜于表达较为复杂的思想内容;短句的特点是简洁、明快、灵活,易懂。长短句结合,错落有致,便于抒情,使文章显示出丰富的内涵和音乐美。

例如2009年湖北高考佳作《站在她的门口》中有这样一段: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站在她落英缤纷的院落门口,我看到她正为丈夫送别。丈夫即将同幕僚开始泰山之行,她不能陪同前往。想到二人不能共处的痛苦相思,她秀眉轻蹙,吟出那篇感人至深的词,丈夫听闻,竟直言再也无甚去意。“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萧条的庭院内,梧桐落叶,黄昏细雨,她提起笔,将一腔因国破家亡、颠沛流离而生的凄苦哀怨诉诸笔端,成就了她那篇惊世也是绝世之作。于是我明白,这或许是我最后一次见她。此时我似乎看见纸上的墨迹一下浸开,挽出一朵绝代惊艳的墨梅花„„

这一段用情感化的语言议论、抒情,长短句交错。如“萧条的庭院内,梧桐落叶,黄昏细雨,她提起笔,将一腔因国破家亡、颠沛流离而生的凄苦哀怨诉诸笔端,成就了她那篇惊世也是绝世之作”连用短句,形式整齐而有气势,而长句的运用又使哲思蕴含其中,长短结合使文章句句铿锵,韵味十足。

2、整句散句错落

一篇文章中,全用整句便会呆板;全用散句,就会缺少气势。如果整散句交错运用,在整齐中求变化,与对称中显错落,能使语言具有流动感和节奏感。写起来行云流水,读起来朗朗上口。

2009年湖南高考满分作文《踮起脚尖》中有这样精彩的文段: 原来,人踮起脚,是要去望向更远的风景,去吸进一口常日里所缺少的高处的活泼,踮起脚,把希冀已久的梦揽入怀中,入目之景,春深夏浅之间,年轻的心在旷野中引吭高歌! 我想起了登埃菲尔铁塔。它那么目然而然地平地而起。在塔下仰望塔尖,扶住帽子,抬起头,踮起脚。眼再抬一寸,脚再高一厘,望见的不过是塔身。眼睛到不了的地方。让心到达。搭乘塔内的货车,在尖顶与目己的心会合。方才的踮脚虽是徒劳,可心中所升腾的征服感最终引我站在这里。巴黎城慵懒地在塞纳河畔小憩。正午的城市在午睡,而我的心却在狂跃不止。我再次踮起脚尖,让猎猎的风灌满我的胸膺。

这两段极具文采,句式整散结合,具有抑扬顿挫之美,使得文章气韵律动,显示了作者对语言的驾驭能力。

此外,常式句与变式句的灵活运用可以更好地表情达意。变式句突破了句式常规,往往以新颖、特别的“面目”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高考作文中也可借鉴采用诗歌创作中 “重章叠句”的手法,以构成声音和感情的回环往复,强化节奏和抒情色彩,以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三、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修辞,是语言艺术之花。修辞手法运用得好,能使文章充满灵性,气韵流畅,形象鲜明,精彩纷呈。

1、妙用排比,增强文章艺术感染力

排比这种修辞手法,用于议论则条分缕析,阐述透彻;用于叙事,则层次清楚,语意畅达;用于描写,则深刻细腻、形象生动;用于抒情,则淋漓尽致,一泻无余。 例如2009年江苏优秀作文《品味时尚》这样写道:

当人们以车代步,进入了电动马达四轮的新纪元,似乎很少有人在月亮下闲庭信步,边走边欣赏,感受城市霓虹下最温存的拥揽。似乎没有人用脚步去丈量脚下的土地,感知生命的重量与自然的厚实。

当人们用电邮、用短讯、用视频支起了整个地球村,网住了这个偌大的城市,似乎人们丢失了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的期待与盼望。鸿雁飞过,丝毫没有等待的不安与渴望。咫尺与天涯丢失了那份如同生死别离般的重量。

当人们开始流行在饭店吃年夜饭,一家人聚在喧闹的酒店大厅时,人们似乎没有发现少了一份紧密,少了一份拥挤的温馨。没有了忙忙碌碌的筹备,便少了互相帮上一手的暖暖之语。没有了锅碗瓢盆的铿锵交响,便听了过年的“滋味”。只是吃顿饭,那还何需在外远游的人风尘仆仆地赶回吗?

