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误区,提高小组合作的实效性

2023-01-20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的思维方式不同, 因此开展小组间的合作学习, 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课堂效率, 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还能实现优势互补, 促进知识的建构, 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给每一个学生创造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 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但是, 现在的课堂小组讨论泛滥, 表面上热闹非凡, 实则无效, 流于形式, 过场现象十分严重。要真正落实、完善这一学习环节, 需要广大教师提高对这种学习方式的认识, 努力克服目前在这种学习方式上存在的误区, 采取务实态度, 合理安排, 提高小组合作的实效性。下面就笔者所认识的小组讨论中存在着的误区, 谈谈改正的策略。

1 误区一:把课堂小组讨论看成是实施课堂教学的惟一途径

教学形式应取决于教学内容, 不同的教学内容应有不同的教学方式。课堂小组讨论是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一条重要途径, 是学习课程的基本方式之一, 但并不是惟一途径。但近来听优质课、示范课多了, 似乎觉得上示范课或优质课的教师都千篇一律地用上了小组讨论这一形式, 少则二三次, 多则四五次, 把小组讨论这种教学形式看成是新课标下课堂教学的本质特征, 唯恐不采用小组讨论, 就会被人们冠之“传统教学”, 于是, 他们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追求形式上的花哨。这种流于形式的讨论, 只是打着“新课标, 新理念”的旗号, 不可取。

策略:学生的学习方式多种多样, 或问答, 或讨论, 或教师讲解。要采用课堂讨论法, 就得根据教学内容, 选择恰当的讨论题材。笔者认为采用小组讨论学习方式, 需要把握三点: (1) 选择讨论的内容应是教学的重难点, 越是教材的核心问题, 越要让学生去主动学习;选择讨论的内容要抓住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 要有讨论的价值, 使每个学生在思索中得到发展。 (2) 讨论的价值应在于通过讨论, 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这样的讨论能激发学生自主搜寻并有目的地选择信息, 做到资源共享。 (3) 讨论的问题应是需要通过互相启发来拓展思路的“开放性问题”。教师设计的问题不是学生稍加思考就能给出惟一答案, 不应脱离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 它应是开放的、多元的, 做到量力与难易适度的有机结合。追求形式与效果的有机统一。

2 误区二:只要讨论、合作, 不要独立思考

课堂讨论的目的并不单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体现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合作精神。先思考, 再讨论, 给学生留一个思考的空间。而我们看到的场景往往是:教师布置任务 (或提出问题) , 就马上宣布讨论开始, 于是学生转身, 或四个同学为一组, 或自由组合, 一同学记录, 大家想到什么就说几句, 有的同学干脆聊天。这样的讨论合作, 只看表面的热闹, 学习效率可想而知。

策略:先独立思考, 再讨论合作, 给学生留一个自我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在讨论之前应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先独立思考, 等大部分同学有了见解, 然后再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合作, 这样使得小组讨论真正发挥了它的优势:小组成员对一个问题能从多角度思考, 每个成员能从多个角度获取信息, 从而给出一个集思广益的较个人原先思考的更为全面、更为深刻的回答。

3 误区三:讨论只是几个精英学生的专利, 教师与精英学生间的对话

在讨论合作学习过程中, 我们往往会发现这样两类学生, 一类学生反应较慢, 思维跟不上节奏, 只听不言, 成为合作学习的旁观者, 这样就达不到通过合作学习, 实现生生互动、互帮互学的教学目的。另一类学生, 则是小组讨论的积极分子, 是合作学习的“弄潮儿”, 小组讨论中发言的是这几个同学, 在班级交流过程中, 发言的也是这几个同学, 他们不仅把自己的观点在小组内得到认同, 而且还能代表小组发言, 其它同学形同虚设, 讨论成了教师与精英学生间的对话。久而久之, 这类精英学生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倒是提高了, 但大部分同学却丧失了思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于是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掩饰了个体之间的差异, 甚至会剥夺部分学生的独立思考、质疑、发言的权利, 这与新课标的精神恪恪不合, 与素质教育的思想大相径庭。

策略:加强激励机制, 让不善言谈的学生打开话盒子。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 给那些平时不善言谈的学生留有独立思考、大胆发言的时间与空间。其次, 要给这部分学生开小灶, 有意识地多提问他们, 多给他们锻炼的机会, 同时善于应用积极、肯定、鼓励的语言激励他们。

4 误区四:分组固定, 不科学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 最常见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是按前后座位自然分成小组, 或者按学生自己的意愿自由组合。这样分组虽然开展小组活动简便易行, 但人员搭配不合理, 既不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相互促进, 也不利于同层次学生的互相合作。

策略:根据不同的讨论内容, 确定合作小组。一般而言, 讨论合作的分组有两种, 一是交叉合作小组 (即学困生被分散到各小组, 与能力强的学生搭配) 。此时每个学生都应有与自己能力相配的学习任务, 并进行共同讨论、合作。这样, 学优生的能力提高了, 学困生的理解能力、归纳整理能力、演讲能力也都得到了提高。

二是同等生合作小组 (即强强联合, 弱弱合作) 。交叉合作有交叉合作的优点, 但不可避免地存在缺陷, 长久以往, 会引起学优生的厌烦, 引起学困生的自卑心理, 或许会更扼杀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从而降低学习效率。那么使用同等生合作这一合作方式能弥补这种缺陷。

同时讨论过程中, 要学会倾听, 努力记住别人发言的要点, 学会抓住别人发言的精髓, 从中摄取有用的信息, 加以分析、比较、辨别、综合来充实自己的观点, 使之为我所用。

总之, 课堂讨论是一门教学艺术, 要想使讨论成为真正的一种使学生受益的教学方法, 那就应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 恰当把握讨论的内容、时机, 走出误区, 充分发挥讨论的时效性, 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摘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的重要方式。但是, 现在的课堂小组讨论泛滥, 过场现象十分严重。采取务实态度, 合理安排, 提高小组合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小组合作,误区,策略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谈基坑边坡支护技术要点下一篇:“营改增”后房地产税收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