这几段前后呼应,整齐圆合,以“当”字一气贯注,把现代时尚与经典传统强烈而鲜明的对比凸现出来,流露出时尚所取代的深深叹惋与感伤,突显了中心,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很抢眼。

2、善用比喻,使语言鲜明、生动、形象

比喻是运用最广泛、最普通的修辞手法,是文学创作的基础手段。能化无形为有形,突出形象美;能化有形为无形,突出朦胧美;多喻还能突出动态美。

2009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绿叶·情意》这样回忆爷爷:“当年的爷爷是一片意气风发的绿叶,他可以暂时离开他的根,去远方飘荡,寻找属于他的风景,然而如今,这一片绿叶已然悄悄凋零,他需要回去,与故乡永远地厮守在一起。”作者把爷爷比喻为绿叶,描摹了爷爷“飘荡”、“凋零”和“归根”的人生历程,多么生动、多么形象。

3、多用引用化用,使语言典雅、凝练、隽永

2009年上海高考满分作文《和谐的统一》显得富有文采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是因为有多处引用和化用:

非独文学如是。荣格说:“文化最终沉淀在人格上。”我想,我们的内心中或许也要依靠无数不调和因素的融合,才能更为饱满。“我的心里又猛虎在细嗅蔷薇。”这是诗人萨松的诗句。猛虎不免生猛,蔷薇过于柔韧,倘若两者并参,方为丰满而浪漫的人性啊!就像李易安,既有“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女儿情态;亦有“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气贯长虹。她的人格,非婉约,非雄健,而是两者兼具的浪漫,是令人怀想千年。

作者借大量的名句名言和经过提炼的语言,萃取精华,引用化用,缀合成文,展现了一个高中生驾驭素材和运用的语言不俗功力。文中一些化用的句子是作者创造性的运用。

4、运用拟人,使语言清新、活泼、灵动

运用拟人,不仅使描写的事物富有情趣,奇异可爱;而且能鲜明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如2007年高考山东卷中一考生作文《令人陶醉的王朝》通篇采用拟人手法,娓娓道来:“我的脚步惊醒了你繁华的美梦了吗?那根透明的琴弦还在你修长的十指下震颤,震落了美人脸上凝香的露华,是谁的眼泪这样甘之如泉?面对银烛秋光冷画屏,你叹息了吗?独步瑶台的风采,高处不胜寒的无奈,切莫乱了音律,不然古淡清醇的山水恨你,恨你弹指惊春去。而今,你竟融成一盏铁观音,散发着在沧桑中冶炼过的从容风味,让一代又一代文人墨客来品评你如盛绚的过往,一个泱泱大气的传说!”

此外,运用仿拟使语言、活泼、灵动;对偶能使文章形式整齐,结构严密,文字精炼,音律和谐;反复具有突出思想、抒发感情,增强语势贯通脉络的作用;设问和反问能加强语势,如能恰当运用,能给文章增辉。

四、文句有表现力

文句有表现力是指语言不直白,不浅露,言简意赅,蕴含深邃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让读者有咀嚼、回味的余地,能给人以启迪和教益。

1、要用好动词、量词和叠词,增强语言表现力

动词运用得好,能表现动态,凸现形态,传递情感;巧用量词,不仅能使语言表达准确,还能使语句形象生动;叠词的运用能增强了语言的音乐性,极尽绘情状物之能,大大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比如2009年湖南满分作文《踮起脚尖》这样写送别妈妈的场景:很远了,马上就要转弯了,我踮着脚尖,趴在窗户上,看到妈妈也踮着脚尖探着身子和我挥手„„ 这一段一系列动词贴切生动地运用,富有动态感和形象性,朴实无华地表达了最真实的情感,给读者留下深深记忆,真是爱意浓浓!期盼深深!。

又如2007山东满分作文《春来草青,淡泊人生》有这样一段量词的妙用,大大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一枝红杏,一缕春风,一池绿波,展现着春天的奔放;一声猿啼,一行雁阵,延续着秋天的忧郁;一茎孤根,一脉清香,冬天的坚定在绽放,万千风物总关情。大自然的淡泊情趣,给予我们的人生无限美好,远离浮华,远离喧嚣,淡泊宁静,畅快自然。

2、寓理于形,使哲理的内核加上诗意的滋养

干干巴巴地说理,肯定不能打动人。可用形象的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传递一种悠远的意境,使哲理也有韵味。如2008年山东高考优秀作文《春来草自青》这样诉说一个人生哲理:寻寻觅觅,万里江河,春色满园。野火不尽,春分又起,玉门关外,刘、项英雄气概响彻云际。无关胜负成败,青青草色已然赋翠中原,休养生息,盛世繁花拂面翠翠湖岸,春泥护花,风住沉香,英雄与此永恒天地。

又如2009年山东高考优秀作文《见证》这样形象的诠释“见证”:见证,是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旷世之作;见证,是曹雪芹笔下的封建大家庭的兴衰史;见证,是鲁迅笔下个个个性鲜活的人物„„

3、以瑰丽的语言渲染意境,使文章语言意蕴丰富

写作不能把意思都浮在语言的表面,应该含而不露,曲而不直,留有想像口味的空间。如写出心灵体会,溶入人文色彩,会深深打动读者。如2009年浙江优秀作文《感念我的中国色》开头三段用形象化的语言为我们勾勒了这样一个意境:

我站在一架冲沟纵横、褶皱斑驳的山梁上,俯瞰脚下的一切。

残阳将我的周身洒成一片金黄,金黄的晖光从我的手臂滑落下来,落入这一片土地上,我的高原色,我的中国色。我与高原一样,拥有同一种颜色。

豪迈的西北风飒然而至,我的衣襟和裤脚唱着低哑粗犷的古歌。寂静,周围竟然没有一只飞鸟,没有一丛绿草,唯有我和高原,享受着歌声中与初民时代无缝无隙的交合,渺小而宏伟,虚幻又真实。

这三段用词极有表现力,用“残阳”“金黄”“高原色”等色彩浓艳的词语和“冲沟纵横”“褶皱斑驳”“低哑粗犷”“寂静”等富有动态感和形象化的词语描写场面,渲染出强烈的画面感、色彩感。

4、以朴实自然的语言表达

诗情画意的语言是美,朴实、自然简洁的语言也是一种美。文章写得朴实、自然,没有刀斧之痕,能显出作者的艺术造诣。语言是心灵的使者,感人的心灵必然产生感人的语言。考场上写作时,我们一定要自然流露真实的感情,以鲜活的个性摒弃华丽的空洞,复归朴素的真实;在朴素的叙述中富含丰厚的生活底蕴和文化底蕴。

【例文评析】 范例一: 见

一如古老江南水乡的婉转与温柔,一横一捺撷来西湖镜底的青荇;一如悠远江北野原的狂放与豁达,一起一落点出高空飞云中的长鸿。(用两个气势充足的排偶句,增强了文采,突显了中心,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很抢眼)它,就是古老中国的文字,见证着中华民族的文明却又曲折的历史。(本段用形象的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传递一种悠远的意境,使哲理也有韵味。开头点题,引人入胜)

那是熠熠生辉的甲骨文,光映着黄帝陵中的古柏,见证了始于五千年前的炎黄盛世,那是泛着青光,透射遥远星空的金文,千字旋转围成司母戊鼎的威严,见证着青铜时代的光华。那是蜿蜒千里,穿越茫茫大漠的丝路,载着的是回机文的深奥与灵性,见证了那段繁华太平;那是流光溢彩的青花瓷,刻着的是篆文的雄浑与厚重,见证了古老瓷园的智慧与勤劳。(“熠熠生辉”“光映”“旋转”“光华”“深奥与灵性”“雄浑与厚重”“智慧与勤劳”等词语准确而新奇,极具表现力,让人眼前一亮,显示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遣词造句的能力)无论在何处,汉字载着的都是中华民族的文明,见证了千年古国的文明。(联想丰富,拓展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文化内涵)

仍记竹简汗迹斑斑,墨染在何处,何处便氤氲着不变的气息,一曲无韵离骚,流传千古,它见证了文学的奥妙。二十四史交相辉映,一个个方块字契合完美地见证了历史的悠久,一步一个字一段历史一首诗,在浩浩长河中卷起古老厚重的气息,在这气息中却也夹杂着血色的浪花。(本段长短句交错,韵味十足。连用短句,形式整齐而有气势。而长句的运用又使哲思蕴含其中)

不忘旅顺的海水泛滥着血与泪,不忘台湾这一串珍珠惨落敌手,不忘圆明园上空仍回荡着炮火之声,不忘南京那块碑上沾满多少人的泪与痛,不忘那段屈辱历史的伤痕、文字,一一记录。(善用各科教科书素材,课本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不会束之高阁,这是见证,见证的每个字都是那样深,每一个字都是不能被抹去的,见证,见证了中华民族曾经的曲折。(这一段用情感化的语言议论、抒情,文句意蕴丰富,情感真挚)(作者视野开阔,文章所用材料极具文化内涵,作者信手拈来连缀成文,使文章内容充实)

但曲折只是暂时。文字,古老的精灵,骨子里的坚强与不屈,它始终在见证着中华民族的崛起。(时时不忘点题)

看今朝,伴着东方红的雄鸡啼叫,三十年改革开放史,让中国挺直脊梁,我们不怕那冰天雪地的春天,不怕那汶川的动地摇天,一切的坚强都将被文字记载,刻入史册,辉映古今。 如中国人民一样的中国文字,见证了遥远的文明,见证了近代的屈辱,又最终站立起来挥去血泪,屹立在世界东端,见证了这些骄傲的时代。(整散句交错运用,在整齐中求变化,与对称中显错落,能使语言具有流动感和节奏感。写起来行云流水,读起来朗朗上口) 一直在见证,见证着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见证着中华民族的繁荣与昌盛。(收放自如)(结题的话,一语出而境界全出) 简评:

此文于众多的优秀作文中一枝独秀,夺人眼目,除了角度独特、思想深刻因素外,还靠的是华美的语言。她语言典雅优美,句式骈散结合,音韵和谐,意蕴丰富,不论是措辞的洗练考究,比喻修辞的巧置,还是句式的交错使用,思想的深刻独特,都显示了作者比较娴熟的写作功夫和深厚的文化积淀。这样的文章铺采摛文,摇曳多姿,文采飞扬,让人如何不喜爱?

范例二: 见

当我坐在清凉的教室认真答试卷时,父亲正在烈日(“清凉”与“烈日”对比,写出了女儿对父亲的疼惜与感激)下收麦,谨记此文,让它化成一片树荫,环绕在父亲头上,表达女儿的疼惜与感激。(真挚情感的自然流淌,连苍天大地都在倾听!)

金澄澄的麦田见证了你的辛勤,灰白的头发见证了你的付出,幸福的家庭见证了你的努力。(这三句,句式整齐,音韵和谐,更为重要的是起到了“引题”作用,引起下文)父亲,你一切的一切见证了你平凡中的伟大。(“平凡中的伟大”,评价中肯)

伤痕见证你的坚强。永远忘不了你跪拜邻居请罪时的那一幕。这是你的伤痕,我们都知道。母亲的疯病又犯了,失手打了邻居;人家吵着上吊自杀,我们急得不知所措,你沉默许久后带我上邻居家磕头道歉。我愣了,一个经常教育我‘人穷志不短;男儿膝下有黄金’的父亲竟然做了这个决定,但我服从了。当我们给人家跪下时(这一跪,意义非凡,义薄云天!),全屋子的人震惊了,而我的心在滴血流泪,我看到七尺男儿沉下的头,我听到那微微的一声叹息(这一声叹息,几多苦痛,几多无奈,几多坚韧)。但我更看到你的大义,我的坚强。(在见证中小作者变得坚强,这是秉承,这是成长) 泪水见证了你的温柔。从未见过你的泪水,你的脸上只有坚毅、严肃和岁月折磨的刮痕。(这张脸让人想起油画“父亲”)那次见了你的泪水,大而晶莹(大爱澄清了浊泪,变得晶莹)。我们送母亲去住院,条件差、秩序乱的医院让母亲暴躁。我一边拉着母亲的手,一边疼惜地流泪(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终于护士带走你我之间的母亲,我看见你拉着母亲的手挣扎(用语朴实,却写尽了父亲的痛苦和爱怜)了一下,眼里全是不舍、担心。终于在大门关闭的那一刻,我看见有泪水从你的眼眶流出,大而晶莹,折射着温柔、不舍的情感。(相信每一位善良的读者都会热泪盈眶.读此片段不流泪着,必不孝!必不慈!必不义!)

沉默见证你的孝义。母亲的疯病让爷爷奶奶对我们不满,面对脾气暴躁的爷爷你低下了头。他又在训斥你,训斥你不听他的话,没有跟母亲离婚(爷爷和奶奶的言行是人之常情,更衬托了父亲“平凡中的伟大”),你每次都用沉默来回答爷爷的训斥。那次爷爷在村里闯了祸,叔叔大伯都在指责他,逃避责任;你仍旧沉默,沉默(三个“沉默”写出了父亲的性格和情操)地借了钱给爷爷弥补了过失。我看到了爷爷看你的背影的那份歉意、爱怜,我看到爷爷眼神中的感动,我看到了爷爷也开始照顾母亲,我看到你用孝义填满了一个家庭幸福的空位。(是父亲挽救了一个大家庭!)

父亲,岁月见证了你的坚强、温柔、孝义,岁月见证了你平凡中的伟大。(这一句不是简单的重复,是又一次点题,是对父亲的反复歌咏)麦子熟了,见证了你的付出,汗水的付出。高考的捷报就要来了,见证了你的付出,心血的付出。(最后一句不是喊口号,是自信的憧憬,给了我们许多安慰、温暖和感动。让我们真诚祝愿:父亲一生平安!母亲身体健康!女儿心想事成!) 简评:

这一篇作文,字字情,声声泪,真是一篇感情真挚,饱含着父女深情的优秀文章。“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读来令人感叹嘘唏,热泪盈眶。在语言上,此文不事张扬,不搞“满天星”的铺陈铺排,不搞华彩炫目的“集锦”,不玩深沉,真可谓“绚烂至极归于平淡”。本文只是极为朴实地记叙了父亲坚强、温柔、孝义、平凡与伟大,然而它真实、本色、真情、纯净,一板一眼地道来,汹涌的内心波涛潜伏其间。父亲的言语,极少,但厚实、博大;女儿的情感表述很普通,但均发自肺腑。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高考作文素材优美句子下一篇:管理安全生产先进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